时间:2023-03-20 16:15: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生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初中;辍学;控辍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课题自2002年立项后,在原有对部分县调查的基础上,又对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涉及13个县区、130余所学校。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采用问卷、座谈、个案访谈等方法,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县教育局的领导及有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乡(镇)政府的领导、中学校长、教师、在校学生、辍学学生以及辍学生家长,尽其所能地把握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情况和相关数据,通过分析,解读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探讨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把握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提高人们对控辍迫切性的熟悉及控辍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数字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县或学校辍学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堪忧。吉林省A县1999级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88%,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高达71.93%;B县2000级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为48.5%。黑龙江省某县1999年入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67.86%,其中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34.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80.85%。抽样调查河北省某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2.9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0.87%。随机抽取河南省某县三个乡镇1999年入学的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为34.62%,最高的为64.31%,平均为42.68%。随机抽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县三所学校,辍学率最低的为7.6%,最高的为50%。某旗1999级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22.921%。(本文数据均参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此外,农村初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隐性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长反对其离开学校等原因,而留在学校,但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只等着拿个毕业证。
这里显示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状况,虽然只是我国部分县的部分学校的情况,但是其他许多农村学校,同这些学校处在同一环境中,有着大致相同的背景,这些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应引起有关方面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们对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
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非凡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
“应试教育”对农村影响比较突出,在调查中,73%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仍以升学为主,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指标也是升学率,多数县把各乡镇的中考升学率放在首位。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调查的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除了晚作业外,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午作业。对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考试压力而辍学的占89%,对在校生调查“学生辍学原因”时,认为考试压力大和学习太累失去了信心的,分别为89%和82%。
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爱好。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至少7科,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说,一科还没有学明白,其他学科的内容就又上来了,似乎有学不完的内容在等着自己,时间长了对学习的爱好逐渐减少,越来越觉得学习是—种负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科目是英语、代数、几何。调查发现,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例如,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很多地区几乎所有的村级小学和部分中心校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代数和几何分开进行的,许多学生不适应,认为代数和几何很难学。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爱好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爱好和积极性。另外,据在内蒙某旗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反映,有7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不好,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这也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爱好而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观念落后、错位
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假如“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跳出“农门”又有了一线希望,但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希望又一次破灭。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大量增加,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非凡是家在农村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家长无权无钱,找不到“后门”,只好赋闲在家。以前初中毕业后,如能考上中师、中专,也能分配,找到工作,现在连大专毕业生找工作都困难,何况中师、中专呢!因此,许多家长产生了供子女读书不划算的想法。农民认为,“既然上学学习已经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何必再去读书”,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贴补家用。可以说,农民的这种观念,对初中学生辍学影响非常大,但也有不少农民,由于子女学习好,跳出农门的希望很大,就是举债供子女读书也是愿意的。
农民重男轻女思想仍比较严重,并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男女孩间,男孩优先,女孩次之,认为女孩早晚都要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供其读书无用,导致辍学学生中女童多于男童。
在这种环境下,有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文盲无害”的错误思想比较流行,致使某些家长不积极或拒送子女上学读书。对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显示,赞同“读书无用论”观点的占75%;对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68%的辍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对它的影响很大和比较大;教师问卷中有62%的人认为现在“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很盛行。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观念的弊障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长期以来,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很少,农村文化处于贫困化状态。文化的贫困,强化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催化着与农村建设相错位观念的滋生,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同时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农村更加贫困的文化,进而又“催化”着新的初中辍学学生。这种循环还在恶性地进行着。
(三)农村教育缺失
农村学校教育还远没有离开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没有成为教育的实际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一句空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惟一尺度,作为奖惩学校和教师的基本依据。访谈时学生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合格率和升学率,很多学校让教师动员学习不好的学生退学,有一些学生就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校为了保证合格率和升学率而被劝退的。
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时有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近些年农村教师学历有所提高,但是,教师的实际学识水平、能力和思想素质与其学历并不完全相当,这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有不少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并不高,内蒙某旗有40%的初中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只有8—9%,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初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只占本旗教职工总数的32%,而城镇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教职工总数的70%,农村初中初级职称占55%,城镇初级职称占28%。长期以来,农村送出去的本科生回不来,专科生分配回来的少,许多专任教师只能通过成人或自学考试取得合格学历。几乎有一半的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尤其是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异常薄弱,大都是“半路出家”,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氛围差、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态度不好,学生普遍希望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关心,不要讽刺、说难听的话,并且“不要为一点小事而惩罚学生”。在教师问卷中,有72%的教师认为“学校中存在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调查发现,非人性化治理导致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创造力。被调查的教师说:“治理太苛刻了,我们的工资有30%预先扣着……迟到、请假都要扣工资,而早来、晚归、加班却不加工资”;“我们的周末、假期被各种各样的考试、继续教育挤满,不管有没有用,不管有没有效,反正就要考你”;“学校要求教案必须按统一的格式写满四页,写得不满不合格,格式稍与规定有出入就不合格”。机械的评价方式,很难为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但其付出与效果却不成比例。非人性化的治理和评价,使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心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在对教师进行调查时,对“若有可能,你是否愿意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一题的回答,某地区被调查教师中竟有82%回答很愿意和愿意,只有6%的人愿意坚持留在自己岗位上。有一位教师说,“我们天天盼,盼快点到五十,到五十岁就能退休了”。治理上的弄虚作假也让教师无可奈何,调查时老师告诉我们:“上边一检查我们就变,现在我们讲课都是‘两张皮’,有人来听课一套讲法,实际上对学生又是一套讲法”;“学生练习册说是不让买,实际照买,做题时发给学生,做完就收上来……”。教师既要不停地变换“两张皮”,又要面对过于严格、规范的治理,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培训,他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和真心去面对学生?
(四)经济困难
我国农村经济无论从相对的角度,还是从绝对的角度说都是落后的。虽然有的地方比较富裕,但就农村的整体来说,多数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
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据在内蒙、吉林调查,2002年很多农民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同年供一个初中生读一年初中的费用是400多元。在内蒙,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约占辍学人数的71%。困难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常年患病,家中没有劳动力;另一类是家庭耕地少导致收入少,供孩子上学有困难。尽管学校对贫困的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和减免措施,但是学校的资助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有的学校需要补助的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多,学校对学生的补助很多是轮流的,今年给这一部分学生补助,明年给另一部分学生补助,没有能力把所有应该补助的学生一补到底,有相当一部分接受过补助的学生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有的学生家里年年靠借钱交书费、杂费,今年借,明年还,一些初中学生不想让家庭再负债而走上辍学之路。
广大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非凡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家庭子女都比较多,在相同经济收入的情况下,生活相对比较困难,负担多子女上学读书几乎不可能。据调查,在内蒙、宁夏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生多是多子女家庭中的成员。辍学生中,家庭兄弟姐妹在三人以上的占80%左右。在内蒙,我们走访的一个辍学生,家中有6口人,除父母外有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家里一贫如洗,仅有6床破旧的棉被,一个破饭桌,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母女衣衫褴褛。在农村,靠种地维持生活并供一个孩子读书就已不轻松,多生、超生,导致家庭贫困加重,也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经不住突发事件的冲击。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因为家庭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对策探讨
(一)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
“三农”政策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本国策,只有认真落实这一政策,才能加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小康。同时,落实“三农”政策,也是解决农村教育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最根本措施。从教育这个角度说,落实“三农”政策,就是要强化教育扶贫力度,要像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既要有声势,又要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高等师范院校要招收农村定向生,学校可以减免部分或全部学费,或者地方政府补助部分或全部学费,毕业后回到农村中学从教;也可以像组织西部支援者那样,组织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数年,数年后给与某些的优惠政策;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有条件的农村中学教师带薪到高等师范院校脱产进修;建立城市中学教师到农村中学任教数年的制度,并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城市中学,要从图书、微机、实验仪器等方面支援农村中学建设,使其物尽其用。各级政府要积极吸收社会教育捐助,建立困难学生资助基金,做到严格治理,专款专用等等。
(二)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规定,依法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要对近几年来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按照法条衡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把“三个增长”落到实处。要研究制定教育经费定期报告制度和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等有关制度,监督和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同时,要依照《教育法》规定,改革教育经费治理体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教育经费单独列项。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要依法保证农村教师待遇的落实。要依照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积极制定和建立正常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教师工资水平监控制度,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制度。对于拖欠教师工资的违法典型,认真追究责任。
依法规范义务教育收费行为。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收费审批制度、收费公开制度、收费使用治理制度、收费监督检查和违纪处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收费程序和办法,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收费项目,尤其对实行“一费制”的地区,严禁提高收费标准,并努力做到向社会公开,使收费行为走上规范化轨道。
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县、乡镇和学校建立具体的学籍档案,各中学定期向乡镇和县报告辍学情况。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对实施义务教育漠不关心、不作为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教育和依法查处。
(三)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快速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备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一文中,提出实施“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计划,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的思路。按照教师教育改革总体思路和“教育部关于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以及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整合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学校,下连中小学校的新型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为农村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和教学点,为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农村课程设置。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当前农村初中课程,选修课所占比例太低,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普教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农村,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爱好,开发学生智力;第四,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地把“绿色证书”课程内容纳入到农村初中课程之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制”;第五,农村学校增加劳动课,增加职业技术课,从而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善农村学校治理。首先,改变治理观念,实行人性化治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治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治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聪明;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厉老实的治理风尚。治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老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老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治理上,要实事求是,果断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四)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治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治理优势
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治理体制的建立,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推进,但这一推进的重点是以“三个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为主要内容。从体制改革的立意来看,“三个确保”仅仅是从稳定角度出发的考虑,然而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完全实现农村的义务教育。从农村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建立以地(市)为主的农村教育治理体制,并逐步过渡到建立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的教育治理体制。这一治理体制能对教育提供较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提供较大的科学化、人性化的治理空间,有利于在全地区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教育资源,有利于发挥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有利于加强对薄弱校的支持力度,也有利于各类学校教育的整合和协调发展。推动区域教育符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更易筹集社会资金支援教育,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基金制度等。
教育大区域治理,要建立相应的区域性教育评价制度。区域性教育评价,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理念,通过评价引导社会和人们转变观念,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矫正农村教育培养目标错位,使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区域教育评价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和驱动器。评价要制度化,增强实效性,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敷衍了事,走过场,而是真正成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素质教育,治理和指导农村学校办学,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升华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中华民族向以“礼仪之邦”而骄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他人的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效手段,是自然人向社会过渡的基本品质。
宽容是一种善意,就是要人善意地去对待别人和生活周围所发生的事,它不是用狭隘的眼光去揣度别人的心思,而是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所以发生的理由,理解了就不会有极端的偏执态度,就会有一种“有容乃大”心态,就会用一种善意的方式与人达到交流和沟通。
一个班集体里,没有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没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学生自身对人宽容、谦让、友好的个性品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没有良好教育氛围的班集体,其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一家子女两个以上,“大带小,大让小”的宽容意识在父母的教养下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兄弟姊妹之间的宽容,为后来我们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风尚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我们有了对宽容情感深刻的体验,也就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已成普遍,在家里,受宠娇惯颇多,几乎都像“小皇帝”,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滋长了他们娇气、骄傲、任性、固执甚至蛮横。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同学间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严重影响班集体和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学,有碍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利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请看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学生A、B均为独生子女,各自在原来就读的学校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二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编在同一个班学习。一天下课,A从座位走出教室,一不小心将B入学时刚买的新文具盒碰翻在地,笔盒里的文具撒了一地,A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一边就弯腰去捡文具.这时B不由分说,跑到A的座位上,将其所有的书和文具全部丢在地上,这时,A一气之下将已经捡起的文具丢在地上。接下来两人便扭打在一起,对同学的劝阻置之不理,直到老师到来,才停止“战斗”。
镜头二:学生C准备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平常训练很吃苦,想为班集体增添荣誉。比赛的前一天,她叫妈妈买一双运动鞋,她妈妈马上答应了。可是她妈妈那天的工作很忙,一直加班,连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晚上回家时也就没有为她买到运动鞋。她妈妈向她作了解释并请她原谅,保证第二天比赛前买到鞋,可她就是不理,还闹得不可开交!
镜头三:学生D从小听话,读小学时成绩优秀,家长和老师都说没操什么心。进入初犯中学习,他也深知竞争很大,没敢松懈。可几次测验下来,他对结果不很满意。此时老师也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鼓励他不要气馁,但他却大吼“我就是不能容忍自已的失败”。
诸多现象表明,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并升华为良好的人格品质呢?
一、鼓励学生多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难免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这时总会找朋友、同学、亲友、老师倾述。一个人生活中能否有知心朋友倾述衷肠,这就有赖于他是否善于交往,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彼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谅解、直至互相尊重的情感得以磨合形成。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镜头一中的学生A、B,如果他们巳经形成了这种情感体验,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战斗”。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组织有特色的班会和其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待人要谦让宽容,在交往中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教育学生培养自理能力,学会依靠自已的力量干好事情,理解和宽容他人对自已所求之事的局限和困难。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每个人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也可能帮助别人。但是,一个人不能凡事都寄期望于别人,应当先立足自身,培养自理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把事情干好。如果自已确实需要帮助,而别人又不能满足自己的所求之事时,那么还是应该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想想别人的局限和困难,进而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是子女对父母的正当要求因故未能实现,子女也应该多听听父母的解释。镜头二中的学生C就该首先想想买鞋这件事情是否自己能做,再认识自己对母亲无宽容、理解之心行为的错误。
三、帮助学生正确确立奋斗目标,让学生克服求全责备思想,培养他们的宽容意识。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学生能否正确地估计自已的能力水平并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的优势和劣势,事关个人奋斗目标的确立。目标太高或目标不符合自己的能力优势,容易遭受不必要的挫折,而此时又无宽容意识,不能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已的目标,往往导致更大的挫折。
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宽容谦让的教育中,始终要与理想、前途、学习目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过程中学会宽容,懂得凡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镜头三中的学生D,如果他能认真与老师一起探讨自已的问题,找准自已的能力优势,宽容自已的暂时失败,重新确立奋斗目标,那么他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要善于运用宽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反思的充分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同时,教师的宽容也能唤醒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老师的教育方式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迹,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我们“苦口婆心”式的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
我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自她读初中以来,她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该生给我提及此事.,从她的谈话中,我看出她既恨父母,又离不开他们,时而也表现出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认为大人的事她不想过问那么多,只要自已努力学习则罢。该生脾气犟,对老师、父母的说教往往不予理睬。一学期过去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了许多。新学期开学不久,我找到她谈心,对她的思想状况和成绩现状提出我的看法,表明我对她的情况的理解,并以她喜欢画画为切入点,介绍她到美术老师处学画。她的父母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她也似乎懂得了点什么,每当她违背课堂和自习纪律时,不再需要老师太多的指点了。她这样写道:只要我找到自已应该做的事,就不会有时间去闲聊了。
一、幼儿教师要具有艺术素养
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素质中,艺术素养是重要的一方面。“艺术”作为幼儿园五大内容领域之一,是幼儿园教育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能力包括幼儿园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比如在乐器演奏方面要求具有乐器演奏和为歌曲伴奏的能力。能进行自弹自唱能力,能够做到弹唱配合协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舞蹈表演与创编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能够进行儿童舞蹈的教学与创编。能够根据儿童兴趣与爱好特点进行艺术课的教学与活动设计,如舞蹈编排、音乐游戏、演奏、演唱指导、环境设计等。个人认为知识很重要,技能更为重要。
二、要全力培养“实用性”人才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要全力培养“实用性”人才,而非“专业性”人才。所谓“实用性”人才是指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掌握一点,多多益善。所谓“专业性”人才是指在某一方面技艺精湛,而在另外的方面存在着缺陷。当然如果“实用性”人才在某一方面稍微突出一点就更好了。我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中,艺术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存在,说明艺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试想一位幼儿园老师键盘弹得很好,但是唱得跑调,或者光能唱不能弹,这样的幼儿园老师怎么能胜任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又怎么能受到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呢?曾经看过实习生组织的一次中班的音乐活动,教师在示范歌曲时,光在钢琴弹奏歌曲而没有演唱歌曲,在教幼儿学唱歌时又是清唱歌曲,没有弹琴伴奏。这种情况下小朋友没有几个跟着她学唱歌曲,老师也急得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假如她能在熟练弹奏歌曲的基础上辅以优美的歌声,想必教学效果会迥然不同。
三、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爱 教育 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133-01
世界因为有爱才变得美丽,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充满人性的教育是人类需要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的话一样:“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心中有爱并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去爱学生,心中有爱但是不懂如何去爱,则爱教育爱学生就如同空中楼阁。我认为要做到爱学生从教师特点看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成才的爱,培养人对学生教育成长的爱,师长对学生身心的关爱。
一、在教育事业中教师要心中有爱
教师心中有“爱”便会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心中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学生忧而忧,以学生乐而乐。也正是这颗爱心促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兴趣盎然地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潜心钻研和努力创造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有更大的信心去教育好学生。教师心中无“爱”便会无心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必然影响到教育。
有位非常受欢迎、教学工作非常好的年轻英语教师谈的她的成长过程使感触很深。她说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也学别人每节课英语分小组比赛,每次都是画苹果加减分,几次课后一学生说怎么又是苹果啊!她当时很失落,因为她认为学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人,学生不开心她也很难受,说到学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人时她情绪都是有些偏执激动的。怀着这种对学生的热爱的情感下她尽力去想不同的评分方式,去创新,苹果加减分改成香蕉、豌豆荚、赛龙舟抢粽子等等,每次都是自己先在笔记本上设计好加分形式,练好多遍简笔画再实行到课上,一个厚厚的本子上已经积累了一本创意绘本。她告诉我们:“你们不要小看自己,你们可以想出很多创意,你们是可以快速画出来的。”她每次接到一个班,她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喜欢她的课,为此她付出很多,每次想很多不同的花样进行上课小组比赛、作业、背诵、听写等一系列积分比赛,如:结合军棋中集印章升级从士兵升到司令、结合学生爱玩的QQ农场游戏集印章换取写上水量的小贴纸来浇种花看谁是浇花小能手等等充满创意,非常有趣的比赛。学生上课、完成学习任务就像玩游戏,轻松愉快。正是这种对学生的爱促使她拥有那么多创意,做到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使她的学生爱她,爱上课,爱上学。她还谈到有次出门她遇到一位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很激动的说你是某某老师吧,你是我孩子最好的老师,她的那种自豪感溢于言表。从这位老师所表达出的这种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幸福感。我深受感动,她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爱学生对我们教师带来的意义。
二、教师如何爱学生
高乐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故如何去爱学生成为我们恒久的追求。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说说我认为的教师如何去爱学生。
1.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老师爱学生表现在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让自己的课生动有趣,让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知识并不难,让学生都能学到东西。我们需要苦练教师基本功,研究教学教法。对教学负责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教育成长-作为老师爱学生表现在提高学生的素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a教育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爱看书,写好字。卫生习惯:爱干净。纪律:遵纪守法。从小培养成的这些习惯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b.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学会付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对人生充满信心。从爱的过程中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使其人格更加完善,精神更为崇高。
3.师长-作为老师爱学生表现在关爱学生身心。作为师长,我们是长辈要爱护下一辈。
a.爱护学生的健康。健康高于一切。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切无从谈起。
b.关爱学生心理是保持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关爱学生心理就是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我们与学生人格是平等的。学生是容易犯错的,需要教育的,要允许犯错,多表扬,少批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等着你去发现。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儿,她胖嘟嘟,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她迟到了,我严厉的眼神向她望去,本想她应该表现出犯错时的害羞和顺从,没想到她抖着腿一脸不屑的望着我,我一下子认识了她,心里暗想:她肯定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果不其然,每次课上她都会打瞌睡,我心目中已经把她列到坏学生一列,然而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她和班上其他同学,她一看到我马上拿出自己手里吃的酸梅说,老师吃酸梅,其他同学没有做声。她懂得分享,从这个角度看她也很不错的。很多老师也有同样的经验平时班上上课最不爱听讲,成绩最差的,很多时候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们很积极很乐于帮助他人,从这些角度出发他们还是非常长不错的,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真真爱学生,应该能从学生角度去想,当学生犯错时不是批评而是先问原因再,记得有次一位同学没戴红领巾,问情缘由原来是自己为了怕姐姐受到批评给姐姐戴了,有次学生迟到是因为送生病弟弟去医院才迟到,如果这些本应当受到表扬的同学却在老师不由分说情况下受到批评了,学生会受尽委屈造成心理压力。而当学生感受到被肯定、被重视、被关注、被接纳时他们会感到温暖、快乐、振奋和上进。
总之,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认真教育,热爱学生。
参考文献: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在家可以称得上是“小皇帝”,可以说,这些孩子都认为什么都是父母应该给的。过生日要生日蛋糕,新衣服,可有许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有生日,更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生日的日期;衣服脏了换掉,过几天就干净了,他们也不去过问是谁洗的,更不去过问是怎么干净的;父母让孩子做点小事,孩子却伸手向父母索要“工钱”等等这些。都是如今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就是孩子的不识恩,不懂得这是父母对自己的一种恩情。但这种恩情恰恰就是我们父母没有教育孩子的,总觉得这本身就是父母应该做的,没必要向孩子说,说了孩子也不会懂,可恰恰就是不说,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自私。
而在这感恩教育中,如何让孩子去认识恩情,体会恩情,最后去报恩呢?
一、认识恩情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其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应在教学中多用一些故事、事例、视频告诉学生,同时也要告诉他们,知恩图报也是一个做人的标准。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家务、帮助妈妈洗衣比赛……,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恩,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我也常常对我的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教育,如:学生在学校吃营养餐时,端着餐盘来打饭,打完转身就走了,我看到了这点细节,等学生吃完饭,赶紧叫学生进教室进行教育,首先我告诉学生,营养餐的经费是国家拨款,这是国家在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我们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这是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在这过程中应该感谢谁呢?有的同学说,感谢国家,有的说我们应该感谢老师。我又问:那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谢呢?有的同学说应该说谢谢,我笑着说对了,对于国家,我们应该用学习成绩来感谢,对于老师,我们应该说谢谢老师,你辛苦了。从这以后,这些孩子端着餐盘来打饭,都会高兴对老师说一些感谢的话。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从中教育学生如何去找恩,如何去感恩。认识什么是恩,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告诉他们,因为孩子小,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去教育引导。
二、体会恩情
也就是从认识恩情中去体会别人的爱。要让这些孩子在内心中去感受、思考,也是需要多方面的引导教育。对于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多,这就需要父母的合理引导,特别是父母一定要做到身体力行,因为孩子在父母的行动中,也是在学习,模仿,在学习模仿中让他们去感悟恩情。对于学校教育,老师要进行长期的感恩教育,多给学生学习一些好的范例,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开办相应的黑板报等等。而社会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电视节目中,播放感恩教育的公益广告,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等等。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去感受什么是爱,要让爱在他们心中长存。
三、感恩于行
一、发挥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
激励动机是自我教育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促发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它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需要的动态表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
1.凭借教学目标激励。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利用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去激发学生不断向上,追求目标,取得进步。
2.凭借教材激励。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依据和具体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激励性。教师要善于发挥教材的教育激励因素,发现学生的吸收和融合因素,使之产生教育的激励作用。
3.凭借典型激励。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教材中的典型人和事,以及教材外相关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激励学生,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4.开展竞争激励。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地配合教学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竞争竞赛活动,以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二、发挥自我认识的教育作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1.自我思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在说明一个人要经常自我思考、检讨、总结,以便弃旧图新、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识、了解,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2.自我介绍。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恰当引导学生针对其相关相联的主题,介绍自己的认识、看法、体会、感受和思想行为,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检讨。常言说:“自己脸上的火墨自己是看不到的。”这句话是根据人们一般只片面地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照道德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大胆自我检讨,以达到自我认识、教育之目的。
三、发挥自我实践的教育作用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亦不例外。
1.自我体验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使学生对其道德观点、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评论,以期通过自我体验活动,达到对这种观点、品质、行为深化、巩固之目的。
2.自我训练活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生产、服务劳动等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训练,从而产生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节律活动。教师结合教材、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自订自我节律约束的规章制度,自我规范执行,以此进行自我教育。
四、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自我教育活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1.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从中进行自我教育。
2.组织自我评判活动。在教学中,对照有关内容,组织并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判。
3.组织自我鉴定活动。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明白自己思想品德行为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五、发挥自我调控的教育作用
调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自我的品德教育都离不开调控作用的发挥。
1.对品德行为反复的调控。小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接受易、养成难。因此,必然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不足为怪,贵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及时自我调控,得到巩固、提高。
2.对遭受挫折失败的调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偶受挫折或失败,同样是客观的存在。教师贵在要及时鼓励学生勇于接受现实,并善于采取自我调控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变挫折为顺利,变失败为成功。
在基础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学生学得怎么样,与三个因素有关:家庭的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有学者做过模糊性比较分析发现,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三个因素中,家庭影响占20%,任课教师的作用占30%,而班主任的作用要占50%。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更多,对学生了解也更多,和学生更为知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等的影响更为直接。鉴于班主任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在此将探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注意批评方式
对学生进行批评,应采取什么方式效果才好?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应视课内和课外两种情况而定,在此主要阐述课内批评方式的选择。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少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暂停讲课,点名道姓或较含蓄地以某些少数有的同学等提醒告诫,要求改正。笔者不赞成这种处理方式,原因:一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青春期的学生,把面子看得很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教师批评,当堂或当天的情绪会有波动,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二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损课堂教学气氛;三是中断了教学进程,浪费了多数学生宝贵的时间。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走到身边以告诫。课堂上,当发现某个角落或某个位置出现违纪现象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走到这部分学生的周围并稍做停留,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
其二,眼神对视以提醒。上课期间做小动作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书本上,而是在教师身上,目的是看看教师发现自己没有,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这一瞬间,示以警示的目光。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迅速收敛,改正自己的行为。
其三,声调变化以调控。在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改变日常的授课声音,适当变化,能让走神的学生将注意力转到听课上来。语调的变化,既能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其四,借助内容以发挥。有时,可以巧借书上的内容,作旁引发挥,让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听其话外之音,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授课中,也可以临时添加一些教学活动,让不专心的学生起来完成。例如:演算一道题目、朗读一段课文、回答一个问题、默写一段文字,等等,在纠正其回答或演算的过程中,批评指正的目的也达到了。
二、注意不提旧账
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针对此次所犯的错误进行讲解,认真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不要提及这个学生以往有过什么缺点,犯过什么错误。虽然教师的本意是让这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多次违反了纪律,这次一定要改正,但被批评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苦口婆心而对教师感激万分,甚至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三、注意指明方向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指出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要给学生找出改正缺点的方法,指明以后努力的方向。班主任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批评,犹如医生给病人看病,不仅要确诊病情,给病人讲清病因,还要开出治病的处方,这样才能使病人相信醫生,愿意配合医生工作,把病治好。
例如,有个学生理科成绩较好,但文科成绩欠佳,尤其是对作文更是感到头痛;个性强,爱管闲事,得理不饶人,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充分运用补偿心理法,在批评该生存在的问题时,向他提出了两项要求:一是坚持写周记,必须每周末上交检查;二是控制闲话、闲事、闲思。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该生果然进步很大,不但作文能力提高较快,而且还改变了过去的很多缺点。坚持写周记,有利于学生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改变自己,劝勉自己,这种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进而有效地更新、完善自我。
四、注意创设氛围
成功的批评,必须具有使被批评者宜于接受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创设,不仅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能消除被批评学生的戒备心理。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仓促行事,更不能随意武断地下结论。找到犯错的学生,先请他自己如实陈述事实,这样便于班主任了解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做得不妥之处,寻找自己不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最后问学生你希望老师怎么处理,让违纪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进行恰当的教育,一方面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把他近段时间做得好的方面全面地指出来并加以鼓励。这样,教师的批评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注意选择地点
心理学上说,自尊是每个学生最基本、最显著的表现。作为班主任,对犯有过错的学生,最好私下进行个别指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许多班主任都喜欢选择在办公室进行,笔者认为这个地点值得研究。对学生而言,办公室对他们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压力,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怕进办公室这种心理现象。再加上如果班主任的批评是当着其他学生或教师的面,哪怕批评的方式很温和、态度很诚恳、动机很高尚,都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悦甚至抵触,即使他们当场不作辩解,心里也认为丢了面子,这样最后的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对于胆小的学生,应当选择一种宽松和谐的地点,比如教室外、操场边、放学路上等,因为这些场合的气氛很随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好像在摆家常一样,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就很容易听进教师的话。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2010-year sports education majors in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port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
Key words: sports;professional education;educ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36-02
0 引言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学习,了解教育改革动态,学习中小学体育教育、训练的内容、特点和经验,从而巩固和提高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1 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教育实习现状分析
1.1 实习的时间安排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为7周,把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在第七学期前7周,一可以避开学生就业高峰期;二可以避开所在学校升学冲刺期,各项活动便于开展。
1.2 体育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 关于体育教育实习的形式,有不同的划分标准。目前高校采用较多的是集中与分散实习的两种方法,淮阴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习形式较单一,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回到生源地实习,便于毕业生后找工作。
1.3 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扎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是教师教育专业适应工作岗位的前提,也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切实做好教育实习工作,学院安排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的工作,见习内容有校内听课、校外看课、校外教师讲座、师范生技能等等。无故缺席考核者,以不及格记成绩。虽然学校拥有具体的教育见习计划,但是实施效果并不显著。校内听课学生只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外听课学校也只安排了一次,选择的学校也并不是很理想。
1.4 实习评价 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是对整个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总结。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教育实习评价,不仅仅要评定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也要评定教育实习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优良评价方法有利于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影响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因素分析
2.1 学校决策者(领导)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实习的决策者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习形式的确定、实习带队教师队伍的组建、实习培训、实习基地的选择等问题的抉择中,领导起着决定作用。决策者会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教育实习计划。这就体现了学校层面教育实习工作决策者(即领导)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影响。
2.2 教育实习监督者(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效果的影响 实习活动开展有学校带队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干预,即对实习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相结合。同时学校派监督小组不仅要监督、检查学生的教育实习,按照规章制度检查指导,也要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障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淮阴师范学院成立了检查监督小组,对10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2.3 指导老师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是实习生的实际实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习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实习生,并且实习生认为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对实习基地的选择。
2.4 实习生 学生是整个教育实习工作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整个教育实习工作成绩的重要因素。实习生对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他对教育实习活动的兴趣及态度,而学生是否端正教育实习态度是决定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习教学过程困扰着实习生,几乎每个实习生都选择了“大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实际衔接不够”和“自己实践教育教学的能力需要提高”说明大学课程改革仍滞后于中小学课程改革,我院应更加重视对体育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学校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低,不遵守课堂纪律”对今后体育教育实习的实习生如何上好课,如何处理与中小学生的沟通提出了新的课题。
2.5 实习成绩的评价 虽然淮阴师范学院制定了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但是在实际评分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的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实习指导老师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评分,都是为了照顾实习生把分数打的很高,还有些是实习生自己打分,后指导老师签字。至于带队老师如何评分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最后会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大家也都不知道是怎么样评分标准。实习生对带队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实习成绩评价之前,也碍于面子,因此实习生不能客观的对带队教师做出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淮阴师范学院10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采用一次性的集中实习形式,实习时间稍偏短。从实习生自身情况来看,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够,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导致实习时表现出来的实习生的体育专业基础素质薄弱,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较差。有一小部分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目前对于实习生成绩的评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随意性特点,有失客观和公平,影响实习生的积极性;另外对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体系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在实习前对学生师范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缺少教学方法、教态、口语表达理论与实践的学习。
3.2 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 建立“时间分散式”的全程教育实习新模式。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实习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选择多种实习形式共存,避免单一化 集中实习有利于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管理、控制,集中性地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找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地域特点认真选择实习形式,可以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委托实习和定岗实习等形式相结合,避免单一化,以求教育实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就业。
3.4 实习过程的内容安排要合理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的实习内容可以使实习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实习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体育理论课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对较少。高校应与实习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丰富实习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5 加强实习指导老师的培训和管理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实习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应该建立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一系列制度。
3.6 完善实习评价体系,建立客观的统一评价标准
为了改变教育实习中成绩评定的随意性,使实习成绩公平、公正和公开,提高成绩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实习生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和高校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单影.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白清华.河北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刘春萍.长春市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金晓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