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科技生活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5: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技生活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技生活论文

篇1

一、“七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导”是引的意思,即引入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我在探索与尝试中发现,歌曲导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学习“我们共有一个家”时,播放歌曲《大中国》;学习“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时,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世界需要热心肠》等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明理,达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从而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环节二:目标认定。“目标”,即想要到达的境地或标准;“学习目标”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所要到达的标准。“目标认定”是学生认定、认准学习本节所要达到的标准,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规划,学会明确目标、方向,不致于被动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的叫“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有“使学生……,通过……让学生……”;而“学习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就不能出现以上语气。既然“学习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那么怎样制定好的学习目标呢?

好的学习目标必须具备三个原则:

1、恰当:制定的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的现状,目标不能很简单,也不能难以达到。

2、具体:对知识要求要具体;对能力培养的要求要具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要具体。

3、可测:制定的目标对于学生是否达到是可以检测的。对于知识性的目标可以通过当堂作业、提问等来检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看是否内化了、接受了、认同了。

环节三:自学指导。即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中预习,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是一个“静”的过程,也是一个最高境界“动”的过程,是脑、手的“动”和声音的“静”,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该环节,老师要巡视,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要求学生有疑问的作好标记,等到讨论时再提出,对个别学困生可以适当指导。

这一环节的最大亮点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激发课堂活力。学生通过自学,初步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预知新知的重难点,在小组合作及听老师点拨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环节四: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是会的教不会的,这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合作的目的是和同学合作解决不会的问题,这是一个“兵教兵”的过程。听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教的。

小组合作环节要注意一定是先独立思考然后才合作交流,切忌一提出问题还没等学生自己思考就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合作过程应是先小组、后班级,小组交流要达到小组达成一致,这是面向全体最好的方式。在展示时,最好的小组合作结果是小组所有成员意见一致、一齐举手。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巡视监督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讨论中,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现生成资源。

环节五:展示质疑。

1、展示:展示形式要多样。对思品课而言,最基本的展示就是口头展示。在课堂上学生要站有站像、说有说像。

2、质疑:(1)教师质疑——教师去质疑学生的答案。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养成追问的习惯,如:还有补充吗?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还能比这更好吗?在追问中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有效资源。(2)学生质疑——学生对课文基本知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学生质疑要本着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点拨的原则,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才是最厉害的。构建思维探究的质疑文化,让学生提出问题是第一要务。

环节六:达标反馈。达标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达标要限时进行,要有绝对的严肃性,以堂堂清测试为主。

环节七:自我总结。即让学生自己做课堂学习小结,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学习效率怎样、学习方法怎样等等。可以口头表述,也可以书面表达;可以找学生代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随口进行。

篇2

一、导课的重要性

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导课好比二胡调弦,弦没调好,下面的演奏也难以成功。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课要通过精心设置导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导课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导入,又有更具体的做法。比如,有时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有时想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意境;有时是解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问。

巧妙的导课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需要教师钻研,采用最完美的艺术来表现,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导课的尝试

1.深入学生生活———从实际出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教师应该在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学习专业课外的其它知识,关注人文环境,关心国家大事。比如,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冬奥会无疑是今年的大事之一。比如在旱冰轮滑教学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2010冬奥会一定让同学们非常振奋,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们终于在短道速滑中实现了包揽4枚金牌的梦想。冬奥会虽然已经过去,但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仿佛就在前,请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和老师一起分享我们共同的骄傲。接着利用多媒体把一幅幅拼搏的场景再次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像看直播一样,一个个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光辉形象不断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同学们立即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讲课也就得以顺利展开。这样的导课方式,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导课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导课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充实了课的内容,而且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的质感美。

2.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习自主性

教师和学生心理有很大差异,教师所熟知的事物,往往是学生所不感兴趣的。学生所关心的、所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高中选项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意愿,就会使导课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上起课来也更加顺利。如在上个学期笔者担任武术选项课教学,课前武术服装、运动鞋等装束的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导入。因为这是对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提高自生修养———加强导课的艺术性

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导课中也一样,教师用丰富的表达方式会燃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①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语言的亲和力。语言是一门艺术。有些人讲话比较生动,比较委婉,让人产生倾听的欲望,是一种听觉享受。而有些人讲话平铺直叙,比较生硬,让人有厌恶的感觉,好像是催眠曲。前者让学生马上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而后者则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教师平时要多看一些关于演讲技巧方面的书籍,也可通过电视媒体等学习名人的成功经验,积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上课中,对每一堂课,都要仔细斟酌应该用什么话语导课,可以与学生拉家常,可以讲一些故事,也可以将学生当成一个好朋友讲几句心里话等等。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氛围,要讲不同的话,争取所讲的每句话都能体现你的语言魅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几句话能征服学生浮躁的心,很快使学生融入课堂中。

②灵活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导课的效率。导课可以说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了就有交往下去的信心。为了美化第一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让导课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就像是演员在表演,学生在欣赏精彩的演出。这些肢体语言有时要夸张、风趣,甚至将喜怒哀乐同时体现,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动感美。

4.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导课的科技含量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它能让人的视觉听觉同时享受。恰当采用多媒体导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导课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搜集视频,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自己拍照,有时甚至要对图片利用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选图片要符合审美观,音乐也要选择适当,能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例如,在教学生力量练习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名教练的示范和讲解,同时配有音乐,学生边欣赏动作边听音乐。动感有力的音乐让原本枯燥的力量训练也变得很有魅力。接着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带领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三、导课注意的问题

导课主要是为了上好整堂课做准备,导课内容应当言简意赅,把握好节奏,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倘若导课花费的时间太长,有可能影响授课内容的完成。曾经有一次给学生上跨栏这节课时,笔者借用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的表现来介绍跨栏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由于讲述刘翔很多的事迹,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这个导课就花去了7分钟的时间,最后整堂课内容没有完成,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篇3

一、情感是课堂生机活力的生命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引燃学生情感的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应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使学生受益匪浅。如我在教《触摸春天》时,先布置学生去收集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可以概括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课中讲述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这样让学生懂得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进入了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二、生气是课堂生机活力的延续

蒙语文课上,如果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机活力流就会自然延续、蓬勃流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求教师勇于放手,让生机活力迸发于学生的内心。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感悟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启迪智慧,达到以读育人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读而能问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在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这种想法提出来就会去思考、去讨论、去作答。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发表意见的空间,以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让学生的说体现出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如在教《黄山奇石》时,在充分品文、想象、赏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各种形式的读,再让去过黄山旅游的学生说说感受。有的学生说:“黄山奇松太神奇了,我都被它陶醉了。”有的学生说“黄山奇松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杰作,我为我们祖国而骄傲自豪。”有的学生说:“黄山奇松那顽强的生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为它喝彩。”学生用自己充满智慧的感悟,读出了自己的心境。

三、“活”、“动”是课堂生机活力的直观

我在课堂上建立了“组与组的竞争、生与生的合作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课堂上时时迸射出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活了起来。同时,要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做法:(1)设计问题,分组讨论。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针对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分小组汇报,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化解难题,从而达到了激发兴趣与求知相统一。(2)互学互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会怎样去学习。(3)巧设问题,擂台答疑。让学生不甘人后而主动思考,跃跃欲试,在感受竞争的激烈气氛中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增加了学生学习蒙语文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让学生以“大榕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然后“换位整合”彼此欣赏。由于教师期待、激励、开放、包容的态度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学生迸发出了无限的创造才能。

四、训练是课堂生机活力的发展

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蒙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训练,如设立快速抢答、请你来判断、有问有答开火车、话说感受、放飞思维、展示你的才华等小栏目,设计多种题型,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创新是课堂生机活力的

篇4

科技论文;生物科学素养;文献检索

高中生物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以及生物科技书籍与生物科技新进展存在较大的时差,将生物科技论文中的新观点、新作法,以及相关的新知识、新成果和新应用传播给学生,可促进学生对不断发展的生物科学及其研究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生物学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一、科技论文的概述

所谓科技论文是指论证、描述运用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获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学术性文章。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明确指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做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科技论文能体现最新的科技成果及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已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科技论文,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科技论文的选择

应选择近期发表的较高水平的科技论文,注意选择研究角度新颖、涉及生物学热点话题的研究文章。如学习有关育种知识时,介绍有关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克隆出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该科研成果可加速水稻“两系”不育系培育,促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引导学生由此相关信息为主题,检索有关科技论文,让学生获取科学性、权威性的基因工程育种的最新科学进展。

还应注意选择有关促进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科技论文。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根据不断加剧的“雾霾”天气,引导学生学习《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的气象因素和气溶胶演变特征。学生结合“雾霾”天气亲身体验,加深了对“雾霾”天气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许多实验验证性的科技论文包含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仅具有科学的、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还有翔实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易于理解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体现科技论文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三、科技论文的教学应用

首先在课堂上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份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文章的研究的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结论或结果、研究的问题对社会或研究领域有什么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快速地获取有关信息的 能力。

然后指导学生罗列论文中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难理解的专业名词,并尝试理清生物学概念与难理解的专业名词之间的关系,通过新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等迁移能力,为理解实验和科学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科技论文表述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等具有前瞻性,专业性比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简要地解释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化复杂的实验条件和方法,设计相关类似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科技论文的教育价值

1.促进学生学会文献检索

指导学生从公共媒体如报纸、公共科学杂志,比如《新科学家》《科学新闻》或者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检索方法”“出版物检索方法”,使用关键词搜索,在论文期刊上网站上或搜寻合适的论文,比如早期原创性研究论文,进行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生命的本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在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核心概念学习中,以关键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速率等”检索到《不同营养条件对金鱼藻净化作用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静止和充气培养条件下光强对龙须菜光合生理效应的影响》等科技论文,通过学习,拓宽视野,加深对光合作用速率、光合效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等生物学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

生物科学经常以生物绘图或图表方式呈现科学研究方法或成果,在教学中尝试将论文的数据用简化的图表进行特殊处理,剔除冗余信息,并将图表与文字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习惯,提高图文转换和图表处理能力,加深对新的科学实验的理解。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篇5

 

一、科技论文中结论存在的问题

 

1、摘要中的"结论”代替了正文中的“结论”。

由于部分作者不了解摘要的作用及如何撰写,为与正文区别,避免内容重复,则在摘要中提到的“结论”,在正文中一律删去,导致论文缺少重要“结论”。

摘要的作用主要是为读者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对论文整个内容的价值有初步了解,为其决定是否详细阅读全文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利用摘要检索比利用关键词检索具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可获得更多、范围更大的检索结果,尤其是各类数据库的出现,在大量的信息中为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摘要是对科技论文的高度概括,其本身具有的独立性使其与正文各自独立成文,但其内容则是以正文中重要的研究背景、条件、结果及结论等主要信息为基础,“摘”其“要”处独立成文,其撰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对于没有结论的科技论文,其摘要中的结论就无从谈起,因此说不能用摘要中的“结论”替代正文中的“结论

2、“结果与分析”代替了“结论”中的内容

此类情况常出现在实验研究类论文中,由于其分标题--“结果与分析”中的内容包括得出的实验结果以及对这些结果所作出理论分析,正是因为这些内容,使得许多作者误认为已将结论内容详细列出并已说明,因此在接下来的分标题--“结论”中仅将分标题--“结果与分析”中的内容简单列项,未将“结论”应需体现的内容表述清楚,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提升,使其具有普遍性,揭示其原理,使得论文形式上有“结论”,实质上却缺乏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3、结论与结语两个概念不清

据朱大明随机对16种不同专业学科的科技期刊采用“结论”或“结语”的统计结果与对比分析可知,“结论”与“结语”属于两个独立概念,前者是“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的判断”,而后者则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句话结论需要在经过严谨的论证、推导、调查或实验之后才能够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客观性的论断,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认识、升华.这个论断既有可能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迸一步推进,也有可能是与他人的研究成果相反,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却都要求是明确的、准确的,并具有普遍性,其篇幅根据论文具体情况可长可短.结语相对结论而言,在内容的表述上宽泛许多,可表达简单的推导结果,也可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深人研究、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等等,语言表述上要求尽量简短。

4、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

结论内容与引言内容相互重复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引言中出现结论内容,在文末又再次重复结论内容.有的作者采用“倒推”方式,在引言部分开篇就将科研的研究背景、提出的问题、研究方法,包括得出的结论先给出,然后再展开详细论证,而在正文论证之后文末又再次给出结论,使前后内容重复.另一种情况是结论中出现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如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等,把结论写得像引言。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引言作为科技论文的开始,其目的更多是向读者交待本研究的历史背景,说明研究的起点、重点和价值,提出正文待解决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而结论除包括对结果作出的逻辑延伸外,还包括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回应,即综述所得结果.二者无论从作用,还是从撰写内容上都有严格区分。

 

二、结论的撰写内容及其在不同类型论文中的表现形式

 

1、结论的撰写内容

结论的撰写内容主要包括:(1)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或考察得到结果所揭示出的原理或普遍性;(2)阐述研究中与前人研究结果的不同情况;(3)本文未解决的问题;(4)阐述本文在理论或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等等。

2、结论的多种形式

有很多作者、甚至部分编辑人员都认为结论应当在文末出现,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众多,因此科技论文的写作体例也各不相同,论文中的结论所体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1)研究报告类、试验研究类等论文的结论通常在论文的文末位置;(2)数学推导类论文的结论往往是在正文开篇部分先给出,再进行详细推导证明;(3)综述类论文其结论则一般在每个层标题所列研究进展情况之后给出,即结论出现在行文中等各种情况.

正是由于不同类型科技论文的表述需要,决定了结论在论文整个文体结构中不必拘泥于“只在文末”的位置,对于在引言中已先给出结论或在综述类论文中论证部分已分层给出明确结论的论文,可不必另单列标题来表述,以提髙期刊的有效信息量。

 

三、科技工作者撰写结论时应把握的原则

 

科技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通过各种修辞、夸张手法来吸引读者,它主要是通过科学研究手段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结论作为整个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它是作者在对观点经过反复论证、对公式进行严密推导、对数据反复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应与引言所提出的问题遥相呼应,科技工作者撰写结论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强调客观性

科技论文的结论所体现的客观性是以足够可靠的理论推导、实验数据作为立论基础的,应真实反映论文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以尊重科学为前提,所得结果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实验结果可以重复.

2、内容准确

对结论的撰写应注意内容的准确性,其内容既不要夸大,也要避免遗漏科研创新点,切忌含糊不清、歧义和随意轻率.含糊不清会使结论语意不清、结论不明,结论中应避免出现“可能”、“也许”等含糊字样,以免降低论文的真实价值;歧义会误导读者理解错误,甚至影响实际生产生活,需根据论文的理论基础或实验条件加上适当的定语进行限定;随意轻率会降低论文学术质量及其有效传播率,应注意使用标准科学术语、计量符号,对于从某一侧面论证得出的结论,需注明其前提条件.

3、语言简练

结论应基本采用文字叙述,除个别论述实际需要,一般不再出现图、表,做到言简意赅,主要表达定量信息,必要时可将重要数据或结果引用到结论中.另外,结论体现的应是作者在本文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中所借鉴的他人文献资料应安排在正文部分,避免出现在结论中.再有,还应避免出现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的语句,减少无关语句.

4、层次分明

较长的结论可依据正文的研究所得结果的顺序依次列条排出,使读者阅读时条理淸晰,一目了然.如试验研究类论文的结论撰写可按:(1)简述试验所得的最终结果;(2)根据结果推出的规律、普适性;(3)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及其意义;(4)对未来前景的展望;(5)对本研究的进一步深人提出的建议等几方面来阐述.篇幅较短的结论可自成一段,不必列条,其包括的内容与较长结论的内容顺序相同,只是文字量要少一些,作者在撰写时同样要注意其层次表达要清晰。

 

四、结语

 

结论作为科技论文的总论点,是整篇论文的精华所在,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一个表达准确、简明扼要的结论除能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水平外,更多反映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概括能力,大大提髙科技论文的传播质量,实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增效效应.因此,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重视结论的撰写,进一步提升科技论文质量,促进科技事业的繁荣昌盛。

篇6

【关键词】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47-02

随着科学技术在深度与广度上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文献的数量与类型也在急剧增加,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出版物在种类、数量、出版速度、出版形式等方面都以飞跃的姿态向前推进。据统计,从数量上来看,目前,用各种语言出版的专业科技期刊约四万多种,并且还在以每年一千多种的速度增加。从出版类型上看,现代科技文献的类型繁多,如科技图书、期刊论文、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文、产品样本、说明书和手册等等。在科技文献中,若以语种分,以英语为最多。学好外语,尤其是专业英语,对于科技人员吸收世界上最新的技术情报、从事科学研究、参与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专业英语教师来说,不能简单地把专业英语上成英语课,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利用英语这一工具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本文从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科技论文写作两方面探讨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

一 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普通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使用,它侧重于基本常用词汇的积累和严格的英语语法基础,所以其教学内容更生活化,涉及的范围更广,可以是对某些生活现象的讨论,也可以是某个人生活经历的介绍,或从某部文学作品节选的章节。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本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具有专业英语的表达、听说和应变能力。

客观性和准确性是专业英语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要做到表达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常需要在一个句子中包含尽可能多的内容,因此专业英语文献中通常会遇到很多长句和难句,并且句子里随处可见专业词汇,这便增加了专业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难度,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比学习普通英语更高的要求。专业英语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本专业,以表达科技概念、理论与事实为主要目的。所以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的面更加狭窄,与专业知识配合更为密切,远没有普通英语内容生动、有趣,因此学生很难产生兴趣,这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还要解释专业理论,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 专业英语阅读的教学

1.专业知识的回顾

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因此专业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学生大部分都已学过。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归纳,将讲授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或在讲授之前提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相关专业知识。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把握一个大的方向,思路跟着内容走,避免对课程内容只是一个空泛的印象。对学生还未学过的专业内容,教师应简要地将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向学生交代清楚。

2.专业词汇的整理

专业英语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用词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术语、新概念、新理论和新产品不断涌现,还有新词、缩略语等的不断产生。对于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专业词汇,首先要从词汇分类和构词方法的角度加以归纳,并利用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一,专业词汇分类。专业词汇分为专业词汇或技术词汇、次(半)技术词汇、非技术词汇等三类。专业或技术词汇是某个专业所特有的词汇,其专业性强,词义狭窄和单一,如diode(二极管)、capacitor(电容器)、autotransformer(自耦变压器)、superconductivity(超导)。次(半)技术词汇是很多专业学科所共有的词汇,不同专业学科往往具有不同词义。如power(幂,乘方;动力,功率,效率;电源,电力,功率,电能),在不同的专业学科,其具有不同词义。非技术词汇指在普通英语或非专业英语中使用较少,但实际却属于非专业英语的词汇,如“The circuit is then completed(然后接通电路)”一句中,complete在普通英语中很少作为“接通”使用,但其实它本身并不是专业词汇。

第二,专业词汇构词。专业英语中大部分专业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且前缀和后缀的出现频率较高。具体的构成方法有合成法、派生法、缩略法等。合成法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合成词在专业英语中较活跃,它由介词、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组合而成,如bandwidth(band+width)。派生法是通过对词根加上各种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词,如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多达百个,可见派生法的构词能力很强。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掌握50个常用前缀和后缀。通常通过词根加前缀构成新词词义变化,而词类不变;加后缀的词义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而词类一定会变化。只由词汇中的部分字母或由词组中每个词汇的首字母构成的词称为缩略词,如lab(laboratory)。

3.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

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课堂回答问题缺乏积极性,与教师很少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强调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就业、考研、出国等方面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较难理解和翻译的段落或句子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而对于较简单的段落或句子,可以留给平时很少发言、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回答。这样,通过正确地回答问题,能够激发同学的积极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对于较关键的专业知识,利用图片、实物展示等方法,深入浅出地给同学讲解。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理解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

随着对外科技交流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除了直接查阅和消化大量的国外英文专业科技文献外,还使用英文撰写出许多反映最前沿科技水平及其发展动向的、高质量的英文科技论文,并在国内外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对于加强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介绍创新性科学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对毕业论文及学术尤为重要。因此,科技论文写作是专业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英文的科技论文写作是以科技词汇、语法、熟练阅读为基础的,属于专业英语课程中的高级内容,所以学习科技论文写作,必须是在整个英语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之前,基本的英语能力应首先打扎实。科技论文写作应分为: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果、结论及参考文献几大部分。对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把科技论文的各个部分拆开分别进行教学并且练习。如对于摘要部分,可以先讲解摘要的结构、长度、分类,然后讲解摘要的时态,总结各种常用的相关句式。然后让学生阅读几篇不同水平的摘要,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为给定论文撰写摘要进行巩固。如果扎实地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各部分内容的写作方法,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会更加标准,进步也会更快。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所写的科技论文作为教学实例,一方面教师会对论文内容相当熟悉,讲解时会更加自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四 结论

专业英语的教学有别于一般专业课和普通英语的教学,它包含两部分内容,在专业英语阅读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利于专业技术的交流与分享。因此,教师应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着手,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贺琦.谈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方法[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李迅.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篇7

一、发现科学问题

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科学知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就是我们研究的大百科全书。立足生活,将课本所学知识不断拓宽延伸,使之活学活用,是发现科学选题的一个好途径。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上的研究性课题、动手操作、课外延伸等处着手,对学生较感兴趣的课题讨论,也可以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有的会得到印证,有的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质疑,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可以提出解决一些问题的对策或改造、改进方案,甚至可能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甚至我们还可从其科学性、实践性、推广性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如果有价值,那就从中选取一个小切入口,来进行研究。例如,我班学生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后,对本单元的研究报告《李姓姓氏的历史与演变》很感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立足于课本有限的内容,集思广益,纷纷提出了可行性的补充意见:(1)李姓家族不同历史时期名人情况调查与分布;(2)李姓家族在中国各省分布情况与调查(附中国彩色地图);(3)李姓家族在亚洲(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分布情况与调查;(4)李姓家族名人典故、谚语、歇后语等……

二、确定论文选题

确定小论文选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科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科学的思想解释生活。同时,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基于此,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鼓励学生在开展具体的科技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分析所产生的原因,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对解决问题方案进行思考,通过筛选、提炼,确定论文选题。

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让自行车走进我们的生活》一文时,我对学生能确定此选题给予高度肯定。这一选题是针对目前在中国,汽车已成为大中城市的新宠儿,家庭人均拥有私家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私家车的逐年递增带来了一系列弊病: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拥堵、汽车尾气的排放致使空气质量下降、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小学生能够“慧眼识英雄”确定此选题,实属难能可贵。可是,小论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写得有理有据?于是我鼓励孩子多方面去搜集信息:(1)自行车的历史、种类和价格等;(2)目前各个国家自行车的使用现状;(3)自行车对人体的益处;(4)通过调查、走访、设计问卷等方式了解周围人们使用自行车的情况;(5)常用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比价格、速度、污染指数、使用期限等)(6)未来自行车的发展趋势(外观、速度、价格等)。

三、积累论文素材

科学实践是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新的设想产生的基础,小论文写作必须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科学实践形式有科学考察、科学实验、观察记录、选取样本求证等等。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如:生活中的实验——《水变戏法》《厨房里的实验》《房间里的实验》《阳台小实验》等;在课堂上开展保护鸡蛋》《高空抛蛋》《创意回形针》等活动,在活动中本着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原则,施行立体型多层次交叉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各项活动的选择性、自主性、兴趣性、灵活性等优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活动,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学会小论文写作

学生在撰写小论文时,老师还要恰当地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不断激励创新。学生在确定好小论文的选题后,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拟订提纲,按照课题研究的有关格式要求,把活动经过以及成果、思考、建议写下来,把实践活动中闪光的创新点记录下来;撰写时要求图文并茂,力求用准确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对比、图表等)加以论证,从而给人留下真实准确的印象。

责任编辑黄日暖

篇8

关键词: 科技论文 英文摘要 常见问题 解决办法

人们的生活进入快车道时代,每天被海量科技信息包围,论文文摘因其高度概括、要点突出而在信息网络中有很高的价值,帮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了解研究的成果。但英语写作能力,与其他技能相比,是理科学生发展最慢是最薄弱的环节。

一、提高对摘要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作者较注重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而忽视摘要的写作,更不愿意花精力写较费力的报道性摘要。审稿人也只是偏重于论文的学术价值审查,而很少对摘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有的编辑往往也未能严格把关,忽视摘要的加工。大家更关心的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而对后的影响和使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很难想象人们要在浩瀚的科技论文中,全文查阅相关内容。只有通过检索系统,对文题、摘要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因此,摘要的质量直接影响论文的利用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摘要比论文本身更重要。

二、科技论文摘要常见的问题

(一)题目不规范。

题目应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包含的全部词汇不得超过10个实词;英文文题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全部小写,专有名词除外。例如不得出现如下情况:

1.如:一种、一类、研究、分析、初探、之我见,还有刍议、浅析之类谦词。

2.背离文题根本定义,忘记文题系反映全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词语的逻辑组合,文题中“The study on”,“Development of”之类的句子或空话。

3.文题第一个词不得用冠词(A,An,The)及“And”等,避免出现多个介词“of”。

(二)结构残缺。

文摘要结构完整,通常包括以下四要素:(1)目的陈述(Purpose Statement)及主题阐述(Topic Specification);(2)方法(Methods);(3)研究结果(Results);(4)结论(Conclusions)。许多英文摘要结构残缺,严重影响到摘要该发挥的作用。

(三)人称语态时态问题。

以往人们认为,科技论文的撰写应使用第三人称、过去时和被动语态。但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第一人称使用也十分普遍。由此可见,为了简洁清楚地表达研究成果,在论文摘要的撰写中不应刻意回避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及现在式。当然,摘要可以用第三人称写法,例如:“Studies on...show...”(对……的研究表明)﹑“The report reveals the situation of...”(报告反映了……的现状)等句型。也可以使用“This article”(本文) ﹑“The author”(作者)或“We“(我们)等作为主语。

(四)形式不当。

摘要可写成报道式(informative abstract)的,以便向读者提供原文中尽可能多的定量和定性的信息,如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手段﹑所得的结论或结果﹑与他人成果的比较等。报道式摘要必须有实质性内容,即应当包括主要结果和结论,报道式摘要一般在200~300字。而对综述性文章或以数字解析为主的论文,其摘要则可写成指示式(indicative abstract),也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这类摘要仅仅指出文章讨论了什么问题,而一般不涉及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100字左右。有的文章本应写成报道式摘要却写成指示式的,不能反映文章实质内容;有的文章摘要本应写成指示式的却写成报道式的,结果写了几百字,还是没有讲清楚文章的重要内容。

(五)独立性差。

摘要是可以单独发表的,因而基础须是独立的,无须依赖于其他任何补充而自明其义,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公式,用词应该是读者熟悉的。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

(六)句子冗长,含义不清。

鉴于摘要的篇幅,建议使用简短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词语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七)顺序颠倒。

有的学生把摘要当成作文提纲,先写摘要,后根据摘要下笔论述正文。摘要虽然置于正文之前,但却是论文写好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提炼出来的,其内容应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文字高度精练。

三、其他注意事项

摘要不要太短,第一句话不要简单重复文章题目;

取消背景性情况介绍,取消对既有研究情况的陈述,仅限于表达新的研究进展信息;

以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本文”、“我们”等;

用重要的事实开头,尽量用短句,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

在时态上,用过去式叙述作者的工作,用现在式叙述作者的结论;

在语态上,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尽量少用缩略语;

注意冠词使用上泛指与特指的区分。单数名词必加冠词,复数名词少加或不加冠词。

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一般是完成正文以后才写成的,它是整篇论文要点的浓缩,摘要的逻辑结构是通篇论文论证结构的缩影。只有对摘要感兴趣,读者才会阅读整篇论文,因此,摘要对拔高论文的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摘要的一般逻辑结构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观点;摘要字数要根据论文篇幅大小而定,小论文字数一般在150~250字左右,学术性议论文字数一般在5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取自于摘要内容,而且关键词排列一般具有顺序性和逻辑性。常见的摘要动词有:present(阐述),describe(描述),address(讨论),deal with(论述),look at(考察),examine(研究),consider(考虑),discuss(讨论),analyze(分析),investigate(研讨),contain(包含),cover(涉及),include(包括),review(综述),summarize(总结),show(说明),demonstrate(证明),indicate(表明),base on(基础),take as reference(参考),conclude(结论),arrive at a conclusion(得出结论),sum up(总结)。

总之,英文摘要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核心结论,用简明扼要语言加以概括,包括摘要的诸要素,要符合摘要的基本要求,避免犯格式错误,真正起到摘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