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护理硕士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5: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护理硕士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理硕士毕业论文

篇1

当前女性就业形势严峻,性别歧视已成为女性权益保护方面的瓶颈问题。本文基于就业性别歧视的现状,分析我国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一些解决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就业队伍中,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一方面,这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革,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女性和男性在就业状况上仍存在显著差距,就业领域的各种歧视现象屡禁不止。如不能将其及时纳入法律规制的轨道,必将给女性劳动者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损害。为有效遏制并改善这种状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尤其是“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但是要遏制就业歧视现象,营造女性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还需多方努力,特别是法律和政策层面相关措施的研究和出台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 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现状及保护其平等就业权的紧迫性

“性别歧视”是歧视的一种,指仅仅是基于性别因素而存在的不公平对待,包括工作种类和级别的歧视(职业性别隔离)、晋升的歧视、劳动报酬的歧视等等1。而“就业性别歧视”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的,即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在女性求职者具备完成工作的相关知识、能力及技能的条件下设置就业门槛,或依据性别因素给予女性职工不同或者不公平待遇的行为。

目前,我国女性就业受歧视情况较为严重。除了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的农村妇女、城镇下岗女工等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因素遭受就业歧视之外,拥有高学历的女大学生也摆脱不了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遭遇,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就业准入歧视、行业歧视、工作类别歧视、待遇歧视、女性特殊生理期的歧视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严重损害了女性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益和劳动积极性,长此以往,将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在倡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文明社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

2 我国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立法方面,我国仅在《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中有些零散的规定,并没有专门立法或者系统的规定。而仅有的法律规定又呈现出过于原则、界定模糊、保护范围过窄、立法分散且各地差异大、积极保障措施不足、救济途径缺乏、监督体制不完善、惩罚力度小、执行困难等问题。与之相对的是,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侵犯劳动者基本权利的状况颇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缺失愈发明显,在就业准入、职业待遇、特殊生理期等方面均存在歧视现象。但由于我国在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方面的立法现状,女性劳动者在遭受就业歧视时,常陷于救济不能的尴尬境地,很少有人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反抗歧视;或者即便反抗,也往往投诉无门,没有相应的解决机构;再或者即使是也往往因为难以举证或没有具体法律条文保护而被法院驳回。某种程度上,法律在解决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上成为了一纸空文。

3 解决我国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首先,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强化法律制裁措施,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其一,要制定一部系统、完整的《反就业歧视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单独立一部《反就业歧视法》,对各种歧视现象进行系统的、详细的规定,运用积极的法律方式,限制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使法律从操作层面维护其所赋予劳动者的权利,让反抗性别歧视的维权行动得到具体的法律支撑。其二,强化法律制裁措施,严惩有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使用人单位为歧视行为所付出的成本高于不歧视女的成本。这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放弃歧视行为。同时,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不要停留在规定上,而要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要设立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强化监督机制。目前,我国没有负责实施反就业歧视法律的专门机构。《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的检查监督权,但是对这两个机构如何监督,程序如何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就业性别歧视日益严重,相对于雇主,求职者总是处于弱势的地位,只有成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例如,我国劳动部门可设专门的保障救济办公室,劳动市场设监控窗口处理投诉,与妇联等广大民间妇女组织联手协作,使遭遇性别歧视的女性有正常的投诉渠道,歧视发生时有专职部门解决,而不是让女性劳动者求助无门。此外,还要加强执法的监督力度,完善一系列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及时有效地纠正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行为,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再次,需完善女性生育社会补偿的生育保障制度,将性别亏损的责任由社会承担。政府要改革旧的生育保障制度,通过社会统筹方式将女性特殊生理因素所产生的负担社会化分摊,使企业不致因招收女职工而带来效率和效益的损失。5目前,我国应在现行生育保险制度下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障覆盖面,取消户籍等条件的限制。北京市率先采取了实际行动,已于2012年元月起生育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即北京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应当参加生育保险。一方面,用人单位覆盖范围扩大。将以前不能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组织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实现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另一方面,人员范围扩大。凡是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均在参保之列,不再区分其是否具有本市常住户口。6这是巨大的进步,其他城市和地区也应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

最后,须努力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建立以人为中心,以两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这是实现男女平等就业的根本。7倡导男女共同参与社会劳动、共同分担家庭责任,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定势,让男人介入妻子分娩过程的照料和喂养孩子、照管孩子的工作,改变把生育和护理孩子仅仅看作是女性责任的观念。使人们包括女性自己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促进男女两性健康和谐地共同发展,为女性就业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当然,作为女性群体自身也应该逐步从传统的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人格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社会化水平,从而为进入社会、参与合理的职业竞争储备足够的内在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姗姗:《妇女就业性别歧视与公共政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知网,2005年,第6页.

2刘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国知网,2010年,第7页.

3栗娜, 王婷婷, 陈奇峰.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 2007(05).

篇2

关键词: 国外专业学位教育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 教育启示

近年来,随着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规格、大批量、高层次的特点。专业学位的设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积极尝试,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的历史较长,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总结并合理借鉴。

1.专业学位的特性。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深入理解专业学位的特性,是开展相关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的前提。从目标来看,学位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学术”研究为方向的学位,另一类是以“专业”实践为方向的学位。它们分别体现两种不同的倾向和价值观念。学术学位教育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侧重“学”,即理论与研究;而专业学位教育则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术”,即实践与应用。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是从事带有明显的某种特定职业背景的工作,如教师、医师、会计师、律师等。这些专业人士一般来说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深入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知识;具备熟练技能及出色的实践表现;在理论、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判断及决策能力;整合知识及管理控制能力。

2.国外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

2.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二战后专业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在博士研究生层次,全美有500多个学科领域可授予博士学位,除传统的哲学博士以外,有56种博士专业学位。在硕士层次,专业性硕士学位种类众多,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图书馆科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科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硕士培养规模很大。到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55%以上。

2.2英国。

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培养,其教育质量基于毕业生学习产出维度进行评估。英国工程硕士毕业生学习产出分为一般学习产出和专业学习产出。英国工程博士的能力评估包括: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工业设计与社会需要的判断能力;团队精神与领导能力等。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专业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比重的75%左右。

2.3日本。

近年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发展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日本专业学位发展过程中,显著特点是将专业学位的设置与相关职业资格准入直接挂钩。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定义,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它一般根据某一特定行业而设,而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等基本准入条件。

1999年9月文部省(2001年后改名为文部科学省)修改研究生院设置基准,创设专业研究生院。2010年,日本在会计、法律、公共政策、教育、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知识产权7个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院84所。

3.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教育规模较小。

虽然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在最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但专业学位教育规模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攻读专业学位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仅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25%左右。

3.2社会认同度不高,就业前景不清晰。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硕士相比,还是“矮了一截”。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画等号,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出台的政策,毕业后就业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肯定会处于劣势,用人单位尚未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3.3教师的不全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

专业学位应运而兴,但是问题还是存在: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由谁来培养?现在的大学教师,大都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还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对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型要求。

3.4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国除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有一定联系外,其他专业学位都没有与职业或职业资格相关联。我国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4.国外专业学位教育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启示

4.1加强媒体宣传,增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同。

利用强势媒体进行正面引导,逐步增强人们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教育的认识。要使人们认识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自身特点: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与应用能力强;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授予相应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4.2推行人性化和弹性化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首先,逐步扩大高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自和灵活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需要突出个性化的特征。高校应按照自身情况合理设置招生专业,招生考试需要更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其次,学习与教学方式体现灵活性。可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教学方式,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知识容量有限性的缺陷。老师可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手段进行教学,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答疑和论文指导。

4.3实现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的创新。

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理念。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计划等方面,应依据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而定,做到针对性强,学有所用,多为地方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4.4加强培养环节,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单位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要使所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能被社会接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要在培养环节上下工夫,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深入研究与专业学位相适应的相应职业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教学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培养的研究生不仅能很快在用人单位里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独立研发能力。这样才能使用人单位充分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才能使毕业生更具价值、更有社会吸引力。

4.5调整课程体系,将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匹配。

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匹配,就实质而言是一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有很多种行业资格考试,如司法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将这些执业要求列入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标准要求或行业规范,又能增强其取得执业资格的能力或从业能力。具体的衔接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职业资格考试的优惠条件,即参加资格考试时可免除部分(或全部)科目考试。

4.6实现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

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有些专业可以不要求写学位论文,而以有一定技术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调查报告、毕业设计、技术革新方案等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有的专业适宜要求做学位论文的,论文撰写则可以以工作岗位和承担课题等为依托,使研究与工作实际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保证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应用价值。

4.7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推广“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离不开相关职业领域的支持。要加强与地方行业的联系,研究行业的特点、需求,将相关专家引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来,实行校地联合、校企联合。培养单位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重视构建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可聘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担任教学实践指导,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对“双导师制”中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职责进行细化,实施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Kelly,G.A.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M].NewYork:Norton,1955.

[2][美]B·R·赫根汉.文一,郑雪,郑敦淳,等译.现代人格心理学历史导引[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324.

[3]乔益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探索[J].科技信息,2010(13).

篇3

关键词:骨科患者;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17-02 疼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它会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楚,让患者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在骨科病症中,患者疼痛现象极为常见,特别是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痛感明显,难以忍受。如何减轻骨折患者的痛感在术后护理中至关重要。本次调查研究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80例,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痛因和疼痛特点,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80例,男性85例,女性95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6.3±13.9)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实施综合性全面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身高、体重、年龄、疼痛严重程度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住院环境保持安静、清洁,保证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详尽的询问患者病史,耐心的了解患者疼痛的原因、特点及规律,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可以预防疼痛的措施。骨科患者进行手术后多有行动不便的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对抗疼痛。并叮嘱患者家属按时为患者进行疼痛区域的按摩,动作轻柔,利于痛感的减轻。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聆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一种依赖感、信任感,并对那些通过一般护理痛感仍无法得到有效缓解的患者给予其他形式的镇痛,例如药物镇痛、针灸疗法、镇痛泵辅助镇痛等方式[2],针对患者病情特点,对症分析,正确给予镇痛药物。同时嘱咐患者注重自身放松,避免紧张的不良情绪增加痛感,实施按摩疗法增加被动活动量,缓解肌肉痉挛。

1.3 疗效评价:两组患者采用针刺法对术后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痛感无法忍受:4分,剧烈疼痛:3分,中度疼痛:2分,轻度疼痛:1分,无痛感: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表示,使用t检验法对比组间资料,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方式,痛感明显减轻,痛感无法忍受和剧烈疼痛两个之间的患者为0例,83.3%的患者无痛感,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不同护理方式对痛感的影响(n/%)

组别 0分 1分 2分 3分 4分 对照组 13(14.4) 25(27.8) 35(38.9) 13(14.4) 4(4.4)观察组 75 (83.3) 6 (6.7%) 9 (10%) 0 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是评价术后镇痛护理的有效指标[3],无痛感和轻度痛感为最佳的护理结果,要使患者疼痛状况明显减轻,镇痛药物的给予并不是唯一途径,关键是如何利用不同种类药物的特点与患者自身的疼痛特点相结合考虑,充分发挥药效,满足不同个体对药的不同需求,将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方应降到最低,这些都需要专业负责的护理人员来鉴别,而且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医护人员也不能忽视,让患者们理解我们为减轻他们疼痛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对医护人员的好感度,有助于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4],术后镇痛并不是单纯的对患者进行止痛,还在于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防御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本次调查研究,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波动,积极引导患者,为减轻痛感做出最大努力[5]。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贺立春,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处理知识、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2] 刘秋燕.综合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5(22):13.

[3] 董佳萍.成人疼痛评估方法与疼痛护理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0(19):42-43.

篇4

关键词:老年住宅便利可达性宜居空间安全性修身养性

我国目前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人口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每个家庭都有需要赡养的老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把60岁以上的老年称之为老年人,按个人身体情况老年人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自理老人;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介助老人;以及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介护老人。根据调查研究,不管是那种类型的老年人都愿意选择在属于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愿意去养老院、托老所等场所去养老。因此,我们要尽量设计出一个舒适的、安全的、易于修身养性的居住场所。

1. 老年住宅交通的便利可达性

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一般是以家为行为活动核心的,但是也会有一些社交与活动,而且会是好多老年人聚在一起的活动。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将老年人的基本交往活动圈的半径设定为180~220m,以便符合5分钟的老年人出行距离,但是就目前出现的老年居住小区而言,要适当的扩大邻里交往圈,控制其半径不大于450m,以适于老年人10分钟的疲劳极限距离。

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脆弱,会突发一些疾病,因此老年住宅所在的小区附近应该有便捷的道路系统,以便突况发生时,能及时的将老人送到医院。

2. 老年住宅的宜居空间

老年人的住宅应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以及生理、心理的需要设计安排,其空间布置要简洁大方,并且要实用。因此,老年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厕所以及厨房的空间布置都要给予充分的思考、设计。

2.1老年住宅的起居室

由于老年人身体的不方便,起居室是他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因此老年住宅中的起居室设计的要稍微大一些,以供老年人在起居室中做做简单的运动,还可以在子女回来的时候,子女儿孙可以在这里相聚,享受子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时刻。老年住宅中起居室的朝向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应力争保证良好朝向,即朝南布置。

2.2老年住宅的卧室

老年人的卧室要能够得到足够多的阳光,充足的日照有助于对居室进行阳光消毒,强化室内空气质量,满足卧室内卫生保健需要。有了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大小也是卧室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的卧室大小要适宜,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休息场所,一旦老年人生病了,也有足够的护理空间。

2.3老年住宅的卫生间

卫生间主要包括盥洗、便溺、洗浴三种功能,卫生间可以说是老年人在室内使用的频率最高的地方。卫生间的位置安排要考虑是否从卧室可以方便的到达,由于老年人多数有“夜起”的习惯,厕所离卧室太远的话不利于老年人的使用,因此,卧室与卫生间要有短而直接的路线,以缩短老年人的行走距离。

老年住宅中的卫生间要有足够大的尺度,要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可能会需要照顾人保护或帮助,设计时预留出这些行为动作的空间。可能有的住宅设计中为了防止卫生间中的水溢出,而在卫生间内外做一个高差,这种做法在老年住宅中是不可取的。为了解决溢水排水的问题,可以采用有溢流排水的卫生洁具,比如说浴盆边设线形排水地漏。

卫生间内应设有扶手的座便器,门应做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厕所的门应该可以内外双锁,以便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他人在外面可以进去施救;浴室、厕所或寝室等都要安装通向外面的安全电铃,遇紧急情况时可从外面打开门。

2.4老年住宅的厨房

厨房在老年住宅中的设计不能被忽视,标准的厨房操作设备常常给老人带来麻烦,不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做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厨房内的储藏空间的位置要合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便于老年人的日常使用。厨房内的采光要充足,足够的采光可以使老人在厨房中做饭时不那么吃力。厨房中最好有能朝阳的窗户,而且窗户的形式和高低都要考虑老年人的使用方便。

老年人的厨房还要考虑视线通畅,这样能给做饭时的老人以心理的安慰,要是有什么突发事件,也能够及时发现,以便加以抢救。老年住宅中的厨房与餐厅直接也要有短且直接的路线,甚至可以考虑就老人两个人就餐时,直接在厨房就可以了。这样的设计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3. 老年住宅的安全性

老年住宅内总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注意。

3.1老年住宅中的装饰材料

选用的室内装饰材料应该没有太大的刺激性气味、防污染、防火阻燃、对人体危害性不大的环保材料。硬质光滑材料,如磨光石材,不宜用于老年通行的铺地面料。在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滑倒的房间中应布置防滑条或是采用防滑材料铺设。

3.2老年住宅的“倒角”处理

老年人活动不是很灵敏,容易撞到或是摔倒,为了避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被撞伤,老年住宅中的墙角应该导成圆角或是在能与人体经常接触的高度上换成软质的材料。同理,老年人住宅中所选用的家具以及其他陈设物件均不能选择棱角分明的,而是要选择倒有圆角的,以保证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3.3老年住宅的防火安全

防火安全是老年人住宅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预防电火灾的发生。电源的安装以老年人能接触到为主,不宜过高或过低,避免因不小心或反应迟钝触电而发生危险。室内的其他开关要选择带有显示功能的开关,便于老年人夜间使用方便,不会发生触电的危险。

4. 老年住宅应利于老人的修身养性

人活到老,操劳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到年老的时候应该去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因此,在建筑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老年住宅的空间安排合理、实用安全,还要充分的考虑老年住宅中室内布置是否适合老年人的生活。

4.1老年住宅要满足其心理需要

老年人住宅中的室内应该选择白色或是淡米黄色为主色调,而不宜选用黑色调,黑色不仅是淹没色,藏污纳垢,难辨脏洁,而且黑色与黑暗相联,是一种失去希望丧失信心的色彩,对老年人不利。老年住宅中,应该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使房间内拥有大量的阳光,而且利于自然通风,透过窗户远眺,让老人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阳光透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可以提高室内温度,让老人觉得更加舒适。

4.2老年住宅要满足其性情需要

老年住宅应该有一个书房或是一个花房,一个阳台,这样的空间是老人喜爱的活动场所,也是老人的精神寄托的场所。这种空间需要设计的大小合适,每天都有充足的光照,并且有着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在这个空间中,老人能够很愉悦的消遣每一寸光阴。

5. 总结

俗语讲得好:“老小孩,小小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老年人和小孩子是需要同等的关爱与呵护的。但是就当今我国的情况来看,对儿童的关爱比对老年人的关爱要多许多。好在我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远在古代,书法家朱熹写的一个“孝“字很经典,上部酷似一个仰面作揖的老人,后脑象猴头,意寓不孝之人是畜生。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尊敬老人善待老人的人受人尊敬,而虐待老人的人遭人唾弃。发扬我们祖先的优良传统,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赡养老人的一些琐事,作为一个设计者而言,应该更倾心于探讨老年人住宅的设计是否得体。

参考文献

[1]陈从周《园林清议》[M]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

[2] 张亚卓 《老年住宅室内空间设计》[M] 科技博览289-290

[3] 李金春 《老年人居室空间设计》[J] 《室内设计》二00七年第二期35-38

[4] 胡敏《创造安全舒适的洗浴空间——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考虑》[J]《室内设计》二00三年第四期29-32

[5]李鸿烈《老年人居室环境设计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1.11.1

篇5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生活业放心行动计划。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 美容服务行业(以下简称美容业)是利用美容专业知识、技术和产品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朝阳产业, 行业发展受限于服务的不规范与标准的不统一。2016 年5 月27日,全国首部《健康美容服务质量认证标准》的,对美容业人才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们追求美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市场对中、高端美容业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

2016 年4 月,中国美容人才网公布的《2016 年中国美容业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显示,美容业已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第五大消费热点, 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美容企业高达64%,其中,广州位居榜首(占比28%),深圳列居第三(占比10%)。基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美容业人力资源配备单薄、缺口较大,在此背景下,各类美容培训机构门庭若市,业界求贤若渴,甚至公开人才引荐叫价;职业院校也纷纷嫁接自有专业,依托医学、艺术、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培养各类美容业人才。但是,当前的美容业人才依旧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对接的难题,有待于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学者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共同探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计。

2015 年6 月-2016 年6 月, 课题组先后访谈广东省133 家美容化妆品企业并对371 个样本进一步开展问卷调查。从经营模式上看,美容业历经五十年的沉淀, 连锁经营模式已发展并占据主力(占比71.97%);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大多数企业处于初生和发展期(占比57.73%),企业规模在50 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居多(占比57.14%),企业人数发展到200 人以上的中型企业, 大多都历经15 年以上已步入成熟期; 从企业经营的业务领域来看, 从事美容技术服务和化妆品销售占全样本的47.20%,医疗美容服务(占比17.63%)也是后起之秀,此外,美容企业的经营领域还包括:化妆品生产(占比16.19%)、美容医疗器械销售(占比9.54%)以及美容医疗器械制造(占比9.46%)。由此可见,职业院校依托美容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时,可以重点考虑连锁管理+、创业管理+、中小企业管理+、护理+、市场营销+、化学工程+、医学+、机械制造+等等。

二、依托岗位(群)层级设置教育层次

(一)依托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有待深入推进, 职业教育应依托美容行业企业岗位的设置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调查结果显示,美容化妆品企业的人力资源配备十分单薄,各类各级岗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岗位空缺。从岗位类别来看,按照岗位群对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需要程度,在需求度排名第一的岗位中,79.10%的企业表示营销类岗位群人力资源缺口最大, 岗位设置为美容导师、美容顾问、美容督导、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品牌经理、区域经理等;其次,60.38%的企业认为当前技术类岗位群人才需求度排名第二, 岗位设置为美容师、化妆师、美甲师、美容讲师、美容高级讲师、产品研发师等;最后是管理类岗位群(占比17.23%),岗位设置包括服务前台、部门专员、店长助理、店长、部门总监、部门经理等。

基于社会需求, 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整合专业优势,携手培养营销类美容业人才、技术类美容业人才和管理类美容业人才,结合各自专业优势,锁定人才培养方向。

(二)依托岗位层级定位人才培养层级

就目前情况来看,28.03%的美容企业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从业人员占全员比重达50%以上, 但其中仅有2.77%的大学生是专业对口就业; 中高职学历占从业人员一半以上的美容企业达31.26%,其专业对口率达61.58%。在走访中,64.69%的企业强烈表示亟需配备高素质+技能型员工,绝大部分企业对当前的人力资源配备表示不满, 一方面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欠缺,技术类岗位常年处于缺编状态;另一方面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以及学历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面向中高端人群的美容企业的需求。

随着美容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理清不同类别岗位群的岗位层级, 依托岗位层级构建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势在必行。根据市场调查,美容企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岗位群分为技术类、营销类和营销类,分别对应初级、发展和核心三个层级。职业教育应视市场所需,对应于岗位层次,构建起金字塔型、倒三角型、沙漏型、指南针型等类型的教育层次结构。

三、依托岗位胜任力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渐进的岗位层级要求从业者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研究以美容业营销类岗位人才需求为例,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胜任力的概念是由David C.McClelland (美)教授提出,最初是用来描述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区分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在中国,关于胜任力的文章自2000 年开始就广泛地出现在各行业企业从业者能力特征的研究中。但是,关于美容业从业者胜任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能够检索到的仅有2015 年刊出的2 篇硕士毕业论文,将胜任力运用于美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和培训开发领域中。

胜任力所关注的是职业(岗位)要求的、实现长久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胜任美容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学生是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课题组以市场需求最大的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切入,由行业企业的资深管理者、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共同探讨, 构建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胜任力模型,经过深入访谈和市场调查,并进行133 个小样本(前期走访的企业)测试与修订,在正式调研后进行模型的信效度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对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胜任力量表的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各维度以及总量表的KOM 值均大于0.7,相伴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为进一步考察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Cronbachs a 系数检验结果显示, 总量表的信度在0.8 以上,分量表的信度都在0.7 以上,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此外,量表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4.564%, 表明六个公共因子对于岗位胜任力的总方差所做贡献较大, 基本反映了原来数据的大部分信息。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合理, 对量表中的21 个测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初级、发展和核心三个层级岗位匹配的胜任力均由能力+素质两个维度构成。

(一)职业初级能力

在追求美的行业中就职, 自身的外部形象或者修正外部形象的能力是天然的广告, 禀赋与修正缺陷的能力同等重要; 对于包括美容业在内的所有现代服务业都是以服务顾客为要职, 入职者必须能够与人进行基本的销售沟通与服务。此外,美容业营销人员的工作就是不断地与陌生人打交道, 面对纷繁变化的外部环境, 同样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 职业初级能力维度包括4 项特质: 销售沟通能力、修正自我形象的能力、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环境适应与融入能力。

(二)职业初级素质

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指引下,面对互联网+铸就的众多销售沟通渠道,美容业营销类岗位的从业者也要求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能准确运用美容化妆品的专业术语, 对美容化妆品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认知也是职业人需要具备的。据此,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胜任力的职业初级素质维度主要包括:三观、综合表达能力和专业认知。

(三)职业发展能力

对于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从业者更高一个层级的要求,在能力上,能够识别和分析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机会规避市场威胁;与此同时,能够将在初级岗位上积累的资源进行整合, 掌握一定的美容企业营运能力, 灵活运用管理学与营销学的知识从事计划与组织工作。其岗位胜任力的职业发展能力维度包括市场洞察与分析能力、组织与策划能力和资源整合与维护能力3 项特质。

(四)职业发展素质

在发展岗位群上, 要求任职者在对美容化妆品专业知识认知的基础上, 从宏观上对整个美容化妆品行业有所认知, 对美容化妆品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有初步的判断,并且认同行业未来的发展。发展岗位上的从业者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顾客还包括企业员工,任职者需要具备更强的可持续服务理念。该维度包括持续服务的理念和全面的行业企业认知。

(五)职业核心能力

能够在美容企业营销类岗位群中, 胜任核心岗位的任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拓客与顾客管理能力,在进行美容产品销售的同时需与技术(美容手法)同步, 因此, 任职者也需同时具备美容技术服务的能力。美容产品与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要求任职者要快速反应、灵活应变,在持续学习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新的技能;面对鱼龙混杂的行业发展态势, 要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自我控制。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维度包括6 项特质:拓客能力、顾客管理能力、美容技术服务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自律能力。

篇6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抗过敏药物;辅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日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咳嗽型哮喘,是一种以EOS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高反应性(AHR)、末梢气道痉挛性发作为主的一种疾病。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典型哮喘的前期表现。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0.5%~2%,婴幼儿可达5%左右,其中CVA约占1/4左右。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

(一)诱发因素

1、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造成气道组织损伤,血管内皮及气道上皮细胞表面的alCAM-1表达增加,与炎症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结合,介导炎症细胞的聚集及跨血管内皮转移形成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同时,气道上皮表面的alCAM-1可作为鼻病毒受体,成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入侵的门户。

2、特应性体质。研究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用乙酰胆碱或组织胺作激发试验时约半数气道反应高于正常人,认为抗原抗体反应所引起的支气管迟发性过敏性炎症是导致本病气道非特异性反应增高主要原因。此外,父母亲有哮喘病史也是CVA患者的遗传因素之一。

3、空气污染和被动吸烟。空气污染和被动吸烟可刺激气道上皮释放白三烯B4等炎性介质,引起气道炎症,造成气道局部收缩,刺激咳嗽发作。如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的表达、尿中白三烯代谢产物活性监测、血中IL-8/IL-10/mRNA表达比例的异常等。

(二)高危因素。生活环境如居室拥挤和饲养宠物,各种过敏原和物理变化如花粉、尘螨、化学刺激物、烟雾及冷空气刺激或运动等对儿童CVA的发病均有不良的影响。

(三)难控因素。下述因素亦可导致CVA难以控制:第一,患者不能积极接受治疗,不能按照医嘱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即患者顺应性较差;第二,引起的病因CVA未能发现并消除,如过敏原不能确定,居住环境恶劣等易诱发CVA发作,若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单用止咳药物则收效不大;第三,在服止咳药物的过程中产生了药物耐受性;第四,频繁更换药物,加药或撤药时又未按照递增或递减的规律进行;第五,在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副作用,迅速中止该药,而新换的药物尚未达到有效血清浓度,致使CVA发作;第六,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心理障碍及情绪波动等增加了治疗上的困难。由此可见,治疗CVA除了寻找到病理因素外,生理因素、人为因素都要加以消除。

二、CVA的治疗

CVA的治疗问题较为棘手。首先要对治疗CVA失败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其他治疗。

(一)药物治疗。根据正确的诊断和分型,结合合适的治疗原则,选用适合该临床类型的药物,调整药物的品种及剂量,且剂量要足,疗程要长。

1、西药治疗:主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抗变态反应及稳定肥大细胞的药物等。

(1)糖皮质激素。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减少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物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反应。常用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布地乃德、沙美特罗替卡松等。

(2)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宁等。治疗首选气雾剂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是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运动性哮喘的预防。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班布特罗和福莫特罗)分子结构中具有较长的侧链,因此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和对β2受体较高的选择性。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h以上。适用于哮喘(尤其是夜间哮喘和运动诱发哮喘)的预防和持续期的治疗。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对处于收缩痉挛状态的支气管作用尤为明显,并可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具有抗炎作用,能加强膈肌收缩力,降低易疲劳性。口服茶碱控释片、茶碱缓释片,具有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夜间症状的CVA患者。

(4)M胆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大气道M受体,增高咳嗽反射阈值,减轻咳嗽症状。主要药物为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气雾剂吸入等。

(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解痉及抗炎作用,连续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停药后症状不反跳,可作为β2受体兴奋剂和糖皮质激素的辅助治疗,以减少二者用量和疗程。常用药物有扎鲁斯特和孟鲁斯特等。

(6)抗过敏和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吸入或氯雷他定、酮替芬口服治疗2周左右,咳嗽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消失,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故必须指导患者坚持用药,治疗应持续2~3个月,以巩固疗效。

(7)大环内酯类。可通过抑制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抑制中性粒细胞超氧化物及稳定中性粒细胞膜而起抗哮喘炎症作用,联合应用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

2、中医治疗。目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已有了很大进展,不同医家采用不同的辨证分型和不同的治疗手段,均取得了很好疗效。

(1)中医内治。采用不同的分型进行治疗:

①宣肺化痰。方用三拗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药用麻黄3~9g,杏仁、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陈皮各5~10g,桔梗3~5g,瓜蒌、麦门冬、贝母、茯苓各6~10g,甘草3~5g。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取得满意疗效。

②祛风解痉,润肺利咽。方用玄参10g,麦冬10g,桔梗5g,杏仁10g,牛蒡子10g,广地龙10g,蝉衣6g,炙僵蚕10g,炙蜈蚣2g,炙远志6g,生甘草5g,1剂/日,早晚分服,咳嗽止后再巩固服药1周,治疗40例脉冲振荡法检测(IOS)表明,CVA患者气道阻力治疗后显著降低,效果显著。

③扶正祛邪,益气祛风,宣肺化痰。方选玉屏风散合杏苏散加减,服药期间不用抗生素、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其他止咳药物。7日为一疗程。治疗58例。结果痊愈4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5%。

④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小儿CVA,1个月为1疗程,连服1~2个疗程,治愈率为85.5%。疗程结束随访6个月,复发率为21.2%。

⑤宣肺补肾。方用麻黄3~5g,苦杏仁5~10g、地龙5~10g、白僵蚕5~10g、紫苑5~10g、五味子5~10g、山茱萸5~10g、羊藿5~10g、款冬花5~10g、甘草百部3~5g守宫3~5条组方,根据不同年龄给予不同剂量,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4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此方具有宣肺止咳、补肾纳气之功效。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水平,改善气道的高反应性,抑制气道的炎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内外合治。中药穴位贴疗法治疗,选用白芥子7g,延胡索7g,细辛、甘遂各4g,用鲜生姜汁与醋适量搅匀制成3g的块状软膏,选择天突、膻中两穴以及肺腧、膈腧左右对称4个穴位贴敷。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时间10天左右,贴敷时间为夏季的头伏、二伏、三伏,连续治疗3年。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念指导下,通过冬病夏治,起到扶正化瘀的全身治疗作用,消炎调节全身免疫,降低气道的反应性,减少发作次数,最终达到治愈哮喘的目的。

(3)中医中药抗过敏治疗。针对过敏性体质幼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可在过敏反应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如抑制IgE的形成,保护和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和防止其颗粒脱落,抑制SAS-A、组织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及提高细胞cAMP水平,消除超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并使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代谢异常等得到缓解,进而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和过敏介质所造成的靶器官组织细胞损伤,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消除。同时,有一些中药除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抗过敏作用外,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发挥肌体的自身能动性,有助于某些顽固性过敏性疾病的消除。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CVA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中医起效慢,症状控制不明显,因此众多医家采用中西并用治疗CVA,可实现优势互补,既可以增强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又能明显缩短临床用药时间,迅速控制症状,提高疗效,可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点。

(三)饮食治疗。多吃清淡又有营养的食物,不吃易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大便通畅。像萝卜、丝瓜、梨、香蕉、枇杷等。补钙除了可以促进骨骼生长,还具有抗过敏等功能。哮喘的孩子不应该多吃过甜、过咸的食物。

(四)家庭护理。CVA的患儿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冬春季为高发期,冷空气刺激为主要诱因,因而要做好保暖防护,特别是冬季清晨出门要穿暖和并戴上口罩;有些患儿运动后咳嗽加重,因而有此类哮喘患儿要避免剧烈运动;过敏体质的患儿应避免接触过敏源,如植物花粉、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食物中的鱼、虾或接触油漆染料等。

(五)增强机体免疫力。CVA的实质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即因免疫功能异常而引起变态反应,因此要注意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总之,CVA原因多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进行综合治疗。

主要参考文献:

[1]黎少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16.3.

[2]陈裕国.清肺止咳、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C].硕士毕业论文,2003.

[3]陈一芳,吴苔,唐佩文.哮喘儿童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测定与氯雷他定定性治疗效应的观察[J].浙江实用医学,2000.5.6.

[4]蔡抗援.宣肺豁痰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11.

[5]郝月琴,肖玉海,曹世宏.加味玄麦甘桔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