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狗猫鼠的主要内容8篇

时间:2022-04-26 13:54: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狗猫鼠的主要内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狗猫鼠的主要内容

篇1

自然科学类文章指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主要是一些能反映某一领域的最新动向,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新颖的或者是较为陌生的知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为9分。由于自然科学类文章紧跟现代高科技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在选取的各领域最新、最具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中,尤其青睐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并密切关注着影响人类生存的引人注目的科技动态。

【技法点睛】

要攻克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可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通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篇幅一般多在700~800字。做题之前一定要通读全文,迅速形成整体印象,初步了解主要信息。这一点很重要。由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对考生相对陌生,有的文章还含有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有些考生读不懂文章,便匆匆忙忙开始答题,而错误选项与正确选项的差别细微而隐蔽,不易鉴别,于是考生又回过头去读文章。宝贵的时间就在焦躁不安中流逝。因此,考生在答题前必须耐着性子通读一遍原文,在通读全文时,应重点留意每段的首句,因为这些句子大多揭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常常与全文主旨密切相关;把握了这些首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许多重要的信息。

二、筛选。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包括: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2.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3.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4.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关键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联结句以及双重否定、带有疑问语气的句子。

三、复位。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题支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题支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题支相对应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前面所列的关键句),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一步极为关键,是答题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比照。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题支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的异同。如果题支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的情况,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五、排除。排除干扰项,验证答案。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进行排除。解答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可以从排除干扰项(即不符合文意或题意的选项)入手。而要寻找出干扰项,就得了解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一般而言,设置干扰项主要是在概念、判断上做文章。其主要设题陷阱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本末倒置、夸大其辞、答非所问等。

阅读训练一

体型决定减肥方法

没有一种饮食能摆脱得了热力学的法则。无论你吃的是低糖、低脂,还是低这个低那个的食物,减肥的唯一方法就是你消耗的热量要比摄入的多。但新的研究表明,你身上堆积脂肪的部位也许能为你提供线索,决定哪种节食方法对你效果最好。

饮食中最不可知的因素也许是你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消化系统将我们吃下的大部分食物分解为有助于我们保持活力的含糖高能物质,同时胰岛素促使身体将多余的糖分储存起来,这些糖分如脂肪一样在血液中流动。胰岛素在石器时代对人类的意义尤其重大,当时人类需要在找到下一餐之前,让从一餐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尽可能长地发挥效用。

然而现在,我们的胰岛素经常被迫超时工作,以清扫我们吞下的糖果、果汁或意大利面食等淀粉食品在我们体内产生的大量多余的碳水化合物。有时胰岛素能在血糖含量达到峰值时做出及时反应,迅速降低血糖浓度。这就反过来导致人在吃完大餐后不久就会感到饥饿。

波士顿儿童医院肥胖症计划负责人戴维・路德维希医生和他的同事研究了高胰岛素和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那些只吃一点点糖就迅速分泌很多胰岛素的人比较容易在腰腹部堆积脂肪,形成所谓的“苹果型”身材。而那些胰岛素分泌较少的人容易在臀部堆积脂肪,也就形成了“梨型”身材。研究显示,高胰岛素、“苹果型”身材的人通过控制脂肪摄入减肥,没有通过控制血糖负荷低的食物的摄入减肥效果好,后者控制的是从饼干、土豆等含糖或淀粉类食品中摄入碳水化合物。分泌胰岛素较少的“梨型”身材的人无论采用哪种节食方法效果都不错。

这项研究进一步说明,“苹果型”身材的人也许不应该通过少吃脂肪来节食,因为米饭或其他碳水化合物会令他们的血糖浓度忽高忽低,从而令他们更到饥饿。“苹果型”身材的人要寻找到正确的饮食方案,测定胰岛素水平的验血也许能有助于确定哪种食疗方法更适合他们。对“梨型”身材的人而言,到底选择哪种方法还难以定夺。因此在科学家进一步探索他们的体型之前,他们只能采用老办法:少吃点。

(摘自《参考消息》,有删节)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胰岛素”在人体中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胰岛素能以促使身体将多余的糖分储存在血液中的方式为人体存储能量。

B.人们吃过淀粉食品后体内产生的大量多余的碳水化合物需要胰岛素清扫。

C.胰岛素在石器时代时能让人从一餐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尽可能长地发挥效用。

D.由于胰岛素常在血糖含量达到峰值时做出反应,迅速降低血糖浓度,因此,这反而使人有时在吃完大餐后会更到饥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人吃糖后分泌的胰岛素多,他们的脂肪易堆积在腰腹部,人体中部显得丰满,人称之为“苹果型”身材。

B.一些人吃糖后分泌的胰岛素少,他们的脂肪易堆积在臀部,人体中下部显得丰满,人称之为“梨型”身材。

C.“苹果型”身材的人通过测定胰岛素水平的验血能确定一种合理的食疗方法减肥。

D.“梨型”身材的人目前无须作测定胰岛素水平的验血来确定食疗方法,他们只要少吃,减肥效果就不错。

3.结合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热力学的法则启示我们,减肥的根本方法只能是少吃。

B.“苹果型”身材的人不必控制脂肪的摄入,因为他们减肥时控制血糖负荷低的食物的摄入是关键。

C.“梨型”身材的人根本无须权衡采用何种食疗方法节食,因为他们无论采用哪种节食方法效果都不错。

D.“苹果型”身材的人有必要权衡采用一种更合理的食疗方法节食,因为他们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减肥比控制脂肪摄入减肥效果好。

阅读训练二

很多动物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震前反应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鱼类的翻腾跳跃、漂浮打旋;狗、猫、鼠等哺乳动物地震前常常惊恐不安、嘶叫奔跑甚至集群迁移,少数还有忧郁和呆滞等行为反应。动物有如此了得的感知力,那作为智能动物的人类呢?我们究竟有没有这种可以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呢?

实验室里一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对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提示做出反应。首先,屏幕上依次显示出一个个指向左边或右边的小箭头,志愿者按照屏幕上箭头的指示方向快速地、相应地按下左键或者右键。在这之后,有一个更大的箭头出现在屏幕上,它要求参与者按下相反的键。然后又是一些小箭头。随着第二个大箭头出现的时间被推迟得越晚,人们就更倾向于按照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前那一个小箭头的方向按键。人们很难及时改变主意,避免按错键。

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表明,当志愿者犯错时,他们的前扣带皮质就更加活跃。在经历了很多次测试之后,这种反应就更加强烈。对此,布朗表示:前扣带皮质似乎从经验中学到了什么。

布朗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人类大脑中确实存在着一个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特殊区域――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脑皮质。这个区域可以监控外界环境,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的后果,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布朗表示,我们的大脑能够察觉出微妙的警示现象,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他说:“过去我们曾发现,如果人们不得不在互相排斥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时候,或是人们犯错之后,前扣带脑皮质就会变得活跃。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事实上,当人们有可能犯错的时候,甚至是在人们作艰难的决定之前,大脑的这一区域也会变得非常活跃,对人们提出警告,避免人们犯更多的错误。”

人们也许永远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前扣带脑皮质进行自我监控。

(选自《青年科学》,有删节)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第六感”区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指的是人类大脑额叶部的前扣带皮质,具有早期预警作用。

B.它可以监控外界环境,同时衡量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后果。

C.它能够察觉出微妙的警示现象,并调节人们的行为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D.它扮演早期预警系统的角色,这种预警能力在现代人类中要好得多。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得越迟,人们按错键的可能性就越高。

B.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前的那一个小箭头的方向影响着人们的按键。

C.第二个大箭头出现的时间受第一个大箭头的影响,它们相隔很久。

D.如果第二个大箭头出现得越早,参与者越容易改变主意,从而按对键。

3.结合原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的动物都能够通过察觉环境中发生的微妙变化,来感知迫在眉睫的危险。震前反应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B.当鱼类翻腾跳跃、漂浮打旋,或者猫、狗、鼠等哺乳动物嘶叫奔跑、惊恐不安时,说明这里近期将发生地震。

C.当探索人脑“第六感”区域的志愿者在实验中犯错时,他们的前扣带脑皮质区域就更加活跃。

D.人类永远不会像动物那样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人类可以通过前扣带脑皮质进行自我监控。

参考答案

《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训练一:

1.D(D项把偶然当常态,原文为“有时胰岛素能在血糖含量达到峰值时做出及时反应”,这里错把“有时”的偶然状态当作正常状态)

2.C(C项把或然当必然,原文为“验血也许能有助于确定哪种食疗方法更适合他们”,这里把“也许能”的可能当作必然)

3.D(A项以偏概全,第一段热力学法则对减肥的启示是消耗的热量要比摄入的多,少吃只是摄入少,加大消耗也可以减肥。B项曲解文意,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苹果型’身材的人通过控制脂肪摄入减肥,没有通过控制血糖负荷低的食物的摄入减肥效果好”,这并不能说明就可以不控制摄入脂肪。C项盲目拔高,原文最后一段说“到底选择哪种方法还难以定夺”,可见不同的方法效果还是有差异的,而不是“无须权衡”)

阅读训练二:

1.D(D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这个能力比我们以前预想的要好得多”,而不是“这个能力在现代人类中要好得多”)

篇2

关键词: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一、习语、文化与翻译

习语(idioms)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发展的结晶。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习语。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表达手段最丰富、文化传统最灿烂的语言,其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底蕴。英语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s)等,而且习语的整体意义往往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中揣测出来。

什么叫文化?根据《辞海》的解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现代文化之父”之称的美国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形式样又包括隐形式样,它具有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的”。习语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民族历史、、生活习惯,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别,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翻译是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的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从本质上讲,翻译就是一种相当高程度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活动则是译者通过艰苦的比较、介绍、吸收等工作寻求尽可能高程度的文化交流。翻译、文化和文化交流三者密不可分。一方面,翻译离不开文化,翻译者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另一方面,文化和文化交流又依赖于翻译。没有翻译,就谈不上文化之间的交流。

习语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高低。由于习语是任何一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还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此,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而且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样才能实现最高限度的文化交流。

二、习语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成年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差异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统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习语恰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炼的方式之一。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极大的联系。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因此产生了很多与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海、水、航行等词汇有关的经典习语,例如: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好风快。

Still waters run deep.静水流深。

而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故用语很多是农谚,例如:

槁木死灰withered wood and cold ashes

滚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2.风俗习惯的影响。

习俗的差异最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动物的不同态度上。中国人喜欢龙,“龙”被视为吉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被看做光明的未来,“望子成龙”。可是英美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而英美人喜欢狗,狗不但是,而且被视为家庭成员。在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极个别外(如go to the dogs),绝大部分不含贬义,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而在中国人眼里,狗的形象多半是令人厌恶的,许多成语,如“狗胆包人、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都是贬义词,至于“落水狗、哈巴狗、走狗”等都是为虎作伥的帮凶形象。

3.。

中西的一向不同,西方人一般信奉基督教,而中国人一般信奉佛教,这在习语里面也表现得很明显。在中国,佛教有2000多年的历史,留下了很多习语,例如:

临时抱佛脚。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r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make a frantic last minute effort.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Drop one’s cleaver and become a Buddha-achieve salvation as soon as one gives up evil.

而英文中,和基督教有关的习语很多,例如: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Go to hell.去下地狱。

4.科学、技术、经济的不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七十年代,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也给英语带来巨大的变化。例如“throw out of gear”,指失去控制。这是因为传动装置是一台机器重要的部分,一旦丢失,整台机器就会失去控制。再如,“bull market”和“bear market”,译为中文是“牛市”和“熊市”。“bull market”源于牛总是昂着头,比喻股票上扬,而“bear market”源于一个俚语,即“sell the beat skin before you caught the bear”,表示赶紧抛售股票。而中国在这个时期,经济、贸易发展缓慢,根本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因此我们也就只能把这些词汇直译过来。

三、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一门艺术。译者总是要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运用翻译技巧,再用另一种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下面我们就英汉习语反映的文化差异方面对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1.直译法。

英语和汉语中有少量相同或相近的习语,其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都相同或相似,包含的文化信息也是如此。因此,这种情况下,直译更加传神、形象,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这些习语。但必须强调的是,应在不会对译文语言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情况下,保留原文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文化色彩。例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sour grape 酸葡萄

the cold war 冷战

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与和历史典故有关的习语大量出现在英汉语言中,对于这些习语的翻译我们大都采取直译的方法。在中国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习语,例如: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

草木皆兵。Every bush and tree look like an enemy.

请君入瓮。Kindly Step into the Vat.

望梅止渴。Quenching thirst by watching plums.

2.意译法。

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会使读者无法理解时,一般应用意译法。意译就是抓住主要内容和喻义,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例如:

To break the ice,Ted spoke of his interest in mountain climbing,and they soon had a conversation going.为了打破沉默,特德说自己对爬山有兴趣,这样他们很快就交谈起来。

运涛好久不来信了,一家子盼了星星盼月亮。For many months no letter came from Yuntao and his whole family worried over him day and night.

英汉习俗差异方面的习语也多用意译法翻译。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狗的贬义形象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例如:

狗眼看人低 be a bloody snob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Poke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

狗熊 coward

狗腿子 hench-man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3.同义习语套用法。

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有相同的意义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和修辞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同义习语套用法。例如:

to throw cold water on... 泼冷水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wall have ears 隔墙有耳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

但在采用这种方法翻译习语时,我们要注意两种习语各自的特点,如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工业也很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是一个农业大国,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则是“挥金如土”。另外应当注意不要用汉语中具有民族、地方色彩的习语硬套英语的习语,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虽然有相同的意义,但在英译汉原作时绝不应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

4.节译法。

在汉语习语中,常有并列的对偶结构,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的喻义。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铜墙铁壁”等。对此类汉语习语通常可采用节译法,即省去并列重复的部分。例如:

冷淡的阳光照着他们的愁眉苦脸和长发白眼。(《林海雪原》)

The cold,pale sunlight fell on their gloomy faces,long hair and lusterless eyes.

这里,“愁眉苦脸”就是“gloomy face”无需既译“眉”又译“脸”。

英语习语常常以缩略的形式出现,如: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杂而不精的人)可缩略为:“Jack of all trades.”“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难收)可缩略为:“To cry over spilt milk.”含义都不变。

一般说来,简化习语的英译汉,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条件是译者必须熟悉英语常用习语及其简化现象,可在易解的情况下保持原文的简化形式。又如,当王红看见她的哥哥背着管教严肃的父亲偷偷吸烟时,她可能会说:“When the cat’s away,hey?”译文“猫儿不在了”正是保持了原习语“When the cat’ s away,the mice will play.”(猫儿不在,鼠儿成精。)的缩略形式,因为读者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的。

5.补译法。

与节译相反,当简化了的习语在英译汉后不能满足易解的条件时,就要按原型习语译,我们称之为补译。如:

“Well,it’s the old story of the stitch in time,”he said,“your politics could have got the weird little bastard with no trouble...”

这里原文“the stitch in time”是习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及时缝一针,可以省掉九针。)的缩略,如果直译为“及时缝一针”,意思就不明确。我们要放弃原文的简化形式,按原型习语译为:“嗨,还是那句老话:及时缝一针,可以省掉九针。”就比较好懂了。有的英语原文虽然没有习语,但在忠实于上下文的内容和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将这些英语原文中的非习语译为汉语习语,使译文生动有力,这种译法我们也视之为一种补译现象。如:

Over the past several weeks,she had grown increasingly restless.过去几周,她越来越六神无主。

Dulles greeted me with a bemused look.杜勒斯欢迎我时,满脸是呆若木鸡的表情。

6.直译加注。

有些带有浓厚民族色彩和形象或具有典故性的英汉习语,在进行直译时,必须加注才能交代清楚原意。如: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运煤到纽卡斯尔,多此一举。

只译出纽卡索还是不够的,因为读者可能对“纽卡斯尔”不是很了解,必须加注,说明纽卡斯尔是英国的一个产煤地,那么运煤到纽卡斯尔自然是多余的事。如:

穷棒子闹翻身,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暴风骤雨》)

The way we poor folks try to emancipate ourselves,is just like the way 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 each displaying his own talent....

把“八仙过海”直译成英语,而不介绍“八仙”,这是很难让英语读者理解的。所以加注:“The eight immortals of Taoism in Chinese folklore.”

四、结语

习语作为语言的浓缩形式,包含了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息息相关的文化信息。文化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习语翻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错译或漏译而贻笑大方。习语翻译中的难点在于意义不能从字面上判断出来而又包含了特定的文化成分。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不能死译,而是要在保持习语原有的特色下,译出其文化内涵。习语虽可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套用。所以,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小心谨慎、灵活处理,尽量使原文和译文在语言魅力和感染力上保持一致,不要因望文生义导致死译、乱译,而失去了习语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2]张韵斐.现在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曾新.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4]陈文乾.试论英汉习语的翻译方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3).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传播;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45-02

一、外语教学和文化的关系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千差万别的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语言得以表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流利地使用目的语顺利地参与交际,而交际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灵活性和语言的得体性。其中三种表现方式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准确的理解和运用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在日常生活中自如恰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所表达的内容符合交际语境,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三种表现形式分别代表外语学习者不同的外语能力和水平,语言的准确性是初级外语能力的认定标准,语言的灵活性是中级外语能力的核心认定标准,而语言的得体性则是认定高级外语能力的重要标准。做到得体地运用一种语言,就要求学习者准确了解目的语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其中必然包含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该语言所处社会的全部文化知识。一种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得以表现与承载,了解民族的文化,是学好该民族语言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及其“四项”技能训练是必要的,而将语言的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是培养学生实现语用能力的必然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曾就外语学习与文化习得的关系有过论述:“要想学会一门外语,学会欣赏语言的魅力、优雅与韵味,没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办不到的。”文化包括民族的信仰、道德、习俗等许多非物质的规约和准则,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这些文化知识对生活在其中的本族人来说,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习得。而外语学习者必须经历跨文化交际,才能成为语言的真正驾驭者。而这个目标不是语法和词汇的所能解决的,属于语言使用规则的范畴。这是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推广决不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国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的国际流动日益频繁,留学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加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得学习汉语的潜在价值也逐年攀升。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掌握一种语言的技能过程,即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但真正深入学习一种外语的人都会感受到:言语技能和目的语的文化学习同样重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一般而言,人们对外国人语法方面的错误是宽容的,而对文化方面的失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外语教学必须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对外汉语就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就是一种外语教学,必须把汉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21世纪,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互利互惠、彼此融合,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人类的恒久发展,有赖于各个民族文化的彼此吸收、扬弃。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因此,每一个民族都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去弘扬本民族文化。这种努力不仅有利于本民族事业的发展,也对全人类的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大有裨益。

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传播中国文化。突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准确地掌握目的语。由此可见,传播汉文化应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的三大核心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汉语也不例外。现就汉语的三个组成要素分析其中的汉文化色彩。

(一)汉语语音的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音节是自然感知的语音片段。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其中声调是多数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原因是在他们的母语中,多数没有声调。汉语语音中的声调对音节起着“固定”的作用也决定了汉语的节奏和韵律。由于汉语中声调的存在,使得双音节词的韵律感更和谐和舒适,所以汉语中双音节词成为主流,同时在词语搭配上也多选择双音节词语搭配现象。古代诗歌、词赋和民歌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格律的规范化、普遍化和绝对化,而这一特点是建立在汉语声调的基础上。声调使古代的诗、词、曲、赋朗朗上口,并得以广泛地流传。

(二)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具有感彩的词语。我们选择一组成语分析一下: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生龙活虎、虎背熊腰、龙腾虎跃、龙争虎斗、龙吟虎啸、抱头鼠窜、城狐社鼠、胆小如鼠、狗逮老鼠、狗偷鼠窃、狗头鼠脑、官仓老鼠等。

这些成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和虎是阳光的、充满生气的,而狗和鼠则是阴暗的、卑微的、不受欢迎的。汉语中这些普通的语汇凝聚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

此外,还有一些受特定政治、经济、环境制约的词语,如“梯田”、“戈壁滩”、“熊猫”、“窝头”、“冰糖葫芦”、“旗袍”、“四合院”、“窑洞”、“火炕”、“科举”、“干部”、“黑五类”、“插队落户”、“个体户”、“黄道吉日”、“红娘”、“阿Q精神”等。这些文化内涵丰富、没有完全等义的对译词,必须结合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生活传统来解释。

(三)汉语语法中的文化习惯

在汉语语法中,最具文化特征的就是汉语的语序。

1.从方位词语的表达顺序看汉民族文化。“东西南北”表现了以东为核心思想;“坐北朝南”表达了南北向优于东西向的心态;“北上南下”反映了中国的地势南高北低;“上下左右”表示上优于下,左优于右的思想,所以才有“男左女右”这种表达男尊女卑思想的语句。

2.从语序的灵活性看汉民族文化的随意性。“一斤西瓜多少钱?”——“多少钱一斤西瓜?”意思完全一样,怎么说都行。中国人在口语表达中更注重达意,不刻求语言形式的完整性,可以随意变换的原因是汉语可以在语义成立的前提下可以随意变换语序。汉语语法在功能和意义上的灵活性,集中表达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中国人的眼中,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事物都能灵活适应周围环境,都应在功能上富有弹性,汉民族的这种文化精神深入到方方面面,语言当然也不例外。

四、对外汉语教师与汉文化的传播

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学术界早已广泛探讨,其中吕必松、刘殉、张德鑫等对外汉语界的领军人物都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知识层面,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四个方面;--是能力层面,包括熟练运用汉语和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三是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提高意识、科研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开拓精神。

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285所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源于《北京考试报》2010.10.20)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对外汉语教师。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体系,以学科为基础开展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设计,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文化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利用三尺讲台,加强留学生对汉文化的了解,同时迫切需要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由衷地热爱中国文化,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播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