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销售心理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销售心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生动形象地讲授抽象内容的课程,成了每一位中职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销售心理学》是中职学校营销、房地产、外语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对本课程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厌学该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销售心理学》课程的兴趣,笔者以《销售心理学》课程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为例,通过引入漫画、多媒体等形式,试图从中探讨出如何才能上好《销售心理学》这门课。
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教学回顾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上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正在购物,你最担心买到什么?”此话一出,立刻引起全班同学热烈讨论,大家热情高涨,完全被引入到课堂中来。之后,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带着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有的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有的以现场演练的形式进行总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交流展示,评价质疑
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阐述他们的结论,其他小组可评价或提出疑问。有的说买电器担心质量不好危急生命;有的说买文具担心中假影响学习;有的说买食品最担心过期有害健康等等。在收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之后进行汇总,然后进行评价:“大家所总结的都很正确,确确实实在我们购物时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因为这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也让我们面临危险的可能,之所以这样患得患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理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害怕再次上当。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每一个人在消费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今天这节课,正是解读消费者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老师都应给予表扬与肯定,因为那是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们将来作为销售经营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销售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每一位销售人员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顾客产生的心理波动,并且要做到察言观色,能迅速掌握顾客的心理特征并及时给与回应。课堂内,学生在一起讨论,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考察性,因为他们也常会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购物,心里也持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作为教师,要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对销售职业产生信心与兴趣,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心理基础。
(三)切入正题,精心讲解
评价同学们的讨论之后,自然而然便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销售心理学〉〉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旨在提醒销售人员在平时的销售业务中应该注意消费者对于之前曾上当受骗的产品产生的厌恶心理。
在为学生讲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时,笔者采用当前在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内容为“一个人看见一条绳子之后的反应,一个人在看见蛇后再看见绳子的反应”的漫画勾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学生在诙谐幽默的漫画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在脑海中不禁会问自己是否存在过这样的问题等等。笔者还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销售商品时消费者出现的各种反应,将抽象的销售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例举销售成功人才的成才之路,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比如与学生一起探讨伪劣商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等。
(四)结束设问,回味无穷
本节课结束时,笔者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思考问题――在消费时你怎样才能摆脱这一观念的束缚?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自我总结,以达到在学生心中巩固本节课内容的目的,并让他们产生共鸣,并在今后的销售业务中能够时刻注意这方面心理现象的疏导。
二、有关教学方法探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的中职生的文化底子相对较薄,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差。每一位老师都有义务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帮助学生成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能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会更加深透,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一)抛砖引玉,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能够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讲究的就是艺术。本节课,笔者用一个问题导入课堂教学,正是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这仅仅是教学方法中的凤毛菱角。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在课前“抛砖引玉”,将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销售心理学》的兴趣。
(二)借助漫画,启发思考
《销售心理学》本身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对于文化底子比较薄的中职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因此,要学好本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当前的中职生对漫画特别感兴趣,因为漫画不仅幽默搞笑,也富含了一定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产生深思,令人回味。比如在乡村中进行法律宣传时,漫画式法律手册能够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能成为宣传中的“抢手货”,这正是因为漫画能用最简单的形式阐述一个道理,让人在诙谐幽默中接受知识。既然学生对漫画有着如此高的兴趣,教学时为何不投其所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诙谐幽默的漫画形式展现出来,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以漫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销售心理学》的兴趣,正是顺应了当前新课标的总体要求,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心理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出来,寓理与画,用一幅漫画解释一个道理,让学生学习到一个销售观点,感悟出一个销售道理。事实上,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以漫画激趣”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将自己对销售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与看法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评比,这也不失为一种陶冶学生情操的一种方式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漫画角、以漫画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实,引发共鸣
销售的成功取决于客户的好感
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怎样才能满足对方的同时,还能得到我们想要的?
现在,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今天有同一公司,销售同样的产品,都有着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售后服务,有销售员A与销售员B同时在卖,大多客户会喜欢跟A买,却不愿意跟B买,为什么?什么东西决定的?是他们的关系。而决定关系的是什么?则是他们的感觉。只有一个原因,客户会告诉你:我对A“感觉”比较好!除此之外,可能客户还会说出其它许许多多的理由,但我们发现,其实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先有感觉之后,才再用理性去解释的,是感觉决定了我做与不做某一件事情,做了之后你问我为什么,我才会理性地告诉你一大堆答案。我们再体会一下做一件事情的全部经过,大家做个试验如何?你会看到,其实在决定做的那一刻,我内心并没有那么多的理由,然而我做了,只因为我感觉到我应该做,凭直觉,凭反应,理由却总是做了之后才总结出来的。事实上,如果我没有感觉,我是不会去做的,很多事情在决定要做的那一刻,并不凭我们的大脑,而是凭我们的感觉。有的人不同意,说自己买东西时总是很理性的,有足够的理由才会买。好了,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包括衣服、皮鞋、手表、首饰、眼镜、手机、皮包等等,好,我们仔细再想一想,当我们去买这些东西时,是什么理由最终决定你去买的?大家说说看。是“喜欢”,那是什么让你喜欢?是“感觉”,那是什么让你有感觉?是漂亮、时尚、款式好、质量好、价格便宜?那为什么买衣服时,有一大堆可以被你挑,你却只选这一件,而不要另一件?为什么有一大堆品牌,你却只选这个品牌,而不是其它品牌?“那个销售员好讨厌,这个销售员多好,所以我不到那里买,而只在这里买”,东西好坏与销售员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旅游时特别喜欢买东西,有的时候明明价格比自己老家还贵,但我们却还要买,买到之后一看:“就是老家所制造”!有没有这种情况?
好,刚才我们说的那些买东西的理由,是我们买东西80-90%的理由吧?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理由当中,有哪一些是纯理性的?于是我们发现,今天一个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往往是感性多过于理性。如果只是需要,为什么架子上有那么多件衣服,偏偏要选这一件?到最后,还是感性多过于理性。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当我们销售时,客户对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重要。如果客户对我感觉很好,事实上,我就很容易把我的东西介绍给他,他也很容易接受我的东西。
(三)巧用媒介,辅助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借助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时间少、任务重,即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是四十分钟的上课时间,在没有多媒体时教师要不断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这大大的缩短了教师讲解的时间,而在教师板书的这一段时间内,学生也不能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知识,使四十分钟的课堂仅有三十分钟或者更少。在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教师免于板书的繁琐,直接将教学内容展示在电子屏幕上,节省的时间便可以用作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多媒体能够使教学信息量增加,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学习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多媒体中的信息一般都能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甚至其中的一些影视讯息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销售心理学》课程本来就没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学生学起来深感乏味,若是不能借助其他媒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中就会成为教师的滔滔不绝,学生的不知所云。然而,多媒体的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学生可以下载课件,这是多媒体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辅导功能,多媒体运用于《销售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不再感觉知识的抽象,甚至能够通过多媒体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让教师免于课堂中的各种繁琐之事,使教学更加流畅,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它独特的辅导功能还为学生的课后复习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的教学中,以漫画启发思考、以现实引发共鸣,并以多媒体展示抽象概念、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在课后给予疑问的教学方法,发现本节课的教学容易让学生掌握到知识,也容易让学生在今后实践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孙科炎.销售心理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2月
[2]香巧婵.抛砖引玉,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9期
[3]侯明利.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探讨[J].信息技术.2011年8月
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很简单只有家庭和学校。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小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小小的不如意。下面我就这两点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家庭生活因素
其中家庭原因可分为“家庭变故”和“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学生家庭生活的不健全,单亲家庭、组合家庭逐渐增多。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会有自卑感,感到孤独无助,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尚未成熟,家长的行为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女孩多表现为孤僻、胆小、不爱说话。男孩则表现为贪玩、打架,对任何人任何事漠不关心满不在乎。对于受到这种感情挫折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两个字“关爱”,关爱要从生活之处入手,面对父母婚姻的变故他们年龄小对事情的认知能力差不能够理解,教师就应多给他们父母的关爱,感情上的关爱。多开展一些“父母在我心中”“爸爸、妈妈的爱”等主题活动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原因父母对自己的爱没有减少。让孩子逐渐走出这种挫折的困境。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沉浸在家庭“爱”的包围中。是在家长的宠爱下长大的,是“在蜜罐中泡大的”。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学生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有些家长的爱只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在生活上一帆风顺,生活中没有经过任何风浪,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因有父母的呵护平安无事。当这样的学生在校学习时,要面对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自我约束能力、和同学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验,而这种考验是父母不能代替的。学生在家庭中享有的优越心理在考验中消失,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做事烦躁,造成心理上的不安,进而产生受挫感。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创设挫折环境,磨炼坚强意志。开展“创设挫折情境”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失败”的心理感受,以提高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好、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强迫他们参加,让他们体验一下“失败”的滋味。召开“从失败中站起来”的主题班会,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要让学生体验挫折,磨炼意志。不经过挫折的磨炼,就像温室里的花儿一样,没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学校生活因素
学校原因主要是学习,学生对于学习都有自己的目标,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而导致心理上的挫折。特别在当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学生学习失败后往往遭受歧视、责骂,使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小学生当自己学习受到挫折时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可以向父母、老师倾诉苦恼。当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达不到,受到挫折时,可以适当地改变自己的努力方向,从其他方面获得成功来弥补,减轻心理上的挫折感。
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小学生也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遭受心理挫折。自尊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小学生特别希望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认可。有的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对他人缺乏宽容。当与同学发生一些小摩擦时,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主动弥补过错。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会在不良的人际关系中遭受心理挫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析你对同学的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你又应该如何满足同学对你的需要。同时教给学生自我调适的方法、技能、技巧,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样就能消除甚至避免学生情感受挫的产生,使之能积极地和同学交流、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
作者通过对307名文理科学生的调查,分析他们的差异,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出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动机、情感、归因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因素的差异性的研究结果,结合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心理效应对学生学习心态影响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
一、利用紫格尼克效应,促使其主动思考
“紫格尼克效应”认为: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需求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引起数学学习的需求,促使其主动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首先,应让学生将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在新学期的开始,学生既要制定自己的长远学习目标,例如自己想考什么样的大学等,同时将目标公开化,将计划贴在自己的床头、课桌上等明显的位置,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目标.
其次,要明确阶段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学习需要.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例如,期终考试成绩达到什么水平、每天的学习计划如何实施等,在学习期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远景目标,完成阶段模板.适时地、自然地、坚持不懈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之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二、利用亨利效应,树立学习自信心
“相信自己,就有未来!”教师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能够有效诱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教师期望的目标相符合,这正是“亨利效应”的神奇之处.
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例如,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多角度评价;引导学生战胜失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等等.
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鼓励.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时,教师对学生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在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刚讲完一道题的解法后,发现一个课堂上极少发言的女同学提供了一种比课上讲解的方法还要简单的思路,并勇敢的在黑板上板书讲解,讲完后我给予她高度表扬,鼓励她以后继续努力,争创佳绩.下节课时,笔者发现该生在课堂上精神抖擞,注意力非常集中,笔者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较易的题目请她回答.渐渐地,这位同学课堂回答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即使有时回答错了,她也能积极勇敢的再次发言.
2.赏识鼓励.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是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自己完全有能力学好,会取得进步,有发展前途,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
如果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好比“锦上添花”;错误的也会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对答错的内容,作者会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对其进行及时表扬,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3.尊重鼓励.对学生批评训斥,反而造成课堂气氛凝重、紧张,降低教学效率.而且,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学生受到批评训斥后的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有少数学生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彻底自暴自弃.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情实意对待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自始至终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使用这样的语言:“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三、利用期望效应,锤炼学生的学习品质
1.期望效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期望通过言语或行为传递给学生,以期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例如,在与学生谈心时,告诉学生:“不用担心,只要你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认真复习,我相信你会取得进步的”、“我认为你在数学方面很有潜力,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学好数学”、“你很有数学天赋,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突破”等.在长期的期望下,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2.期望效应能锤炼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这为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心理游戏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生存意志、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帮助班主任解决在班级集体建设中面对的如环境适应、成功激励、合作竞争、感恩责任、创新拓展等难题,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完全可以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
玉门油田外国语实验学校将心理游戏引入小学课堂,探索尝试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校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松鼠’搬家”游戏,要求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扮作“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根据主持人的口令,参与者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如“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
一名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写道:“刚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去漫不经心地玩这个游戏,可是渐渐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松鼠,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有的是一只一个窝,有的是两只一个窝,它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比如松鼠搬家、森林大火……但是它们总能安全地度过难关,继续快乐地生活。我和另一个同学搭窝时,看着四周无家可归的‘松鼠’,总会慷慨地收留他们,因为我总能从他们脸上捕捉到一点无助、焦虑。当我们每个人找不到容纳自己的‘家’时,心里同样是这种感受吧!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可以依靠的集体呢?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这样的集体。它很大,大到能给所有人力量;它很小,小到只有一个人就可以破坏它。身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约束自己,逐渐把自己融入集体中,不像游戏中的‘松鼠’一样被人无情地拒之门外,也不像那些面无表情的‘窝’一样不肯收留其他‘松鼠’。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为班级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集体尽一份力吧!”
我校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多元排队”游戏: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大家面向圆心站立。主持人宣布排队开始,大家根据某一特征要求调整自己的位置,在调整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首先请大家按个子高矮排队,高个子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高到矮依次排列。第二次请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顺序排队,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的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第三次请大家按体重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由重至轻依次排列。每次排完后,都通过说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体重数来检查是否有人排错了队,排错者需说明理由,大家一起帮助澄清。
一名学生在参加完“多元排队”游戏后写道:“人生有许多种排队——身高、体重、年龄、成绩等,有时你可能排在前几名,有时可能排在中间,有时也许排在最后。排在后面的通过调整方法、付出努力,名次有可能前进,而有些排队纵使你使出十八般武艺,也不能让自己更靠前时,我们也要欣然面对。”
我校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看我‘走过来’”游戏:事先准备背景音乐的CD以及球、花、书、报等能够表现生活、学习、运动等场景的实物。主持人宣布:游戏要求每一位学生面对大家,从十米外“走过来”;在“走过来”时,可以运用各种道具,但不允许重复别人的表现方式;所有学生都走完后,评选出“最自信”“最热情”“最幽默”“最佳创意”“最具活力”“最佳搭档”等奖项。
一名学生在参加游戏后写道:“‘走’似乎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动作,但在这个游戏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看了班内同学的表演,我捧腹大笑,同时又感到后悔不迭——为什么自己没有萌生出这样的创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都是智慧火花的迸溅。我羡慕那些得到‘奖’的同学,同样也钦佩每一位上场的同学,毕竟我们都参与了,都展示了,都得到了启迪与美好的回忆。”
类似这样的感言学生们写了很多,这样的自悟远胜于课堂生硬的说教,这也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所在,“心理游戏”完全可以成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要注意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从一开始的幻灯片,只能播放图片到今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能播放声音和动画,还能用电子笔在上面写字。省去了粉笔,教室里也少了灰尘。学生不用再吸粉笔末了。最主要的是声音和动画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信息技术是如何为小学语文课堂助力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爱闹,还没有一定的自制力。上课打闹不听老师讲课是常有的事。这个阶段的孩子最让老师头疼。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老师的难题。小学生最喜欢声音和动画,把课程内容在声音和动画中呈现出来,就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识字阶段,单凭枯燥的文字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它们更是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师不妨一边教学生识字,一边播放动画。例如,在学习“草”字时,可以在屏幕上播放一望无际的草原的景象。学习“象”字时,可以播放小象在水中洗澡的画面。不仅是简单的动画,还可以有故事情节。比如《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它们别用稻草、木头和砖盖房子。有一天大灰狼来了,它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草房和木房,却进不去砖房,想从砖房的烟筒进去把三只小猪吃掉,最后却被烧死在烟筒中。学生既可以从字幕中认识文字,又可以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汉字的读音。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让他们练习发音。信息技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汉语中有很多相近的字如“日”“目”“田”,小学生很容易弄混。“日”代表太阳,天上只有一个太阳,所以“日”子里面只有一横。“目”字代表眼睛,让小学生在屏幕上观察人的眼睛,人的两只眼睛是对称的,所以“目”字里面有两横,而且是上下对称的。“田”字虽然也有两笔,但它的两笔是纵横交错的。学生可以从航拍的纵横交错的田野视频中明白“田”字的由来。每个字的写法都有它的道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是把这些信息呈现出来。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会再把字搞混了。
读文章最主要的就是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才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情感。信息技术可以存储许多主持人的声音,他们饱含深情、发音准确的朗读,会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备课时,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书要一本本地找,一页页地翻,况且书籍是有限的。教师在找资料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网络中的资源是无穷的,它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条捷径。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这就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在黑板上把要学的内容一笔一画地写出来。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字写满了之后还要擦掉重写。这就浪费了学生的上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只要事先把要讲的内容存入电脑,在上课时调出来就可以了。只要轻轻一点,要讲的东西都会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远程教育逐渐建立,它给教师创建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互联网上有很多的专家,教师也可以向专家取经,不断提升自己。现代媒体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存储量大,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利用它的灵活性帮助学生认知。有验的教师会时刻观察教学效果,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状况。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考试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解放了教师的“手”和“脑”,教师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四、教师要不断充电,提高业务能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运用教学法,不断探索,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不仅要具有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要熟悉网络管理和网页制作,网页的制作越精美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掌握必要的编程知识,构建供学生浏览用的资料库。只有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才能全方位感知,为学生呈现精彩的信息技术教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接受知识的渠道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似乎没有教师,没有家长就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综观社会现状,我们的未来需要拥有创新能力,需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Scratch软件的出现,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用探索式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从模仿到改编,开放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完全放手一直是教师心中的一个“结”。总是怕这怕那,总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告诉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严重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特有的想象力被渐渐磨灭,创新能力也随之烟消云散。Scratch软件的学习并不是通过老师教、学生学这样的基本模式,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一改编一自创”这一过程独立拼搭语言,探索其程序能够达到的目的,来了解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在Saatch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软件的自带程序中选择一个喜欢的程序,先针对这一个程序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读程序、理解程序、了解程序的逻辑性”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该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程序设计的思维。经过模仿这一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将程序进行改编。
2.大手牵小手,互助式教学
每一年,学校的Scratch团队总会有些新孩子加入。面对完全陌生的一个软件,我采用的是“大手牵小手”互助式教学。技术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一起设计游戏并制作游戏。我在团队搭配过程中注重高低年级的搭配。低年级的孩子生活阅历不多.但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比高年级的学生要好;高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和程序的逻辑思维上要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在“大手牵小手”的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与低年级的学生形成“帮带”,彼此取长补短,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进步更大。在此过程中,认识Scratch的学生多了,有兴趣的学生多了,也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利用Scratch来展现自己学习的本领了。
在与平时不同的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好奇,探索的精神不断体现,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了探索的精神,有了兴趣,孩子对于Scratch的喜爱也就更加浓厚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慢慢地被培养。只有拥有了这份探索精神,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过了改编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比较熟练了,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独立拼搭程序,在计算机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在更新自我理念的同时改变教师的身份,真正让学生能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在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使用Scratch软件编程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最初,学生会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用程序语言拼搭实现。学生可以先通过随意的拼搭,体会程序语言的作用以及在计算机中会出现的效果。从简单的探索到复杂的编程,这样的过程不断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以往“遇到困难找老师”的单一想法,避免了学生依赖性的产生。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完全将舞台给孩子,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只有在孩子们基础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才能给予一定的帮助,但绝不能代劳。在Scratch的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想要做什么?把你想要做的事情说具体。”说着说着,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将程序说出来了,也就完成了他们的想法。但作为教师也不能完全不给予帮助。例如:我们的孩子在知道水能导电的时候,想利用这一知识做出喷水控制开关的效果,结果发现自来水根本无法做到。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我们使用的电力是USB接口,只有5伏,电压太低,在水里加入食盐,增加钠离子,钠离子能够带着电游走,导电效果就会更好。
1.多角度思考提高创新能力
多角度思考问题,是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能力。在Scratch的教学活动中,困难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有时会觉得根本无法解决。当困难无法解决时,学会换个思考方式,换条路走,往往就能把问题更好地解决了。例如:学生在制作角色跳跃的动作时发现,角色只能够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无法出现有弧度的曲线运动(学生没有学过曲线的计算方法)。经过多次尝试,都失败了。在学习了“跟随、面向”的语言后,学生想出了一个方法:在屏幕上方设置一个小黑点进行有规律的左右移动。跳跃角色面向小黑点进行上下移动,这样就出现了类似的曲线运动,解决了难题。学生在不断的改编尝试过程中,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经历了失败后,学生会通过从不同角度尝试而获得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创新能力也提高了。
2.多形式展示体现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退化,这是由经验形成的逻辑框架束缚造成的后果。我在Scratch的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同一个原理,用同一个原理展现不同的效果。例如:开关的控制。我们的孩子在作品中用喷水、跳舞毯游戏、简单触碰三种不同的形式展现了同一个原理——通电。同时用通电这一原理在屏幕上分别根据外接设备的形式用不同的效果(喷水画面、颜色变换、角色动作变换等)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有喷水效果的大型版面,有利用人体导电原理的跳舞毯游戏,也有简单的铜丝触碰导电。孩子们在游戏中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游戏中享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如何在团队合作中扬长补短,这是教师的作用,也是学生的能力展现。教师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欠缺点,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组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更好地发挥,让团队能够处于较好的组合状态。我们的团队里有一个孩子技术特别好,能够完全独立用Saatch制作游戏,但他却缺乏审美和想象力,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东西。而另一个孩子却是完全相反,她有美术基础,经常美术获奖,想象力非常丰富,往往有很多出其不意的主意,但因为年级低,在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鉴于这种隋况,我将这两个孩子组成一组,有想象力的孩子主要负责游戏设计、美工方面,并进行基础的编程;技术好的孩子主要从技术方面,进行程序的主编和修正工作。他们的作品经常因技术断口界面的美观而获得评委老师的好评。
Scratch的活动是一个团队的活动,Scratch作品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一个位置,同时也在合作中学习他人长处,Scratch的程序编写能力也在相应地提高。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谦让,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表扬。每一次,孩子们都能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分享中获得不同的见解,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创意。
【关键词】初中政治 新课程背景 信息技术教学 合理运用
多媒体技术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它以独特的优势功能,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和不易理解的抽象内容、相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从实践总结中认为,正确合理、恰如其分地使用这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课程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从中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试结合初中政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就此话题简要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激活学习状态。在初中政治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只是依靠“一部课本、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这种“四个一”模式,既让教师感觉劳累,学生也学得无兴趣,整个教学状态只是“三化一无”,即秩序化、流程化、格式化而无活泼生机。多媒体技术则能有效克服这样的缺陷,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化机械为形象,有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效。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法律,我们的好朋友》这一动画歌曲,那动听悦耳的音乐,那活泼美妙的画面,给学生传递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感受,很快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从课间的兴奋之中拉回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自主学习探究期间,笔者再次适时播放了一段影视中的精彩画面:几名农民工为讨回自己的打工工资,受尽了千辛万苦和人格的侮辱依然无可奈何,最后在好心人的同情和支持下,毅然拿起法律的武器把拖欠工资企业告上了法院,这才如数拿回了血汗钱。有了多媒体对教学的支撑,既有助于激发求知欲,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创设学习心境。俗话说,环境生成情境,情境渲染心境。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的最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对学生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能做到以事实和情感打动他们。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显然是不太现实的。然而,如果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呈上音形像兼备的生动演示,能够综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有效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唤起内心的认同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三框《防患于未然》内容时,为了首先从思想情感上打动学生,笔者预先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从百度网上下载并播放了经典警示教育片《少年犯》,同龄人的“特殊历程”,同年人的真心忏悔,给学生们带来了触目惊心和入木三分的强烈感受;二是在新课导入中,笔者再次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当堂播放了曾经唱红一代人的著名警示歌曲——迟志强的《铁窗泪》。那歌词那旋律那人那事,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很快汇合成一种巨大的感情磁场,直教人心灵震颤、眼睛发酸。整个课堂虽然气氛沉闷,但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
三是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上的插图和一些简单的挂图无法反映出案例的变化过程,许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形成了学习上的“肠梗阻”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思维。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实现案例演绎过程的动画模拟,让各类静态图转变成为动态图,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观察到整个案例的变化过程,并且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促使教与学走向有机整体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观察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农村 小学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民工,而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递增,而留守儿童则已达到5900多万,数目庞大的留守儿童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起步期,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关怀和必要的心理关怀,遇到困难和委屈的时候也找不到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与外界多接触。有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和行为孤僻等性格特征,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老师同学甚至家人多交流,凡事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的情商增长,也不利于他们的智力发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父母的生活照料,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在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同时,也危害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可能会觉得没有人在乎他们,从而变得自暴自弃。并且,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和家务活难免会部分落到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身上,孩子们会因为过于繁重的家务负担旷课、辍学甚至因为厌学而退学,缺乏完整义务教育的他们更容易在社会中迷失,甚至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此外,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有时也会受到威胁,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还要从根源抓起。教师应当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全面的了解,给全班每个同学建立一个“家庭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父母的工作职位和联系方式,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获取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报到的时候事先准备一份表格,当家长领着孩子来报道的时候要求家长仔细填写表格;也可以平时和学生多沟通,和他们聊聊自己的家庭,对于留守儿童更要多沟通,通过沟通教师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还可以发现他们对于父母和目前生活状态的看法,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教师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尝试家访,每个学期确定几个同学作为家访对象,深入到孩子们的家庭生活,获取关于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教师还要和孩子们的父母多沟通和联系,争取取得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支持和理解,响应学校的号召,配合学校给孩子们更多关爱,给教育更多支持,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二)全面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了解了孩子们的具体家庭情况只是第一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制定一套相应的应对措施,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更全面的关爱。教师的关爱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外地,即使他们再支持学校的工作,给孩子们的关爱也难以做到周全。在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期间,教师应当由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孩子们的“临时父母”,在生活上,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例如组织全班学生给留守学生过生日,节日给他们送贺卡,生病感冒组织学生给他们补课、献爱心,等等;在学习中,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学习,因为“喜欢”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谁”或是“为了将来”学习,这样只会加重孩子们的心理负担,长久下去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厌恶的;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知识是使人快乐的源泉之一,在知识浇灌下,孩子们的内心会变得积极乐观、感情充沛起来,教师在学习方面需要为留守儿童做出的努力,主要从以上两点进行引申。
(三)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价值观
对于孩子们的监护人来说,可以“监护”的方面似乎只限于物质方面,例如孩子们的吃穿住行,而对孩子们的道德和伦理教育关注较少,导致少数留守儿童崇尚拜金主义、爱摆阔、从小好逸恶劳等不良思想和习性的产生。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只要孩子们没有犯什么大错,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家长们都不大会过问,来自父母的约束和管制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孩子们的纪律散漫和行为越矩。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监护人、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一项现实的任务。农村小学在对待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方面,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促进功能,更要联合家长乃至全社会来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文红,李作春. 浅议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有效对策[J]. 甘肃教育督导,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