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科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析思考其原理(科学),探讨其应用(社会),这样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当前教学改革中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使学生掌握学习相关内容的方法与途径,还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对于培养应试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系。
2.教学方法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加广泛地出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这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不能解决另一些问题,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因此,要建立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就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比如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时,可以使用引导发现法;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可以使用讨论法;对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使用自学辅导法;在以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上,应该使用讲解法。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某些研究课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在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和组合。
3.教学手段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
课题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课题
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1. 求同。
(1)求得教师认同:同时异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休宁县的独创,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找,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摸索。刚开始,许多老师都不能接受,不接受的原因就是怕增加工作量。我们____小学,虽然是超编的学校,但是,和所有超编学校一样,富余的人员基本都是不能够进课堂或者进了课堂上不好课的,而教学骨干还是缺乏的。课题研究,不可能找那些连课堂教学都勉为其难的老师承担,能够做好课题研究任务的恰恰是一线的教学骨干。所以,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为此,学校召开了专门的动员会,让参加实验的教师吃透“同时异课”的内涵和目的,了解课题的基本操作程序,打消因课题研究增加了工作量的顾虑。学校向试验班级教师承诺,如果真的因课题研究增加了工作量,学校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补偿。这样一来,在课题研究方面,求得了教师的认同,课题研究也就迈开了第一步。
(2)求得学生认同:同时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原来的班级被打散,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学生会被临时编为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会遇上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授课模式,甚至会人为造成给学生分快慢班的迹象。为此,学校又组织专题的学生会议,说明课题的研究,是为了照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在小学阶段就在学科上产生偏科“跛脚”,不会在小学阶段就掉队。我们告诉学生,班级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师也是动态管理的,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同一个教学模式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这样一来,打消了学生被分成等级的心理,使他们都乐于接受这个崭新的课题带来的崭新的模式。每次到了同时异课那个下午,学生都很愉快,兴致都很高。
(3)求得其他年级教师的认同:同时异课研究的终极目的不是提高某一个年级的教学效果,也不是结题之后就束之高阁的事。同时异课,是要先试验后推广,边实验边推广的。如果其他非实验班级无动于衷,在一旁看热闹,那么,课题实验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要加入到课题研究实验中来,人人都动脑筋,想办法。非实验班级的老师必须到试验班级听课,也可以到试验班级上课;非实验班级要把“同时异课”的做法带到自己班级,在小范围内进行一个班的“同时异课”。____小学的校长室里,有一个匾额,上面书写着两个字“浸润”。意图就是,校领导正确的思想必须在全体老师中得到贯彻,这个贯彻不是强制性的,而是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慢慢渗透,最终得到全体老师的认可。我们在“同时异课”研究中,就是采用这种“浸润”,在半年的时间里,使“同时异课”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脑海中。
2. 求异
(1)与领导的意图适当相异:“同时异课”是一个全新的模式,领导提出来了,领导也没有做过,所以,我们对领导的指向是既贯彻,又变通。比如,在教研室第一次课题会议上,领导的建议是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的,回来以后,我们认为,以班级为单位,没有氛围,老师没有压力和动力,所以,我们选了当时有三个平行班的五年级。又比如,最开始时,领导的建议是,同一个时间不同的学科,我们认为,实验是有一个过程的要循序渐进,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学科不同的内容。
(2)与一些任务性的课题研究相异: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课题研究,可是,有些课题研究的程序是不可取的,他们把课题研究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一般都是先立项,再确定人员,做资料,积累资料,到了一定的时间,申请验收。验收组看看资料,听听课,就基本通过了。然后,这个结题的课题就成为历史,新的一个课题又应运而生。可以说,这样的课题研究是在浪费纸张,欺骗自己,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参与。我校在“同时异课”研究中,与任务性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是,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摆在学生一方。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的进步,以学生的变化作为下一步实施的依据。我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如何不能由验收组说了算,要以学生的进步为评价标准,资料再完美,都没有学生的发展说服力强。
3.求效益
课题研究,也是一项科学实验,和所有的科学实验一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益。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果没有效益,那就是白费心血。所以,我校在课题研究时,在全体老师中形成了一种共识:要研究,就要务实,有研究,就要有效果。我们的课题研究,在经历了一年以后,在五年级的学年度结束考试中,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说,试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没有明显区别。于是,不少老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价值提出了异议,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分析,结果出来了:我们的研究,虽然没有给这个年级的成绩带来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原来的学科“学困生”身上起作用了,与实验伊始比较,“学困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减少到12人,减少了半数以上。原来双科不合格的学生占全年级的20℅,一年以后,双科不合格的学生比例降到了8℅。原来语文不及格的学生平均分从50分上升到57分,数学不及格学生的平均分从38分上升到49分。这就是效益,这就是课题研究给予我们的回报。为什么没有大面积的提升呢?我们分析的结论是:课题研究是一个反复的曲线的过程,要有较长的时间段作保证,全面提高学科的平均成绩时间大约在六年级学年末(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我们所有参加实验的老师在效果分析之后,又一次达到了共识,大家又恢复了课题实验初期的热情,后来,每一个月的实验下来,老师们发现,课题研究实验的效果像一个个五彩的石头,逐渐浮出了水面。
同时异课,是一个创造性的课题,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个:
1.和所有的课题一样,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同时异课也不例外,它在大面积提高了班级、年级整体水平的同时,对于那些处在班级、年级两个极端的极少数部分学生没有顾及到,同时异课研究时忽略了对极差生和特优
生的个别辅导。2.研究了两年,我们依然没有形成对同时异课的理论性的定义,使它既有点像初中的“分层教学”,又有点像十几年前有个叫黎世法的人提出的异步教学,还没有形成同时异课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3.实验班级老师没有把同时异课贯穿于每一天的教学工作,而是在学校指定的时间里统一进行实验,这样,就使得课题研究成为了一种孤立的活动。
4.学生确实受益了,但是,教师的工作量与非实验班级相比,加大了。因为我们的同时异课班级分为a、b、c三个班,教师轮流上课,光是备课一项,教师就增加了好几个课时的工作量。
既然在试验班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就说明这个课题是有实用价值的,有生命力的。有效的课题,就必须推广。下一步我校的打算是:
1.在上一阶段一个年级实验的基础上,从本学期开始,把试验年级的重点摆在三、四、五这三个年级,使参加实验的学生数占到全员的一半以上;
2.在其他非重点实验年级逐步实施同时异课;
1.1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地方高校重视学生教学工作,多以系或教研室成为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如园艺学、农业科学、动物科学等),生物学科包括的专业涉及面广,如土壤学、气候学以及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主要专注于教授3、4门主干课,这种团队组合在教学中可以形成互补,但在科研中往往难以相互配合。这是因为教学团队成员往往数量较多,专业方向也教分散,其目标是以课程建设为主,这样有些教师即使教学质量很高,但科研实力却较薄弱;以笔者所在院系为例,每个专业的教学团队基本都有十多位教师,部分教师还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双肩挑岗位,因此难于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团队。而建立合理的教师科研团队在地方院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共识。这首先选拔一位团队负责人,也即带头人,他应有明确的方向,有一些在研的项目作为团队支撑,此外,应具有治学态度严谨的学术道德和品德高尚的个人魅力,还应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其次,还有几位科研骨干教师,在其相关方向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技术;最后,吸收几位年轻的教师加入,让他们积极融入相关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负责人既要落实分配好团队成员各自的工作任务,又要做好团队成员,尤其是科研骨干相互之间的沟通工作。
1.2对教师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思考科研团队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每位教师科研积极性与科研质量的高低,因此好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对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合并升本时间短,管理经验少,因此管理方面没有态度规章与制度遵循,很多时候科研团队形成的项目经费决策权往往由主持人一人决定,其他人很少参与并且不知道经费的分配等具体情况,这样造成团队成员积极性不高,具体事务也不愿参与,就造成了主持人管理经费主持人完成课题。结果常常是效率低下,项目成果质量不高,团队生命力不强。因此,创建高绩效科研团队,必需有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用来保障科研工作任务按计划、保质量的完成。这首先这需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增加校内教师科研团队的外部支持,如学校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等,配套相应的一部分经费对项目组进行建设,以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科研部门对部分教师组建的科研团队每年均投入十多万元供采购小型仪器设备,并提供部分经费用于团队成员对外交流;教务部门可用科研成果冲抵教学工作量;后勤部门提供办公条件等配套设施,这样的条件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很明显。其次在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增加团队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培训制度,激励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让团队成员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增加团队的沟通,增进协作,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团队整体学术水平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宜春学院的部分团队,每学期会定期安排会议交流,探讨近期完成课题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等,群策群力探讨解决方法;在项目申报前期成员对申报书进行交流,相互提出问题与建议,加以改进;这些举措有效的增进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加快了项目完成的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团队成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科研质量。
2学生科研团队
2.1实行导师制与指导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科研导师制是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技能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增加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师生科研水平和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方式。笔者所在的宜春学院生物类专业,一般有科研工作在身的教师,在学生二年级接触专业课开始,都会进行学生和教师的相互接触,接触中教师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业、生活、爱好等个人情况,达到相互了解,其后,可根据学生意愿参与到学生科研团队学习,教师可依据科研内容与其本科论文相结合开展指导工作。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学生本科四年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综合性科研训练教学环节。按照一般学校的培养方案安排,毕业论文完成往往是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工作,但那段时期,考公务员、找工作和实习占用学生大量时间,放任自流的话常常使毕业论文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教师通常会提前介入,并找一些具体问题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前一年将题目出好,要求本科生构思;同时对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吸收他们进入团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
2.2对学生科研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思考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借助教师的课题和项目为依托条件,为培养其科研思维与技术的一批有协作精神的学生群体。生物类教师的科研往往实验性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不少实验试剂有一定毒性,需要安全操作和严格管理,因此,在团队设立之初,除教师指导外,需要学生团队负责人,发挥负责人的角色作用;此外,教师可组织参加部分学术活动,如安排组内成员汇报,共同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等;而在完成某些阶段性的工作后,可适度安排一些团体的娱乐活动,让团队成员增进了解,提升人际关系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可引入组内淘汰机制,即通过观察团队各成员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将消极应对项目的成员淘汰出团队,再引进拥有较高兴趣和较好研究态度的新成员,采用能进能出的机制来提高研究状态。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很多地方高校都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大学生创新竞赛、大学生实践项目等活动,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科研素质的培养,主动性不高,往往是极少数学生有积极性,不少是教师协助学生完成项目申报,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多数学生缺少科研训练及独立的科研思考意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奖励政策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高,还应有更多的辅助保障措施进行实施,如可采取科研项目结题答辩或,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的对应学分转化机制等。
3结束语
1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从事本科教育的时间“新”,更应当是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等方面有所创新,成为真正有别于老牌本科院校的“新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社会需求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基础:这既是为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2)专业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特征:有别于传统普通本科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提法,而是“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3)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途径: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要走合作办教育之路,打破学校边界,专业边界,课程边界,课堂边界,教师隶属的边界等通过高校与业界的相互支持,多方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实现多赢格局。4)注重绩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特色:强调经营思想,依靠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以及合理使用来提高办学绩效,努力实现“两个充分”,即充分利用开拓外部社会资源;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潜力,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政策引导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动力:在国家对重点高校和高职高专发展已有明确指向的情况下,应该更加重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出台政策,引导推进,明确这类学校的地位与价值,构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多元参与的合作教育体制等。
2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教育环境新常态认识不到位
从外部环境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换代、调结构优化重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都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必将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和发展机遇,面对经济进入换档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新建本科院校必然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目标、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亮点工程等以提升办学的科学化水平,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常态。从学校内部管理看,现行的学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跟不上学校升本的新形势,这是新建本科院校普遍会遇到的发展瓶颈。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几所学校合校升本或原有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来,培养目标、生源质量、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内生动力、毕业去向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过去。这种差异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很多旧的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科学高效管理的新需求。新的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尚未完全跟进,虽然已从专科升格为本科,但管理理念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原有水平层次,学生管理工作要么简单跟随与其他高校有同质化发展趋势缺乏特色,要么是对自身原有专科阶段学生管理方法手段的简单延伸,对于怎样改革和优化缺乏系统、科学、理性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缺乏对管理制度、机制和工作平台的统和、协调和联动。
2.2辅导员工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是主力军,通常是见子打子,抓具体工作多,推改革少、促发展少、提亮点少、创特色少,辅导员无心无力也无暇跳出事务性工作的束缚,抓不住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化,辅导员未能摆脱“110”“119”“保姆”的角色扮演,加之各校普遍人员配备不足且人员流动变动较大,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等综合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
2.3学生管理与教学科研同步联动不够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二者如何围绕育人目标相辅相成,相互搭台,需要建立科学和谐的互动关系,而不是两张皮各画各的圈,只有通过良好的互动联动机制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学生活动中融入学科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才能更高效地达成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2.4部分学校硬件配置尚不健全
不够人性化,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学习生活设施陈旧落后,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应的也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不破不立,有破才有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急需新的“立意”。
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方向与创新思路
3.1对育人和管理理念的重新审视
3.1.1人学理论及其运用
该理论从哲学层面对人进行了深层次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需要、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体系。它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必须注重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环境需求联系起来,将学生按社会需求培养成不同层次的人,而不是与社会脱节的大学生;必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不仅要尊重人的本性,还要尊重人的需要;人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去追求,为发展创造条件,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我们的工作才有根本性的意义。
3.1.2科学发展观理论及其运用
该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其中发展是第一要义,它要求我们要学习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全面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尽快填补上新建本科院校新旧制度衔接过渡不及时不到位的空白。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份“良心活”,要以维护大学生群体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统筹兼顾的理念都要求我们在管理方法、管理内容、建章立制、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发挥1+1>2的效应。
3.1.3柔性管理理论及其运用
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对管理对象施加教育影响的管理方式,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使被管理者容易达到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的目的。这要求我们在工作方式上循序渐进,建立互动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别是针对学生表面服从心里不服且具有可塑性的特点,避开高大上的单纯说教,从他们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入手,切忌简单生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心灵沟通的方式来进行。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二者相结合能够帮助我们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
3.1.4“因材施教”理论及其运用
该理论是教育的普遍原则,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该理论的指导。作为管理者必须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要允许并且指导大一新生结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志向等综合考虑来设计自身的发展道路,确定不同的奋斗目标。应该鼓励并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计划。比如有的同学对专业理论知识很感兴趣可引导其在学术研究上发展,考虑毕业后继续深造,有的同学喜欢操作,动手能力较强,可多带领参加竞赛活动,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更要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或就业或考研或自主创业,总之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扬长避短,尽快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初体验,或是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进步,为后续发展提供动能支持。
3.2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突破口
学风建设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的根本。建设优良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学风建设无疑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建设有无成效对学生学业影响最直接最大,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应把关注点放在加强学风建设这一环节上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新建本科院校多数由专科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来,学校整体学术水平较低,基础比较薄弱,学生整体水平也要低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给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大阻碍,加之有的专业老师只管上课下课走人,有的老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课堂纪律松散不闻不问,学校层面喊得多动得少,且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明显效果,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和蔓延。表现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贪睡懒觉,上课玩手机,成绩不理想补考现象严重,沉迷网络等。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二级学院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材选择、授课手段等全面推陈出新,课堂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重难点组织教学,以达到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满意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2)及早开展专业教育、指导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与前景,看到未来发展的巨大商机和美好愿景,提升学习动力。3)抓好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身作则把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带来的人格魅力、学术风采彰显出来,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师个人和课堂的吸引力,教书与育人不能相互割裂。4)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平台。可组织开展专题读书分享会、把这里建成各类学习小组、创新创业团队聚会讨论问题之所、学术讲座的殿堂、文化名人、大师、各界精英、校友的出入之所,让此处不仅环境优雅舒适,更能让人找到精神和心灵的家园,以书为友,以书为武。目前图书馆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显然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5)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如增加评选“优良学风班”“学霸寝室”“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树立典型,大力宣传,突显合作与竞争,设立各种学习单项奖,鼓励学生在学习、文体、科技等各方面发挥特长,取得优异成绩,设立学习进步奖,鼓励后进生学业进步,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强学业警示机制度。
3.3学生活动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合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尽快探索建立一整套运转灵活而富有弹性、有利于潜能发挥和个性张扬的整体管理机制。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以教学质量为抓手,把学生活动作为育人的重要第二课堂和平台,把学生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如日常管理、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课外活动要尽可能融入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活动主题的策划设计、组织开展、效果评价、后续跟踪等环节与专业引导、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与反思等方面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融合机制,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能在学生活动中得到运用和实践,以验证巩固所学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以达到教学和学生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应证的促进关系。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学生班级管理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为管理管理,要通过完善制度和优化学习评价体系,加强管理,创造有序高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风气。2)学生活动要能促进教学与科研。学生活动需要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动员学生积极投入到与专业素养发展相关的活动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并让学生快速成长进步,同时体现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强的培养特色。3)组织开展的学生活动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活动应贯彻“一学院一精品,一专业一特色,一竞赛一平台”的发展思路,树立精品意识,提倡学生活动要有整体规划,活动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把学院的优势学科、前沿领域的科技知识和、基本技能、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活动来开展,打造亮点品牌,助推创新创业联动发展,比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可指导学生组队参赛:机械器人设计大赛、无碳小车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甚至获奖能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本学科、本专业在高校中、行业内的影响力,开拓师生学术视野,还可进一步结合市场调查、专业课老师的指导申报专利产口和技术开拓市场,增强产、学、研的联动效应。
4结语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个系统工程,要使其上台阶、更高效、更实效需要尽快优化整合、在观念上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创新,以人为本、科学、联动、和谐、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将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李健怡 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高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5(24):178.
[4]魏圆圆.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理论依据浅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6):104-106.
[5]王立刚,李蓉.浅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5):113-115.
[6]陈钊,杨晶.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向的突破与创新:以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12):159-160.
[7]贺正宜.新升本科院校优良学风建设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59.
[8]游学民.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源配置的SWOT矩阵构建[J].中国人才,2010(22):58-5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身份。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已不再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传统的识字教学是教师领读字音、分析结构、划空等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老师读完讲完之后再去死记硬背,学得非常苦恼,有的甚至厌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拼音、偏旁部首等知识,自行识字认字;利用工具书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去理解字义和词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探索出新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感到自信,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二、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切莫急于求成,要给予学生期待的眼神和鼓励性的言语,这实际上也是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个时间虽然十分短暂,但它是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例如,我在进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问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时仅有两三名学生举手,如果我立刻提问他们,这将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我用手势示意他们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都举起了手,我这才进行提问。先让一名中等生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经过另一名学生的补充,答案具体、完整。瞧,这短短的几分钟不同样也是学生思维的空间吗?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遇到与人的交际、合作,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新时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采用。在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闪闪火花,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林海》一文时,学生有的网上查阅资料,有的翻阅书籍。他们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搜集了有关兴安岭的资料,如物产、地貌、地理、历史和现状;还有的学生搜集了文章的出处(原文)。通过生生交流,将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资料更全面了,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等于教师袖手旁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便在这个小组走走,到那个小组看看,无意间我却听到:“军需处长怎么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偶尔间,学生的问题触动了我的内心,其实这个问题我是没有发现的,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不比成人低。于是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因为积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覆盖了,所以将军没有认出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一段话时,又有学生在讨论时提到军需处长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为什么他在临牺牲前会如此镇定、安详。在听到这个问题后,我立即将它公布给其他小组,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自己加入到这个组一起进行讨论研究。这两次小组合作,正是由于教师及时发现,并加入讨论,致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使合作学习的效能发挥到了极点。高明的教师在参与合作中,在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困难时,应不着痕迹地帮助他们攻克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教师更是一个真诚的赞美者,会对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发出由衷的赞美。在师生合作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尊重与信任,树立自信,并把这份信任与尊重带到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四总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他们会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热烈响应教师的每个要求。而且他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来。建立在师生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是高效的。
二、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如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计划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面对课堂教学,也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小学生天动、好展示,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课前笔者耐心地制作了课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把声音和图画巧妙地组织起来,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在课堂上,他们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后,笔者提问:“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实,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教师能下功夫在教学中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就能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水平
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客观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展。所以教师要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在课堂上教师依靠教材和黑板,主要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虽然说这样也可以向学生传达尽可能多的知识,是学生投入其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媒体相比,差之甚远。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综合运用起来,创设多种感官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图像、逼真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以提高课堂实效。例如,笔者在讲授《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把这一情境展示给学生,把有声的图像播放给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学生能够合情合理地进行判断与推测,受伤的大雁悲惨的叫声,听到拉弓后的振翅欲飞以及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他们深切地感受了“惊弓之鸟”处境,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多读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诗名句都为我们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例如,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架,方便学生阅读;也可以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积极交流读书感受。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显著提高。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的积累。
六、促进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