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素描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素描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描教学论文

篇1

艺术不等于科学,但艺术利用了自然科学的某些成果来为之服务,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立体投影法以及色彩学、几何学的某些原理。素描在美术创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绘画提供基础保障,还可以成为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素描相对于创作的色彩而言,用的时间短,工具灵活,表现力也不弱,用它收集创作素材,勾画创作草图非常合情合理,并且它能够为创作主体的想法付诸画面提供多种选择,是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根本。正是因为学习素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和教师要重视素描教学,采取有效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二、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要坚持严格的治学态度。素描是一种艺术,然而素描却包含着艺用人体解剖学、艺用透视学等不可缺少的内容,既要应用形象思维又要应用逻辑思维。这就决定了素描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艰巨性和严肃性,因而教师必须坚持严格的治学态度。同时,素描是基础课,也是学生进校的第一门功课,学生中形形的错误认识和不当习惯,自然会在素描课中首先暴露出来。它们不仅给基础训练带来巨大的障碍,也会影响今后的自身发展,因此,在训练中的严格把关十分必要。教师只有端正教学心态,严谨教学,对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学生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另外,素描基础训练中存在大量的技术性问题,它要求学生在训练中除激情外,还需要理智、冷静的分析与综合,必须养成严格的学风。

(二)在教学中强化整体上的联系。所谓整体上的联系,就是在素描教学的全过程中,都注意艺术直觉与基本技法的统一。一般而言,艺术直觉统率着对艺术规律与造型手段的认识。出于这个目的,素描作业从一开始就应该和速写训练同步进行,这样穿插安排,较易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加强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加强结构训练。结构是一切造型形式因素的基础,是点、线、面、体、空间、色调等因素的组合变化的依据。作为以线为主要手段的结构素描是以研究结构为中心的;以色调为主要手段的明暗素描也同样强调对结构的正确表达。由此一来,树立牢固的结构概念,训练捕捉结构的能力,是素描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结构的训练。为了加强对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在基础训练中应该多以中短期作业方式作画,多画结构素描,多作临摹、默写及创作性练习,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将不同的素描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素描基础训练与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素描形式的结合,这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他们的素描表现力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注意发挥不同形式素描的特点来逐个完成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将平面造型与立体造型结合在一起。素描是一种平面造型的绘画艺术。将形态变幻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自然对象固定于静态的二维空间的画面上,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是艰难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学生固定一视点进行作画,又往往最易忽视对对象的空间结构的认识,出现只记录表面的现象。美术创作为了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概念,帮助他们加深对形象的结构、空间、体积、块面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运用雕塑、立体模型来做示范,并安排适当的泥塑练习。通过捏制泥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熟悉、概括、简化对象,从而更直观、更具体、更明确地理解和掌握造型规律,画出令人满意的素描。

三、结束语

篇2

构成素描的教学是整体设计素描教学中最关键,也是观念转变最关键的一个过程。在构成素描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抽象的点线面,黑白灰的眼光看待具象世界,为下一步用抽象元素组织平面构图做好准备。构成素描最难的问题在于如何使学生明白何为抽象的造型元素,如何从具象的世界中发现抽象元素的组成规律和结构?这是观念与视角的问题,但是要通过绘画的手段来完成。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一节理论课,这节理论课主要是从现代主义的根源于发展过程中展示抽象因素的来源。首先从塞尚开始,引导学生在塞尚的画面中明白平面结构和用圆,矩形,三角形,柱体等基本造型元素重组具象世界。然后是格里斯,在格里斯的画面中,重点介绍如何用拆散轮廓线的方法发现形与形之间重构的可能。之后是蒙德里安《灰树》系列作品,分析如何用从现实世界中抽离出来的造型元素重整带有自己主观意图的画面。通过这个过程,主要使学生明白何谓抽象?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现抽象?如何理解与建立抽象元素与人的主观情感和意图的对应关系?这种围绕主观意图组织抽象元素的能力就是设计专业最基本的图形图像能力。在进人实际画面阶段,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事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破坏习惯性的对于空间中的造型的认识。一是建立平面的概念,一是打破轮廓线的束缚,发现新的抽象的形。在这两种概念初步建立起来之后,要逐渐带人意图,使所有的抽象造型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主观意图来组织,例如:平衡还是流动?对称还是侧重?柔和还是激烈?封闭还是开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领悟到抽象意图的实现方法与组织规律。

二、形态转化与联想生成

在构成素描阶段使学生初步建立抽象的图形图像意识之后,第二个阶段就要逐渐培养学生从特征人手,由特定的自然形态联想生成,形成学生不断演绎拓展的思维方式,培养设计专业围绕特定要求,寻找最优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拓展自己发现和关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生动变化的自然形态的能力。本科阶段的学生之前的绘画经历使他们局限在画室之中,眼睛所见只是瓶瓶罐罐的静物水果石膏像等等,现在要求他们去自然界中用自己鲜活的观察能力和多变的角度发现。本阶段的课程内容设计了四个主题:点,线,面,肌理与材质。要求学生用照片的方式围绕着四个主题寻找自然形态,然后在画室之中从照片当中的自然形态出发,联想与之有特定联系的其他物质形态,并完成画面变现。本课题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从丰富多变的外在中寻找归纳主要特征的能力,例如以线为主的自然形态,线的形态是怎样的?流杨还是顿挫?坚硬还是柔弱?线的组织结构又是怎样?聚散?虚实?节奏等等,从这些特征人手,去联想和寻找与之有某种特定对应关系的其它形态。在寻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每一个主题寻找三到四种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化的一种。

三、形态组织与整合能力

篇3

要想画出一幅优秀的素描图,光勤奋的练习是不够的,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的效率才能事半功倍。绘画中要运用的三大身体要素就是手、眼和脑,画素描单靠用眼睛观察,用手画只能画出事物的外表,它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无法呈现出来的,所以三大身体要素中脑的训练更为重要。手部训练是为了掌握优秀的绘画技巧,眼部训练是为了精确地将入眼所及的事物画入图纸中,而脑部训练则是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所表达的意义。如果手和眼代表的是绘画的理性的话,脑代表的就是感性,那么只有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做到心中有数,经过缜密的分析概括,将入目可及的事物通过心中所想用手画出来,才能作出优秀的画作。所以,要懂得思先于行的道理,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少走弯路,快速地找到训练技巧。

二、注重多种素描绘画方式相结合

一听到素描二字,大家心中大多只会想到“写生”这一词,但在素描教学中,写生训练只占一部分,速写、默写和临摹等也占有一席之地,各有各的用处。中职学生学习素描最先开始学习的就是临摹,临摹可以快速地锻炼基础绘画技巧。在临摹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他人的技巧,意识到自身作品中的不足,对比印证,解决自己在绘画中产生的问题。速写是锻炼自身绘画风格的最佳途径,速度快、数量多是速写的特点,在速写中能领略到不同画作的风格,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默写与速写和临摹大有不同,默写是通过眼睛观察将事物刻画在脑海中,再进行绘画,它的优点则是能快速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适时地发展自身的想象力,画出独具一格的画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刚入门的中职学生来说,素描仅仅意味着对照事物进行模仿复制,但复制出来的作品能超过前人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要想超越前人,就要具备创新精神,“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说的正是素描教学的特点,从前人的画作中找出适合自己的精华之处,吸收其中所蕴含的方法技巧,印证自身的缺点,摒弃糟粕,创造出新的作品,这样才不至于没有自己的绘画特色。素描虽然大多以“复制”为主,但绘画本身最注重的就是创新,所以,要极力改变学生对素描的误解,培养学生对素描的创新精神,结合自身的特色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

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篇4

加强素描的理论教学,了解素描的真正意义

素描,不是用铅笔涂涂抹抹就产生语言,它具有一套科学、系统的造型体系。无数杰出的艺术大师在他们的艺术生涯的初期大多都经历了严格、扎实的素描基础训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讲课、图片、作品欣赏、写生辅导、创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内广泛的接触绘画艺术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工理班学生学习艺术门类的专业,打好素描的基本功对于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主要靠的是地面以下的基础部分,基本功相对于专业技法的学习,要枯燥、艰苦的多。素描的理论不是很多,但必须要了解透视、体面、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工理班的学生是没有通过美术加试的学生,他们没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所以对素描缺乏真正意义的了解;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理工科学生在数字、记忆、逻辑思维方面比艺术班的学生强,这是他们的很大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和踏实学习的学风,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教学的目的,在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上认真研究、探索、改革以适应学习专业的需要,减少弯路和无用功。学生普遍都文化成绩好,理解能力强,对理论的掌握很快,但对技能的掌握还需一个过程。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美术史课程,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进行临摹。当然这个临摹不是简单意义的临摹,需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自身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选择临摹的范本,并在教师进行充分的分析讲解之后学生在对作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和学习作品内涵的基础上临摹,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学会一些东西。在基础素描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在课堂上辅助美术史课程,有利于艺术熏陶,这也是工理班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美术史这门课程的讲述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在多媒体中欣赏各流派画作,让学生自己主动从多媒体展示的世界名作中找到所需学习的知识,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析,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探讨各艺术流派画作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在学生自身的群体中,获得比教师传授更多的方法,同时学生会有更多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去学习探索,这样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素描教学在让初学绘画的工理班学生中产生亲和力,积极参与,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际技能操作,强化动手能力

素描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技巧性。技巧的训练又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的技能,而技能的高下往往体现着学习者的水平。在教学中,讲述光、影、线、结构与画面构图、空间表现的关系,在技法上尝试各种造型手段、各种材料的综合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这些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些学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素描的基本知识及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学生在课下也需付出努力,技能的训练不是一时,而是长期、艰苦的过程,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飞跃。在课堂上,需培养他们整体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能力,多写生;静物的选择,从易到难,注意形体的结构关系与比例关系;工理班的学生理解力很强,多引导他们画结构素描,课后需布置一些临摹作业与速写,鼓励他们多画、多想,提高造型能力!

篇5

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即是指遵循客观规律的观察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正确的、综合的观察,并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方法对具体要描写的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索与研究。以下,仅以科学观察所描写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为例。有经验的画家在创作之前就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了整体而综合的认识与感受,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下一步的艺术想象、构思与具体创作。反观,我们的美术特长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尚未对所描写事物形成整体认识时就已经下手进行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其后果只能是看一点,画一点,既丧失了作为创作者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失去整体认识的同时,无法真正确保素描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独特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整体是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养成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所描写事物所特有的明暗关系、大致结构等大致方向,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不至于完全陷人被动消极的尴尬境地。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重视整体观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就可以轻易忽视所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须知,假如缺乏细节,整幅素描作品就会显得极为单调、缺乏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细节的观察与刻画同等重要,既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又服务于事物的整体创作,应当对这两者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素描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及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往往倾向于依据美术专业考试的内容与标准展开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并将所谓的“素描考试技巧与秘籍”一一灌输给学生。如此,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发展,致使同一主题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画风与创作风格都趋向于一致。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素描是一项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感悟,并以美术专业法则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素描创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将自身对于所接触事物的影响与感官感受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自我变形、个性化表达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规律之后,鼓励他们尝试依据自身的主观喜好与情感态度进行创作。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在素描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促使最大限度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创造力,从而为其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优秀素描作品提供充足的保障。

篇6

(1)比如德加在芭蕾舞台幕后画的芭蕾舞演员各种姿态的速写,往往只是身体线条或者姿态的勾勒,甚至只是某个局部的大体轮廓,并没有对细节进行完善和补充。但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传神生动,正是基于他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在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世界细心观察的共同前提下,才有了创新的构图、精准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

(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作品是画家人生的写照或思想的精髓,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辅以画家生平、艺术成就的介绍,通过作品了解画家,从他们的人生和艺术成就中分析其表现手法的由来,用“代入法”感受画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人生,体会画家的心情和想法,这样不但能拓宽眼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并将观察的结果体现于作品的兴趣。

2.通过指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试验各种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素描表现技法。

画作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心理活动和艺术认识的窗口,从画中能够发现绘画者综合表现力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指导绘画,是学生艺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在学生素描课程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画画过程中,调子越来越多,观察和思考越来越少。学生不自觉地陷入用已有的思维方法和经验完成画面,不考虑每一张画的独特因素,根据学过的素描理论和经验表现描绘对象,并麻木地进行完成画面的反复操作。这种为了完成画面而完成画面的根结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画画之初就没有对描绘对象进行整体的认识、分析与把握,只是凭经验、机械地臆造或复制表现对象。对此问题,教师不能采用简单指出不当、直接指示学生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让机械描绘的工作暂停,再次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描绘对象,再述自己的绘画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带动学生自省达到教学目的。当发现学生的型不准或者光影与实际不符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和学生谈谈作画前观察时怎么想、怎么看和计划怎么画,想通过画面表现什么,而现在画面上有什么,与预期效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画面问题出现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思考方法。

3.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拓展学生思路,利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学生艺术探索能力,拓展设计思路。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用素描因素分析法进行教学。首先,针对学生在素描训练之初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形体、结构、透视、构图等,教师必须先将基本概念逐一梳理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认识到各种因素的主次地位,理解因素间不可割裂的紧密关系。第二阶段:空间换位、多次组合教学法。这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拔高与提炼,也是建立学生设计思维的主要阶段。通过一些设计手段改变物象的基本性状,如打破物体的正常摆放规律、重新设计物象色彩、切割现有物体、改变物体造型、突破物体空间规律做悬空或失重动态等,使学生对物象做全方位的再观察、再剖析,再次获取直观感受,拓展视野空间和思维空间。空间换位、多次组合教学法的素描教学中,我们采用随意布置的石膏几何模型和随机堆放的水果静物,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在想象中对眼前的静物等进行重新移位组合,运用学过的构图的形式规律,利用现有的物象,自己设计构图、形体、光线、明暗等因素,在画面上表达出通过设计而体现出的艺术情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学生根据思考和草图中形成的有自我设计意识参与的意象,运用具体的、传统的方法进行表现。学生在这种具有设计思维的练习中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的同时,让设计思维参与到绘画中,进而为日后的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4.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就感,锻炼学生阐述和表达作品思想的能力,学会虚心与探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思考。

(1)教师的鼓励与评价:学生需要一个观点独特而不偏颇、修养深厚而不卖弄,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兼容并蓄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性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更应该像是一个年长的朋友,给予他们诚恳、中肯的评价,告诉他们“这样做会更好”而不是一个只会挑出毛病,告诉他们“你要这样做才行”的监视者。

篇7

学生要想画好素描,必须灵活掌握素描线条。素描中的线条类型非常多,有粗线条,也有细线条,不同形式的线条对形体的塑造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学生只有学会选择线条,才能更好地完成绘画;在进行素描形体塑造时,才能更好地将物体形体处理得更加符合实际。因此,在进行素描绘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习一些线条的特点及表现技巧,使学生对形体塑造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塑造美感有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线条的分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铅笔打一些直线,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打一些曲线,打完线条后让学生利用不同线条画同一个物体,如一个黑色的瓷瓶,当学生绘制完毕后,让学生思考不同线条画出的瓷瓶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直线打出的线条比较坚硬,利于表现出瓷瓶的质感,而曲线打出的线条比较柔和,不利于表现瓷瓶的质感,从而总结出应结合物体本身的质感选择、运用不同的线条这一原则。这样学生在进行形体绘画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形体质感,提升对于形体塑造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应让学生结合直线和曲线的原理,自己尝试练习打长线、短线、细线、粗线等不同组合的线条,并进行相关的形体塑造,使学生不断总结如何根据不同形体的质感进行线条的选择和运用,这样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后,学生对形体塑造的审美能力自然会有一定的提升。

二、理解明暗关系,发现空间美形体之间的明暗关系

决定着物体本身的空间关系,明暗关系对比强的形体,其空间关系就比较强,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靠前;而明暗关系对比弱的形体,其空间关系比较弱,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也就靠后。理解了这一原理后,学生绘画时便能更好地处理空间美感,使整个画面的空间形式关系更加明确,整个画面更加具有真实美。在进行明暗对比练习时,教师先要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巨大作用。所谓明暗对比,就是明与暗的对比,对比越强烈,在整个画面中的地位就越突出,相反就不会被人轻易发现。在学生理解这一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一原理。首先,在塑造形体与背景的关系时,如果物体本身是暗部,为了让其更好地融合在背景中,可以将背景调子上得与暗部调子基本一致,这样就可使物体很好地融入背景;而对于亮部,如果想要突出它,就可以将背景调子上得深一些,从而将亮部更好地表现出来。其次,在处理物体结构转折时,如在进行明暗交界线的处理时,转折最明显的地方与周围的明暗对比应处理得较强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出其转折的坚决性;而转折较为柔和的地方可以尽量与周围的明暗对比处理得较为柔和一些,甚至获得不仔细看就看不出来它是明暗交界线的效果,这样整个形体的处理才更加真实。当学生对整个素描的明暗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后,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空间美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看待事物时,学生就能利用明暗对比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发现事物的美。

三、总结

篇8

从艺术创作的共性来看,创作素描基础教学的范围,不应是单纯的基础教学。绘画制作表现基础、画面构成表现与设计、专业理论基础等,都应该纳入基础教学的范畴里来。因此创作素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理论基础教学、创作思维训练、表现技法训练、综合材料运用努力训练、思维表达陈述训练、作品归纳与展示训练共六个方面。其具体要求与课时如下。

1.第一单元课题:理论基础教学

创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这包括理论、技法与感受。创作素描作为艺术专业创作的前期课程,艺术创作理论基础更不仅仅限制于,作画经验与步骤之间的讲解。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定的思维训练、技法训练等方式将学生逐渐从,基础训练带入到创作思维训练中。这就要求我们将基础课中那些单纯的基础训练转变为在艺术思维指导下创作训练,通过观赏、讲授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通过剖析一定成功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例证;建立起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以速写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改编等一些创作练习的理论指导依据,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和习惯,为进入以后的专业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取决于当代学生所具有的特性(强烈的时代性、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等)所决定的。而对与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理论选修课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从事创作的理论积累又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具有深层的文化修养不一定就能画出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但却能一些其创作的品格。

2.第二单元课题:创作思维训练

创作思维训练它是以区别传统素描对物象的透视、解剖、质感、结构等因素的如实表现,以追求描绘再现和塑造能力而提出的。创作思维训练的出发点是:解放学生的观察力,从自己的兴起点入手,发现并引用物象在画面里的图式结构,用结构的、设计的、意象的造型方式引入想法,并且在这些图式的实验中提炼种种造型因素和可能性,启发学生的思想主动性,在自己对传统写实性素描的基础上“分娩”出自己对物象独特的理解方式和观点。在创作思维训练的课程中,每一副作品都是下一副画的实验延续和造型暗示,即每一件作品都是大造型意象框架内的一部分。只是承担的造型因素和分解方式各自不同,这种思维的连续性训练,是学生在过程中随时检验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如蒙德里安对“树”的研究方式,毕加索对“牛”的造型系列分析,都能看出画家如何从自然物象的客观形态中提纯出形式语言和符号内容,他们把对物象的自然观察融入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客观物象本身规律的一种观念。

3.第三单元课题:表现技法训练

对于创作素描训练课程中的表现技法训练单元,首先本人想引用一句话“功夫在画外”。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说,“画画的人基础要扎实,功底要厚重。”但对于什么样的基础才叫“扎实”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因为我们不能将从事写实与抽象表现绘画的人放在一个标准上出评价。本人认为对于审美修养的培养,应更甚于对技巧的偏好,毕竟只有“眼高手低”的前提,才可能在绘画艺术中更具创造与思维能力。吴冠中先生说过“无情时努力画画,有情时奋力画画”,这就是说做画时对“有感觉”和“没感觉”两种状态的处理方式。因此在该个单元的训练中,教师因结合理论单元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人文审美意识培养,以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主见,有思考,有兴趣的进行多种尝试。再则并是探索与分析各专业表现技法的特性与同性找与自我表现最融洽的方式。当然,学生的资质不同,在几周课里不可能解决他们的每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方向,提供了一种可能,这对他们树立学术理想也是很重要的。

4.第四单元课题:综合材料运用训练

本单元训练的要求即是,打破学生对素描表现媒介转换的意识。要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突破素描仅仅是作为基础训练的概念,将其上升到作为“架上绘画”的范畴里。这一阶段,学生将要运用的材料多样,有色粉、丙烯、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麻、沙子、石膏、旧画报等。这些材料在丰富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的同时,提高和增强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但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混乱与不和谐的画面,这恰恰说明学生们对于他们自身在处理想法、造型的手段以及与材料的结合上出现问题。还需要在对于材料的运用和画面的把握还有整体想法贯彻上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和思考。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从早就培养关注材料,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手段去艺术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5.第五单元课题:思维表达陈述训练

从素质教育来讲,培养美术工作者,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理解力、创作力、与表达力。全面提高他不同于常人的艺术修养。在创作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交流、探讨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甚至在思考过程中的想法与心得,并都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从中吸取精华,以培养我们的学生多思考、善于表达、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的好习惯以最终为培养能画、能写、能说的艺术家而做好前期工作。

6.第六单元课题:作品归纳与展示训练

俗话说“三分长像,七分打扮、三分画,七分裱”,对于如何整体、系统的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这也成为创作素描课中要涉及到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尝试不同的题材与表现方式,慢慢的沉淀下来最终发现在一定时间里自己所要的“东西”或者说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由一个“点”不断的发展成为一根“线”最后成为一个“面”的创作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该课程快结束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作品整理、调整从具有“思维延续性”与“发展性”的系列作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再精彩的作品,它的精神文化承载量是有限的,有时间宽度的系列作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二、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