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4: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历史课堂,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 构建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高中历史课是向学生讲授历史专业知识,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凝练的课堂教学用语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一、课堂角色互动
做好课堂互动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课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历史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讲授和互动相结合,既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生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现代心理学研究: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即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课堂绩效,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只要做好课堂上的主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以来疲劳、厌学。历史本来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要想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自己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的平时的不断积累,需要教师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信息量大,学生用起来非常方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师生双方都有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之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容易进行,而且效果倍增。如要讲到美国历史时,可以先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先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上小组探讨,这样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一手资料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
高效课堂的教师都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教师语言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呆板的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恹恹欲睡,而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语言组织的锤炼,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长期的积淀。课堂上只有45分钟,如何组织好这45分钟,需要教师课前备课,课堂上讲解,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背景,这种背景的形成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在读书中积累,长期积淀一种文化底蕴,在教师具备了这种文化底蕴后,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能彰显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有了知识背景,才能在课堂上讲得出色,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45分钟的课堂展现其魅力。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素质素养的不断积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那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读书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想做好教师,做好自己,唯有不断读书,每天坚持读书,才能有自己的智力背景,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深得学生的喜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要开公共课,就课前准备15分钟,听课老师很惊讶,他很平静地说:“我是用一生在准备这节课,我一直都在准备。”任何优秀的教师都是随时在准备着自己的课,历史教师需要有历史的专业知识、需要有唯物史观的观点、需要有能用现代语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方面的取得需要教师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只有平时的积累积淀才能让课堂上的自己做到游刃有余,彰显个人教学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使教者乐道。
三、先进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要组织的好,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要讲述的和学生要学习的,对于教材讲解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掌握程度。研究教材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还要研究教法,研究学情。如果教师教法呆板,语言陈旧,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没有生气,学生的思维停滞,为了学习而在读书,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思绪早已到了教室的窗外。长久下来,对历史课就没了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以分成小组教学,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可以采用课堂测试、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讲课等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要有一两种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高中历史教师要把历史用现代语境表达出来,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但要让学生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苦功夫,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学生才能沐浴在历史的海洋里自由吸收氧份。
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引导者;认真钻研教材,锤炼自身的语言,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出彩,学生才能受益,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激发兴趣;活力课堂
由于历史真实的反应古今中外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像写文章那样可以艺术加工,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加之历史“教书匠”们对历史“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抱残守缺,缺乏情境性、生动性、趣味性、技巧性、艺术性,使教出的一些“书呆子”们,只能对历史知识采取“死记硬背”方法,最后导致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致使历史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失去了本该应有的生机活力,导致低效甚至无效课堂。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那么如何激发历史课堂的生机活力,这需要历史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创设新颖、新鲜的情境教学,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展开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让生随课动,师从生动,这样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生富有兴趣的学,这样的历史课堂想不激活都难。
一、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载体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理念下,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是知识的化身,不准质疑,哪怕历史老师讲错了学生也不敢挑战,学生完全变成了接收机器,没有自、没有话语权,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生生研讨交流,整个的历史课堂只有历史老师一人在无拘无束、自娱自乐的表演,此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展示,抹杀了灵性和反应问题的敏捷性,使整个历史课堂毫无生机活力可言。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课的深入,历史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也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开始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用微笑教学、赏识教学、惊讶教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老师温暖的眼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亲和的形象,拉近师生情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克服教师中心论,把历史课堂让位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真正使学生实现“我自主、我参与、我思考、我快乐”的理念,真正实现历史教学因学生参与而精彩,因学生展示而高效,更好的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是唱戏的主角,而学生则是忠实的观众,当然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很难活跃起来。随着我校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实施导学案、检测案双案教学,教师的话语霸权被打破了,实现了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导师,灌输变探究转变,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检测、材料解析全部都以提问的方式展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研讨,在老师的主导下,让每一个学生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特别对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议、展、评。特别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合理搭配,在历史问题的合作探究中,要把握课堂上的“度,既要提升学生合作的高度、又要挖掘探究的问题深度,更要激活学生自主参与度。例如,在上时,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我把这个难点设计成问题,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问题是:1、孔家店是否真的应该被打倒?假如你换成了当时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应该怎样对待这个观点?我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开放性提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下使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了,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把历史课堂当成乐园
营造一个潮气蓬勃的创新氛围,除了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外调节外,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光、色、影视,把平淡无奇的死知识营造成动感、生动有趣的情境化艺术品,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情绪高涨,例如,国共两次重要的谈判——和北平谈判,我没有平铺直叙的口述,而是展现两段历史视频材料:播放第一幅视频是在、王若飞的陪同下乘飞机去;第二幅是播放张治中将军在北平参与谈判的情景,正当学生看的热血沸腾的时候,我抛出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1、知道摆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吗?为什么还要去“赴汤蹈火”呢?2、张治中将军知道已经“气数已尽”吗?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赴京呢?假如这两次换成是你,你会去吗?此时班级一下子“炸开锅”了,有的说、张治中都是被逼的;有的说或者他也敢去;…。通过激烈“百家争鸣”,终于得出、张治中明知山有虎,再向虎山行的原因了。这种有老师导演,学生唱戏的情境教学,使学生把历史课堂作为一种享受的乐园了,同时优质提、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诺贝尔物理奖华人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如何历史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让学生在实施素质教学的理念下,在轻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老师的幽默风趣下,在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耳听、眼看、嘴动、脑思、手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笑在学生脸上,快乐在心中,学在脑中,我想这堂历史课就是优质、高效之课。
作者:张旭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史料应用 新课标 选择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78-01
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无论是文物、古迹、图片、典籍、文字、图表还是戏剧、民谣、甚至漫画,都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人们就是通过这些痕迹认识和感知历史的。在历史的研究和学习方面更是要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英国主张“新历史”的学者就认为:“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①。美国在1996年制定的《全国历史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对历史有真正的理解,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史料。”②所以,史料的运用成为了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1 历史课堂史料应用是大势所趋
1.1 史料教学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样规定学生学习的“历史技能”培养:“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阅读文字或图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等。”在“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目标:“能整理零散的历史材料,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③而且,在新教材的编制中,也增加了“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已将史料教学作为开展新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1.2 史料教学适应了高考能力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来的历史高考命题大都立足于考察学生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尤其是对史料的处理、阐释及文字的表达方面,体现在试题中则是利用大量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从题型来看,80%的选择题和100%的非选择题都使用了包括历史文献、文化典籍、图表、图片、研究著述等素材,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怎样选择史料
2.1 科学性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不是拍电影,也不是单纯的讲故事,所以,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不能信手拈来,随意引用,尤其是不能把一些进行过艺术处理的艺术品,或是逸闻轶事当做正史来对待,一定要通过慎重地比较、甄别和考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的取舍,这样才能给学生呈现一个正确的、真实的历史。
2.2 针对性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我们积存了浩如烟海的史料,而教师在课堂所引用的材料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难度太大。所以,在选择材料时要选取最能说明问题,最能突破重点,最典型,最具有启发性、深刻性的材料。同时,还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年级、班级、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史料,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选材料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3 怎样运用史料
3.1 逐字逐句,融会疏通
对于大多说学生来说,对材料基本意思的解读都存很多问题,尤其面对古文文献资料,图片、图表资料,因其文字艰涩,信息含量大,要对其蕴含的信息进行正确解读就很困难。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首先 要对所选择的材料做到自己读懂读透,了解史学界对材料的基本观点。其次,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找关键字、分析“题眼”等具体办法,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所蕴含的基本意思,使学生掌握研读和辨析史料的最基本方法。
3.2 精心设问,提升能力
学生对材料的通透理解,通常都是通过教师设问、学生的解答的方式来完成的。在历史课堂中,设问也是学生理解史料、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的途径。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是一定要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读史料,寻找问题所需要的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
3.3 立足学生,知识构建
美国1996年《全国历史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自己去检验历史的记录,查阅文献、杂志、日记和观察历史的遗物、遗址以及其他的历史证据,对这些历史记录所显示的内容进行有想象力的思考,并比较当时各种观点。”④在史料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史料的搜集和分析,进行直接探索和研究,大胆地构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或是,通过研究和分析,验证课本中的结论和观点,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的恰当运用,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途径。当然,如何更好地利用史料,用好史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的史料教学[J]学科教育,2003.
[2] 陈如·试论史料在美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授课方式被彻底改变,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使师生同为教学主体,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构建新型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成为现实。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历史课堂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恰当运用,有利于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面对大量的、零散的、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课堂上要完成讲解、学习、反馈等教学环节,只能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作用尤为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脉络和线索,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将大跨度、多维度的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历史课堂充满思维的火花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断的深入,使历史课堂充满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从一般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培养其良好的历史学科思维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辅助手段,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运用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全面落实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明确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手段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一节课的课程标准。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背离课堂的宗旨和目的。
2.切不可借用多媒体技术作秀由于没有合理的运用,看似是多媒体教学,仅仅满足了学生视觉、听觉的享受,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实际上是“唱大戏、走过场”。课后学生一无所获。
3.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应关注教学实际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实际,针对不同的学段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制作、节选、使用多媒体时必须予以推敲和深思。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紧密配合,共同完成n堂教学任务。而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沉默现象,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形成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有效的改善对策。
一、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具体分析
(一)农村学生的自身因素
相关调查发现,农村高中学生与城市高中学生在性格上有较大差异,城市高中学生性格相对开朗,愿意与他人沟通,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而农村高中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学科学习信息,在历史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普遍会产生焦躁心理,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这也与农村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关,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较低。学生害怕给出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偏差较大,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普遍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有些学生具有解答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在回答问题时过于紧张,表述不清,也会对回答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一定的照本宣科的现象。虽然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流于形式,或只在公开课上进行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也有调查显示,一堂45分钟的历史课,教师讲解的时间要占到30分钟以上。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十分不利,容易在教师单调的讲解中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习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含义,无法做到古学今用、活学活用。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师本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仍然是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控制课堂教学进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不符。而且教师普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怀,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不够了解,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也默认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感,这无形的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围墙,阻碍了师生的平等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失公正的现象,通常更关注优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些都是导致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
二、打破课堂沉默现象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要想打破农村高中历史课堂的沉默现象,教师首先应在教学方法上作出改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并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丰富课堂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划分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挖掘知识。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改变教学理念,坚持生本教学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教学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只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实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农村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生本教学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地位发生了较大改变,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教师应尽快适应这一角色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核心。
(三)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师生配合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采取亲和友善的态度,注意语言、肢体动作是否得当。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沟通,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历史知识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沉默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参考文献】
[1]穆林云.农村高中艺术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J]. 英语教师,2015(10):95-96+107
[2]彭小君.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与分析[J]. 赤子(中旬),2014(18):156
【关键词】历史 课堂 活力
正由于中学历史课程讲述的都是远离现实的“历史”,加之传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响,许多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偏科倾向:重“理”轻“文”。对他们来讲,历史课无足轻重,找点时间应付的背背就行,且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求学的需要,因此,中学历史课堂常常呈现出一种沉闷的气氛,教师照本宣科,失去了课堂活力。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下面笔者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活力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历史课学习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了解历史就无法把握我们的未来。历史课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营养课”。我校是一所县办高级中学,已有六十年的办学历史,素有武鸣“东四乡镇最高学府”,近来通过实施特色教育,在特长生上下工夫,学校高考取得了一定好成绩。但总的来讲,生源的质量还是不理想,成绩最好的进入县城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进入了县城的另一所示范高中和民族高中,剩下的才轮到我校招收。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也降低了门槛。因此学生学习基础良莠不齐。进入高中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出现偏科厌学,重“理”轻“文”现象突出。因此必须改变旧观点,提高对历史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生学好历史尤为重要。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课堂活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大灌篮”。教师在讲台上“一撸到底”,争分夺秒,不给学生“喘气”时间;学生在台下“一脸云雾”,半醉半醒,徘徊在缥缈峰之间。铃声一响,一切“过眼云烟”,脑子里东西“荡然无存”。这种重主导、轻引导,重灌输、轻养成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的制约高中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功能。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向、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趣味教学,提高讲课艺术
我校有1000多名学生,笔记曾在做过调查,约有40%学生认为历史科只需要背背就可以考试,约有63%学生认为历史与他们的生活年代太久远,《××条约》等这些历史名词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讲提不起兴趣,他们关心的是考试要考什么就背什么,至于理解其中的含义倒是能省就省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把历史当成“念经书”,要寓教于乐。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重点讲了著名爱国将领邓石昌指挥致远舰全体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受到教育。
(二)情境教学,增强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是历史教学特殊的教学手段,实施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更为充分地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如《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的开始,我们可以直接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像,在学生振奋鼓舞之恰当时机,进入下一步内容的学习,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能够在不觉间已经进入了教师所设立的氛围之中。学生既在这种场景中就接受了人生的洗礼,也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加深了对半殖半封建的旧中国的认识。这种历史课深受学生欢迎。
(三)结合时事,增添时代活力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学习历史课中,笔者力主结合教材观点选择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政治思维,为历史课增添时代活力,又能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当前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为历史课提供生动而丰富的素材,所以历史课应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将其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学习近代史中国台湾被日本侵占,可以由此联讲到当前中国与日本在上的不断摩擦、中国与越南在南沙群岛之争,也可拓展到黄岩岛中国与菲律宾海上对峙,分析小国何对大国如此咄咄逼人的背景。教师再结合国际形势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
(四)现代教学,增强课堂实效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教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满了“空间想象”。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多尝试使用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承担着集中学生注意力、过渡到新授内容,以及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的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习惯于三言两语式的课堂导入,其作用局限于程序式提醒,对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铺垫作用。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强化研究,重点分析当前历史课堂导入的现状,积极探究与尝试高效导入的方式方法。
一、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新授教学流程,对导入这一环节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足,将其当做教学伊始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教学设计中没有精心深入地研究,教学活动组织中的作用也被淡化,直接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流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优质的导入能够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积极的帮助:一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教师充满情感的导入,能够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跟随教师进入到历史教材之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明显的帮助;二是可以有效衔接前后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以旧知引入新知识进行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在前后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便于前后连贯理解学习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可以有效营造浓厚教学氛围。生动、风趣、有效的历史课堂导入,不仅包括教师的口头讲解方式,还包括各种信息化手段的辅助,综合开展历史课堂导入,可以通过音乐、视频、图像等方式,为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学习增强感知,能够营造较为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途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与运用,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思想实际以及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因素,灵活开展教学导入,为整节课的深入进行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导入。
1.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历史教材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各种纵横联系,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的导入时,可以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开展回顾,前后联系导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时,笔者联系以前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前后连贯的导入:14-15世纪西欧开展了新航路的开辟,那么新航路的开辟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根据上节学习内容得知,新航路开辟一方面使得西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另外一方面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接下来西欧其他国家是否也进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呢?新航路的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的进一步扩大又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这样在对旧知识复习的过程中,也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有效缓解了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畏难情绪。
2.以历史典故的阐述导入新课。故事、趣味知识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所非常关注的内容,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时,可以运用一些历史的典故,向学生讲述其背景与故事情节,达到形象导入新课的目标。许多典故都是和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完全可以通过“条条道路通罗马”、“卧薪尝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相关联的典故进行形象导入,这对于增强教学导入的吸引力和形象性具有明显的帮助。
3.组织信息交流共享导入新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鼓励学生在课前精心搜集与新课学习相关的信息,在课堂进行相互交流,以这样的信息交流代替教师的导入,也能够较好地发挥导入环节的作用。例如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介绍自己在课前所搜集到的相关故事,大家所汇报的有关的各种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替代教师导入环节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4.运用电教手段演示导入新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助手,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演示辅助,以生动的画面演示、音频演示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可以圆满完成教学导入的目标。例如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教学中,笔者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清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古代四大发明,对于古代的四大发明无论是文字描述还是视频都有很多的介绍,笔者就选择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活字印刷术的片段导入本课要旨。这样的形象导入既提高了历史课堂的信息量和生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为接下来的新授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学导入效果明显增强。
5.设置历史学习悬念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历史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以设置一些悬念作为引子,引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一组图片:狭窄的街道、陈旧的店面。稀稀拉拉的商品,一组反映若干年前小城街道的图片投影在幕布上。笔者向学生询问:你们熟悉这个地方吗?学生都摇头否定,笔者接下来揭示了谜底,这就是本地区最繁华商业街的前身——改革开放前的某街道。学生大为惊讶,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笔者以此老照片和现在的场景作为对比,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氛围。
三、高中历史课堂有效导入的注意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导入 导入方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去指引以后的工作。高中历史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组织设计一个好的开场,才能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语境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高中历史的课堂导入,实际上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充分的利用这门艺术,才能为以下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完美的,具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是集中学生情绪、开启历史知识大门的基础,其对历史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延伸,因此,每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其既定的原则。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唯此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启的部分,其主要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课堂导入不是天马行空,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进行设计,要从“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引入课堂教学主题”等目的性较强的观点出发,在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中,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目的除了要吸引学生,并引入课堂教学主题外,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导入的内容中得到启发,并借此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索。无论是从具体的事件,还是从抽象的思想指引进行课堂导入,都必须要让学生在欣赏导入艺术之余,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导入的情境中思考相关问题。
3.趣味性原则
导入虽然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太多的教育内容,其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开启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的导入,也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从艺术性的角度去组织具有趣味性的导入,也是课堂导入的一个基本要求,毕竟课堂的开启不能冠以太多严肃性的教学内容,否则就无法起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导入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不同的导入手法,有不同的导入效果,但是其最终指向是导入的有效性。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何种导入方式,需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而定。一般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悬念导入法
悬念总是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可以从“悬念”出发,通过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并在疑惑中进行思考。“思考”是教育所崇尚的核心观点,如果教育不能引发人的思考,那教育就是失败的,毕竟教育除了给人灌输知识,还必须要让人对所接触的知识和现象进行反思,唯此才能到达教育“育人”的目的。因此,以“悬念”导入,让学生产生思考欲望,是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学习“文艺复兴”章节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利用投影仪,投放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名画,如《蒙娜丽莎》,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是创作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材”。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在悬念的驱使下,学生会更专注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就更有效。
2.生活导入法
所谓的“生活导入”也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引导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历史。历史是过去事件的总结和记录,是过去式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历史与现在是割裂开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的一些常识作为历史学习的导入点。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历史进行综合总汇,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出发,组织设计课堂导入。如以过去被大家所熟知的“三大件”入手,上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是你们父母结婚必备的条件;8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是家庭富裕的象征;90年代的“三大件”是“空调、电脑、大哥大”那是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那进入21世纪以来,你们认为“三大件”又是什么呢?“三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又通过一个问题将主题直接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课堂内容。
3.影视资料导入法
对高中学生而言,影视资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高中学生普遍面临高考压力,看电影或者电视无疑是最好放松的方式,但是囿于学习时间的紧迫,高中学生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看电影或者电视。但是,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时,完全可以把影视资料作为参考资料,运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电影《诺曼底登陆》为导入资料,让学生从影片中判断战争的时期,并根据电影反映的史实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学习的主题上。
三、结束语
总之,课堂导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值得历史教师去研究。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关键是看教师怎么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