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基施工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基施工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基施工技术论文

篇1

通过以上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来避免软土地基对于道路桥梁的危害。从而避免的地基的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第一,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表层排水法。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软土地基中软土的含水量较高,可以通过排水法来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地基的破坏极限,提高软土地基的渗透能力,充分发挥地基材料的作用,提高整个道路桥梁地基的稳固性。使得地基具有可机械作业的能力。一般来说,这种施工技术比较适于含水较高、土质较好的软土层。具体的施工方法为:在道路桥梁施工准备过程中,在施工前在土层表面挖好长度、深度、尺度适度的排水沟,并将地基内的表水导出。第二,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添加混合剂法。在道路桥施工过程中,若软土层的软土为粘性土质时,可以在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使用具有增大粘度的混合剂,从而增大软土表层的密度,从而增强整个软土结构的抗压缩力,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具体的施工方法:在道路桥梁施工前,对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行检测,当土质达到运用添加混合剂法时,加入一定量的混合剂,增加土层的粘度,提高软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在添加混合剂的同时可加入石灰及适量的水泥。第三,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排水固结法。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可以再施工前对施工部分的地基进行预加载荷的碾压。在进行碾压时,可以排除部分软土层中的水分,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度及强度。排水固结法则是在这时通过软土地基自身的固结属性而进行排水的方法。在经过碾压之后,软土地基中的软土会固结在一起,这样就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的固结率,可以在软土地基中设立排水柱,增加整个桥梁施工地基的抗剪度。对于较深层次的排水固结施工来说,可以高效地完成作业,大大提高整个道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具体的施工方法:排水固结法往往与填土法、加载法一起使用。第四,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加载法。为了有效地避免道路桥梁施工后发生沉降,可以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法施工。实现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软土地基上增加载荷,提前使得地基沉降。这样的加载会与道路桥梁建成后的载荷不同,但是可以预先完成部分软土地基的沉降。所以,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避免地基的沉降。第五,道路桥梁工程中挤密法。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可以采用挤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增加软土的密度和强度。一般来说,挤密法主要适用于厚度较大的软土地基以及湿度较大的黄土。在运用挤密法时可以就地取材,原地处理。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在形成的桩孔过程中进行侧向挤压,增大整个土层的密度。并在桩孔中,利用素土与灰土分层进行填装。第六,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加固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固技术可以提高道路桥梁整体的稳定性。我们可以在地基表面进行排水、挤压、垫层,退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采用先进的加固技术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

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运用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土地基施工要注意桥梁的等级要求。不同等级的桥梁对于工程的施工有不同的要求。这也决定了软土地基加固与处理的不同要求。对于等级要求高的道路桥梁应该采取力度较大的工艺技术来处理软土地基,避免沉降以及地面裂缝的产生。而对于等级要求比较低的桥梁,可以预先铺设路面,等软土土层沉降之后再进行桥梁铺设。第二,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环境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施工环境,具有不同土质的软土层,所以应该具体分析软土的土质,然后采取一定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例如,对于一般粘性的软土土层可以采取实压的办法进行处理。对于砂性土壤的软土则可以采用挤密法来处理。对于土层较深的软土地基可以再表层对软土进行处理之后,再配合其他方案进一步加固软土层。对于土层较浅的软土地基的可以先进行表层处理之后,再进行表层挖掘与回填。若软土地基的图纸渗透性较差则需要长时间的排水之后,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处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结语

篇2

1.1软土地基建筑设计问题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为了防止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发生移位或者沉降,我们可以在建筑设计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具体来说,第一,对于那些砖混结构的建筑,在对它们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的外形、基础结构、荷载以及地基状况等相关问题的分析,科学合理地设置纵横墙,尽量使建筑物的内外墙保持贯通,建筑物的平面尽量简单。第二,对于那些荷载差异性比较大,建筑体型又复杂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采用框架结构,同时也要强化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以满足软土地基不均匀下沉状况。第三,对于那些多层建筑,为了减少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影响,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采取设置地下室、采用轻型结构以及调整荷载分布等措施。第四,对于那些仓库或者厂房,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运用静定结构或者提高建筑刚度来避免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

1.2软土地基处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为建筑工程提供一个较好的地基环境。具体来讲,第一,对于一些古河道、暗沟和暗塘,我们可以采取短桩、基础加深或者换土垫层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二,对于那些地基表层不均匀的地基,我们可以把地基表面的一些软土层挖出,换土进行夯实。而对于那些厚层的软土地基,我们可以使用堆载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第三,如果建筑物对地基沉降的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可以运用桩基的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软土地基的沉降幅度。

1.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问题

(1)挖土和围护工作

第一,挖土工作。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挖土工作的时候,要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在挖土时,一方面要避免扰动软土地基中的持力土层,并依照相关规定做好基槽、基坑中的放坡和边坡支护工作,防止挖土过程中出现塌土状况。其次,在挖土之后,还要由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等对于基槽、基坑进行检查,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解决。第二,围护工作。对于一些比较深的基坑,按照相关要求,我们还需要使用预制桩、板桩以及钻孔灌注桩等对其进行围护,从而抵制软土层受到挤压时所产生的一些推力。

(2)增设垫层工作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都是使用换土垫层的方法。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换土垫层又包括碎石垫层、灰上垫层、煤渣垫层以及砂石垫层等多种类型。虽然换土垫层的材料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类似的,即使用垫层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破坏,而且在减少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和加快软土层中的排水固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增设垫层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3)加强施工管理

第一,施工进度方面。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我们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控制。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实施,混凝土的浇筑构件要均匀掌握,每天施工的高度最好不宜超过1.5m等。第二,施工设备和人员管理方面。施工现场的一切机械设备,必须经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如果夜间施工,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由于软土地基施工的要求比较高,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第三,施工监测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现场监测工作。比如,每天必须在工地巡视检查质量、安全,如发现问题及时向班组工人提出整改,并复查整改情况。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建立登记、整改制度,在查出的隐患没有排除前必须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应立即下令停止作业,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待整改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恢复施工。第四,基坑监测方面。受基坑挖土等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基坑周围密布有建筑物、各种地下管线以及公共道路等市政设施,尤其是工程处在软弱复杂的地层时,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会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的同时,还必须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结束语

篇3

城市地铁多以明控车站为主,通常为地下两层框架结构,站厅层为负一层,而站台层和轨行区则处于负二层,基坑多以15~18m左右,利用明挖顺作法进行施工。地铁明挖顺作法的施工顺序大体为:先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后由下而上分段施作外包防水及主体结构;基坑支护系统(钢支撑或砼支撑)随基坑开挖分段、分层进行,每段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需及时施作接地网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用于主体结构施工的模板、支架主要有组合钢模板、竹胶板、木胶板及满堂红碗扣式钢管支架、扣件式钢管支架、门型支架等。根据使用支架体系的不同,每段结构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施作。其一,搭设钢管斜支撑单独施作结构侧墙,然后再搭设模板、支架施作该层板、梁结构,每段结构需分五次完成(通常叫做五次施作法);其二,搭设满堂支架,将每层结构的侧墙、板、梁一次性整体施作完毕,每段结构仅分三次便可完成(也叫三次施作法)。这两种施工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五次施工法由于施工过程中工序需要多次进行转换,施工工期较长,而且达不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但其所需的施工材料较少,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三次施工法虽然不需要进行多闪工序的转换,有效的缩短了工期,结构也具有较好的自防水性,但其施工材料用量较大。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具体采取五次施作法还是三次施作法进行施工,则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业主工期的策划来确定。

2地铁工程模板施工方法

2.1冠梁模板。

利用砂浆垫层来作为冠梁基底的底模,利用组合钢模板作为侧模,采用Ф48mm钢管、Ф12mm拉杆和蝶形扣件作为模板的支撑体系,利用Ф16mm膨胀螺栓将支撑体系和钻孔桩侧壁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使其整体受力。同时还需要在模板安装前,利用脱模剂来对模板进行涂刷。

2.2底板模板。

在底板模板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即是两侧的斜角梗肋模板施工,需要针对两侧斜角梗肋部门的特点制作专门的异型模板,以便于后面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利用底板钢筋骨架来对模板进行固定。在底部采用点焊的方式,将Ф12mm钢筋与底板钢筋焊接在一起,有效的固定住模板底脚,利用Ф16mm钢筋来作为悬空模板上部的支撑,从而将侧压引至到底板钢筋骨架上。

2.3侧墙模板施工。

在侧墙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侧墙防水要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在侧墙模板试过程中通常在对模板进行固定时会采用槽钢作为横竖压楞,利用钢管起到斜撑作用,而不会采用对拉螺柱,从而有效的确保了侧墙的防水效果。需要将两排钢筋以50cm的间距预埋在底板上,并压上方木条,再进行纵向和横向槽钢的装设,斜撑钢筋最后再进行安装。为了加强对底部模板的固定,则需要提前将固定螺栓预埋在底板高约30cm处的侧墙上,将防滑条焊接在斜撑钢管与槽钢接触处。可以直接利用围护桩结构来做边墙外侧模板。

2.4顶板模板施工。

在顶板模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扣件式钢管来搭建脚手架,进行丝杠的安装和调节,利用方木的搭设作为脚手架顶与模板之间的上托,为了上下能够均匀受力,则需要确保上下层立杆保证在同一条线上,确保梁和板支撑能够相互配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立杆的每一道横杆必然安放牢固,从而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2.5中间反梁模板。

该处模板安装同样利用Ф12mm钢筋托、挡模板体系的底脚,模板侧向压力则利用对拉螺栓承受。

2.6施工缝处模板。

施工时需保证侧墙施工缝混凝土结构面平直,不发生接缝错位。在底板施工缝高出底板300mm的侧墙部位安装模板时紧贴钢筋安装,暂不留混凝土保护层,待混凝土浇筑后再拆除模板,将侧边混凝土凿毛。安装上部侧墙模板时,重新由底部按侧墙线位安装,此时高300mm侧墙与模板间约有40mm的空隙,第二次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沿侧墙流人该空隙将其填满,使得侧墙混凝土面形成一个整体。侧墙混凝土浇筑后上部模板不拆除,与上层模板连接,且用固定螺栓将其底部固定。

2.7变形缝处模板。

施工变形缝处模板的端头模板上钉衬垫板,衬垫板与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用端头模板夹牢固定,衬垫板垂直设置,并支撑牢固,不跑模。止水带卡在堵头板中央,每隔2m间距紧靠止水带预埋长30cm的钢筋,通过止水带上小孔用铁丝将止水带与钢筋绑连,以保持止水带竖直,并保证止水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卷折。

3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的拆除

3.1柱模板拆除。

先松动固定螺栓,在上部铁丝绑牢的情况下,将钢管斜撑取下来。从下部撬动模板,待到松动之后,两三根钢管斜撑,将其临时固定住。将吊车吊环挂好后,将斜撑钢管取下,剪断铁丝。当所有连接物拆除后,方可起吊。

3.2板、梁模板拆除。

篇4

1工艺流程

工程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灌注桩(含格构柱)、旋喷桩、水泥搅拌桩施工第一步土方开挖(至冠梁底)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打井、降水及降水试验基坑开挖条件验收第二~五步土方开挖钢支撑安装土方开挖至槽底人工清槽综合接地施工基槽验收完成后,垫层施工底板结构施工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四道钢支撑地下二层侧墙结构施工侧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地下二层施做换撑,拆除第三道钢支撑,剩余地下二层侧墙、中柱、中板结构施工中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地下一层侧墙、中柱、顶板结构施工混凝土支撑拆除顶板防水层及抗浮梁施工回填土。降水及基坑监测为主体结构施工全过程。

2围护结构施工

地下连续墙施工在管线影响部位的施工、成槽精度和垂直度的控制、槽壁的稳定性控制、固壁泥浆的各项指标、连续墙接头的处理、大型超重钢筋笼的起吊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点控制。地下连续墙在施工前,制定专项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和钢筋笼吊装方案。按规划对施工场地采用C25混凝土进行硬化,厚度25cm,配单层钢筋准,热力管道上部配双层双向准钢筋网片,以满足履带吊等重载设备行走。按方案部署施工完导墙,在完成前期施工后,在导墙上放出单元槽段大样,顺序标好单元槽段编号,开始施工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时安排专人,严格按照规定的取样频率、部位对泥浆质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确保配置的泥浆指标符合施工要求,成槽完成后进行超声波检测,检测槽段的垂直度,每个槽段3次。成槽后进行相邻槽段接头刷壁,刷壁次数不少于20次,刷壁的标准是刷壁器上无杂物即为刷壁完成。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制作采用6步验收法进行验收,在按照吊装方案完成吊装后,在接头位置填砂袋,砂袋填至基坑底以下3m时下放锁扣管,之后下放导管。待以上工序完成后,循环槽内泥浆使泥浆指标达到规范要求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项目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并详细、真实记录施工工程。洞庭路站共计完成地下连续墙87幅,依据《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地下连续墙质量评估办法》规定,结合施工记录和监理记录综合分析判定:A级86幅,B级1幅(D32#)。

3基坑降水

采用疏干降水井,对坑内埋深较浅的潜水层进行疏干降水,有效降低被开挖土体含水量。本车站基坑开挖已经揭穿第一承压含水层,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已将该承压含水层隔断。共布置16口疏干井,其中盾构井位置各2口井深24m,标准段位置12口井深22m,均为管径400mm无砂管。布置12口观测井,其中坑外潜水观测井6口井深14m管径400mm无砂管,坑外第一承压水观测井6口井深24m管径273mm钢管。通过降水试验分析,结论如下:单井初期出水量约3m3/h,群井试验期间单井出水量基本稳定在2m3/h;单井抽水影响范围约20m;试验抽水期间,基坑内疏干井出水量稳定,各井均未出现断流。群井试验坑外观测井水位变化幅度较小。基坑内降水运行9d,基坑内潜水水位标高约-15.88~-16.15m,满足基坑开挖到底板标高-13.6~-15.6m的要求。4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遵循“时空效应”理论,严格遵守分层、分段、平衡开挖,先撑后挖的施工原则。严格控制每步土的开挖深度,不得超挖。严格控制每一工况挖土地下连续墙暴露长度,做到上撑与开挖之间的时间不得超过8h。开挖前进行探挖同时结合降水试验,及时发现并判定漏水位置,做到开挖前不留隐患。严格控制每步土的开挖深度(支撑下60mm),不得超挖。严格控制每层土方开挖起始点的基坑暴露长度,不得超过10m。基坑开挖前,按审定的应急预案备齐应急抢险设备、物资。土方开挖前首先使用120挖掘机在地下连续墙接缝处进行探挖,探挖到其下一步土深度,观察检测接缝处有无异常,如出现异常及时用反压土封堵处理,如未见异常再进行下部土的土方开挖。地下连续墙评估中B级墙(D32#)为探挖重点。61、61t1、61t5层粉质粘土均为软~流塑土质,根据天津地区地质分布特点该层土中结合水很强,因此计划采用提前降水,利用基底下粉土层做一次性降水,不分层降水。开挖中对淤泥土采取局部工程土换填的方法防挖掘机沉降。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对临时边坡范围内的立柱与降水井管采取保护措施,除在交底中贯彻保护要求外,上述位置随施工进度设置标的警示物,防止意外磕碰;在开挖降水井、立柱桩周边土体时小挖掘机清理不到位的统一由人工配合清理,严禁采用长臂挖掘机及小挖掘机盲目开挖导致对立柱、降水井、支撑的碰撞损坏。临时立柱、降水井周边50cm土体采用人工清除,避免立柱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土压力并在临时立柱和降水井上粘贴红黄相间的反光警示标识。基坑底部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施做综合接地,完成后进行基槽验收,及时浇筑250mmC25P8混凝土垫层。浇筑垫层前,检验坑底表面平整度,要求槽底表面应坚硬无积水与地下连续墙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刷干净,使新老混凝土接合牢固。施工时严格控制好顶面标高,振捣密实并用铁抹子抹平、抹光,做到表面平顺光洁,无蜂窝麻面裂缝。浇筑完约24h后,方可进行底板防水及底板、底纵梁的施工。

二、施工监测

综合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施工阶段,施工区域影响范围,监测对象的特点及设计和规范要求等因素,确定如下监测频率: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周边道路沉降监测1次/3d;降水期间对坑外水位监测1次/d,其他测项1次/2d;基坑开挖期间H≤5m,1次/2d;5m<H≤10m,1次/d;10m<H,2次/d,;底板浇筑后≤7d,2次/d;7~28d,1次/d;>28d后,1次/3d;支撑拆除期间1次/d;应急状况下的监测频率4次/d或更高。当变形速率或变形超过警戒值时,及时与监理、设计、业主沟通,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三、结论

篇5

1施工技术交底不完善

由于类似这样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比较常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前没有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有些人员知道其中的内容,但是还有部分人员尤其是一线的施工人员都不怎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要求以及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大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等施工技术没有熟练掌握,就必然导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在以往工程施工中,只是按照图纸掺量的要求添加膨胀剂,没有系统地对膨胀源进行选择和规范的进行限制膨胀率的试验,往往达不到补偿收缩的效果,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有的配合比因为外加剂超量过高、砂率不合适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将设计试配的材料在建材厂里取样,但实际用于工程中的原材料有变化,依旧参照原配合比进行配料,其质量变动较大(如砂石粒径及含泥量、粉煤灰需水量比、外加剂减水率等),砂石含水不准确,外加剂掺量不准确,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3养护期间测温工作不到位

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且热量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由于测温工作没有做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测温方案进行全方位、定时测温,测温工作不到位,就不能掌握外界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也就不能对养护起指导作用,因内外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果外界温度下降过快,我们又不能及时掌握其内外温差变化,养护也就跟不上,就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而势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4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有害裂缝,因此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由于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及其他时期没有及时或者定期安排人员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水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养护不到位也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到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势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首先,我项目部邀请公司总工、集团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在混凝土浇捣前以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由项目总工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及操作要点,针对安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等方面进行培训,确定了施工方法,明确了施工内容,保证操作人员理解无误、操作无误,交底内容有:(1)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40cm,每个浇筑点配3台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mm左右;(2)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因砂浆过多出现干缩裂缝,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一层洁净的石子,并增加压面的数量;采用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3)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15℃左右。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如拆模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时,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使其缓慢冷却;(4)为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覆盖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21d。(5)混凝土中的水泥在硬化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明显提高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积聚引起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前3d的养护温度要低些。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在混凝土浇捣前,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水化热,项目部委托实验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在征得设计和满足施工荷载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适当使用缓凝剂,各种材料取实际生产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配,用量计算准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的产生。(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配合比一般要求水泥用量不宜过小,含掺合料应≥320kg/m?,水灰比≤0.5,砂率控制在35%~45%。塌落度为100-140mm。混凝土试配时,材料计算一定要准确。(3)在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从而降低了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如果配合比中使用膨胀剂,其单位用量应根据要求的限制膨胀率,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配合比实验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强度、膨胀性、抗渗性能、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要求,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不得大于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定时检测混凝土温度工作

为了防止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制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测温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混凝土中沿厚度方向分三个层次设置测温孔(即底面上、顶面下各10cm处及中心部位各设一测温孔),具置分布在梁及承台中心部位,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指派专人负责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在混凝土升温阶段,2~3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4~8h测一次,认真填写测温记录表,严密监视温差变化情况,并根据测温情况对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做出预警,以便指导重点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温度下降速率控制在2~3℃/d,表里温差≤25℃,并由项目质量负责人对测温全过程进行监控。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养护方案并严格按此方案执行,并派项目管理人员督促检查。(1)养护宜早不宜迟,为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过快失水和表面温度受气温影响快速下降,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用木杠刮平,初凝前,用铁磙子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表面干硬后,紧贴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然后覆盖两层麻袋,并及时浇水养护,时刻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2)正常气温下10h内(炎热气温2h内)开始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蓄水养护,板底蓄水深度不小于100mm,反梁采取麻袋覆盖并人工浇水养护。(3)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全或局部浇水不足,以至表面泛白或出现细小干缩裂缝时,应立即仔细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4)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5)养护期间并根据温差变化趋势及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和拆模时间,减少表面与中心温差,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当昼夜温差较大或气象报告有暴雨时,现场备足保温材料。(6)为了提高养护质量,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养护队伍,派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养护,并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监督实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三结论

篇6

1)在施工前,依据填料种类与设计要求来计算压实系数

依据每个路段的实际环境来编制详细周密的土方配置计划与土方配置设计图,人行道、运输道以及用水设施的修建,对永久性的排水设施要根据设计的要求以及规范的规定、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设置。如果地基的表层是松软土层并且其厚度超过0.3m,要将这层土翻挖后进行逐层的回填、压实,实在不行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来加固,使其密实度达到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换其他的土。如果表层是水田、水洼、腐植土等软弱土层,要采取以下的方法:换其他的土、撒填片石、铺砂垫层等。如果地面横向坡度在1:5到1:2以内,这就要等到把基底挖成台阶形以后,才能下一步进行路堤的填筑,在挖台阶时要做到注意:从上而下依次进行、开挖的时候要准备随时进行填筑与压实、第二线路填筑时,要将路堤地段开挖成台阶状,这样既能使新老路基很好结合、要对有线的轨道和设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保护,使其免受伤害。

2)在填筑路堤前要根据填土的土质、压路机械来制定出松铺厚度与碾压次数

这项填土压实试验要取100m左右的路段来进行。要依据材料的性质、规范要求、压路机械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出填料的含水量控制范围。对于细粒土、粉砂、粘砂等填层时应当在接近最优含水量时来进行压实,若含水量过高,则要对其进行排水处理,反之,则要对填土进行湿润处理。每层填土在摊平以后都要使用压路机来进行碾压,在碾压的过程中要对这个路段根据上面测定的次数进行均匀碾压,压实填层的路线为:若为顺线路则纵向行驶,若在直线地段则先两侧后中间,若为曲线则先内侧后外侧。完整的公路施工设计图是进行路堤填筑的基础,在路堤填筑施工阶段时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图纸上既有对施工方案与检测的特殊要求,还有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施工状况、变形以及应力监测等各种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充分掌握以上反馈信息,如果必要时可以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与补充,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设计问题而导致的工程工期延误。公路路堤填筑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达到环保的要求避免发生地质灾害,这样就能使公路对沿线的环境破坏达到最小。

2路堑的开发施工分析

2.1路堑开挖的前期准备

路堑开挖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要对施工地的水文地质进行勘测,从而熟悉水文地质变化、路堑岩石的物理特性,做好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护。当路堑的两旁土质是砂石等松散土质时,就必须在开挖时注意边坡的滑塌进行预防。要事先安装各项排水设施和系统,挖掘好排水沟,顶部设置截流沟。

2.2路堑开挖的施工技术

我国路堑开挖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五类,下面就一一进行分析。

1)使用分层开挖法的方法

是依照设计出的断面的全部宽度一层一层的挖到标记好的高度,而且每一层都要有独立的运输土方的路线和排水的路线,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挖深度比较深距离比较短的路堑。

2)使用全断面开挖法的方法

是依照设计出的断面的全部宽度一次就挖到标记好的高度然后慢慢的再向纵方向深挖掘,再由路堑两边将挖出来的土方运送出来,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挖深度比较浅距离比较短的路堑。

3)使用通道纵挖法的方法

是在路堑全部挖开的部分先顺着路堑的纵方向挖开一个通道,然后再顺着纵方向的两边挖,这样既可以快速的完成工作还简便。这样的通道不仅可以让普通的机械工具进行通行,还可以让运送施工时产生的土方的车辆通行。在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各个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施工方法。

4)使用分层纵挖法的方法

是如果施工时遇到距离很短但是坡度很大的情况时,可以使用推土机进行施工,相反的,如果遇到距离很长而且很宽的路堑时,则需要动用铲运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挖宽度和深度都比较小的路堑。

5)使用分段纵挖法的方法

篇7

1.1混凝土防渗墙常见的堤坝防渗漏技术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用在颗粒状土层防渗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地基发挥长久性防渗作用的目的,尤其是已经出现漏水或险情的堤坝,防渗效果更加明显。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浇筑混凝土型截水墙。混凝土型截水墙是通过锯槽成墙的施工方法:先在导空内部,使用锯槽机里面的刀杆,按照某一倾斜度,进行重复性的上下切割,并且逐渐向前推动。根据堤坝的透水情况对坝基进行防渗处理,从而得到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相关数据。

(2)混凝土面的处理措施。如何有效处理混凝土的防渗面和基础面,对堤坝防渗工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混凝土的防渗面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高压水枪喷浆灌入以及人工凿毛等实施工程处理,必然会出现浮皮、废渣、废浆等废弃物在混凝土防渗面残留,必须彻底清除,以保证混凝土防渗面的质量。

(3)测量与放线。防渗工程施工人员使用测量网或测量导线,对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控制点要清楚明白,同时在防渗墙施工轴线上进行有目的的测量。首先用导管经过回转钻机和套管固定面壁,抽取地质芯样,然后进行细致分析,了解地质状况,确定好不透水层的界限,以便更好地施工。

(4)模板的架立工艺。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主要是固定模板,浇筑过渡料,填充混凝土,同时,要垫钢筋固定,避免模板变形或移动位置,有效提高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

1.2帷幕灌浆防渗帷幕灌浆防渗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使用各种施工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从而形成符合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条件的水泥浆液,然后通过钻孔经过高压水枪压入岩层裂缝内部,当水泥浆液和岩层融合在一起并产生凝固时,堤坝坝基的强度会大大增强,抗渗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流程主要经过以下四个方面:

(1)成孔工艺。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再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铺设地板,搭建钻机架所需要的平台,使钻机在安装时牢固、稳定、准确,让钻机平台、灌浆孔、钻杆在同一直线上。钻机安装完成后,然后进行施工试验,使钻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施工。同时,对钻机的各个部位要认真检查、检测,绝对不允许使用弯曲变形的设备。由于金钻头施工时钻孔空隙太小,水口非常窄,必须要有较大的压力才能达到施工质量要求。

(2)冲洗与试压。钻孔完成后,要对钻孔底部和钻孔壁实行冲洗,这就需要导管经过高压水流,对钻孔反复冲洗,直到水流出后变得清澈为止。单个钻孔的冲洗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串通孔使用时间经常需要两个小时以上,钻孔底部的残留泥渣不能超过20cm,裂缝冲洗的压力一般低于灌浆压力的20%,在对裂缝冲洗完成后,还要对水的压力进行测试,也使用单点法,试验压力不能高于灌浆压力的80%。

(3)灌浆工艺。在灌浆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分段施工的方法,在压力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注入率为0.5L/min,应该持续灌浆30min;如果在1.2L/min以下,应该持续灌浆一小时。如果按照灌浆工艺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分段施工原则下的施工方法,灌浆时间应再增加半小时或者一小时。

(4)封孔工艺。水泥灌浆完成后,封堵灌浆孔时,可使用压力灌浆或置换灌浆的方法。然后以4∶1配合比水泥浆和钻孔内部浆液进行交换,再经过高压水枪通过相同配制比的水泥浆液实施压实,并作记录。

1.3高喷灌浆防渗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施工技术是通过高压水枪喷出浆液对堤坝坝基的裂缝实施渗透、覆盖,并灌入一定量的水泥浆液,并与坝基里面的土层颗粒相互渗透融合,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使防渗墙体更能体现防渗效果,保证工程质量。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喷射角度。高压喷射灌浆时,要按照一定的喷射角度,保证喷射流畅、有力,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2)浆液配合比。要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合理配置水泥浆液,一般误差不能大于1%,如果发现水泥浆液的配合比的误差过大,应停止灌浆,重新配制浆液。

(3)扰动地层结构。由于高压喷射的水泥浆液对坝基土层构成强大的冲击力,使堤坝地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稳固地层结构。正确设计高压喷射灌浆的弧度,使水束在压缩空气周围形成气雾,减小水束的摩擦力,更能够有效提高灌浆压力,有利于土层颗粒、水泥浆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增强了地层结构的稳定性,增加了防渗墙的稳固效果。

(5)灌浆工艺。通过气体、水泥浆液切割线喷射灌浆,使坝基地层产生强烈的压力,能有效地使水泥浆液浇筑得更加平整,使水泥浆液的灌注施工能够有效地进行。

(6)浆液渗透与凝结。经过水泥浆液的灌注,由于水泥浆液的压力很大,很容易地与周围土层产生渗透,从而形成较大的凝聚体,有效地避免了渗漏现象发生。

2实例分析

本地区有一水利工程需要巩固堤坝长度为11.5km,况且该堤坝防洪能力不强,堤坝本身的厚度不够,并多处出现渗漏,所以,使用高压喷浆防渗技术来处理,防止渗漏的总长度为2085m,水泥灌浆钻孔深度为2.5~11.09m,高压喷射高度为8665m。该堤坝土层结构情况由下到上的顺序是:黏性土层及基岩层、粉土性质的黏土层、飘石层、杂填土、层砾石层。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堤坝施工地层多样,土层厚度也有明显的差别。

2.1相关参数

(1)水泥浆液密度值分别为1.7~1.9g/cm3。

(2)回浆密度值是1.36~1.56g/cm3。

(3)喷射压力值是22~45MPa,流量速率值为79L/min。

(4)压缩气的压力值为0.8MPa,流量速率值为7m3/min。

(5)浆液压力值为0.78MPa,流量速率值是87L/min。

篇8

公共空间的地面设计装饰中,具象图案拼贴的装饰手法占有显著地位,它是人们从具象的自然形态中美化和创造出来的。具象装饰图案的设计要摆脱纯自然的束缚,采用归纳的手法获取自然形态,并将其演化为具有装饰美感的图案。具象图案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植物装饰图案、动物装饰图案、人物装饰图案、风景装饰图案、器具装饰图案等五大类。

(一)外形特征具象化处理。物体的特征是事物内在和外在本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别于其它不同事物最重要的依据。有特征才会有个性,有特征才会存在有“变化”。因此设计变化的第一步即为认识自然中各事物的外形特征。不同植物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动物、人物及不同地貌的风景亦是如此。所以,将自然形态进行变化设计出具有美感的图案,就必须抓住自然形态的特征,亦可说是其外形特征。

(二)形象的规律化处理。所谓形象的规律化处理,就是将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进行单独描述,用适更加符合人们审美的手法和形式,通过点、线、面、色彩和肌理视觉要素进行变化,进而采用归纳法使图案画面秩序条理、不散乱。采取任意一种线条表现形式如直线或曲线,亦或使用点或面的表现,来规范梳理自然形态,都应符合自然形态的规律,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三)对比的形式感处理。对比的手法主要指的是夸张与省略的对比或加强与减弱的对比。此时的夸张,指采用超常规的视觉表达方式对事物特征进行刻意放大和突出渲染,使得形象更加集中,更加典型生动,进而设计出具有装饰美的图案。省略,则是夸张的继续和延伸,基于其夸张的本质特征之上对表现对象进行提炼和升华,减去其冗余附属成分,留有具有典型而有夸张特征效果的部分。在此,需要区分一个概念,“简化”是留其精华,而非“简单化”。“加强与减弱”是公共空间地面设计中常与“夸张和省略”并用,也是“夸张省略”的互补。加强,是在夸张的基础上,对表现对象的特征增加表现点、线、面、色、肌理等视觉要素的力度,起到强调的作用,强化对象的特征、力量、性格和装饰效果等方面。

(四)添加手法与理想化处理。添加,是对自然真实形态采取的一种“变化”手段,在变化的图形上按主观设想添加其它要素,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图案形态。图案设计中采用添加法,为达到完善和丰富图案形象的目的。地面设计的理想化处理,是添加手法的再创造过程,添加要素主要是创意内涵,是设计者通过主观幻想,将不同的元素或描述对象进行加工再创造,表现出设计者的主观理想意象。

(五)形态的拟人化处理。现代公共空间的地面设计中的图案装饰的拟人化手法,是典型的视觉形象的创造手段,又称人性化、人格化,即将欲表现的对象寓于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力求表现人与物的情趣与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拟人化手法是设计者主观意象的延伸,这一方法是在夸张与省略基础上的一种理想化再现。

二、错视图案拼贴的地面装饰

错视是一种令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因为错视不仅能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安,也能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看上去能使人的眼睛产生错视效果的图形都可归纳为错视艺术图形。错视的种类有许多,能用到地面设计的大体分为归纳的错视、反转的错视、限于平面可能的错视、回转的错视、透明的错视、深度空间的错视、间隔的错视、其他的错视等。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