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文学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学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学艺术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围城》,比喻,文化意义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经问世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学者、作家们纷纷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可谓包罗万象,色彩纷呈。而《围城》中的比喻历年来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因为这些比喻都新颖、贴切、恰当、形象,幽默中蕴涵深刻的哲理,令人不得不赞叹和佩服。更令人赞叹的是这些比喻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包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对这些比喻句进行整理和分析,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中国文化传统:一、中西方的婚恋文化;二、中西方男女的社会地位;三、中西方的家庭观念。

一、中国传统的婚恋文化

钱钟书先生作《围城》时,是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但作者的重心不在于刻画战争中的人生百态,他更关注的是在战争年代中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战争虽然是主流背景,但大批外国人进入中国,这意味着曾经封闭的中国大门被打开,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已被解构,甚至是消失,但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文化仍有其不可被磨灭的印记,这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当然,中国大门的打开对于文化的影响,不能绝对的说是好还是坏,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一方面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使得文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地得以发展文学艺术论文,同时也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视野,另一方面,外国文化的进入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系。钱钟书先生在使用比喻时,将中国传统的封建婚恋文化作为喻体,从而在比喻中展现了一幅中国特殊的婚恋文化图景,比如(以下比喻句选自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苏小姐)年龄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过新派女人的年龄好比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据学家所谓的证据来断定真实性。

(2) 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

(3) 这开会不是欢迎,倒像新姨太太的见礼想。

(4) 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

在封建社会,人们极其重视婚姻程序,繁文缛节十分繁复。从周代起规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其中,问名主要是询问了解欲聘女子的家世,身份地位,是嫡出还是庶出,以及出身年月日时等,在(1)中作者说到的合婚帖上的年庚,就是在婚书上写上女方的出身年月日时,即问名。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成婚年龄很低,在清朝男十六岁,女十四岁,这样的早婚习俗虽然在其后的年代有所改善,但仍然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在早婚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将结婚晚的人视作不正常,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出嫁的“大龄”女子,家里人为了帮助其顺利成婚,不得不在合婚帖上将女子年龄改小,所以作者说:“旧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据学家所谓的证据来断定真实性。”钱钟书先生用这个喻体来比喻苏小姐的年龄不仅是一种幽默,更是在幽默中带有揶揄的味道。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很低,按礼制要求,女人要“从一而终”,丈夫死后应当守节,不应再嫁别人。《礼记.郊特牲》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死不嫁。”[1]而对于离婚,一般情况主动权在于男方,女方一般要求离婚的很少论文格式范文。男方弃妻一般是妻犯了“七出”:一无子,二,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嫉妒,七恶疾”[2] ,这也成了负心男人或挑剔婆婆抛弃女子的借口,所以女子一旦被休文学艺术论文,她们在社会中便被人耻笑和瞧不起,另外在古代社会极其重视一女只可侍一夫,所以一般没有人家愿意娶嫁过了的女人。作者在(2)中将开过瓶的鱼肝油比作嫁过了的不值钱的女人,可谓是形象生动,新颖贴切,同时也侧面刻画了李梅亭吝啬丑陋的嘴脸。

姨太太是旧社会大家族的下人对主人的妾的称呼。中国古代虽然将一夫一妻制作为正型,但是实际上中国一直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可以纳妾以达到多妻的目的,清律上说:“妻者齐也,与夫齐体之人也;妾者接也,仅得以与夫接见而已。贵贱有分,不可紊也。”[3]可见妾只能侍奉左右,身份卑贱,而妾的主要来源是买卖妇女、抢夺妇女。(3)中,李梅亭去参见学生给他举办的欢迎会,发现只不过是汪主任给他设的圈套,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罢了。钱钟书先生抓住了人与人之间这种互相争斗的微妙关系,把李梅亭的欢迎会比作姨太太的见礼,生动的刻画出了当时表面祥和,实际充满硝烟的人际战争场面,同时也表现了李梅亭尴尬和卑微的处境。(4)中的通房丫头和妾差不多的,但不如妾的身份高,通房丫头算是陪嫁,可以与男方主人发生性关系,但实际没有名分,只是仆人身份,就如《红楼梦》中的平儿一样,作者把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当时社会中讲师,教授和副教授的地位高下的不同,同时也表明了方鸿渐尴尬的处境。

二、中国传统男女的社会地位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婚姻中,她们附属于自己的丈夫,没有自主权,被自己所属的男人分为三六九等。在《围城》中还有一些比喻也反映出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如(以下比喻句选自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好像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2) 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

(3) 柔嘉,你这人什么都很文明,这句话可落伍。还像旧式女人把死来要挟丈夫的作风。

(4) 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中国从宗法制的奴隶社会起,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后世奉为礼制总规范的《礼经》确立了“三从”的理论基础。《礼记.郊特牲》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4]《仪礼丧服传》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文学艺术论文,既嫁从夫,夫死从子。”[5]《孔子家语》也说,女子必须顺从男子,小时候要顺从父亲兄长,嫁人后要顺从丈夫,丈夫死后要顺从儿子,“这个三从之说实是古代确立妇女地位的根本原则,是男尊女卑、夫权统治在妇女生活中的集中体现。”[6]其实,就是把妇女的一生从生到死都安排在从属于男子的地位。.男女不平等的根基树立于奴隶社会,以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又变本加厉。除了“三从”,妇女还必须遵守“四德”,而“四德”之首的妇德就规定女子“不必才能绝异也”[7] 。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说明女子只要安心相夫教子,主内持家就可以了,不必有才能,不必太过张扬。(1)中,方鸿渐的父亲听说苏文纨是留学博士以后,赶紧说怕鸿渐吃不消她,而且还得意的发表了一通男人必须比女人才学高一层,不能和女人平等匹配的言论,可见女人一旦有才学反而受限制的处境,(2)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仿佛女人有了才学是多么恐怖和滑稽似的。(3)中旧式女人把死来要挟丈夫的作风,可谓是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受压榨而形成的作风了,妇女在家中从属于丈夫,自己没有自主权,如果男方想要休掉女方的话,女子是不能提出任何异议的,法律上也不会给她们任何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她们维护自身利益时只能用苦肉计去威胁对方了,所以,有句古话概括中国古代女子的这种行为很形象:一哭二闹三上吊,虽然很不雅,但背后却藏着女子们受压迫的辛酸境遇!当然,作者此处用这个比喻并不是要同情孙柔嘉的可怜命运,而是将孙柔嘉比作旧式女子,讽刺她无理取闹的性格和脾气。在(4)中,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很形象地说出了中国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明明是男方找借口不要女方,结果却要打着协议离婚的幌子。作者在这里用这样一个比喻主要是点明方鸿渐对苏小姐的感情,对她仅仅是一般般的感情,算不得很深。

三、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本位,以强大的父权家长制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宗法等级关系,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嫡庶长幼有序。[8]而中国传统的主导思想学派——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一直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忠”,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孝”。在家庭内,家长地位极尊,权利极大文学艺术论文,作为儿女小辈的家庭成员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家长的统治。《围城》中,也有一些比喻能反映我国的这种孝文化,比如(以下比喻句选自钱钟书.《围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买张文凭去哄他们(父亲和丈人),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磅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2) 因为遯翁近来闲来无事,忽然发现了自己,像小孩子对镜里的容貌,摇头侧目地看得津津有味。这种精神上得顾影自怜使他写自转、写日记,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装。做出支颐扭颈、行立坐卧种种姿态,照成一张张送人留念的照相论文格式范文。

(3) 行礼的时候,祭桌前铺了红毯,显然要鸿渐夫妇向空中过往祖先灵魂下跪。……..阿丑嘴快,问父亲母亲道:“大伯伯大娘为什么不跪下去拜?”这句话像空房子里的电话铃响,无人接口。

(4) 有人送别,仿佛临死的人有孝子顺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

在中国古代,“建立在奴隶私有制和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个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政治单位和教育单位。这种个体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 …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他们休戚相关,荣辱与共。”[9]在古代社会流行“光宗耀祖”,很多人有权有势,并不仅仅是自身获得利益,而是整个家族都获得利益,这可以说是中国宗法社会下的特殊产物。比如秀才去参加科举考试,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扬眉吐气。而对于宗法制家族中的家长来说,他们统治着整个家族,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家族繁盛,于是他们把实现家族利益的重任放在其子孙的身上,他们抚养子孙,是为了使子孙更好的为家族服务。所以(1)中,面对父亲和丈人的压力,方鸿渐不得不买假文凭去哄骗他们,以便表明自己得“孝”心。

在中国古代的家庭内,家长的地位非常高,权利也非常,家族中的成员必须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不得违背。中国古代的家长权其中一项就是教令权,指“子孙要遵从父祖的意志,要接受父祖的管制。”[10]作为家族中的最高统治者,家长也享受着这种权利带给他们的。(2)中方鸿渐的父亲正是享受着对家庭和子女的统治权,他写自传,写家训,其实都体现了家长的意志和权威,特别是他写自己对鸿渐的教育时的情形更充分体现了家长的统治欲望。

中国是一个宗法制社会,人们按自己的家族形成宗族,宗族所以成为一个聚合体,正是因为族人出自共同的祖先,为了增强宗族的聚合力量,“任何一个宗族都将崇祖、祭祖作为自己最神圣的义务”[11] 文学艺术论文,而崇祖在人们心里的意义大不相同,因为祖先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故人,而更多的是被神化了神。崇祖主要包括修祖谱、建祠堂、重墓所,秩义社、立宗子、绵嗣续、保遗业。近代以后,建祠堂这样的祭祖活动就不多见了,但一般过节或结婚生子时,人们还是会在家中举行一些简单的祭祀祖先的活动,正如(3)中鸿渐夫妇要向空中过往祖先灵魂下跪,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样(4)中的孝子顺孙送终也体现了祭祀这一文化现象,同时也表明,家长的权威在临终时也是要体现的,家族中的孩子一定要在病塌前守孝,这是不可更改的传统习俗。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书,睿智深刻,在其比喻句中, 作者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丰富的传统文化图景。

注释:

[1]《礼记·郊特牲》.

[2]《大戴礼记·本命》.

[3]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10.

[4]《礼记·.郊特牲》.

[5]《仪礼·丧服传》.

[6]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21.

[7]《女戒·妇行》.

[8]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3.

[9]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6.

[10]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1.

篇2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

 

文化负载词汇(culturally-loaded words)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一般简单地分为民族专有词汇、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普通词汇和习语[1]。一般来说,包括替代式翻译、音译、解释性翻译、和意译。

1.替换

替换指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译语中某个指代意义不同但比喻意义相近的词语代换原文词语的方法,即用译入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2]。例如:开夜车(burnthe midnight oil);钻牛角尖(split hairs);低声下气(pocketone's pride);背水一战 fight with one's back against the wall(背墙一战);马后炮(mustard after dinner);耳边风 water offa duck S back;当电灯泡(play gooseberry);过河拆桥(kick down the ladder);昙花一现 a flashin the pan;酒肉朋友 fair weather friend。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如何克服障碍取得文化对等就成为翻译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实践证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能为译入语读者接受的文化对等的翻译方法。通过各种必要的变通手段,至少可以做到语用上的对等。

2.音译

汉英文化差异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困难,汉语中的很多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形式和内容完全对应或者类似的表达,这时可以把原语里的词汇直接音译过去。音译的词经过长期而广泛地使用,会逐渐融入英语文化中,丰富英语词汇,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融合[3]。如儒教(Confucianism)、道教(Taoism)、功夫(kungfu)、阴(ying)阳(yang)已经普遍为英美人士接受。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的翻译。“福娃”最初翻译成“friendlies”,自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首先,friendly作为形容词意为:“和蔼可亲的,友好的,对环境无害的”。但是作名词是“友谊赛”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复数形式文学艺术论文,必是名词无疑,意义上就说不过去了[3]。其次,friendlies听起来像是friendless(没有朋友)。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能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而friendlies这样的翻译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说,无法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该词的争议结果是最终选择了音译,直接翻译成Fuwa。既简单易记,又能体现了民族特色。

3.解释性翻译

音译只取其音、不取其义,虽然能让读者从语音上准确地接受,但译文成了完全的记音符号,原词的内部意义和文化意象完全消失,成了一种空壳。对于这种情况,在音译之后如果辅以一定的解释,则形式和内容可以得到有效统一。如:“三个代表”译成Three Represents (to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production forces, to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advancedculture and to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of the people in China);“四项基本原则”译成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four principles of adherence to the socialist road, the people’s democraticdictatorship,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and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解释性翻译固然在表意上力求详尽、清晰,但容易给人拖沓的感觉,因而这一翻译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就表意而言,这一翻译方法与音译可谓两个极端。折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意译。

4.意译

中文读者因为同原文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预设,所以能够通过词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而英语读者通常不熟悉中国文化,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理解译文词汇,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甚至可能误解原文。

例如“拖后腿”,如直译成英语pull one’s leg,就变成了“哄骗取笑某人,愚弄某人”。中国话里的“馋猫”比喻人贪嘴,常含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cat”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按中国人的心理, “山羊”是个褒义词,如留着山羊胡的老人,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的人”。

因此在翻译此类词汇时,译文必须改变形式,以表达或补充与原语内涵相关的信息。比如鲁迅小说《祝福》的标题翻译成New Year’s Wish就不恰当了。“祝福”是指旧历年底文学艺术论文,有钱人家备办酒肉等,恭请天神祖宗享用,以求上天保佑。作者以“祝福”为题,写的却主要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揭示社会的黑暗。如果把“祝福”译成wish,英语读者就会费解,因为英语wish仅仅是一种祝愿,并不包含祭奠神灵的意思。因此注重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把“祝福”译成sacrifice(专指供奉,献祭之意),并加上时问限定词the New Year,更能体现其所有的隐含意义。

5.结论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和价值观造成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冲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则是冲突的焦点。为了保持源语的民族特色,保证翻译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译文具有可读性,译者不仅要意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且要熟悉文化背景知识,用不同的策略处理翻译文化负载词。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译林出版社,2002.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篇3

论文关键词:刘秉忠,《干荷叶》

 

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少时为僧,改名子聪,号藏春散人。蒙古王朝灭金后,刘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归隐武安山。后随名僧海云禅师一同晋见忽必烈,很受器重,遂留在忽必烈身边,赐名秉忠。他参与设计草定国家典章制度,为元朝开国名臣,谥文正。诗文词曲兼擅,有《藏春集》6卷传世。

刘流传至今的小令有十二首,即【南吕·干荷叶】八首,【双调·蟾宫曲】四首。元人散曲不入本集,故此十二首小令首见于《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和前集卷二。《蟾宫曲》的真伪问题后人并无异议,但对于《干荷叶》中的第五至第八首是否为刘所作尚有争议。由于刘秉忠早年有出家为僧的经历,且为元代大臣,故后人对小令的风格、写作时间等提出怀疑。

这八首【干荷叶】最早见于元人杨朝英的《阳春白雪》,标明为“刘太保”所作,且《阳春白雪》是公认的较为可靠的本子。

对于第三首和第六、七、八首,持否定态度者认为这几首小令风格多市井俚俗之气,恐与刘的经历、人格不符。

【南吕·干荷叶】

其三“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恁时节,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

其六“脚而尖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手儿纤,云鬓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欢,直恁风流倩。”

其七“夜来个,醉如酡,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蘼科,绊倒花抓破。”

其八“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中认为其三和其八两首“始词性质极明,有可能就是当时流传的民谣理歌,至多为秉忠所录而已”,其六和其七“市井气与秉忠人格大相径庭,刘秉忠十七岁出家,入世祖潜邸直至拜官前,一直以僧人身份侍问左右,恐不会有如此之作”[①]。查洪徳也认为“第六至第八首,其所写内容与秉忠人格做派不合,其语言风格也与秉忠语言大异其趣”。[②] 关于这一点,尹红霞《论刘秉忠的学术与文学》[③]中的解释较为中肯:刘乘忠的两首诗,《佳人》“佩兰袭袭生风韵,怀玉温温辟雪寒。别后佳人渺和许,倚楼空咏碧云端”,及《春日效宫体》二首,其二:“婀娜腰肢窈窕娘,云鬓十八斗新妆。曾怜歌舞留香阁,乍学笙萧入洞房。”均有俚歌性质或市井之气。且诗歌既有效仿宫体之作,散曲就亦有可能效仿民间俚曲之作论文范文。另外,关于他的僧人身份,并不能说明他就泯灭了世俗情感,他的诗词已流露了他的丰富情感。又卢冀野的《曲雅》中论曲绝句云:“我意独怜刘太保,藏春二字见平生”,也说明了刘并非心如死灰。

这八首小令前四首显然是一个整体,描画了荷叶在深秋由柄折、根摧、到最终倒枝柯的过程,传达出一种萧疏寂寞的情怀和繁华易逝的人生喟叹。是作为一位参与过大元帝国设计、并且有过归隐经历的政治家,在更高层次所表露的对人生世事的鸟瞰。对于谢真元,聂心蓉所认为的将前四首和第八首看做一个整体,写女子“色衰失宠”(前四首)和“表现了一个求爱女孩子复杂微妙的心理”(第八首)[④],笔者认为不必拘泥于“干荷叶”在元人习语中是“失偶”之意,而将前四首简单地看作女子失宠的哀叹,并忽略了小令中体现的萧疏寂寞之气和传达的繁华易逝之情。且前四首看不出任何民歌气息,是纯粹的文人格调,并非谢和聂所说的“是文人对善用比兴之法的民歌的学习和模仿”、“语言风格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色彩”[⑤]。后三首的确体现了鲜明的民间俚歌风格,且运用了许多民间口语,但将它们看做“依调填辞”为宜,描写了女子风流娇俏的形象和市井俚俗之气。另《阳春白雪》中八首小令的编排顺序也说明了前四首和最后一首不是一个整体,故而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关于争议最大的《干荷叶》第五首“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现在可见的最早对其提出怀疑是杨慎,《词品》中说“此借腔别咏,后世词例也。然其曲凄恻感慨,千古之寡和也。或云非秉忠作。秉忠助元凶宋,惟恐不早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而复为吊借之辞,其俗所谓斧子斫了手摩挲之类也。”杨是从作品表现的情感来推测的,而非来自版本的证据。现今学者认为非刘所作,原因也多是“此曲是凭吊已灭亡之南宋王朝的,其时秉忠已死”[⑥]。

然而把此曲看作凭吊南宋王朝,是因为将“两度江南梦”理解为南宋的灭亡。历史上在江南(杭州)建都的王朝只有五代的吴越和南宋,所以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为悼宋之作。实质上恐怕不能将文学创作完全与历史作对应。试看《藏春词》中的一首《木兰花慢》:

到闲人闲处,更何必,问穷通。但遣兴哦诗,洗心观易,散步携笻。浮云不堪攀慕,看长空澹澹没孤鸿。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千年事业一朝空,晓闻钟。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归来富春山下,笑狂奴何事傲三公。尘事休随夜雨,扁舟好待秋风。

这首词为刘所作无疑,但词中“千年事业一朝空”句,恐怕更容易理解为南宋的覆灭,但事实上这只是文人表达世事如过眼云烟的惯用方式而已。由此看来,在未有新的发现之前,依照《阳春白雪》将《干荷叶》八首小令归于刘秉忠名下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①]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页

[②] 查洪徳《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10月第四期

[③]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④] 谢真元 聂心蓉,《论刘秉忠及其散曲,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⑤] 谢真元 聂心蓉,《论刘秉忠及其散曲,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期

[⑥] 查洪徳,《刘秉忠文学文献留存情况之考察》,《文献》2005年10月第四期

篇4

论文关键词:晋南,面塑,保护,传承

 

根据调研能够看出,传统的文化民俗在民间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实用价值,一方面对古老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区域内人们集体意识的表现,一个地方兴盛一种习俗或礼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识别其文化身份的特定要求,人们能够在一种特殊的文化理解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感,能够长久传承下来的文化艺术甚至已经演变为一种习惯,就像过年包饺子、端午吃粽子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演绎的是一段“西化”的进程,近一百年中人们不断地在抛弃各种本色的东西,从思想上和行为中摆脱了许多受到传统观念定义的价值,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而如今,在这一个世纪中人们逐渐发现,西方世界的“荒原”未必是一种更适应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所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开始回归,并在“非遗”的牵动下,地域文化特色被广泛地开掘出来,因此我们说,诸多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重新被命名为真正的民族精神。

深入到各式各样的面塑制作现场和参与到分享这种文化的人群中来时文学艺术论文,由衷地被这种文化气氛所感染,然而在关注这种地域文化财富的同时,许多进一步的思考和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作为传统文化工艺在时下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这点作为展开讨论与研究的前提,笔者在《晋南面塑文化的现状研究》一文中概述了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面塑作品,临汾与运城两市多数县市仍然接受在和应用面塑这种古老的礼俗方式。本文重点思考的是作为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认同及评价问题;与多数民间文化艺术共同面临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作为能够用来定义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一、面塑在我们的认识中

在调研的过程中,当笔者走进面塑作坊介绍起自己的来历和目的时,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问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究竟是要在他们这里做什么工作?我会说我是学生,出于对山西传统文化保护的想法,想对民间面塑做一些考察。那么“怎么考察?”我说就是对晋南两地兴盛面塑文化的地方进行记录,简单点说就是看什么地方有花馍,都有什么样的,我会去看看。好,第二个问题就是“花馍有什么好看的?”我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如今都是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很多大赛都有优秀的面塑作品,大家现在慢慢认识到面塑具有的艺术价值了,而且喜欢用它作礼物相互馈赠。而当我拿出相机进行全程拍摄时,他们还会怀疑我是不是记者。我只好又进一步地“浓缩”我的目的,说我是要写论文的。在他们开始工作前,我会关注他们制作好的一些成品图片、之前做好的插花配件、钉在墙上的价位表、密密麻麻的订货本、以及来访的客人。直到动态过程开展时,他们会释放开对我的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系列的工作,制作过程很忙碌很辛苦,他们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和变化,将他们手中的艺术品做到呵护备至怎么写论文。我们的工作结束时,他们还会热情高涨地关心其他地方的面塑是什么样的,我会为此做简单的说明,或者用相机展示,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对其他地方的面塑样式进行各种颇具主观色彩的评价。

这就是大多数面塑作坊主们对这项工艺的认识,然而对于那些积极地活跃在民间艺术各种赛事的具有文化体验的民间艺人们则能够从容地面对我们的工作。比如说一来到解云仙女士的家里,解阿姨便热情地介绍她的各种工作和成绩,她参加过多项国际国内的活动,出过国,上过电视,平日里也经常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和政府颁发的荣誉,在她看来,“花馍”是一种艺术,她是我所采访过的唯一一家以“面塑”为自己的产品命名的作坊,她认为面塑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馈赠佳品,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欣赏与依靠,而她所做的是一项事业,是一种受到社会及文化界认可和支持的传承工作。

由此呈示出在艺人一方的两种对待面塑的看法文学艺术论文,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当然指普遍认同面塑这种事项的群体,基本上仍可以归为两种:一种认为,家中自制的面塑是为了节日所准备的一点“意思”和“花样”,同时,在作坊里购买的面塑是一种买卖;另一种认为,面塑是可有可无的,即在需要一些庆典礼品做点缀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面塑的替代物。先看第一种,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在简化,而面塑制作刚好需要繁复的工序和具有特殊手艺的少数人,因此,人们自觉地规避了这种“麻烦”,只在必要时制作些简易的品种以使得节日看起来有些节日味、为平日里总在重复的食品添上几件的“稀罕物”。观景除此之外更为便捷的就是购买,现在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对馒头、面条、饼等都采用购买的形式了,更不用说节日里用的花糕和礼馍,很多馍店在节日里都会推出袋装礼馍,像临汾市过年可以很方便购买到的10个一袋装的糕馍,乡宁热卖的30个一袋装的枣花馍,已经打出品牌的店家还会推出精致的礼品盒。所以值得我们考虑的就是,当面塑作为一种流水线式的产品,它还能不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文化。不仅如此,在多数婚礼或生日庆典上的面塑大部分都是用简易、粗糙和明显程式化的作品以应付这种亲戚礼赠的习俗,这样的作品也实难让人们将其提高到“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种态度的起因更多的是由于在现在生活的氛围中,同时可选择的礼仪非常多,人们可以采用更多的更时尚的方式来表示对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心愿,因此面塑可以不被作为主流方式。还因为受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食品的讲究也只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项目之一,人们更注重投资和享受其他的消费方式,使得面塑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可以被替代,到此依然没有发挥到它的礼俗价值和特色文化功能。我们说“没什么好的”、“买卖”、“应付”、“可取代”这些都不是能够用来为一种非遗作解释的态度,而如果我们大多数人对面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程度,那么它作为一种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受到质疑。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讨,这种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事项轮到我们这一代时该做些什么。

二、面塑在我们的传承中

每当我问起作坊主,他们的手艺都是从什么时候继承下来的,像这样做法和说法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时,他们都会说“多少年都是这么个样”,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年代开始传的了。另外年轻的艺人会说,作坊本是家里长辈们创建的,所以自己的手艺就是这样跟着学来的,不清楚更多的事情,这些就是朴实的百姓们对于面塑“传承”的认识。然而他们口中所说的“从来都是这个样”,也并不见得就是同一个模样和同一种制作方法,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做各式各样的调整与创新文学艺术论文,只是并没有放大地去认识这个结果罢了。作为“非遗”的一个民间美术类别,面塑有它独特的形式和技术层面上的特点,它要求传承人具有精湛的技巧和具备富有创造力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将它视为一种能够代表相当水平的文化与艺术品来保护,而保护的落脚点是传承,那么传承什么?怎么样传承?这就谈到了传承这种事项和传承人的问题。

俗话说熟能生巧,很多民间艺人都是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突破点,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有幸了解到具备高水平的工艺技巧和审美鉴赏力的民间艺术家们,他们存在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其作品延续了本土信仰体系精髓,还赋予了面塑这种缘自传统习俗的事物能够用来阐释时代精神和文化新意的现代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一方面能够从这些民间工艺品中了解到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到我们特殊的民族情绪表达,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它们融入到现在的世俗生活中来,成为能够为这一方水土带来精神认同的特产。优秀的面塑作品总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这也就是让这些“活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品位积极发生联系、让它们参与到我们的情感体验中,在如今不少大赛中见到的面塑戏剧人物作品、“奥运”作品、“海宝”作品都在以时代的姿采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怎么写论文。

事实上,传承面塑工艺、传承面塑文化与面塑传承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传承人上笔者认为,应当包括艺人传承和民间传承这两方面,两者虽然所肩负的传承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意义无疑同等重要。有突出贡献的艺人即我们通常认定的“传承人”,他们的传承体现出国家与地方对这种文化事项的认可和对他们在这种精湛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延续及发展兴旺上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努力的认证。而民间传承,也就是在我们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保留的此种文化习惯和情感载体,这样的传承则是能够彰显我们民族的传统特色及让人们“过精神意义上的生活”的表现,因为工艺精美者毕竟在少数,而且让艺术参与到生活中来还需要依靠人们的普遍关怀和体验。

三、面塑在我们的未来中

在以面食文化誉满神州的三晋大地,面塑艺术有独特的历史渊源,从人类学角度上来说,面塑起源于祭祀牺牲的替代品,作为能够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能工巧匠们尤其是妇女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许有很多人还会认为面塑不过是在普通的馒头基础上添加些配件和花饰,并不能进驻在高雅的艺术殿堂之中,但是如果你能真正走进面塑制作的工作现场,如果你能悉心记录每一件作品的创造过程,如果你有机会见证未曾拥有任何设计知识作指导的艺人们能够将瞬间想象物化成活灵活现的成品,如果你可以站在大量的面塑作品面前领略到这种真正的民风民俗,就不会不感叹制作者们高妙精湛的审美趣味和赋予其中的独特情感和智慧,相反又会觉得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是多么渺小,似曾掌握的全部理论和知识都会在此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们一直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若干年后这种文化事项还会不会存在,事实上经过了我们的现状分析、理性认识和合理提议之后,能够展示出一幅自信的图景。罗丹有一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中没有过多提及各种保护意义、保护立法、保护理论、传承手段、市场分析等等文学艺术论文,只是重点在探讨关于这种传统艺术、活的艺术、世俗艺术、文化艺术我们需要用什么眼光来看待,真正的精神财富也许并不高远,并不抽象,它可能就是瞬间给我们惊现、给我们提醒的那种集体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作为直接关乎面塑文化在未来的命运。

在具体的操作中,市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市场价值与文化定位在意义和结果上不可能等同,但市场依然是走向推广和发展的积极的门户。在我们这个内陆地区,我们这个典型的黄土地上,面食文化是可以被张扬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作为华夏根祖文明发祥地的晋南地区,本土民间信仰与艺术表达形式应当广泛地被重视、被欣赏,面对外来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事物,我们是否还在自惭形秽、还在为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好东西苦恼?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个良好的趋势,特色产品、馈赠礼品及纪念品都反映出回归传统的倾向,这让人看来古老同样可以融入现代,传统同样可以走向时尚。当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产业运营层面需要投入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地追求它的工艺品质,我们不怕没有自己的好东西,就怕没有能力推出自己的好东西。在此意义上,我们对晋南面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让它的姿容只留存我们的记忆中、让它的涵义只维系在远古阐释中、让它的魄力只限定在与节日礼俗的关联中,面塑是活的,是能够摆在眼前的,是要求走向明天的。

On the Protection and Passing down of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ZHANG Xiao-chen

[Abstract] As akind of traditional fork arts which illuminate national sentiment,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should be re-recognized widely. This should not only be the successor’smission, but also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consensus. In the trend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storation,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whichdefin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will have a bright prospect.

[Key words]

篇5

论文关键词: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误用辨析

 

1. 引言

本文以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为对象,对日语学习者经常出现的错例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解析其误用的形态和原因,对容易混淆的错例加以辨析,探求更准确的把握这一词的使用方法。

2. 何谓复合格助词

有的日语语法书是这样定义的:“表示关系存在方式的动词テ形与格助词「に结合,整体表示助词功能的词组或与此用法相同的其他词组称之为复合助词”①文学艺术论文,砂川(1987)指出,“复合助词是指复数个词结合在一起,整体起到相当于一个助词功能的词组”②对于多数日语学习者较难,且容易滥用。

关于「に対して、について、に関して、にとって有称为复合辞、后置词、复合助词、格助词相当句等等,本文中称之为“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について、に関して、にとって这三个词从形态上,都是以动词テ形为中心,加上助词「に从而构成复合格助词。在语义上,复合格助词表示句子中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表示对象、关联。

还有一些学者没有把「に対して、について、に関して、にとって等列入助词中,认为它们含有内容词、与助词“没有形态变化,不具有具体的、实质性的词汇意义的功能词”的定义不相符。

3. 「に対して的意思和用法

「に対して表示动作、行为、态度的对象或目标,通常在书面语中使用,可与格助词「に进行置换。因而,在实际运用中文学艺术论文,学生经常会将其与格助词「に、「を以及复合格助词「について/に関して、「にとって混同。单纯从表达对象的意思说明上,难以正确把握和区分「に対して的用法。

「対して或者「に対して在一般的日语词典中不作为单独条目出现,在修饰名词时,表现为「外国人に対しての偏見或「外国人に対する偏見中的「に対しての或「に対する。

同样作为复合格助词的「について、「にとって,只存在「にとってのN、「についてのN的形式,而没有「にとるN、「につくN的形式。也就是可以说「について、「にとって已经完全助词化。与之相比,「に対して保留较多动词本来的意思。

森田松木(1989)说,「対して继承动词「対する的「他のものに向かう、応じる之意,具有较多的暗示表示目标的方向性、对人或物的反作用等含义,他指出「対して保留着浓厚的动词「対する的意思。因此,在把握「対する的意思基础上,将「に対して的主要意思分为以下两类。

A “两方相对”

1 两方进行比较

表示前述事项与后述事项相互对比或相互对照。相当于中文的“与…相对”“与…相反”等。

(1)南方は山が多いのに対して、北方は平野が多い怎么写论文。

南方山多文学艺术论文,北方平原多。

(2)男の学生は20人いるのに対して、女の学生は3人しかいない。

男学生有20人,而女学生却只有3人

(3)陰は陽に対するものだ。

阴是与阳相对的。

2 两方对应或对照

表明对应关系,表示两者之间的比率是怎样的,常用于理工科中描述实验结果。

(4)活性化エネルギーの値はに対して6.1J/molであった。

与活化能量值Pdh0.62相对应6.1J/mol。

3 表示比例

描述两者的比例如何,表示比例的基准,特别是用于表示基准为1的情况下。

(5)配分は東京都5に対して神奈川県3、千葉県2とした。

分配为东京都5、神奈川3、千叶县2。

(6)子供1人に対して年間10万円の教育費が必要だ。

一个孩子一年10万日元的教育费是很必要的。

4 表示位置的基准

在描述两者以怎样的位置相对时,表示基准物的位置或物体。文理科都有使用到。

(7)地軸は地球の公転する面に対して傾いている。

地轴相对地球公转面倾斜。

(8)傾斜面に対して体の中心が垂直になっていることは重要である。

相对于倾斜面,保持身体中心垂直很重要。

B “一方以另一方为对象”

5 表示态度、感情等内心活动的对象

主体为人,谓语为表示态度、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客观描述动作主体的行为、态度。可译为“对…”、“对于…”等。

(9)父は子供に対して優しかった。

父亲对孩子很亲切。

(10)先生のご厚情に対して心からお礼を申し上げます。

对老师的厚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11)成績は別として、学習に対する態度は大事だ。

成绩姑且不论,对学习的态度是重要的。

6 表示反应、作用的对象

主体为不具有感情或意志的物,谓语由等表示“强、弱、有效的”等状态的词构成。通常用于表示科学性、物理特性的文章。

(12)この薬はインフルエンザによる発熱に対して効果がない。

该药物对于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没有效果。

7 表示对抗、抵抗、处理的对象

(13)国民は政府の政策に対して反対しています。

国民反对政府的政策。

(14)産業廃棄物処理業者に対して行政処分を行ないます

对产业废弃物处理业者进行行政处罚。

8 表示动作作用的对象

(15)病人に対してそんなことは言えない。

对病人不能说那样的话怎么写论文。

(16)客に対してこのような言葉遣いをしてはいけない。

对客人不能使用这样的语言。

4. 错例分类与分析

学生出现的错例,主要可分为“格助词的误用”、“复合格助词的误用”和“其它”三种类型。

4.1 格助词的误用

「に対して的第二种意思用法表示“对象”时文学艺术论文,与格助词「に、「を的语法性质相似,因而容易出现误用。学习者可能未明确的认识到:即使同样表示“对象”,「に対して与「に、「を这三者在描述“谓语动词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意义。

一般而言,表示感情、态度的动词多与「に搭配,也可以用「に対して替换。但是,当表示态度的心理动词是「尊敬する、「差別する、「軽蔑する、「無視する、「賛成する等词的时候,只能用「に或者「を。

(17)(误)タバコ税の増税に対して賛成する人は少なくない。

(正)タバコ税の増税に賛成する人は少なくない。

(18)(误)祖父に対して尊敬する。

(正)祖父を尊敬する。

但是,当表达的动词包含宾语、把“祖父”作为“尊敬の念を持つ|这一动作整体的对象时,可以用「に対して。

(正)祖父に対して尊敬の念を持つ。

(19)(误)外国人児童に対して差別する。

(正)外国人児童を差別する。

(正)外国人児童に対して差別態度をとる。

(20)(正)妻は夫を軽蔑した。

(误)妻は夫に対して軽蔑した。

(正)妻は夫に対して軽蔑の念を抱いた。

如上所述,当表示动作、作用、感情、态度的对象时,多数情况下「に対して和「に可以置换。但当表达“相对·对应、对抗·抵抗等”的对象时,强烈保留着动词「に対する的意思文学艺术论文,此时不能与「に替换。

(21)(误)このディスクを利用していかなる事態や有害に製造側は一切の

責任を持ちません。

(正)このディスクを利用していかなる事態や有害に対して製造側は一切の責任を持ちません。

(22)(误)隣国の侵入に勇敢に戦った。

(正)隣国の侵入に勇敢に対して戦った。

因此,在表示“对象”时「に対して与「に在显示方向性上具有共通性,但从谓语动词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方面来说,「に具有直接性、结果紧密性,「に対して可以说具有距离感、整体性。其中,表示“心理动词的感情对象”时,有时候也会用「を与动词搭配,这是强调该动词是意图性的、作为一种心理推动的动作进行理解的。

4.2 复合格助词的误用

在具有关联性的意思功能方面,复合格助词「に対して和「について/に関して、「にとって极其类似。但由于都是从动词派生出来的、多少还保留着原来动词的意思,因此各自所表达的关系不同且构文上的共起制约也相异,也就是各自都具有特异性,辨别这种特殊性正是区别使用的重点。

(23)(误)環境問題に対して話し合った。

(正)環境問題について/に関して話し合った。

当「について可以和「を互相替换时文学艺术论文,则不能用「に対して替换。

(24)(误)この文型は初級の学生に対して難しい。

(正)この文型は初級の学生にとって難しい。

「に対して表示“态度、感情的对象”的主体必须是人。因此,例子的错误之处很明显怎么写论文。

(25)(误)当人に対しても迷惑な話だ。

(正)当人にとっても迷惑な話だ。

(26)(误)私に対してこれは簡単だよ。

(正)私にとってはこれは簡単だよ。

「に対して和「にとって的区别从基本使用方法上来看,「に対して的对象(人或事),谓语是动作主体,表示动作、作用、感情、态度。「にとって的对象(人)是说话人从立场和资格上作出的一种判断、评价。

进一步从构文上看,「に対して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有情物和无情物。但「にとって的对象一般为“人”。在「に対して句中,谓语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にとって句子的谓语部分多为形容词、“名词+”的无意志用言,表达说话人的价值判断、评价等。

4.3 其他(构文上的问题)

此类错误主要是构文上的问题,具体为「に対して的连体形「~に対する的误用、接续时的错误等。其中,「~に対する连体形的误用为多。

(27)(误)人々が職に対しての観念が変わってきた。

(正)人々が職に対する観念が変わってきた。

接续上的错误文学艺术论文,主要在于「に対して的前置词(节)接续形态上的错误。

(28)(误)日本人は「letterだと思うに対して、中国人は「tissue paperだと思う。

(正)日本人は「letterだと思うのに対して、中国人は「tissue paperだと思う。

5. 结语

日语学习者通常受到已习得的日语知识的影响以及母语的干扰而出现误用。通过以上列举的错例分析来看,笔者认为在日语教学中,最好将「に対して作为复合的或惯用词组来讲解,更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另外,为了更好、更准确的区别和使用复合格助词,作为日语学习者不仅要利用各种工具书、语法书掌握词义、用法之外,还应该多多阅读日文原著,培养语感丰富自己对日语语言的认识,辨析词语的语义差别。

注:

①加藤彰彦.日本語概説[M].桜楓社,1989,142頁

②日本语教育,日本语教育学会编,大修馆书店1987年6月号

参考文献:

[1]加藤彰彦.日本語概説[M].桜楓社,1989,142頁

[2]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9-230

[3]张晓希.日语复合助词的认定与分类[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3)

[4]森田松木.日本語表現文型[M].アルク,1989

[5]李濯凡.日语句型例解活用辞典[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论文关键词:乘用车的涂装及其工艺方法

现代乘用车与衣服一样,对可见部位用户的要求特别高,车身式样和涂装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纵然这与实用性完全无关,但涂装表面外观性差,使汽车特别是现代乘用车的商品价值大大下降。为此,生产厂家对车身的防锈、涂料的退色、调色、光泽度等非常重视,对涂装给予特别的关注。

1.现代乘用车的涂装工序

现代乘用车的涂装工序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以防锈为目的底涂、为保证面涂精度的中涂和为形成色彩和平滑涂装表面的面涂。底漆的涂装从最早的刷漆、喷涂发展到电泳涂装,电泳涂装则由阴离子型变为涂层密实性更好的阳离子型。目前,日本的轿车几乎完全采用阳离子涂装。

中涂和面涂一般是自动静电涂装后用手动静电涂装喷枪再进行补喷。今后将广泛采用机器人涂装。乘用车涂装工艺过程一般是,以油漆为原料的采购控制、原料的配料控制,然后在封闭的生产线内进行前处理工序(预清洗、脱脂、磷化和吹净),之后转到电泳涂装工序(电泳、后冲洗、烘干),再在流水线上进行连续的车身密封工序后,转到底漆涂装工序(下裙部喷漆、擦净、喷漆、通廊、流平、烘干),再转到面漆涂装工序(打磨、预留段处理、擦净、喷漆、通廊、流平、烘干),最后车身经检验工序后,转入装配车间。

车身前处理是轿车涂装生产的关键工序,包括预清洗、脱脂、磷化和吹净等内容。

按生产计划提取各种车型的车身文学艺术论文,并由双轨地面输送设备送到清洗工位,先在清洗平台上人工刷洗,再通过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带着滑撬送至涂装车间;进入清洗处理的车身,先在20米左右长的生产线内进行化学清洗除锈,生产线上部一般均装有排气天篷罩,用于抽取清洗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车身在磷化处理时,行李箱和发动机罩处于打开状态,使磷化溶液能充分喷淋到金属表面,磷化生产线一般均安装在地面上,内有均匀分布在特殊结构坑道的加工槽。清洗后车身吹干;车身应在干燥炉120℃左右的温度中干燥30分钟,车身表面吹干便可防止磷酸盐结晶,从而不致于令其影响车身的油漆质量。

车身面漆更是涂装生产线的关键工序,该工序应该包括打磨、预留段处理、擦净、喷漆、通廊、流平、烘干等工作内容。面漆喷漆室一般都装有自动换色装置,面漆可喷涂多种颜色,当需要变换颜色时,工人按照附在车身上的颜色工作指令对自动颜色转换器输入数字指令,这时转换器就可自动完成冲洗、吹净、再冲洗、再吹净,然后换色的全部工序,整个面漆涂装程序一般在12~14s内完成;面漆烘干一般分为三道烘干室,喷面漆品种有珠光漆,再包括底色漆及罩光漆;底涂及面漆均为集中供漆,都采用自动喷漆及人工补漆方法。车身面漆大多采用喷漆流水线,用电泳法涂底漆,由输送设备在工位间运送车身;同时采用自动喷漆机械装置喷漆,喷漆机一般都采用程序控制,并安装在喷漆室的顶部和两旁,喷漆的循环速度一般约为110米/分,喷射率为1400厘米/分。自动喷枪喷不到的地方,由手工喷枪补喷;车身的整理包括湿拭、吹干和异丙醇擦拭;其后进入干燥隧道;涂面漆一般有两条面漆流水线,每条线以15辆/小时速度进行。

喷漆前,对车身进行酒精擦拭、干布擦拭、喷快干显影密封材料和打磨;面漆油漆一般采用醇酸涂料,但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使用丙烯喷涂;油漆由油漆混合室通过多种不同的循环来完成,每个循环是由油漆混合筒供应,用管道和阀门连结起来;进入喷漆工段的空气经过预热、水洗、再加热和过滤等处理后使用;经过喷面漆后的车身干燥炉内干燥,炉内温度为140℃左右,车身在炉内停留时间约为45分钟文学艺术论文,有效时间为30分钟;最后检查车身烘干质量。

2.现代乘用车的涂装涂料

车用涂料是工业涂料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的品种,代表着一个国家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推动了汽车涂料在质量、产量和品种上迈上新台阶。

为延长汽车使用的寿命,使之涂漆面的耐久性变得越发重要。为此,这促进了坚固性好的高级有机颜料和耐久性优良的粘合剂的使用以及涂膜的加厚(提高抗点蚀能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近年来,塑料外板的使用给涂装提出了新的课题。许多汽车部件均已采用工程塑料或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塑料件涂覆涂料不仅可以改善其表面性质,有时还可以实现性能的改进。汽车灯罩与反光镜材料以塑料代替玻璃就得益于光固化涂料的处理技术。聚碳酸酯具有易加工成型、质量轻、柔性强、不易破碎等优点,但它的表面强度不够,不耐刻划和刮擦,而且耐候性差,易变黄。采用光固化涂料改善其表面性质,不仅可大大节省涂装时间而且涂层有很好的光学耐擦性能,并可满足长期耐候性要求。目前应着力解决与车身钢板一体涂装时涂料、塑料板双方的烘烤耐热性的问题,以及分别涂装再装配时的颜色、调色、退色的一致性等问题。汽车常用涂料见表1。

3.乘用车车身涂装修补工艺流程

(1)车身清洗。待修补的乘用车进修的第一件事是清洗。在汽车送进车间前必需把车上的泥土、污垢和其他异物彻底清除干净。一般使用纯净水冲,再用中性肥皂水或车辆清洗剂清洗,然后用水彻底洗净,以清除水溶性污染物,车辆清洗剂是一种高效能、微碱性的汽车清洁浓缩剂,由表面活性剂、污物悬浮剂及溶剂混合而成,能迅速去除表面污物和久留的污泥,然后晾干。污垢常积聚在门边框、行李厢和发动机罩缝隙等处,如果污垢不清除干净,新油漆的漆膜上就可能会沾上很多的污点。不能用汽油或油漆稀释剂来清洗油、蜡污垢,以免引起漆膜起抱或咬底。

使用表面清洁剂时,需用洁净的干抹布浸上表面清洁剂,揩擦待漆表面将其充分湿润,趁湿用另一块干净布对折后擦拭表面污物。擦干表面时布要经常翻面,保持抹布清洁。

汽车清洗好后要仔细检查车身漆面,寻找漆膜破损的迹象。要特别注意光泽状况,光泽不好通常表明表面不规则。要确定旧漆面附着性能的好坏,将旧面漆全部去掉。

(2)清除旧漆膜。乘用车清洗好后仔细地检查漆面,寻找漆膜破损迹象。在运行中,始终受到自然环境如日晒雨淋、酸雨等侵蚀以及行驶中振动引起的疲劳损伤,使旧漆面出现起泡、龟裂、腐蚀等;同时在烤补、气焊等修理过程中引起部分损坏。因此必须将旧漆膜清除掉。清除程度可根据旧漆膜的损坏程度和重新涂装后的质量要求,进行全部或部分清除。对部分清除的,可将损坏部位及四周损伤的漆膜用铲刀除去,铲除旧漆豁口四周要成坡口,有利于刮涂腻子时接口过渡的方便。

常用清除旧漆膜方法有:一是手工除漆法:是漆工施工中常用的方法;部分清除旧漆膜的唯一方法文学艺术论文,主要是依靠铲刀、刮刀、钢刷、砂纸等工具,清除车身构件表面上的旧漆。这种方法简单,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它是用铲刀把旧漆膜铲掉,并用钢丝刷将铲后留在表面的浮漆、粗糙口子打磨干净。二是机械除漆法:使用电动或风动工具,如钢丝轮、钢丝打磨机、干湿砂纸打磨机等,利用机械工具代替手工铲磨。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度。三是喷砂除漆法:用喷砂方法清除旧漆膜,是利用压缩空气、高压水流、机械离心力将磨料、砂子、金属弹丸喷射到旧漆面上,借冲击和摩擦的作用来清除旧漆。

(3)涂装前车身表面处理。乘用车涂装前车身进行表面处理,是为了获得优质的涂层,充分发挥涂料的保护和装饰作用。表面处理是涂装的基础工序,它关系到涂层的附着力、耐久性和表面质量,因此是十分重要的。

涂装前表面处理的主要作业,是去掉被涂物表面的氧化层、铁锈、焊渣、油污、旧涂层、蜡质和其它杂物等,旨在增加涂料与物面的接合力,延长使用寿命。一是金属表面处理。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展两大类。由于材料种类不同故表面的处理方法也有一定差别,金属表面处理可分为:除锈、除油、磷化、纯化等几种。二是金属表面除油。汽车零部件在制造加工保管和使用中,常常接触到各种油而形成油污或因保管不当而锈蚀。在车身涂装前,必须经过除油、除锈等表面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溶剂除油法、碱液清洗法和表面除锈法。三是溶剂除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较为简便的除油方法,它是利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力除去物件表面上的油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操作时先把物件浸泡在溶剂中,用铲刀铲掉较厚油污,然后用棉纱或用刷子将零件清洗晾干。不能浸泡的物件也可直接用有机溶剂擦洗。表面光滑的物面,如新铁板表面的油污可先用有机溶剂擦洗干净,然后再用砂布打磨,这样才能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常用的有机溶剂有: 汽油、煤油、松香水等。这些有机溶剂在使用时应远离火源,严禁在明火操作区使用,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消防设施。用角向抛光机将车身全部彻底打磨一遍,边角用240号砂布打磨,清除所用焊渣、焊皮、锈层以及焊接飞溅物等。

(4)喷涂底漆、填刮腻子、喷涂封闭涂层(中涂层)。一是调粘度。H06-2底漆:二甲苯=2:1,温度20℃,粘度测为23秒,180目铜网过滤。喷涂底漆二遍,喷涂间隔时间为7分钟,喷涂均匀。流平10分钟,60℃烘烤45分钟。二是将不饱合聚脂腻子加固化剂100:2调配均匀、刮涂凹坑及粗糙面,堵上焊缝气孔,腻子层一次涂料厚度不超过0.5mm。先用240号,后用360号耐水砂纸文学艺术论文,用硬胶垫块找平,反复湿打磨、涂刮直到表面平整。用填眼灰填堵腻子面气孔及砂眼等缺陷。用500号韩国进口耐水砂纸精打磨彻底后,清理表面,最后用粘性擦布擦一遍。三是用PPG封闭漆D839:固化剂D802:稀释剂D866=4:1:2.5,当时温度22℃,测粘度为23秒,220目铜网过滤。使用调漆的比例尺将油漆充分搅匀,比例尺一半浸在漆中,然后迅速提起,看油漆流动的线条及断线时间,能比较准确估计油漆的粘度,最后再使用涂-4测量杯检测,这样比较方便、省时。使用德国进口喷枪,口径为2.lmm,气压0.4MPa,湿碰湿喷涂两遍,喷涂间隔8分钟;流平10分钟,60℃烘烤2小时。冷却后用600号进口水砂纸湿打磨,消除漆膜缺陷,用压缩空气吹干冲净,再用粘性擦布擦净车箱表面。

(5)了解原车所用涂料和工艺路线后调、配色。做好汽车修补涂装十分重要的一步,是要搞清楚待修补车辆原来的涂装系统所采用的每种涂料和工艺路线等基本情况。乘用车修补涂装必须搞清楚原厂涂装情况:现代乘用车都有一张“身份证”,一般为铝制标牌,在其上面标明了该车的一些重要标识,如汽车型号、发动机型号及编号、底盘号、生产日期及生产厂家等。为了用户修补漆面的方便,许多汽车生产厂家将标准色号标明在该标牌上,也有一些汽车生产厂家则将标准色号标明在车身上。

一般各汽车厂家主要根据所生产的乘用车的档次,来决定所应采用的涂装系统和涂层厚度。如近年来发展成功的一种新型涂装系统,其中的金属闪光底漆涂层中不含着色的透明颜料,只有铝粉、珍珠粉之类的闪光颜料。采用这类涂装系统,涂层的装饰性更为优越,外观显得更加美观、豪华、别致,铝粉或珍珠粉的排列更为规整、闪烁均匀、立体感特强。此类涂层明显地感受到它的不同寻常韵丰满度、深度,艺术感染力强烈。

进行电脑配色调漆,利用色卡调对颜色,当色卡的颜色与车身颜色相符时,按色卡上的颜色编号文学艺术论文,在微缩胶片上再找配比表,然后再按表中推荐的比例调配漆的颜色。

试喷时,将调对好的油漆先喷涂在事先准备的试板上,待干燥后与车身颜色对比,注意应先在光线较充足的地方查看,将喷好的试样贴在车身门上,反复对此,看颜色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应及时调对准确后方可施工。

(6)面漆喷涂。一是调粘度:将配好的PPG烤漆:固化剂D802:稀释剂D807= 2:1:1,经过检阅大量PPG涂料资料之后,并进行小面积反复实验,这种配比最佳。温度23℃,粘度为24秒,220目铜网过滤。二是使用进口喷枪,喷枪涂罐所配的过滤网是240目,口径1.8mm,气压0.35MPa,湿碰湿喷涂三遍,喷涂间隔时间为6分钟。三是流平7分钟后,60℃烘烤45分钟。

(7)面漆罩光。用800号进口水砂纸全部湿打磨一遍,消除表面缺陷,并有利提高附着力,擦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净水和污物,再用粘性布擦拭干净。PPG清漆D880:固化剂D841:稀释剂D807= 2:1:1实测温度24℃,湿度60%,粘度为22秒,220目铜网过滤。

采用进口喷枪,口径1.8mm,气压0.4MPa,湿碰湿喷涂两遍,喷涂间隔时间为8分钟。流平10分钟之后,60℃烘烤1小时。冷却后用1000号进口水砂纸进行打磨,消除桔皮、颗粒等漆膜缺陷,压缩空气吹干净水及异物、粘性布擦干净涂面。

(8)PPG清漆做镜面流程、抛光打蜡。调粘度:清漆D880、固化剂D841、稀释剂D821(慢干)=1:0.5:3,240目铜网过滤。使用进口喷枪,口径为1.8mm,气压为0.38MPa,湿碰湿喷涂两遍,间隔时间6分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流平时间10分钟后60℃烘烤l小时。冷却后用A673研磨膏研磨一遍,A675细蜡抛光一遍,最后用A676光蜡上光一次。如果车身及其它部件上有杂漆时,可通过抛光打蜡处理。

(9)乘用车车身涂层修补工艺。乘用车车身涂层修补工艺见表2。

表2 乘用车车身涂层修补工艺

工序号

工序名称

作 业 内 容

1

整形(如车身有碰撞变形处)

拆下影响车身整形及涂装作业的零部件,将车身洗刷干净文学艺术论文,然后对车身整形。

2

包扎保护非修补表面

用胶带和纸将不需修补的表面和玻璃门、窗、灯等进行包扎保护。

3

清理破损涂层

用钢铲铲除破损、松动的旧涂层。

4

打磨车身钢板

用砂纸打磨车身待修补处钢板,并将其周边旧涂层打磨至平滑过渡状态。

5

清洁车身表面

清除或吸净车身表面的污物和磨灰。

6

补底漆

对车身待修补处钢板刷涂或喷涂自干型底漆,并自然干燥24h。

7

刮原子灰

用刮刀在底漆上刮填原子灰(刮填时主剂与固化剂的比例应控制在100:2.5~100:3.0),然后将车身自然干燥2h~4h或在60℃下干燥0.5h。

8

打磨原子灰涂层表面

先用较粗砂纸将原子灰涂层打磨平整,然后用较细砂纸打磨原子灰涂层表面及其周边过渡区,并清除磨灰及水(擦干)。

9

喷二道底漆

用自干型单组分漆先点喷原子灰处,让原子灰吸饱涂料,然后进行连续喷涂,直到完全覆盖住原子灰部位;喷完二道底漆后让车身自然干燥24h或在60℃下干燥30min~40min。

10

打磨二道底漆表面

用细砂纸对二道底漆层进行湿磨,然后擦净磨灰和水。

11

喷面漆

先用粘性擦布擦净二道底漆层表面,然后用原车身涂层颜标号的涂料或原生产厂推荐的双组分漆喷涂2遍,必须完全覆盖住二道底漆层;喷完面漆后置车身于60℃~80℃下烘烤约2h。

12

拆除保护纸

拆除保护纸及胶带,并将被拆零件装配好。

13

抛光打腊

消除缺陷及局部喷涂的虚烟。

14

篇7

论文关键词:语域偏离,喜剧小品,幽默

一 语域及语域偏离理论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论文提纲怎么写。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域的转换和语域混合或语域借用的现象,指一个话题借用另一话题的语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体现为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语言不符合他所处场景的任意一个因素,如在谈论一个话题时使用另一话题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格式,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话题中使用非正式的语言,或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书卷气十足的正式语言,或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都会给人造成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得体、不协调的语言即语域偏离[4]的现象。

二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言语幽默是喜剧小品的核心艺术手法,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是喜剧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法。随着喜剧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谢旭慧在其硕士论文《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中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5]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包括压韵、别解、飞白、不规则停连、方音土调的运用等。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6]。

本文主要运用语域偏离理论,选取小说剧本“唐僧收徒”来分析通过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产生的幽默效果。

三 语域偏离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

1.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成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7]论文提纲怎么写。

观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这五百年来文学艺术论文,你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

观音:这就是你的错了,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谈。我现在很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奥会都请阿诺德了,我只是挣些零用钱而已嘛。

观音和悟空都是古时之人,悟空对观音一直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悟空和观音的对话没有了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不耐烦的意思。属于语旨转换。这样的关系转换让人感觉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们之间的对话本来应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却用了纯现代的语言,如“免谈”“挣些零用钱”文学艺术论文,具体来说属于语式转换。

悟空:那你今天来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观音:你听着。(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 ……孙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现经天竺地区街道管理委员会全体大妈举手表决,将此人指派给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这段中,观音把孙悟空要给唐僧做徒弟这一事用现代的任命某人官职的形式宣布出来,属于语场的转换,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现代的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2.语域混合

所谓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7],如在白话文中混入文言文文学艺术论文,在书面表达中混入口头表达。

悟空:大山?要不是为了给如来一点面子,我早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只是住在别的地方还要收费,这里山清水秀,又有观音MM来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了?

观音:那你今天为什么没有上班呢?

悟空:双休日,understand?

观音:SURE!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既有白话文又有英语,具体的说应该属于语式混合,虽然感觉有些无厘头,但是却可以博得观众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语域借用

所谓语域借用文学艺术论文,指的是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比较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它语域的某个说法[7]论文提纲怎么写。

悟空:这难道就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摇头咒”?

唐僧:不错,这摇头咒你一经听过,你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就算吃了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这段对话中,唐僧借用现代的广告词,把紧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文学艺术论文,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伴随着对现在一些广告夸大其词的讽刺,让人笑,促人思。

四结语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通过改变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违反语域常规,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剧小品的幽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实现,但是语域偏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小品剧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例子,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The user andusers of language”in M.A.K.Halliday,A.McIntosh and P.Stevens.(eds.)The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London:Longman,1964.

[2]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J].London:Longman,1969.

[4]Leech,Geoffrey.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邓梦兰.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J].宜春学院学报,2008(6).

篇8

(一)将文学性引向消费化、娱乐化

中国式当代文学中所体现的文学性已经逐渐向现实展示一种特有的文学视野,且在消费化与娱乐化的引领下与当代生活方式实现统一,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消费文学、网络文学等具有更强的消费性与娱乐性。消费文学与网络文学不但是一种新型文学形式,也可以为人们带来新式文化体验。消费化与娱乐化的文学性体现了文学对于当代生活中新感觉、新品味的追求,同时也适应了现代人构建标新立异式生活的需求,从而使现实生活变得具有艺术化。另一方面,文学性的消费化不仅是生产形式、生产结果,同样也反映了文化的符号性。消费文化出现后,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文学发生深度连接的桥梁。此外,当代人在理解文学性时,也会受到现实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消费化与娱乐化的生活体验中,对文学性的理解也更倾向于消费化、娱乐化。在这样的文学性观念影响下,文学性将可能会逐渐失去统一性、自足性的立场,但同时也使文学性在现实中的研究领域实现了扩大化,审美体验、文学体验不仅仅局限于符号性与情感性,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这就为当代文学性观念的重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多样化

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在体验文学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媒介,互动性体验、多向交流体验或双向交流体验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再加上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也使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非经典化、大众化及个体化,因此文学性可以得到多种体验。在当代文学中,网络文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学逐渐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文学而言,网络文学体验逐渐拉近了文学性与阅读性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解开了文学性神秘的面纱,使文学性逐渐成为文学艺术自由精神的一种体现及文学艺术生命活力的象征。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与文学市场的不断延伸也逐渐将文学性的东西转变为一种享受性明显的载体,这就可能造成传统式文学性中的精英意识、经典意识被逐渐削弱。当精英意识与经典意识被削弱时,就会对文学性知识的重构带来许多难题。为了避免传统观念中的文学性意识被不断弱化,则需要高度警惕当代中国文学中娱乐性文学观念不断蔓延的趋势,以避免因体验文学性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造成文学性变为娱乐性,并由此阻止文学彻底沦为一种社会需要的商品,保证文学具有一定的审美性、情感性及符号性。

二、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