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运营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5-24 19:39: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运营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营管理论文

篇1

1.1经济指标多于质量指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从1989年我国启动医院评价体系以来,评价指标的发展变化从注重投入产出、强调医院综合竞争力到注重经营效果,强调经营效率。虽然现阶段运营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和构建开始逐步加入社会效益指标,如患者反馈、医疗服务辐射情况、医疗机构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医务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客观、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为了提高竞争力,参评医院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指标上,盲目扩张发展和创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的是双重补偿,即服务补偿为主,政府补偿为辅[2],政府补偿不能满足医院财政的收支平衡,只能增加患者费用;二是经济指标是政府部门考核公立医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公立医院往往曲解效率指标,忽略社会效益指标[3]。

1.2偏重结果考核,忽略考核意义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反应医院运营管理现状,以完善医院管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满足居民基本健康服务需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政府部门管理的一种行政手段,其考核结果和医院的发展前景、院领导班子的晋升提拔和医院内部医务人员的奖金福利等直接挂钩。公立医院一直被视为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的一种补充,管理程度与企业人事和成本管理相比,滞后10a以上。考核缺少有效的过程管理评价指标,且周期较长,导致公立医院过于偏重考核结果,使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的管理运营,不利于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

1.3网络化绩效评价方式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医院评审还处于单机辅助方式,即通过现场调查,获取医院绩效数据,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或专业统计软件,录入、计算、分析[4]。这种评审方式运行效率较低,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并且院方提供的是结果型数据,难以避免造假情况,信息采集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评审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较低。同时,反馈调节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整体把握。

2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上述分析,本研究中基于第三方评价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系统管理工具,借助于信息化平台运行,动态、准确地对医院运行进行汇总、分析,对各级决策者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1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现状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关键绩效指标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用分区域、多指标综合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指标初选、关键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评分与评分标准制定。专家咨询:拟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每轮邀请专家15人以上,包括从事医院管理研究的卫生行政部门专家、医院主管绩效管理的专家、医院院长以及医院从事信息化研究的专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5a以上工作经验。第一轮专家咨询采用头脑风暴法,商讨评价指标体系的级别、指标设置、指标计算,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敏感性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定量评价,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现场打分。第二轮专家咨询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和重要性评价,从而为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2.2评价指标初设

2.2.1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框架本研究建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综合考评体系,指标体系覆盖全院岗位,包括医院、科室、岗位三级考核体系,实现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和信息化整体考核。

2.2.2专家咨询的可靠性主要由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两个指标来考量。专家积极系数:即专家对该调查研究的关心、合作程度,用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来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依据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计算专家的权威程度。Cr=(Ca+Cs)/2(Cr表示指标的权威程度,Ca为指标的判断系数,Cs代表熟悉程度系数)。

2.2.3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初设采用优化后的平衡积分卡,从服务总量、服务质量、客户评价、管理效率和技术资源五个维度进行构建。初步考虑二级指标体系控制在20个左右,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初稿)(见表3)中列举了总共65个比较常用的指标体系,作为咨询专家增加、减少或者修改指标的参考。咨询专家根据自己的见解,对一级指标体系的构成、二级指标体系的构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其进行增加、减少或者修改。

2.3评价体系特点

2.3.1建立健全三级考核体系三级考核体系包括医院、科室、岗位。医院绩效考核有利于改变目前广泛存在的医院拼规模、拼设备弊端,改变医院过度医疗的导向;科室绩效考核可以建立科室间统一的管理标准,有利于解放科室主任的管理压力,让科主任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临床一线中去。岗位绩效考核建立起真正的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体系,激发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效减少浪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2.3.2强调服务质量,尊重客户评价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引导公立医院的办医行为,真实反映院长的管理业绩,为构建医院明确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打基础[5]。在市场化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保持基本属性,回归公益性。平衡经济指标,突出医疗质量维度和客户评价维度指标和权重,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角度进行评价,强化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客户评价不仅指患者评价,还包括医院员工的评价,医生满意度、员工满意度都可以反映医院工作条件和管理情况。

2.3.3基于第三方的评价模式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医疗评价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并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与设计完整的“医院运营管理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组织具体的评价工作,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为医院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2.3.4信息化平台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在计算机绩效运行软件中运行,与公立医院众多管理系统的功能统一化,使医院和医院之间、科室和科室之间、岗位和岗位之间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减少医院的投资,提高医院效率。与卫生主管部门联网运行,成为涵盖整个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行体系,形成地区级,甚至是省级行政区域内医院的动态运行绩效考核,改变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真实表现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情况,有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

3小结

篇2

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现状

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殖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资本运营实施的实质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可以支配的一切资源按资本化运作方式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经过初期的摸索阶段,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工作进入了逐步规范、稳步发展的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仅2001年,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已超过1200亿元,达1245亿元,回收现金逾256亿元,较好地实现了资产回收最大化的运营目标,表明了我国处置不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说,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400亿元的有限资本去拉动近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的回收和变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价值的增殖,提高了资本积累的效率。

一般说来,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分离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而设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接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因此而平均下降超过9%,使国有银行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为其入世后的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对我国1000多家产品有市场,技术先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债转股,涉及金额4000多亿元,使这些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50%以下,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国有企业等面临中国入世的严峻挑战、竞争和发展。

资产管理公司在近两年的资本运营中,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日益创新、日益完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以债务重组、资产置换、诉讼追偿、债转股、租赁、外包、转让、投资银行等10多种形式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加快了处置速度,提高了处置效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华融公司海外演艺之后,又在上海实行捆绑式的打包处置,实现回收现金128亿元,实现了规模效益;长城公司则选择和采取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为基点,以依法、风险为手段,以“公允价值”为依据的政策组合;东方公司全年处置帐面资产182.91亿元,回收资产85.13亿元,资产回收率达46.5%。由此不难看出,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逐步形成了良性资金融通体系,使死资财变成了活资财,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国民经济再增殖。

二.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与弊端

因为资产管理公司才刚刚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多、还不严重。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把资产管理公司纳入到国有企业改革、民间和私营经济的培育、金融组织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统筹考虑之中,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考虑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作,则当今状态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仍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潜在着许多弊端。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气候环境不理想,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带来了很多困难,各资本运营的正常运作造成了诸多障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建立符合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运营机制,依托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才能有效的实施资本运营。而我国经济市场则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资产管理公司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幸运儿,而是由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产物,这种特殊性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产管理机构所没有的,更与资本运营所需的市场条件造成了直接矛盾。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与市场接轨上还不成熟,不完善,其资本运营的必要市场条件将受许多市场不良因素如世界金融市场冲击、国家货币政策、入世后的汇率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在不完善的经济气候条件下,将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盘活、变现等难度增大,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众所周知,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反映,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盲目的投资、有国家政府出面变相贷款的不良产物。因此,要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只有率先让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观念,走出大多数国有企业亏损破产的窘破之境。但是,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总体业绩持续下降,并且随中国入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经济范围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净亏损,沦为“亏损经济”或“补贴经济”。例如,1998年7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4%,净亏损92.8亿元,成本费用利润为-0.7%,在1492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6042家亏损,亏损面达40.5%,到1999年6月末,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到55.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因此,在10年之内,国有企业又将产生一些不良贷款,其来源包括:一是一批现在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即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成员不能退出;二是一些现在看起来经营良好的国有企业由于不适应入世后更为激烈的竞争而陷入困境,即资产管理公司的新成员又要进来。可以说,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市场机制的运作直接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程度,左右着我国经济体制状况的大气侯,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现状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不良资产的投资处置银行要完全严格走市场化道路,将受当今市场化条件不足的极大限制,将受国家政策风险、国家产业导向等多方面市场因素的限制,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不能完全按市场化导向运作,不良资产的呆坏账系数变大,致使资产部分流失。

〈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狭小。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狭小。在2000年底,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股票总市值首次达到4.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总值的5%,但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占多数,流通总市值为8200亿元,相当于GDP的17%,而截止到2001年底,资产管理公司从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已高达1.4万亿元,远远超过市场流通总值。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是由政府推动的,这就致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受到政策的限制而不是市场的限制,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增大。其次,我国的股票市场非常脆弱,政策性明显,在货币政策都难以启动的情况下,试图想用之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更是难上加难。再次,不良资产对外资开放,由于受其他政策和市场体制问题的影响,还不能大规模展开。这就使外商对我国不良资产的投资产生顾虑:收购我国不良资产是否存在依据;作为一个债权人,他们的权利能否执行;人民币没有完全放开,对他们的投资将产生极大影响。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又不同于美国储金会的房地产等抵押贷款,再加上国有保护等因素,感兴趣的对象可能不多,除非大比例折价。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能走市场化道路,将会给市场体制改革带来压力,给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市场体制等运营条件带来冲击。,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一直是政府介入最深的行业之一,政企不分,计划经营日久,规模庞大,地位显要,由此而造成企业制度的建立、股份制改造与上市的难度加大。在其市场化的经营没有确立之前,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银行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策性业务,以及对贷款对象的所有制偏向,还会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所以,只有国有银行彻底摆脱行政性干扰等因素,完全进行市场化运营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体制性的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普遍发生,而改变当前的状况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权属、关系、程序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四大难题。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由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合理而造成的,这些巨额不良资产的债权、其权属等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干预过重。因此,对债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购买时购买人对他所购买的债权究竟有什么样的处置权利。根据现行的《担保法》,在债权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不能直接以抵押物抵债,而是必须与债权人协商或经法院裁定后,以拍卖、变卖、折价方式所得价款抵债,这是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债权的一个较大难题,会使购买价格与拍卖、变卖后的价款产生差距,致使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资本运营中流失。纵观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许多国家都在这一点上授予资产管理公司特别的权利,即债务人不能按期清偿债务的,资产管理公司就可直接有权处置抵押物。对产权类资产,其权属问题集中在究竟能否正常过户?更何况资本运营是建立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只有解决了权属问题,才能解决债权人与买方之间的交易关系,使得交易成功。至于程序,资产管理公司一般可根据不同的债权的分类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而确定不同的处置程序。这就使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的权利得到充分发挥,对国有资产评估、分化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的工作势在必行。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管理人员多采用行政任命而不是聘任制,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属于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而人力资源经营是资本运营的核心。企业通过实施人力资本经营,可以有效增强技术的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扩张能力,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实现资本价值的迅速增殖。因此,资产管理公司产权机构单一,其机构性质与业务功能搭配不当将使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不明,不利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根据2000年底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由此决定资产管理公司是一个由政府扶持和运作的金融机构,不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因此,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主要是事业性的,而非企业性的。但其从事的不良资产的处置业务又非常明显的属于竞争性企业领域的范围。以事业性单位从事企业性业务,是现今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上的一大误区。在这种矛盾之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机构和激励体制难以建立,势必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正常运营。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单位,国家必将赋予其特殊权利,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权利去行使企业事务,将过于介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改变当今市场基本是公平竞争的格局,影响我国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原因在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如果企业能够上市,则资产管理公司理所当然的是其上市的推荐人和承销商,其他证券公司则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其以后还能从事非债转股企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则它就是享受政府特殊待遇的金融机构,而金融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政府机构的过度介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形成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一重大阻力。

三.法律环境不完善,将不利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的资本运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量加大。

商业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中不对资产作法律评价,导致资产的法律损耗不能作为决策的重要参数出现,从而影响了决策的合理性,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突出问题表现为:一是已超过时效和期限的债权数量惊人,银行信贷有效资本的抵押物的法律约定环境不健全,只能在一些即定法律的基础上作资本保全的工作。二是尚未建立起合法合规性的检查系统,使公司资本确定、“揭开法人面纱”等法律制度受企业改制行为的冲击,无法起到防止债务人减少信用资产的作用。三是破产制度不完善,债权人的利益被忽视,破产成为逃债手段。四是不良资产的评估法律不健全,中介评估处理漏洞过大,廉政环境建设不足将导致资产管理公司的部分资本运营失败。五是公司治理机构的不完善使关联公司之间权责不明,以致借助关联交易来逃债的行为大量发生。六是司法是保护债权的最终手段,但一方面,证明规则的机械化使债权人处于举证劣势,证明不了逃债;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人为的道德风险的作祟又使司法有时候反而为逃债所借用,如假保全、假执行等。

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而且其级别特别高,机构庞大复杂,所以政府、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人事关系较复杂,并且官方机构惯用行政思维,办事效率低,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正常运营作了一个无形的茧。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不良资产的企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多方贿赂资产管理公司的执行人员,并且资产管理公司再处置不良资产中缺乏公开透明度,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去年3月份,湖北宜昌的猴王集团突然破产,致使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这一事实就反映了这一问题。资本运营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保证,所以,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适当的运用法律手段是化解和处置不良资产的最终凭借,只有依赖于金融法制,才能确保不良资产化解过程的平稳进行。故而,我国金融法律体制的改革是当今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的的首要任务,势在必行。

三.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的新思路及其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上金融机构的演变呈现“集团化、全能化、国际化”的特征,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流的金融机构都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化模式,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德意志银行等。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逐步展开,届时,国外的这些全能化、巨型化的金融集团将与我国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出一条化企业管理、形成良性资金融通体系的发展之路。

一.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运营与不良资产的处置要借助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资产管理公司不是一般的商业,处置不良资产也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他关系到稳定、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银行不良资产只有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才是显性化的,更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约束,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等资本运营依托于良性市场的资本运营机制,使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进程。

〈一〉加快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化进程,走“官办民营”的新途径。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处置时,保持资产管理公司对资产的所有权及决策权,而将经营权承包给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银行、私营企业主、外资银行等其他中介机构,可以化解当今资产管理公司的巨额不良资产,分散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经营的巨大风险,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资产流失。

1.建立一套以招标为基础的标准程序。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应加强市场营销的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使不良资产大众化,民间化。对此,资产管理公司应形成一套招标的标准程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预定的程序会对资产作一个初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处置方案;第二,资产管理公司准备一套详尽的资料来介绍要出售的资产,并说明资产管理公司所要求的底价等条件;第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单设在某地组成常设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将待出售的资产拿到市场上统一招标,统一处置;最后,资产管理公司在各投标中作选择,以谋求资本运营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与专业的投资公司成立合体经营。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其特殊性,可以与多家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和进程,其基本设计为:第一,双方共同合营体注资。第二,合营体还可以通过举债进一步融资,然后用注入的资金和举债所得向资产管理公司购买不良资产。第三,投资专业公司负责合营体的日常运作以及资产的管理与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不作干预。第四,合营体出售资产所得收入首先用于还债,剩余的则在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投资公司之间按预先约定的比例分配。

这样的合营方式一方面考虑到政府机构的局限性,使资产管理公司摆脱了资产管理和处置上的细节操作,另一方面引入了专业公司来负责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既可以解决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资金短缺的现状,又可通过适当比例分利来调动其积极性,有助于最大限度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3.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外资。鉴于我国的不良资产数目庞大,而国内又缺乏市场,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运用多种手段来引进外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供需有导向,使市场国际化,以无形的市场准绳来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去实现:其一,资产分离。因为不良资产在定价时未知量很多,随机性很大,导致购买不良资产的风险很大。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的处置不良资产,将定价太难的一部分资产划出,以后再做处理,还须通过种种市场运营机制与外商共同分担资产,实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增殖。这样可以使外商比较放心的闯入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竞争机会,加速资产管理公司资本运营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更有利于我们建立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作向良性化的资本运营市场循环体系,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官办民营”、分解资产管理公司的许多具体业务,可以节约其组建和运营成本,而且能把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中剥离,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同时还能培养这些承担不良资产处置的国内外投资公司、私营企业、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的资本运营创新能力,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提高。

〈二〉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采用集团控股公司的模式经营。

,资产管理公司属于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众所周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是由于国有独资这种产权安排的体制性弊端,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资产管理公司应以商业银行为前车之鉴,提前做好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准备工作。

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上市可以弥补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来源的不足,使资产管理公司由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机构彻底转换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集团。第一,在公司性质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由国有独资、官办官营转向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相应的,由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转变成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二,在产权结构上,改造初期,国有资本的比重比较大,但随着民间资本、投资公司、外资等的不断进入,而国有资本的数目保持不变,日而久之,国有股由控股逐渐失去控股地位,乃至论为小股东,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股权出售等方式撤出国有股。

现在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是总公司、分支机构为一体的资本运营管理体制,而不是多个法人组成的集团制。由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践中基于严格授权基础上的决策机制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决策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因而,可以考虑将资产管理公司办成集团公司的模式,将各办事处改为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克服了种种不利的弊端,各子公司可以拥有自,易于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集团制是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适应的形式;三.资产管理公司采用集团制是顺应经济组织体系的需要;四.有利于与世界经济国际化的接轨进程。

〈三〉与人民银行完美结合,充当中国金融稽查的角色,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监管。

由于国有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是由我国政府主导和扶持的金融创新机构,不同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我国先行基本情况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期运营(不局限于10年),我们不妨利用其特殊性,充分发挥其特殊的性质特征,与中国人民银行完美结合,行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能,作中国金融稽查机构,实现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便可以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并在市场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健全制度,完善法律环境。

我国处置不良资产时由于受到各种外界不良因素的,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本运营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因素而致使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困难加大,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依托,导致债权人无法按法律程序对债务人进行债务追偿的工作,扩大了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等的存在因素,导致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缓慢,国有资产部分流失。因此,进行金融法制改革,完善中国金融法律环境迫在眉睫。

〈一〉统一金融法律事务的管理与运作,为建立完善的合法合规性检查机制奠定基础。面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在资产评估、资产重组、资产拍卖等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系列因缺乏法律依据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应的《资产评估法》、《资产重组法》、《拍卖法》等相关法律,组建级别较高的法律部,使法律审查和诉讼事务统一运作、保证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环境。

〈二〉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提供法律支持。资产证券模式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实践中广为使用,但在特殊目的的公司经营地位、证券发行许可、破产隔离与其他债权人利益保护、信用增级的法律模式等方面,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没有完全的信心的。其他诸如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等模式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灰色区域,尽快做出法律规范十分迫切。

〈三〉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捷径。根据现有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回收资产时,应享受债权转让、诉讼时效中断、减交诉讼费等方面的法律优待。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过程中的审批、过户手续和税收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应减让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管制。

〈四〉坚持实际操作中严密法律程序,实行审慎原则。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程序比较繁琐,因此,要加快加大法院等部门的审核处置力度,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的拖延而引起的人为道德风险;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严格责任人制度,严惩处置不良资产不利的人员。

三.加入WTO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与挑战。

中国入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入世的大好契机之下,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想在中国入世的激烈竞争条件下求发展,必须从自我的角度想方设法走上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入世后国外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冲击。中国入世后,中国经济逐步向市场化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准绳的现代企业竞争制度将逐渐成熟,而大批的国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将入驻国内,届时,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将受到以下冲击:一是抵抗不住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劲之势,被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兼并,这样会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二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凭借东道主的优势同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公平竞争,在竞争中站稳脚步,继续发展,则会使我国国有资产部分流失;三是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与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共担风险,共同发展,此时将更有利于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走向完美的市场化道路。

因此,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之初的大好契机,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成功先进经验,努力完善自我,“摸着石头过河”,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拿出切实可行的东西与外国公司进行对抗,以超强的实力减少中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与国外公司既有合作,又有实力去竞争,定能达到一种“有合有分,既分既合”的绝高之境,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演绎一个跨的里程碑。

1.《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1。5上海财经大学张志柏

2.《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和盘活对策》金融时报2002.2.7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侯太领

3.《我国处置不良资产能力增强》金融时报2002.2.7梅志翔

4.《资本作用的再认识》经济学动态2001.10赵学增

5.《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何仕彬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出版.

6.《中国向不良资产宣战》王松奇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出版

篇3

物业项目管理是检验物业管理公司能力的“主战场”,笔者认为从物业项目管理和运营的角度,其精要可概括为“合、收、控、增”四个字。项目经理圈子

合,即团队建设。强调一百人走一步,步步为营。任何管理的范畴都强调组织建设和团队建设,建班子、带队伍是管理者最常说的话。以下事例让我们明白团队建设不只是人的建设,团队环境才更重要。

项目管理培训

某别墅管理项目,办公地点比较分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该物业管理项目虽有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明晰化的流程程序,但各部门却有章不循,甚至执法犯法,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一起挖项目的墙脚,承接业主的维修中饱私囊。公司总部发现这样的情况后,首先由现任项目经理进行全员培训,并惩罚了当事人,项目管理情况有所好转。但好景不长,不久问题又出现了,而且变得更加隐秘,甚至出现盗用库房材料和私自倒休等情况,物业管理费收取率直线下降,上半年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30%。公司人力资源部加大管理力度,频频更换项目经理,但效果不佳。后来公司成立了项目整顿小组进驻该项目,培训企业文化,培养团队意识,效果还不明显,此项目也成了物业管理公司的一块鸡肋。谁知该项目的转机竟然是一位保安员的建议,他在给物业管理公司人力资源部写的建议信中提出,物业项目的团队建设中要想做到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最简单的一条就是让散落在园区各个办公室的主管回到一间大办公室,联合办公。后来公司采纳了这位保安的建议,项目调整了办公室,经过一个月的磨合,团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功。

由此可见,团队建设不是走马换将,简单的调整人员,重要的是调整环境,即外在的工作环境和内心的心理环境,因为环境能影响人也能改变人。物业管理项目的办公环境一般都是“地下工作者”,又因为用房紧张,见缝插针的安排往往使管理者较为分散,增加了沟通成本,妨碍了团队建设。

物业管理的团队建设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做好项目各部门的职责定位,客户服务部应有权限管理保洁和安全管理人员,将他们归属到服务序列,将工程管理、绿化管理部门归属到服务增收部门。团队必须做到职责界定清晰,整体协调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收,即物业管理相关费用的收取。有人认为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是客户服务部的责任,其实物业管理费用是关乎一个项目全员的事情。首先,客户服务部要将所有业主的信息收集到位、管理到位、更新到位、维护到位,并根据收费的难易程度分析、制定合理的收费方案。业主拒绝交费的主要理由是建设开发遗留问题,因此,收费团队最好两人一组,由客户服务部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组成。开发商遗留问题主要是工程问题,工程人员参加收费,可以第一时间对业主提出的工程问题做出专业性结论,界定是开发商问题、是业主私自改建问题还是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提高效率。同时也会减少业主的不合理拒交借口,促进物业管理费用的收取。

同时,物业管理收费也要懂得灵活取舍,如果确是物业服务和工程管理中的问题,管理处就要及时解决,让业主认可管理服务工作,减少收费的阻力。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如果业主提出的问题不属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也要耐心解释说明,积极协调解决,让业主感到我们的诚意。在收费过程中,要做到人性化,情、理、法相结合。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控,即控制成本。物业管理成本控制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二是物业工程、食堂、办公和绿化等库房统管控制与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反映财务与物业项目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程度,如果在项目管理中两个部门的台账不能统一一致,就会致使财务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增加。项目管理者联盟

blog.

一些物业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管理人员承接私活现象,换人调岗很难解决问题。其实管理的关键就是库房管理,只要严格控制库房材料,就能将私自承接的现象控制住。库房管理要从采购开始,采购要建立供应商资料库,坚持货比三家原则,采购入库和出库管理岗位分开,领用流程清晰明确,要有记录和领用人签字。物品领用后要有使用跟踪,如果工程管理人员领用灯泡进行公共区域路灯更换,在更换后要有客户服务人员验收是否安装到位,如果是为业主更换,客户服务人员要对业主进行回访。对于物业管理项目而言,控制成本就是节省成本,节省成本就是创造利润,而且是没有任何成本发生的纯利润。

增,即积极寻求增收之源。物业管理项目开源需要高科技的运用,如物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可节省内部人员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物业管理各部门的联系,促进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固化。其他科技措施的运用,如雨水回收、公共区域照明太阳能技术的利用,既能提高项目品质,又可增加收入。

项目管理培训

在物业管理项目中,增收主要通过工程维修的有偿服务和绿化养护的增值服务来实现,特别是在别墅项目中最为明显。别墅一般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配套设施相对较少,因此其房屋的工程维修,户内设备如中央空调、新风机组等设备维护都是物业管理收入的增值点。别墅项目的绿化和庭院养护是物业管理的另一个增值点,通过物业绿化的专业管理,如防虫消杀、草木修剪、园艺管理、室内健康植物搭配管理等,每年的增值收入相当可观。

篇4

政府对一地的旅游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同时也有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外宣传旅游资源、建立旅游品牌的责任,依托当地旅游局建立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应运而生。贵州省旅游局在微信用户激增之际,于2013年4月建立官方旅游微信平台,与其官方微博协力宣传贵州旅游资源并提供资讯信息。调研者于2014年3月1日至9月12日跟踪和观测贵州省旅游局微信平台的运行和内容情况,为了对其微信行为进行针对性比照,以观测期内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作为观测内容(期间包括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及中秋节四个小长假,便于将其在法定假日、公休日和工作日微信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对网络文本进行收集并整理。统计数据包括观测期间微信的数量、微信的内容归类及微信内容来源三方面,剖析贵州省旅游局微信平台的行为及特征。

(一)旅游微信公众平台数量统计调研者在2014年3月1日至9月12日对贵州省旅游局开设的微信公众平台内容进行文本收集和整理。在观测期内,共微信355条。为便于具体分析,以14天为一周期进行数据统计,区分公休日、工作日及法定假日,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数据可以发现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的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贵州省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多在工作日微信,其比重占观测期内微信总数的94.6%;第二,工作日每天微信数量在1—5条之间,其中每天3条微信的时间居多,而在公休日和法定假日,极少微信。这一现象也与旅游局作为行政部门,其工作人员在公休日和法定假日不办公相符。从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的角度探析工作日、公休日、法定假日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受条件限制。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操作方法和程序区别于微信私人账号,微信私人账号依托稳定的网络信号和智能手机就能进行信息的,而微信公众平台的行为受所使用的设备限制,其信息的需借助电脑、笔记本等设备来完成,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在休息日和法定假日无法使用工作电脑来完成信息。

(二)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分析经过信息收集和整理,将贵州省旅游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贵州旅游文化、资源介绍,主要是旅游线路推荐;第二类为贵州各地资讯,主要是营销推广、促销优惠活动;第三类为咨询反馈,主要将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贵州省旅游资源、旅游投诉、旅游线路等咨询中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第四类为旅游小知识、便民服务信息;第五类为其他,不能归为前四类的均包含在此类中,包含对旅游行业和专家的访谈内容,旅游者在贵州旅游后的游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数据可知,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的内容主要为第二类,即贵州省所辖市(自治州)、县的资讯以及优惠奖励活动介绍,所占比例约为观测期间微信总量的62.5%,数居于第二位的是第一类,即对贵州各地的旅游资源的图文推介以及经典旅游线路推荐,比重为18%。由于第三类咨询回复型微信是对一周内发生的游客咨询问题的集中反馈,因此,该类微信每周仅为一条,且通常在一周的最后工作日内。而第四类为旅游知识、便民信息,该类微信为旅游者出行提供便利。其他类是将不能包含到前四类的信息进行整理而得到的,内容不具有同一性特征,且数量较少。为了获得贵州省旅游局微信平台在法定假日信息和内容的情况,将观测期内涉及的“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四个小长假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如表3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在法定假日的信息较少,其内容以旅游资讯类为主,自“五一”小长假假期开始,微信平台均会对假日期间旅游景区、饭店运行情况及旅游流量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阐述。调研者也对四个小长假前一周的旅游微信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假日前期的旅游微信并未因小长假将要到来有所调整,仍以新闻资讯类居多,旅游资源、景区、产品线路的推介较少且不具有吸引性,这不便于在假期前对旅游产品进行推广,推动潜在旅游者向现实旅游者转变。从观测数据可归纳出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内容的两个特点。第一,旅游微信的内容以图文相配的形式出现,但图片数量较少且图片价值和质量不高,仍以文字内容为主,而微信内容中出现大量的文字将会降低使用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点,而减少文字,插入相关内容的图片不仅能吸引注意力,而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贵州各地旅游资源以及经典线路的推荐,更需要注重图文结合的手法,增加图片资料的展示并配以简短、精炼的介绍,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第二,旅游微信内容的来源表现出原创性不强的特点,以新闻资讯为主,多是对各类报刊、网站信息内容的摘抄,其中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新华网贵州频道、金黔在线、贵阳网为主要信息来源,而新闻资讯的特点是精简短小,注重阐述事实,而每日的微信内容均为新闻资讯时,则会让使用者产生疲惫感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这不利于迎合使用者的关注点。

(三)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特征根据网络文本的整理和数据分析,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的内容和行为有如下几个特点。1.内容稳中求变,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创新性尝试如的咨询回复类微信,将一周内游客提问最多和最热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集中进行解答,而该类微信在2014年3月21日的微信平台内容中出现,且一直持续到观测期结束。而在五一假期、端午、中秋假期内的贵州省假期旅游业运行情况的简报也是不断创新的产物,其对贵州省在假期中出现的投诉、旅游景点提供服务质量的情况、饭店接待人数、假期旅游创收等情况进行了统计说明,但清明假期却未对假期内的旅游业运行情况进行通报。2.行为未形成规范性准则,随意性较大从微信内容来看,内容的选取不具有规范化,如咨询回复类微信,多出现在一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但也存在某些周次没有咨询回复类微信,这样不仅会增加旅游微信推送工作人员自身工作的负担,不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微信固定栏目,而且也会使微信使用者对旅游微信平台产生不规范、不专业的感觉。从微信的频率而言,在工作日旅游微信平台微信为1—5条左右,但也存在工作日未有微信信息推送或长时间段没有信息更新的情况。观测期内的2014年7月19日至2014年7月27日、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8日两个时间段没有任何微信内容更新,微信平台的工作人员也未在该时间段前或后对此阶段未有信息更新进行解释和说明,不能体现出微信的人文性和微信使用者的互动性。3.信息内容单调,时效性不强从观测数据可发现,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的信息以各地资讯为主,占总信息的62.5%,而资讯类信息的则需要讲求时效性,但因为贵州省旅游微信平台的微信工作多在工作日完成,很难达到及时性的要求,失去了原有信息的应有的阅读价值。除此之外,的内容中资源介绍及旅游咨询服务的较少,不仅不利于达到对旅游目的地宣传和旅游产品推广的作用,而且其与微信使用者的互动程度不高。

二、提高旅游微信平台运营管理效率的建议

(一)加大旅游微信管理力度,聘用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微信作为宣传贵州省旅游资源、树立旅游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需招聘专业人员对微信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从微信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不仅在工作日会利用零碎时间浏览微信内容,而且在公休日和法定假日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信息浏览和分享的情况更为普遍,若微信公众平台不能抓住和利用公休日和法定假日的时间进行宣传营销,将失去竞争优势,无法吸引和培育有价值的旅游消费群体。从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利用率来看,到微信平台的内容需经过有效筛选,不仅要达到有目的传播信息的作用,而且能吸引微信使用者的注意力进而阅读信息,并在阅读后进行分享达到广泛传播的作用。因此要对微信平台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微信使用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抓住其关注点,选取具有价值的信息推送给微信使用者。

(二)扩大微信平台信息内容的广度,增加内容的原创性欠发达地区旅游微信平台的内容多摘抄自各大报纸以及门户网站,且多为新闻资讯类,新闻资讯的特点是简短精练,但资讯类的微信只描述发生的事实,趣味性不强,且文字比重大,不能凸现其目的地的旅游特色,微信使用者仅会对新闻进行浏览,不会深入阅读,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现有省内旅游市场的繁荣,而且也须进行毗邻省份客源市场的开发,而在进行省外旅游宣传时,需要进行旅游产品的推介,将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图文形式展现,让潜在旅游者了解欠发地区省份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建立起旅游形象,认知旅游品牌,才能在进行旅游决策时,选择和消费贵州旅游产品。增加原创性信息的创作,有利于有针对性、强目的性地向微信使用者传播旅游信息和旅游理念,形成自己的微信特点。

篇5

1.1调查概况

本组调查中,非营利机构占总数的88%,营利机构占12%;公立机构占86%,社会资本创办的占5%,其他资本占9%。残联主管的机构占48%,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占37%,企业单位主管占3%,民政部门主管占2%,其他(事业单位、总后勤部、农垦)占10%;三级医院占64%,二级医院占36%。虽然此次调查为向来自全国参加“2013年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年会”的专家随机发放,但是由于参会学者多为当地学科带头人或者康复科负责人,所以本次调查的康复机构多为大型、综合性机构,其中,省级康复机构占23%,地区级占23%,县级占52%,社区康复机构占2%。

1.2服务种类

综合被调查机构的数据,可以将康复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分为以下4类:急性期康复、门诊康复、住院康复、社区康复。

1.2.1急性期康复

急性期康复是指在伤后或者手术后24h内开展康复服务。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还可避免一些并发症发生。根据此次我们抽样调查的医院数据,全面开展多病种全面早期康复的占全部被调查机构的7%,开展部分病种早期康复的占44%,仅有个别科室对个别病种开展早期康复的机构占49%。三级医院开展早期康复较为全面,二级医院多为部分开展早期康复。60%省级康复机构开展了多病种早期康复,地市级康复机构这个比例达到80%,而县级康复机构多针对个别病种开展早期康复。

1.2.2门诊康复

门诊康复是指患者仅仅到康复站或者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服务。这些患者多为老年人或者身体功能较好。此类康复需求较大,可除了社区康复站开展较多外,综合性康复机构内开展较少。本调查中,70%的机构开展了门诊康复。95%的三级医院开展了门诊康复业务,门诊量约为36.87万人次;约70%的二级医院开展了康复门诊业务,门诊量为22.6万人次。省级、地市级与县级康复机构开设康复门诊业务的比例分别为60%、67%和59%,康复门诊就诊人次分别为38.67万人次、19.5万人次和18.22万人次。

1.2.3住院康复

这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康复服务模式,各三级医院都配备了康复科室。不过目前来看,各个科室中,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配备较少,从业人员业务、专业水平偏低,缺少科研能力,治疗过程不规范和没有标准化,尤其是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流程。这些都是制约着大型综合性康复机构和医院康复科室发展的瓶颈。

1.2.4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是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维持前期康复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康复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截止到2012年底,共在901个市辖区和2014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已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21.4万个,配备37.9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2各类康复机构运营现状

2.1康复治疗场地面积

本调查中的康复机构,除超大型康复机构外,各类康复机构建筑面积多在5000m2以下,尤其以2500m2以下居多。三级医院康复治疗场所平均面积为4435.72m2,二级医院为903m2。省级康复机构康复治疗场所平均面积为6073.49m2,地市级为2255m2,县级为1193.89m2。其中,省级康复机构的康复场所面积通常高于5000m2,地市级多集中于2500~5000m2,而县级多低于2500m2。

2.2康复病床配置

三级医院康复病床数平均191.53张,二级医院平均50.63张。其中二级医院多在100张,而三级医院大多超过300张。但是在专门的康复机构中,病床数目情况不容乐观。拥有专门康复病床的省级康复机构占总数近50%,地市级与县级康复机构分别为56%和67%。散点图显示,所调查康复机构的康复病床数个别显著离群,但依然存在集中趋势,多集中在100张以下。

2.3业务开展情况

调查的三级医院年收治患者数约为1136.19万人次,二级医院约为393.75万人次;省级康复机构年康复患者数约586万人次,地市级每年平均745万人次,县级250.92万人次。

2.4康复机构专业人员构成情况

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小组涉及多学科专业人员,至少应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社会工作者、理疗师、康复护士等。三级医院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配置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康复工程师、心理治疗师的配置比例低于50%,被调查机构没有一所机构设置社会工作者。二级医院中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工程师、社会工作者、康复护士的配比都严重不足。省级康复机构中的康复医师比例还需要增加,康复工程师、心理治疗师的比例有待提高。而地市级与县级的康复机构中,理疗师和康复护士的数目不足。而对于社会工作者配置,虽然省级康复机构仅有一家配置了社会工作者,但这也是让人非常高兴的变化;而地市级和县级机构中,社会工作者配比已经达到56%和3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医院与专门康复机构的功能侧重点不同。各康复机构康复科室中,康复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均为专科以下学历,仅康复医师、心理治疗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除了康复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外,其他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职称半数以上为初级职称,且从事康复专业的年限多在5年以下。

2.5设备设施利用情况

在被调查的机构中,约22%三级医院反映,设备利用不是特别理想;而在二级医院中,这个比例达到30%。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康复机构中,没有充分使用设备的比例分别是30%、22%和41%。造成设备未充分使用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康复治疗师技术素质较低;患者对康复重视程度较低,认识不到位;部分项目未纳入医保。调查显示,28%的三级医院、33%的二级医院,30%的省级康复机构、56%的地市级康复机构和65%的县级康复机构,不能满足残疾人的日常康复需求。

3康复机构运营的问题

本研究样本量较大,且较为全面地覆盖了全国中东西部的康复机构及开设康复科的医疗机构,虽然研究对象中大型、综合性机构较多,社区及康复机构所占比例较小,但对我国康复机构的总体概况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调查结果显示,在服务模式方面,我国康复机构呈现出“广泛开展住院康复、大力开展社区康复、门诊康复不足、多病种早期康复不全面”的形势。调研也显示出社会对门诊康复的巨大需求,而多病种早期康复能够缩短恢复期、促进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其重要性受到世界康复专业人员公认。两者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即使是住院康复和社区康复等我国开展较多或正在大力发展的服务,也存在着从业人员业务、专业水平偏低、科研能力较弱、治疗过程不规范等问题。在运营管理方面,根据卫计委医政司2012年下发的《康复医院基本标准》,可以直接得到或间接推算出康复医院最基本的病床配置、康复治疗师配置及治疗面积要求。本研究调查了18所三级医院,10所二级医院。结果显示,二、三级医院平均治疗面积都已达到甚至远超过标准规定,但病床配置和二级医院康复治疗师人数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医院及相关康复科室负责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设置。

3.1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和科学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康复机构运营管理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和理论探索较少,既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理论,也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拥有康复机构的系统或行业,残联、卫生、民政、人社、教育,出台了不同的管理标准、建设标准;加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举办养老设施等,而这些机构在为患者服务时,会出现治疗技术、准入标准、服务流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这是当前我国康复服务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2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

2012年,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对康复医疗市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建设依据。但这个标准是基于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考虑的,对其他系统,如残联、民政、教育等建设的康复机构,未能考虑其行业特点。因此需要更高部门牵头,形成能够覆盖各个行业、涵盖不同层次、相对统一全面的国家层面的建设标准。

3.3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康复综合性机构的数量已经突破2000家,基层康复机构达到2500余家,社区康复机构4万余家,在3200所综合医院中成立了康复科室,对康复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保守估计至少需要50万康复专业人才,而实际从事康复相关专业的人员仅数万人。尽管全国目前有40余所大中院校开展了康复相关专业教育,但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不过700余人,再加上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严重不足,人才问题是限制我国康复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3.4康复治疗师职业体系划分不清晰

在发达国家,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康复治疗师必须在国际学会认证的学校中取得学位,得到各自专业学会认证,并通过各自专业的全国统一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我国康复治疗师的准入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康复治疗师职业体系划分不清。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都只取得“康复治疗师”资格证,这无疑增加了专业人员系统化管理的难度、增加了专业人员晋升的难度,并给其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次调研突出显示了康复专业人员不足、现有从业人员学历职称偏低、部分机构人员配置不齐全等问题,这与职业体系划分不明确有很大关系。

3.5从业人员待遇有待提升

篇6

1.主要研究方法

企业微博营销中,传播学的应用主要是指对媒介、受众和传播者三个要素进行分析。受众获取信息需要通过媒介来实现,而受众的满足程度也是信息传播效果的实质性体现。所以,“使用与满足”理论能够作为信息传播整个过程中验证信息传递效果的理论依据。酒店微博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微博管理团队(传播者)、微博运营平台(媒介)和接收者。其中,酒店企业传播者主要由客户服务部门、技术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组成,负责对微博信息加工、监测以及等,并完成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工作。媒介主要包括手机客户端、PC终端以及其他客户终端。接收者则主要指的是酒店微博的浏览者、酒店客户以及一些潜在的客户。本文以早先开展微博营销的五大酒店集团(万豪、喜达屋、希尔顿、洲际、雅高)为例,利用观察统计的方法分析酒店管理集团的微博运营及微博互动等状况。

2.数据信息的采集

从2012年9月1日起,五大酒店集团总共了1529条微博信息。参考酒店管理集团相关微博运营状况可以看出,企业微博外部运营时所要特别注意研究的方面有:微博信息内容、类别、数量、更新时段以及对待评论的态度等。

二、数据信息分析

1.企业微博数据统计分析

1.1微博更新时段。从2012年9月1日至同年12月30日,共计121天的时段内,其中81天是工作日,40天是非工作日,主要包含法定假期和普通休息日。121天的工作时段内,五大酒店集团共了1287条微博信息,占微博信息总数量的84%;非工作日一共了242条微博信息,占16%。工作日的微博数量大约是非工作日数量的2.5倍。1.2企业微博数量。信息传播活跃的程度可以通过微博数量体现出来。统计显示,万豪集团前期微博数量有所波动,后期才逐渐趋于稳定;希尔顿集团的微博数量一直保持着平稳状态;喜达屋集团和洲际集团微博数量虽然波动较大,但内容多有事实依据,且对于企业活动宣传方面十分敏感;相比之下,雅高集团微博数量较为稳定,且数量最高,以679条微博领先,是五大集团微博数量的44.4%,信息传播的活跃程度最高。其他四家微博数量由少到多依次为:万豪、喜达屋、希尔顿、洲际。

1.3微博信息主要内容。酒店企业微博的信息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产品、业务以及相关服务信息,包括一些通告、招聘信息、投诉处理、感谢信、酒店促销通知等等;公开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社会性活动、抽奖、票选、网络互动或一些实体活动;企业及其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历史介绍、集团员工获奖经历以及下属酒店的近期动态等等。万豪和雅高的信息内容分散,产品及企业以外的信息量大于30%;喜达屋酒店的信息量比例很大,超过40%;希尔顿和洲际的信息比较均衡。

1.4对待微客评论的行为及态度。企业微博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就是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企业微博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注重微博内容的曝光,即微博信息发出之后,粉丝能在第一时间看见并予以转发、评论,因为这将对接收者的“使用与满足”产生影响。根据企业微博内容的评论数量和回复数量来看,雅高和喜达屋的微博互动程度较高,评论率都大于80%,回复率分别为64%和93%;万豪和洲际的微博评论量虽然多,但是回复量较少,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不够;希尔顿的微博评论以及回复量都较低,无法形成良好互动。

2.酒店微博运营特征分析

企业微博的运营管理,指的是传播者加工信息,利用媒介的作用将信息出去,接收者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与传播者沟通及反馈信息,最后传播者再对信息进行更新与再加工、再的过程。接收者选择媒介后浏览信息与接收信息,就是“使用与满足”的整个过程。企业微博有利于其知名度的提升,有利于挖掘其潜在的客户以及进行信息的及时交流,所以信息传播效果的主要判断依据就是信息的、反馈以及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这也是分析五大酒店企业微博外部运营过程的主要依据。

依据各酒店微博信息的统计分析,五大酒店管理集团的微博可以划分为波动型、稳固型和成长型。波动型。此类企业微博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粉丝数,能够持续微博,但是数量的波动性很大,微博内容大多依据事件及活动情况来,如喜达屋和洲际两大集团。稳固型。稳固型企业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稳定的更新时段和数量,且运营管理相对比较成熟,对信息的被接受程度和信息质量比较注重,能够与接收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与目标群体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如雅高酒店集团。成长型。这一类企业微博数量比较少,进入平台比较晚,对微博的评论、转发以及与微客之间的互动比较低,如希尔顿和万豪酒店集团。

三、微博运营管理对比分析

酒店企业微博的主要构成要素就是信息传播者、传播媒介以及信息接收者。而信息传播、接收者反馈信息以及互动等因素会直接对“使用与满足”产生影响,这也是判断企业外部微博的运营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五大酒店集团企业微博,从外部管理运营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先,五大酒店管理集团微博运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在信息的以及与微客的互动方面也就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可分为波动型、稳固型和增长型。其次,信息环节中对于机制和信息的设计等不具备稳定性,大多都是依据活动或事件进行微博,这个现象尤其在波动型的企业微博中比较常见;成长型企业微博没有明确的信息内容,对于活动和业务等信息不够突出。最后,在企业微博中,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互动环节十分重要。五大酒店的微博互动方面,只有喜达屋酒店集团具有较高的互动率,而其他酒店集团对于微博的回复率基本上都比微博的评论率要低。

四、总结

篇7

1.1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

目前,由于企业对资产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很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上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招聘资产管理人员的时候,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以及专业的素养都是比较低的。近几年来,又由于全国各地国有企业的改革制不断的增加扩大,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方面又出现了很多的新情况。原有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而不能适应目前形势的新变化,因此,直接的影

1.2资产账实不符

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工作,职责不清,所以,导致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账实不符。企业应该及时的给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结算和管理,这样不仅不容易造成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账实不符,也不会给国有资产造成较大的流失的现象。

2.完善我国资产运营管理的对策

产权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与约束性的,产权明晰是产权有效发挥的前提。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支持所有权对产权不明,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管理效率的明显降低。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所以提出以下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找到非经营性资产的可行方式,根据产权的定义要求,要使得收益大于使用成本的单位或者是个人能够及时使用的资产,以此来提高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率。

第二,找到行之有效的非经营性质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统一的分级管理原则,非经营性质资产的管理可以由资产管理部门为主,实行三级管理和二级核算的方式。

第三,加强准经营性质资产的管理,企业后勤社会化过程里的准经营性资产管理问题,重点依旧是通过明晰产权来规范国有企业以及后勤实体双方的权利,并且要查清核实,依法进行资产价值评估,以界定国有产权,维护国有企业通过对后勤实体进行的投资而形成的有效权益。

第四,企业应该加强经营性资产的价值评估,国有企业所占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依靠国家无条件拨款而起来的,账单价值往往只是反映了资产在投入使用时的价格,然而,资产的原始价格还是难以取得真实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价值在不断的上升,在经营使用以后,要重新给予其新的价值评估,并且做到科学的资产价值确定。

第五,明确国有企业对经营性质产权的享有投资收益权,是为了克服当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之后,由于资产管理不当,责任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导致的经济收益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各个国有企业与经营的单位要签订严格的书面文件来加以明确投资的收益情况,以此来保障国有企业投资收益权利的有效实现。

第六,可以实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合作,从产权上顺应国有企业与其合作的私营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其次还要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利益等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来实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合作的产业规范经营、规划的风险以及加快其合作的发展,逐渐形成产权清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分开管理,从而实现国营企业的自我发展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

3.结语

篇8

1.1成立提前介入领导小组

结合宁局高铁建设总体部署及动车所建设实际情况,南宁车辆段成立动车所建设提前介入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项目及重点,规划工作流程。各科室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按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介入工作。

1.2优化建设设计方案

针对即将检修动车组的计划,重点做好设计图纸审核、优化建设方案、施工质量卡控、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等动车所建设提前介入工作,确保动车所按期建成。一是组织技术人员到成都与设计部门中铁二院直接对接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各项优化设计方案,都得到了铁路局、设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采纳。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对动车所施工图纸进行认真仔细审查,共审查图纸86份,对施工做法提出多条科学合理的建议。三是根据动车组检修工艺对动车所房屋建设通风采光、生产配套及风、水、电设施提出优化方案及建议约200项左右,其中173条得到采纳。四是积极参与南宁枢纽建设指挥部组织的动车所工装设备选型,确保设备满足动车组检修需要。

1.3做好施工技术对接工作

针对动车所建设进度遇到的不能满足动车组检修的各类技术问题,南宁车辆段指派专人与设计、建设、施工部门对接各类技术问题,召开现场对接会议,全程参与论证、修改。对存在现场施工缺陷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及建议,建设共提出160多条技术改进建议都得到采纳。

1.4做好建成投入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基建工程设施验收。南宁车辆段组织人员对动车所即将投入使用房建设施进行全数验收,重点验收了动车组检查库、临修库、轮对诊断棚、洗车线、存车场以及食堂等。二是配套设施安装调试。组织技术人员与相关主机厂对主要配套设备进行验收,如动车组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动车组地面电源,LU移动式轮辋轮辐探伤机等设备进行验收。三是工具材料配备到位。结合动车所配属动车组车型实际,指定专人提前计划、上报、追踪材料到位情况,确保动车组检修有序开展。四是细化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动车所当前承担动车组上线运用情况,进一步细化各岗位人员职责,做到“后勤有保障,检修保质量,运用保安全”,同时通过借鉴外局动车组运用管理经验不断完善符合动车所实际工作管理方法。

2有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1成立高铁人才选拔领导小组

南宁车辆段成立高铁人才选拔领导小组,组织专人负责在全段范围内进行动车组机械师培养人才进行选拔。通过进行自愿报名、笔试考试、实作考试、综合评定等4个环节进行选拔。选拔除具备相应技术业务要过硬以外,更多的注重个人在勤、德、能、绩方面评定,严把高铁人才选拔准入质量,为动车所开通运营注入过硬人才支撑。具体做法:一是广泛宣传营造学习氛围。通过简报、宣传栏、标语、横幅、播放专题片等手段,大力营造讲高铁、宣高铁、学高铁的浓厚氛围。二是推存选拔采取考察评定、个人报名、车间科室推存、段领导班子审核批准方式。三是组织委外培训,分层次、分批次组织人员到北京、广州、武汉、福州动车段进行委外培训。

2.2制定有效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南宁车辆段在职人员结构及培养计划,指定专门人员全程跟踪人才培养进度,采取措施有:

2.2.1自学与集中学和委外培训相结合

对个人要求自订学习计划、目标和标准,确保学习质量的同时,通过办夜校、网络授课、车间教学、班组学习等集中学和委外培训培养高铁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组织参加总公司机械师动车技术培训班,学习培训CRH2型动车组的微机模块、牵引传动模块、辅助电气模块、运用检修模块、供风及制动模块、高压模块等。

2.2.2做好“188”青年人才培养工程

“188”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即段团委利用3年时间在全段30岁以下青工中培育10名技师,80名党员,80名能够掌握动车组技术的“一岗多能知识型青工”。

2.3动车组机械师取证培训

南宁车辆段按照铁路局高铁发展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于2011年6月28日开启首批全脱产20名职工到西南交通大学进行机械师理论取证班学习。2012年初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的选送人员分别到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武汉、南昌铁路局等单位进行理论、实作跟班学习。截至2013年10月共送培18批次近200余人次学习机械师理论及实作学习。

3开展联调联试工作

3.1合理组织人员

2013年6月份开始,南宁车辆段开始承担管内高铁衡柳线联调联试随车工作。段组织首批获得随车机械师资格证的20名人员,分5个随车值乘小组担当随车机械师工作。采取值乘前集中学习+随车值乘+退乘集中学习等模式。

3.2做好异地检修管理

在2013年6月衡柳线开始联调联试,由于南宁动车所还不具备接入动车组检修条件,动车组的检修工作放到了长沙动车所。南宁动车所精心组织人员轮流驻守长沙动车所,对南宁铁路局管内高铁线路联调联试开行的CRH2-061C、CRH2-068C、CRH2-192A、CRH2-193A动车组进行一、二级检修。在检修管理上细分了地勤检修及随车乘务两方面。在地勤检修方面,由于在检修经验方面上不足,机械师虚心向主机厂师傅们请教,通常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细到对动车组每个配件名称、位数牢记于心。在随车工作方面,由于联调联试工作的安排灵活性较大,这对随车机械师值乘时间要求就不确定,在长沙、青茅、二塘及柳州西等车站都有交接班。因交接班地点离市区较远,南宁动车所组织人员精心编制随车机械师出、退乘交接方案,合理选择交接地点,保证随车机械师休息。

3.3开展学技比赛

利用驻地休息的时间指派专人组织机械师集中学习。一是对长沙驻守休班的机械师,南宁动车所在当地租借教室,采取视频学习、书本学习及现场学习等模式,组织集中学习动车组一、二级检修作业标准。并通过周期性考试,对考试前3名的人员给予奖励表扬,对考试不理想的人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改正。同时将技术好的人员与业务掌握不全的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了一带一的模式。二是将休班的机械师集中到现场,向主机厂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动车组检修及运行中的故障案例分析及应急处置方法等现场经验。

4动车所开通运营

2013年10月4日,南宁动车所检修库接入首趟CRH2-068C动车组进行一级检修,标志着南宁动车所正式开通使用。为了能够有序、合理地指挥现场作业流程衔接,南宁动车所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了《南宁动车所管理实施细则》,共包含了10个大项目,86个项目点,为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4.1合理设置动车所组织机构

根据总公司关于标准化动车所建设相关要求,结合动车组检修工艺、生产任务等特点设置动车所组织机构。根据各班组职责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职能。

4.2及时推进标准化动车所建设

为规范动车所管理,提高动车组检修标准、作业质量、人员技术业务及安全管理基础,从作业流程、现场管理、职责素质、检修质量、工装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来开展标准化动车所建设。

4.3科学推行动车组检修一体化管理

为能及时掌控动车组检修进度,南宁动车所每日根据生产任务量合理编制各动车组的作业节点,使在有效的时间内作业时间节点不空缺。生产节点编制主要包括一级修、二级修。一级修在时间节点上更注重检查进度的卡控,二级修则倾向于动车组各子系统项目的检查、维护进度。在审查、卡控环节上,动车所建立了值班所长审查制度,使动车组检查时间节点在可控范围内完成。一是动车组各作业单位均纳入动车所检修作业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动车所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各检修单位须准时参加动车所日生产交班会议,领取作业计划和作业要求。三是各检修单位须严格执行动车所制定的作业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签到,在规定时间到岗作业,严格卡控作业时间节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修作业。四是各检修单位须按职责范围、作业标准认真完成作业,保证检修质量。五是出现非正常情况作业时,各单位必须服从动车所统一指挥,积极配合与处理,确保动车组正点出库。

4.4周密安排动车组检修计划

精心编制每月生产工作计划,每月末规划下月生产任务量的编排,确定特殊时期(春运、鉴定、其它节假日等﹚外的生产任务量编排,细化各岗位人员的工作项目,明确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完成。编制合理、可行的月、周、日动车组一、二级(专项修)检修计划。保证动车组检修运用有序开展。

4.5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对作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找出规律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时相应修订了动车组一、二级修作业流程、随车机械师一次出乘作业流程等规章制度;重点梳理了E27、E28统型动车组停放制动、实时轴温检测、旅客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检修要求。确定了五大部分作业项内容,148条作业项目。细化一、二级修作业指导书、一次出乘作业指导书作业项目,以图文并茂方式编写作业指导书,得到现场职工的积极反响与好评,促进了职工作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4.6强化安全监控流程

为了有效卡控安全,在安全监控方面,动车所利用动车组检修作业评价系统,采用人机相结合方式对所内作业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在远程监控上主要通过设置在调度室的监控系统界面,对检修库各个方位进行作业安全实时监控。人控方面,在检修库一、二列位端头设置3层平台登顶实名取卡、刷卡制度,并制定了接触网供断电作业指导书,规范供断电安全操作卡控。

4.7建立动车组质量保证机制

为提高动车组的运用、检修质量,以“五防一杜绝”为重点,采取“四必五字”作业法,通过写实、鉴定、对规等质量监督手段,构建关键部位“四级”卡控的质量保证机制,对动车组进行质量检查、作业监督、分析评估等质量监督,确保动车组检修质量受控。

4.8设立应急指挥机制

一是在南宁动车所调度室设置应急指挥台,成立动车组应急处置小组,组员由动车科技术人员、动车所干部、技术业务全面的检修小组长及随车骨干人员组成,由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技术员与机械师担任应急指挥。二是建设技术交流平台,动车所积极主动与动车组主机厂技术人员加强沟通联系,对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十大主要部件与主机厂建立一对一实时联系渠道,使动车组检修、运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解决,确保动车组正常运行。

4.9完善工具材料配送机制

为保证动车组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检修,杜绝作业过程中工具材料“错用、少用、漏拿”等现象的发生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处理动车组故障时工具材料能供应及时,动车所规范工具材料配送机制,明确一、二级修工具材料配送回收流程,并规定了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4.10构建工装设备管用修体系

结合动车所检修实际,建立了工装设备管理体系,指定由专门人员分块负责、使用、定期检查维修、保养等,对一些主要工装设备,在使用前由保养维护人员与相关主机厂现场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做到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实时受控,保证设备技术状态良好,为动车组检修提供设备保障。

5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