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维方式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艺术创作方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艺术的认识活动必须依靠形象思维,但是不能脱离抽象思维。承认形象思维是艺术的主要的、基本的认识方式,并不否认抽象思维的必要性。为了更具体地认识形象思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比较中研究两种思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两种思维在思维的手段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因而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还受作者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也受制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还决定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技巧的掌握。《风》是冼星海早年在巴黎写成的作品,结合作者当时饥寒交迫的境遇,联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描写的悲凉情景,遥望风雨飘摇的祖国,人生的苦、辣、辛、酸,随着暴虐的风,一起涌上心头,悲歌逐渐转变成怒号。最后,他心目中出现了海市蜃楼般的美妙幻景,于是音乐又发展成充满幻想的明亮的和弦。
第二,两种思维在思维方式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选自生活中具体的、个别的人物、情节、细节、场地、情态、动作等来塑造单个的典型、生活的形象,显示生活的本质。抽象思维的方式,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以概念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艺术形象不能以抽象概念为基础,艺术家决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对象的个别性的形式,决不可把现实生活中得来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材料,抛诸脑后,剩下纯概念,把形象思维变成了用形象表现概念的思维。西汉霍去病墓冢前面的《马踏匈奴》石刻,以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雕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观察、研究并掌握了千百匹驰骋塞北、屡经战争的活马的生动姿态和神情,并从这些“思维具体”中,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地加以比较和选择,才有“马踏匈奴”这样具象化的石刻形象。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以神形兼备的具体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作品给人以深刻、鲜明、强烈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两种思维在思维对象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是以外界客观的现实对象为基础。从抽象思维的属性特点来说,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它都可以把它们变成概念抽象的对象,甚至连艺术本身也可以成为抽象思维的对象,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理论。但是不论抽象思维的对象如何广泛,形象思维还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侧重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特有内容,这就构成了形象思维的对象——人。艺术作品只有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按人的美的原则进行创造,表现创造者的美学理想,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就拿造型艺术来说,并不是酷似的描绘就是成功的艺术品,它还必须表现内在神情,这内在的东西是更具艺术对象性质的东西。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雕塑作品中,奴隶虽是用很细的绳子绑捆的,似乎很容易断,但雕塑家所表现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他所塑造的形象,表现人类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正因为这样,冰冷的石头获得了生命。可是抽象思维则不同,即使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也都是侧重占有大量表现共性的材料和事实,并从人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得到的是数据和逻辑证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表现的方式是思想概括。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为抽象思维形式之一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学艺术在对象上的不同。第四,两种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上是不同的
一个人体验到痛苦的可怕或享受的甘甜,然后他把这些感情用诸多形式表现出来,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艺术家作为思维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他要深入生活,把握生活源泉,取得艺术创造的原始材料。作为形象思维过程重要标志的是对于思维对象的设身处地的体验,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因为体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我们看到有些作品不会隐藏这个“自我”,正面人物成了自己的传声筒,反面人物的行为等于自己否定自己,这样人物行为就没有真实性,欣赏者看到的是在为人物活动牵线。严格地说,这种创作还不能算形象思维,因为作者并没有真正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
第五,两种思维在思维效果上是不同的
抽象思维要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达到以理服人。理论家借助逻辑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直接昭人以理。形象思维不采用这种形式,而思维的成果效用也并不如此,艺术作品有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是要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娱乐和休息,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如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思维过程中,不能提供充满情感的艺术品,人们就无法感应赞美、仇恨、惊恐、同情等效果。为此,艺术家必须对于所塑造的形象,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千方百计地使形象获得生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必须在思维中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以情感人,以景召人,甚至连一幅静物画也是如此。
第六,两种思维在思维的形象上是不同的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具有想象、幻想和推测的能力。想象、幻想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抽象思维的想象,主体的努力在于证实自己思维的可信性;形象思维的想象,目的在于造成形象体系,表现理想寄托。艺术家为了造成形象体系,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按一定的创作目标,把散的东西创造为一个既假且真的典型化形象。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心手持三色旗的自由女神是画家把现实的真实与奇妙的幻想大胆、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女神的形象是认识未来期望感性形式的强烈化的显现。因为在画家的心目中,自由是斗争的向导,自由的斗争是不可阻挡、不可战胜的。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的幻想性的形象,象征着画家的美学理想。
形象思维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艺术规律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全面关系到艺术创造的实践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才能创造出合乎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把握网络经济时代特征
要建构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必须对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进行科学概括和总结,总结起来其主要特征有:
第一,全球化特征。网络经济时代,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富有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地理空间上,互联网可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全球性的交易没有地理位置的障碍限制,人们之间的距离被缩小到了咫尺,使网络经济的市场具有全球化特点。二是在信息资源上,互联网体系因适应无限制的信息存储空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全球各地的网上信息可以便捷地检索和迅速地传播,使不同地域的经济联系更加便利。三是网络经济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服务,24小时随便上网。
第二,整合性特征。网络经济的竞争是高层次的竞争。超时间性和地域性,使竞争广度大为拓展,企业着眼于全球市场,面对全球性竞争。这种高层次、全球性竞争极为复杂,竞争需要包括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文化、信息、法律等各个方面合力的作用才能取胜。
第三,变异性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网络经济的竞争中,竞争方式花样翻新、各种各样,往往是所料不及。因此,谁能有前瞻意识,超前把握趋势的能力,谁才有可能在突然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高风险性特征。网络经济在发展中极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黑客入侵、网络犯罪、病毒侵入等都会造成风险。据统计,全球近年来的电脑黑客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每年以30%的惊人速度递增,其中金融业的发案率占61%。利用网络犯罪形式也多种多样,诸如利用系统缺陷、采用截取信息、使用网络窥探器等等。因此网络经济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经济运作形式,必须有对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和足够的承受能力。
第五,高注意力特征。网络经济具有直接性、快速性、信息量大等特点。直接性是指使用网络,企业可以绕过经销商直接与需求方沟通,客户也可以直接订货甚至指令生产。这种供求双方直接的关系,取消了中间环节。快速性是指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纤传输信息,可以高速度传播、收集、整理、利用信息。在直接、快速、大量信息面前,最引人注意的信息才有时效性,因此,高度的注意力是网络经济的一种客观要求。
第六,互动性特征。与传统经济相比较,网络经济强化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使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动性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这种互动的方式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甚至是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其结果当然产生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通过和顾客的不断交往,也能了解每个顾客个性需求进行生产。
第七,虚拟性特征。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实物经济,它的基本表现方式是以虚拟化形式出现的。这种网上虚拟经济不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脱离,而是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培育和发展虚拟经济的成长,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第八,创新性特征。网络经济是创新性经济,这源于现代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需要强调研究开发和不断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需要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等等的配合。
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变革
针对网络经济时代特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思考。经济全球化要求人们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化策略思考是网络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必需接受的事实,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受全球化的影响。
第二,整合性思考。网络经济整合性特征要求人们必需具有系统性的观念,将各行各业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而不再是独立的在自己的行业和学科中自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从思维方式上着手改变人们的经济观念,使其真正意识到整合性思考的意义。第三,前瞻性思考。由于网络经济的变异性,决定了在这一时代,必须将把握趋势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做。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重过去的经验,工业经济时代重当前的实际,信息经济时代重未来发展的话,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延伸,网络经济时代只有把握趋势,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加强超前意识,提高前瞻性思维的能力,就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重要使命。
第四,风险性思考。网络经济中所蕴含的风险比起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人们必须具有对待风险的正确态度,做好对风险的预测、预防、回避以及承受等等,这也同样需要首先在思维方式上的调整,真正使人们对风险性高度重视。
第五,互动式思考。网络上的交流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改变,那就是把封闭的单向思维变为开放的互动式思维。因为只有互相的沟通才可以真正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就需要从自己的圈子里走出来,进入到对方的世界中,把握对方的真实信息,才可以使双方互相信任。所以互动式思考必然成为网络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六,个性化思考。网络经济一改传统销售方式,而采用网上与消费者直接销售的方式,从而使每个人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这就是网络经济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企业经营者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用个性化的思考去面对每一位消费者,个性化思考将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
第七,创新性思考。网络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动力的,创新是人们时时努力的方向。在网络经济时代,任何阻碍创新的旧的思维方式都将被淘汰,创新性思考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精神。
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一,加强哲学的学习,为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建构网络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这就需要加强哲学的学习,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网络经济的实际出发,分析研究网络经济运行的规律,冲破传统思想的框框,大胆创新,这是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网络经济属于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经济,其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且体现的是高层次的竞争,这就要求思考问题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系统的、多角度的看问题。特别是网络经济是新型的、复杂的经济,要建构其思维方式必须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只有理论思维提高了,才能正确概括和总结网络经济的概念和特征;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规律;科学的适合网络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时代的特点,以其特定的方式,概括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对建构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理念有指导作用。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网络经济思维方式具有时代性,它必须跟随时代的脉博,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因此,网络经济时代思维方式的建构,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样可以为其注入活力,提供动力。
编者按:JeffryA.Timmons(蒂蒙斯)博士和QuintinG.Tan(陈昆廷)教授对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认真的系统研究。蒂蒙斯博士是大学教授,著有多部专著,其中包括《企业家的思维》(TheEntrepreneurialMind)。陈昆廷是TheAsianInstituteofManagement(亚洲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骨干教师。
你们是如何定义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的?
蒂蒙斯:企业精神是人类的一种创造,使人们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不管人们手头有无资源或有什么样的资源,它是人们对机遇的一种执着追求。它要求创业者高瞻远瞩,孜孜以求地带领别人去追求自己的远景。
陈昆廷:企业家具有一套对他们取得成功至为关键的独特技能、个性和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家能够酝酿出一种创意,激励他们将这种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某种用户。这种产品与用户的对应关系需要企业家能够生动形象地设想出消费者及其喜好。
你们如何区分创意和真正的机遇?
陈昆廷:创意较为常见,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些创意来。但真正的机遇却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只有企业家才掌握从问题中发现创造性机遇的窍门。
蒂蒙斯:绝好的机遇有一种我称之为非常令人宽慰的经济特点:附加值。但是,识别真正机遇的关键要素是日久天长的经验积累所生成的直觉。当机遇的大门渐渐打开时,发现潜在机遇、把握时机抓住机遇的能力和感觉非常关键。企业家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觉。
直觉能否学到?
蒂蒙斯:我们所说的直觉实际上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这种经验是在其它公司当学徒,或在观察父母如何做生意时得来的。他们总是在自己所熟谙的行业里创业。但我所说的直觉是那种要有各种不同的经历才能得来的智慧。这种智慧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非凡的记忆力、模式认知、诠释能力和良好的创造力。
陈昆廷:直觉无疑是可以学会的,但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人经验的总汇及其信念的不断巩固。培养直觉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追求卓越。
你们如何看待“企业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陈昆廷:企业家是后天造就的。在研究企业家的过程中,我还没有碰上一位天生特别出众或智力超凡的企业家。我认识的大多数成功企业家大概连亚洲管理学院的入学考试都通不过。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遵循一个简单的流程:找到某种需求、专注于其中、将它付诸实施,并尽其所能地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蒂蒙斯:我认为企业家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造就的。有证据显示,早期耳闻目染企业之道的人,更有可能从事这一行。多数企业家都是通过一种学徒式的模式,从他们的工作中或者从自谋营生的父母那儿汲取经营经验及知识。他们在积累经验时不是偶尔为之或任其自然渗透。最好的教员莫过于好的榜样。
企业家的贡献是什么?
蒂蒙斯:他们的领导艺术、他们树立的典范及其处世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他们用这些去感染别人,提供一种学习型的文化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们承担责任,分享财富。
陈昆廷: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关心社会。企业家开始时总是惨淡经营,与一些不为大多数企业接纳的人共同创业。要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并非易事。这就迫使企业家与这些人寻求共同语言、促使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学习。
对企业家来说,企业已不再为他而存在,而是为了他的员工。他们对社会的关注高于一切的故事不胜枚举。这种情操不是通过赚钱、而是通过与人共事得来的。
企业家如何对待失败?
蒂蒙斯:失败是炼钢的炉火。我认识的多数成功企业家都经历过某种惨败。事业上,失败出现得越早越好。企业家谈论起失败显得轻松自若。他们将失败化成学习的机会。真正的智者总会积极地看待失败。
陈昆廷:许多企业家并不认为失败就是不成功。多数企业家认为,失败是通向巨大成功的必经之路,会增强他们继续前进的意志和信心。
怎样才能成为企业家?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因而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还受作者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也受制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还决定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技巧的掌握。《风》是冼星海早年在巴黎写成的作品,结合作者当时饥寒交迫的境遇,联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描写的悲凉情景,遥望风雨飘摇的祖国,人生的苦、辣、辛、酸,随着暴虐的风,一起涌上心头,悲歌逐渐转变成怒号。最后,他心目中出现了海市蜃楼般的美妙幻景,于是音乐又发展成充满幻想的明亮的和弦。
第二,两种思维在思维方式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选自生活中具体的、个别的人物、情节、细节、场地、情态、动作等来塑造单个的典型、生活的形象,显示生活的本质。抽象思维的方式,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以概念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艺术形象不能以抽象概念为基础,艺术家决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对象的个别性的形式,决不可把现实生活中得来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材料,抛诸脑后,剩下纯概念,把形象思维变成了用形象表现概念的思维。西汉霍去病墓冢前面的《马踏匈奴》石刻,以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雕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观察、研究并掌握了千百匹驰骋塞北、屡经战争的活马的生动姿态和神情,并从这些“思维具体”中,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地加以比较和选择,才有“马踏匈奴”这样具象化的石刻形象。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以神形兼备的具体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作品给人以深刻、鲜明、强烈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两种思维在思维对象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是以外界客观的现实对象为基础。从抽象思维的属性特点来说,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它都可以把它们变成概念抽象的对象,甚至连艺术本身也可以成为抽象思维的对象,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理论。但是不论抽象思维的对象如何广泛,形象思维还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侧重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特有内容,这就构成了形象思维的对象——人。艺术作品只有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按人的美的原则进行创造,表现创造者的美学理想,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就拿造型艺术来说,并不是酷似的描绘就是成功的艺术品,它还必须表现内在神情,这内在的东西是更具艺术对象性质的东西。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雕塑作品中,奴隶虽是用很细的绳子绑捆的,似乎很容易断,但雕塑家所表现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他所塑造的形象,表现人类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正因为这样,冰冷的石头获得了生命。可是抽象思维则不同,即使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也都是侧重占有大量表现共性的材料和事实,并从人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得到的是数据和逻辑证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表现的方式是思想概括。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为抽象思维形式之一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学艺术在对象上的不同。
第四,两种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上是不同的
一个人体验到痛苦的可怕或享受的甘甜,然后他把这些感情用诸多形式表现出来,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艺术家作为思维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他要深入生活,把握生活源泉,取得艺术创造的原始材料。作为形象思维过程重要标志的是对于思维对象的设身处地的体验,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因为体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我们看到有些作品不会隐藏这个“自我”,正面人物成了自己的传声筒,反面人物的行为等于自己否定自己,这样人物行为就没有真实性,欣赏者看到的是在为人物活动牵线。严格地说,这种创作还不能算形象思维,因为作者并没有真正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
第五,两种思维在思维效果上是不同的
抽象思维要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达到以理服人。理论家借助逻辑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直接昭人以理。形象思维不采用这种形式,而思维的成果效用也并不如此,艺术作品有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是要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娱乐和休息,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如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思维过程中,不能提供充满情感的艺术品,人们就无法感应赞美、仇恨、惊恐、同情等效果。为此,艺术家必须对于所塑造的形象,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千方百计地使形象获得生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必须在思维中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以情感人,以景召人,甚至连一幅静物画也是如此。
第六,两种思维在思维的形象上是不同的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具有想象、幻想和推测的能力。想象、幻想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抽象思维的想象,主体的努力在于证实自己思维的可信性;形象思维的想象,目的在于造成形象体系,表现理想寄托。艺术家为了造成形象体系,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按一定的创作目标,把散的东西创造为一个既假且真的典型化形象。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心手持三色旗的自由女神是画家把现实的真实与奇妙的幻想大胆、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女神的形象是认识未来期望感性形式的强烈化的显现。因为在画家的心目中,自由是斗争的向导,自由的斗争是不可阻挡、不可战胜的。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的幻想性的形象,象征着画家的美学理想。
形象思维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艺术规律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全面关系到艺术创造的实践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才能创造出合乎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
内容摘要:艺术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作品能表现人们的内在深层精神世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根据艺术基本特征的内在规定性,艺术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关键词:艺术创作方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艺术的认识活动必须依靠形象思维,但是不能脱离抽象思维。承认形象思维是艺术的主要的、基本的认识方式,并不否认抽象思维的必要性。为了更具体地认识形象思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比较中研究两种思维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文献:
(一)不确定性
与相关的其它学科相比,金融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如何解决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也可以说,所有不确定的问题都能通过金融学的准则解决,这使得金融学的研究和运用范围逐渐加大,在与金融学没有联系的问题上,例如,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去应对市场价格、产品需求、客户的要求,在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应当采取何种措施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金融学的思维去合理的解决问题。
(二)时间价值
这是金融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重要之处,在不同时间里,不能够把相同的产品进行比较,一定要把资产带来的风险和补偿考虑其中,事实上,这是一个资源的时间配置过程,在资源配置上,金融学能够具体的解释其原则,并且能够强化个体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的不同能力,即在同等盈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以及在同等风险水平的基础之上,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以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三)能力
能力问题是金融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但是,金融学家对于能力概念的理解与经济学家不一样,能力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开拓市场、研发技术、更新设备,金融学家认为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确定:一方面是获取、创造信息的能力,在金融学的研究领域里,很多都是以信息拓展开的,所以,最具体体现的代表就是信息的创造;一方面是资产头寸的关系,充分合理的头寸关系使得个体能够克服以后的不确定性,这是导致企业兼并的基础,而且也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二、均衡的分析
在经济学里,均衡是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但是金融学里的均衡和经济学里的均衡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价格均衡问题,在经济学里,主要的标志是供求均衡,金融学里,主要是以风险和收益的均衡为主,这两者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在研究对象方面,经济学以商品,而金融学以资产,商品和资产的不同就是,商品主要是以满足消费者为目的,资产是以持有者具有的增长价值空间为目的,这使得价格均衡力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均衡,风险影响着资产的价格均衡,但是,在这方面,很多学者没有提高重视程度,局限的运用经济学中的价格均衡原理以此解答现实中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房地产的膨胀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1]。2002年过后,央行不断上调房贷利息,企业想通过此种方式控制极具上涨的房价,最后控制投资房地产的热潮,但是结果却与央行的最终目的相反,这一调整政策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促使房价不断的上涨,使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所以,在以往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下的调整政策,但是却败给了现实。事实上,利用金融学的思维方式去解释此种现象,很容易找到原因,对于金融学的思维方式而言,资产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均衡,而主要是预期和风险的均衡,提高房产的利率,对于买房的消费者,的确控制了需求,但是对于投资房产的人就不同了,主要原因是,商品的价格均衡主要以供求关系为主,但是商品的资产价格主要以投资的预期和风险为主,导致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断上涨的原因不是消费者,而是房产的开发和投资商,控制供求关系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要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应当控制房产开发商,所以对于中央银行的调整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就有了充分合理的解释。
三、市场的分析
经济学领域里,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金融学也是如此,但是金融学和经济学所关注的方向完全不同,主要表现在角度、依赖程度方面。
(一)角度的不同
经济学主要倾向于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依据此特征,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化的市场、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这种分析模式没有从市场的不断波动划分,而是静止的分析。不确定性是金融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研究和探讨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合理的进行资源的配置,所以更加关注对于资源配置的信息来源和效率程度。因此金融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信息化市场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以此为划分标准,金融机构将市场划分为弱式、半强式、强式有效市场,金融学的此种划分,能够使人们深入的了解市场的不断变化,也能表现出金融学对于市场波动的体系进行完整的研究。虽然人们对于有效市场理论仍存在很多的疑问,而且还没有支撑的依据,但是它的存在仍然是金融学里不可缺少的,并且为金融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由于金融学具有不确定性的金融价值,也能够及时关注市场环境的外部变化,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重要的研究体系。
(二)依赖程度不同
在这里,依赖主要指的是市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成果,虽然,经济学也依赖市场,但是同金融学相比,经济学的依赖程度要小很多,主要是微观金融学,原因是其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资产的定价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市场的信息确定的,虽然,有效市场理论仍然不能准确的反映当前的金融市场,但是投资者们更相信市场的真实性,这些足以表明金融学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市场的依赖。虽然,大部分企业能够掌握主观的定价模式,并且能脱离市场,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以,也在暗示市场对金融学发展的重要性。
四、理性的分析
在经济学里,理性是其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经济学给予理性的定义是:当收益高于成本时,个体所表现的行为就是理性的。但是这个定义有一个前提,在确定个体的行为是不是理性之前,金融学领域是指导此种做法的,同时,也把现行的成本作为成本的将来价值。但是,利用金融学的角度去分析此前提,很容易发现此前提忽视了金融学所讲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同时忽视了收益和成本的时间价值,事实上,在收益度量上,金融学都是以预期效益为理论基础。在对于理性的解释上,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大不相同,金融学家会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个体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内,使得理性的定义更全面、科学的显现出来,这对于金融学和个体本身都很重要。
五、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企业经营目标上,金融学家打破了以往经济学家的理念,虽然分歧依旧存在,但是更加科学和具体化了。以往的金融学家认为,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应当是“最大程度的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但是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在财务结构影响市场评估上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此外,管理者和所有者对于最大程度的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存在着争议,管理者对于新的股票发行和市场价值不关心,关心的是公司的财富和融资,所有者关心的是股票所具有的价值,对于管理者感兴趣的持反对态度。总之,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开发企业的市场价值是金融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六、金融学思维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虽然金融学在科研领域里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金融学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逐步突破新的技术,在此,金融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打破以往新古典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和牛顿力学在经济学里的位置同等重要,它把时间的逆转性作为基础,运用观察、假设和推理的思维模式,使得复杂化的经济领域转化为形象的数理化模型,而且,在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使得传统的经济学家十分认同。但是这个看起来完美的思维范式自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使其严重影响着金融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看起来合理的数理化模型,它是以和现实遥远的假设为基础的,例如阿罗—德不鲁—麦其模型的基础就是资产定价理论,但是这个模型以脱离实际的假设为基础,与实际状况相差甚远,这样一个脱离实际的假设做基础,得出的结论不能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的状况,例如有效市场的理论,投资者是客观理性的、投资者的预期相同、投资者可以找到替代品等等这些假设都是与现实不同的,而且,在理论上,也同样没有支撑的条件,所以,怎样正确的运用数理化的模型手段,是金融学以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时间的逆转性理论虽然很有说服力,但是却不实用,以典型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为例,为了能够更好的和现实相接近,准确的描述变化量的分布形式,他们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量——标价值波动率。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量的引入很好,其促使结果有一定的准确性,这一观点在实际上也得到了证实,但是这个堪称完美的量使得波动率无法正常运用,因为波动率所呈现的是标的价值将来的变化情况,但是标的信息却不能使我们提前预知未来的变动,提前确认标以后价值的波动,以此也就不能够依据此模型确认某一个标的所期待的未来价值了。虽然一些学者认为,标的未来价值波动率可以依据历史的数据进行推算,但是,此种做法恰好违背了他们方程的建立基础——有效市场理论与无套利原则,在有效市场理论中,对于弱势的有效市场的假设,企业的投资人不能通过以往的历史数据去分析当前的价格,未来的价格就更不可能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方程遇到的困难又一次警醒人们“时间的可逆性”原则对金融学领域的损害,虽然还是有人执着的对模型进一步改进,以此打破前人遇到的困境,但是不管怎样的新模型,假使不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里的“时间可逆性”原则,对于所存在的困境,仍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在人们的争议下,牛顿主义范式将会被达尔文主义范式所取代,达尔文范式主要强调的是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它和金融学所倡导的时间价值的观点是一样的,这种想法并不是不能够实现,它非常有可能在金融学领域里率先实现,因为其不确定性的原则和金融学倡导的原则一致。例如,在一些已经开始的行业里的改革,例如金融理论的改革已经开始注重研究对象和思想行为的多样性,其研究领域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所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在将来,金融学能否完成达尔文范式的思想,是不能够预知的,但是对于在金融领域里面工作的每一位员工来讲,都是有所期待的。
七、结论
编者按:JeffryA.Timmons(蒂蒙斯)博士和QuintinG.Tan(陈昆廷)教授对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认真的系统研究。蒂蒙斯博士是大学教授,著有多部专著,其中包括《企业家的思维》(TheEntrepreneurialMind)。陈昆廷是TheAsianInstituteofManagement(亚洲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骨干教师。
你们是如何定义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的?
蒂蒙斯:企业精神是人类的一种创造,使人们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不管人们手头有无资源或有什么样的资源,它是人们对机遇的一种执着追求。它要求创业者高瞻远瞩,孜孜以求地带领别人去追求自己的远景。
陈昆廷:企业家具有一套对他们取得成功至为关键的独特技能、个性和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家能够酝酿出一种创意,激励他们将这种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某种用户。这种产品与用户的对应关系需要企业家能够生动形象地设想出消费者及其喜好。
你们如何区分创意和真正的机遇?
陈昆廷:创意较为常见,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些创意来。但真正的机遇却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只有企业家才掌握从问题中发现创造性机遇的窍门。
蒂蒙斯:绝好的机遇有一种我称之为非常令人宽慰的经济特点:附加值。但是,识别真正机遇的关键要素是日久天长的经验积累所生成的直觉。当机遇的大门渐渐打开时,发现潜在机遇、把握时机抓住机遇的能力和感觉非常关键。企业家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觉。
直觉能否学到?
蒂蒙斯:我们所说的直觉实际上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这种经验是在其它公司当学徒,或在观察父母如何做生意时得来的。他们总是在自己所熟谙的行业里创业。但我所说的直觉是那种要有各种不同的经历才能得来的智慧。这种智慧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非凡的记忆力、模式认知、诠释能力和良好的创造力。
陈昆廷:直觉无疑是可以学会的,但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人经验的总汇及其信念的不断巩固。培养直觉的关键是:坚持不懈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追求卓越。
你们如何看待“企业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就的?”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陈昆廷:企业家是后天造就的。在研究企业家的过程中,我还没有碰上一位天生特别出众或智力超凡的企业家。我认识的大多数成功企业家大概连亚洲管理学院的入学考试都通不过。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遵循一个简单的流程:找到某种需求、专注于其中、将它付诸实施,并尽其所能地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蒂蒙斯:我认为企业家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造就的。有证据显示,早期耳闻目染企业之道的人,更有可能从事这一行。多数企业家都是通过一种学徒式的模式,从他们的工作中或者从自谋营生的父母那儿汲取经营经验及知识。他们在积累经验时不是偶尔为之或任其自然渗透。最好的教员莫过于好的榜样。
企业家的贡献是什么?
蒂蒙斯:他们的领导艺术、他们树立的典范及其处世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他们用这些去感染别人,提供一种学习型的文化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他们承担责任,分享财富。
陈昆廷: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关心社会。企业家开始时总是惨淡经营,与一些不为大多数企业接纳的人共同创业。要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并非易事。这就迫使企业家与这些人寻求共同语言、促使人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学习。
对企业家来说,企业已不再为他而存在,而是为了他的员工。他们对社会的关注高于一切的故事不胜枚举。这种情操不是通过赚钱、而是通过与人共事得来的。
企业家如何对待失败?
蒂蒙斯:失败是炼钢的炉火。我认识的多数成功企业家都经历过某种惨败。事业上,失败出现得越早越好。企业家谈论起失败显得轻松自若。他们将失败化成学习的机会。真正的智者总会积极地看待失败。
陈昆廷:许多企业家并不认为失败就是不成功。多数企业家认为,失败是通向巨大成功的必经之路,会增强他们继续前进的意志和信心。
怎样才能成为企业家?
关键词:经济新闻报道;思维方式;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经济新闻报道在各类新闻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它是连接世界经济同我国经济的桥梁,特别是新时期,其作用日益明显。本文将主要从思维方式的创新角度探讨在新时期经济新闻报道的具体切入点,希望能转变当前新闻报道思维,为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提供思路。
一、经济新闻报道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及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受众所需,许多媒体都开辟了财经类栏目及经济专版。如:彭博社、路透社等大型综合性新闻媒体也将经济新闻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时期下,经济新闻报道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与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相比,新时期经济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特征:
1.内容层面的变化
传统经济新闻多以行业数据、经济信息为主,侧重点是新闻事件的传递与陈述,对相关的经济信息与事件大多只是泛泛而谈。而在新时期,经济新闻则更倾向于采用分析性新闻报道模式,在进行信息传递与陈述的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信息的深度解读与分析上,从多个层面与角度对数据进行解读与分析。
2.受众目标的变化
传统计划经济下,经济新闻的主要受众目标是企业管理人员及国家干部,而这些人获取信息的目的大多是服务于自身工作。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普通群众也成为了经济新闻的目标受众,报道风格自然随着目标受众的改变而改变。
另外,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也表现为全媒体趋势,这也是主要趋势之一。
二、新时期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思维模式的对策
对于创新经济报道思维模式,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1.突出经济新闻报道的服务性
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服务性越来越成为衡量经济新闻优良的指标之一。如何突出自身服务性,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选择兼具实用性与权威性。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拓宽经济报道范围。知识经济时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广大新闻媒体必须排除干扰因素,尽力捕捉到有价值的素材。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广大新闻媒体理应为社会及企业提供各类数据及经济信息层面的服务工作,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方向,到商品价格、股票等投资市场的基本行情,都可列入经济报道的范围。第二,信息注意实用性与权威性。经济新闻主要是经济信息,但服务性也是影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专门开设用于介绍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经济信息早已成为了大多数媒体的共识。受众之所以对某种媒介方式产生需求,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媒介传递信息是否真的突出了实用性。真实有效的信息可以帮助受众了解经济趋势,因此力求做到新闻实用、有效也是广大媒体应遵循的原则。
(2)最大程度地发挥经济新闻的分析解释功能,确保政策解读准确、易懂。也就是说,新闻语言必须简洁,在体现实用性与知识性的同时,可用个案进行解释,也可运用直白手段对微观与中观理念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解释。
2.注重经济性新闻报道的深度
当前,受众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必须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与全面分析,即必须在新闻深度上下足功夫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而“深度”,则在于思考、观察、说理等方面的深度挖掘。具体来讲,需要从记者自身素质及报道方位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1)从记者角度讲,必须树立超前意识,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新时期经济信息出现“井喷”现象,而这些信息真伪难辨,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要求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经济专业素养与扎实的理论二者结合,才能报道出具有深度、实用性强的经济新闻。
(2)坚持新闻报道的多层次、多角度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每个国家与经济体之间都有诸多联系。要想在世界媒体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新闻报道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只有力求在新闻报道当中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经济事件与新闻进行切入,才能切实提高经济性新闻报道的深度。另外,新闻报道的贴近性也是提高经济新闻报道深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经济新闻根源于经济生活。因此,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与生活,不断丰富经济新闻内容,更好地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思维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国军.鲜度・热度・深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地方经济新闻报道的突破路径[J].新闻战线,2010,(10).
关键词:语文学习方式 语文能力 思维导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得到转变,首先应该是教师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启发,要求学生注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善于发挥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的群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丰厚自己的底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解读
自主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尤其学习语文,当老师给出一定的方法时,学生应该自己通过工具书去识字、书写,自己读书并写读书札记,自己学会阅读和写作。正如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合作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还应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方式力争让每位同学面对所需交流的问题、任务,积极参与进来,沟通、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一种立体化、多层次、网络式的学习模式中以求提高。
探究学习。探求是人类的本能,求知欲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分享学习的成功、快乐,学生不但会真正了解他人参与学习的心境,关注他人的学习情感,而且自己也能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从而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可见,探究学习正是适应人类的探求本能,发展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在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时,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要善于想象、质疑和创新。因为这是一个能更好地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提升思考能力和启动学生的记忆、组织、创造意识的有效方法。
二、借助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找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推动力,即学生自身对语文能力的认识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语文能力是一种认知能力,对所接触的语文信息,学生要储存、加工和提取。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简单、有趣的思维工具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思维导图提供思维的“全景图”,可以使人的思维从焦点问题出发,在不同的分支上无限地发散和延伸,从而突破收敛性思维的束缚,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案。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学生利于思考、探究和联想,把知识进行组合、联系,采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知识创新。而这也正是语文能力培养中非常需要的,学生在自我、合作、探究学习时迫切需要这些能力的训练。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各个领域中的运用
汉字的正音、正形、正意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但汉字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者数量繁多,采用传统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应用思维导图就会借助图片把汉字化静为动,把静止、繁琐的汉字形象化、简单化,让学生在一种新鲜的感觉中学习。如对以下、、这些象形文字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去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史的兴趣。
学生学习词语时习惯就词论词,很难进行积累,而思维导图强调学生思想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用思维导图学习词语时,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任意驰骋。比如在学习成语时,由“快心满意”想到“意到笔随,快心遂意;以快言论;能言快说;眼明手快;心如刀锉;爽心豁目;额蹙心痛;羊体嵇心”等等。这个过程是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其词语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课内外已经接受了很多知识,要让学生将多种信息和所学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句子。如果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激发学生创造的强烈愿望,使其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句,从而成功地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技能运用。如刚刚学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老师把画面和出处出示给学生后,让其联系自己的生活及学习实际造出更精彩的句子。
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突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并能方便交互,这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整个文章的意思,顺利答题。例如,在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最重要的是理清说明顺序,如果给这一课建立了导图,如景泰蓝的制作有六大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然后依此去学习重点,掌握起来就轻松多了。语文学习中的阅读量大,而且阅读是解答其他类型题目的基础,例如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甚至材料作文中对材料的把握,阅读能力都是基础。
思维图式也有助于写作的练习。当作文给出话题或材料时,学生围绕其中心进行思考,把思维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教师给予客观指导,这整个过程正是思维导图的形象再现,同学们针对一个问题在头脑当中产生的思想以网状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习完某些章节后,应该把相关知识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框架,有系统的知识构架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 进行储存与复习。思维导图就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很好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避免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堆放。图式分析有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知识的主要内容框架,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加以深化。使用思维导图,使考前复习资料只有一些整理好的图式,一目了然,以便于学生更加快捷高效地复习。
四、结语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思维导图在优化语文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教师引导,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广博的语文知识时掌握科学而适用的方法,并充分挖掘出学生智力潜能,提升思考技巧,提高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这种内在的动力存在了,新课标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就会很快形成。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YXGHB0900。)
参考文献:
[1]董建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01.
[2]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3]参见孟河银.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EB/OL].省略/suibi/06033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