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8篇

时间:2022-05-14 04:30: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河南;民营企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97-02

1 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1.1 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据统计,2006年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发展到249.3万家,新增32.9万家,实现增加值6855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5%,被徐光春书记称为稳占“半壁江山”;实交税金475亿元,增长43.4%;实现出口25.06亿美元,增长62.2%,占全省出口总量的49.1%;从业人员达到了1649.2万人。

1.2 经营领域和层次逐步拓宽

河南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主要从事商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现在经营领域已大大拓宽,并进入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且逐步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科技型、外向型等高层次发展。

1.3 组织形式更趋合理化,出现特色经济区域

截至2006年底,全省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共有124878户,管理方式由传统家庭式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另外还形成了一些特色区域经济,如许昌的发制品产业、长葛的金刚石和电器产业、长垣的防腐和卫生材料以及起重产业。

1.4 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促进其顺利转型。民营企业纳税额逐年上升,一些县、区民营企业纳税额已占所在地区财政收入的30%以上,巩义、偃师、郾城、长葛、长垣等市县高达60%以上。另外,民营企业不仅在参于国有企业改革时在职工安置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大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2 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小、寿命短

虽然我省出现一些像宇通这样规模大、发展好的民营企业,但据对我省部分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当前我省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创建时间较短,起步晚,初始积累不足,企业规模较小,发展缓慢,形不成规模经营,企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民营投资项目多,但大项目少,民营投资投向比较单一,仍主要集中在投资量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竞争较激烈的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房地产业等,而很少涉及电子、通信等高新科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投资领域。

2.2 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

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者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投机钻营者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钻“政策的空子”,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己有。这不仅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市场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也直接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安全。

2.3 盛行家族式管理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始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民营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

2.4 融资渠道不规范、融资困难

民营经济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融资十分困难。虽然这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民营企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2.5 市场行为不规范

存在相当多的违反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等现象,存在一些“官商一体”现象。民营企业存在较多的偷漏税、拖欠工人工资和任意增加劳动时间、假冒他人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个体、民营企业借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不完善,钻“政策的空子”,以获取不正当的资源,求得政府支持,低价攫取国有资产并进行欺诈性财产转移,从而得到暴利。

2.6 企业文化内涵低

河南的民营企业大部分仍处在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企业文化内涵低:其一是漠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其二是企业文化定位模糊;三是对河南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不够,缺乏个性;其四是文化培育程度肤浅,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虽然形式上挺热闹,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2.7 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我省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历史短,很多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个区或某个市,而且由于经营管理者目光的短视,其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大部分都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加上经济实力有限,不能做太多的广告宣传,在其企业(产品)知名度很低,这样其产品(服务)就很难打进别的区域,市场竞争力很低。

3 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3.1 政府政策及服务方面因素

(1)市场准入限制。市场准入限制仍制约着民营投资领域的拓展。民营经济在国民待遇与市场准入方面仍受到歧视,例如一些领域已允许或鼓励外资进入,却限制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在税收、信贷、专项投资和工程投标等方面,民营企业基本享受不上国有企业的优惠待遇,这就使得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2)政府服务不到位。民营企业发展受政府方面制约不仅仅体现在融资难和市场准入难两方面,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面,例如: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仅河南省省直部门的审批事项就达2706项,个别部门竟达300多项;收费压力巨大,一些地方把利用权力创收牟利作为监管的主要目的,以至出现费明显大于税,企业不堪重负的现象;另外,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还明显参与不够,例如政府组织的重大庆典、重大外事活动、重大招商等政府活动都要邀请国企领导,但很少组织民营企业参加。

3.2 行业规范及社会支持因素

(1)行业不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结构散,行业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另外河南民营企业技术含量偏低,亟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融资环境恶劣。目前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融资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大量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其一是中国现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国有银行长期形成的为国有经济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往往对小额、分散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金融需求不屑一顾;其二是民营企业自身融资特点决定了融资难。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散,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每笔金额却偏小,而且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民营企业普遍成立时间比较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公共形象,难以对其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其三是我省在产业进入方面设置的高门槛甚至行政性不允许进入的约束,对我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完全是典型的制度歧视。

(3)制度性缺失。我省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存在着许多制度性缺失的不确定因素,给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各种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一是信用制度缺失。信用中介市场供需严重不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意识;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碍,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信用信息的公开制度、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度,以及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采集制度;其二是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由于我省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财产关系还未完全理顺,财产的保障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而整个社会的财产意识和履约意识也没有随着市场的发育和市场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相反在经济生活中无信用规则约束、失信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惩治、信用链条不能连接整个经济运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3.3 企业自身因素

(1)经营管理者素质低,家族式粗放管理,人才缺乏,企业“软环境”差。民营企业经营者中高素质的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有利于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种种困难,但从长远看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2)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由于我省传统的管理文化在分析事物时注重定性分析而轻视定量分析,重“人治”而轻“法制”,因此企业缺乏保证企业进行有效的计划、决策、人事、财务等活动而相应设置的组织结构关系以及保证企业活动有效运行的制度,企业运行的随意性较大。此外,我省民营企业家是在我省经济处于转型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来源比较广泛、参差不齐,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正规的科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增加员工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等侵害员工利益的现象,员工的劳动条件差,劳动缺乏保障,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企业不尊重员工,动辄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屡发生。

(3)缺乏战略性人才观。有关调查表明,优质人力资源的短缺是目前我省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瓶颈。许多民营企业苦心经营许多年,但最后还是没有长大反而逐渐衰弱,与其没有很好地突破人力资源瓶颈有很大关系。一些民营企业家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念。他们喜欢用家长式的面目出现在员工面前,喜欢专制性的管理作风,发号施令。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只局限于口头,而在实际工作中则重使用轻培养,重指挥轻沟通,重家族成员轻外来人员的倾向还比较严重。他们经常忽视员工尤其是知识性员工的思想情感、社会交往、个人成就方面的需求,在一定情况下严重压抑了高素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给企业经营以重创。

参考文献

[1]张瑞红,李浩.河南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7).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 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44-01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高速发展、崛起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发展负面影响和持续发展“障碍”,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我国的民营企业如何构筑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十分值得思考并要求我们研究出与之相匹配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一)民营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量的主力军。

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出口、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技术创新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骄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国有、集体经济的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化,从而使得中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三)民营企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为社会稳定做贡献。

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近10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1000多万人,这些人员几乎全部被民营企业所吸纳。

(四)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再翻两番,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1.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

2.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企业陈旧的经营方式,必将给企业带来危机。

3.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和管理潜质不够。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低素质企业家会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甚至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1.民企自身因素使金融机构面临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大多数民营企业设有建立比较正规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生活消费开支与生产经营未真正分开,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企业资金状况的信息,加之社会信用的缺失以及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凸显,其贷款意愿也相对下降。

2.国有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和信贷歧视依然存在。银行不仅关心贷款利率水平,更关心贷款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银行不能观察到借款人的投资风险时,银行可能会提高利率,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信贷配给对于没能获得贷款或获得贷款额度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贷约束。

3.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困难。由于信用担保制度无法有力的实施,担保始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但仍缺乏统一管理,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政出多门,负担过重。

民企承受的额外捐税高于法定税金,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协作,以各自利益为目标,造成民企运作的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不到位,民企在贷款、用地、出国、招聘、引进技术、申报项目等方面都受到制约。

(四)政府服务及监督职能不到位。

1.市场准入政策上的不平等待遇。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兴办民企,但社会各部门仍对民企存在着歧视,在法制和政策环境上还没有完全取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导致民营企业主心存芥蒂,挫伤了民企的发展积极性。

2.外部发展环境。目前在发展民营经济环境方面,部分地方还存在许多乱象,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挫伤了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三、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所产生的专制和集权化倾向,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

(二)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需要法制来保障,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加强立法,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同时,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及时处罚。

(四)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篇3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发展现状 对策

近年来,天津市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的总量显著提高,民营企业在促进天津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天津民营经济阔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对民营经济缺乏连续性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在进入新产业、新行业时遇到许多障碍,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成长壮大后,面临着继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如能从政策服务层面解决这些问题,对推动天津民营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天津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底,天津民营企业有11907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2049户,增长11.26%;注册资本(金)41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46亿元,增长33.18%。全市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341万元,注册资本总额1660亿元。天津民营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经进入产业链高端和高技术含量产业,投资遍及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船舶物流、金融投资以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市重大发明专利转化运用类试点16家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1家,获得知识产权专项资金160.5万元。

目前,天津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有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款,即主要是外源性融资。金融机构贷款包括企业从银行、信用社、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借入款项。民营企业纳税额约占全市税收的50%,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市城镇就业的75%,许多民营企业家还积极到高校举办“创业大讲堂”活动,为促进天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做出了贡献。

二、天津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天津民营经济近年来得到了稳步发展,总量显著提高,在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

天津民营企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其数量与广东、江苏等差距很大,即使与同为直辖市的上海、北京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据统计,目前北京民营企业数约为天津的3倍,上海的民营企业数约为天津的5倍。即使在“十一五”末,天津民营企业数量也仅能达到15万户左右,数量仍然很少;天津民营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也存在着集中度不高的现象,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集群。在统一规划下,天津各区县正在打造环保产业、电器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感光材料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特色产业。但对比北京的IT产业集群、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天津民营产业群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产业集群标准,至今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融资难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在现有的融资体制下,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融资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为:一是信贷服务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要求。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普遍资金短缺,信贷需求大,现有信贷力度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二是贷款抵押形式比较单一。在企业整体实力、品牌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主要还是采取实物抵押方式。目前还缺乏对非实物抵押,包括专利、知识产权等进行价值确认的标准依据和相应机构。三是担保公司实力普遍较弱。在天津百余家贷款担保公司中,仅十余家实力较强,运营情况良好。其中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只有两三家,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普遍有限。这就使得大部分担保公司难以给企业提供有力的贷款担保。

3、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

有调查显示,近90%的企业认为,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相关机构不够健全,部分服务职能缺位,使得企业从中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有限,从而导致企业运行成本高和社会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还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缺少高层次的专业型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服务平台。部分现有的服务机构和平台也没能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服务的职能,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科技中介服务和技术平台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加快天津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壮大经济实力、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始终把民营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制定一系列鼓励支持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力地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1、确定发展目标,纳入绩效考核

将民营企业的发展纳入天津市经济发展规划,并尽快制定“十二五”民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加大落实力度;建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推动实施;建立完善民营企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制定完善统计监测制度,为全面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和准确反映运行态势提供决策依据。在发展目标的实施上,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各行业民营企业事务的统一政府部门,切实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现象,注重政策的整合力度。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应将促进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业绩加入进来,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提高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2、探索特殊规律,转变发展方式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中的绝大部分产业都呈现产能过剩态势,政府再运用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刺激企业发展的措施和模式,效果会越来越差。加之,天津历史上缺乏创业的人文环境,促进大规模的企业涌现和成长必须选择特殊路径,即抓住新产业出现的契机,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形成龙头企业,形成集聚效应,用产业链带动一大批新企业的成长,如美国的硅谷就是成功的典范,只有在天津找到这样的模式才能在新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探索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和规律是加速天津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政府应通过技改贴息、自主创新激励等政策,推进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3、突破体制约束,创新融资渠道

作为高风险低收益行业,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具有准公共品性质,政府有必要介入和扶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全资担保公司或者入股其他担保公司使其直接成为民营企业的担保人,并建立起一系列与信用担保配套的制度,如风险补偿机制、担保和再担保基金制度、有效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在充分认证的前提下,尝试转变银行传统经营体制,通过有限度地提高授信额度着力支持小额信贷公司为民营企业服务,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还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地方特色的新型直接融资市场,在运行机制上比现有的直接融资市场更加灵活、高效,增加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4、高效的行业、协会等自律

大力发展高效的行业协会和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注意调动、利用和发挥各类商会、行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性,让它们在信息交流、生产协作、人才培训等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社会支撑,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各级工商联组织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改善工商联的工作条件,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民营企业要发展,要争取行业地位,要防控风险,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努力扩大现有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做好规划,尽快成立一批新的行业协会。目前许多发展很成熟的领域还没有行业组织,应加大推动力度,尽快把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起来。

5、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提高政府服务意识

鉴于许多现有配套政策落实效果不佳,不合理收费及行政效率低下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在全市范围的行政机构大力推行限时办理制,追究行政责任,并自动同意民营企业的有关申请事项。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玻璃门”现象,即虽然并未明文规定禁止民营企业进入,但却通过种种不合理的政策或非政策手段,将民营经济拒之门外。因而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具体工作中,不少部门对民营经济偏重管治,欠缺服务,优惠的政策更多向国有大企业倾斜,惩戒的措施更多面向民营企业;一些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的出发点是为了约束民营企业,或将检查、处罚民营企业视为部门的生财之道。在采取行政行为时,对涉及到民营企业的利益重视程度不够,建议由市政府统一设立投诉电话,接受民营企业随时投诉,如经核实投诉属实,则实行针对性问责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民营企业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政府还需以强化部门配合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本着“先活后管、先予后取”的原则,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注:本文是天津商业大学青年科研培育基金项目0911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瓶颈;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定义为“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并在范围的表述上对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从内涵)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从外延)做出解释。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将文化产业分为10个大类,即“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分类首次在《分类》中被提出。

二、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实现异军突起。目前全省已建成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涌现出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画虎、平乐牡丹画等一批文化强县、文化强村,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涌现出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河南天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民营骨干文化企业。(2)我省各级政府对民营文化企业十分重视。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几千万至数亿元的财政资金,引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河南省各厅(局)出台了22个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资金投入、资产处置、收入分配、劳动保障、税收减免、人员分流、离退休人员安置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郑州市建立了动漫基地建设指挥部。(3)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河南省已经出台的《河南省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都提到了民营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措施,提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军文化产业,特别是高新文化产业领域。”(4)民营文化企业在我省文化产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河南宝丰县现有民营表演团体12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平均每年演出42万场,观众达5000万人次,年演出收入达2.86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3.2万农民因此脱贫。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吸引了民营文化企业的积极参与,旅游业与演艺业形成互为依托、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带来了旅游演艺市场的蓬勃兴起。(5)民营文化企业管理逐渐现代化。绝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比较注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民营文化企业(不包括个体经营户)中吸纳多元投资的股份制、合伙制文化企业占多数。民营文化企业的经营方式日趋现代化。(6)民营文化企业对自身发展不懈追求。河南省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业务门类最齐全、经营时间最长的动漫行业龙头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越南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100强”、“全国重点动漫企业”等十几个先进荣誉称号,但是公司决策者和广大员工还不满足,还提出“创建自己的电视频道和栏目”,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民营动漫文化企业。

三、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省的民营文化企业有着如上诸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民营文化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方式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在文化市场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无论是民营文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是民营文化企业的自身素质,民营文化企业遭遇着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有些已经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民营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产业政策不完善,缺少政策引导。如某市文化局负责人反映:“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税收、信贷政策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它经济门类在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享受到了诸多的政策优惠。这几年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声虽然很高,但文化产业享受到的政策优惠却远不如其它经济门类。”大大限制了民营文化企业的迅速发展。(2)融资困难,企业税费负担较重。与其他企业相比,文化企业缺乏实物形式的贷款抵押物,拥有的大多是现在还不能作为贷款抵押品的文化作品和其它文化资源,因而贷款难更加突出。(3)人才匮乏。由于文化产业复兴时间较短,相关人才培养数量不够。高等院校近几年来设置了很多涉及文化产业的专业,然而由于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课程的更新跟不上产业更新的步伐。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学到的知一识并不能立即用于工作当中。民营文化企业人才匮乏。(4)保护知识产权乏力.知识产权足文化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对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其实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2011年,河南法院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681件,其中,专利著作权、商标权、著作权、民间文学艺术等案件近年来迅猛增加。最主要的是利用法律,培养全社会自觉维护知识产权的氛围。(5)民营文化企业自身存在不足。近几年来,全省文化企业和项目数量不少,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市场,如书画古玩市场,传统民间工艺品市场等,但总体规模不大。截至目前,我市有3485家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的不过20家,文化产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市场运作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河南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财税和融资等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体系,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2)精心打造现代旗舰型民营文化品牌企业。分行业有重点地选择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其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名优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果我省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像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和“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等那样的现代化旗舰型文化企业,那么我省文化产业尤其是民营文化产业一定会腾飞发展。(3)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河南天乐动画公司原创动画连续剧《独脚乐园》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国产优秀动画片,荣膺中国动漫产业十大标志性品牌。最新推出的《家有酒神》入选2009年法国昂西动画节电视系列片竞赛单元终评名单,是本届动画节我国唯一入选的作品。郑州小樱桃动漫公司原创动画片《小樱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获得较高收视率,版权输出到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还创作出《小樱桃》漫画2万多集,作品规模居全球第一,出版《小樱桃》漫画图书200多个品种,发行量达1360万册,市场占有份额居中国同行业第一。(4)民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要积极推进与非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产业特别是民营文化产业要想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必须要和非文化产业的行业深度融合,否则,很难迅速见效。纵观河南动漫产业的发展无不与房地产行业、建筑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相融合。

参 考 文 献

[1]陈少峰,张立波.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2[M].华文出版社,2012(9)

[2]2008-201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屮华知网.

2012-10

[3]2011河南文化产业蓝皮书会.中国知网.2012-10

篇5

关键词:民营快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57-02

快递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诞生之后的30多年里,一直保持着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的国内快递始于1984年,1993年我国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快客达成立,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正式进入快递行业。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量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21世纪以来,民营快递企业茁壮成长,业务量的年增长速度都在120%-200%,但是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民营快递业正面临着重重困境。

1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现状

如今,伴随着电子商务业的快速增长,民营快递业成为最火爆的行业之一。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2.47亿人,较2011年数据2.03亿,同比增长21.7%;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3%),同比增长64.7%,其中80%的交易商品通过实物递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快递行业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目前,国内快递从市场主体来看,呈现出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形势。国有快递以邮政为主,主要有民航快运、中铁快运等;较为著名的民营快递企业有顺丰、宅急送、申通、圆通等;外资快递主要有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敦豪等。根据2012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3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99.1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42.9亿件,实现业务收入638.7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175亿元。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2.8%、75.4%和1.8%,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28.4%、60.5%和11.1%。但民营快递企业同国营与外资企业相比,在规模、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 民营快递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数量多、实力弱

由于民营快递企业是由私人经营的,前期投入成本低、对技术要求不高、准入门槛比较低,很多私人企业都纷纷涌入该行业。大多民营快递只需要一辆小型自备汽车、自行车,运输工具简单,公司规模小到2至3人,大到几百人或者几千人,虽然2009年新邮政法对快递行业做出调整,提高了快递企业的注册资本,提高了行业门槛,从总体上看民营快递公司规模很小、数量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法人已经超过2000家,分支机构达到约7000家。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大概80%的业务量来自于网络购物,而网络购物本身打的就是低价牌,这样进一步压缩了快递企业的利润空间,长期处于实力弱的状态。从政局登记备案的民营快递企业来看,除了宅急送、顺丰、申通等少数实力较强的民营快递企业外,剩下的都是小本经营,资金很薄弱,并且十分分散。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还未看到一家上市的民营快递企业。

2.2 服务质量差,投诉率高

民营快递企业一线服务人员数量庞大,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宅急送、申通、韵达三家民营快递的消费者平均申诉率分别是89.28%、52.98%、69%,而邮政快递(EMS)的平均申诉率为23.1%。由此可以看出,民营快递的平均申诉率很高,均超过国有快递,民营快递与国有快递之间仍有很大距离。其中相关的质量服务投诉是最为普遍的问题,且投诉率逐年上升。关于快递不能及时送达以及快递物品丢失方面投诉率很高,相关的赔偿问题缺乏统一的规定和监督。多数民营快递在面临客户咨询和投诉时,总是偏向于推脱和拖延,没有及时对顾客投诉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处理,服务态度差。顾客因此对企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非常不满。

2.3 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

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只需要参加简单的技术培训就可以上岗,多数是以简单的人工操作为主,缺少与快递相关的专业知识,缺少规范化的操作技能,相关物流专业技术人员很少,这样势必就会降低企业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管理人才极度缺乏,相关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几大城市快递管理人才缺口:上海30万、北京20万、深圳12万。多数管理人员是从一线业务员提拔上来的,虽然其经验丰富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是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缺乏是影响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快递企业多数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管理体系不成熟,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落后,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2.4 信息技术落后,信息网络不完善

我国快递行业起步较晚,在信息技术方面还远不及外资快递,信息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民营快递没有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递更新速度很慢,客户无法及时查询和掌握货物相关信息。中小型的民营快递企业主要的业务就是接单,目前还是以手工为主,部分业务较大的企业为了减轻工作量,会用单机EXCEL对运单进行录入和查询等,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自动化水平很低,无法实现指令的实时下达、业务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等。由于信息技术和企业资金的限制,快递网络覆盖范围存在一些结构漏洞,一些偏远地区缺少相应的网点,即使存在网点则耗时长、费用高,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最终导致企业服务质量低下。

3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对策

3.1 建立民营快递联盟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呈现出多、小、散的特点,再加上国家政策对民营快递扶持力度不够,国营和外资快递对民营快递也有很大的冲击性。在如此激烈的环境条件下,想要在发展中取得优势,企业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民营快递大多采用加盟模式,网点分散,管理混乱。对于企业内部要加强自身网点的集中化管理,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于企业外部,以契约形式或者股权形式建立民营快递企业联盟,将同行竞争对手当成合作伙伴,避免恶性竞争,损害自身利益。强强联合可以降低整条快递企业链上的成本,扩大经营网络,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升知名度。

3.2 提高民营快递服务质量

民营快递的申诉率一直偏高,因此快递企业要注意提高服务质量。建立高标准的服务制度,准时无误地将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是顾客对企业的第一印象。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交通运输、信息等设施,提高配送速度,真正做到快递之“快”;同时,快递企业建立严格的相关责任赔偿制度,如果货物在配送过程中发生损毁、丢失等事故,要严格按照赔偿制度进行。为避免配送人员推脱责任,企业在货物配送中实行签名制,责任具体归咎到个人头上。企业对于顾客的投诉问题,无论是业务员、话务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认真对待,及时做出处理。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强大的服务团队,将行业特点和企业的追求融合在一起,让每一个售后服务人员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样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申诉率,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3.3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民营快递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是一线配送工人,学历不高,综合素质偏低。企业从形象、仪容仪表、品德用语等方面进行培训,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从而提升员工素质。不同岗位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同,针对性的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结合企业当前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定期对物流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设置严格的考核制度;高层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对业务熟悉以外,企业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企业与学校协商,实现校企双主体联合,双方资源共享,这样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企业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合理利用人才,才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化管理是增强整体实力的途径之一。民营快递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快速获取动态信息的能力,实现企业的及时管理。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尽量做到各个作业环节无缝链接,进而提高网络效率。完善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双向连接,以保证货品能及时、安全地送达到目的地,及时更新快递配送物流信息,让顾客可以第一时间查询到货物的运送情况,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我国一些偏远地区不在快递配送范围,因此有实力的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寻找这样的漏洞,开辟偏远地区快递网点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网点覆盖率,另一方面还能提升企业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4 结语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文章中提出的许多问题,要正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企业整体服务水平,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护市场份额不受国内快递和外资快递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雪,王志坚.探析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企业导报,2012,(19).

篇6

论文摘 要:中国民营外贸企业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权开放,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力量。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国际贸易舞台上站稳脚跟、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是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而指出存在于我国民因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可行的措施。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从此,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大潮中的一直有生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大约有150多家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被赋予自营进出口权,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涉及的行业也相当广泛,包括机电、建材、轻工、食品、饮料、医药、信息、生物工程等多种行业,尤其在服装、食品、饮料、医药、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产品出口中,民营企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为国家外贸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对增强自身竞争能力也大有裨益。

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外贸企业曾一统天下,但1978年以后,民营企业开始少量直接出口,20世纪9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自营出口的增长,成为我国出口增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众多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民营企业成为了我过对外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事实上,近10年来,民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长57%,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年均增长高达75%,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1%的年均增长速度,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民营外贸企业在几年内迅速渗透到了外贸经济结构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民营外贸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其实现迅速扩充的有利条件。同时,规模企业对外贸经济的拉动十分明显。通过调查显示,在区域经济范围内,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密集地区,规模民营外贸企业对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民营外贸企业成为地方就业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企业改制也为民营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现代管理与家族模式并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民营外贸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摆脱粗放管理,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这是民营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与制度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相继出台,特别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和实施,使我国民营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发面:

第一,数量和规模方面: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长16.5%;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 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第二,利润和税收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50.9%。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4771.5亿元,同比增长36.5%;个体户税收总额1484.2亿元,同比增长24.2%。

第三,吸收就业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2007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7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1.1亿多人。

第四,自身素质方面: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大多数私营企业首选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增长尤为迅速;党建与工会建设进一步发展,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上市加快;劳资关系也有了较大改观,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2005年新增近610万人。

二、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依靠民间资本原始积累自然演进形成,属于典型的传统企业性质,管理体质和治理结构很难给企业创新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微观制度基础。在民营企业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从总体上看,生产出口产品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业组织比较松散。主要是因为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需求旺盛的短缺经济时期,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中生长起来的,起步低、行为不规范便成为了其突出问题。而且,我国的民营经济仍以无核心原子型企业为主导,以“小而散”的产业组织为主要特征。当前,有90%左右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难以达到国家规定获取进出口权的要求。以我国民营企业中占主体的私营企业为例,国家规定私营企业要获得进出口权,其注册资本必须在850万元以上,而且就已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而言,其产品出口覆盖面也相当狭窄,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的过分依赖,大大降低了我国外贸风险抵御能力。另外,民营企业产品档次不搞,附加值偏低,出口产品中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十分缺乏,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出口一些高技术产品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为轻工、食品、纺织品、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能力。

2.资本结构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和束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从融资渠道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客观上不利于民营企业。现行正规的金融体系仍处于国有经济的全面垄断之下,有着极强的计划经济烙印,信贷投放和证券发行的选择主要向国有企业倾斜,处于传统体制的民营企业大多被排斥在现行金融体系之外,难以获取相关的融资支持。利用有限的自有资金很难使民营企业实现高速度的发展,即使有大规模的跳跃式的发展商机,作为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遗憾地放弃大好的机会。最终,这些民营企业投资者只能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或个人,或者借高利贷来进行投资,此类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融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我国政府的严格控制,民营企业利用外资条件限制较多。允许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这也是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审批的条件对于大多数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来说,具有相当多的限制力。

3.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正如福州一家民营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所说的那样:“2007年,公司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全年涨幅达20%至30%,由于涨速过快,虽然每次谈好的国外订单价格都略有上涨,但还是赶不上原材料和成本的上涨速度,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白忙一场。”相信遭遇这种尴尬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民企不在少数,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和价格上升、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出口退税取消或者降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

4.家族式企业占绝对比重,经营管理集权化。家族化经营,在企业初始阶段,其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这种管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一旦企业发展了,弊端就十分明显。家族化经营的通常做法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而继续采取家族化经营时,家族成员的经营理念往往难以走出家族利益的圈套,会拒绝非家族成员进入企业高层,阻碍选能用贤。现代企业理论已经证明,尽管家族治理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其它治理结构所无法比拟的制度比较优势,但总体而言,这一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的规模和交易半径的扩展而不断内生出一些与现代企业经营所不相适应的机制性矛盾,制约民营企业对社会管理资源的吸收和集成能力,并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长不大,大必散”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发挥政府职能,对外维护出口企业的利益。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积极维护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外贸风险。在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发生贸易纠纷或在国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政府应该给企业提供帮助,甚至可以参与与对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谈判,从而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2.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应该改进不同所有制下分类管理的方式,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出口。对民营企业出口的商品,政府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鼓励其产品“走出去”,去适应国际标准,从综合能力上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政府还应该在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方面给出口企业提供支持,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行为。

3.规范法制环境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商会、行会等中介组织对民营企业的行业规范与服务,使商会从以行政指导为主转向以服务协调为主,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和外部联系的纽带。各商会应积极促进我国的企业和海外企业的交流,推动私营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并能够为众多企业争取整体的市场利益。另外,各地方以产品为基础组建的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企业方面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在经营理念上,强化企业优先原则,设立保障制度,以解决家族宗派与企业经营的矛盾;在产权问题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在决策问题上,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在用人问题上,广招社会贤达,也应该用家族成员的能人,又可以用非家族成员中的优秀人才。

2.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施品牌战略,尤其要过“质量关”,追求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整体的高质量。企业要多了解相关产品的国际质量标准和规范,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产品质量应该是产品的核心、形式和附加的整体质量,要在产品的功能、包装、款式、运送、安装、维修等十多个要素中都要下功夫,缺少或忽视任何都一个都会影响品牌形象。只要树立品牌战略观念,时刻不忘创品牌、保品牌,从小的地方做起,即使是小规模民营企业,也照样有机会成长起来并参与国际竞争,

3.注重多方面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市场竞争规则,对于参与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更是一条发展之道。民营企业由国内走到国外,要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用人机制、技术结构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调整和改造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创新之路中,比较重要的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品牌形象,为企业谋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的空间。民营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其技术创新不能是“闭门造车”,而要“内外兼修”,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的协调与交流,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篇7

一、民营企业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首府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逐步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截至2013年6月底,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2346家,同比增长11%;注册资金856亿元,同比增长11%;从业人员28.3万人,同比减少8%;个体工商户达到13.08万户,同比增长15%;注册资金超过38.5亿元,同比增长24%;从业人员34万,同比增长3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约80%。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壮大首府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据调查了解,截至2012年底,玉泉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了21379户,注册资金达到541882万元;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50.3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实现17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1.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0.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99.2亿元,占地区总量的75.8%。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商机和空间。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依托各自优势和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先后与重点民营企业达成合作。一是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托县水煤组合、电价比较、区位交通等优势,规划投资100亿元在托县建设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和城镇建设相融合项目,其中建设光伏温室大棚1080座,现代化的光伏小镇3000户,种植优质牧草40000亩。项目建成后,光伏发电年产值将达20亿元,将解决就业人员近万余人。二是内蒙古维多利集团、内蒙古巨华集团等企业在回民区共同投资兴建的内蒙古大商城,集商业、金融、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生活休闲、餐饮娱乐、仓储物流为一体,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0亿元,年缴纳税金2亿元,并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对回民区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回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另外,玉泉区形成了一批大中型商场及几处大规模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了首府城区的黄金旅游区;新城区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门类齐全的优势产业;和林县成功引进以蒙牛乳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业、电力产业、石材建材业、现代服务业和林草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首府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一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审批程序相对繁琐,以致民营企业项目投资中途搁置;二是民营企业农村用地的权属不明确,给民营企业投资带来困扰;三是政府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一张图纸、一个模式,没有突出特色,不切合各个县域生产、生活的实际;四是政府对县域地区的民生工程投入不够。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区域弱势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项目、人才都要向最适合增值的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和平原地区流动,对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处非交通要道的县域,民营企业受到的关注较少,并且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交通、通讯、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落后,以及缺乏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和环境,加之缺少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经济步履维艰。

(三)投资建设的辐射作用不够强。部分民营企业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在县域经济建设中,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致使好多项目因投资大、利润小、回报周期长而被搁置。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单纯是靠项目建设,还要靠项目带动诸如交通、卫生、医疗、就业等民生工程。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投身县域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愿意在基础设施方面花钱,错误地认为民生工程是政府的事情。

(四)融资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多面向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不能够满足当前各县域民营企业的资金要求。

(五)县域经济各类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关于首府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不明确,统计范围及概念模糊,甚至留有空白,难以为相关部门解决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和为民营企业参与县域经济建设提供参照。

三、促进首府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长效监督。为了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对全市各区、各部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定期监督和考核。2013年,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呼和浩特市关于进一步发挥异地商会作用的意见(讨论稿)》以及《关于对旗、县、区、开发区非公经济年度考核暂行办法(讨论稿)》,提出:一是建立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帮扶制度,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市本级联系民营企业100户左右,旗、县、区、开发区联系民营企业30-50户左右;二是以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股权基金的方式,积极组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各尽其能,因势利导。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为促进首府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多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以更优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推动发展。二是组织各类媒体深入宣传中央、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和报道对首府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形成尊重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为了承接先进产业,帮助民营企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组织民营企业到那些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得好的地区调研考察。四是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代表座谈会、见面会等,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有意识地到首府县域去寻找项目。五是完善和加强呼和浩特市县域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健全县域经济统计概念、指标等,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地反映首府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因地制宜,互惠互利。要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强实力,建稳基地促发展,利益联结增效益。县域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认真地调查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找准各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整合和优化当地资源,在开发利用、深加工以及产业链上下功夫。工业要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突出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农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有了适宜的项目,还要有良好的运营模式,在把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县域农户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调研处)

篇8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困境 对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国民生活水平是否稳步提高等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关于企业的话题很多,但指出实质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较少。本文将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命名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与机构精简,但还是摆脱不了以下几个顽疾:一是吃大锅饭的局面。人员多、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当某项精神需要传达时,往往因为责任不清、惩罚不明造成不及时,很多人仍然是八十年代铁饭碗的老观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更换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即便是更换了新的设备,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也无法满足要求,所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能维持现状。三是管理层的权利过于集中,以致腐败丛生,追责不力。

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比较先进,人员配置也比较合理,但是资源有限,尤其是涉及石油、矿产、通信、钢铁等垄断行业时根本无法同国有企业竞争。这就造成了众多以上行业或类似行业的民企拿不到项目,生存也很困难。

(一)行业不景气造成民营制造企业生存困难

众所周知,近年来制造业进入了寒冬,主要与员工待遇提高、企业负担加重有关。以本人调研的部分民营企业为例。武汉市汉阳区某生产大货车刹车盘的民营企业,2005年时利润较高,公司当机立断购买了四台德国进口的数控车床,价值几千万。但是2010年开始亏损,次年倒闭。究其原因,虽然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没有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本的原因在于设备更新了,人员的素质跟不上,产品的不合格率很高,加上下游模具生产商不合格率高,导致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上游客户逐渐流失,最终破产。

本人调研的另一家武汉市武昌区的做液化气的企业。企业2002年注册成立,并开始做天然气加气站积累资金。2006年拓展业务涉足船舶行业,购买了日本的先进设备进行研究,2007年开发出同样的液化气船舶监测设备,随后几年业绩不断提升,2011年达到顶峰,该公司的产品占领了国内液化气船舶同类设备的80%以上的份额。但是2012年船舶行业急剧下滑,该公司业绩断崖式下跌,目前大量裁剪人员,维持公司的运行。

另外还有几家做船舶配套产品的企业也都是在2012年拼命扩张,企业的摊子越铺越大,但是随后全球经济影响的到来对这些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影响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市场嗅觉灵敏,转型升级快,掌握市场先进技术便捷。但是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导致即便是好的国际先进的产品也无法成功推广。以本人调研的几款新产品为例。

一是LED产业在深圳非常普及,竞争也格外激烈,为了脱颖而出,某企业开发出了目前只有美国才有的一款产品,就是计程车车顶全彩广告屏。有别于武汉市大量计程车顶的广告屏,它是单色的,即只有黄色或者红色一种颜色,且广告的信息仅仅限于文字,信息量小,无法完成图像广告业务,所以耗电量小,车载蓄电池足够,而且只适合价格低廉的如洗浴、电影放映信息、天气、交通等低端或公共广告业务。而全彩广告屏是等同于家用彩电效果一样的,有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耗电量大,还有考虑风、雨、散热等影响,所以必须与汽车加的车载发电机连接。该产品很显然可以为房地产、银行、上市公司等高端广告服务,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武汉市无法推广,因为势必会对原来的企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所以,产品问世一年多,除了在香港试点成功外,再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应用。

二是电梯式纵向停车位。武汉市部分小区有应用,的确可以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因为它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难题,但是国民的责任心和素质毕竟还没跟上。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某小区几年前就在地下车库使用该产品,但本人考察发现已经废弃,按钮也作废,电路也切断,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车位来使用。

三是高速公路动态称重系统。传统的静态称重容易造成收费站货车的拥堵,动态在高速路的任何一段设置,集车牌识别、违章记录、货车称重、超载缴费金额运算等功能于一体,到收费站之后直接像普通小车一样缴费即可,还可以以ETC的形式通行。这种设备技术上没有无法突破的瓶颈,关键是传感器要选择瑞典的石英传感器以达到测量的高精度。但是,前期已经存在的静态称重或者不是很成熟的动态称重已经被一些公司占领了市场份额,新的产品必定会对这些企业造成致命的冲击,所以要想占有一部分份额也是非常困难的。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研究

(一)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

实体企业近几年赚钱的却比较困难,但是企业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具有社会功能。作为一个企业不能只看利润多少,还应该为社会做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等贡献。所以,很多企业将金钱投入到煤、房地产和股票等投机的行业就等于是跑偏了方向。由此也会带来技术革新资金不足、企业转型错失良机的恶果。

(二)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

国家对国有企业有很多补贴政策,同样的对民营企业补贴、奖励也非常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有非常多的减税等政策扶持,主要是大力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我国很多企业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只想着赚取最多的利润,而丝毫不考虑产品的升级、企业研发机构的投入,软件的开发、专利的申请等。例如,某一个企业,申请到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的研发资金后,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当中去,而是用该部分资金作为原有产品的销售,虽然表面上提升了销售业绩,但是几年后,原产品没有了市场,新产品有没有如期开发,部分资金还要被国家收回。这里举的例子成为了非常多的企业的一个准行为。

(三)实体企业忌讳玩资本运作

不管是我国还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运作就像是一个赌场,实体企业如果很浮躁地想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回报,那么就脱离了实体企业的本质。因为产生效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实体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很对企业老板把心事花在脱离产品本身价值的资本运作上,就等同于玩传销游戏,这毕竟是不长久的。而且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企业的人才看不到老板踏踏实实为企业的发展着想,就等于是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他一定会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所以在这一个方面国家要更加大力度、更明确,给民营企业做坚强的后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