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统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3: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统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计论文

篇1

国际贸易随着全球经济变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整体增长缓慢,尤其以货物贸易为主。但是国际服务贸易却一枝独秀,成为国际贸易增长中的唯一亮点。在各国的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经济的发展趋向于无形化,相应地作为无形经济一部分的服务贸易的统计,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例如:美国的国际贸易年年逆差。按照国际贸易理论,长期的顺差和长期的逆差对本国的经济发展都极为不利。但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却一直较稳定,其中与服务贸易大大弥补了货物贸易的长期逆差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无形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无形中淡化了货物贸易的重要性。据统计,美国自1976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年年顺差。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了100亿美元;到1996年更是增加到了780亿美元,在其国内!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3年就达到了60%以上。还有英国,其有形贸易也是年年逆差。可是自1947年以来,通过跨国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海运、民航、旅游业等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无形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这对弥补有形贸易的长期逆差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应的服务贸易统计也越来越重要。

二、分析国际贸易统计的规则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规定: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另一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1.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统计的原则,主要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简言之,就是跨境贸易。这里所说的居民和我们的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常住人口差不多,通常是指在该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自然人和设有营业场所并提供货物或者服务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服务贸易统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服务交易,即跨境的服务流动统计。例如:中国的某企业接受外国海运公司的运输服务,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进口。又如,外国旅游者在中国的旅游消费支出,对中国而言就是服务的出口。显然,包括在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跨境服务贸易统计,具有服务跨境消费和跨境交易的特征。BOP统计已经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并且IMF也已经认识到了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统计的重要性。在其出版的国际收支统计方法手册第五版BMP5中,已经将服务贸易项目由手册第四版的五项细化为十一项,并逐步说明指标涵盖的范围和编纂方法。为了统计的准确性,该组织统计局已经在1999年出版的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全面介绍IMF和WTO关于服务贸易统计的原则、分类和内容。但是IMF坚持其居民和非居民的统计原则,不统计境内外资企业对境内的服务贸易,认为这部分交易的统计不属于BOP范围,而属于国民核算统计。

2.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迄今为止的第一套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多变规则,其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和其它等12个部门类别,每个部门又细分为若干个分部门,共155个分部门。GATS要求统计的服务贸易按其交易方式,既有跨境交易,包括过境交易、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又有境内贸易,包括商业存在,即境内的外资企业对境内的居民和非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但是这种方法的统计资料很少,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中,采用此法的国家不多。

3.外国附属机构的贸易(FAT)统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间经济联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跨境贸易,而包括了由于资本流动而导致的货物和服务的境内交易。例如,中国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然后在中国境内销售。由于按IMF的BOP统计的,这些外资企业属于居民的概念,或者说是常住单位。他们和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的交易,包括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都不能统计到BOP中去,因为没有发生跨境交易,只是在中国居民之间进行交易。但是它又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又不同于纯粹的国内贸易,它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投资者所在国家的利益,而且这种交易已经属于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交易。

三、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

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统计发展远远落后于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原先采用MPS账户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根本不考虑服务创造的价值,更谈不上服务贸易统计了。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已经采用了SNA体系,因而也开始重视服务贸易统计了。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一是国际收支服务贸易统计,也就是BOP统计,我国基本上就是按照BMP5的框架来统计跨境的服务贸易的;另一部分就是内向的FAT统计,对于外向的FAT统计,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较少,暂时不成熟。但是无论是BOP统计还是FAT统计,在我国还是跟不上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正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相对而言,国际货物贸易已经不再能够充分反映各国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绕开关境或者国境的投资活动在表面上淡化了各国间的贸易联系程度。这也是美国、英国贸易长期巨额逆差,而国内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一个原因。国际上进行比较所用的贸易额,多是以货物贸易和BOP统计的服务贸易为主,因而将大量的国外投资所形成的贸易隐形化了。事实上这部分贸易是存在的,不但服务贸易是存在的,而且货物贸易也是存在的。但是却没有用来反映国际间的贸易联系程度,也没有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活跃程度。对于中国而言,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要。对于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跨境的BOP统计和内向的FAT统计正在不断发展成熟,而外向的FAT统计却发展缓慢。

篇2

[关键词]费率监管,统计制度,费率市场化

2004年的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指出:保险监管当局应该对行业发展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管理风险的基础资源是数据信息,美国监管当局在其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统计制度,获得了真实、准确、有用的精算和业务数据信息,既保证了财产保险公司科学地对风险进行精算定价,又为实施费率监管提供了基本依据,较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借鉴其经验,建立统计制度对完善我国的财产保险费率监管体系、有效遏制费率恶性竞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费率监管是美国财产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一般人的印象正好相反,在完全实行财产保险费率市场化的美国,依然存在着严格的费率监管机制。在美国的保险法律规章中,专门规定保险公司所收取的保费必须满足适当性、充分性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在其“财产和意外保险费率厘定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的立法宗旨中明确指出:“保护保单持有人及公众免受过高的、不足的或不公正的歧视性费率的侵害”。“示范法”第5节界定了费率过高和费率不足的判断标准,指出:“在非竞争市场中,如果提供的保险利润可能高得不合理,或者服务的相关费用被不合理抬高,则这个费率是过高的。”“某费率在其适用业务范围内明显不能支撑预计损失、费用和特别评估,而且如果继续使用这个费率将会大量减少竞争或会倾向于出现市场垄断时,这个费率为不足费率。”

实施费率监管是为了避免“市场失灵”,一是加强消费者对保险市场的信心,因为消费者通常缺乏必要的信息,难以对财产保险保单费率的高低做出理性的判断;二是只有在监管机构的介入下,各保险公司经验数据才能得到及时汇总,使得各保险公司的费率定价可以超越本公司狭隘的经验范围,能够参照更符合“大数法则”要求的行业经验损失率等数据。

二、统计制度保证费率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行

数据统计是一种单调、重复、耗时以及成本昂贵的事务性工作,美国各州的保险监督官为了避免陷入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之中,专门设计了一套“统计”制度,其最早的法律依据是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1946年制定的“全行业定价法案”,该法案指出:保险监督官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保险费率组织或其它机构协助收集及汇编数据,在保险监督官公布的合理规则限度内,保险人及保险费率组织可以获取此汇总数据。另外,“示范法”的第20节针对统计制度也指出:监督官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咨询机构或统计人来协助收集保险人的经验并进行必要的编辑。除了用于普通商业险的费率监管之外,统计制度也用于厘定机动车辆强制险的费率和责任限额。

统计人或咨询机构的角色通常由各类保险行业协会承担。统计人(statisticalagents)是指获得保险监督官许可,可从保险人收集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向监督官提供报告以履行“示范法”中有关保险人的统计报告业务的实体。咨询机构,也可称为“保险费率事务所(insuranceratingbureau)”,是美国各州于20世纪初成立的,专门为保险公司收集并提供费率和赔付数据信息的行业公会。

较著名的统计人或咨询机构有:保险服务事务所(ISO)、独立统计服务公司(ISS)、全国独立统计服务公司(NISS)、美国保险服务协会(AAIS)等,他们一方面为各州的监督官汇总并提供保险公司及行业的财产保险保费和赔付数据,同时也向会员公司提供上述数据,并派生出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三、统计人或咨询机构的职责

1.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保险公司要购买统计人的服务,首先要同意提供本公司完整有效的保单数据。统计人制定了保险公司的数据呈报格式与呈报时限,对各种数据元素加以定义,并要求会员公司报告每一笔保费和理赔损失的交易记录,上报的原始数据记录,需通过统计人的审核确认,如果发现数据有任何问题,该笔数据就会被退回至其所属的保险公司,并要求该保险公司更正该笔错误数据,然后重新申报给统计人,以保证原始数据的质量。上述细化到每一笔保费和理赔损失交易的数据收集方式,具有四方面的优点:一是强化信息的验证,二是促进及时报告数据,三是较快发现并纠正错误,四是在开发各种不同格式和时期的报告时具有灵活性。

2.统计汇总出有用数据。一旦原始数据的有效性、可信度以及精确性被确认之后,会依照不同的保险公司、不同的业务类别加以整合,并且呈报给州政府的保险监督官以确保该公司的定价符合该州的保险法规。比如,美国财产与责任保险协会(PCI)、保险服务事务所(ISO)和全国独立统计服务公司(NISS)三家联合署名向各州保险监督官提供各季度的个人车险的行业经验数据,数据类型依各州、不同保单形式和是否包含巨灾风险进行划分。具体数据包括已赚保费、风险暴露、已发生损失、已赔付损失、索赔频率、索赔强度、纯保费及赔付率等。统计人通过汇总行业经验数据,得出行业损失分布曲线,使得行业能够更好的在“大数法则”的科学基础上运行,也使得监管部门拥有了实施科学监管的可靠依据。

3.进行趋势分析。当要探讨财产保险市场的成本变动趋势,以及纯保费、索赔频率和索赔强度变动趋势时,仅就单一保险公司的经验数值无法有效地提供一个可信赖的基准。而统计人或咨询机构在汇总行业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变动趋势的分析,并提供精算咨询、巨灾咨询、再保险咨询服务及市场研究服务。

四、统计人或咨询机构的发展状况

统计人或咨询机构之中业务量比较大的两家是美国保险服务事务所(ISO)以及美国财产与责任保险协会(PCI)。

1.ISO成立于1971年,是美国财产和责任险领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作为美国各州保险监督官指定的经营财产和责任险保费与理赔数据的统计之一,从1000多家保险公司收集数据,每年采集大约25亿条保险保费和理赔损失的详细记录,拥有至少70年以上的业务数据,员工3200多人,其中包括一支约200人的精算队伍。它早期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1996年转变为一家营利性公司。

ISO的治理结构比较特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独立于会员公司的控制,强化外界对ISO作为一个独立的、不偏不倚的可靠信息来源的信心。1996年以后,其会员公司仍保留了对ISO的控股权,但放弃了对ISO的实质控制,仅可以参选董事会11个席位中的3席,并对公司的重大变动拥有投票权。全体员工和管理层通过雇员持股计划(ESOP)等方式拥有少数股权,但可以参选董事会席位中的7席。董事会成员中除了会员公司派驻的3位代表外,其他成员不可以受雇于任一保险公司。

ISO提供的产品主要是车险数据,其数据库包含了95%以上的行业车险保费信息,并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3—5年的车险损失及索赔信息。此外,ISO还向保险公司提供车险个体保单信息,包括被保险人的姓名地址、保单有效期、个人历史保单数据、保单保额,个体保单信息可以帮助会员公司进行更有效的核保以防止欺诈。

除了上述车险数据,ISO还能够提供行业5年内的火灾损失、洪水损失、地震损失、信用卡偷盗、员工补偿以及医疗支付方面的数据。

ISO还提供精算咨询、巨灾咨询、再保险咨询服务及市场研究服务。精算咨询服务可以辅助客户进行产品定价或准备金核算,也提供精算报告;巨灾咨询服务依托于ISO拥有的从1949年以来的美国所有巨灾损失数据,提供巨灾风险管理方案;再保险咨询为客户提供再保险策略;市场研究服务通过对保险市场消费者的研究,帮助保险公司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场计划,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

2.美国财产与责任保险协会(PCI)全资成立了一家保险数据信息公司,名称是独立统计服务公司(1SS)。ISS服务于450多家财产和责任险公司,覆盖了全行业一半以上的保费信息,每年获得的保费统计额超过1000亿美元。ISS的产品和服务:一是为客户提供各季度的私人汽车险的行业经验数据,并对过去连续四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二是为客户提供除德克萨斯州以外的各州房屋/住宅保险的统计数据,涉及的家财险保单类型包括一般房屋保单、移动房屋保单、住宅统括或专项保单、出租房房客或共有住房房主的财产保单等。具体数据包括已赚保费、已报告及预计发生损失额、已报告及预测发生索赔、纯保费、平均损失、损失频率、赔付率等。同时,ISS还提供锅炉及机器保险、盗强险、内陆水运险,火灾险、一般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和按揭保证保险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五、对我国建立财产保险统计制度的启示

篇3

通过对干部测评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干部测评的内容较多,测评项目变化比较频繁,如果系统采用统一的测评格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大部分单位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干部进行评价,这种方式简单易行,用户容易接受。我们对用户的选票进行对比后发现:用户的选票的内容和数目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格式比较类似,可以归类实现。因此,我们决定从选票着手,对选票进行扫描转换成图像格式,利用图像识别和分析算法对选票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准确的测评数据。

通过对基于图像识别的相关系统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对于图像的识别可以分为三类:①对复杂的图像进行识别,如人脸、指纹的识别。②利用的专用的硬件设备对专用的卡片进行识别,如考试答题卡的识别。③对简单图像的模式识别;如对汽车牌照数字的识别。我们使用的选票(测评表如图1所示)是普通的表格(图1),既没有指纹的复杂图像,也没有答题卡的标准格式。在每个表格中一般是用户填写的勾或圈。如果系统进行模式识别,需要存储大量的勾或圈的特征模式库,将用户的勾和模式库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这样识别结果受到模式库大小的限制,同时识别的速度较慢。因此我们采用“定位识别区域,比较像素数目”的方法对测评表图像进行识别,这种识别方法在保证识别正确率的同时,提高了识别的速度。

系统完成对测评表图像的识别后,得到了测评数据。我们需要对测评数据进行存储。测评系统的数据主要包括:测评主体信息,测评表信息、测评数据和系统配置信息。系统中没有多媒体数据,数据量不大,因此,采用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可以满足数据的存储需求。

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统计结果。因为测评的内容较多,并每个测评项目包括多个测评小项,所以,系统要提供对不同测评项目的结果进行统计,同时将得票数加权计算成百分制,最后按照不同的排序方式直观地显示给用户。

最后,不同的测评表具有不同的格式,相同的表包括测评项目不同,因此,系统需要提供修改测评表类型和测评项目的表定制功能。

1.2系统结构

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数据库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接口层,如图2所示。

(1)数据库层是存储数据的数据库系统。为了达到较小的数据冗余,保证数据记录间逻辑关系合理,在测评项目修改时,减少对测评数据的影响。数据库的设计按照“数据表尽量小,多表连接”的原则,使用小型的数据表存储基本数据,将基本表连接后提供不同的数据视图。数据库的结构如图3所示,数据库中主要包括7个表:测评数据表、人员信息表、测评客体表、测评内容表(测评小项表)、测评等级表、测评大项表和表基本信息表。各个表之间按照惟一的ID号进行关联。从而构成完整的测评数据库。(2)数据处理层包括数据的读写、分析和统计接口。这一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从底层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将数据统计分析后,提交给上层界面显示;并且从用户接口层接收到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写入到数据库中存储。处理层包含系统主要的类:初始化和连接数据库的CADORecordset类和CADOConnection类,用于数据管理的CDataMgr类,用于数据统计的CDataStat类。

(3)用户接口层包括图像识别、数据显示、系统设置和打印排序等功能。图像识别功能提供了用户选择测评主体和显示识别进度的界面。数据显示功能具有按照测评项目、测评小项、测评等级等多种形式显示测评结果的能力。系统设置包括对测评主体、测评表类型、测评表等级、测评表项目等信息的设置。排序操作提供了对测评结果按照不同属性进行排序的功能。打印操作和普通系统的打印功能不相同,它将测评结果数据导出到Word中显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格式后打印。它避免了部分系统不能完全显示打印数据的缺陷,同时提高了打印操作的灵活性。用户接口层含有最多的类,其中有:完成打印功能的CDataPrint类,提供排序的CDataSort类,显示主窗口的CMainFrame类,显示主要框架的CUserInfoView类和CUserListView类,还有实现系统设置功能的类。

2关键技术

2.1图像识别

由于经过扫描设备扫描生成的是8位BMP灰度图像文件,文件的每个字节数据对应图像的单个像素,根据这一特点对图像的每个有关像素进行读取和分析。

处理步骤如下:

(1)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入缓冲区中,并得到位图文件的大小,如图像高度、宽度以及每一行的像素个数。

(2)从数据缓冲区的一个较小偏移处开始顺序读取。为了避免扫描图像出现黑边干扰判读,取值应避免是图像边界,以后每读到图像边界都应跳过边界范围。

(3)由于对于位图的读取是按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逐行逐个像素点读取。因此,理想情况下得到的第一个深色像素点且满足两根线交叉点条件的点应是表格的左下角点,如果得到的第一个这样的点经过判定不是左下角点,则应该是图像出现右下倾斜的情况,得到的应是右下角点。为避免这种情况,可给出一定的判定条件,保证得到的第一个满足这些条件的点应是表格的左下角点。

(4)根据表格的特点和实际测评对象数沿线搜索得到评价区域的左下起始位置点。在搜索过程中,通过得到的一些与表格起始位置点同行或同列的点的情况,判断出表格是否发生倾斜,如果倾斜超过一定程度,则应认为这个图像出错,应重新扫描这个表格生成新的图像文件。

(5)找到评价区域左下起始点后,从通用性来讲,应该找到第一行每个单元格的下边界点,从而以此为依据得到每一列单元格的宽度;再找到第一列每个单元格的左边界点,从而可以得到每一行单元格的高度。根据这些宽度和高度值得到每一个单元格的四个角点的位置,确定每一个单元格的范围。

(6)根据每个单元格的范围,取一定的子范围搜索每个单元格内的深色像素点的个数,为避免可能将边框包括在内的情况,对于单元格中同行或同列的深色像素点只按照一个深色像素点来计数,这样即使将四个边框都包括进来,也只会认为只有四个像素点,不会对结果有大的影响。

(7)根据测评表要比较的项目情况,根据先前给出的有关参数,以一定数目的单元格为一组,对中间出现的深色像素点个数进行比较,找到深色像素点个数最多的单元格,得到其对应位置,进行相应项的计数,作为后面的统计依据。

2.2数据统计和分析

按照需求分析,系统需要提供按照测评项目和不同的测评小项的数据统计,同时提供票数、分数和等级百分比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测评结果。因此,系统需要将测评数据统一存储,按照用户的需求快速地查找并统计出测评结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系统从数据库层到数据的处理层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首先,为了减少数据的冗余,并提供综合的测评数据,系统的基本数据:人员信息、测评项目、测评等级、测评小项等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基本表中,并且具有连续的惟一ID号。如图4所示,测评等级信息表中的每一个等级具有惟一的ID号“dj_djid”,并且ID号从‘1’连续编号到‘5’。因此我们在测评数据表“cpdata”中的等级字段只需要存储等级ID号即可,从而保证了较小的数据冗余度和灵活的数据修改能力,最重要的是ID号可以用于数据统计时数组的下标。

图4测评等级信息表

所有的测评数据储存在基本表“cpdata”中。如图5所示,这个表包含基本信息的ID号,如人员ID,测评项目ID和测评等级ID,除此之外,还有所对应的得票数“cd_shumu”。因此,系统通过读取此表的信息就可以获得所有的数据。

图5测评数据表

对多人员、多项目的分别统计是非常耗时的工作,SQL语句没有提供这种功能。因此,我们采用一种基于项目ID号的统计方法。系统将测评数据读入到一个二维数组中,同时初始化统计结果的数组。假设我们需要统计不同等级的得票数,我们初始化一个长度为等级数目的数组dj[DJNUM]后从第一条记录开始计算。如图5所示,第一条记录等级ID号为‘2’我们将对应的得票数‘12’加入到数组dj[1]中。依次类推,当我们浏览完所有记录时,各个等级的总得票数存入到数组dj中。我们仅读取一遍数据就可以完成不同数据的统计,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统计速度。

如上所述,我们在浏览记录的同时可以对多项内容进行累加,从而得出多项统计结果。同时,每一测评等级本身具有权值,将此等级所得的票数和权值相乘就得出用户所得分数。因此,系统只需进行一次数据记录的遍历,就可以得出所有的统计值,保证了数据统计的效率。

2.3测评表的定制

用户使用的测评表多种多样,不但格式不尽相同,测评项目也有所变化。因此,为了对多种测评表进行图像识别和数据统计,系统需要提供对测评表的定制功能。通过对不同的测评表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测评表所包含的信息有五类:测评主体、测评客体、测评项目、测评等级和基本信息。

(1)测评主体,即被评价人员。不同的测评表所包含的测评主体的数目不相同,相关信息有所差异。因此,测评表的定制功能需要设置测评主体的数目并提供填写相关信息的接口。

(2)测评客体是指参评人员的类型,如领导和普通人员对测评主体的评价分量是不相同的。不同测评客体的权值也不相同。

(3)测评项目指评价指标,测评表的评价项目不相同,每一种评价指标的权值不相同。并且可能测评项目下含有不同的测评小项。测评项目是测评表的关键内容,需要详细进行划分。所以,系统设置了测评项目和测评小项两类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基本表中。

(4)测评等级的变化不大,每一种等级需要对应不同的分值,用于最终测评主体得分的计算。

(5)表基本信息包括表的ID号、表的名称、所属的基本类型、表的行列数、表的测评项目数、表的测评等级数和相关的备注信息。

根据以上对测评表的分析,系统需要分别提供对这些内容的设置接口。用户定制或修改表内容是一个自顶向下的过程。首先,用户添加表的基本信息,如:表名称、表的基本类型和行列数。然后,用户分别添加各项的信息,在添加测评项目时,先添加测评大项,然后将所属的测评小项逐一加入。同时,在每项内容的设置界面上提供了查看、修改和删除项目的功能。

通过对测评表每项内容的设置,系统提供了统一的表定制功能,这种设置方式简单、灵活。用户添加新型的测评表后,系统自动读取表的关键信息,如行列数,从而确定图像识别的有效区域;读取测评项目和等级信息,完成图像信息和测评数据的转换;读取所有信息完成测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应用情况

干部测评统计分析系统已经应用于测评工作。我们使用富士通“fi-2150c”型扫描仪将纸质测评表扫描成灰度图像,利用本系统对图像文件进行识别和数据统计。

首先,由于图像的识别速度远大于图像的扫描速度,因此整个图像识别工作的速度取决于测评表的扫描速度。同时系统对扫描的图像要求较低,所以扫描速度相对较快,利用富士通扫描仪大约每分钟可以扫描20张测评表。

在图像识别后,测评数据自动存储到数据库中,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查看测评结果。数据的统计速度较快,我们利用10000张扫描表进行测试,数据计算所花费的时间为13ms。

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验证,系统除不能识别严重变形的图像外,统计数据的正确率达到100%。

本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测评表进行数据识别,采用优化的数据统计算法达到多种测评数据的高速统计,提供了灵活的表格定制功能,对不同格式的测评表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大大地提高测评数据的统计速度和准确率,减轻用户的统计负担。

参考文献

[1]建立体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软件体系[EB/OL].(2007-11-9)[2008-1-10].

[2]字符结构知识在车牌识别中的应用[EB/OL].(2007-5-26)[2008-1-9].http:///h/090130808/239820.htm

[3]于炳琪,陈杰春.用Delphi开发质谱图扫描图像识别系统[J/OL].电子器件,1999,22(4),317-321

[4]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4-86

篇4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各企业的统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制度,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发挥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作用。

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以获取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报表制度,一般企业一直沿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对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基层报表制度所要求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员工及工资变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开发及附营业务情况。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但对企业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还不够准确。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论文摘要:以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建立的过程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统计制度,实施有效统计,使统计、数据准确可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5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篇6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篇7

随着全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电子文件几何式骤增,对电子档案的超前控制、及时收集、有效管理与开发利用以及数字化技术的推广、档案工作和服务范围的拓展、管理手段的革新都要求档案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必须与时展同步。但档案人员这方面素质状况如何,是否满足当前工作和事业发展需求,目前尚无有效措施或途径及时了解,更谈不上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了。这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不相符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如果通过年报来反映这些基本情况,既能充分利用我国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及时定期地了解包括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在内的各方面信息,又能增强年报指导档案事业宏观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增置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是改革档案统计年报和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近20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而档案统计年报基本上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来反映这些发展变化,进行专项调查效果或效益也不是最好。档案管理,除保管档案实体延长其保存寿命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外,其重要任务就是管理、开发档案信息,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范畴,而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方面又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因此做好档案管理与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这篇文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现实中,二者的结合还很不够。若在年报中增置这一内容,既是改革年报的一种有益探索--可改进、完善档案年报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年报的信息咨询功能,进一步发挥它在档案事业宏观管理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又可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档案信息管理及开发的有机结合,对提高档案人员现代化能力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增置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有利于增强档案人员特别是档案工作领导的计算机意识、现代化意识

实现档案计算机管理应先培养计算机意识。所谓计算机意识,笔者认为,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意识下,人们在实践中首先尽可能地企图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计算机及其技术成为人们劳动的-种重要甚至是首选的工具或手段。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无所不在的新世纪,我们将在高科技的环境中工作,在高科技的背景下学习和生活,将在高科技的发展中求生存、谋发展。高科技在向世界展示其强大无比的奔腾势头的同时,也向我们每一个人提出了新的使命:不仅要具备高科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对高科技的运用和创造能力,而且要有一颗紧扣高科技发展脉搏而跳动的心。在新的世纪,属信息管理范畴的档案部门,其工作对象的拓展、工作手段的更新,信息技术是发展方向。

然而现实中,档案部门的计算机意识较弱,时代紧迫感不强。现行的管理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工作效率低,档案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开发,即使做了一些开发工作,质量也不高。究其根源,除机制、经费等因素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些档案工作领导对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意识和愿望。认识不到位,人财物的投入也不可能到位,缺硬件少软件,自然也就留不住优秀人才。整个档案队伍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少,现代科技理论与管理技能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因而档案管理水平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这些状况表明,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人员特别是档案领导干部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而这种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以多种途径或方式逐步来实现。笔者认为,增置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无疑是个强烈的指示信号,也应是一种有效途径。这将会促进档案人员关注档案工作现代化,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并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增置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借助年报的地位与影响来提高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可强化档案人员的现代化意识,加快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

四、增置计算机技能统计这项内容,可及时反映档案工作方式、手段、准则的变化及对档案人才需求的变化,可加快我国档案队伍现代化建设

社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电子文件的产生与管理,档案工作对象的变化、范围的拓展要求档案管理必须加快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与之相适应,档案管理的评估考核体系也应该发生变化,档案人才结构必须进一步优化调整。年报中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的增加、指标体系的调整,是档案人员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人才结构需求将要调整的指示信号。人才结构的变化又必然对档案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增置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对档案干部队伍现代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科学地指导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特别是现代科技教育。首先体现在指导档案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特别是现代化管理继续教育规划的科学编制上,其次体现在指导档案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上。目前在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成效显著,但关于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比重较小,实际效果不理想。撇开参学人员层次不一、需求各异等因素不论,这也与举办者对参学对象的基本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分析有一定关系。若能及时了解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技能掌握情况,这种被动状况将会随举办者心中有数、活动有备而得以扭转,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会有所增强。可见,掌握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整体状况,不仅是编制继续教育规划,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技能继续教育规划的需要,而且还将有利于科学、合理、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继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二是有利于指导在职人员档案专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培养方向的调整。社会需求是档案专业教育发展的基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档案人员提出了多元化、高素质的新要求,统计内容的增加是新要求的强烈反应。因此,增设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可促进档案专业教育加快改革步伐,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适应时代需求,还可促使专业课程“厚基础、重科技、宽口径”,增加“计算机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有关现代科技课程的比重,把档案学建设成为档案管理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有机结合的、多学科兼容的边缘性学科,使档案专业教育向信息处理方向调整,增强专业教育的活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增强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有利于增强档案人员的终身学习意识和时代意识,促进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善和优化。21世纪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在人才,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是能力的竞争,能力又主要体现在“创新”、“适应”上。就档案工作而言,“适应”主要体现在要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适应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适应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与档案管理数字化;而“创新”则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适应”的更高层次。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的增加,实际上是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信号:人才结构正在优化调整,原有的知识技能已不适应时代需求,档案专业毕业的优势也在不断弱化,不及时掌握计算机等科技本领就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此外,时代在发展,年报统计指标体系随之调整意味着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只有终身学习,与时展同步,才能适应发展,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才能积极迎接新的挑战。

五、增置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有利于加快档案管理专业软件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有限的计算机资源

虽然目前档案管理软件已进入专业化开发、商业化推广阶段,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优秀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推广应用的难度却很大,非常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浪费相当严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档案部门缺少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导致了引进软件困难,而且即使引进了也很难发挥作用。若在年报中增加计算机技能统计内容,则有利于从机制上督促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加强对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教育,也有利于增强档案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自觉性。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提高了,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应用的难度也就随之降低了,这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就加快了。

篇8

论文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