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校本教研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授课老师可从网络上直接下载教案(或教学设计资料),付诸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教学风格进行加工调整,增加学情分析后再传至教研组指定的服务器文件夹中,让组内老师点评修改,整合多位老师意见后形成最终教案,这样就在网上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备课集体。此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多向研讨让教研组成员还可以通过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评课,将课堂教学进行微格、细化后就更容易发现过程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使评课更具针对性,每个参与教师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环节进行点评,不需要留情面和搅稀泥,避免了评课的空泛、不着边际,发展完善后网上集体备课评课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
2完善研修步骤是催生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在目前的学校教研实践中,教师反思意识是落后的,其原因是常规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但是从教师角色来看是被研究者、被评判的对象,从参与态度的程度上看是旁观旁听,过程上的分析也是一言堂或单向评价较多,即便课后的反思也只是注重对具体实践结果的粗浅回顾,缺乏对实践过程的深入剖析,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一直以来得不到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校本教研可分为六步进行:第一步,备课组成员合作策划制定教学内容,一起完成背景材料的准备和教材分析;第二步,提供原生态的教学现场,即执教老师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不试教不听课),技术老师则负责录像并传网;第三步,注重强化执教者的反思,执教教师上好课以后自己看录像并写好课后反思;第四步,在教研组内进行常规教研之后,利用网络研讨的互补性开展网上论坛,继续深化研讨主题,利用网络论坛扩展了空间和延伸了时间,使论坛更具有实践方面的反馈;第五步,教师本人或组内同事再进行课后一课多上的重建(即学情不同的同课异构),让教学成为讲学之乐;第六步在论坛和集体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并最终完善研修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3多元化互动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的形式随着网络开放时代的到来,它不应是刻板、一成不变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多元化互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普遍受教师们欢迎的。不难发现,每位教师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总希望能不间断地得到专家名师的伙伴式帮助,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网络教研中心,以沙龙论坛的形式开展校本活动,让参与者来“网络教研中心”听课,与执教者直接对话,交流心得、发表看法,这种新型“伙伴式”教研组的活动会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让没有机会到现场听到课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和文体资料,浏览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从而促进了各种教学资源的联动融合与再生。
4网络校本研修带给教师成长的一些问题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教师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校本课程开始成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已进入由试验到推广的新阶段,梳理和总结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水平,推动校本课程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更要深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策略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这里,我们依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依据实践内容与对象对理论的反思,分析一下在校本教研中的开发者及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校本教研中教师的重要性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校本教研的理念,这有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校本课程开发要求学校应当在明确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在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又能怎样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独特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两点:一是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办学目标的桥梁和手段;二是校本课程开发极需要正确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教育宗旨的高层面指导。不过,学校的办学理念之所以具有方向性,是因它具有三个特点:宏观统领、中观具体、微观可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由此可见,没有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也难以深度进行。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
从开发主体中的校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方面看,教师在整个课程开发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教师而言,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论文的格式,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保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呢?对校长而言,应该履行的职责在于:确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良好的校内沟通网络,协调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领导能力、规划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交际(合作)能力。
在开发校本课程必需的所有条件当中,教师的认可、支持是最重要的。任何教育变革,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无法成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不断明朗的过程。
二、提高教师素质级能力的对策
由于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还存在相当多的不利于自身开展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健康开展,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指导校本教研的方向,促使其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一,提倡学习,激发校本教研的参与热情。学习,对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教育理念为支撑的。理论学习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因为时代飞速发展,知识在快速更新,新的知识在不断涌现,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充电”,使自己在新课改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然而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只教不学,不思上进”的现象。因此,我们要倡导学习,使教师认识到“学习是研究性教师成长的保鲜剂”,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才能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实质、作用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学习也是研究的基础,教师们只有通过学习,具备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才能相互补充,相互提高,校本教研才不至于在浅层次上徘徊。因此,我们要极力鼓励教师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教师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和报刊杂志,让教师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互动交流。它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教师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如针对多数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困难问题,英语学科组的老师可以共同相讨对策论文的格式,每个人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又如,在期末复习前,各学科组的老师也可以共同讨论,提出最佳方案,争取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人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从而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时,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师在反思中弥补“遗憾”,改进教学。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把它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直面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不管是现场诊断和案例剖析,还是课题研究,都要以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立足点,通过分析和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解决存在的困惑或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可以促进自身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云鹏.中小学教育教研基础[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旷明.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 教育科学论坛,2006.
1.便捷性。
传统的英语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学沙龙、教师讨论为主,受时间与空间等诸多因素制约,教研活动成本高、不方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把教研与教学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方式灵活多样、资源实现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实用性。例如:在评课活动中过去需要集中教师定时定地点交流,在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英语组的主题帖进行网上评课,在网页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课堂实录主题帖,让教师在后面跟帖进行评教,这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些没有到场听课的老师也可以参加评课,教者自己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网络具有全面的互动功能,能够实现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之间的充分互动,通过论坛、互评等形式,实现多角度对话;由于网络的储存功能与开放特点,教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度研究,加深对话的深度。例如:通过网络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语组博客群的互评交流平台。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把网上存在的很多资料与观点展示出来,进行进一步的辩论等。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软件如:单词发音、表达训练等,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训练,提高教学技能与知识技能。
3.开放性。
英语教学对教学资料的要求比较多,一些生动的课件与案例、影像材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机构与学校建立的高中英语网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语教研网”等等,这些网站上的资料都是可以在活动中利用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教师不仅可以享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把观点与资源随时添加到网络空间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的观点是公开的,评论是公开的,资源是公开的,而且校园网络与互联网是对接的,所以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中英语的校本教研经常会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各种内容,有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配合,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能够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浓烈的校园教研活动氛围。
二、高中英语网络化校本教研模式与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点。在网络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对校本教研方式进行归类,对主要方式进行阐释。
1.构建教研管理平台
网络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台。教学部门或英语教研组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或网络办公平台,开通“英语教研之窗”,开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个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主页,让教师在自己的主页上自由撰写教学内容与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备课组为单位实现分类管理,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网络可以成为通知、进行发动、过程通报、结果展示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对教师的课题、论坛、博客、资源、教案等进行集中管理,对好的观点与资料进行推荐,对教案与反思进行检查与通报等,这样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组的网络资源中心,成为教师教研资源与成果展示的平台。另外,网络还可以成为评价督查的平台。在开展教学沙龙、公开课活动、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之后,在网络上设立专题,让教师把沙龙中的观点进一步澄清,把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写出来,把外出学习反思心得写出来,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讨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问题与思考得到延伸与深化。
2.促进资源交流
网络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库。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各种教学案例、各种试卷、教学背景素材、各种影像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所有教师从中下载,为备课工作打下基础。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次基础上可以上传一些资料,共享资源。通过“网上主题帖”引发问题讨论。可以由英语教研组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共同收集本学科内所有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真实问题,筛选后确定为活动主题。例如:在网站上开辟“如何让学生学会每天用零星时间记单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等,让老师在帖子后面跟帖,进行讨论与辩论,可以让一些特级教师与教研员参与讨论当中,边讨论边学习。博客是教师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能够培养教师系统思考、动笔反思的习惯。英语教研组可以构建自己的教师博客群,定期进行点击率、评价率评比,促进教师形成写反思的习惯,同时激发教师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评价交流,让网络教研的交互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3.推进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等人员,备课的成本高昂,反复修改的时候需要反复集中,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集体备课在网络中进行。
3.1把教案设计过程放到网络上。
通过一次性的集中集体讨论,由专人将集中了集体智慧的教学案整理出来,并上传到网站专门的教案目录中,同时提供一些教学课件、视频、案例等资料供教师下载。教师可以打开这个教案并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侧预留空格让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以便将集体教案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同时,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学反思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2把教学研讨与评议过程放到网络上。
可以把一些教师的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并进行评课活动。甚至可以将说课、评课、磨课等活动置于网络论坛中,让教师在网络专题论坛中进行说课、评课,磨课,减少了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紧张,减少了面对面的窘迫。这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观点更加清晰,教师的收获更大。
摘要:本文从成本理论的角度指出所有权兼经营权的企业形式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形式都是有效率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关键在于提高其决策控制效率。
关键词:成本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控制效率
人们通常认为所有者兼经营者的企业形式效率最高,这时成本最小,例如阿尔钦和德姆赛次的团队生产理论分析。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的问题不仅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成本,还包括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成本,因此这种企业形式的成本要更高一些,那么是不是所有权与控制权合并的企业形式的效率就一定高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企业组织呢?如果是,那么为什么所有权广泛而全面分散的这种组织形式普遍存在呢?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运营效率
(一)团队成员偷懒行为的监督及其问题
阿尔钦和德姆赛次认为:企业的生产是团队生产,因为许多人联合分工生产更具有专业化效率和规模经济。但是团队生产的是“团队产品而不是团队成员的边际产品”,因而很难准确的检测、测算每个成员的贡献,在直接测度每个团队成员的边际贡献高成本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就会产生偷懒的可能性,偷懒行为的部分效应将由团队中的其他人承担。
那么如何监督偷懒行为呢?一种方法是由市场竞争来监督团队生产,有更大生产能力的团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现有成员将受到愿意以较低收入份额提供服务或向团队其他成员提供更高收入的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和约束,一旦其偷懒行为被觉察就会被撤换。然而“市场竞争并不能实现十分有效的控制”,首先通过观察团队产出来发现确定偷懒行为的存在及其程度很难,因为影响产出的因素很多;其次,其他团队生产中同样存在偷懒的动机和行为。另一种方法是阿尔钦和德姆赛次提出的培养团队成员的忠诚感和团队精神,强化不偷懒的共同利益。由于培养团队精神的可操作方式和最终效果的不确定性,因而我们应该提倡但是不应该仅仅将监督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予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三种减少偷懒行为的方法是“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人检查团队成员的投入业绩”。但是监督人又由谁来进行监督呢?阿尔钦和德姆赛次认为通过授予监督人剩余索取的方式可以解决监督人偷懒的激励问题。“监督人通过他支付给投入品所有者的价格,通过观察和指导这些投入品的活动或用途,减少偷懒活动,获得剩余收入”。这样,监督人就成为了“团队生产过程中的中心合约人”,即雇主或所有者,其拥有这样的权利束:“成为剩余索取者;观察投入品行为;作为中心方与所有投入品订立合同;改变团队中的成员资格;出售这些权利”。这样的权利组合一方面实现了相对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团队生产过程中的偷懒——信息问题。这就形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的企业组织运营模式,雇主或者所有者可以通过观察或规定投入行为来估计员工边际生产率。
但雇主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能监督的人数也是有限的,这样组成的企业规模一定受到限制,企业很难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此时为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雇主必然委托管理人员对更低层级的员工进行监督,一方面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能监督的人数也是有限的,企业必然形成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形式;另一方面,所有者、管理者、雇员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他们各自的利益往往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这时所有者即使亲自经营企业也很难保证员工的行为与所有者的预期完全一致。与此同时,企业所有者在经营中所追求的往往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所有者的效用包括货币工资、舒适的办公环境、所有者的利润以及社会关系的维系等等。因此,即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经营也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要素
由此,德姆赛次提出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四类:第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所需的规模,企业的规模与所有权集中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规模越大,企业的所有权更加分散。第二,实施更有效的控制产生的利润潜力,即潜力控制。当所有者实施控制的程度既定时,企业的利润潜力就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外部环境稳定(稳定的价格、稳定的技术、稳定的市场份额等)时,监督成本比较低,而外部环境不稳定时,经营者的行为对企业经营的效益有明显的影响,这时监督要花费高昂的成本。第三,系统性管制,例如政府控制。德姆赛次通过分析得出:政府调控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受控行业的所有权更加分散。第四,企业产出中的潜在要求,例如舒适的办公环境等等。企业的潜在要求越高,所有权就越集中。由于不同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性要素不同,从而带来了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例如当企业符合下述条件时:领取固定工资的工人的任务容易监督;所有者兼经营者投入企业、作为股本的资金能够保持企业有效规模运营;所有者的经营兴趣及领导企业的能力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企业就会采用所有者亲自经营、按等级制度组织企业的形式。如果企业要求的规模比较大,股份资本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会求助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运营效率
(一)两种不同观点
对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运营效率,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以伯勒和米恩斯、凡伯伦、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企业的所有者不利,其成本很高。
伯勒和米恩斯(1932)认为,由于作为所有者的利益与最终经营者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两者之间的信息往往也是不对称的,而且分散的股东没有动机严密监督公司管理者,这样就导致作为非所有者的管理者能够引导企业追求利润以外的其他目标。“随着所有权的扩散,这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总是以有利于经营者一方而告终”。
凡伯伦(1924)认为,“所谓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实际上就是把控制权从资本家手中转入工程师之手,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率的恢复,因为工程师的主要兴趣是提高技术、增加产出,而资本家的兴趣在于利润。因此,“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就变成对追求效率的经营管理进行控制的问题了”。
加尔布雷斯(1976)对控制权问题的看法与凡伯伦相同,但他对这种转变的结果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认为正是由于技术阶层的愿望和权力,牺牲了所有者的利润,才培养出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私人部门的大规模发展。
另一种是以法玛和詹森为代表的主流观点,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组织也是有效率的,关键在于所有权怎样控制经营权在决策过程中的问题。法玛和詹森(1983)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决策功能和风险承担功能是分离的,部分是因为经营与风险承担专业化所产生的好处”。对于决策功能而言,决策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提议——提出资源利用和契约结构的建议;认可——对所需贯彻的提议作决策选择;贯彻——执行已认可的决策;监督——考核决策人的绩效并给予奖励。其中提议和贯彻职能由同一人担负,法玛和詹森将这两个职能称为“决策经营”,而认可和监督职能合并称为“决策控制”。在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不分离的情况下,牺牲了无限制风险的分担与决策功能的专业化好处,这表现在决策程序蒙受了效率的损失,因为决策人的选择需要以财富、风险承担的意愿和决策能力为基础;同时剩余要求者放弃了通过证券组合的多样化最佳地减少风险,因而风险承担成本较大。
在许多复杂组织如上市公司、大型专业化合伙公司、银行等,所有权和控制权往往是分离的,这类组织通常通过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职能的分离来解决因决策经营与剩余风险承担的分离而产生的问题。这些复杂组织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与不同决策有关的特定知识——需花费成本在人之间传递的知识——在组织内所有层次的人之间传播”。因此,企业可以将决策经营权委托给拥有富有价值的相关知识的人,来减少知识传递成本;同时分离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职能能实现对决策经营中问题的控制,例如可以将决策控制职能赋予享有剩余要求权的人来认可、监督重要决策和规定奖励等。
然而在大型复杂组织中如上市公司,股份分散,拥有众多的剩余要求者,当每一个剩余要求者都要涉足决策控制时,成本很高,因而将其剩余控制权委托给其他人就更有效率,这样就出现了剩余风险承担与决策控制相分离的现象,组织方式有以下收益:决策经营委托给人,可以使有价值的知识在与其密切相关的决策程序中发挥效用;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的分离有助于解决因剩余控制权的扩散而引起的问题;剩余要求者可以通过证券组合减少风险承担的成本;剩余要求者不需要具备大量的财富和经营决策能力。所以,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中,当决策经营、决策控制和剩余风险承担的收益一般大于它们所导致的成本时,组织也是有效率的。
(二)决策控制的主要机制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决策程序中存在严重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决策经营与决策控制的分离来提高运营效率。决策控制的主要机制在不同的组织中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决策科层。即由较高层的人认可和监督较低层人的决策提议,评价其表现。决策科层因组织的博弈规则而得到加强。相互监督制度。复杂组织中形式上的决策科层得到了来自人之间不太讲究形式的相互监督的信息的支持。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之间的信息是相互传播的,这些信息对于较高层级人并不直接有用,但是这些信息提供了内部人之间的相互监督。董事会。董事会(或理事会或经营合伙者委员会)掌握聘用、解雇和补充高层决策经营者以及认可和监督重要决策的权力,实现组织最高层级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的分离,使高层决策经营者与控制人之间的串通更加困难。
三、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启示
不管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还是统一的企业,其运营都是有效率的,都能够通过激励、监督、程序控制等降低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雇员之间的问题。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出资人包括国家直接投资者、提供贷款的银行、机构投资者等,要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关键在于提高决策控制的效率及决策的质量,加强决策经营的监督。但是,目前国有企业起决策控制核心的董事会往往由于所有者缺位而无法充分发挥决策功能,作为决策控制的最高层级,谁又对其实施决策控制和监督呢?通常人们认为是股东大会,但是外部股东是信息不对称者,同时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分配机制决定了外部股东的监督成本很高,因此股东大会不能有效监督、控制董事会的。特别是小股东与大股东(他们通常是小股东的人)之间的问题应如何解决。以上理论分析都假设小股东、大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现实生活中当小股东将决策控制权委托给人以后,小股东的利益常常没有得到保证。因此,要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还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决策控制着手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
1.普特曼等编.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人本理论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07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让人本理论不断融入语文教育,同时让初中语文教育更加趋于个性化,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灵活化。目前,初中语文教育已经成为多样教育与个性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那么,如何在人本理论下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尊重素质差异,促进学生个体自我进步
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要精准到位,尤其是其语文素养的高下。生动灵活、自主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每位学生对于课堂自我价值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要尽量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弱势,尤其是在刚刚接手新的班集体时。学生只有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获得进步,才会获得满足。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属于诗歌单元,其中收录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及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四首诗歌。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对诗歌能有准确的把控理解。尤其是《我爱这土地》,如果不结合当初的写作背景,可能诗人的爱国深情难以被学生所读懂。因此,在上这一单元诗歌时,笔者选择了让诗歌理解能力与朗读能力出众的学生担任各自小组的学习引领者,并且在组内开展朗读竞赛与主题探究等多个活动,教师巡回指导,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进诗歌世界。
二、坚持以学定教,推动语文课堂个性化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则是每个学生走进作品世界,了解作家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重要过程。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并据此做出对语文教学预设的修改与指正。所谓以学定教,其真正内涵也正是对初中教师设计课堂观念及做法更变的科学化诠释。人本理念所讲求的是对人个性的尊重与保护,并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名著摘选部分,对于这些经典故事,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基本上已经在电视剧《水浒传》中看过这个片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时,不必留出太多空余时间用以故事的了解,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古今白话的对比理解、小说细节的刻画体会上。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的了解来调整教学策略,可最大限度压缩无效用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不过,语文教师为了学生差异化素质的提升,可更多采用“小组合作+适时指导”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与个性化指导。
三、在情境中塑造学生个性
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对诸多个人典型故事及个性思想的了解与领悟,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而这种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与状态下学得真知,获得个人发展,必须注重导入情境的精心设置与教育指导语言的准确使用。
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刘禹锡的自励诗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在课前用PPT形式展示了多处僻幽之所与喧闹之市的照片与视频,配以教师语言的描述,并提出问题:“你喜欢僻幽之所,还是喧闹繁华的地方?为什么?”学生纷纷谈论着自己的看法与选择,不少学生选择了喧闹繁华之市,更有一些学生认为僻幽之所更好,而缘由则大同小异。其中有近十个学生回答到了个人喜好与理想。教师随即顺势提出:“个人志向与喜好不同,其选择的居所也必然存在差异。在古代,不少仁人志士生活于偏远、不被重视的环境里,可是仍然刻字铭志、写文传志,心系国家黎民,可谓今人之楷模。”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找出刘禹锡生活环境与个人生活环境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对比更加深入强烈地感受到刘禹锡“志存高远,不屈悲苦”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疑问及临时情况要做到反应迅速,妥善处置,让学生通过情境回归课文原境,自主探寻与感知魅力,有利于情感的年代互通,从而释放更为真实的语文魅力。
四、积极打造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
人本理论中要求教育者能够尊重教育对象,并在其素质差异中能够延展为不同专长的发展与素质差距的补缺。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为学生自我才艺专长的演示搭建平台,从而丰富学生间的交流形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树立不同层面的榜样。
关键词: 公安院校本科生 毕业论文 改革措施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核,也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本科层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能使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公安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毕业论文质量直接反映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一、公安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
目前,以我院为代表的公安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虽然在学院和教务主管部位的监管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各教学部门在实施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学院各系部毕业论文工作通常开始于学生第七学期末,要求学生在寒假放假之前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开题、资料查阅等工作。但是,这段时间也正是学生刚刚结束国家公务员考试并将进行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关键时期。部分学生并未将主要精力用于毕业论文工作,而是忙于奔赴各地参加考试和联系用人单位,势必会影响毕业论文的文献查阅、收集资料信息、设计研究方案和方法等的前期准备工作。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与毕业实习同时进行。虽然,学生五月初即可结束实习,返回学校,但此时距离毕业只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而毕业论文工作包括的内容较多,研究型论文还需要准备实验药品,熟悉实验场地与实验设备,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最后还要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期间,有的学生仍要前往其他地区参加公务员考试,有的学生还要考虑毕业分配问题,等等。因此,学生真正投入论文工作的时间非常短暂,使毕业论文质量受到影响。
(二)教师精力投入有限,教学质量缺乏保障。
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承担其他教学、科研和办案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在毕业论文指导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此外,有的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公安实战经验不足,指导实践型毕业论文时自身能力不够,使毕业论文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三)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完善。
尽管各公安院校均有相应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不尽完善。学校对毕业论文环节的评价多注重论文格式、字数和查阅文献数目等指标,在过程管理和论文本身质量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选题、收集资料、试验(调研)、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论文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考核指标。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督导专家评价等多主体质量评价相比,毕业论文监控措施并不健全。
二、公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在实施毕业论文改革时,应紧密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计划、管理体制、深化理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根据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时间上应当给予充分的保障。因此,论证新的教学计划时,应将毕业论文工作时间规划作为重点议题加以论证。我认为,可以结合刑侦、刑技等各专业特点,在教学计划中,将专业课程授课计划在学期安排方面适当提前,以便在第六个学期即可开展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给学生更多的毕业论文学习时间。第七学期可以适当安排专业选修课和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课程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及时补充毕业论文工作所需知识,又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备考。论文工作时间充足,学生才能得以兼顾,为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时间条件上的保障。
(二)深化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指导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关注度。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在于提高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应该从理念上深化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论文工作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理念上引起重视和关注,从而在指导思想上保障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过程管理。
应当将毕业论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实训必修课程对待,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强化论文各阶段的过程管理,为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和健全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需进一步明确毕业论文的质和量的要求,加强毕业论文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验收阶段三个重要时期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准备阶段监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审查论文题目及其类别、指导教师资格、学生的开题报告、调研和文献资料查阅和收集情况,抽查各专业系部的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等;研究阶段的监控管理内容主要是对教师指导情况和学生完成情况与任务书中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进行核对和检查,从而督促教师定期指导检查学生论文进展,减少学生出现抄袭行为的可能性;验收阶段的监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格式内容规范性、答辩组织情况和成绩评定等各环节进行评价性监控,同时,也要听取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学 体育教师 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
一、前言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体育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只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水平,因此,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近年来,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已逐步成为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现阶段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世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研究从探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着手,追寻作为校本基础的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说明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寻找当前校本教研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校本教研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主题,以校本研究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论文十余篇,同时阅读了教师专业化方面的相关书籍,并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为论文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1.校本教研的概念
校本教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直接目标,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实者和执行者。校本教研确认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有能力对实际的教育情境和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校本教研中教师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内的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保证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也就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最直接、最适切的实践方式。
2.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体育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1]”。
从广义的角度说,“体育教师专业化”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区别:“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体育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体育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本研究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采取狭义的理解方式,即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发展。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讲,校本研究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校本研究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而另一方面校本研究的有效开展又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开展有效的校本研究需要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支撑[3]。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形成新的理论,总结新的经验,运用新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理论、实践等的认识与了解会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他们走向研究型的教师:促进教师的转型与提高。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教师的科研知识储备与能力及素养都在逐渐丰富,这也就是是校本教研的“反哺”作用[4]。
(三)基于校本研究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分析研讨制度,引进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那么,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有何影响?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基于这些考虑,本研究了解了基于校本研究的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1.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的影响
(1)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观念和意识的影响
由于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缺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意识不强及、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及对自己教学的不自信等问题。而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育教师获得了能有效参与学校发展和教学的提升,因而加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并且作为校本教研的活动主体,教师更能体会到参与其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转变其教学观念。
(2)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校本教研对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是新鲜事物,因此体育教师需要了解、学习其中的知识,并且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经常翻阅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主动获得专业知识,使其意识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其教育科研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变原有陈旧的知识结构。
(3)校本教研对体育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进行体育科研已经不在是一些体育专家的特权,一些体育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研,其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能力与撰写体育方面论文。
2.基于校本教研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体育教师本人方面
首先,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有些教师认为参与校本教研不过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及评职称需要,体育教师在活动中善于做笔记和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但不善于总结和反思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他人与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大部分体育教师自主反思的能力、主动剖析自己思想的意识薄弱。
其次,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合作。多体育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仅在自己的教研组内开展,或在自己带领的学生中间开展,或在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之间开展,很少有看到以学科组为合作单位的教研组织活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之间有力的合作。
(2)学校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讲,教学研究在学校的大环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一些学校尽管观念上重视校本教研,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思考、探究、研究的意识和行为远没有充分表现,尤其没有表现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学校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方面。
3.校本教研的几种方式
(1)“专家论坛”式教研
为了提高教改实验的质量,正确把握课改的实质和方向,可以开设“专家论坛”给全体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邀请在课改实践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互动式的培训,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有针对性地解答体育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课题研究”式教研
在校本教研中,可以采取课题聚拢的方式,以骨干教师为核心,打破学科的界限,把有共同研究项目的教师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定期进行理论学习,举行课题观摩课,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升华,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3)“问题解决”式教研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总会遇到不少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势必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因此,围绕实践的需要,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家的指导,协同课题组教师发挥集体力量攻关。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四、结论
(一)校本教研加强了体育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其体会到成就感与满足感;有助于体育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改变其固有的陈旧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二)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缺乏反思,合作意识不强。学校对校本教研较重视,但其中的教研往往集中于与教学无关的方面。
(三)校本教研有很多种模式,主要为“专家论坛”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和“问题解决”式教研。
参考文献:
[1] 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M].学苑出版社.1989:553.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6.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教学反思
我校针对于校本教研专门召开了“我在校本教研中成长”教育科研报告会,听过几位优秀教师代表的报告,深有感触,以前对校本教研只是大概了解,并没有深入地、系统地学习过,如今看出校本教研对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成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提高,我专门学习了校本教研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平时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校本教研促使我加强理论学习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浑身充满了激情,对什么都感兴趣,业余时间也非常注重自身理论的提升。随着教学年限加长,对学习的热情逐渐减退了。当新课程的改革浪潮掀起,顿时让我手足无措,就在我彷徨之际,学校开展了各项校本教研活动,如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四标、五让、六环节”示范课,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通过参与活动,让我重新找到了自身努力的方向。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我校近几年每学期都给每位教师分发几本书籍,有关于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方面的。只是平时自己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与重要性,现在重新捡起这些书本,认真仔细阅读起来,感觉自己的视野也就没有之前的那种狭窄了,对教学理也有了新的想法,对校本教研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校本教研促使我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在实践中要及时注意应用,即自我反思。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及有效途径,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适时进行总结,及时找出教学中成败与不足,从而优化教学。
我校教师备课教案纸上专门设计一栏就是让教师写下每节课教学反思,每次学校检查教案时,对教学反思模块尤其关注,会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对评选出的优秀教学反思还要进行展示。我们的教师,如果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教学反思小结为基础,就反思出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并再次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的反思自己,记下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心得、听课评课交流心得,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
三、校本教研促使我养成撰写论文的习惯
近几年随着职称的评定而懒于动笔,即使平时有些想法与见解,也就是在脑中闪过,并没有真正静下心写下来。通过校本教研的活动参与,在教学中会有更多的反思与心得,若将它们撰写成文,一方面可以把散乱、无序的教学信息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专题,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再吸收更先进的、前卫的教育思想,摒弃错误落后的教育观念,加强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1.撰写论文能让我们不断学习与思考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社会、家长对我们要求都很高,学生对我们的要求更高。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如果我们教师不努力学习,不勤动笔,就不会成为能“教”会“研”的研究型教师,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舍弃过时的、错误的东西,继承、发扬传统的有益的东西,还必须学习相关新理论、必须思考现实问题、必须搜集相关经验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应用语言文字、语文水平的能力,而且有可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新的东西,自然会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2.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论文是教师通过自己教育实践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而总结得出的经验。善于撰写论文的教师,说明了他在其教学中做了有心人,经常在研究、思考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这对自己无异是一种提高。因为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了审视自己的机会,可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不符合社会道德、历史潮流,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这样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与机会。
四、校本教研促使我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校本教研中提倡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基石。合作应该是“真合作”而不是“假合作”。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导致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学校、年级中脱颖而出,不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互相防备、互相拆台,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相互保留,谁也不肯暴露自己的不足,也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经验、收获。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也导致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可见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对一所学校是至关重要的。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校园,融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教师的自觉行为。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仍然会扎扎实实走好校本教研之路,让校本教研之花永开不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