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3: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贸市场发展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产品 成本 创新流通模式
最近几年来农产品的价格不断的上涨,致使消费者在农产品的消费商迅速增加,出现了“买农产品价格高”之重,但与此同时农民却由于“卖农产品价格低而并未得到实惠。为此在农产品的买卖中就出吸纳了“一高一低”的现象,从而说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农产品流通的运行绩效。
一、现存流通方式的问题
1.农贸市场仅仅解决了农产品的流通问题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各大城市开始建立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卖难”与城市居民“买难”的问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这种农产品流通方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但是这种传统的农贸市场环境较之现代化的大型超市存在着卫生及购物环境的差异。例如在农贸市场中普遍的存在着菜叶、淤泥等杂物,致使道路不整洁;在活禽宰杀或者水产区由于清理不及时,难闻气味弥漫;此外摊位出租的分散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为管理者对市场的统一管理增加了难度。为此一般的农贸市场就被当地人冠以“低劣商品”的集散地,商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商贩往往不能有效解决或者干脆逃之夭夭,从而无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现存的流通模式无法改变农产品价格的“一高一低”
我国很多的大中城市都已经初步形成了各类以批发市场为中心而城郊贸易市场为基础的流通模式,但是随着新兴流通模式的出现,这种流通渠道逐渐被“农户+龙头企业+消费者”、“农户+批发商”、“农户+供应商+超市+消费者”以及“农户+批发商”四种模式所取代。尤其是以批发商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最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不难发现,以上不同流通方式依然具有自身的优劣势:例如在最常见的农户与批发商构成的流通模式中,农户 仅仅作为初级商品交易的主体进入市场,为此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在农户与合作市以及龙头企业的模式中,合作社作为中介,提升了农户进行交易的快捷性;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模式中,由于产品价格随着各种因素而波动,致使农户的农产品一般是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而在农户与供应商以及超市所构成的模式中,农商产销被进一步分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通对生产的带动。
为此不难发现,以上基于农贸市场发展起来的四种流通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流通渠道稳定性高、运行绩效高。但是不足之处是无论是对于水果、蔬菜还是粮食等农产品,农户仅能得到产品价格大约的30%的收入,从而没有真正的实现增值;而产地市场的经销商作为产品流通的经纪人可以获得大约价格20%左右的收入,剩余一半的收入则被农产品的终端市场所获取,从而最终消费者获得的依然是高价农产品,“一高一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二、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创新流通模式
1.推广“农户+终端市场”的流通模式
(1)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户+超市”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农村+供应商+超市”的流通模式较之传统的产销分离现状有一定的突破,向完善与构件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农村+供应商+超市”的供应模式依然存在着各种的进场费等一些其它明目的费用,总体来讲还是会导致成本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中小超市的淡季时甚至比农贸市场卖的贵。为此在“农村+供应商+超市”的供应链中要减少供应商这一环节,从而减少农产品的进场费用,最终使消费者得到实惠。
(2)完善“农户+社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在农村的农产品销售中将产品直接送到社区农贸站、社区菜店或者是农副产品平价店等,从而省去了流通中的进场费用。通过这种销售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达到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一般来讲消费者买到的农产品要比农贸市场或者超市低廉30%―50%。尤其是“蔬菜直通车”可以将新鲜、廉价的蔬菜直接的送到社区门口,更是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但是由于现存使用的社区农贸店、社区菜店的条件较为简陋,卫生条件较差,为此需要政府通过资金或者政策扶持建设或者改造一批公益性质的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等。与此同时也要相应的扩大“蔬菜直通车”规模,并解决其专用停车场的问题。
2.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1)加大对“农户+消费者”的推广力度。这种创新的流通模式作为最近出现的新生事物,只是在几个大型城市刚刚兴起,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农户与消费者的好评。这种流通模式较之传统的的“农户+学校”、“农户+批发商”、“农户+企业”等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更少的中间环节,只需要通过物流公司就可以将新鲜的农产品送达到消费单位或者消费者。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在城郊租地点种农产品,规定农户使用绿色方法生产农产品,更是一种经济、安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2)大力推进“农宅”对接。这种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是一种可以方便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直接交易的方式,但是一般出现在北京等大城市。例如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在社区设置农产品配送柜,社区居民如果想买农产品只需要在网络上点击鼠标,通过提前预定的方式就可以在规定时间获得商品。这种方式类似于订奶、订报一样便捷。以上各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均通过减少中间环节而有效地控制了流通中的损耗,促使菜价降低,对于农户来说卖菜价升高了,而对于购买者来讲又买到了便宜菜,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新与完善政府支撑体系
1.强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准确、快速的加快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强化省级、地市,尤其是县乡级对于农产品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农产品的信息制度;其次要建立蔬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供应、生产、监测以及预警体质,尤其是建立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波动的应急机制,保护农户的利益。
2.建立农产品流通基础设
各级政府要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是加强基础市场的建设。尤其是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并不断的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及配套设施吸音批发商、贩运者以及生产者进入市场;对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以及运输等环节进行更新,建立现代化的服务体系;扶持产地建立冷藏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社区农贸市场改造,引导现有各级集贸市场实行“退路进场”以及“退路进市”。其次要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方式。传统的批发市场要按照当下现代农产品流通业态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现有的市场进行改造与升级,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此外要积极地引导市场进行网上交易,实行网上订单交易、结算等。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农产品市场较之其它行业,具有社会效益大、回报率低因公益性强的特点,为此降低了一般主体的投资意愿。为了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发展生产以及搞活流通的要求:首先要在税费政策上给予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一定扶持。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建设的投入。例如进一步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政策,保证用于装载运输新鲜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对流通领域的各种收费行为,例如零售商供应商收费以及农产品市场收费等;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减免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房产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当地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于当地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大对于连锁经营、产销挂钩 、配送、等新流通方式的支持力度。最后还要对于一些龙头企业进行补助,支持龙头企业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及营销服务。
4.健全市场法规制度
首先政府要制定法律法规来对市场交易的双方进行干预或者引导,利用购销双方已经形成的资产交易性频率与专用性来进行锁定,从而构成双方规制结构;其次要放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政策,简化农产品经营者手续的办理程序,从而保证他们真正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公平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办市场”的法规,从而规范市场经营设施的租赁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流通模式的创新发展可以在解决“一高一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生产组织。例如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过程中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引用高新技术来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国家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管理、政府扶植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强化宏观调控力度等来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同时通过发展与培养农产品物流组织、强化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以打通地区封锁、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体制、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来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如此就可以在相对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同时降低购买者的买进价格,从而有效地解决“一高一低”问题。
参考文献:
[1]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
[2]杜红梅,应对WTO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与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 (5).
[3]邵乐群.陕西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4]毕玉平,陆迁.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演化的关键要素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2010 (8):70-73.
论文关键词 市场规划 公众参与 法律建议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一国经济的增长需要自身的开放和参与。这种开放和参与迫使城市公共服务的提供采取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市场规划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过程是否开放、透明,与公众参与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府面临着体制改革、行政方式创新等一系列新问题。所以,在信息高度发达、公共服务国际化的今天,公众参与市场规划有利于公共服务标准的提高,有助于我国行政决策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
公众参与是社会分层,多样化的公共需求,涉及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协调利益群体,它强调公众(公民)参与市场策划编辑过程的管理。它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本来是打算来宣泄公众的“不满”情绪,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然后再上升,征询公众的政策,市场策划,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大众”的一般理解,缺乏具体的设计和机制的公众参与形式的公众参与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大缺陷。
(二)调查对象
西宁市曹家寨农贸市场是以曹家寨村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农贸市场,村里的耕地从1995年开始被征用,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城东区八一路上的主要的农贸集散地。自2013年5月,曹家寨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对市场布局重新进行了规划,并于2013年9月间完成改造工程。
(三)调查目的
本项目通过对西宁市曹家寨市场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调研,剖析我国在市场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从而提出健全我国市场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四)调查内容
本项目对西宁市曹家寨市场的经营者、部分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实践得出调查结果。调查主要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调研,使公众参与市场规划的现状浮出水面,引发民众及行政决策者的思考。二是通过调研,把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把公众参与市场规划的机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论述。三是通过调研,进行讨论如何开展我们的方法公众参与,以适应城市化中国的市场规划发展迅速的制定和实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市民走向和谐建设社会,保护环境和生态社区的方向,参与市场的规划做了一些探索。从以上三方面入手,进行调研,并得出调研结果。
(五)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对西宁市曹家寨市场的经营者、部分消费者进行询问、交谈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96份,部分经营者因生意繁忙或文化程度影响未交回问卷。所以,以下报告中的数据系根据收回的有效问卷而得到。
二、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结论及分析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超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极大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断加大,消费的观念也从传统的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化、快捷化转变,人们不但要求生鲜农产品新鲜、卫生、营养,而且还要求品种多样,不管是在产品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鲜农产品特有的易腐易损性,限制了物流时间的上限和物流半径,加之生鲜农产品物流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等因素,制约着生鲜农产品流通,传统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产品更高要求,这些都制约着生鲜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收入。如果能理性的分析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各种因素,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并预测物流模式的演进方向,将对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背景介绍
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中国江南最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杭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也十分迅猛,物流销售模式也多种多样,如批发农贸市场、超市、网上交易、第三方物流等,但是目前杭州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仍以传统方式为主。
2.杭州超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随着超市发展,进入超市的生鲜农产品数量种类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整个农产品生产及流通的深刻变革。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价值,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成为连锁超市企业除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
目前杭州有的大型超市超过30家,小型连锁超市更是随处可见。超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主要是有生鲜配送中心配送、供货商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三种。其中以生鲜配送中心配送为主,供货商和第三方物流为辅,且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并不完善,一般都只是起到了“送”,其他业务开展的并不多。
杭州超市主要有世纪联华、联华、欧尚、好又多、物美、乐购和麦德龙。他们分布在杭州各个城区,有大型分店和小型连锁店,其中世纪联华和联华的小型连锁店最多。超市生鲜农产品的主要物流过程如上图。
3.杭州超市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杭州市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日常必需的生鲜农产品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而超市作为现代生活消费的重要场所,超市的生鲜农产品及其物流效率也备受关注,所以本次调研将对杭州市内超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信息进行调研。调研的方式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有生鲜区的大型超市,共发放问卷96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6份。杭州大型超市主要包括世纪联华、联华、欧尚、好又多、物美、乐购和麦德龙等。问卷回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比分析等。以下是数据分析图表。
3.1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的优势
从图表显示可以看出影响超市生鲜品销售的因素,其中产品价格占57.3%,显示为最影响销售的因素,其次是产品质量,在后来是销售环境和服务质量。每个人的消费倾向有所不同,影响消费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但是从图中还是能的出大致趋向——消费者都想购买到经济又健康的生鲜农产品,这是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屡屡爆出的问题食品,使得人们在购买生鲜农产品时对质量越来越看重。
3.2超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2.1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流体系日渐完善,但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超市在配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占总量的44.1%,其次是20.7%的产品到货时间不准确。这些问题存在一定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因素可能是超市对产品的源头,过程,销售等质量检测和信息化管理没有到位,而客观因素可能是一些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3.2.2影响物流效率的原因
表3 现阶段影响物流效率的原因
影响物流效率的原因很多,而且是各方面的。从表中可以看出个因素的比重都相差无几,这也就说明了,这些原因都很重要,对物流的过程影响都很大,虽然不可能全部改善,但企业要从长期的角度去看,根据自己的主要的问题去改善物流,提高物流效率,节约物流成本,赢得更多的商机。
3.2.3解决方案
超市物流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解决的办法也是不同的。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超市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整个物流过程的基础。其他的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加强物流技术、物流人才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他们都是发展高效物流的保障,是现阶段超市完善物流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4.总结
杭州经济发达,超市行业也是迅速的崛起发展,但从调查中得知超市生鲜物流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超市销售生鲜农产品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超市有时为降低物流成本,而不顾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效率,而物流效率影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生鲜产品的新鲜质量。生鲜农产品的数量种类在超市商品中的比重虽有所增长,但超市主要销售的还是其他日用品、零食、酒水等。顾客在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在很大的程度是因为“随便”,并不是特地为买生鲜产品而来的。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好坏会虽然会影响销售,但是影响的程度不会太大,而超市提高物流效率,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
从超市生鲜农产品的长期利益来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是必须的,超市作为现代消费场所必将期待农贸市场,所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综合实力,平衡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缓解解决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是超市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09,(2):21-22.
[2]王玉霞.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8,(11):15-16.
[3]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关键词:分散小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99-02
一、中国分散小农户营销渠道现状
当前,中国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有“农户+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农户+批发商”、“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供应商+超市”等形式。
(一)农户+农贸市场(集贸市场)
农户自产自销,使用简单的交通工具,通过农贸市场、集贸市场等主要形式销售农产品,直接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这种方式没有中间环节,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进行信息交流,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但是,各渠道成员分散缺乏沟通,以小农生产方式为主,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广泛需求,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效率低下,容易耗费较多时间与精力。
(二)农户+产地批发商
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交易的主要载体,目前在中国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批发市场体系中,直接进入市场与农户进行交易的是产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商通过适当的交通工具与销售方式,靠自身的市场运作能力,将农产品转移到消费者。
(三)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龙头企业”这一组织形式通常也被称为“订单农业”,龙头企业通常由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充当,因而它们也是直接与农户进行交易的流通组织。在这种渠道关系中,按照双方签订的契约界定权利与义务,农户按照契约生产指定品种和数量的农产品,而龙头企业则按照契约专事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并为农户生产提供相应的服务。相对于批发市场中农户与农产品批发商的交易而言,这种渠道关系相对稳定,在维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组织单元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同时,发挥了龙头企业加工、销售农产品的优势,联结农户进入市场,从而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规模性相适应,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四)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
这种渠道结构是对“农户―龙头企业”这一结构的完善与矫正。在这一结构中,仍然由农户分工负责指定农产品的生产,龙头企业分工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销售,只是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不再直接订立契约,而由农户自己组织的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充当了农户与龙头企业交易的中介,由合作社代替分散的农户与龙头企业签约。
“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渠道方式下农户与龙头企业密切合作,通过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整条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提高整条产业链的价值。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城乡之间,不同的区域之间,东部与西部差异明显,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在中国的发展,不能普遍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目前,“农户+农贸市场(集贸市场)” 、“农户+批发商”模式仍然是中国分散小农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目前,大、中城市消费的鲜活农产品在80%左右是通过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商提供的。
二、基于分散小农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小农户的分散经营很难获得农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的合理市场利润
作为农产品渠道中的产品提供者,由于小农户的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获取信息和谈判能力弱,农产品营销渠道系统内往往因为权力和信息的不对称,在农产品销售上对批发商和龙头企业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渠道权力向批发商和龙头企业倾斜,农户很难获取农产品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的合理市场利润。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环节较多,加大了农产品成本,易挫伤农户生产积极性
农产品流通渠道环节较多,渠道较长,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会经过这些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整个物流链条上,分散农户生产规模普遍小,无力从事农产品的贩运与销售,收购商以其灵通的市场信息,较强的运输能力而成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商,并且成为批发市场内批发大户的主要货源。多次集散,完成农产品所有权的转移,每个环节都要加上一定的毛利,产品价格被反复提高,加上流通时间越长,农产品损耗越大,物流成本高,无形中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容易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小农户所销售的农产品多以原产品、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来说,只是单纯的种植、采摘然后直接出售原产品,即便部分农民表示很想进行产品的进一步加工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由于专业生产技术的熟练程度低下,专门的生产工具和设备又比较落后,专业化的管理理念缺乏,只能选择放弃。另外对于一些农产品所需要的现代科技加工和保鲜技术等,对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来说成本偏高,即使国家提供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当前分散小农户文化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由于上述种种限制条件,因此当前分散小农户所售农产品多以原产品、初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农户收益低下。
(四)渠道成员之间关系松散,农户难以获得对商品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农户完善的引导和培训,作为生产者存在的农户,非常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农户仍有着自产自销的观念,其生产和销售手段依然很传统,交易方式原始,绝大部分采用“看货―讲价―挑选―购买”的现货交易方式,达成远期性契约交易的甚少。现货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尽管交易信息对于调节当令商品流通、平衡区域供需矛盾有较大作用,但因交易对象是现成产品,对商品生产指导意义并不大,甚至还可能引发某些消极作用,农户难以从市场交易中获得对未来的商品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其渠道交易活动也非常单一,缺乏渠道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分销产品的能力不强。
三、优化分散小农户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的平台建设,降低农户获取市场交易信息的成本
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加强信息化的平台建设,建立起覆盖市、县、大多数乡镇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将分散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直接相关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渠道,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的状况,使农户通过现代“信息高速公路”,及时、准确、经济、全面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找准市场,降低成本,以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做基础,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使农户获得市场交换过程中合理的市场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立以小农户为主要会员的农产品流通组织
从国外的实践看,大多采用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要流通渠道。发达国家许多农民合作社的业务贯穿于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农产品流通全过程,实现了垂直一体化经营和横向一体化经营相互渗透,取得了明显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中国分散的农户经营也遇到搜寻信息成本高,进入市场难,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等市场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农户必须联合起来,建立以合作社为中介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经营同市场需求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将中间商获取利润的一部分留在合作社和农户中。特别是对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农户股份经营组织等农产品交易组织形式引导和支持,使传统农户离散的交易形式向合作或垂直交易模式转变,提高农户交易效率和交易绩效。
(三)整合物流配送、产地批发市场系统,短化农产品营销渠道
一是要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包括配送中心、运输设备、储藏设施、保鲜设施、道路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减少鲜活易腐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损失,降低运销成本,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专供直销和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创造条件。二是要注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多种服务设施的配套,拓宽流通渠道,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加快运输中转,把星罗棋布的“田头市场”及时升级为集中规范的产地批发市场,重点是加强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电子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市场档次和交易能力,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拍卖、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
(四)发展壮大农产品营销渠道主导企业,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营销渠道
农产品营销渠道主导企业可以把本地区同质性较好的农产品通过收购、蹄选、清洁、检验、包装或简单加工处理后,统一产品名称对外销售,有利于形成品牌效益。农产品营销渠道主导企业本身具有规模较大、辖射带动作用较强的特点。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营销渠道主导企业一方面通过研究市场,分析市场信息,指引农户按照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产业结构,组织生产,决定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质量标准是什么,把生产和销售组成一个系统,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营销渠道,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平平.长沙市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013:1-2.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渠道;对策
1 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产品超市脱颖而出,对城市集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目前国内的大型超市遍布郊区、乡镇,以连锁方式经营生鲜农产品,其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近两年来大幅上升,发展势头迅猛,对原有农贸市场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农贸市场“唯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活跃,各省市都相继出现了一批批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产品大王,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道层次过多,环节过长。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形式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以蔬菜流通为例,生产者(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要经过多个环节。即使是目前的生鲜超市,大多数也只是市场中间商与零售商的合二为一,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多层次的渠道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过高,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必须获取相应的利润;流通时间过长,而农产品具有保鲜时间短、易腐变质的特征,时间越长损耗越大,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受限。多层次的渠道模式也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从需求市场反馈回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地到达生产者,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
(2)渠道组织过于分散。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无一不是参与者众,缺乏组织和规模。从生产者方面来看,小农户、小规模的小生产方式与现有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产品生产者成为整个营销渠道中最弱势的群体,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生产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同时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中间商方面来看,职能单一、组织分散,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整个中间商层面的现状是: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为数众多充斥市场,成分复杂,大多数完全缺乏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对上不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对下不关心消费市场需求信息的反馈,使得农产品质量和资源配置失去市场控制。从零售商方面来看,分散化的零售点是符合消费者便利购买农产品的实际情况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零售终端的分散与经营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的问题。
(3)渠道交易活动传统,缺乏创新。从交易方式看,大多数农产品交易仍沿用传统的现货交易,即买主现场看货,实物交易,增加了物流负担和农产品储运损耗,限制了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地域范围,使得交易效率低下。现代交易手段如网上交易、拍卖交易、期货交易方式所占份额仍有待大力提高。从交易对象看,不仅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成交量份额很低,就连关系到所有家庭膳食的只需初加工的净菜产品的消费也未普及。保守估计,农产品垃圾要占到家庭生活垃圾的2/3左右,于是每天大量初始形态的农产品运入城市,与此同时又有大量农产品生活垃圾从城市运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在西方国家,只有加工好的农产品才可运入城市直接使用,节省了不少城市资源以及职业女性的家务时间。
3 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就必须大力培育各类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的生长与发育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立、运作等给予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三是政府部门应在市场信息、法律咨询、价格协调、纠纷调解、工商登记等方面为农产品营销主体有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四是应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如建立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制度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保障;五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间应加强合作,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区划,以主导农产品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
(2)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以提高流通效率。
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具体措施有: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加强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组织软硬件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扩大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实现规模经营;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集贸市场的发展则要继续推进超市化改造,改变过去集贸市场“脏、乱、差”和“食品安全无保障”的状况,促进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规范化。
(3)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提升营销渠道绩效。
针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存在渠道环节多、流通链条过长等问题,必须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渠道环节的减少来提高流通速度、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这一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销过程,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的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农民的集贸市场只占1.5%。这种渠道环节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结构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渠道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渠道系统的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渠道集成化来进行。垂直一体化是由生产者和中间商组成的一种合体。水平一体化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渠道成员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拓农产品市场。渠道集成化是指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通路进入某一细分市场。
(4)加强各行为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
一方面,中国农户是规模非常小的经济个体,大部分农户依靠非常小的土地规模进行简单再生产,多数农户的财富很少,因而其违约成本很低导致其容易选择违约行为;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等营销主体的强势地位,使其在选择违约行为时很难受到分散的、弱小的农户的追究,从而更易发生违约行为。各行为主体没有良好的信誉,就必然导致各行为主体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更多的违约行为,从而势必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工商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户等各营销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如强化合约管理,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以保证正常履约,增强工商企业和农户等营销主体的履约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互诚互信的市场环境,同时强化对合约的规范管理,实现从签约到履约的全程监督。倘若出现违约,要加大对违约方的惩罚力度,如要求其全面赔偿合约对方的一切损失,并在网络上公示违约方违约行为信息,使其承担由于违约所带来的形象和声誉损失,提高违约的机会成本——违约不仅需要赔偿直接的经济损失,还要损害其形象及信誉,严重的会导致其直接破产,由此促使契约双方履约。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黑龙江垦区现状及其农业具有的竞争优势,探讨了黑龙江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黑龙江垦区农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策略.对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地处边疆的黑龙江垦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和实力,充分发挥了屯垦戍边稳定边疆的骨干作用。随着我国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垦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历经多次变革.取得长足发展。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显滞后.农产品销售难时有发生,农产品流通方面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笔者近期就市场信用机制与垦区农业农产品营销和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1黑龙江垦区农业现状及其优势
黑龙江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按行政区划分布在全省12个市(地)、74个县(市、区)。现有总人口165.8万人.全部从业人员79.7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9.1万人。垦区土地总面积5.6万km,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238.2万hm,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人均占有耕地1.43hm;另外垦区还拥有林地93.73万hm.草原38.47万hm,水面28.27万hmz,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垦区是在我国东北边陲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开发建设的.素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中央直属垦区.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已经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完整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农业具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垦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北大荒自然资源富集,水利资源丰富,土地广袤肥沃,具有保护完整的原始沼泽生态系统,林地、草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污染小,是一座绿色的宝库。(垦区农业的组织化优势。垦区农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产出和效益为目标,利益联结与行政引导相结合的组织化经营新模式。③垦区的大农业生产优势。垦区土地集中连片。适合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基本实现了农业田问作业机械化。④垦区农业的科技创新优势。垦区重视农业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垦区种植业全部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田间标准化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源产出率。
2垦区农业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垦区农民解决营销问题是垦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产品营销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的生产、采集、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和服务等全部营运活动。改革开放30年.垦区农业的市场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农业机制尚不健全,垦区农产品市场流通问题尚未很好解决。现在看来,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仍是垦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垦区农民增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垦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垦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叉快发展。解决垦区农产品营销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关注,视之为垦区“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
2.2垦区存在市场风险阻碍了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
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垦区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垦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垦区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市场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需求弹性小。大多数农产品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费量减少。二是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机制对农产品产量和生产结构的调节,是根据现行的生产价格而不是未来的生产价格进行的.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所以生产无法迅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三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给的季节性强。垦区农业的生产经营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生产的时间性强,错过季节,损失就难以避免。受生产特性的影响,农产品进入市场一般都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并且大多属于鲜活产品,一旦流通受阻.后果不堪设想,垦区的农业市场风险更加严重。当前垦区农业所面临的所有市场风险,集中在一起,就是农产品竞争力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降低了垦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垦区现有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了垦区市场信用缺失现象
垦区农产品市场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规模不够大、布局不合理、交易方式和管理机制落后、商业地产性质的农产品市场与区域主导产业衔接不紧密等方面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近年来,垦区一些农产品出现了“种少了富不了、种多了卖不掉”的现象,一批有品牌、有质量、有优势的农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也有一些农产品由于营销跟不上,不被消费者认可。逐渐退出市场。农贸市场目前仍是垦区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主要途径。垦区现有的农贸市场需要加快升级改造,取消马路市场,实行退路进场,建设固定的大厅式交易场所,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必要设施已经成为垦区市场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垦区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垦区市场信用机制缺失现象的出现,垦区个别农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一些农产品营销出现“不公平公正、不诚实可信”的现象。目前来看,由于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而散,加强诚信建设尤为迫切。
3垦区市场信用机制与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研究
3.1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工作。提高垦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工作,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发展垦区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垦区现代农业不仅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工业技术装备农业,更要把农产品营销作为重要环节,用市场的观念指导农产品生产。用现代营销的理念指导农产品销售,构建完整的垦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二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提高垦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垦区消费观念的改变,要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树立垦区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形象,打响垦区农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提高竞争力。三要把做好农产品营销工作作为促进垦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垦区农产品营销,一方面提高垦区农产品生产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有效、及时地把农产品卖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市场信号的有效传递,促进垦区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强化质量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生产效益。四要加强投入和政策支持垦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垦区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人机制,促进垦区市场建设与繁荣,提高垦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_2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垦区农业市场化进程
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散的市场机制是指以私人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以风险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建立风险损失基金所形成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现代农业风险防范是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现代农业由于技术水平先进、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容量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征,其抵抗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强于传统农业。另一方面,现代农业本身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产业化和高市场化率的特点,又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以转移和分担等多种方式化解出去,可以对现代农业和农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可以大大提高现代农业和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极大地调动和提高社会各界投资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体系对于加快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科技进步考核,巩固科技强区建设。以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两创”和巩固“科技强区”总战略,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和建设“三个*”。为确保完成各项创建及考核工作任务,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沟通、汇报,认真完成考核各项准备工作。5月29日,市考核组已对我区进行了20*年度党政目标考核现场初核。据20*年5月的《20*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预报告:20*年度我区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为5.33亿元,较上年增长19.13%,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24%,较20*年增长4.27%。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每两年一次的省级科技强区复核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引进培育高新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区科技局以“企业服务月”活动为抓手,深入调研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开展辅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做好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申报辅导工作。开展20*年度*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涌现了大批创新型科技项目,截止5月底,已辅导推荐*汇捷食品化工有限公司、*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推荐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省、市科技计划65项,已有*凯迪环卫机械设备厂的立式垃圾压缩机等7个项目列入*市成果转化项目。同时,组织*中亚机械有限公司、虎牌控股集团、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人人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7家。组织企业参加*市科技创新五个“十佳”评选活动,*区科技创业中心获得*市“十佳”孵化器荣誉称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培育成为*区唯一首批列入“*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该公司20*年研发费投入达6950万元,获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并被培育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5.61亿元,利润总额达3.12亿元。该公司共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火炬攻关项目2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8项,已集“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四大国家级荣誉称号于一身,成为*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
(三)培育发展创意产业,推进产学研联合。紧紧抓住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围绕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由区统计局、科技局、镇(街道)、基地等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服务体系,在各镇(街道)建立了文化创意发展领导小组,加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属地管理工作机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创意产业基地,启动了市级孵化器申请认定程序。开展以“擦亮运河天地品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完成“运河天地”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上半年,还积极配合区政府与城市学院成立创意产业项目小组,主题开展《*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并与城市学院在“*区全民科学素养调研”、知识产权等方面合作开展软课题项目,促进了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积极推动辖区企业与院校合作申请*市产学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辖区所属的*市化工研究院被评为二*年度*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校院系科研院所。
(四)培育创新载体,增强创新实力。一是企业孵化器建设得到加强。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标准为建设要求,区科技创业中心以做好孵化企业的服务、管理、引导工作为重心,求发展、求实效。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成为*市区县中第二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是继2004年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以来,我区孵化器建设的又一次突破,为全省和全市孵化器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1-4月,区科技创业中心119家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0.96亿元,上缴税金158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42万元,增长了11%。二是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我局继续做好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辅导申报工作,已辅导*鸿鹄电子有限公司、*万马高能量有限公司、*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准备20*年*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家评审答辩材料,推荐引导虎牌集团、人人集团等4家企业申报20*年第一批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市级以上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3个,其中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加强。出台《关于鼓励提升区域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若干意见》政策,分别对专利申请、专利试点企业、企业研制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及被国标、行标所采纳、推荐、备用并在有效期内的企业专利技术进行重点支持与奖励。积极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暨20*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了知识产权的宣传与影响。以参与组织20*“创意*”工业设计大赛为契机,举办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4家高等院校与*人人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创意设计对接会”,各院校专家对浙江建华压滤机有限公司的压滤机外型及结构等的创意设计,进行讨论。培育辅导人人集团等5家企业申报20**市专利试点企业,力争我区市级以上专利试点(示范)企业数大幅度增长。四是“科技信箱”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利用“浙江科技信箱”这一科技服务平台,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主导,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合作,今年上半年,新增发展单位会员30个,个人会员241人,累计单位会员144个,个人会员1159人。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科技进步考核,巩固科技强区建设。以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两创”和巩固“科技强区”总战略,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和建设“三个*”。为确保完成各项创建及考核工作任务,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沟通、汇报,认真完成考核各项准备工作。5月29日,市考核组已对我区进行了20*年度党政目标考核现场初核。据20*年5月的《20*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预报告:20*年度我区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为5.33亿元,较上年增长19.13%,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24%,较20*年增长4.27%。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每两年一次的省级科技强区复核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引进培育高新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区科技局以“企业服务月”活动为抓手,深入调研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开展辅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做好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申报辅导工作。开展20*年度*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涌现了大批创新型科技项目,截止5月底,已辅导推荐*汇捷食品化工有限公司、*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推荐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省、市科技计划65项,已有*凯迪环卫机械设备厂的立式垃圾压缩机等7个项目列入*市成果转化项目。同时,组织*中亚机械有限公司、虎牌控股集团、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人人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7家。组织企业参加*市科技创新五个“十佳”评选活动,*区科技创业中心获得*市“十佳”孵化器荣誉称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培育成为*区唯一首批列入“*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该公司20*年研发费投入达6950万元,获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并被培育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5.61亿元,利润总额达3.12亿元。该公司共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火炬攻关项目2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8项,已集“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四大国家级荣誉称号于一身,成为*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
(三)培育发展创意产业,推进产学研联合。紧紧抓住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围绕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由区统计局、科技局、镇(街道)、基地等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服务体系,在各镇(街道)建立了文化创意发展领导小组,加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属地管理工作机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创意产业基地,启动了市级孵化器申请认定程序。开展以“擦亮运河天地品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完成“运河天地”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上半年,还积极配合区政府与城市学院成立创意产业项目小组,主题开展《*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并与城市学院在“*区全民科学素养调研”、知识产权等方面合作开展软课题项目,促进了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积极推动辖区企业与院校合作申请*市产学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辖区所属的*市化工研究院被评为二*年度*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校院系科研院所。
(四)培育创新载体,增强创新实力。一是企业孵化器建设得到加强。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标准为建设要求,区科技创业中心以做好孵化企业的服务、管理、引导工作为重心,求发展、求实效。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成为*市区县中第二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是继20*年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以来,我区孵化器建设的又一次突破,为全省和全市孵化器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1-4月,区科技创业中心119家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0.96亿元,上缴税金158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42万元,增长了11%。二是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我局继续做好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辅导申报工作,已辅导*鸿鹄电子有限公司、*万马高能量有限公司、*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准备20*年*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家评审答辩材料,推荐引导虎牌集团、人人集团等4家企业申报20*年第一批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市级以上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3个,其中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加强。出台《关于鼓励提升区域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若干意见》政策,分别对专利申请、专利试点企业、企业研制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及被国标、行标所采纳、推荐、备用并在有效期内的企业专利技术进行重点支持与奖励。积极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暨20*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了知识产权的宣传与影响。以参与组织20*“创意*”工业设计大赛为契机,举办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4家高等院校与*人人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创意设计对接会”,各院校专家对浙江建华压滤机有限公司的压滤机外型及结构等的创意设计,进行讨论。培育辅导人人集团等5家企业申报20**市专利试点企业,力争我区市级以上专利试点(示范)企业数大幅度增长。四是“科技信箱”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利用“浙江科技信箱”这一科技服务平台,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主导,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合作,今年上半年,新增发展单位会员30个,个人会员241人,累计单位会员144个,个人会员11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