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2: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闻理论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综观以往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新闻话语的其中一方面。比如以“新闻写作”、“写作风格”等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和书籍,其实是关于新闻话语语言规则方面的研究。而对新闻话语的批判性研究又多侧重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新闻话语在社会认知、社会交往及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功能。作为“语言系统与文化环境的交汇点”,对其研究不应该只突出其中一方面,因为这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本文主要探讨新闻话语的文化符号学向度。
新闻话语的策略性规则可谓多种多样,因为题材与体裁的不同,以及传播语境的不同,会侧重于其中几种策略性原则。
不过,记者运用此策略性规则而不是彼策略性规则,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即记者倾向于使用该策略性规则,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会自觉不自觉的与记者所在报纸的风格相符因为记者不能直接发表其新闻话语的文本,而是通过所在媒体机构的编辑。记者、编辑等都是新闻传播者,因为“记者从事新闻报道,必须同他所工作的媒体保持价值观念的一致性”并且,即使不完全是,其风格也多少代表着一个国家新闻话语的风格。
一、新闻话语的社会认知功能
(一)事实认知
提供信息是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丹尼斯·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中,把“信息功能,即提供有关世界上的事件和社会情况的信息”置于媒介五大功能的首位。报纸新闻也不例外。
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个人生活圈之外的世界都在不停地发生冲突和变化。个体无法到达每一个现场,亲眼见到或者亲耳听到事件发生的过程。但是,人们却很关心个体之外的世界,唯恐自己落后于个体之外的世界。
如此,人们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去了解外部的世界。新闻则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因为新闻注重时效性,其在第一时间,传播事件的最新情况因为新闻具有可信性,大多数新闻是客观真实的报道因为新闻的可接近性,现代科技的发展,迅速的、大批量地复制成为一种可能……这些都使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佳媒介之一。
(二)价值观认知
受众希望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有关事实的信息,并对该事实作出判断,以实现观望周围的世界、并尽可能的使自身的行动能够适应周围世界变化的可能。但是受众又不满足于新闻只是信息的载体,特别是当媒体数量激增、受众越来越容易接近获得信息的媒介时,新闻信息繁芜而不易轻易作出评判。受众开始依赖于媒体显性的或隐性的观点,新闻也就不再只是传达信息的媒介了。新闻开始向个性化发展或者提供独家报道或者提供独到见解。这两种形式都是实现价值观认知的最有效形式,价值观的认知即意味着对某一种观点的认同。
二、新闻话语的社会交往功能
(一)内部社会整合与互动
我们己经了解到,新闻话语能够实现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包括事实的认知和价值观的认知。但是,新闻话语的社会功能并不止步于此,新闻话语的传播者还希望人们据社会认知而作出反应接受之。因为“告知和劝服是新闻话语传播的两个层次,前者要人们理解传播者对某个事件或情境的叙述,……期待受者建立与叙述者所预期的一模一样的文本再现情境模式后者则……期望将隐匿的言语行为获得受者的接受,从而实现报道的价值和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通过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问题,并探索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简单地讲,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防止交际摩擦,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新闻话语通过不同形象的塑造,实现受众对对象国的认识。这种认识将影响并引导受众实际社会生活,或者以“竞争的态度”,或者以“敌对的态度”,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新闻话语的社会权力功能
(一)新闻话语是权力的象征
从新闻传播者个人来说,新闻话语对事实的传播具有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特点就一个国家来讲,新闻话语侧重于某一类事实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对受众的影响是,“多数情况下,报纸可能不会成功地影响人们怎么样考虑问题,却能有效地决定人们思考什么问题。”
当社会中某一集团或阶层掌握新闻这一媒介的时候,势必会侧重于报到有利于集团或阶层利益的新闻事实或是不利于其他阶级利益的新闻事实,作为“对新近发生事实报道”的新闻因此而倾向于对一定层面意识形态的提升。这种提升作用,使新闻话语具有控制人的思想意识乃至行为规范的能力。
(二)“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新闻话语的权力功能是指就新闻话语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容易与其混淆的概念是本文第一章出现的“话语权”,也是当下日常生活中被大量应用的一个词。
作者的理解是,话语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发表意见、观点的权力。也就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具有言论自由的权力。但现实生活中,言论自由的权力已被狭隘化在媒体上发表言论的权力。因为大众传媒以其广泛的受众和重大的影响力,成为发表意见或观点的一个重要媒介,所以成为争夺话语权的重要资源之一。
而在全球传播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话语霸权”,即“当传媒的话语权过度发挥时,其话语权就成为一种霸权”。这是因为一定的大众传媒代表着某一集团或阶级的利益,所以该“集团的话语权”构建起传媒的“话语统治权”,这种话语统治权使它有能力扭曲接近整体的传媒空间,并以其覆盖能力,消解其他集团的话语力度。根据大众传播学的“知沟理论”,发达国家—如美国—在全球传播中,凭借其高科技手段,占有大量媒体资源,使新闻流通呈现单边性,并因此出现新的殖民行为—通过新闻话语等大众传媒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结束语
通过研究中发现,“新闻话语”的研究,提供了认识新闻及新闻传播新的角度。作为语言系统与社会环境交汇点的新闻话语,必须遵守语言的构成性规则,如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须遵守英文的语法要求,中国新闻奖作品须遵守汉语的语法规则,否则新闻话语根本无法传播必须符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属性。一定社会文化下的新闻话语,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客观的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两种形式的新闻话语,才能促进文化上的心理认同,使新闻话语更好地建构一个文化上的自我,发挥其丰富的社会功能。
除语言学、文化学外,新闻话语的研究可能会涉及更多的学科知识,故已吸引政治学、社会学等研究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着越来越多学科知识的融入,也将不断扩大新闻学的研究范围,并提高其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姚里军《中西新闻写作比较》(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
[2]俞香顺《传媒语言社会》(第一版)新华出版社.2005年3月.
关键词:新闻教育,模式探讨
一.引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新闻事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除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还出现了卫星电视和网络;不仅有中文媒体,还有外文媒体;有对内报道,也有对外报道。与此同时,媒体新闻报道也日趋专业化,有经济类、科技类、教育类、体育类、文艺类等,有关著述亦越来越多(单承芳,1995,p57)。
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闻报道的专业化促进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专业化趋势。有些院校侧重经济类新闻(如上海财经大学),有些则侧重体育类新闻(如上海体育学院);有些侧重广播电视,有些则注重报纸,甚至网络技术。还有些院校依靠外语的优势,创办国际新闻教育,即英语教学+新闻学的模式(郭可,1998)。
本文首先将对我国在1983年出现的国际新闻教育模式作一总结回顾。在这之后将探讨国际新闻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并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将根据上述结果就目前新闻教育模式的发展提出个人的建议。
二.我国国际新闻教育为何可称为一种模式
我国国际新闻教育创立于1983年,它是在我国新闻教育专业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之所以称它为一种模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国际新闻教育不是以媒体种类(如报纸、广电、网络)或媒体专业内容(如体育、财经、科教等)来进行分类,而是以新闻学与英语的应用相结合为前提的。
第二,国际新闻教育培养的学生决不仅仅是为某一媒体作国际新闻编辑。在过去的十七年中,实践表明:国际新闻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既可以胜任报社工作,也可以到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工作;既可以为中文媒体工作(对内报道),也可以为英文媒体工作(国际报道);不仅可以从事驻外记者工作,也可以从事编辑、摄影、摄像、公关、广告等工作。既可从事财经报道,也可从事体育、文艺、科技、教育新闻的报道。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国际新闻所培养的人才是全方位的。
第三.从国际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看,尽管是英语教学+新闻学,但它决不是英语课程和新闻课程的简单混合,而是两者的一种有机结合:即在适当开设有关的英语课程和新闻课程的同时,还聘请外籍教授用英文直接开设新闻学课程;有时还与中国教师一起开课,使中西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郭可,1998)。在过去的十七年中,国际新闻教育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已实行学分制(尽管还不太完善)。因此,国际新闻教育确已具备了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种模式。
三.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诞生及发展历程
国际新闻教育模式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它的诞生与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重视国际报道工作的政策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项“应急措施”,国际新闻教育旨在培养更多能从事国际报道的新闻从业人员,以期“让世界了解中国”。有人曾把国际新闻教育当时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变“六条腿”为“两条腿”,即把原先国外采访时需要记者、翻译和司机三人的局面,变成一名既懂外语,又熟悉新闻业务,还掌握开车等技能的复合型记者。国际新闻教育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复合型新闻教育模式(郭可,1998)。
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诞生表明:首先,当时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正逐步把中国从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变为信息开放的社会,希望中国能了解世界,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其次,为了能使信息的交流更加畅通,达成了一种共识:首先要克服英语语言的障碍。
事实证明: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后来的发展轨迹与我国英文媒体(如中国日报)和从事国际报道的媒体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郭可,1998)。
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创时期(1983-86年):由于得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各大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部、新华社)的合作以及北京、上海等一些著名高校领导的重视,国际新闻教育在师资的组合、资金筹措、设备和资料方面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因而很快便在复旦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厦门大学建立起来(郭可,1998)。
最早的二批学员不是从高中毕业生当中招收,而是在全国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当中招收的。学员在取得一定的英语水平之后,再到上述各高校进行系统的新闻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学习。毕业后,取得双学位。这些学员还得到了新闻单位的资助,在这些单位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实习。通过实习,大批学员都被留在这些媒体,成为媒体的骨干力量,有些则被派往国外,作驻外记者。
第二阶段为维持时期(1990-93年):在这一时期,各大新闻媒体停止了对国际新闻教育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加上师资匮乏(多数教师出国未归),国际新闻教育教学的规模大幅度减小。有些高校甚至停办了国际新闻教育。招生方式也由原来的从高校英语专业招生改为从高中毕业生当中招生(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人数不断减少,学制由原来的六年改为五年或四年(郭可,1998)。
这一时期国际新闻教育可以说是处于自生自灭、摸索前进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发展阶段(93年至今):在这一阶段,国际新闻教育开始走向有序化、正规化。主要表现为:
(1)教学体制开始理顺,并逐步实行学分制。既强调了学生的外语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培养知识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外语特色强的新闻人才”的目标(郭可,1998)。
(2)国际新闻教育正式被确立为新闻学二级学科下面的三级学科,并建立起固定的教学计划。
(3)招生人数逐步扩大,如上外国际新闻系的招生人数由93年的30人已扩大到2000年70人(郭可,1998)。
四.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特点
在过去的17年中,国际新闻教育作为一种模式,其特点是明显的。首先,它强调通才教育,融合了英语教学和新闻学教学。学员在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又能学到新闻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就使得国际新闻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强,且多样化。他们可以选择到电台、电视台、报纸、通讯社和网站工作,也可以到政府部门、公关、广告公司、外资企业、驻外机构工作。以上外新闻系为例,在毕业的近500名学生中,有70%至80%进入了京、沪的各大英文媒体,有的毕业生还成为驻美、西欧、非洲、澳洲的驻外记者。
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加强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英语学习是基础,这个基础和能力需要在学校教育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毕业生都在毕业后需要使用这种能力,而且在使用中提高。如果基础不牢固,则无从使用,更谈不上提高了。专业学习是学生日后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基石。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在学校学到的这个框架上添砖加瓦,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国际新闻教育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于其通才教育。打好英语专业技能的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适当的方法论之后,学员的总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均得到了提高,同时,择业竞争能力增强了,在新闻界甚至非新闻界选择职业时,都有较大的余地。一位学员在毕业之后进入一家证券交易所作证券分析员。他深有体会地说:“一定要首先学好英语然后再进入证券行业。决不能颠倒过来。证券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自学,而英语则不行”(张斌,1999/0710)。
其次,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符合了我国人才需求的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需要不仅懂得英语,还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要求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如上文所述,国际新闻教育不以内容为限,广泛涉及经济、金融、财会、教育、科技、文艺等各方面,因而使得学员有机会接触各个知识领域,这就为他们从事这些领域的报道,甚至转入这些领域工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再加上他们的英语优势,便很快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教育对充实我国国际报道的新闻队伍起到了很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主要英文媒体,如新华社的国际报道部门、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CCTV-9和国际台以及上海等地的一些地方英文媒体中,多数记者(包括驻外记者)、编辑都是国际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有的还走上领导岗位,全面主持工作。例如刚创刊一年的《上海日报》,其70%以上的记者都是国际新闻专业的学员(张慈云,2000/07/20)。
[page_break]五.面临的问题
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经过17年的发展,在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面临的问题也相当多。
上文提到,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英语学习+新闻学。但这一特色是把双刃剑。国际新闻新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亦源于此。国际新闻教育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该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方法论上的矛盾。英语学习和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或者说,各有侧重。英语学习需要死记硬背,要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而新闻学需要有敏捷的思维方式和广泛的兴趣,要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第二,课程内容安排不尽合理。国际新闻教育模式要求学员既要学好英语,又要学好新闻。这在初期的六年制双学位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目前我国有国际新闻专业的院校都实行了四年制。在与别的专业同样的四年中,既要使英语达到英语专业的水平,同时新闻知识还要达到普通的新闻系学生的水准。这就造成学生负担过重,整天疲于修课,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往往只顾得上一头。常常是加强了英语语言的学习(因为需要花较多的时间)而忽视了新闻专业,甚至是中文母语的学习。即便学生很努力,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英语与新闻学之争不仅反映在学生总体的方法论和学习内容上,也反映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由于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国际新闻教育一般由三种类型的教师组成:一类是只教授中文新闻课程(包括技能课,如摄影、摄像等);一类只教英文基础课;还有一类就是用英文教授新闻类课程。
在我国,由于新闻与英语分属两个学科,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便遇到了矛盾:到底是评新闻学还是评英语职称?尽管原则上新闻系的教师应评新闻系职称,但如果学术成果与学科系列不相符合,实际操作就非常困难。事实上,这一矛盾已成为上面前两类教师的学术障碍,也因此成为影响国际新闻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郭可,1998)。
第四.尽管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文,又要懂新闻学,教师待遇却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高质量的教师匮乏,教学投入不够,且教师在外面兼职较普遍,再加上学生不断扩招,教学效果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国际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师忙于在外兼职维持生计,极大地减弱了其理论研究能力。国际新闻教育的理论体也因此还未建立起来。所以国际新闻教育要进一步发展还缺乏一种原动力和基石。
事实上,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国际新闻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
(1)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较差,书生气十足,或者是心雄手拙:“大事干不来,小事不肯做”。(此话由毕业生说是:“大事不让干,小事不想干”。)(慕滔,1988,p21)。
(2)学员(包括有些教师)在学习中只重视内容的完整性,忽视方法的掌握及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另外,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上课满堂灌等,在客观上都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国际新闻教育作为一个政府应急措施而出现,缺乏长远规划。
(2)国际新闻教育作为培养国际报道记者的模式,较多重视实践操作而轻视理论建设。同时,由于思路落后和体制问题,与新闻媒体的实践没有紧密联系。再者,从事国际报道的新闻媒体往往广告收入较少,甚至没有,他们也难以与国际新闻的教学单位联合,进行合作教育。这就造成了国际新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3)由于缺乏理论基石,国际新闻教育模式始终未能在教学设计、管理和人事体制上理顺新闻与英语两个学科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反,两者的互通性和兼容性均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国际新闻教育模式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
六.几点建议
尽管作为三级学科,“国际新闻教育”已归入“新闻学”,国际新闻教育的特色不仅十分明显,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国际新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革(增加投入和理顺体制在此不列入讨论范围):
首先,应明确把国际新闻教育作为一种模式提出来。国际新闻教育的总体思路还是相当可取的,问题在于实际操作。首先明确英语学习与新闻学的关系,确定二者在国际新闻教育中同等重要的作用:但英语是工具性的,不是最终的目标,新闻学是国际新闻教育的重点,也是学员和教师应该注重的方向。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的确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英语要扎实学习,专业不仅要跟上,而且还是今后继续学习的方向。
其次,国际新闻教育的改革重点应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应该充分认识到,一名优秀的国际新闻工作者绝非是教育殿堂所能够造就的。新闻教育的重点就在于让教育对象明确地知道自身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而不是无视或惧怕这种距离(慕滔,1988,p22),换言之,国际新闻教育应该启发学生去掌握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满足于传授一般的知识。教师欲教好,学生欲学好,功夫当在新闻和英语之外,或者应在如何使新闻和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国际新闻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模式,它所确定的只是一个框架,内容则是多维的,与其他学科有紧密联系的(慕滔,1988,p52)。
再者,国际新闻教育应分设相应的专业。可开设新闻学、广告学、广电学、公关学和网络等专业,使得课程体系更趋合理化,减轻学生负担,使它们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学习相应专业,以利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单承芳(1995冬)我国新闻教育专门化的强劲趋势,新闻大学。
2.慕滔(1988春)我国新闻教育模式面临挑战,新闻大学。
3.李晓樱(1998)中国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态势与走向,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4.张慈云,《上海日报》总编,2000年7月20日采访。
[关键词]副省级市电台新闻频率节目编排策略
节目编排是广播电台频率经营的重要环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广播电台在节目编排方面存在有很大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地方模仿中央;广播业发展落后地区模仿发达地区;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台内部互相模仿等等7。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副省级电视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广播电台频率节目编排提供思路借鉴。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
副省级城市目前一共有十五个,分别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我们通过互联网来搜集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其所对应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和中央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节目播出时间表,以此作为本文的数据基本来源。我们选用了2004年至2005年这个时间段。由于有些副省级城市电台并没有自己的官方网页,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也并没有找到它们的节目播出时间表;另外,我们也尝试着与该电台总编室联系索要节目表,但是直到本研究进行时,对方仍旧没有答复。该原因造成本研究缺失了部分基础数据,缺失的副省级市电台新闻频率有3个,分别是长春、哈尔滨、济南和西安。
我们借鉴学界已有的结论,将不同新闻频率的节目从大的功能类别上分为文艺类节目、服务型节目、新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教育类节目和商业广告等六大类。我们以搜集到节目播出时间表为基础,将这六大类的节目类型按照不同的专题类属进一步细化为如下的栏目分类。如表1所示。
表1新闻频率的节目分类和栏目分类表
我们利用Between-GroupLinkage聚类分析方法对本文中的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进行分类处理。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服务类节目以及谈话类节目等在各个频率中出现的频数和平均播出的时长作为标准。通过SPSS软件,按照聚类分析所提供的结果,我们可以将这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的新闻频率分为三类,如表2。
表211个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聚类结果
在第一类新闻频率(即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中,节目设计主要是由版块化的栏目构成,具体表现为栏目个数较少,但是每个栏目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第二类新闻频率中,新闻类节目主要是以独立的栏目出现,频数高,但是栏目的平均时长相对较短,而其娱乐类节目和服务类节目又突出表现为一种版块式的构成,个数少,但平均时长较长。与第二类新闻频率相对应,在第三类新闻频率中,新闻类节目主要是以版块化的形式组成,而其娱乐类和服务类的节目则以独立栏目形式出现的比较多。在具体的节目表现内容方面,这三类电台新闻频率也各有侧重。其中第一类新闻频率更为注重新闻类栏目,其累计播出时间相对最长;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的新闻频率则更为侧重娱乐类和服务型的栏目,新闻类节目的播出时间相对较短。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从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新闻频率中抽取一个个案作为代表,以对其节目编排策略进行剖析。
二、深圳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编排策略
节目编排主要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听众,主要是听众的收听行为;二是竞争对手,一般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主要竞争对手是本省电台新闻频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三是自身的节目制作资源与能力。在案例剖析中,我们主要考察各新闻频率对听众收听行为和竞争对手节目编排上的考量。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在深圳电台新闻频率的一周播出时间中,绝大多数节目的编排都采用带状策略,也就是说某一个节目被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内容题材和节目风格都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一般认为利用这种带状策略,有助于建立节目的品牌和培养听众的收听习惯。在一天纵向的节目编排上,深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了版块编排策略,即在节目编排中,将几个同类型的节目被安排连续播出的策略。利用导入效应粘住听众。除此之外,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在一天的节目编排中还采用了“吊床策略”,即指在编排
收视率相对较低或不容易预测的节目时,在该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如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在晚上10点左右播出一档“898健康在线”的健康保健咨询类栏目,该栏目事实上是一种推销医药保健产品的软广告类节目,在其中充斥着大量的病例介绍、医生专访等内容。对健康受众而言,这档节目的收听率较低。为了能够达到较高的收听率,以进一步吸引广告主和广告商的兴趣,深圳台新闻频率在这一档节目的前后时段中分别播放了“挑战深圳”和“博爱夜激情”两档强势节目,希望能够通过优秀的娱乐类节目和聊天类节目来保留一部分听众,使得“898健康在线”的收听率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2、竞争导向。
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下午5点到7点这两个时间段中,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主要利用时间差来采用“桥梁策略”,跨越竞争对手的节目“破口”来编排节目;即让节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与竞争对手错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即使观众想转台,也可能因为错过了开始时间而返回。同样,在节目内容方面,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与广东电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所播出的节目类型不同,即深圳台采用了一种“迂回避让”的节目编排策略;但是深圳台与中央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所播出的节目类型却都相同,均为新闻类节目。可以看出,深圳台在此处所采用的是一种“对抗式”的节目编排策略。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一种策略,并不是因为深圳台的新闻采编能力可以达到与中央台进行正面抗衡的水平,而是由于深圳电台新闻类节目的报道范围与目标受众与中央台的不同而造成的。深圳电台主要面对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其目标听众也是这部分的居民,由于深圳电台地处深圳,在采集本地新闻方面较中央台有着更多的优势和资源,也就是说,深圳电台新闻频道可以将更多的节目时间聚焦在本地新闻事件之上。
在晚上12点左右,深圳电台新闻频率之所以采用较长时长的节目安排,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锁式策略”,即刻意安排一相当长度的节目,以始终吸引观众,防止观众“溢流”,从而封锁其他台的节目的编排策略。一般城市居民在晚上12点左右都即将准备睡眠,深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长时间的节目安排,可以将广播听众吸引在该节目上,有助于培养听众的收听忠诚度,带动并提高其他时段的收听率。
三、沈阳电台新闻频率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从一周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沈阳电台新闻频率的大部分节目编排采用了带状策略(stripprogramming),即该电台将收视率较高、制作较为精良的节目(如“沈阳新闻”、“法制新视野”等)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该策略,电台能够有助于观众的收听习惯的形成。
在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中包含有很多广告栏目,将不同类型的广告综合成为一种板块式的栏目形态。这些广告专题栏目被安排在每个非广告栏目之前或者之后,时间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不等。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在每天上午10点之后的播出时段中穿插了频次很高的广告类专题,使得该电台在对节目进行编排与策划的时候就不得不采用“搭帐篷策略(tent-polingprogramming)”,即指将一个收视率高的节目安排在两个影响比较弱的节目中间,以期第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因为人们要收看第二个节目而呈上升趋势,而第三个节目也会受益于第二节目的高收视率。沈阳电台利用安排在广告专题之间的优秀节目(一般为新闻类栏目),可以使得听众对该节目之前或之后的广告专题发生部分的媒体接触,以达到广告商的要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这种强势节目与广告专题交叉组合的节目编排策略也构成了一种吊床策略(hammockingprogramming);这具体为通过在广告专题节目的前后编排两档很受欢迎的新闻类节目,来留住一部分的听众。在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中,“搭帐篷策略”和“吊床策略”共同存在并发挥作用。
2、竞争导向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在和辽宁电台新闻频率进行竞争的过程中,采用了3种不同的节目编排策略,分别是:桥梁策略、迂回避让策略和对抗策略。这三种不同的节目编排策略应用于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一天不同的播出时段中。在早上六点半到上午8点左右,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针对辽宁台,采用桥梁策略进行节目编排,即将辽宁台每个栏目的开播时间与本台的栏目开播时间错开,形成一个时间差;而从上午10点到下午5点左右,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采用了迂回避让的节目编排策略。当辽宁电台新闻频率在播放新闻类型节目的时候,沈阳电台就安排播放广告专题,而在当辽宁电台播放其他广告类节目的时候,沈阳电台就开始播放新闻类节目。这样的一种节目安排策略完全避开了与辽宁电台新闻频率在节目上进行正面抗衡,而是利用其播出广告类节目的时段来播出新闻专题,以吸引听众的收听。当到了晚上12点左右,沈阳电台则采用一种对抗策略和锁式策略与辽宁台进行竞争。在这个时间段中,沈阳电台播出的《星光夜话》与辽宁电台新闻频率所播出的《悄悄话》均属于同一类型的谈话聊天类节目。除了与辽宁电台展开正面抗衡之外,沈阳电台新闻频率还加长《星光夜话》的节目时长,意图通过一种锁式策略来留住较多的听众。
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也主要采取了回避式策略与中央台避开正面竞争,这一点最为突出地表现为中午11点半到下午2点的这个时间段中。在该时段内,沈阳电台新闻频率主要播出的节目类型为“读报专题”和“整点新闻”等读报类节目和综合新闻播报类节目;而在该时段内,中央电台新闻频率播出的栏目主要有“财经在线”、“今日论坛”和“文化新干线”等反映经济、文化生活的谈论类节目形态。除去这两家新闻频率在栏目播出形态上的不同之外,它们在播出时间上也避免了相互冲突。如中央台在播放“财经在线”栏目的时候,沈阳台就在播放广告专题;而当中央台播放一些非主打的新闻节目时,沈阳台就开始播放其强势的新闻节目,并试图通过新闻节目对本地听众的吸引力来为后续的广告专题起到一种“搭帐篷”的作用。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沈阳电台新闻频率较多地采用迂回避让的策略来与其竞争对手展开对市场的争夺,虽然这种方式有助于暂时保护自己的目标市场,但是长远来看,只是一味地采用避让的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首先,单纯的避让并不能够阻止自己的听众流向节目制作质量更高,内容更为丰富的电台频率之中;其次,避让作为一种竞争策略从其本质上而言是一种被动的,不积极的策略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要受到竞争对手很大的限制和桎梏。
[page_break]
四、青岛电台新闻频率节目编排策略
1、听众收听行为导向
从青岛电台新闻频率一周的播出时间来看,对于一些固定的新闻类节目,如“整点新闻”、“体育联播”等节目主要采用了“带状策略”,也就是说这些节目会在每天的同一时段播出。而对于一些娱乐类栏目,青岛电台在节目编排方面则采用了“棋盘(西洋棋)策略(checkerboardprogramming)”,试图通过对一些娱乐类栏目的编排进行变化,以吸引听众的收听。但综合来看,青岛电台在一周横向的节目编排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带状策略”,“棋盘策略”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且其应用于娱乐类节目的编排,这种编排策略也是基于对听众的分析。通常情况下,收听时尚娱乐类节目的听众为年龄较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的年轻人;通过对娱乐类节目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改变,可以不断地给这些目标受众以刺激,从而提高该类节目的收听率。
青岛电台中大多数的节目平均时长在2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仅仅有一小部分的节目时长在60分钟左右。相比较于我们在前文中研究的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和沈阳电台新闻频率,青岛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时长要相对偏短一些,在其中所体现出的“版块化节目”数量要少一些。
在青岛电台新闻频率的纵向节目编排方面,该电台很注重对“导入策略”的使用。如,在中午1点半播出《长书联播》之后,利用该节目的高收听率,青岛电台继续播出《经典影剧院》等栏目,以吸引听众继续收听。除此之外,青岛电台新闻频率还在这两个节目之间采用“无缝隙编辑策略”,即将《长书联播》和《经典影剧院》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让第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以防止听众转台。
2、竞争导向
青岛新闻频率在早晨5点到6点之间,播出了一档长度为60分钟的节目《开始曲:拥抱黎明》。而山东新闻频率和中央台新闻频率在该时段仅仅播出了一档长度为5分钟左右的《节目收听指南》。在该时段中,针对山东台和中央台新闻频率,青岛台采用了一种“锁式策略”,试图通过播放较长时长的歌曲类节目来吸引听众,防止他们转向山东台和青岛台。
在中午12点到1点左右,青岛台与山东台、中央台新闻频率在播放的节目类型方面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中午12点,青岛台、山东台和中央台新闻频率播出的节目均为新闻类节目,面对竞争对手,青岛台在该时段主要采用的是“对抗式策略”。但是需要指出,由于青岛台的节目听众与新闻类栏目的选题范围与其他两个竞争频率的有很大差异,所以虽然在该时段播出的都是综合播报类新闻栏目,但是这种“对抗式策略”并不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对抗,而仅是一种节目类型的重复而已。再从节目的播出时间上来看,青岛电台新闻频率也无意在该时段中与其竞争对手进行对抗。从图8可以获知,青岛台在12点开播的新闻类栏目时长要少于山东台和中央台,长度仅为25分钟,而后两者分别为60分钟和30分钟。青岛台之所以这样处理,其目的也在于采用一种“桥梁策略”,通过打时间差来与对手在下个阶段播出的节目错开。在此之后,青岛台在播出节目类型上采用“迂回避让策略”,没有播出与山东台和中央台一致的财经类新闻栏目,而是播出体育类新闻栏目。
五、结论
在每周纵向的节目编排方面,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的编排策略基本相同。对于大多数固定的新闻类、资讯类和娱乐类等节目,电台主要利用“带状策略”来对它们进行编排,即将这些栏目安排在每天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这种策略,可以有助于听众收听习惯的形成。相比之下,“棋盘策略”在电台新闻频率中的采用较为少见。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特定原因的。首先,从培养受众收听习惯,栏目品牌方面来看,“棋盘策略”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要弱于“带状策略”;其次,使用“带状策略”来改变固定栏目的播出时间,就势必会引起部分原有节目听众的流失,造成收听率下降;再者,“带状策略”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抗式策略”的使用,即电台为了与其竞争对手在某个特定的时段展开正面抗衡,而改变原有的节目时间安排,推出新的强势节目。但是囿于电台的节目制作预算和制作能力等因素,电台新闻频率就注定不可能频繁地采用“对抗式策略”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而进一步在每周纵向的节目编排方面采用“棋盘策略”。除了对“带状策略”的使用,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还注重对“导入策略”、“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等在节目编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每个电台中的多个时段都安排有很多医药保健咨询类的栏目。这些栏目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广告专题,通过对患者采访、医师接听热线电话等环节来对医药保健产品进行促销,该栏目的广告收入是电台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医药保健咨询类的栏目在本质上是属于广告类型,所以很多健康的听众并不会倾向于收听这种类型的节目。为了使得这些节目的收听率能够维持在一个让广告商满意的水平,电台新闻频率就必须采用“导入策略”,通过在收听率较低的栏目之前安排一档节目制作质量较高,听众喜欢的强势节目,来试图产生一种沿袭效应(InheritanceEffect)。“吊床策略”和“搭帐篷策略”正是利用了这种沿袭效应来吸引听众的收听。
在另一方面,电台新闻频率还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各种情况,来采取相应的节目编排策略。我国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在这方面所体现出的策略基本相近。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在与对应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中央电台新闻频率进行竞争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迂回避让式策略”、“对抗式策略”、“锁式策略”和“桥梁策略”等。由于我们在本文中的研究对象是副省级电台的新闻频率,因此,新闻类型的节目在新闻频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的新闻节目制作水平不容小觑,但是与其对应的省级电台新闻频率、中央电台新闻频率相比较,它们无论是在采编人员素质,还是在新闻报道资源利用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而我国电台新闻频率的节目架构基本接近,即以转播中央台的早间新闻和报纸摘要,晚间的全国新闻联播,再辅之以整点的综合新闻播报构成了各地每日新闻频率的节目框架。在这种相近的节目安排体系下,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与省级电台、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在整点的新闻播报类节目中必然存在有一种对抗。从表面上看,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在这些时段采用了“对抗式”策略与其竞争对手进行抗衡;但是由于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和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在新闻播报类节目中所报道的范围、选题立足点等各相迥异,所以从实际上来看,这种“对抗式策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抗。而且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还经常采用“桥梁策略”,即将整点新闻播报类节目的播出时长安排得与其竞争对手有所不同(提前或者延迟结束节目),以打时间差来抢先吸引并留住听众。所以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并无意与其竞争对手在新闻类节目上展开对抗。除了整点新闻播报类节目之外,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与省级电台、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在其他类型的新闻类节目(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上也缺乏竞争。相比之下,由于谈话类型的广播节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谈话主持人的水平和节目创意,而与一个电台的新闻制作能力等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副省级城市电台新闻频率在谈话类节目上往往与其对应的省级电台、中央电台新闻频率展开真正的“对抗式”策略。为了配合这种“对抗式”策略,副省级电台新闻频率往往还采用“锁式策略”来始终吸引听众,防止听众“溢流”。
参考文献
[1].刘瀛等.论广播节目专业化与设计策略[J],学术交流2004年6月,第155-158页.
[2].徐帅华.广播新闻频率专业化刍议[J],声屏世界2002年5月,第22-23页.
[3].张彦斌.广播节目的听众定位和市场定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4期,第68-69页
[4].Bae,H.S.(1999).ProductDifferentiationinCableProgramming:TheCaseintheCableNationalAll-NewsNetworks.JournalofMediaEconomics,12(4),265-277
[5].曾晓煜.多频道竞争市场之节目分析[J],传媒与管理研究(台北)第4卷第2期,2005年1月,第57-89页
[6].刘晓雪常梅.省级广播电台频率的生存之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7月,第37-38页
[7].翟杉.广播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4年10月,第46-47页
[8].Eastman,S.T.etal.(1993).Broadcast/cableprogramming:Strategiesandpractices(4thEd.).Belmont(CA):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
[9].陈炳宏钟起惠.公共电视新闻性节目编排策略之研究—节目类型与收视率研究结构之观点[J],广播与电视(台北)1999年第14期,第63—87页
[10].Pringle,PeterK.,MichaelF.Starr&WilliamE.McCaritt(1991).ElectronicMediaManagement.Boston:FocalPress.
网络媒体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水流向着媒体的滩头渗透,面对“第四媒体”,新闻摄影之路将如何拓展,新闻摄影人又将如何应对?
还是让我们在变与不变中看一看,想一想明天的新闻摄影。
一、摄影工具的改变没有改变工具与人之间的关系。
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日美等国的摄影记者就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大量比赛图片,并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发稿,从而使他们在新闻竞争的战场上占尽了先机。数码相机从图片的摄取、存盘、输入电脑,再通过电脑和电话线,传送到世界各个地方的电脑屏幕上。整个流程里,没有胶卷和相纸的身影,从而省去了传统摄影中冲洗照片所必需的数十分钟的时间。
时效速度上的即拍即传性,与操作上的易被储存、展示、编辑、传递和打印的方便性是数字技术赋予新闻摄影的新的生命力。
在我国,新华社摄影记者在报道中首次大规模采用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数码“佳能EOS-1N”相机发稿。从主席抵达香港、中英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直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新华社的几位摄影记者都即拍即传地在极短暂时间内将照片传出,从而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记者在新闻摄影领域对数字技术运用的良好水平。
然而,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摄影术发明至今,从机械操作的手动相机到电子程序上的自动相机,直到如今使用磁卡的数码相机的出现都是人类摄影实践不断演进的结晶。在人与摄影工具的关系上,人是当然的和永恒的主宰。工具之所以是为人类文明服务的,那是因为是人类文明创造了它。具体到新闻摄影这一领域,毕竟还没有出现机器人代替人去执行拍摄任务这一普遍性场景,而且即使有一天机器人成为摄影记者,恐怕它的电脑还是人脑设计和安排的。
二、数码相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新闻照片的评价标准。
也许并非所有的摄影人都接触并使用了数码相机这一新的摄影器材,其实简单地将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进行比较,二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最终的产品都是照片。
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化地报道新闻。因此评价新闻照片的标准应是新闻价值大小、形象价值大小、是否现场纪实等。
严格地讲新闻价值是指通过新闻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大小,而非新闻照片本身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大小与用何种相机拍摄是无关的。当然,正由于上面所述的数码相机的即拍即传性,使得数码相机在体现新闻时效性上比传统相机具有技术性能上的优越性。
如果说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那么,形象价值则是新闻摄影者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是指新闻内容在形象的可视性和瞬间性上的价值。新闻照片都具有可视性和瞬间性,然而在可视程度和典型瞬间的把握上却有优劣和强弱之分。这种分别主要是由摄影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的。如今,用专业数码相机拍摄,然后打印出的彩色照片,在分辨率、颗粒、影像以及色彩饱和度等方面,与常规的彩色新闻照片已相差无几,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数码相机在像素水平、打印水平以及价格方面会更加顺应摄影人的需求。当今比较实用并流行的数码相机形式是传统的相机机身上加上一个数码后背,由此可见,传统相机身上有的如光圈,快门等,数码相机身上全有。佳能EOS-DCS3数码相机是佳能公司以其传统相机EOS-1N为主体,结合柯达公司开发的内置130万像素的CCD数码后背而成,因而它继承了佳能EOS-1N绝大部分高超的摄影功能,因此使用数码相机丝毫不影响摄影者对瞬间的抓取。
[page_break]
现场纪实是新闻照片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它涉及的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问题,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在对英国王妃戴安娜不幸遇难的报道中,《法国晚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幅题为《王妃之死》的新闻照片,然而巴黎警方发言人迅速发表声明,否定照片的真实性。这张照片实际上是一个绰号叫“腐烂”的神秘发稿人通过电子邮件发出的一张蓄意制造的假新闻照片。数码影像在后期制作中的可随意修改性也近乎给新闻摄影以致命的一击。在电脑上玩过Photoshop的人会发现,制造“换头术”之类的假照片真的比移花接木容易,算是雕虫小技。
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对新闻照片真实性,即对其现场纪实性的冲击,实为对新闻工作者的更严峻更深刻的考验,考验其对职业的忠诚度和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捍卫力度。
三、摄影记者如何应付网络媒体的挑战。
网络媒体的出现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出现将给明天的摄影记者以新的要求和挑战。
可以想像,在明天的突发性事件现场,如果恰巧摄影记者在场,还可以做现场报道,但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数码相机等新媒介的普及,将使得在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抢拍、抓拍到现场新闻照片并可以立即通过网络。当然如果专职摄影记者和普通群众都在现场,摄影记者将能以专业的眼光来进行现场报道。因此明天的摄影记者在摄影技艺上更要求精益求精,要更多地出精品。因为在很多突发性现场,他不但要同摄影同行竞争,甚至要同许多持相机的普通群众竞争。
在互联网络、多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朝着超文本记者的方向发展。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也应与今天有所不同。
超文本记者是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录音、录像记者于一身的记者。也就是说,专职文字记者、专职摄影记者的角色都将淡化。在多媒体时代,记者应成为“多栖明星”,能写、能摄,集采编播于一体。
组委会介绍,花市地点位于京汉大道黄石路口与球场街口之间,区域长度达500米……
这是摘自今年8月30日武汉一家媒体的报道,而且同样的报道还见诸当天武汉市7家主要报纸的显著版位。
然而,爱花的市民按照这则报道所提供的时间和地点,去逛“武汉首届大型花市”,结果全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这个花市压根就是子虚乌有。
预告性新闻是指报道“已经决定、即将发生的事件”(任晓云《时代呼唤预测性报道》)。这种新闻形式已经成为当前武汉媒体尤其是市民化报纸,体现服务性的法宝。
预告性新闻在媒体的地位可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其一,在报纸上占据的版面越来越多。为了增强报纸的服务性,吸引更多的读者,可以说,预告性新闻每家报纸都在发,有时甚至比同一天的“昨日新闻”、“近日新闻”还要多,达到了“喧宾夺主”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某报在2000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半个月时间里,三个新闻版,共刊登预告性新闻近50篇。其中一天该报三版的9篇报道里就有6篇是预告性的新闻。
其二,预告性新闻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新的报道形式不断出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天气预报”、“文艺节目预告”等传统领域外,现在又增添了的“疾病指数预报”、“旅游信息预报”、“股市行情预测”以及即将出笼的“劳动力成本预警”等等。
预告性新闻的出现,市民类报纸是始作俑者。他们大量采用预告性新闻,是对传统新闻理念的一次巨大冲击。
在武汉新兴市民化报纸上,诸如“××房交会即将举行”、“××大型商品展销会×日举行”这种带有商业性质的预告新闻比比皆是。
传统新闻观念认为“只有事件才构成新闻”,他们尽可能回避预告性新闻的直接理由有两个:一是有广告嫌疑,二是计划中的事情未必能够发生,就像前文提到的关于花市的预告新闻。
然而,新兴的媒体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又是新的,即便不是事件,同样能构成新闻。”这就为预告性新闻大量走上报纸版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预告性新闻的大量出现,也是新闻大战导致的结果。
武汉现有7家日报,对于其中相对弱势的媒体而言,出于对自身生存的考虑,更是不能去炒“现饭”,编辑要求记者千方百计去采回首发报道或独家报道。
弱势媒体记者因此担负沉重的压力,报纸影响面越小,越处于被动地位。同一新闻题材,如果强势媒体先发,弱势媒体的记者将会毫无办法,弄不好还会因“漏新闻”挨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弱势媒体记者不得不去抢新闻。于是,有的记者“一再加大新闻的‘提前量’,预告式新闻便越来越多”(陆斌:《信息时代的独家新闻》)。结果,不遵守一般新闻规律、不讲最佳报道时机、没有新闻由头的“新闻”便大量见诸报端。一个预定好即将发生的“新闻”,既然你可以提前一天报道,他就可以提前两天,甚至提前更长的时间报道。
预告性新闻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必读性方面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
预告性新闻大量增加的风险是一旦计划发生变化,便导致预告新闻失实。
[关键词]印尼媒体,新闻自由,发展与改革,政权,宗教,民族、审查
Abstract:Aftersuhartoquittedthescene,thelaw''''scontrolovermediahasbeengraduallyreleased,andIndonesiahasabolishednewscensorlawlately.Butthere''''salongwaytogoforIndonesiatorealizerealnewsfreedom.Firstly,newscommunicatormusthavegoodnewsworkethic,andallofthemshouldrespect"publicreligionandethic".Secondly,Indonesiaisamulti-ethnic-groupnation.Mediashouldbecautiouswhenreportingthereligiousandethnicissues,andgovernmentshouldmakesomerestrictionsonit.Lastly,governmentshouldofferbetterlawprotectionfornewscommunication,includingtheprotectionfornewsfreedomandpersonprotectionfornewscommunicators.Inthefuture,it''''sexpectedthatthenewgenerationyoungpeopleinIndonesiawillimprovetherulesofIndonesiamediaandhaveitenjoybroadenfreespace.
Keywords:IndonesiaMedia;NewsFreedom;DevelopmentandInnovation;Regime;Religion;EthnicGroup;Censor
一、印尼新闻自由历程的回顾(1945年至2001年)
在西方国家的民主主义社会来说,政治与文化经常都被看为不同领域的现象:高级的文化是高于政治,而低级文化是底于政治的。有关于文化的研究经常都论述一些理论来详细地描述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在印尼来说,文化与政治似乎都分不开的。在学校,老师在解释文化时经常也会说了些政治的观念。所以,从小开始,印尼人民已经把文化与政治混在一起来理解了。
印尼的政治历史被分为旧制度(OldOrder)和新制度(NewOrder)。所谓的旧制度,就是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喀诺(Sukarno)统治印尼的那段时间(1945年至1966年);而新制度就是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多(Suharto)统治印尼开始直到现在。
在苏喀诺(Sukarno)最后几年的统治之下,他试着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来帮助宣传他所谓的极端的民主主义政治。他的政治主义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准则民主主义”(GuidedDemocracy)。他和他的”准则民主主义”(GuidedDemocracy)把媒体看成是一种可以以只传播有关政府正面的报道,来控制人民的思想。这引起了现代文化的支持者的反感。
新制度期间,苏哈多(Suharto)建议了一种观念。他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是要依靠着国家媒体的发展。所以身为国家媒体,应该只传播有利国家发展的讯息、新思想的创新和人民的意见和思想。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国家强大起来。自1970年开始,政府已经盼望新闻工作者,就像其他的平民,来支持国家发展的努力。
但是在实行当中却发生了许多的矛盾。新制度的审查法律只允许报道政府正面消息、支持苏哈多(Suharto)政体的媒体。新闻工作者只可以写对政府有利的报道。谁敢写一些社会腐败的事实、让政府失去面子的新闻,都会接受法律的制裁。在苏哈多(Suharto)领导印尼时,以侮辱政府的罪名,就有很多的新闻记者被关入监狱。自然地,这引起了人民,尤其是大学生的不满。但是在那时候,很少会发生大学生示威,因为大家都怕被送入监狱。面对这些问题时,政府却形容印尼媒体是个“自由但负责任”(“freebutresponsible”)的媒体。这样的说法,就让他们似乎拥有权利和义务去识别和确认怎样才算是属于“负责任”的新闻。[1]
这个问题也反驳了苏哈多(Suharto)他本身曾规定的新闻界条例。在1982年第21号的新闻界基本法里写着(UUPokokPersNo.21Tahun1982):“媒体绝对有建设性的控制、批评、和改正的权利”(“Persmempunyaihakkontrol,kritik,dankoreksiyangbersifatkonstruktif”)。而且这条国家新闻界条例也被保证在同一个基本法里第5号:“除了保证外,对人权并不会进行审查和控制”(“TiadanyasensordanpembreidelanselainjaminansesuaidenganhakasasiWarnaNegara”)。[2]
但是还是有一班人勇敢地站出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想法。在1993年12月14日,印尼大学(UniversitasIndonesia)的21位大学生在雅加达的印尼国会大楼前为此事示威。很理所当然地,他们就以”破坏政府的名誉”而被捕。第二天,印尼大学的几位高级教师被叫到国家教育部来接受审问。这件事震撼了全国,也惊醒了熟睡已久的大学生们。21位大学生的示威和它的随后真实的报道被视为印尼媒体自由的一个转折点。[3]
在苏哈多(Suharto)的年代,多数的媒体是以政治为主题的。当然,内容写的是政府正面的报道。这也是苏哈多(Suharto)政体里的其中一个政策。
自从在1998年苏哈多(Suharto)下台开始,正式已认识到之前的政治有多么腐败的印尼媒体,开始察觉到媒体自由在一个走向自由主义社会的重要性。苏哈多(Suharto)的衰落目击了严厉审查法律和当时控制媒体的国家信息部(DepartmentofInformation)的废止。
苏哈多(SUHARTO)下台以后,接下来的十个月,哈比比(HABIBIE)总统取消了特许制度。他规定了,任何人妨碍了新闻自由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他也规定了新闻界的自由规范。虽然直到新闻界的道德规范建立了,它用于新闻界的管理制度却面对了不少的矛盾。
哈比比(HABIBIE)在1999年某一天的新闻记者会里,再一次强调说他决不会干涉新闻界的自由。但是如果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并不是新闻传播又会再受到干涉。也许会有其它的方面和事情会为新闻自由带来不良的影响。假如政府保护的所谓的新闻界的自由而忽视了各种各样社会的需要,政府也有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压力。1999年的新的新闻界法规(INDONESIANPRESSLAW)批准了700多个新的媒体的建立,比在印尼庆祝第54周年国庆时多了两倍。但从本质来看,媒体的增加对民众的新闻自由的实现还是不是很明显。因为,现在在印尼每天的媒体多数只报有关示威的新闻,和出现了很多没有品质保证的报纸、杂志、和政治漫画。这证明了这条新的法规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在印尼人民的日常生活里,还是很多提议说不但只有新闻界可以获得发言的自由,人民也应该得到同等的待遇。
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总统在1999年上台后,曾经在5月3日的UNESCO和东南亚新闻联盟(THESOUTHEASTASIANPRESSALLIANCE)典礼上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政府应该保护媒体使它不要受到不想得到自由的各方面力量的干扰。我的行政会盼望着新闻界自由的现象。”(“THEGOVERNMENTHASTOPROTECTTHEPRESSFROMTHEMANYFORCESWHODONOTWANTFREEDOM.MYADMINISTRATIONLOOKSWITHRELISHONTHEEMERGENCEOFAFREEPRESS.”)。[4]
只是在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总统确认新闻界自由的三天后,准军事部队和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多年以来领导的基层穆斯林组织却攻击了国家的一家最大的日报,印尼泗水(SURABAYA)发行的《爪哇报》(JAWAPOST)。这使《爪哇报》(JAWAPOST)在那天被必关闭了一天。《爪哇报》(JAWAPOST)之前有登出一片批评瓦希德(ABDURRAHMANWAHID)与他亲戚的文章就激怒了这些好战的年轻人组织。之后,《爪哇报》(JAWAPOST)在报纸封面登出了该报的认错和道歉,但是瓦希得(ABDURRAHMANWAHID)却为那些组织辩护。
虽然在2000年里没有发生过印尼新闻工作者被被捕,但是很多关于攻击和威胁的报道。政治性组织与宗教性组织,包括警察和军队在示威当中还是回使用暴力。根据东南亚新闻联盟的消息,现在的警察只负责对媒介使用暴力的20%。在当年东南亚新闻联盟(THESOUTHEASTASIANPRESSALLIANCE)收到了几百封关于诽谤和不正确的报告的投诉信。
[page_break]
二、民主主义与印尼媒介
最近的印尼的媒介民主化已经看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在政治和印尼民主主义里,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之前,媒介的角色是很确切的,它必须反映出政府好的一面,否则它就要接受严重的后果了。所谓严重的后果就是记者被送入监狱、甚至被杀或者在传媒界里受到禁止。当中的例子:一位印尼记者,西亚富路顶(FUADMUHAMMADSYAFRUDDIN),因为他写了政府贪污的调查报告,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在苏哈多时代,有三个杂志被封闭了包括了最著名的新闻杂志:时代(TEMPO)。时代(TEMPO),此是因为当时登出了关于政府买了前东德的战船的争论,而被禁止的。就算现在审查法律已被取消了,媒介的角色还是很含糊的。
新制度(NEWORDER)的媒体是被政府控制的、透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法律过程、甚至于被政府所拥有。十多年前的新制度(NEWORDER)之间,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并不像现在那么厉害。由于科技与经济不断地改变,所以政府对媒体的控制也增加了。
很多人人为1998年苏哈多下台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当时媒体的醒目和越来越强硬的态度也是当中的原因的。虽然,一个自由的媒体可以供给人民讯息,而且也可以帮助决定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还是不会有太多关于媒体与一个民主主义国家基础的关系的证据。
一位印尼媒体的高级领导,威图拉儿(WIMARWITOELAR),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的同事还是在一间没有屋顶的屋子里蹲着,担心着随时会落下的雨。因此,他们必须继续写有关政府的报道,而且也必须“决定他们是要真正的客观,还是在基础的正面改造情况下才会变得客观”(“DECIDEWHETHERTHEYREALLYWANTTOBEOBJECTIVEORWHETHERTHEYWANTTOBEOBJECTIVEINTHESENSEOFBASICALLYBEINGPRO-REFORM”)。[5]
三、印尼新闻界的改革
最近控制印尼媒体的法律并不是很多。事实上,因为缺少政府条规,道德的界限基本上是自觉性的。因此,印尼媒体变成了一个缺乏经验的团体。这影响到了媒体的自由,和它不再需要经过国家信息部(DepartmentofInformation)的严厉审查的作品。所以,这引起了一个问题:如果媒体都在看着每一个人,那么,到底是谁在看着媒体呢?审查法律的废除对西方国家的观察者来说,会导致所有的后果必须是有建设性的;自由发言权会导致一个自由社会的建立。尽管如此,自由化不是适合每个国家,而且它导致的后果也不一定是好的。
经过了几十年的抑制,印尼媒体的重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同时又是一个艰难的任务的开始。没有了审查法律,媒体报道公正新闻的责任增加了,尤其是它们的观众、听众、或者读者因为之前没接触过没有被束缚的报道,他们的反应会是不同的。自由的媒体会让众人从不同的讯息来源来发表他们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印尼媒体至少会像西方国家的观察者所希望的那样,就是变成真一个正自由的媒体。正如欧乐(Olle)所建议的:在新制度之下,为了要减少和西方国家媒体的差异,“从字里行间体会隐含之意”(“readingbetweenthelines”)是印尼媒体必须拥有的技术。现在,受众也必须拥有同样的技术来估计哪些报道是不必或者需要注意的。[6]
一个自由的媒体,特别是在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里,对该国家会的稳定会带来两种影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西方国家通常都认为自由的媒体会让大众可以提高他们个人的能力来建立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尊敬其他人的意见。CPJ提议,1999年平安夜发生的基督教堂爆炸案,证明了“尽管有怎样的危机气氛,新闻报道的猛击带来了镇定的影响”(“therushofmediacoveragehadasoothingeffect,despitetheatmosphereofcrisis.”)的事实。这件事所指示的是,媒体启发了事件和避免了谣言的传播。[7]
但是在许多的亚洲国家里,宗教徒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一天比一天更加紧张。新制度其间,媒体是被禁止报道有关宗教或民族的。1999年的印尼新闻界法规(IndonesianPressLaw)只是规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尊敬大众的宗教和道德规范”(“respectreligiousandmoralnormsofthepublic”)。[8]这又是成了另外一个矛盾:这样一来,政府和军队很有可能又再进行之前的“任务”去限制印尼媒体的报道自由。
虽然CPJ(2000)提议媒体应该在一个危机的气氛里造出镇定的影响,
但在另外一方面,一个曾经被政权埋没的媒体自由,现在却有煽动冲突的可能性。由于一些障碍和媒体可以自己谨慎地确认一个报道的真实性,媒体看来可以在一个既不稳定,又含有挑战性的环境里找到新的自由。但是还是要记得:毫无根据的宗教和民族的报道可以煽动冲突。
曾经有过一个关于贿赂的报道。记者,卡拉哈斑(HoesinKalahapan),写了重造森林资金误用的报道后,就被绑架,被折磨了至少三次,然后成功地逃到了印尼首都雅加达。这证明记者在激怒的大众之下,是不会得到法律保护的。很多人把这件残酷的事实看成是自由媒体的其中一个负面的后果。
专家威图拉儿(WimarWitoelar)意识到了最近的媒体作品是处于“初期困难”,因为媒体正在从无限的压制走向完全的自由。威图拉儿(WimarWitoelar)觉得最近的媒体就像“刚从严厉的学校毕业的孩子们,在放假的第一天,他们跑完了所有的沙地。在那其间,他们虽然会遭到一些小麻烦,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很自由。”(“It’slikekidsbeingletoutofaverytoughschoolandonthefirstdayofvacation,they’rerunningallovertheplacesandinsomecasesalittlebidoftrouble,butbasicallypeoplearefeelingveryfree.”)。[9]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新媒体报道规定的缺乏对国家带来了正面性和负面性的影响。可以多让人民建立自己的想法是媒体自由的正面影响。但是,媒体的自由也会导致在某些人些地方的民族之间和宗教之间的冲突,这样一来,也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虽然在1998年,苏哈多下台后,多数的正式禁止已经被取消了,但是印尼媒体如果要找到真正的自由还是要经过漫长的挣扎。从之前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来看,还有考虑到现在国内的新闻协会的指示,印尼媒体必须要代表广泛的社会文化的交叉才会真正地找到完全的媒体自由。在政府少许的插手之下,希望印尼的新闻协会可以帮助印尼媒体的改革,同时也能够发展国家的文化和结合国家的种族。
结论
1998年5月苏哈多总统下台后,印尼的新闻界经历了许多的改革。虽然印尼新闻界比以前自由了许多,但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由”的后果不一定永远都是好的。新闻工作者本身也不完全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也经常会受到暴力攻击。
人民希望新闻界得到自由后,会对社会与国家的结合带来贡献。差不多每天发生的示威,和许多新媒体作品的出现,证明了新的印尼媒体政策对社会也有相当的影响。
印尼政府还需要尽力解决国内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宗教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国际的焦点。最令政府懊恼的是,政府不能偏于任何的民族和宗教,所以谁对谁错是个很难判断的事情。新闻工作者因此也还不能太直接了当地写出有关宗教和民族的实情和评论。
印尼新闻界在未来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政府能不能对新闻传播提供较好的法律保护,包括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和新闻传播者的人身保护。如果政府能保证新闻工作者的安全,相信对媒体本身和国家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帮助。但是,自由也一定带有负责任。自由的媒体必须对国家要有好处,而不是对国家有害。
注释:
[1]
he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IntheCensor’sShadow:JournalisminSuharto’sIndonesia.EastTimor:Dili,1991,p.1.
[2]
Kingsbury,D.CultureandPolitics:IssuesinAustralianJournalismonIndonesia,1975-1993.Sydney:GriffithUniversity,1997,p.25.
[参考文献]
[1]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CPJ).CountryReport:Indonesia,2000.
[2]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CPJ).JournalisminSuharto’sIndonesia.EastTimor:Dili,1991.
[3]Cowan,Edward.NewFreedom:IndonesianJournalistsTreadLightly,IPIReport,No.4,2000.
[4]FreedomHouse.PressFreedomReport,‘Indonesia’,2000.
[关键词]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
新闻传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重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为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直接与明显。新闻传播事业在中国,已成为联接新闻信息产业和以高科技为特征的传播技术产业的桥梁,不仅有其经济效益,而且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给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契机。
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特点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质,但理论色彩较弱。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许多传播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已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报,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各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以及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的研究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等,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新传媒的研究发展迅速。
2.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各媒体不再仅仅是党的机关报或国家的广播电视台,也是经济实体和利益单元,报业和广电业的集团化,传媒之间的竞争内地传媒与境外传媒的竞争,都要求各媒体的负责人懂得传媒经营。把受众接受传媒作为消费行为的研究,将传媒娱乐视为经营策略考察也纳入了传播经营的理念之中。
随着中国传播业近几年的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该研究扎实而有成效,涉及新闻官司的各个方面,从各种新闻侵权现象到著作权问题,从隐性采访到隐匿权、更正与答辩,就论证的范围而言已经相当全面而完善。
3.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包括卫星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有的学者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指出中国电视产业的三人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目前,舆论监督成为与新闻理论、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并涉及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公民权利的研究等等。中国的新闻学从传统的党报理论转向一般新闻学理论,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了变迁。[论*文*网]
二、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特色的研究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与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看问题,坚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办实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局面一定能够开创。
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研究当中,关于教育特色的研究最为重要。怎样形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特色呢?首先,要充分依托自己学校的特色,根据自己学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来办专业。这样才能把专业和学校紧紧融合在一起,充分集中和整合学校的所有学科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比如一所体育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就正好从体育上做文章,努力探索体育新闻办学的途径,着重在培养优秀的体育新闻从业人员上突出特色。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所处地区、城市的特点,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点,在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上做文章,紧密与当地党政部门和新闻传媒单位结合,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一些地方民族大学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优势,在民族新闻的教学与研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特色的突出贡献。第三,要充分调动本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与培育教师们有特点的教学与科研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努力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某一方面、某一项目、某一课题上,做出新的突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培育出特色。第四,突出特色,还要善于和勤于在办学中不断总结与积累经验,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认真回顾一下在办学中哪些事情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师生们的反映如何,新闻传媒界和社会的反响如何,从而去发扬和推广好的办学方法、模式与经验,克服与改进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事业,其前景十分广阔、光明。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常有一句话叫“不进则退”,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进步慢了,也是后退。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精神,努力发展新闻传播教育。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传媒人才,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0年3月,我频道根据目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需求,决定构建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
一、系统要求
我频道报道部下设两个栏目《都市快报》和《都市报道》,专门播发各类新闻,每天播出六档《都市快报》和一档《都市报道》,总计90分钟节目,扣除滚动播出和重播外,自制节目时间约为30分钟,节目制作量比较大,条目编辑工作站点数量比较多,在节目制作中工作流程较规范,制作过程分工明确,因此,我们建立频道新闻节目非线性编辑网,并要求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又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看出,本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系统中有足够的编辑位置以满足工作人员使用及领导审片。
2、系统中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以供存储节目和共享素材。
3、要有与新闻演播室结合的新闻录制、配音及后期制作系统。
4、在现在可预测的情况下得以保证相应的扩展性。
因此,我们首先对于采用传统的线性系统来构建这样一个系统的先进性予以否决,而把目光投向了近年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非线性设备。
二、系统设计
传统的线性工作方式是一种效率不高的编辑方式,在编辑过程中不断地搜索还导致素材带和录像机机械磨损,定期或不定期的设备维护及零配件更换,带来较大的维护费用。传统工作方式对素材的查找是无法实现素材共享的,而素材共享所带的优势,实际上也是很少被传统操作方式工作人员所能理解的。这些传统录像设备的缺陷恰恰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非线性设备通过采集设备将素材记录在硬盘上,并按文件名进行存储管理,因此可以对素材进行快速的随机的索引查找,而这种查找是没有机械损耗的。同时,非线性编辑是一种文件名或者说是指针编辑,而不是素材的翻版,只要不进行生成操作是不会产生质量损伤的。再则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易于实现计算机联网,实现素材的全网共享。这也是传统编辑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基于这些优势,非线性网络化制作系统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制作手段的提高相对于传统编辑系统是一个工作方式的飞跃。
目前,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熟,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各种类型的非线性设备,如avid的mc1000、mc8000,sony的es-7,国内的索贝公司创意98、大洋公司的dy3000,新奥特公司的nc98等。非线性设备的成熟不仅体现在硬件和压缩算法上,也体现在软件的功能和实用上,就性能/价格比而言,国产的非线性设备体现尤其明显。各家的产品都在软件界面以及功能方面都努力作到按照符合国内电视台制作人员使用习惯开发,并取得相当的成功,使得非线性设备得以进入电视制作领域,让电视制作人员体会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势。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与索贝公司合作,构建了以fibrechannel为主干,千兆以太网为辅助的双网结构的都市频道新闻非线性制作网(见图1):
图一
fibrechannel是一种高性能的基于光纤通道的互联标准,是专为台式工作站、海量存储子系统,设备和主机系统之间
双向点对点的串行数据通道而设计的,传输速率比现行网络传输速率高很多,其标称数据传输率为1000mb/s,而压缩比为4:1的视频数据率约为40mb/s,从理论上讲,fibrechannel可以支持约25台实时视频工作站,但由于系统管理开销、硬件(网卡、switch、hub、硬盘阵列控制器等)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fibrechannel的实际数据率约为700mb/s左右,因此实际应用中连入fibrechannel的视频工作站数量不应超过17台(所采用的视频数据压缩比变化时,这个数量也会变化)。从本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看,实际联入fibrechannel的实时视频工作站数量不会超过fc网的限制,但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减低网络成本,我们还是设计了选用高压缩比素材进行编辑,最后用低压缩比素材输出的方式,即fc和以太网双网架构:上载的素材分为两路,一路以低压缩比
(4:1)高数据率通过fc光纤传输到fc硬盘阵列中,同时另一路以高压缩比(30:1)低数据率通过以太网传输到以太服务器硬盘阵列中,编辑时调用高压缩比素材进行编辑,然后形成edl编辑表,下载时根据edl编辑表,从fc硬盘阵列中以低压缩比高数据率下载。
以太网的特点是共享系统资源,各工作站之间易于传递信息,可实时共享对同一数据文件的操作结果等。在本系统中,采用服务器线路的数据传输率为1000mb/s、各工作站线路数据传输率为100的以太网。以太网上的共享数据(高压缩比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各种节目编辑描述文件、素材管理数据库等)和以太网的运行管理由一台高性能服务器负责,以保证整个系统工作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三、系统安装与调试
在确定了系统方案以后,则进行整个系统的实施工作。根据我频道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整个安装调试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
施工步骤都市频道办公楼四楼中心机房上楼顶,在楼顶边缘焊角铁架固定。然后通过架空钢缆到广电大楼二楼平台,焊角铁架固定,经过过墙孔(已经预留)进入大楼主楼内。光缆总长度:250米左右。
施工要求:
(1)光纤型号的选择:郎讯3dvx型多模室外光缆,物理规范为光纤内外径62.5/125um。最大光损耗为3.4db/km,带宽为700---800mhz。光缆铺设三路,一路用于fc,一路用于以太网,一路备用。
(2)光纤弯曲曲率
光纤弯曲曲率的大小会引起辐射损耗大小的变化。若光纤自身细微的弯曲部分连接起来,会产生光纤连续微弯,引起损耗增加,若光纤表面粗糙,光纤会沿着粗糙表面出现弯曲,这种微弯就会引起微弯损耗,它是生产光纤时造成的,在施工光纤地下保护管时,光纤弯曲半径必须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即曲率半径必须大于1.25mm)。如果光纤弯曲半径过小,或者熔接好的光纤在接头盒内盘绕不当导致弯曲半径过小等都会使光纤损耗值明显增加。
(3)光纤的连接损耗
光纤的连接分为:熔接和磨接。无论何种连接都会产生接头损耗,损耗要求低于0.05db以下,正常情况下损耗应在0.01-0.03db左右,而且连接次数1-2次为最佳,超过3次衰减量会增加,所以光纤的连接损耗是由操作人员和连接设备控制的,必须以最高的技术最好的连接设备来达到光纤熔接后的最低损耗值。(4)尽量缩短设计距离光纤线路要尽量走近路,避免因为光纤线路和光缆接头数量过多,降低光纤的光功率和各项技术指标。
2.结构化综合布线
根据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我们在进行综合布线时(见图2)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光缆和以太网线分开,以方便将来检修。
(2)走线只有竖线和横线,不允许走斜线。
(3)所有的过墙都要有护套管,不允许有任何线径露在外面。
3.配音间配音系统设计
配音间除了要完成直接采集入网的新闻配音工作之外,其他非新闻栏目的配音工作也要在这里完成,这就要求配音间的音频系统既要具备先进的网络配音的功能,又要兼容传统的磁带配音方式。同时,考虑到配音工作站亦是有卡工作站,且在每天下午16:00—20:00的新闻节目串编时间内使用率较低,可在配音工作站上加装串编制作软件,硬件连接上使其具有视音频上、下载功能,将配音工作站作为串编工作站的备用工作站。配音系统的系统图如(图3)。
新闻网上配音时,mic信号经调音台1路输入、主输出1和2输出进配音工作站。其他非新闻栏目配音时,mic信号经调音台1路输入、主输出3和4输出进2800录机。作为备用串编使用时,录机音频通过经调音台立体声输入2输入、主输出1和2输出进备用串编(配音工作站)上载,备用串编的音频通过经调音台立体声输入1、主输出3和4输出进2800录机。视频是直接2800录机对备用串编、备用串编对2800录机连接的。2800录机的监视信号进监视器的a路,工作站的视频监视信号进监视器的b路,监视器视频串环输出给返看监视器的视频输入,调音台的tbout给返看监视器的音频输入。
(图3)配音间视音频系统
4.配音间的建声设计与装修
我台建台两年以来,还没有一个正规的配音间,大部分的配音工作都是在普通办公室的环境下,通过摄像机进行主持人声音录制而完成的。这样配音的效率低,受外界干扰大,而且由于受配音环境和录制设备的局限,配音的音质效果自然不是很好。新闻制作网络的建立,必将使我台节目的视频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了保证节目的音频质量及配合新闻制作网络的高效工作模式,设置一专业配音间已势在必行。由于将改造成配音间的房间在我台办公楼的一层,与公用楼梯仅有一墙之隔,二楼就是新闻记者的办公室,所以配音间的隔音效果是建声设计与装修的重点,要求在50db以上。另外,考虑到新闻配音的特点,配音环境吸音系数则控制在0.5s—0.8s之间。
配音间的建声装修应注意的几点是:
1、在动工之前的设计与计算要考虑周全,多种影响因素会使得装修出来的实际效果差别很大。
2、通风换气的考虑。控制室里的空调管道要预埋好,且要固定在原有普通砖墙上。
3、配音室里的通风通道不要设计成平直通道,通道内壁还要固定吸音装置,防止户外换气扇的风声串入。户外换气扇的风向应是向户外抽风。
4、控制室与配音室之间的预留设备线塑胶管通道在穿完墙线之后,用阻燃亚麻布缝包玻璃棉封堵两端,防止控制室内的声音串入。
5、隔音门窗的制作应在专业厂家单独定做。
4.70平米演播室串编系统的设计
70平米演播室使我台的新闻栏目专用演播室,在这里每天除了要制作完成时长为30分钟、晚上20:40播出的《都市报道》之外,还要制作六档时长为10分钟,也就是说,其间每两小时就播出一档《都市快报》,使用率非常高。70平米演播室现有两台摄像机,要求在串编系统建成之后,这两台摄像机的信号(主持人)都可以直接被采集进网,然后由责编在串编工作站中调出记者们已编好的新闻条目和主持人口播素材进行编辑,最后将串好的10分钟或20分钟的成品播出节目下载到betacamsp磁带(2800录机)上。考虑到有时会有临时在演播室上载的要求(比如更改广告),系统中要有2800录机到串编工作站的视音频通道。另外,如果串编工作站或者新闻制作网络出了问题,则该系统应该可以将两个摄像机的信号直接录制在2800录机上,然后由责编拿着主持人口播带到备用串编工作站(配音工作站)或传统卷编系统上将节目制作完成。集以上考虑,70平米演播室串编视音频系统设计如(图5)。
在视频系统中,两个摄像机、一个录机都有一路模拟复合视频信号进入特技台,特技台的pgmout1(模拟复合信号)进串编工作站。1号摄像机还有一路模拟分量信号直接进了串编工作站,以提供高质量的主持人图像和进行色键特技时的信号来源。串编工作站通过模拟分量输出口将信号送入2800录机。特技台pgmout2的信号是要送给2800录机的,但考虑到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需要将主持人口播图像直接录制在2800录机上,所以在实际安装时,这根线走到2800录机后面板处做为备用,为空置状态,这样可以避免特技台—串编工作站—录机—特技台信号之间的不正常联接方式,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与不适。返看监视器的视频信号来自于特技台预监输出进预监监视器(j3)之后的串环输出。
在音频系统中,两路mic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1,2输入、lineout1,2输出进入串编工作站进行采集;串编工作站的音频输出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3,4输入、auxout1,2输出进入2800录机下载。临时上载时,2800录机的音频输出信号经调音台mic/linein5,6输入、lineout1,2输出进入串编工作站。另外,调音台的tbout送入返看监视器的音频输入。
5.对7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部分的改造
70平米演播室的视音频系统在改造前是典型的传统模拟演播室系统。在40平米的控制室中,新闻值班室占去了1/3的空间,剩下2/3的空间堆砌着大量的机架与设备,其中包括两个大块头的操作台、一个“顶天立地”的电视墙和一大一小两个19inch标准机柜。70平米演播室改造后,除了保留调音台、特技台、调光台、两个摄像机ccu和三个监视器(这些都可集中在一个操作台上)之外,整个控制室就装一套串编工作站,空间剩余很大。根据实际情况,在70平米演播室控制室中又增设了两套预编工作站,以供责编编辑深度报道时使用,既不会与每天的节目串编发生冲突,也满足了非正常工作时间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
6.设备机架的设计
根据新闻制作网络的具体情况,机架需求为:10套预编工作站操作台、4套上载工作站操作台、1套配音工作站操作台、1套服务器机柜、1套70平米演播室控制台、1套串编工作站操作台和1个70平米演播室机柜。建立新闻制作网之后,淘汰下来的旧机架有:五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一个2m高19inch标准机柜、两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经过反复测量与计算,这些旧机柜都可以被重新利用。将四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经简单改造做为四套上载工作站操作台使用,另一套传统单编系统机架可直接作为配音工作站操作台。将2m高19inch标准机柜加装柜门、风扇、键盘滑槽,在订做一个与之完全相同的19inch标准机柜,做为服务器机柜组如(图7)。一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直接用于配音间,另一个1.5m高19inch标准机柜直接用于70平米演播室。
7.系统软件的调试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了系统软件的调试。在调试过程中,针对我频道的特殊要求和我们认为在将来系统正式使用后有关网络安全对策问题,同索贝公司网络部和软件开发部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进行了现场开发,使得整个系统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其安全性,都达到了我们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作为用户,我们也对索贝公司提出了一些我们的建议,比如:
1、为了降低系统资源开销,建议将sobey“新时尚”字幕软件的网络版由真彩色方式变为64k彩色方式。
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上载工作站开发批采集的工作方式。建议增加字幕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