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16:12: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语教学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语音,灵魂,文字,标本,“一条腿走路”
一、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在音形义三要素中,语音是语言更为形象的物质外壳。例如,“讨厌”,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说出这两个字,就会有不同的情感效果。与文字相比,此时的“语音”在表意与传情方面,更为形象,更为生动。这也说明,在语言交际中,以声音为特征的语流语调可以更为形象更为鲜明地表现出语义中所包含信息中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音是语言的灵魂,而文字只是语言的标本。以文字为标志的书面语只有建立在以语音为标志的口语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发展。
语音永远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语音教学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哑巴”英语仍然是不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客观现状。“哑巴英语”的学习者们习惯于只用视觉、默默地通过文字来学习英语。忽视语音、只靠文字来学习英语,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只用一条腿走路。其难度、其效率可想而知!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出声读英语,但语气平淡,无重音变化,无语调起伏,就像是在读单词表。往往是一段话读完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语言学习中,语音必然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比文字更为形象、更为生动的表意功能。
忽视了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生动化的表意功能和强大的促进功能,也就必然注定学习者难以触及所学目标语的内核。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对语音教学认识上的不到位或者是自身语音素质方面的不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比任何其它学科都出现得早,来得严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英语语音没有过关。这首先表现在单音教学中学生的拼读技能未能过关,不能按照音形统一的规律去识记单词,单词的读音要靠死记硬背或标注汉字或汉语拼音才能记住,单词的拼写要靠死记硬背字母顺序才能记住。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低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学生在单词学习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哪里还有足够的精力去进行听读说写的言语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形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往往把语音教学局限于阶段性的单音教学。单音教学一旦结束,语音教学便就此停止。殊不知,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语音技巧在传播语言的内容时较之于文字更具表现力。在语言学习中,忽视了语流和语调的训练和体会,就难以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只是面对干巴的标本式的英语文字,学生无疑便掉入了英语学习的陷阱。
有些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拼读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语流语调技巧在言语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说到底,语音教学属于技能训练的范畴,仅靠口头的说教而无足够的实践练习是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此方面的技能和技巧的。
三、搞好单音教学,重视语流语调教学
语音教学务必要实实在在地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搞好单音教学,突破拼读关,确保学生快速形成拼读技能。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因标注汉字或死记读音而造成单词读音上的误差,确保大脑中输入正确的语音形象,另一方面,用音形一致的方法记单词可大大提高效率,增强信心。
在搞好单音教学、突破拼读关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高度重视语流、语调教学,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诸如停顿、连读、句子重音、节奏、声调等方面的语流语调技巧。使学生具有把句子的读音和意义直接联系的能力,能够通过语流语调方面技巧的运用,在语言的声音形象中生动地表现出句子中所蕴含信息中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表现出自己对语言内容的个性化的理解。为此,在进行语音教学时,技能的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语言内容,绝不能为技能而技能。例如,对于下面这个英文句子:
Thereisabikeinourclassroom.
句子重音在特定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有三种:1abike2our3classroom
合理运用在母语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语音技能,也可以促进英语语音技能训练中的正迁移。例如上句,教师可以先朗读一遍汉语,要学生体会其中的句子重音,之后再朗读英语,就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应英文中重音的把握和理解。
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之后,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专项训练。在课堂上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朗读,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大胆开口实践。在此基础上,多举办一些英语朗读、朗诵、问答、对话等方面的比赛。
总结英语教学中无数成功的实例,我们发现,一旦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英语语音语调与语言内容之间密切的联系,他们就会乐于开口读英语、开口说英语,愿意积极参与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多样化的语言实践练习,乐于通过英语语音技巧的合理运用,更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对英语文字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文字的掌握才能更加高效、更加巩固、更加灵活。实践证明,在中小学英语教育阶段,这样的语言学习,可以将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解决英语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的重要举措。
本文作者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一个大学数学教授不会解不出高考数学试题,而一个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却可能对一些高考语文试题感到束手无策。这一奇特现象。便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既成事实的语文应试教学所造成的尴尬后果。
历年参加语文高考阅卷的人员中,大学教师居多。这些人中有专家、教授,也不乏才华横溢者,然而面对试卷,他们却常感一时无从答题,即使有人最终能做出答案,也须花出比高考规定多得多的时间,答题的速度远不能和高考考生相比。那么我们的考生水平真的比大学教师强得多?事实并非如此,只能说考生的应试能力(即解题技巧、答题速度)确实达到一定水平,而真正的语文能力却未必真正达到相应的水平。这从能够反映语文能力的作文和现代文阅读中可以看出。就高考作文来看:作文内容不充实、词语贫乏、句子不通顺、不连贯的现象比较严重。语文应试教学的不良后果已敲响了长鸣的警钟,逼使我们进行反思并寻求科学的出路。
一、扭曲的应试、变形的课堂
各级考试已不只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的一种形式,而且早已成为考评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考试后的成绩排队,不仅显示了各个学生的成绩优劣,同时也“排”出了任课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校方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排名次情况来发放教师的奖金数额,甚至作为评聘职称的标准,这些早已成为“公认”的评价标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更形成了从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只重分数不管其余的不争事实。在考试的层层压力下,教师的心弦越绷越紧,课堂教学处在应试阴影中。教师钻研教材实则成了钻研教参,为提高对试题的命中率,教参成了教师须臾不敢脱离的护身符,对于教参中的重点、要点无一遗漏地“宣读”给学生听,整篇课文的教学,所有主要东西还是由教师自己讲、学生记。对教学的研究变为对各级各类试题的研究。尤其是随着高考语文命题的标准化,各级语文命题也随之标准化。“标准化”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本应生动活泼,甚至还要最丰富的情感参与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犹如工厂生产线似的标准化操作,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凡此种种应试教学的现状都严重危害着正常的语文教学,如朗读课在很大程度上被取消,讨论课变成了简单化的“满堂问”,标准化试题取代了应有的读写训练,教师常常只满足于在这种训练中画上几个简单的符号……如此这般,在应试能力、解题技巧提高的背后就是语文智能的退化和停滞。“长期的应试教育不但把孩子毁了,也把老师毁了,老师的退化不亚于孩子,而且比孩子更可怕。当一个教师退化为一部古板的机器时,他怎么能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知识的穿透力去影响学生。”[1]
1990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里已经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本来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知识是研究语言文学及其运用方式与方法的各种理论知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和发展语文能力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毕竟不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目的,而只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听说读写实际”,必须“着重于运用”,也就是说语文知识对语文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必须依赖于言语实践。正如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他所掌握的运动学理论知识及对各种打法的研究对其训练确有指导作用,而要取得冠军,却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打球实践。同样,单纯地学习语文知识或以语文知识的研究来取代语文能力的训练是绝对行不通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大纲》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教学生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但这种学习,其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或改造仿作,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词语词汇,从而逐渐掌握优美地表情达意的熟练技能”[2]再者,语文知识也要和课文结合起来教学,课文是章法、写法分析的基础,离开具体的语言材料去学习章法、写法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空洞的。总之,教学生学好课文同样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种理解,以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具有了语文能力,因而我们的各级语文测试,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测试的目标,甚至将此与对语文能力的测验平起平坐。
这样,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就变的模糊不清了。教师为教知识而教,语文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语文课堂,知识也越来越系统。课文则被肢解成了一堆语文知识材料,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这些材料中的相关的语文知识,对每篇课文进行全面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听懂、记牢,有的还将语文材料直接演绎成一些语文知识性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以巩固记忆效果,以为这样就是做到了讲练结合。但究其实,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更没有了语感的训练。其结果就是学生平时只满足于你讲我听,你讲我记,只是到了复习迎考时才辛辛苦苦地去死记硬背一些课文中的语言知识。不少学生在学完、考完之后,居然连课文都未完整地看过一遍!那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未能从学过的课文中获得至关重要的语感体验,而且连学来的一些课文知识和语言知识也很快遗忘了。
二、着眼于阅读、复归于言语
国家教委决定,从1995年起,我国将全面实行“新高考制”。语文学科高考新特点是: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和素质的提高,考试材料不直接从教材中选取。这无疑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一个新的契机,使我们叫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真正有了走向科学化的可能。也使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抛弃应试教学的沉重枷锁、从应试教学模式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探索符合语文学习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有了可能。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祖国母语,通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使之成为人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摒弃语文教学的应试理念,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推到首要的地位。以笔者之见,中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有两个途径是不可逾越的:一是阅读,二是言语的科学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基本方法。有识之士大抵赞同这样的看法:培养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应试教学的结果培养不了学生语感,反倒破坏了学生的语感。而阅读正是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阅读不同于朗读,虽有专家认为朗读法是语文科的第一教学法,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阅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默读的过程有思维的参考,伴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过程由于声音的干扰,不利于思索,但容易激感,有助于对课文情境的体验。二者都可促进语感,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教学中应改变对课文重思想分析和语法分析的习惯作法,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默读和朗读上,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有意识地扩大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感就能得到明显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根据笔者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和长期对学生的观察,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有些学生喜爱阅读,其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水平高于其他学生。作家的语言运用能力无疑是极高的,虽然他们的学历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的是,没有哪个作家不是声称他们从小就酷爱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即此理。中学语文教学把阅读放在首位,教师的工作重在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是语文教学走出误区的法门之一。
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语言和言语区分了开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个人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而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具有个体性的特点。[3]简单地说,语言的基本构成是词汇和语法等,表现为一个民族语言的基本材料和运用规则;言语则是个体对前者的运用过程及其结果。语言带有相对抽象的理论色彩,而言语则是生动活泼的,与每一个个体心理特点相联系的听说读写行为及其结果(如文章、作品)。因此,现行的语文应试教学,实际上是把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等这些主要属于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当作了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或是把生动个体的言语活动及其成果(如课文)分解成毫无生气的语言材料和抽象理念(如中心思想等),这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而言,无疑是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中学生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学习言语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是学习课文,学会听说读写,而非学习语文理论。当然在学习言语过程中要通过语法、词汇这些语言规则和材料来进行,但孰主孰次应是一目了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重视言语分析,即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句子的言语语意,了解课文、句子的表意方法。了解它的言语交际功能及特点,以至于掌握文章的作法,而不要再在思想内容和语言符号上打转,不要以解题的技巧训练来代替语感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言语分析应成为语文教学走出迷途的又一块试验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试教学造成的语文教育的停滞不前,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只要广大教育者能逐渐认识到其严重弊端,并敢于抛下包袱参与改革与实验,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径又是能找到的。
注释:
[1]康健、段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中国青年》1994.4)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流行的学习理论。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建构主义作了比较充分的介绍,它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而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发现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来源: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主要地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当然,后人在此基础上又作了一些发展。
2.哲学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认为: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物质世界的发展总是有条件的;3)物质运动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思想。
二、关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一、核心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意义:通过促进师生关系及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来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体验、探究能力的主动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能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答案是肯定的!
1.任何学科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建构和完善过程,本学科也不例外。
2.小学英语教材的难度不是构成对学生建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障碍。
3.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和方法本身需要建构。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如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
1.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1小学低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建构适宜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词类:1)物质名词;2)行为动词;3)表征描述性形容词;4)方位介词和关系介词;5)代词;
1.2词汇教学的建构任务与程序:
不同学龄段的英语词汇教学的任务与程序是不一样的。
1)建立感观信息与语音信息之间的联系(实现音与义的结合);2)建立感观信息、语音信息与单词字母构成之间的联系(实现音、义与形的结合);3)建构的方法:信息输入;直观演示;情境教学;信息输出
2.1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建构
1)建构词形: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根据字母读音规则,实现词汇认读的正迁移,形成自主认读生词的能力。
2)建构词义:激发、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在话语语境中推测、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
2.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助演示手段,通过观察,对被观察的对象进行比较,产生新的语言知识结构。
二、在话语交际实践中体会、感悟语言结构知识。
三、在语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建构和认知新的语言现象,了解新的语法规则。
3.在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供学生话语表达话题,引导学生建构话语表达的内容。
二、通过提供话语背景支持,开启话语交际的话论,弥补教材会话语料的不足。
4.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语篇内容的轮廓,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语篇的学习状态。成功与否,重在导入。
二、建构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意识。
三、建构语篇学习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四、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只是众多教学思想中的一个流派。不能因为它有意义而排斥其他流派有益的教学思想。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作用是大的,但是也不是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建构这一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TQC),是指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它与一般质量管理不同之处在于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福建工程移民职业技术学校提出:“理论教学为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为企业生产服务。”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校的产品就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产品的设计阶段。在校的教育培训是产品的加工制造阶段,对毕业生走上社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必要的指导就是售后服务阶段,三者相互促进。如图1,是学校在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而设计的实训教学流程:首先,学校保持对用人单位的实时了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实际制订出合理的培养目标。目前用人单位希望技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融入工作集体,适应工作环境,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走入社会明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企业文化不甚了解、缺乏应变能力的情况。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教学计划。当然,这个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工作者应保持自己与时俱进的思想,随时发现新问题,新要求,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次,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详细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阶段是整个循环中的重点环节,只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会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要素
在实训课中的整体应用学校在整个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动态监控,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灌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该如何主动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图2所示:在综合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时整体考虑六个方面因素。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六个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上进行讲解,并亲自做示范,让学生在感官上的记忆更深,在概念理解上更加直观,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知识迁移上更加系统,营造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学习氛围。人的因素:人的综合素质是6个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能动者在学习和生产中发挥作用,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从人的本性来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学校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训练。比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刻苦钻研、团队精神等等。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尽快了解并树立这种思想,并把这些内容作为对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懂得如何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学校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充分利用晚自修和班会课给学生介绍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知识,介绍企业的基本文化内涵。用他们师哥师姐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去启发他们,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发动大家提看法和建议,并将好的建议纳入教学管理中,这样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管理的意识。机器的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做到“三好四会”。其中,“三好”是指用好、修好、管好。通过“三好”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使用的设备,爱护公共财物,可以为企业多做贡献,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产品,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会”是指会使用、会保养、会调整、会排除故障,通过“四会”的训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设备,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设备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排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环境的因素:环境的优劣对工作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往往会被忽视。因此学校把抓好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容来训练。此环节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更影响着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应开始重点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和要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始至终一刻都不能松懈。学校要求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实习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工具和零件要正确摆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通过训练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到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工艺的因素:工艺的编排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效率。合理地选择加工工艺,不但能保证加工质量,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学校在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工艺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以下步骤:分析图样确定加工过程数学处理编写加工程序程序校验首件试加工。在对学生进行工艺分析训练过程中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遵循:“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的工艺原则。在训练中使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材料的因素:在训练中学校要求学生了解正确选择材料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的材料它们的用途、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及对不同材料进行热处理的方法,从而正确制定工序步骤和加工方法。工量器具的因素: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器具,正确读取测量数据,正确保养工量器具。尤其是量具,量具是零件加工精度的参照,如果保养不当,量具精度不符合要求,加工尺寸失去了标准,无法保证零件精度要求。因此学校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轻拿轻放,正确摆放以防变形,下课时必须上油以防生锈。
3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中质量监控
在实训课中的管理应用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监控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他提出:“即将到来的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此可见质量监控的重要性。在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以下2个手段。3.1统计管理对每一次课题的练习,学校都进行学生考核成绩数据采集,并进行记录。对每一次的学生考核记录进行登记,不仅当做该生在校实训期间的成绩参考,也是下一步质量分析的重要依据,才能客观地判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指明方向。3.2质量分析管理根据成绩记录表格进行统计,对存在问题进行归类,制成质量分析统计表。从中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在下一个课题的练习中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师应该根据此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出现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进行第二次课题的考核。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实时解决出现的突出问题,解决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大幅提高,并得到巩固。
4小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高难度创造,是学生通过已知知识对这一阅读信息进行有用信息的筛选、判断、解释和分类的技能。经过笔者多年在一线教学实践,认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阅读速度慢、推理判断能力差、做题错误率高的现状,而导致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困境所引起。
(一)学生阅读活动盲目,对阅读推理判断错误理解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尽管学习劲头充沛,如扩充单词量、对句型语法知识进行充实,但考试仍存在阅读不懂、阅读速度慢、理解不透、做题错误率高、选择举棋不定不定的现象。而最基本的原因则是学生对阅读活动的盲目性,对阅读推理判断错误理解。多数学生误把语言知识总和(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等同于阅读理解能力,这个错误的观点直接导致学生把阅读定义为题海战,而实质上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只是构成阅读的必备条件。实质上,学生只要从阅读材料中截取三种信息就可以:一是构筑整篇阅读材料的单词进行理解,包括句法和词汇的理解;二是对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理解,即作者的意图、观点,通过整篇阅读材料传达的意思;三是对阅读材料中包含的社会文化的理解,即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理解。实质上,通过学生掌握的词汇、句型语法、背景知识、语篇知识来理解阅读材料过程的能力就是阅读理解推理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阅读活动的盲目性还体现在阅读速度慢、做题速度慢、难以抓住文章主题关键等方面。
(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重语法知识而轻语篇讲解
课改后,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过多注重语法知识的教授,即重视语法,重整体阅读材料翻译,以翻译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进而轻视对语篇知识的评析与讲解,过多地对英语阅读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强调,而轻视材料中蕴含的语篇特点和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同时,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让学生记忆教师所讲解的重点而忽视学生应该在阅读材料中自行处理信息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强调教师结论权威,缺乏教学过程学生自主探索
现今英语教学课堂中仍然强调教师、教材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而轻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教师仍然习惯“灌顶”,即直接告诉某一语法用法,词义等等,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实际生活情境的应用,使学生在知识的构筑上形成思想僵化,知识转移灵活性差,没有自主探索精神和阅读兴趣,在自我解决问题上没有形成自我思维,在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上往往是占用他人观点来替代自己观点,缺乏对问题的判断、检验与推理。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即对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筛选的认知心理语言过程。英语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语言运用并加以实践的重要途径,为此,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即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也是全面贯彻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诠释。
(一)加强阅读指导训练
笔者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上使用材料浏览、背景文化、重点语句、推理判断、筛错选对等策略上偏少,有的甚至无意识对文章进行判断,凭主观意愿去选择答案。我们知道假如学生能有效利用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解题技巧并灵活加以运用,并利用这些策略对整篇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就不难把握其语篇的深层含义和材料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明确语篇文本意境并加强阅读各方面问题的指导,譬如加强学生对材料中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等关键词汇的理解,从而首先把握文章主题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对材料中情态动词、介词、短语等句型的理解,可从中推测出作者想表达的意图、立场及文章的逻辑关系。例,“LiLeiisnotgoodathislearningbutheisaverygoodstudent”这句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从but才开始出现,主要的内容是后半句,因此,材料后面内容肯定是围绕“heisaverygoodstudent”进行写作。
(二)重视材料的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文化意识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很多地方都必须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理解原文真正的含义。因此在阅读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材料去了解异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并去其糟粕,化为己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有异中国的一些文化意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譬如在学习Freedomfighters时,可先简单介绍美国黑人争取自由的历史,从而说明自由、平等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对那些为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而献身的勇士们的敬仰之情。这样,在以后阅读相似类型题材的文章时,学生就能轻车熟路,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旨意。
(三)重视英语语篇教学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在语义和语法上相互联系的句子连在一起,才能体现语言的连贯性,构成语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了解语篇的段落结构,并了解语篇观点是通过何种结构进行阐述,同时根据结构找出材料写作路线,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把握阅读材料所传递的信息。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交际化英语;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
“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外语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英语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作为一个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工具。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一、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可见,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文化素质。
(一)心理素质的培养
兴趣、信心、毅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成绩优异,可英语学习一直老大难。这些学生能学好数、理、化说明他们的智力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那么英语学不好可能就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因此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自我需要,是一种乐趣,同时在讲授知识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任何学习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
(二)语言文化素质的提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开文化将无法学习以其为土壤的语言。在与外国人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只有了解外国的文化才能减少误解进行高质量的交际,如英美人在接受他人的夸奖或帮助后应该表示感谢等,在与英美人交谈时,一般不要涉及他们的年龄,收入和婚姻等私事,也不要谈论政治和宗教等敏感性强的问题等,因此适当导人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甚至有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师上课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这种教学严重妨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就谈不上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谈不上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独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独立发现问题而不靠‘注入’那么要做到这一点,英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生的实践中去”,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是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载体,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目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明智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民主教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多练,画龙点睛,举一反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教师先准备几张简笔画并分别写出Heisreading.Sheisplayingfootball.TheyarewatchingTV.让学生注意划线部分并找规律,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以下句子:Wearestudyinginourclassroomnow.Wearelisteningtotheteacher.Theteacherisstandinginfrontoftheblackboard,在学生对这种表达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印象:is/am/are+v-ing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的公式,然后再举事例进行深入学习。
三、采用多种英语课外活动落实素质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课外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娱乐性和趣味性,寓知识与教育于娱乐之中。
(一)以加强听说为目的的课外活动形式
外语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立成听力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那些难易度适当、趣味性又强的材料,还可结合交际实际录制一些诸如机场、车站等地的录音,让学生带着任务听。如广播找人,车、船、飞机的出发到站时间,车、船、飞机临时改变起飞或出发的时间的通知等,让学生扮演角色。如乘客、接站人等。要他们根据所听信息完成作业或任务,或根据所听内容决定自己的行动。
课外活动中可组织“英语会话角”活动,每周坚持1~2次(视时间许可而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随意交谈。另外,还可成立英语会话小组。如做英语文字游戏、讲故事、复述故事、看图说话、传口信、猜谜等。此种会话小组为学生说外语提供了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说,尽量不纠正错误。即使纠正,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以正面鼓励为主。
(二)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写作的能力
书面阅读是学习外语、巩固和运用外语的最好途径之一。但如果仅靠阅读课文,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有限,因此应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内容方面可选择一些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读物,或图文并茂的小故事,体裁、题材应广泛些。除了有量的规定外,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检查,如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或择优展出读书心得、读书笔记等。
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在入门阶段,书写教学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或句子的能力,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书写格式。书面造句、回答问题、看图写话、写信、写日记等,都有助于培养写的能力。写的训练能促进听说读的能力。它还可以与听、说、读的训练结合起来,例如听写、缩写课文、写摘要等等。
四、培养学生个性,造就学生良好品质,落实课堂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英语教学对象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多以抽象,逻辑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启迪学生等等。在课堂上。对那些胆小不愿张口的学生创设条件,培养他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多表扬。多肯定;对那些勇于发言、好强的学生,除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外,着重培养他们全面,周密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有效突破、心理难关
首先,树立自信心,培养自我的良好感觉。学生一旦拥有了自信,其爆发出来的潜力是惊人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前不久,我在高202班做了一次让学生突破自己记忆极限的尝试。那天我走进教室依然象往常一样,让学生们热身后迅速地切入新内容的学习。为了不让学生看出破绽,我不做任何刻意的强调和说明,只是让学生最大声地跟读第八单元的生词,而且一遍比一遍大声,一遍比一遍语速加快,学生都已完全融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随后我又结合拼读规则和技巧、构词法、趣味拆词和联想及多种感官并用等方法又投入地教了两遍。我感到火候差不多了,趁学生激情高涨时,我抛出一句“Class,canyoureadthemnow?”“Ofcourse.”学生异口同声。我趁热打铁追问“Areyousure?”“Certainly.”我感到是时候了,高声问道:“Doyoubelieveinyourselves?”“Doyouwanttochallengeyourselves?”学生又是齐声答道:“Yes.”事不宜迟,是该出手的时候了。我一声令下“Let''''shaveadictation.”我听写了30个单词,我当时想只要有一半的学生能写对20个以上就了不得了。可结果令我目瞪口呆:64人中有38人全对,21人错误在3个以下,错5个以上的全班仅5人!惊愕片刻,我立即对他们说了一连串的赞美和激励之词“Youaregreat!”“Youarewonderful!”“Youareperfect!”“Youhavecreatedawonder!”“Nothingisimpossibleifyouareconficdent!”学生们一脸的自豪和成就感。我不失时机地问道:“Doyoustillthinkyouhaveabadmemory?”“No.”所有的学生回答得是那样地自信。“DoyoustillthinkrememberingEnglishwordsissodifficult?”“No.It''''sjustapieceofcake.”我趁势告戒他们要注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现和反复,那样才能终身记忆。那天以后,我感觉他们学英语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热情更高了。其实那天能达到那种惊人的效果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要知道前后一共只用了不到20分钟,而该单元总生词量为54个,一分钟能记住近3个单词,这是许多学生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他们却做到了。是什么赋予了他们神奇的力量?是什么让他们突破了自我、超越了极限?这一切都来源于学生的自信。自信可以创造奇迹!自信可以创造神话!
其次,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还时间于学生,留思考空间于学生。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战斗在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往往过多地在意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认为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而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相反是在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的奴性和饭来张口的惰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荡然无存!再说知识浩如烟海、试题千变万化,作为老师,我们无论如何努力,教给学生的东西总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拥有了自信,自己敢于学、勤于学、乐于学,我们才真正让学生拥有了一笔永久的财富,才真正使学生拥有了制胜的法宝!为了让学生树立自信,我让他们每次课前一起诵读英语名言警句。这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口语,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随时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十足的信心投身到英语学习中。在课堂上通过onebyone;pairwork;groupwork;boysvsgirls;showyourself;challengeyourself;pk等方式力求给每个学生开口的机会,而且我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必须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听到。每次课前3分钟我把讲台交给学生,他们可以即兴演讲;可以诵读英语诗歌、美文;可以唱英语歌曲;可以演英语话剧、小品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从中找到了自信!现在我两个班的多数学生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胆用英语表现自己,在刚举行的咸丰一中英语演讲赛中我所带班级的两名选手分别获一、二等奖,而且舒茂林代表学校参赛拿下了全州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无疑是最好的佐证。
英语分级教学是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由于教育、地域发展不平衡,高职院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更为严重,如果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相同的教学目标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出现好生不够学、差生学不了、老师白出力、学生学不到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起跑线上得到提高,我院从2012年开始实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将英语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级别的班级里进行学习。我院的分级依据是,在新生入学后组织一场大型的英语摸底考试,按照摸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A班基础比较好,老师上课期间主要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利用他们基础好、起点高的一大优势,在授课过程中,给他们加大阅读量,提高读写能力,突出技能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B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教学目标应为在巩固基础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C班学生学生基础比较差,教学目标应以打好基础为主,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第一学期将近结束时,学生会参加英语B级考试和期末考试,根据他们的成绩,在第二学期再会重新进行分班,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分在C班,参加了B级考试但是没有通过的学生分在了A班,没有参加B级考试的学生分在了B班。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C班的学生偏重于冲刺四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A班和B班的学生以过B级为目标,稳固扎实基础。三年来,我院按照这样的分级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侧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过级率,达到了真正的师生满意。
二、分级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行分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自己所能接受的难易范围内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发挥出他们的潜能,促使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分级教学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等级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目标,能使老师有根据有目的的去教学,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日常班级管理的繁琐性。
现有的英语分级教学根据成绩和不同的专业目标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班级,这样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原有的行政班级都有相应的辅导员所管理,现在的教学班级不再配有辅导员,有教学单位即外语系的老师和教务管理人员所管理,大到英语试卷的印制,考试的安排,学生的分班,教学系统的管理,小到门窗多媒体的管理。全院大一新生四千多人,对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管理起来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以至于经常会有学生跑错班级跑错上课地点的情况发生。
2.学生名单确定时间比较晚。
一般高职院校录取时间处于高考学生录入的最后阶段,而且新生报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到校后又存在转专业的现象,因此最终的上课学生名单确定时间比较晚,一般来说,我院完全确定好学生名单要在开学两个月之后了。
3.教学管理系统不完善。
我院分级教学采用的教学管理系统是在市场上购买的系统,具有固定的逻辑模式,因此不能完全按照我院的要求来进行选择。例如,学生不能通过网络按照条件自己去选择教学班,而是只能靠人工分好名单,教师再进入管理系统自己去选择学生。一般来说同一个行政班要涉及到三个教学班,而不同教学班的上课教师不同,每个老师都登录同一个系统录入自己班的学生名单,这样在拉学生名单的过程中,很容易把其他教学班的学生拉近自己班级里。一旦存在这样的现象,别的老师将受到影响,不能正确的录入自己的学生名单。由于管理系统不是很完善,所以每年的系统确定名单过程都反反复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好,给正常的教学管理带了一定的不便。
4.期末考试安排工作量大。
期末考试每次都是上机采用试题库考试,考试之前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一般系统导出的名单只有学生的行政班级,缺少教学班和上课教师,这就需要管理者手动加入,全院四五千个学生,要逐步给他们加上相应的考号、教学班和教师,另外由于学院机房有限,不能同一时间、同一批次考试,不同的学生考试的时间地点也不同,这样下来,无疑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量。
四、优化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几点思考
1.科学优化分级标准,力求分级更准确。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分级应该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标准和原则,即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在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积极性上合理利用,适中分班。。其次,分级不能“一锤定音”,不能死按规则不变通,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分在C班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好,因为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分到C班,在C班上课,觉得所学知识自己原本已掌握,我们可以给他再调整回到A班去学习。
2.加强其他院系的协助和配合。
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行政班级上课模式,重新分成不同的教学班,同一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政班级,因此,英语的上课时间需要挑选出大家共同的时间来上课,这就需要其他教学单位共同协商和配合。另外教务工作和考务工作的管理需要全校师生及所在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形成对教学班齐抓共管的局面,不能单一的认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某一个系部的事情,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分级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更新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好马配好鞍”,好的教学应该对应好的管理系统,我院在以后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及时的更新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以减少一定的工作量,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