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2:4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绿色消费课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most parts of China has a " green moral marketing " in upsurge, the vast number of consumers reflect the consumption on the spiritual pursuit that promotion of the green marketing ethics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elaborated from four aspects the green marketing ethic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绿色营销
Key word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green marketing
作者简介: 李昌凰,男,(1963.10-)湖北江陵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县委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曾承担1项省级重点课题,1 项省级规划课题和1项校级学科课程研究项目。在《生产力研究》、《学术论坛》等核心期刊和《经济日报》、《沿海企业与科技》等报刊杂志上发展论文50多篇,主编《经济写作》教材一部。
张雅婷,女,出生于1986年1月10日,湖北十堰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方向市场营销。
裴,女,出生于1985年11月27日,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08级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方向市场营销。
良好的企业绿色营销伦理通过种种途径对企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当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更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时,唯有伦理优势才是持久的、无限的,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以绿色营销伦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这种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一、提高企业人力资本
(1)赢得高素质人才的青睐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要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仅有物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人的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培养,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才在选择工作去向上非常慎重,他们不再仅仅关注薪水、职位、发展机会等,他们更关注未来雇主的社会形象。中国学者周祖城博士在研究调查中发现,88.92的人愿意在讲道德的企业里工作。
(2)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
员工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工作效率,绿色营销伦理提倡员工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一个讲绿色营销伦理的企业能提供一个和睦、融洽、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人们感到心情舒畅,这种心情常常转化为努力而卓有成效的劳动。企业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发动人去工作,人的才能和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在竞争中就会取得优势。也造就了这些企业的成功之路。
(3)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
这种激励力量来自于超越自身利益的企业使命和目的,来自于伦理领导,来自于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一个具有绿色营销伦理优势的企业会提出远大的目标,在全体员工中确立起一种追求共同“善”的价值目标和价值信念――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工作。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双赢
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合作活动中要双赢,就是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谋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合乎伦理地对待他们会取得什么结果呢?
(1)政府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国家发改委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要达到16% 。目前这一比 例尚不足1% 。规划把“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一项原则确定下来。
目前,我国已出台4大类30 余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如果一个企业能合乎绿色营销伦理地进行活动,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2)顾客忠诚
在当今世界,社会媒体对企业越来越关注,消费者的道德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采取购买行为之前不仅仅依靠产品的价格、功能和质量等传统参数来选择消费品,产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生产,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声誉如何等等都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调查表明,当企业管理层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企业利润的时候,消费者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环境、社会、企业行为等道德性问题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道德声誉有利于吸引顾客并造就顾客忠诚。
(3)供应商合作
资金、原材料、零部件供应者愿意与信得过的企业打交道。因为与这些企业做生意风险低、效率高,作为一种回报,供应商愿意以比一般公司低的价格供应质量可靠的货源,并及时送达。银行对信誉好的企业往往会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怎样赢得供应者的信任?诚实守信、互惠互利是赢得信任的基础。
(4)公众赞誉
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企业都在抓品种、质量、成本,结果在这些方面差异并不大,这时候靠什么把自己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呢?靠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有着绿色营销伦理优势的企业会一开始就为他人着想,即使出了问题,也会及时补救。始终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赢得良好的公众口碑。
(5)投资者青睐
从古至今,人们通常都愿意把钱借给信誉好的人。富兰克林指出,“信誉就是金钱”,这一原理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无论是旧时的钱庄还是现时的银行都愿意把钱借贷给信誉好的企业,而企业则可以利用这些借贷资金,壮大自身的资金实力,进一步改善经营状况,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赢得竞争优势。
三、塑造企业信誉
(1)信誉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现代市场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已不再注重广告上和产品的标签上吹得神乎其神的功能和效用,而是注重商品的牌子、内在质量和方便周到的售后服务。也就是说,买方看准的是市场,是产品。哪种品牌信誉高,哪家商店货真价实,售后服务好就买哪家的商品,正是在市场价值规律的支配下,推动了现代市场竞争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高层次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社会责任的竞争。因此,谁讲绿色营销伦理,向社会提供信誉产品和诚信服务,谁就会赢得顾客,赢得市场,顾客相信企业的产品(服务)并购买该企业的产品,实际上就是在向该企业“送钱”。反之,被市场所淘汰。
(2)信誉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长期的、连续的伦理经营最终会形成企业的信誉。换句话说,企业信誉的价值等于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包含在企业名字中,买卖企业,实际上是买卖企业的信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继承法中,把体现商业信誉的字号,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列入可继承的遗产范围。因为它可以给个体商人和企业带来巨款做广告所不能达到的长远经济效益。
(3)信誉能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品牌是信誉的外在表现,信誉是铸就品牌的基石。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品牌的内涵就是公司精神,大凡名牌产品都是“伦理实体”。产品质量除了决定于科技含量、工艺水平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其中的绿色营销伦理含量。
央视《新闻 30 分》将南京冠生园使用陈年馅做月饼的情况曝光后,使南京冠生园的商品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
四、化解外部危机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危机。危机是一种深层威胁。如果企业内部具备了责任意识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企业就能够迅速、一致地解决出现的困难和“紧急状况”,有效地预防人为产生的危机和解决或缓解非人为产生的危机。
(1)绿色营销伦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营销的本质是创造并管理需求。需求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需求量的大小,一个是需求的层次。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绿色营销伦理既能扩大社会的需求总量,又能从总体提高全社会的需求层次,对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重大作用,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巨大最动作用,。绿色营销伦理更要求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可持续增长的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资源利用的问题,更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谭教千 陈建新.论企业管理道德与竞争优势[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3期
[2] 刘胜良.基于伦理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6年
[3] 张浩.企业营销道德研究[D]:[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6年
[4] 袁张帆.现在儒商企业的伦理审视[D]:[学位论文].泉州 厦门:华侨大学,2006年
关键词: 大学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实验 三废处理
引言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环境保护问题已成热点。绿色化学是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
日前,我国环保部参与欧盟亚洲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项目研讨会会上提出“采用废物跟踪系统,提高电子废物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可见环保问题全球关注。垃圾之多,却未用尽其能,眼看是不环保,实则是有限资源的浪费。中国南方素以水乡为其优势,由于工厂、化肥农药农业、生活、校园实验等排放的污染水,严重超过环境水体容量,打乱水体的自净能力,单方向的水治理困难重重,污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民众身心健康,同时治理污水耗重金耗时而且影响基本生活,如今真正能为民众享用的洁净水正急剧削减中,地表水污染引起的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的健康耕作,地下水的污染,源头水的保护,水污染污染物的扩散侵袭等一系列水问题引起我们深思。近日,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尤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颇为重视。例如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淮水污染重点工程检查正要在2015年初步完成耗资数十亿建立的监测网,耗资巨大,耗时长久,若能减少污染,这些资源的便能得以节约。就高校来说,从实验排污源起,减少污染。
在高校中,通常做完实验就将试剂直接倒入水池中。这样的实验不停地进行着,而实验室很少有三废处理,致使实验室如一污染排放源向外排放着各种污染物(所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消耗量大,而且大部分有腐蚀性或有毒,有的实验还伴随有毒或有害物质的产生)。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其对土壤、水生生物的副作用更强,尤其笔者深有感触的是所在学校中的湖泊,经常是发黑散臭气,而如在国庆假期之后的几日里能明显感受到湖的清爽,湖面也无明显漂浮的植物,这是由于没有污染行为的发生,可见实验室的绿色化势在必行。
一、绿色成果创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通过引导促使学生通过一些改良实验(如用无毒、弱毒试剂代替有毒试剂进行实验,发现新方法代替原本效率低的方法,等等),使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创新带来的好处,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步入绿色化学实验的学习中。
二、绿色化学之源――网络微型实验
在当今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化已具备各方面完善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下微型化学开放实验的开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教学效果,代表了化学实验改革发展的方向,是贯彻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网络环境下微型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实验的项目准备、操作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和课外进行家庭小实验(而笔者认为学生的主动思考性实验即使有缺陷也远胜过安排性实验),能增强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微型实验使用剂量少,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绿色实验开展――融会贯通
1.实践绿色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能力。
(1)以学生为中心,使化学实验成为绿色工程。
要求学生做到“实验源头预防、实验中间控制、实验排放达标”。期间包括避免使用剧毒原料、用绿色溶剂代替易挥发性的有毒有机溶剂、用绿色催化剂替代有毒、易腐蚀的催化剂、对实验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分类处理,等等。
(2)革新常规实验,开展微型、半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与常规实验相当的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与技术。其主要优点是:试剂用量大大减少,仅为常规实验的1%~10%,减少了“三废”排放量,以及相关材料和水、电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节约了实验经费,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改善了实验环境,降低了环境的污染。
常规实验的半微量是指在不改变实验方法、不改变操作技术的前提下,采用常规的小容量仪器、药品用量减量,不用额外的经费投入,就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资源而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因为成熟的实验技术更容易推广。
2.实践课程教学中形成绿色工程理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绿色化学行为。
(1)绿色化学观念贯穿实习、实践。
毕业实习、课程实习及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用绿色化学的思维审视生产单位的技术路线、生产工艺、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用绿色工程的12条标准验证各生产环节,总结出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各环节,整理出不符合绿色化学标准的各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依据“5R”原则考虑和解决化学实验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做到实验药品的减量化、循环或回收再利用,选择污染少、装置简单、产物易分离、安全性高的实验方法,在无法避免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通过反复多次地实习实践、归纳总结,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观。
(2)绿色化学观伴随毕业生终生。
要求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时,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都必须体现绿色化学观。凡违背绿色化学观及绿色工程理念的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都视为不合格,要么修改,要么重做。指导老师要严格把关,及时跟踪指导,务必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要让绿色化学思想扎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这既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及历史负责。
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源头开始的绿色实验,使清洁生产跟上环保主题前进的步伐。绿色化学实验的进行促进学生在科研、实验的道路上保持绿色、清洁意识,使用绿色材料,开展节约型实验,拥有绿色洁净实验过程,排放低污染值三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学者、生产者持久地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唐纯翼.绿色化学观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126-127.
[2]张康华,曹小华,谢宝华,陶春元.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23-125.
[3]黄树辉.问题教学法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3):15-172.
[4]戴树桂.环境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92-495.
前瞻观点:今年是绿色营销的元年,中国政府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企业开展绿色营销,要抛开"环保与利润是矛盾"这个想法,寻找环保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并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层面。
今年2月初,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城市都创下历史性的高温,国内的气候专家纷纷表示说今年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中国政府正在起草第一份应对全球暖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报告。全球暖化的问题比我们想象中要早得多的出现,而这些问题,都是绿色营销的宏观背景因素。
所以说今年是绿色营销的元年。
我1993年写的MBA毕业论文就是“消费者对绿色营销的态度”。14年弹指过去,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口不对心:如果你做调研问他们是否愿意多花钱来买环保一点的产品,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我愿意”。但如果你真的去卖那些“贵一点”的绿色产品,很可能会血本无归。所以企业一直都认为,绿色营销与销售利润是相矛盾的。
但最近几个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2006年底及2007年初的几个月内,美国的主要杂志都不约而同地以环保作为专题文章。其中《商业周刊》及《Business2.0》等商业杂志都以封面文章说明“环保对盈利有帮助”。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1、 首先要抛开“环保与利润是矛盾”这个想法。很简单,因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绿色营销方面日本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丰田汽车早在十年前就推出第一代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普锐斯汽车,第二代四年前在美国推出至今卖得越来越好。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老总们必须要认识到利润与环保并不是对立面。“做环保的就不能计较、想赚钱的就不能环保”这个想法已经落伍了。
2、 要认真寻找环保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结合点,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最近在美国企业界流行一个词,叫“Sustainability”,中文可翻译成“永续性”。永续性的意思是企业如何在不伤害下一代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中国,企业要赚钱说难不难。但企业要“永续地”盈利难度就大多了。这不但需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更需要对社会有人文的关怀。
3、 要把绿色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层面。过去绿色营销的失败正因为企业把绿色营销停留在营销的层面。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把绿色营销当作美化企业形象的公关手段,对如何减少生产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何研发有市场需求的真正绿色产品等基本问题并不重视。在绿色营销的元年,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绿色推广”,更需要开发绿色产品、厘定长期盈利同时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以及开拓更有效率的渠道。
4、 要引起国人注意到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从而关心这个议题,并且用行动来支持。过去的绿色公关传播主要是围绕企业捐了多少钱之类的企业形象新闻。今年开始传播的角度可以从环境恶化的程度出发,谈到对每个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及作为中国人有什么生活习惯的改变可以帮助减缓环境恶化的速度,最后才谈到企业如何在过程里发挥作用。切入的角度可以很多,但一定要达到引起“注意-关心-行动”的目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关键词:低碳生活;教学改革;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18-02
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逐渐被们所认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是这种紧迫感促使人们关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低碳[1]。低碳旨在倡导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绿色文明是继黄色文明(农业文明)、黑色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为了能够持续满足人们的幸福感,持续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所追求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新型文明。绿色文明包括绿色生产、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绿色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的双赢式发展。
低碳生活和绿色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努力,是为了人类进行可持续发展进行的一种尝试和自救。为了倡导低碳生活,推行绿色文明,笔者在全校开设了《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全校公选课,以增强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养成日常低碳环保的行为。选修该课程的大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专业,且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在150人以上。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学生数量的庞大,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如何让学生接受简单易懂的低碳生活常识等,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和挑战。为此,笔者向学校申请并获得了《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课程的教学改革课题。在该课题的支持下,通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优化,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满意。
一、精选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低碳经济概论》(孙桂娟等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第1版)、《生态文明与绿色生产》(卞文娟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1版)和《低碳知识与低碳广东》(梁桂全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版),几本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低碳知识,笔者精选了相关授课内容:低碳经济、低碳广东、环境问题、环境与文明的关系、低碳经济与能源、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低碳农村、低碳校园、低碳城市、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绿色农业等。从低碳的定义、由来,低碳生活的注意细节、广东低碳领域的具体进展情况、绿色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讲授相关低碳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能学习到很多低碳生活小常识,增强了低碳意识和日常环保行为。
二、课堂教学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省时、激发兴趣等特征,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可有效解决现代教学内容丰富和课时缺乏的矛盾。多媒体教学可以随时补充最新的教学素材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在各类学校已被广泛采用[2]。例如讲解低碳饮食时,笔者选用佛山电视台的视频,通过播放素食的好处、年轻人对素食的理解与尝试、素食饭店的盛行等,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日常生活中鱼类、肉类等荤食的高碳排放及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加强日常生活中对低碳饮食的理解与宣传。同时,笔者也大量播放其他类型的低碳生活视频、动画、公益广告等,不断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低碳的教学资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可以把一些问题讨论的非常清楚透彻。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参与讨论。笔者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然后全班同学课堂集体讨论。如讲述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低碳常识时,笔者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几分钟,然后让比较活跃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或质疑。同学们的低碳生活常识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洗餐具,甚至洗头发;在室外空气潮湿时将废旧报纸铺地板上吸潮;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不用或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筷子、饭盒;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少用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变废为宝;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衣服尽量手洗,少用洗衣机、脱水机;用节能灯替换普通白炽灯;不开或少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少开启计算机程序,尽量节电。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不宜过多或过少;晚上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到一定温度关闭空调。
学生通过几次这样的讨论活动,对日常低碳细节能领会的非常透彻。此外,笔者在课堂上也与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低碳生活经验:如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坚持爬楼梯进课室、坚持关闭不必要的灯等。笔者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学到知识,课堂气氛也轻松愉快。
三、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试大多是依据期末考试学生获得的分数来给出学生成绩,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平时不用功、考试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的不良学习风气。为此,我校特意改革了传统考试模式,现在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的方式,最终合理地给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平时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回答问题、积极给老师提供教学视频、图片的同学,教师及时登记这些学生的名字,提高他们的平时成绩。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不采用统一出试卷让学生笔试的考试形式,而是采用期末撰写课程论文的新型考试形式。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笔者要求学生的期末课程论文尽量手写(尽量选用废纸的背面),或双面书写,此举得到所有学生的大力支持。学生都觉得通过用废纸撰写课程论文,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低碳生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通过对《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收获了很多低碳生活常识与低碳注意事项,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对该课程也给予了非常高的教学评价与评分。当然,由于选课同学专业背景的差异,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差异,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随着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诸多选课同学的献计献策和任课老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必将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杨锐,孙少叶,王莹.低碳经济概论(第一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吕辉雄,黄荣,蔡全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关键词:生态消费;校园消费;生态经济
1.生态消费的内涵
对于生态消费的定义, 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胡江(1999) 指出生态消费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能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符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邱耕田(1999)认为生态消费模式应该是绿色的或生态化的, 这种消费模式既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相平衡, 又不与生态生产相矛盾;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 又不影响生态环境。徐长山(2001)指出生态消费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它倡导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 使环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购买。李贯岐(2002)认为生态消费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前提下的,在尽可能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 使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能量降到最低,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的同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刘新新(2004)提出生态消费是一种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理性、绿色消费。
从以上国内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 生态消费突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可持续、协调的特点,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环境、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国内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2.1 国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在研究生态消费之前,首先研究的是普通消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消费问题起步较早,也己经取得了较多成果,现在普遍认为生态时代的开始是以卡逊在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上世纪70年代的绿色生态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学者讨论的热点一直集中在人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上。波德里亚(1999)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根源,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艾伦.杜宁(1997)提出要修正人们的消费观念,必须从需求的培养和文化建设两方面来进行。
消费观念问题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主要针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而对生态消费的研究还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1987年英国《绿色消费者指南》首次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概念;而可持续消费的提出则是在1992年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
2.2 国内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消费问题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尹世杰(1993)强调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应与生态需要的满足相结合;万后芬(2000)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困难和机遇以及对绿色消费群体的影响;柳树滋(2011)、曹凤中(2010)等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流通、绿色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的创建和增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就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康忠辉(2007)总结了我国当前消费模式现状的不合理性,包括非理性消费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没有规范的绿色产品市场流通机制、未建立健全生态相关法律法规、生态消费的观念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高校生态消费教育未见成果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基础上研究生态消费,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加强群众生态方面的思想教育;生态产业、生态物流、生态产品市场、生态消费人群有机结合;建立支撑生态产业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
3.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密集、消费量大且高度集中的场所,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中国统计年鉴,201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消费行为包括依赖消费、超前消费以及失衡消费也已日渐突出。
3.1 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分析
3.1.1 依赖消费行为
当前父母及其家庭的收入成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因此依赖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这种消费没有事前计划,属于极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他们没有理解和接受生态消费,社会责任感依然薄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3.1.2过度超前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文化在大学校园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过度和超前消费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更加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些奢侈消费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通过不正确的方式来营建社交网络增加友谊、恋爱的消费;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使大学生自己享受到智力产品的好处,也带来了娱乐、轻松的消费体验。这些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消费方式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在道德和精神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1.3 失衡消费行为
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消费的不均衡性也是问题之一,男生和女生在个人喜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男生用于恋爱和购买高科技产品的费用占到了日常消费的绝大部分;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休闲娱乐和购买服饰。
3.2 在高校推进生态消费遇到的困难
个人的偏好需求是大学生的消费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优先选择能够实现个人利益的商品,对于现在倡导的生态消费,部分大学生没有基本的认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不够,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注重课程成绩,很少或没有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第二,社会风气的渲染,使得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倾向于购买昂贵的、品质高的商品;第三,存在事不关己的态度问题,对生态和低碳的消费行为不以为然。这些都是限制大学生消费模式良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4.未来大学生生态消费的展望
4.1 培养大学生生态消费理念
4.1.1 开设生态消费有关课程
建议把生态消费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开设消费经济、消费伦理、和生态伦理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其他专业课授课的同时可以将生态消费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费中自觉意识到生态消费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生态消费的群体之中。
4.1.2 利用现有校园生态消费群体
通过高校内生态消费意识强的人群,利用媒体、个人宣传的方式,强调我国大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充当的重要角色,使更多大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推动大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观的建立和加强。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大学生生态消费
4.2.1 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消费
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对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做出对比,指出铺张浪费的各种坏处,鼓励大学生选择生态的产品和服务,抵制挥霍、奢华、铺张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4.2.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大学生组建生态消费宣传队伍,深入社会,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和普及生态消费理念,使生态消费理念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为了深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消费的理解,应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建设,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学习。
4.3 完善校园生态消费制度
4.3.1 建立约束性制度
将水电定额管理落实到高校所有寝室、学生;抵制铺张消费、浪费水电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研发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探索生活用品的循环使用办法等。
4.3.2 创建大学生消费考评制度
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导师评价、院、校总评等方式,将学生的消费方式与课程综合评定分数结合起来,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奖和入党等的考评指标之一,让学生真正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4.4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全社会来给予支持,高校应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的支持体系,将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在鼓励大学生学习有关绿色、生态消费模式的同时设立各种奖励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转变消费方式;生态消费还必须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消费观由不健康非理性消费转为理性和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邱耕田.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7):45-47
[2]徐长山.消费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J].社会科学,2001(3):40-46
[3]李贯岐.对生态消费问题的探讨[J].理论学刊,2002(6):69-70
[4]刘新新.论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6):33-35
[5]汪秀英.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的规则界定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5(8):6-10
[6]李顺兴.生态消费观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02-106
[7]姚永利.生态消费问题研究[C].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24-26
[8]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
[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16-120
[10]艾伦.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2-113
[11]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11-113
[12]柳树滋.通向21世纪的绿色道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55-57
[13]Samuel Paul.An exactconsumption 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 6611:81-95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经济生活》 原因 策略
作者简介:徐菊红,女,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漫画、广告、地图、清单、目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以《经济生活》为例,全书中图文类72处(不包括综合探究),图类(包括曲线类,柱状图和饼状图)6处,漫画类6处,表格类2处,此外,还有一些凭证单、地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经济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它们与教材正文内容交互补充,相互契合,能够很好地承载信息,是新课程生活化理念的载体。
一、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原因
1.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合理使用“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增强彼此的信任、理解。而大量的思维火花往往就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因此,研究“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也符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需要。其次,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挖掘和使用,并能在备课、授课和评课,甚至作业布置、课程评价中注重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材研读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2.对于学生而言,首先,有助于启发诱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面对枯燥而生硬的政治理论,学生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进而学习动力就会下降。“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非连续性文本”用表格、图象来综合信息,是教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很多“言外之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更好地巩固知识。其次,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文本”的主要任务: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图表、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相联系,从中发掘、整理信息,从而发展信息处理能力。二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要学会把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统一。可见,“非连续性文本”因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经典精炼,设计生动新颖,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3.对于政治课程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主旨,为解决教学重难点而融人教材中。有的是对重点内容的分析,有的是对难点内容的注解,有的则拓展了想像空间,其实质就是对教材正文的延伸和具体化。因而,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挖掘教材资源,盘活教学内容,使教材知识能以更加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二、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
1.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精讲知识,创设情境,使之成为“情境教学资源”。首先,以非连续性文本为桥梁,巧妙导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导入的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用漫画、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导入,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调整到最佳状态,并渲染课堂气氛,从而缩短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效进入课堂。以“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为例,在介绍每种理财方式前,教材均配有图或表,教师可充分利用,有效导人。比如,关于储蓄存款,可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迅速增长”一图,设置三个问题: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人们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3.人们把钱存到什么地方?尤其通过对第二问的思考,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人们把钱存人银行是为了获得利息,所以储蓄存款是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问则引出“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再如,“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框,可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片:“中国市场上的外国货”和“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使学生直观感受经济全球化,明白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以此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自然地引入课题。可见,此类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图表活起来,从而在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顺利导人。
其次,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载体,有效讲授。教材正文基本上采取一种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比较抽象,而“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在教学中重视对非连续文本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教材内容,有效把握教材知识,并综合各方面因素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搞清疑点,进而有效落实书本知识点。比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中“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知识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如果直接提问“商品价值量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显然超越了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因而在突破该难点时,可以借助教材中“专家点评”相关资料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小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如下操作。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的价值怎样形成?由什么决定?生:在劳动中形成,由劳动量的多少决定。师:劳动量很抽象,应该怎样衡量?生:看劳动时间。师:现实中生产同一商品的企业很多,应该以谁的劳动时间衡量价值量?(表格呈现甲乙丙三家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进一步提问:该商品的价值量应该由哪个企业的劳动时间量来决定?此时,学生中会出现分歧,有些学生认为是甲乙丙中的某个企业决定价值量,还有些学生认为不是由甲乙丙这些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对此,双方展开辩论,各自阐述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接下来进一步水到渠成解释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关知识。在本案例中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将繁琐问题简单化处理,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再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框中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四方面具体体现是重点,但知识点容易混淆。在此,可以借助书本“今非昔比”图片进行如下讲解:在古代,位高权重的皇帝为什么都不能坐上飞机、使用空调?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古代皇帝只能坐马车出行,而我们可以选择坐飞机出行,这说明什么?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坐马车与坐飞机哪个更方便?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古代没有飞机人们就不会有坐飞机的欲望,而现在正是因为飞机的存在使得人们考虑选择飞机,这说明什么?结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借助书本的图片,并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图片或文字资源配套知识的教学,这些图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设疑启思,提升能力,使之成为“能力训练资源”。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其设置为能力培养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之更有效地融人书本知识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能力。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对图文的分析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重组各种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疑中学,培养质疑精神,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公司的经营”一框,多处呈现图片、表格等信息,可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设置以下思考或探究环节:1.分组成立一家公司,并介绍自己的公司;2.要想使自己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如何努力?3.如果经营不善,最终可能会有哪些后果?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公司含义、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措施,以及兼并、破产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中关于就业现象的两幅图片,对应并贯穿了“就业”这条主线,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该图片资源。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开展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就业现状及劳动者就业观念,从而更好适应未来生活。
3.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晓理导行,明辨是非,使之成为“道德教育资源”。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学生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获得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更应体现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内化和升华上。教材中某些“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一些图片和漫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图片、漫画等作品中人与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培养学生扶正祛邪的优秀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将来的人生走向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中关于“白色垃圾”的图文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是否用过这些“白色垃圾”?对于这些“白色垃圾”你如何认识?2.关于解决“白色污染”,你有何建议?这幅图片来自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有话可说。当他们畅所欲言后很容易达成共识:应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念。对该图片的使用和分析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再如,“征税和纳税”一框中可以让学生围绕“张大爷主动纳税”、“追星族”、“优惠税前”这三幅正反例子的漫画、图片开展讨论、分析,从中深刻体会并明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光荣”。总之,图片、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性、辩证地看待人和物,应充分利用,合理分析。
4.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整合资源,启发思想,使之成为“创新教学资源”。首先,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转化为实践知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观点,实践是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的环节。教师应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开展实践。比如,可以利用教材中实践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布置一些开放式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带着作业到生活中寻找答案。例如,学习“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框时,可以结合书本中涉及银行的图片,要求学生动手填写存款单。再如“股票、债券和保险”一框结束后,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图文内容设置一个实践性的作业:“假如你家有××万元闲置基金,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最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方案。”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理财方案,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还原教材知识的生活性。
其次,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为习题资源。纵观六年浙江高考的文综试卷,政治试题均出现以漫画为题材的选择题和数据图表为题材的非选择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师在习题设计中,可以将书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作为材料载体,将课文正文所阐明的观点作为答案要点,制作成有特色的漫画题或表格题,并设置问题,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等能力,并有效巩固教材知识。比如,可利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的漫画设计一道漫画类的选择题:(呈现漫画)漫画《小儿麻痹症》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B.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对待攀比心理;D.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重要。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中的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可结合图表设置如下问题:(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反映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以上问题的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框题,还能联系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这不仅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若想体现教材编写意图,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尊重教材,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合理挖掘,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激趣、感悟、拓展功能,定能找到那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罗松涛)
关于继续使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的通知
一、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二、思维方法
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个别一般个别”的程序,探求新知以“个别一般”为主,坚持归纳法为主,演绎法为辅。让学生在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中,拥有获得新知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多设计讨论、辩论、演讲、调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四、实施程序及要求
本模式由搜集信息、导入新知、探究新知、集结观点、运用实践、加深拓展等六个环节构成。下面以《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把新授课的实施程序及要求作一说明。
(一)信息搜集
此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准备。由于新课程中,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要树立以课标为中心的思想,广泛收集各种教学信息,为落实课标服务。为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研究所学教材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把教材、教参等相关教育资源分析透、把握准。研究教材能否落实好课标,若不能,还需搜集其他信息,为落实课标要求服务。然后根据学生实际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方法,设计出易操作、高效益的具体教学活动程序。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先看课标要求如下:
我们把这一标准与教材内容对比会发现:教材中描述了四种消费心理,课标要求是描述几种消费心理。这种差别告诉我们对消费心理不能固守在教材中的四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把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等列入教学活动的范围,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消费心理具有多样性。
(二)导入新知
此环节要巧设新颖的开头导语,来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方法多样,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尽量多采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选取典型生动的事例导入,会让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贴近,能更好地增强学习兴趣,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的导入,就可以中学生当今典型的求异爱美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导入,既引发兴趣,又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本框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
(三)探究新知
此环节是落实课标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灵活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新型师生观,倡树教学民主,积极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促进生生间的合作学习。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先把学生分成两组,对每一种消费心理,消费原则进行逐一讨论,让学生充分利用在生活中的获得的体验,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看法,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从而实现在价值中突出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四)集结观点
经过一系列的新知探究活动,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中,必然获得一定结论,即得到了正确的价值标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需及时归纳梳理,以使学生今后准确规范地使用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知探究结束后,可以以图表或提纲的形式整理本框主要观点。
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观点集结如下:
1、消费心理面面观
2、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五)运用实践
精心设计适量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要多样,倡导开放的综合的题型,既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着眼发展能力的培养。选题要贴近社会生活,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可运用下题。
最近,雷晓燕一家正在闹矛盾。雷晓燕的爸爸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拥有上千万资产。爷爷从乡下来城里后,爸爸花一千多元到酒店为爷爷义不容辞接风洗尘,又花几千元为爷爷购置生活用品。爷爷非常生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晓燕正在上高中,好好的衣服说不穿就不穿了,说买就买,要那么多新衣服干什么?一到周末就下馆子,一出手就是几百元;春节快到了,父母又计划着贷款买车,开私家车去海南旅游过春节,这要花多少钱?这不是把子孙的钱都花了吗?爷爷大骂爸爸是“败家子”。
你赞成谁的消费行为?请说明理由。
(六)加深拓展
此环节作为课下作业安排,以丰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如:《树立正确消费观》一框,可这样安排:
1、撰写小论文
【论文关键词】绿色物流; 问题; 发展对策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一股绿色浪潮,如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等,绿色物流正是这种绿色化运动的结果。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物流系统。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
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后
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
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识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加强政策体系建设,营造绿色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改革,政府应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策略,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构筑绿色物流建立和发展的框架。因此。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例如可以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来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从而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由于物流的发展与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让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这就要我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同时,我们还要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使物流发展的道路更为畅通。并且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既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加强新建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四)引进国外绿色物流先进技术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发展绿色物流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成本,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