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2: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体育锻炼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休育锻炼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完成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锻炼,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友好协商等良好品质,通过对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及商丘市第十中学部分学生,共100人,各为50人,其中男生50人小论文,女生50人。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检索,分析和利用。
②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进行了专家论证,认为问卷设计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发放问卷总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③数据统计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通过EXCEL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学生都希望远离统一组织模式,开展小群体活动,特别是取消早操,由他们自己选择锻炼方式。
表1大、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统计
问题
选择
大学生人数
%
中学生数
%
1.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
11
23
7
15
偶尔
30
61
28
58
不一定
8
16
13
27
2.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
2小时
4
8
9
19
1小时
17
35
27
56
半小时
28
57
12
25
3.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
1次
11
23
11
23
2次
25
51
13
27
2次以上
13
26
24
30
4.开展课外活动以何种方式为佳
小群体活动
23
47
27
56
个性参与
4
8
2
4
学生强制实行组织
10
20
8
17
学校统一组织
12
25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因素
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阶段,尤其以体育教育为突出。免费论文,养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其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连年下降,为此,国家颁布了多个有关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文件,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工作。《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运动参与目标中的关键内涵,也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会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今后高校体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迪,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大庆市3所高校在校的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大庆石油学院等3所高校在校的996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其中男生603人,女生383人。就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过程、体育锻炼态度,以及体育项目的爱好等问题进行调查。
1.2.2 访谈法
调查问卷的同时,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内容包括体育课应开设什么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应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等。
1.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为此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数据上的支撑。免费论文,养成。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调查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经过了认真思考,并理解身体锻炼的价值及其所具有的效果,明确了个人通过锻炼期望达到的目标,懂得了身体锻炼的一般规律,掌握了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能准确的评价和判断自我体质的情况,且具备了良好、比较稳定的身体锻炼自觉性。本研究以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活动所用的时间等方面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大学生是否具有体育锻炼习惯。
2.1.1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差别很大。
表1 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锻炼 研究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40-02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系统以"体育锻炼"、"体育健身"、"体育学习"、"身体锻炼"、"身体消费"等关键词进行了多重检索,共检索到了1994―2010年12月发表相关论文426篇,硕士论文53篇。另外,在互联网GOOG L E,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文献80余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可以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2)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质关系的研究;(3)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意识、习惯和行为的研究;(4)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对策研究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居多。既有以全国为调查对象,也有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法;调查研究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属于同一范畴,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常生,陈及治(2004)发表于《体育科学》的"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指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赵一平,马力(2005)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有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上存在差异;锻炼场所呈分散趋势,锻炼方式男生倾向于和同学一起,女生倾向于单独练习,锻炼内容男生喜爱球类项目,女生喜爱中长跑锻炼价值取向呈多元化与统一性特点,锻炼的时间与方法主要是随自己的喜好,大学生体育锻炼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同一因素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影响程度不同。
另外,肖桃芳,刘建炜,黎冬梅(2006)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江西省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董晓虹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析"; 李建疆,范磊,张惠(2010)发表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育锻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等研究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大学生这一整体参与体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很有远见的对策,为本研究做好了铺垫。
2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质关系的研究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其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机制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得到阐明和证实。
何颖,季浏(2004)在《体育科学》发表的"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Body-esteem)的研究"显示,锻炼组被试抑郁水平和Body-esteem水平都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改善抑郁水平、Body-esteem水平的效果不同;Body-esteem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蒋碧艳等人的研究也证实: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消除疲劳,减缓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提高自尊感,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李林,陈丽娟,季浏认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季浏,汪晓赞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即小学生适宜采用中、小强度以及运动技能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大强度锻炼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益,中学生则适宜参与大、中强度以及技能相对复杂项目的锻炼,从而揭示了中、小学生在进行不同运动项目以及不同运动强度的体育锻炼后,将会产生不同的体育锻炼心理感觉,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能获得较多的运动愉,而运动愉的获得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徐波指出: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何颖的综述也指出: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季浏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提高心肺适应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柔韧性。李茹萍指出:体育锻炼可以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何颖的综述也指出: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变,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预防骨裂,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等,从而对人的生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意识、态度与习惯的研究
锻炼动机则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健身的一种内在动力。从动机理论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人参加一种活动可以有多种动机,不同动机有不同强度,动机的强度与需要的迫切性成正比。
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2009)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一文,通过对207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2)男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比女生强,女生的外貌动机比男生强,乐趣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型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的健康状况比女生好;4)应该通过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缩小在体育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的趋向是肯定、否定或中性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邓志茂(2010)的硕士论文"昆明地区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师范类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要好于非师范类大学生,原因与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有关。(2)大学生对参与锻炼的自不够充分。(3)大学生的主观标准较低。(4)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有年级特点。(5)不同性别、生源、专业的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类似的研究还有,王放(2007)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 刘晓莉(2009)的"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各阶段影响研究", 魏瑶(2009)的"目标定向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在动机的影响", 潘秀刚(2010)的"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等等。
4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方面,比较全面的有:杨娜(2010)在其硕士论文《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得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方面,呈现出女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偏低的现象,每周锻炼 3 次或 3 次以上的占 11.4%,每次 30 分钟或 30 分钟以上的占 44.0%,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仅占到 29.15%;影响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身因素排在前三位依次是个人兴趣、个人时间安排、个人锻炼习惯;外部因素前三位依次是:适宜运动项目、运动设施、学校氛围,等结论。
赵薇薇(2007)的硕士论文《长春市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指出,(1)长春市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但体育参与意识不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造成认识与实践相脱节。(2)长春市女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对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和体育行为的促进起到决定性作用。(3)长春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频度偏低,时间、强度现状良好。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体育人口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被动参与型已成为女大学生的主体,她们缺乏自我锻炼的主动性,运动的依赖性较强。(4)影响长春市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缺少运动伙伴、懒惰、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的缺乏、没有技术指导。
另外,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某一侧面的文章研究的比较多的有"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女大学生经期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2009)","关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研究"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已卓有成效,涉及内容也相当广泛,如体育锻炼现状与干预策略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健康与体质的关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动机、习惯的调查研究等。但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研究还不多见,对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特别是对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整体性研究还寥若晨星。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背景下,从女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出发,对其体育行为、体育动机、体育态度、体育取向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常生,陈及治.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9):69-72
[2] 赵一平,马力.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97-899
[3]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颖,季浏.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Body-esteem)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32-36
[5] 史小英.江苏省民办大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8
[6] 杨娜.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一)研究对象。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论文和期刊30余篇,为该论文的顺利撰写奠定了基础。
2.调查问卷法。根据课题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桂林理工大学学生300人,分别向土木与建筑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各发60份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98.7%,有效率98%,符合统计学要求。
3.数理统计法。收集数据资料,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以图表的形式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映。
二、结果与分析
(一)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1.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评价。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很重要的,占了27.6%,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重要的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1.4%,18.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无所谓,只有12.4%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以上数据说明大部份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也说明了我校开展体育锻炼有着较好的认识基础。但是仍有12.4%的同学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仍需要学校相关体制的配合和老师的合理引导。
表1: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是否重要的调查
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表2可以看出,占44.9%调查比例的大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从调查访问中得知:男生比女生更喜欢课外体育锻炼,这与男生天生爱运动、爱表现、性格活泼外向等因素有关,而不喜欢、讨厌课外体育锻炼的同学占20.6%,并且女生多于男生。经调查发现,很大的原因是她们没有意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有的同学受到家人、同学及习惯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利于合理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二)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从表3可以看出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层次的。其动机的排序依次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纯粹娱乐、强身健体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是学生首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占50.3%。
表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表3: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分析其原因:近些年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文化和各种技能学习上,参加锻炼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此外通过访问被调查的部分学生,得知在校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倾向消遣娱乐,而女生在放松的同时倾向于健身减肥。
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同学参加体育锻炼,但是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都很少,被调查学生中的40.7%都是很少锻炼,占了被调查者的一半。仅有21.4%的同学可以进行5-10小时的体育锻炼,但是这些同学也会根据学习工作忙碌程度和自已的心情而减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的高智、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体育课多流于形式,课余锻炼不被重视,因而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表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从调查表的情况看,大部分的同学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时间较短,锻炼效果不尽人意。有50%以上的同学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新要求的每周不少于两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要求。
3.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种类。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种类选择有多样化倾向,选择种类的排序依次为:跑步、羽毛球、蓝球等。从种类选择的排序上看,男女学生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跑步都是他们的首要选择,本人认为,这主要是我校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运动器材条件及学生进步体育锻炼的时间因素有关,从选择锻炼项目内部看,男生更多地倾向于富有对抗性、竟技性强的项目,女生更倾向于选项择对抗性不强的项目。
表5:参加体育锻炼的种类
(一)影响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1.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由表6可知,影响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还是他们缺乏必要的锻炼意识,占了40.4%,其次是兴趣爱好,占31.9%,体育态度占18.1%。究其原因:面对当今社会就业和生存压力,大学生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一心想着学习,应付各种资质考试,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表6: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锻炼习惯,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学校教学课程,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相关专业知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爱好。
2.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从表7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学业过于繁重是制约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占了31%,其次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场地的限制,占了28.6%,使得学生的锻炼时间受到严格的控制,还有20.9%的学生缺乏经济保障,制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合理的管理和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应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体质,拥有强健体魄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
表7: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3.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首先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女性文静、不张扬,所宣扬的女性是纤细、柔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部分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影响了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她们心目中,体育是男生的专利和代名词。
其次,对运动效果不满意也导致女生参与度低,很多调查表明,在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中,减肥塑形是很重要的一项,但是要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这个目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需要不懈的毅力。很多女生在短期运动效果不明显又得不到多少乐趣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
第三,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目前桂林理工大学的体育课内容安排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吸引女生的选修课也效少,加上由于她们力量、速度、耐力较差,不少女生在体育锻炼方面信心不足,体验不到成就感,这就大大降低了她们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于大学学生学业较重,50.3%的学生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才会利用极少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50.3%的学生中的大多数同学又会因为忙碌的学习工作、心情等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本不宽裕的锻炼时间。
2)目前我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繁度较低,50%以上的同学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规定的每周不少于二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要求,且40.7%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过短。男女对比有差异,大部分女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均差于男大学生。
3)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业繁重、学校体育设施短缺和运动场所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到缺乏锻炼意识,个人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
(二)建议。
1) 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计划安排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时间,调节压力、适度放松,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学会劳逸结合。
2)学校应多方面考虑学生兴趣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各种学生社团的作用,启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采取积极措施,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设施规模,充分利用现用的体育设施,有组织的免费开放体育场馆等,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既参加了体育锻炼,同时不耽误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大学体育不应该是中学的应试教育,应该积极改善这种为了学分而学习的局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育思想上应以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组织,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培养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努力使学生自觉形成终身体育的人生观。
[参与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体艺[2002]12号)。
[2]赵一平,马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3-85.
[3]刘益群,王珏瑞.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
摘 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更加具体化,意在挖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潜在需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利用鼓励性考核机制使学生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利用活动式管理办法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兴趣,进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探索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社会提供健康人才保证,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需求引导 锻炼习惯 大学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力劳动大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成了人们每餐必需品,根据国家对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群体里,近20年学生体质逐年下降[2],究其主要原因,学生运动知识缺乏,网络兴趣高于运动兴趣,健康理念差,对体育锻炼需求少,基本达到了对体育锻炼无欲无求的境地,以至于社会或高校里频频发生英年早亡事件,在为那一个个花一样年龄的年青人惋惜的同时,也给高校体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一、需求引导式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主要根据“需求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需求越大,动力就越大”这一原理,以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关的各种需求为切入点,在体育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对学生各种体育锻炼需求进行强化,强调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需求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内化成学生重要思想之一,再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搭建体育锻炼平台和提供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最终让学生在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来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二、需求引导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体育俱乐部
需求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需求越大,做事情的动力就越大,在学校的课外体育教学延伸部分,要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成立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俱乐部,像健康俱乐部、减肥俱乐部、塑型俱乐部、攀岩俱乐部、健美俱乐部等,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内所强化的思想在课堂外进行内化,俱乐部还要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展示,让学生保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进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基础。
(二)合理安排将需求内化成学生思想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需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强化,并放大,激发学生满足需求的强烈欲望,具体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需求是当前重要需求之一,努力将学生的需求内化成学生的行动,并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之需求得到正确的满足。
(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变上课观念
树立“键康第一”体育教育思想,体育课是学生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健康理念,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也是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教育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发挥、自由活动[1]。教师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能够顺利实施的组织者和保证者,如果体育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铺垫,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加经费的投入,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走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活动给予指导或帮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学校现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胆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人[2]。课堂气氛活泼、轻松。让学生喜欢体育而爱上体育课,这才能使学生保持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四)充分搞好体育场馆没施的建设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周边地域比赛场馆雄伟壮观、设备先进,教学训练场地美观大方,运动器械齐全,都将会给学生在视觉感受方面增添美感,自然就会因环境优势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运动的兴趣萌生。学生主动性的形成和增强必须要有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场地缺乏,而导致他们刚燃起的体育锻炼激情熄灭了。因而,普通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人数,新建或补充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以满足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论文研究意在找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切入点――体育锻炼的十六种需求,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把关于体育锻炼的各种需求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想满足自己与体育锻炼有关的各种需求,才能付诸行动;二是用什么样的鼓励性考核机制使学生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三是利用什么样的活动式管理办法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保持兴趣。要实现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还需要体育工作者经过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基金项目: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需求引导式教学对大学生身体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江苏省 高职院校 体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105-03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体质水平,因此,必须关注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状况,只有在了解他们体育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措施,从而全面促进他们身体状况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需求现状的研究,分析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现状,找到制江苏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对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培养有所裨益。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状况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根据江苏省苏南、苏北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分层选取江苏省6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4所普通高职院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职业大学、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体育协会为调查对象。从选取的10所高职院校中,每所高校分别抽取10名学生体育进行问卷调查,共计调查学生100名,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对发放的问卷进行回收与整理,回收96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为92%。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大学生体育参与相关书籍和期刊资料,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体育概论、社会心理学等专业书籍,同时还查阅了中国核心期刊网、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及维普期刊网等的大量的相关期刊和学位论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社会调查问卷和参考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向有关学校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进行走访,听取了他们许多有益见解,设计了高职大学生体育需求方面的调查问卷。问卷经过检验,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根据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运用Excel2003、Spss17.0相关软件进行了分析处理。
1.2.4逻辑分析法
对研究得到的相关数据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归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状况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体育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多数是从体育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有着较大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意愿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相辅相成。
从表1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较为乐观,在调查的92名学生中,非常喜欢的有69人,占总数的75%,喜欢的16人,占17.39%,仅有7.6%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表现冷淡。这说明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课表现积极,喜欢参与体育运动,这也侧面说明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态度上并没用因为自我专业或学生、实践压力过大而产生抵触,多数大学生表现良好。
2.2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身意识
2.2.1大学生对健身重要性的认知状况
体育健身意识是由体育的情感状态、认知状态和意志状态构成的,体育动机随着体育意识的强弱而变化。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影响着他们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锻炼效果。
从图1可以看出,84.78%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重要和较重要的,仅有15.22%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无所谓和不重要,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的程度较好,一定程度上已经树立了较好的体育锻炼健身意识。这种原因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数具有顽强的意志,学校又有一些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政策,使这部分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通过体育锻炼和同学交往,实现自我价值。
2.2.2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科学健身方法的认知状况
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对于学生良好体育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拥有较好的体育锻炼认知并不代表能够较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锻炼意识,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讲,科学的健身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表2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仅有不到40%的人了解或者基本了解科学的健身方法,有50%多的学生对科学的健身方法了解甚少。可以看出,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多数学生对于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这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身心素质的锻炼,这一方面必须加强科学引导,大力宣传科学的健身方法,促使高职院校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处方,以便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获取更多的运动愉,从而产生有益的心理效应,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
2.3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现状
2.3.1大学生对健身活动的动机需求状况
动机是任何行为发生的内趋动力,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动倾向,对人的行为有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作用,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健身的动机是他们能否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表3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动机需求的动机呈多样性,其中在调节情绪方面涉及最多,共有20名学生认可,占调查学生的33.70%;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动机需求与普通大学生体育健身动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把调解情绪放在的第一位,这可能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压抑,心理上需要调节,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通过体育锻炼和同学交往,实现自我价值。排在第二位是增强体质,占21.74%;其它依次为娱乐、社会交往、健美减肥、提高技术。没有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这可能是由于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体育是免修学科有关。
2.3.2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形式需求状况
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体条件,在体育锻炼的形式上与普通的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区别。由表4可知,他们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自己单独进行体育锻炼,占到调查学生总数的56.52%;和同学一起锻炼的占到了22.83%;参加学校俱乐部的占10.87%;参加院系组织的活动的占到了9.78%。
2.4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的需求状况
2.4.1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时间需求的调查
体育锻炼的时间对锻炼效果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表5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有40.22%希望自己的锻炼时间在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有34.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另外有2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锻炼时间不能固定。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有充足的体育活动参与时间。
2.4.2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频度需求状况
体育锻炼的频度也是体育人口判定的主要标准之一,充足的活动频度是保障良好体育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表6可知,仅有29.35%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每周锻炼3次或3次以上,希望天天锻炼的学生也只有18.48%,选择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占35.87%,每月1-2次的占到了10.87%,也有的学生希望自己偶尔进行体育锻炼。由此可见,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度不足,这说明高职大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锻炼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应加强引导,增强他们对科学健身知识的了解。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对体育课表现积极,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态度上并没用因为自我专业的限制而产生抵触,多数学生表现良好。
(2)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程度较好,一定程度上已经树立了较好的体育锻炼健身意识,但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科学的健身方法了解甚少,对于科学体育健身方法的认知程度较差。
(3)江苏省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动机需求把调解情绪、增强体质和娱乐放在了前几位;体育锻炼的形式以自己单独锻炼为主,其次是和同学一起锻炼;多数大学生对于锻炼频度与锻炼效果的认识不够明确。
3.2建议
(1)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课比较喜欢的前提下,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大学生体育健身的意识。
关键词:西安市 大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思源职业学院的700名学生抽样调查,研究西安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借鉴,了解其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等,为本论文的开展做铺垫。②问卷调查法: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问卷6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64份。③访谈法:通过对各高校的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的走访、记录,并对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④数据分析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影响西安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客观因素是指,由于个人难以预测或不能控制的原因而影响到自身的体育锻炼。
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西安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是主要因素,主要的客观因素依次为:缺少锻炼场馆和器材、课程繁重、空气质量差、锻炼场馆和器材太差、缺少组织、缺少指导等,这跟老师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7.0%、23.9%、22.0%、19.1%、17.5%、15.5%。其中缺少锻炼场馆和器材是影响西安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占了47.0%。由于近几年的扩招政策,学生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体育场馆设施出现不够用的现象。学校应在这方面加大投资,以供大学生的使用。课程繁重导致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由于大学生毕业难就业等原因,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学生更是报了各种补习班,考研班、四六级班等;还有学生为了考取各种证、拿奖学金等也不得不“加班加点”。所以很多学生就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这些事情上,而轻视了自身的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到了课外体育锻炼的参加。
3 建议
①将课外体育锻炼与学分挂钩,作为大学生体育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应该将课外体育锻炼与学分进行挂钩,从而可以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生活方式偏向静态化的现象。在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育锻炼的效果。②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与指引工作,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体育宣传工作不仅仅是体育部的工作,学校也要通过体育讲座、黑板报、张贴海报、校园广播、网络等手段对体育锻炼的知识、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从而推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竞赛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校应该有计划的举办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这些体育活动应该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而且鼓励学生重在参与;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项目,可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氛围。④重视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情况,加大投资,解决体育场馆设施短缺和差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条件。首先,学校应改善体育场馆的短缺问题。其次,学校应对体育场馆进行改善。再次,学校应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体育场馆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减少体育场馆的损伤;有的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馆不对学生开放,只供专业队训练或举办比赛时使用,这样的情况也应该得到改善;政府应该把体育场馆设施情况作为合格院校评估的重要条件,这样也可以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宝钢.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及高校体育教学[D].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13.
[2]徐健.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35:241.
[3]陈秋如.西安高校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176.
[4]安江.西安市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张华影.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动机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国家现代化建设根本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中,对基础素质―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推出,高校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来落实。通过对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健身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善现状,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安康学院在校2010―2012级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男生90名,女生110名共200名在校大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安康学院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7.9%。
(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先录入Excel,再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调查表明:经常锻炼的仅为31.22%。58.73%的学生很少锻炼,而10%的学生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也就是说68.78%的大学生还没有养成健身习惯。其中,男生经常锻炼的为39.53%,很少锻炼的为55.81%,几乎不锻炼的为4.65%。而女生经常锻炼的为24.27%,很少锻炼的为61.17%,几乎不锻炼的为14.56%。表明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女生(见表1)。
2、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表明(见表2):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的因素是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44.97%的学生把较少的体育锻炼归结为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给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习惯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也成为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比例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次,是没有人一起锻炼,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健身项目。少数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也成为重要原因,少数学生由于没有场地,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不参加体育锻炼。
3、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表明(见表3):大学生大多有积极明确的体育动机,并与自己的身心发展密切联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调整情绪和丰富业余生活。其前三位动机的排序男女生略有不同,女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调整情绪,而男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同时,相当数量的女生把减肥健美,通过体育考试作为体育锻炼很重要的一项动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男女生体育动机的差异。
4、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及时间
运动项目是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载体。问卷调查表明:男,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上有比较大的差异。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选择项目列在前三位的是:篮球、乒乓球和跑步。而女生体育锻炼选择项目列在前三位的是:羽毛球、跑步和健美操。可以看出,在选择运动项目上,男生有注重项目的身体对抗、娱乐、休闲及交往的特点,女生则注重娱乐、健身、形体美及交往的特点。同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希望参加登山,野外生存训练等惊险,刺激,具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
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60分钟左右,女生多数在60分钟以下,而男生多数在6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可见,男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高于女生。
调查还表明: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时段有很明显的差异,男生主要在16―18点进行体育锻炼,而女生体育锻炼主要在8点以前和18点以后这两个时段。可以看出男生体育锻炼时段安排比较科学。
5、大学生对科学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
调查表明(见表5):掌握科学体育锻炼方法的大学生仅占4.23%,略懂一些的占到了77.25%,完全不懂的却占了18.52%。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严重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科学的引导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否则易使大学生观念转化,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我院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意识较差,对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较匮乏。
(2)大学生体育锻炼从整体上看有积极,明确的动机,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调整情绪,丰富业余生活。
(3)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突出的原因是大学生本身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2、建议
(1)转变体育教学模式,增设体育知识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
(2)加大对健身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
(3)开设一些体育项目的社团,培养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春,夏冬生.大学生锻炼行为意识状况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6):764-766.
[2]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05-1307.
[3]张丽军,苏庆永.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