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职高专教育8篇

时间:2023-03-17 18:02: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职高专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高专教育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招生;就业

当前高职高专职业技术教育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有两个重要任务要做,一个是招生,一个就是学生的就业。目标很明确,只有招来了学生,学校才能正常运转,而且学生就业顺利,也会相应的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这样就对学校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来校报到后,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

1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现状

1.1 招生困难

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从十多年前的大学扩招开始,很多学生实现了大学梦,但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反而困难起来。大学扩招,使很多本科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本科院校抓住机会建立新校区,使更多的学生有了接受本科教育的机会,对我国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做了重要贡献。同时期高职高专院校也在扩大规模,招生计划数量也

在提高,但近年来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出现困难,录取分数线下降的比较多,但仍然招生困难。有的学生达到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数线而没有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多选择了回高中复读,争取第二年考个本科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去了。

1.2 社会对待高职生的态度不太理想

当前社会对待本科生总是会有更多的赞赏,家长对孩子会有更高的期望,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如愿进入自己心仪的高等学校。学生虽然成绩有区别,但在生活中并不代表人的能力的大小,而是个人的付出与努力不同。作为高职高专学生,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自己。高职生和本科生的区别不过就是在高考中本科生比高职生多考了几十分,甚至几分,仅此而己。其它的大家都一样,未来的发展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高考填报志愿时很红火的专业在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成了大难题,工作不好找。而填志愿时学生不愿填报的专业反而在找工作时好就业。工作好找待遇还高。可为什么好就业的专业学生反而不愿报考呢?原因还是人们的观念认识有问题,这就需要转变人们的认识。其实很多工科技术类专业在上学时学习辛苦,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够学好,工作时如果去车间工作的话,家长可能感觉没有面子。其实在车间工作的一些工作,收入反而挺好,而且对技术的掌握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越发成熟,工作经验的丰富及技术的掌握会带来更高的收入,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特别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办的特别好,而且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也很高。

2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

2.1 转变观念

当前人们对待职业技术教育社会认同感比较差,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比较低,工作环境比较差。这就要求社会改善技术人员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薪酬待遇会让更多的人希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为制造业等实体行业提供更多的人员储备。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本科院校里的高职高专专业要提升技术含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2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及愿望

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需要,适应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哪方面的技能,就要相应的做好准备;职业教育院校全面培养技术人员,无论是培养他们的学习技术还是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对走向社会就业充满信心;职业教育院为企业解除用人危机,提供合格的劳动者,使用人单位不为用人发愁;现在校企之间的联系不通畅,而且交流是浅层次的。校企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更深层次的,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同工矿企业之间的交流,以项目为纽带带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联系,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多参加实际技能的操作。

2.3 职业教育需要更多关注

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国家拨款以及学生的学费是主要部分,办学经费不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多样化,其中社会捐款以及企业资助占了办学经费很大部分。职业教育没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实训效果,硬件设施无法更新,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办学经费不足,同样对师资的培养影响较大,职业院校教师无法出去接受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接触较晚,这些对职业教育都是不利的影响。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还体现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法律方面比较滞后,面对新时期在职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

2.4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自身需要改革

篇2

1实习观念的创新

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办得好不好,有没有特色,应该由社会、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认同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最终以较高的就业率来赢得高职高专的发展空间。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紧抓住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桥梁的实习环节,对旧的实习观念加以创新,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因此实习环节的教学指导思想应包括这样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实习强化关键技术的训练,将学生的“有所知”变为“有所为”,体现以“应用”为主旨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二是通过实习让学生以“准职工”的身份较长时间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快速适应企业对高等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力争做到就职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企业人”的过渡,以达成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

2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按照以上精神的要求,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一就业”的五步培养方案,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不同阶段的实习。

第一阶段的认识实习,我们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新模式。譬如办公自动化专业,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第一学年结束时,安排到云南南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虽然学生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具备任何专有知识,但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感性地了解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理论教学将要接触到的知识建立一些基本概念,为今后教学中突出“应用”的理论学习作准备;通过顶岗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整对就业的期望值,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种平稳的心态。一般学生在经过这一阶段的实习后,都能对今后要学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就业态度的转变和对企业职工敬业精神的认识,有80%的学生在实习报告中都会有“师傅的工作真不容易”的感想。

第二阶段的生产实习,将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安排到云南金碧办公设备公司及云南华业高科技公司实习,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基本上可以独立胜任一些维修和销售工作,我们对这次实习的要求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首先在专业技术上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通过生产实习,大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取向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就业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整体已进人了“大众化就业时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样的现实,第三阶段的毕业实习,我们采取了开放性实习的方式,在实习中更加强调学生不同个体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技能专长、就业取向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企业单位进行实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进行就业练兵,学生在联系实习单位时,就已经在不断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如果说生产实习实现了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那通过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完成就业理想和就业现实之间的“零距离”。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其实,找实习单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走出校门,只要你敢于去找,只要你眼光放低一点再低一点,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其实,这也同样可以用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二是创造就业机会,近半年的毕业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让用人单位能更全面更深人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我们要求学生在半年的实习中,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职工位置,着重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学生素质与企业环境的“零距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承担了实际岗位的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准职工,也同样接受企业的管理,这样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获得了重要的非技术能力,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社会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等。我们发现通过毕业实习的“准职工”锻炼,学生在观念上成熟了不少,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谈到相关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头头是道,已经可以称得上“专家”了。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实习,打破了以往实习仅仅是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的旧观念,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同时使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由浅人深,对业的期望值由脱离实际到切实可行,把实习和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实习成为就业的预演和彩排,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个人素质与企业环境三方面“零距离”,在就业上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和更平和的心态,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建设具备专业特色和水平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生实现三个“零距离”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配套性。譬如针对办公自动化专业我们发动各位专业教师进行联系,先后走访了近l0余家与办公设备相关的企业,最后本着就近、有实力、有特色的原则,选定了4家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和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分别是:云南南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金碧办公设备公司、云南华业高科技公司和华震高科技公司。在联系、实习、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这些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合作,最后签约成为正式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按计划接收学生进行实习,无偿或优惠地提供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有效地解决了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最新的设备,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另外实习基地还可以提供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技术培训,缓解了校内实习教学安排上的压力,他们用在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直接与学生交流,既生动又实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在实习中更突出“实”、“专”、“新”的特点,所谓“实”是指内容的实用性;“专”是指职业技能的专业性;“新”指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贴近企业,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针对实习基地反馈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学生的实习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办公设备市场营销”的课程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实习与就业挂钩的想法,在各个实习阶段都安排学生到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并由实习基地指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环境中,建立模拟就业环境,既磨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调整了学生的就业心态,培养学生自理自律、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应急应变、耐劳耐挫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为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同时也接收或帮助推荐表现突出的学生,实行预就业制,这激发了学生的就业潜能,对实现学生向“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4完善实习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针对就业的实习方式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为此我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创新:

1)层次性。在制定实纲时,应以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人手,针对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编写。例如,认识实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对将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知;生产实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是进行就业预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社会环境的能力。

2)整体性。实习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3年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实习活动。通过三个阶段的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学生的整体的职业素质进行提高和磨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毕业后的就业进行较全面的准备,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3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教育;模式

1、观念先行,坚定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

首先,改变传统的办学层次越高,教学水平就越高,招生数量就越多,办学条件会更好的一味追求学校升格认知误区;稳定高职院校教育导向,集中精力提高高职学生教育。其次,在人才培养中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再者,积极关注高职教育发展导向,立足当前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要求,与时俱进并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理念。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高职教育模式实施主体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于是其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却只是单方面的抬高教师录取的身份门槛,忽略了师资的实践能力。学生走出校门实践经验缺失,就业机会也就失之交臂。所以,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最首要的一条就是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相关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学位提升个高职院校不仅应当响应国家政策好号召,适当提高教师进入的门槛,同时也应当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与提高工作,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安排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到生产单位去锤炼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自我完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3、高职教育体系的构建

3.1市场需求为基 构建合理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立足市场需求、预测行业走向,调整专业设置。从把握好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上看,面向市场需求、面向行业设置专业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决定的,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而言,高职教育的技术专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和开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开发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在思路上,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有原则上的区别,它既要遵循按行业划分的原则,也要遵循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的步伐及时调整的原则,更要遵循国家、地方、院校各司其职、有效结合的原则。

第二,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深度开发专业课程,规划职业生涯。这里强调的职业分析是保证高职教育课程与职业吻合的一个有力工具,课程所要面向的是整个职业群而不是单一的职业岗位。因为针对单一职业岗位的职业分析方法忽视了人类工作的整体成分和经验因素,是与综合职业综合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格格不入的。通过职业分析可以加强高职教育专业与社会职业群的内在联系,是职业教育过程有利于企业、社会的参与,职业教育成果便于社会检验。所以,职业分析必须面向整个工作好程,把从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态度有及整合到一起,在培养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关键能力,使学生既能掌握从业能力,又不断的完善人格品质,既有迅速上岗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提升实践教学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升华

在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这一维度上,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完成职业活动过程中是十分必需的,必须明确的把握把理论知识纳入到职业活动过程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要为学生掌握实践经验提供环境,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实践课程,尽量使教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

首先,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的学时。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获得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数安排中实践教学比重应占较大比重。国外高职教育的经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数之比,应设在4:6到1:1之间比较好。其次,教学应尽可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要的是求职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就是能够熟悉实际工作现场的运行状态,并且形成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已进入企业就能够迅速地融入到生产劳动中。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各个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明显的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的明智之举就是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使教学尽可能的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通过实训实现在仿真或接近生产生产实际环境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技术应用实践和职业岗位时间培训的有效形式,改善学习技术氛围以及具体的人际关系和运行结构。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更新设备设施,实现校企产学深度结合。

4、教育教学时空重组与灵活设置,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现阶段根据众多企业对当前市场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相关调查与研究,获得相关的理论成果。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制定出了相应的人才评聘和培养策略标准。各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特色以及现阶段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教育教学规划,形成一套完整的既具有适应学生个性又具有适应现阶段企业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的培养标准。将企业的人才评聘标准及院校标准进行有效的对接、比较并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从而形成一套企业与院校间、院校与学生间、企业与学生间完善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双华 试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牡丹江教育学院报,2008第2期(108).

[2]王秀娟,李永晶 构建以技术专业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6期(170).

[3]宿炳林 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第7期(95) .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伴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研究的日益深入,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重心也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教学目标重心的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技术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二是教学活动重心的迁移,即从师生间的单向行为转向师生、生生间的双向行动。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

首先,树立现代教学任务观。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陶冶健康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风格,培育独立自主能力,高职高专更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次,树立现代教学质量观。现代教学观既要看考分也要看创新能力,还要看学生的思想情况或受教育的程度,高职高专还要看学生对某种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树立现代教学的学生观。学生现代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而要求教师在学生守纪律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计,据社会、市场的需求相应设置某专业课程,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期间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知识,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能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外实训基地链,把在校内不具备产教结合教学条件的课程拉到校外去完成。二是教材选择,现行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教育部推荐采用的教材,各院校还可根据院校本身的实际以及各专业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改革是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篇5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将就业的意识融入整个实习教学环节中,更新观念,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建设相应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的管理和考核,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新型专门技术人才。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一方面,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淘汰了大批传统产业的劳动力,对新型劳动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教育势必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高职高专培养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熟练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备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的不同于以往本科教育的鲜明特点,可与企业直接实现无缝对接。要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特别是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实习方式的创新。

1实习观念的创新

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办得好不好,有没有特色,应该由社会、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认同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最终以较高的就业率来赢得高职高专的发展空间。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紧抓住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桥梁的实习环节,对旧的实习观念加以创新,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因此实习环节的教学指导思想应包括这样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实习强化关键技术的训练,将学生的“有所知”变为“有所为”,体现以“应用”为主旨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二是通过实习让学生以“准职工”的身份较长时间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快速适应企业对高等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力争做到就职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企业人”的过渡,以达成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

2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按照以上精神的要求,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一再理论一就业”的五步培养方案,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不同阶段的实习。

第一阶段的认识实习,我们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新模式。譬如办公自动化专业,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第一学年结束时,安排到云南南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虽然学生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具备任何专有知识,但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感性地了解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理论教学将要接触到的知识建立一些基本概念,为今后教学中突出“应用”的理论学习作准备;通过顶岗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整对就业的期望值,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种平稳的心态。一般学生在经过这一阶段的实习后,都能对今后要学什么、毕业后要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就业态度的转变和对企业职工敬业精神的认识,有80%的学生在实习报告中都会有“师傅的工作真不容易”的感想。

第二阶段的生产实习,将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安排到云南金碧办公设备公司及云南华业高科技公司实习,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企业中基本上可以独立胜任一些维修和销售工作,我们对这次实习的要求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强化专业技能,首先在专业技术上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通过生产实习,大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取向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一部分学生甚至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就业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整体已进人了“大众化就业时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样的现实,第三阶段的毕业实习,我们采取了开放性实习的方式,在实习中更加强调学生不同个体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技能专长、就业取向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企业单位进行实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进行就业练兵,学生在联系实习单位时,就已经在不断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如果说生产实习实现了专业技能与生产岗位的零距离,那通过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完成就业理想和就业现实之间的“零距离”。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其实,找实习单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走出校门,只要你敢于去找,只要你眼光放低一点再低一点,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其实,这也同样可以用在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二是创造就业机会,近半年的毕业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让用人单位能更全面更深人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考察和了解,我们要求学生在半年的实习中,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职工位置,着重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学生素质与企业环境的“零距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承担了实际岗位的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准职工,也同样接受企业的管理,这样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获得了重要的非技术能力,如: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社会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等等。我们发现通过毕业实习的“准职工”锻炼,学生在观念上成熟了不少,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谈到相关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头头是道,已经可以称得上“专家”了。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实习,打破了以往实习仅仅是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的旧观念,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同时使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由浅人深,对业的期望值由脱离实际到切实可行,把实习和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实习成为就业的预演和彩排,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个人素质与企业环境三方面“零距离”,在就业上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和更平和的心态,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建设具备专业特色和水平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生实现三个“零距离”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配套性。譬如针对办公自动化专业我们发动各位专业教师进行联系,先后走访了近l0余家与办公设备相关的企业,最后本着就近、有实力、有特色的原则,选定了4家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和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分别是:云南南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金碧办公设备公司、云南华业高科技公司和华震高科技公司。在联系、实习、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这些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合作,最后签约成为正式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按计划接收学生进行实习,无偿或优惠地提供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有效地解决了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最新的设备,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另外实习基地还可以提供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技术培训,缓解了校内实习教学安排上的压力,他们用在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直接与学生交流,既生动又实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在实习中更突出“实”、“专”、“新”的特点,所谓“实”是指内容的实用性;“专”是指职业技能的专业性;“新”指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贴近企业,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针对实习基地反馈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学生的实习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加了“办公设备市场营销”的课程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实习与就业挂钩的想法,在各个实习阶段都安排学生到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并由实习基地指派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环境中,建立模拟就业环境,既磨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调整了学生的就业心态,培养学生自理自律、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应急应变、耐劳耐挫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为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同时也接收或帮助推荐表现突出的学生,实行预就业制,这激发了学生的就业潜能,对实现学生向“企业人”、“社会人”的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4完善实习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针对就业的实习方式要取得成效,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法和评价体系,为此我们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创新:

1)层次性。在制定实纲时,应以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人手,针对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编写。例如,认识实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对将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知;生产实习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是进行就业预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社会环境的能力。

2)整体性。实习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3年的学习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各类实习活动。通过三个阶段的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学生的整体的职业素质进行提高和磨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毕业后的就业进行较全面的准备,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和高专院校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两者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生源以农村户口的学生较多,由于农村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事实,所以高中毕业生能考上专科可以说已经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还有很多更为优秀的学生考上本科,甚至是211学校,这在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高职高专类的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也因资金不足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就有失望的心态,认为现在的学校不能和他们在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宣传的校园生活进行比较,产生了逆反心理。同时也有部分同学经过高中3年填鸭式的教育的压迫,初到大学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也容易放任自己随波逐流。再结合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很多学生就产生了学了无用,不如不学的想法。

中国的大专教育一直夹在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大专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比不上本科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比不上职业教育学生。为了解决存在的这种窘境,现在的大专院校慢慢在往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希望他们培养出来的大专毕业生能具备本科学生没有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学生没用的理论知识水平。现以我所工作的高职类学校的财会类专业为例,来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应该转变的思想方向以及可以选择的就业路线。

财会类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都属于我国大学学科设置里面的老牌专业,可以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财会类的相关或者相似的专业。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会计和出纳这个岗位,所以该类专业的毕业需求量肯定不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管理类的岗位更能发挥她的重要性,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一个企业所需要的80%的信息都是来源于会计,那么企业所有者或者决策者能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就能在经济活动中占到先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说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里的簿记指的就是会计。第二,会计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俗话说学好会计也算会了一门手艺。按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看,有一门手艺傍身至少吃喝不愁了。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不管从个人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来看,会计都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

但是结合上面讲的专科毕业生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和不学习产生的不自信心态,让大部分学会计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怀疑,并且在学校是缺乏社会锻炼,对会计的理解也仅限于毕业后只能做会计这一件事。其实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不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必定不能好好面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毕业生需要修正对会计岗位的理解

会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的数量较少,我院会计类专业每班50人左右,男生基本都不超过10人/班。女生多的班级,班级氛围较容易形成小团体,尤其以宿舍为一个圈子进行活动。很多学生在宿舍里能言善语,甚至能歌善舞,但是一到班级这个大的集体氛围里就默默寡言了,不愿意也不敢在班级里发言。他们结合原来对会计人员的理解,认为会计就是简单的做账和算账,不用过多与人沟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前面说过了,会计提供企业80%的有用信息,而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只在财务部门内部进行的,肯定要涉及到对外对内各个部门。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搞清楚业务人员提供的票据代表的意义,同时要能给上级或者信息需求者解释说明财务资料和财务报告中设计到的内容。如果你不能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那么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毕业生需要知道的会计能够涉及到的各个行业。

篇7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显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也经历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类型。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它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向服务型框架社会演进,世界各国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

其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随着世界各国高职体系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美国、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代表。这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教育为基础,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与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主。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织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该模式重视及时反馈以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并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与培训,它突出地强调教育训练的结果———学生经过高职教育训练后实际具有的操作性能力。

这意味着其职业培训思想从传统的强调训练过程的职业培训转移到强调培训的结果。这种职业培训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能力标准。这种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的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其主要做法是,根据产业的需要,由行业培训咨询机构制定和开发,依据经国家培训局批准的能力标准或培训,按照能力标准或培训包开发课程,开发课程经认证和注册,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按照能力标准与评估包所规定的评估指南对学生培训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学生颁发准备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双元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并为许多国家所仿效。所谓“双元制”模式是指“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高职学校,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

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或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去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同时又在职业教育机构进行学习。目前,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引进“双元制”的做法已发展为以下三种模式:(1)叠加式模式,即理论及实践培训相继进行;(2)一体式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平行进行;(3)交叉型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与培训交叉进行。我国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在建设自己所有的实训基地,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应地投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尽可能模拟、模仿生产现场的情境,通过实训教学中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鉴于当前国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训基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实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依靠政府投入,也是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依靠企业的大量投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赠送或半赠送形式,共建实训基地,符合当前我国相关政策的要求。同时,学校自身通过经营,在资金方面通过自筹等方式,也可以相应投入一部分的资金作为补充,这条渠道,随着民间财富的积累,捐赠办学资金的也会越来越多。

企业不会将生产设备提供给学生练习,不通过他自己的培训考核,不会贸然让一位新手上生产线,学校实训基地的演练还是主要场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些大型企业自己主办的学校,学生实习也是跟班看、跟班学的多,独立顶班的比较少。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美国有社区学院近1200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也是近1200所,但美国是3亿人口基数,我国是13亿人口基数,办学模式完全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走相同的模式也绝对不可能。这就决定着只有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同时,我国对职业教育是人人都参与的教育,也还有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我们还在将职业教育的成效与生源基础进行因果联系。也是说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形成,人人都有机会就业,人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因此,本文提出探讨的高职的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是现实的。

篇8

装饰专业在专业课设计上颇费工夫,力求做到培养出的人才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厚的艺术底蕴。我们设置的专业课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阶段:学生刚入学时,对装饰专业知识了解甚少,需要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入手,使学生从零起点开始对装饰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一些专业知识,专业术语有深层次的理解,更能进一步体会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领域。

同时开展的课程还有计算机基础和一些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作为当前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逐步进入各行各业,甚至进入家庭。作为绘图的一个辅助手段,它的日常维护及简单的日常应用,学生应该熟练掌握。除了计算机知识外,还应当在此时融入素描写生及水彩水粉等。素描是一切绘画艺术形式的基础,通过简单的黑白色调就能勾勒出世间万物,而且变化无穷、惟妙惟肖。任何一所专业的美术学院,它的入门考试都是以素描为考核对象的。素描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进行色彩的培养。水彩、水粉都是极好的方式,虽然它们的原理不同,着色方法和技巧也不一样,但最终培养目的都是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提高及色彩的体验,为以后在电脑上进行色彩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随着对装饰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初步认识,学生可以接触一些更深入、更切实可行的实例。例如:photoshop图像处理、平面设计的一些软件等。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此时平面设计更娴熟,色彩更和谐。

第三阶段:此时学生已经进入高年级阶段,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经有所提升,针对此时特征,开展三维立体设计的制作、效果图后期渲染等学科建设,针对装饰构造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真切感受到室内外装饰的乐趣,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场景。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大多掌握一技之长,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可以从事绘图员、平面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家装设计师及效果图专业绘制员等工作。

目前,建筑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建筑装饰行业随之兴旺起来,彰显了巨大的潜力。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走向成熟。从检测标准看,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到行业规则等都有明确的标准,未来建筑装饰专业将大有可为。

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专业,同时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切实考虑到以前期设计为先导,满足客户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人群设计的需求,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专业。因此,高职高专中的装饰专业除了应具备上述各项外,还应具备最重要的一点:有丰富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让学生一毕业就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做到无痕过渡。因此,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应重视以下几种能力培养:

(一)动手能力:装饰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但在目前各大院校内,大多还停留在以老师教课为主,学生操作为辅模式。学校的硬件设备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没有实际操作场地和空间,也没有适当的企业提供场地让学生实际体验。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课堂上,教师模拟装修的业主,针对现有户型,提出各种装修要求,让学生模拟设计师进行创作和解答。在不能去设计单位实习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个性创作能力: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强调个性创作的专业,平淡无奇的设计在未来装饰领域是没有前景的。面对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的业主群,只有拥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装饰理念和思想,才有可能打动业主,脱颖而出。因此,平时课程设计中,我们会以半命题或自由命题的形式,给学生充足的创作空间,使其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只有在创作中充分表现自我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获得永久的生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