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2: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论文

篇1

以下实录的两个问题设计,均针对人教社出版的现行高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第42课课文。使用这两个问题设计的两个班级学生水平相当,人数仅相差1人(A班52人,B班53人)。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设计所产生的不同的课堂效果,作者还将呈现学生在后继活动中的

表现。本文将对两个问题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探讨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因素,使其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1.对比

1,1.问题设计

教师A:1.Is American country music popular during the 1990s?

2.Was it about city life?

3. Did people think money was important in the 1950s?

4. Were young students angry with the government in the 1960s?

5. How much money can country music bring in?

6. Are country music singers all from Tennessee? Where are they from?

7. Why did the first country singers like to sing to the guitar?

8. Does country music change a lot today? Why?

教师B:1.Did American country music first appear in the early 1990s? Is it still popular today?

2.Why has country music become a big business now?

3.What do the modern values of the USA mean?

4.Were American music in the 1950s and in the 1960s about the same subjects? What are the subjects of the American music in the 1960s? Why?

5.Do country music singers sing to the guitar? Are they all from Ten nessee?

1.2.问题类型及参与人数

问题类型

(约占问题总数%) 提问人数(人) 群体参与率(约%)

A班 B 班

A 班 B 班

A 班 B 班

直接获取信息型

50% 3%

4

3

14% 40%

间接获取信息型

32% 44%

5

4

20% 94.3%

探究型

30% 33%

4

6

32% 98%

学生插问(质疑)

4% 26%

2

9

4% 28%

1.3.学生在后继活动中的表现

课堂活动

参与人数(约占总人数%)

A 班

B 班

Note Taking(阅读笔记)

全部照搬课文

35%

5%

部分照搬课文

45%

15%

参照课文简明扼要

15%

46%

基本上不再翻阅课文,简明扼要

5%

35%

Summarizing The Text (概述课文)

重点不突出,近似朗读课文

35%

8%

能说出主要内容,但基本上摘录课文中

55%

25%

的相关句子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主要内容

10%

67%

Topic Discussion: Music, People and society(讨论:音乐、人和社会)

不参与

A班没有此项活动

0.01%

参与,但不太开口

12%

积极参与

78%

2.分析

两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数量相差无几,但A班的问题缺少探究性,学生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且在难度方面没有递进。从量化统计结果看,群体参与率不高,问答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质疑。后继课堂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课文概述抓不住重点,且不能用自己的话语陈述要表达的内容。

B班的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探究性,难度上层层推进,且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提问,学生必须在对课文有完整透彻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此外,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一定深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所以提问人数虽然不多,但群体参与率较高,且因为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很活跃,所以也容易发出质疑。由于问题设计的导读作用很到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准确,所以在后继课堂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活动质量高于A班。

转贴于 以上分析表明,不同的问题设计产生的课堂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从上面两组问题设计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问题设计的预定目标各不相同。教师A的预定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一定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潜意识里在追求一种非常形式化的“课堂效果”,那就降低问题的风险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高。这种做法显然是受“为教而设计教”的传统理念的影响所致。教师B的预定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信息,并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究课文的深层涵义,并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的。该教师并没有刻意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思维以及学习方法的渗透等。

3.讨论

3.1.教师应准确领会阅读的真正意义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搜寻信息,语言无论是以口语形式还是书面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交际。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意的捕捉、剖析、感悟、发挥等。教师的提问,要促使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就要设法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以便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使他们对课文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设计应在为被提问者提供阐述观点的机会的同时,能给未被提问者提供评价、指正别人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这项课堂活动的参与率。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搜寻信息,而没有促使其参与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提问就很容易变成“指定任务”,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答案在课文的哪个位置?”、“我是否找到了那个位置?”上。提问一旦变成任务,阅读就变成被动活动。我们知道“Reading is anything but passive…It involves processing ideas generated by others that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language.”(D.Nunan,1999)。这种“指挥棒”式的问题,还有可能使未被提问的学生产生“这个问题与我无关”的想法,长期如此,思维的萌芽畏缩,参与意识渐弱,而学习一旦变成旁观活动,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3.2.不可忽视语言的输出量问题

语言学习需要输入和输出相结合(H.D.Brown,1987),否则就达不到学会运用之目的,而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课文教学的任务就不仅仅是阅读课文,它还包含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而运用能力的训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的输出量。那么,课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就应考虑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输出量问题。以上列举的两个问题设计,学生在作答时的语言输出量显然是有差异的,也正是这个差异,导致学生在后继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大不相同。这也反映出教师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3.3.教师角色转换的形式化在问题设计中的反映

问题设计过程中出现提问过于简单的现象,不仅是因为教师对课文教学及阅读的实质或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反感学生出错,反感学生“迟钝”,希望学生对提问快速作出反应,而且最好是正确的反应,以求体现“课堂气氛”或“课堂效果”。看上去教师在问答过程中引而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做”,但实际上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这种追求表面效果的做法,反映出教师本身并没有真正进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师生之间实际上是这样一种关系:

Teacher:questioner, task assigner, inspector, controller

Student: information hunter, correct answer pursuer, careful error-protector

流于形式的教师角色转换对于构建师生间的合作关系,促进教学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

Teacher: facilitator with the tool of necessary questions, task presenter, organizer, participant and monitor

Student: question user, finder and active player, motivated risk taker

4.建议

4.1.问题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促使其在对文章进行感悟、释义、质疑、评价以及与同伴交流过程中达到与作者互动的目的。

4.2.问题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出机会,让他们通过表述对课文的理解、评判、感想等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4.3.问题设计应考虑到与后继课堂活动的整合,为学生参与后继活动作好语料准备。

4.4.问题设计不是指挥棒和检测仪,关注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是问题设计的兼容价值之一。 参考文献

1. H.D. Brown 198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entice-Hall, Inc.

2. D. Nunan 1999,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USA.

3. 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外语教学》2002.2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 课堂活动设计

引言

语文教学法的含义可以从两个维度体现。广义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指针对教材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例如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狭义地说,其含义是指各种具体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随机提问法和课外阅读法等。在语文教学方法中,例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因其科学的方法设计,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推崇。本文从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法为理论支点,进行英语教学法的改革研究。

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法概论

魏书生老师首创的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生生合作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是指第一步制定学习目的;第二步:提前布置自学任务;第三步:上课先讨论;第四步:出题测试;第五步:课后学生自觉测试;最后一步是对于本课学习的每日总结。通过这样六步教学法的持之以恒的锻炼,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高校英语课堂研究现状

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全国多数高校学生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够,最终导致多数高校英语课堂为大班授课。本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将近六年,在这六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积累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发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现存的许多问题。而有些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到底应该设计哪些课堂活动能够重建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够顺利组织并开展这些课堂活动,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新课程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个性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语文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反复磨练法和双力锻炼法。

(一)反复磨练法―反复听、大声朗读、模仿

在六步语文法中,最值得高校英语借鉴的就是其中的反复磨练法。语文教学注重多写,多记,多背诵,通过心里默念和书面重复书写的形式输入重要的有用信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会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来提高记忆力。同样,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英语报纸、杂志和书籍里面的精彩段落,先进行示范朗读,然后分小组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例如分角色、分性别、分段落、自由朗读等。另一方面,选择名篇佳作安排学生课后背诵或者课堂改写,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们在多维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翻译等英语综合水平。通过反复磨练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听,大声朗读和模仿这些形式手段,积累口语和书面表达方法并记忆了大量的英文词汇。通过对每年我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演讲比赛、外研社写作比赛中名列前茅的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除了个人基础水平之外,反复磨练法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他们都是通过大量朗读并背诵优美的文章,演讲并且跟读模仿来学习英语。反复磨练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和推广,证明这是一种成功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引起国内外语教师的关注。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花哨的外国教学法,来指导中国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但是针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趋势,像语文教学法中的反复磨练法指导下进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特色之路,成功之路。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锻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二)双力锻炼法―注意力,思维力

双力锻炼法指的是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这种教学法也是在六步语文教学法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娱乐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注意力。娱乐活动指的是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学生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讲个英语笑话,唱首英文歌曲,做一个简短的英语介绍和发言。在同学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会非常专注于他所说的信息,并给予鼓励。在娱乐中学习到了知识。在高校英语课堂活动实践中发现,最能够提升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唱一首英文歌,欣赏英文原声电影,进行配音比赛,心有灵犀游戏,绕口令练习,英文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等喜闻乐见的英语课堂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锻炼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了提高学生听说技能。

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力的训练与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锻炼高校学生思维力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合作活动形式,在这种团队活动中开发出每个人的潜力,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和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目标。例如,比较成功地提升思维力的英语课堂活动包括戏剧表演,首先教师在课前搜集几部适合练习的英文戏剧或者话剧,提前把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课前布置好任务,并由组长进行组内角色安排。提前排练,备好台词。在戏剧表演课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由教师和其他组员对于表演组进行点评和错误分析。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在这个过程中,口语差的同学可以向口语好的同学请教发音,不会的单词课前查好背下来,让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到主体地位。还有另一项有效的课堂活动英语辩论赛也能在锻炼思维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辩论,在正式辩论会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辩论会视频,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学生在课下必须搜索大量的准备资料,进行语言扫盲,选手交流等。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学生们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出来,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高校教师应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学法中的精华,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最优化的目的。语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D. & K. Bailey. 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UP.

篇3

第二语言写作中语言不得体现象成因探析

母语阅读能力和外语水平对外语阅读的影响

三种高中英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高中生外语焦虑源及其关系的个案研究

高中英语教师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高中生英语阅读现状调查

高中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高中英语课堂的三步增量法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问题例析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试题评析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下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问题

初中英语自主阅读教学探究

论中学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

说课

评课

“我与‘新标准’的故事”征文大赛通知

第六届“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通知

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原则

英语课堂任务的内涵、特征、类型及设计

在中学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学习策略训练对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影响

教学时间分配与英语写作错误分布的关系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空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

通过设立“英语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实验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从两个教学片断探讨有效提问的设计

高中英语常见书面表达试题及解题策略

任务型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任务型阅读试题命题思路及对教学的启示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力策略训练

英语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误区及对策

外研社向全国八省市捐赠千万元中小学在线教育产品

阅读认知模式的运作及其应用

对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几种误解

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语言输入策略

学生自评和互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从社会互动视角看初中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

初中英语观摩课上的师生互动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基于教材的高中英语重组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微观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三英语复习课听课效果的调查及启示

任务型英语教学案例及点评

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中考模拟试题中书面表达题的命制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2009年高考英语山东卷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听写在初三英语复习中的应用

高三英语教与学的思路及策略

对英语教学设计的再认识

在英语报刊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

morethan的基本用法

《基础英语教育》——一个展示英语教科研动态与成果的良好平台

篇4

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培训前,我校有关领导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和分工,明确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检查了教室、线路、多媒体器材,安装了教室网线等。培训开始第一天,教育局马局长和有关领导亲临我们班指导检查,教研员老师做了培训前动员报告并且每天到班级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讨论有关课题。

本次培训我们共有60余名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参加。在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班采用了观看视频、及时交流、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说课等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指导意义。每天根据培训内容布置作业并于次日收缴作业。

高一英语培训班共观看通识培训10个专题的在线视频,教材培训5个专题的在线视频和人教社高一英语培训包7套光盘。其主要内容包括:高中英语新课标解读、新课程理念、人教版新教材介绍、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课程资源分析介绍、高中英语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课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词汇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文化教学以及新课程理念教学的各种课例等。

篇5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互动 现状分析 对策

一、前言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语用综合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灌输英语语言知识的沉闷空间,而是师生围绕语言学习话题开展交流互动的动态过程。新课程改革推进几年来,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情况较以往有了明显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课堂互动

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课堂互动是指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包括言语间的互动、思想上的碰撞、肢体上的反馈等。所以,课堂互动往往包括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在课堂教学的环境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情感、传递信息、交流讨论,相互影响。因此,课堂互动一般被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互动行为受到教学目标系统、课堂环境布置、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共情能力、教师引导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目标既是课堂互动的方向,同时又是调控课堂互动的依据;课堂环境不仅包括硬件建设、座位排列、师生距离等物理环境,还包括师生对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的心理准备状态和适应程度;教师的引领作用是课堂互动顺利开展的最重要因素,可以弥补先前许多因素的不足。

三、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

英语作为我国高中学生二语学习的主要语言科目,课堂互动情况直接影响到高中英语教学的效果。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情况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改善,但仍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以自己工作的东南沿海某市市区的Q中学的高二年级为调研单位,选择“推门听课”的六节随堂课作为样本,对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粗浅的调查。Q中学为该省三星级高中,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在该市属于中上游,学生的英语基础在该市属于中等偏上,师生综合实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下是本次调查情况的汇总一览表(节选):

笔者对调查所得的数据、结果、评价进行了整合,邀请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且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同事共同作了分析。

3.1形式单一

在课堂互动中,教师的言语启发性互动比例很高,大多数互动是借助教师的问题展开的,学生参与热情尚可。但是教师的提问方式相对单一,语言缺乏活力,问题不够深,互动的表象场景较为活跃,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

3.2评价滞后

无论是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还是组内互动或生生互动,教师都没有对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未能对学生的互动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或仅仅是使用了GOOD,OK,RIGHT等简单、含糊、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性互动。

3.3设计欠妥

生生互动或组内互动的开展明显提升了学生参与互动的比例,激发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但是,个别课堂上,教师未能根据课题内容和学生学情,盲目组织小组讨论等生生互动和组内互动活动,结果与预期相差较远。

3.4主体缺失

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地位”问题值得探究,出现了“教师中心式”和“学生放鸭式”互动场景。有时候,教师的权威可以促进互动的开展,又遏制了学生脆弱的参与激情。有时候,混乱的互动场景让很多不愿参与的学生有机可乘。

3.5制约因素

调查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英语交际能力、知识结构决定了课堂互动的组织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决定了课堂互动的展现效果,班级人数多少、座位排放等因素影响了课堂互动的总体效果。

四、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实践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的原则指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联群体和概念内涵决定了课堂互动必须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形式多样性”、“过程动态性”和“评价及时性”四大原则。

4.1 “学生主体性”原则

英语课堂互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担任引领者。学生不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应该是课堂上的活跃主体。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都应该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设计开展的。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是建立在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这一对合作伙伴的共同英语基础之上的,英语语言信息的传递过程,理解过程和加工过程都具有师生相应的英语基础支撑,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课堂互动的主体。

4.2 “形式多样性”原则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行为是一种全面的、多样的、丰富的教学活动。高中英语课堂的知识覆盖和文化内涵都具有宽广的维度,需要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感悟知识、提高认知。课堂问答、小组探究、组间竞争、合作讨论、展示汇报等形式都应该是课堂互动常用的手段。在形式多样的互动行为中,英语信息可以借助“课堂互动”完成“师生”间、“生生”间、“组组”间的高效传递。

4.3 “过程动态性”原则

课堂互动过程的动态变化不仅表现为互动话题的变更,互动形式的转换,还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在不同阶段角色的变化。根据教学设计的进度,教师在不同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会涉入不同的互动环节。在不同的互动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采取的互动形式也不同,互动时间的长短也不同。

4.4 “评价及时性”原则

对于英语课堂而言,评价本身就是一种互动。教师对学生参与、开展互动的情况给予言语或非言语的评价,就会带来学生言语或非言语的回应,或者是情感上的价值认同,这就是一种互动过程。教师在学生进行英语互动后,及时进行评价,不仅可以及时纠正互动环节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学生后续互动的积极性,亦可以促进教师课堂话语的完善。此外,及时性评价可以借助英语短文写作、英语话题描述等作业载体来完成。

五、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改进的对策

改进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必须要基于教师、学生、课堂和评价四个层面展开思考。教师要提升知识和培训技能,学生要前移目标和抬高起点,课堂要优化设计和创新环节,评价要变换方式和实现多元,为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5.1教师层面:提升知识和培训技能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教师英语水平和教学技能直接影响了课堂互动的开展。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提升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是实现英语教学高位段持续发展进步的关键。长期以来,以高考为标准的评价制度逐渐蚕食了高中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客观上直接制约了课堂互动的开展。

5.2学生层面:前移目标和抬高起点

学生对课堂互动的认同程度和英语交际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实效。许多地区,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片面追求课堂的趣味性,机械强化知识的记忆性,实际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各地英语科目的中考模式依旧注重简单的知识检测,或是采用规律明显的“人机对话”,突击强化的口语测试等无效模式,也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互动潜能。

5.3课堂层面:优化设计和创新环节

课堂是互动的主阵地。教师组织高中英语课堂的形式要不断创新,积极创设便于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们对于其中每个单元的各种版块均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学设计逐渐进入了“程式化”的恶性循环期,师生甚至对于每节课互动形式、时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心理预期。许多教师在课文阅读环节给予学生较大的互动空间,到了知识点学习环节就变成了毫无互动的“满堂灌”;在新授课时积极开展各类互动,到了复习课时就回归了传统的“授受”模式。

5.4评价层面:变换方式和实现多元

科学评价是推进课堂互动的催化剂。高中英语教师在评价视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上要不断创新,促进课堂互动的反思性提升。因此,许多教师在展示新课改成果时不断创新互动形式,到了日常教学中就省去了互动环节,节约时间进行知识的大强度的灌输。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淡化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防止“师以生为贵”的功利倾向,不单纯以高考成绩定性教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尤其要强化课堂互动的本身评价。

六、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深入的今天,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需要密切关注和迫切改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高中英语教师都应该把英语课堂互动的现状分析和研究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科研的重点,遵循科学的原则,研究高效的改进对策,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指导和实施课堂互动,切实提高高中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 惠萍.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个案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体裁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语篇体裁和题材作了明确描述,如“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这些体裁和题材不仅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还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各省份高考英语命题也在听力、阅读和写作中体现了体裁和题材多样性这一特点。以阅读理解试题为例,所选文章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描写文。题材包括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物故事、自然与人、个人经历与情感、旅游等等。高考对这些体裁与题材的考查要求学生除了在平时阅读中多涉猎这方面文章,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体裁方面知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英语的语篇意识,近些年来,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 体裁教学法强调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阅读教学正是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

一、传统阅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自下而上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需要注重英语语言的知识点, 将阅读过程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模式只能够见到了解课文字面的意思,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真正意义,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英语单词、句型的具体含义,但是由于没有整体连贯性, 无法综合认识整篇文章的语境语义,也无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义和思想。 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自上而下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整体意义,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单词、句型的含义,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理解课文整体含义的思维意识。 但是,该阅读模式虽然明显改善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无法理解全文含义的问题, 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课文整体的连贯性理解,忽略了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1 教学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特征,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课文核心内容,整个记叙过程包括故事发生、发展和结束等,学生通过阅读英语课文能够找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并且能够迅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2 教学内容

本文设计的教学案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标准教材(必修版),Unit 4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 课文属于典型的记叙文文体体裁,包括了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六个要素。

2.3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和叙述特征,即能够快速找到英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对于段落细节内容也要能够清楚明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其他英语课文时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2.4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由这个广泛性的问题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下一层问题:“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最后,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照片,让学生用英文说出动物的名字。

第二步:预读

教师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以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该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阅读

教师设定阅读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使学生阅读英语课文,阅读之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carpet take Daisy to?

(2)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裁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六个要素,从而分析英语课文的整体意思,抓住重要锻炼的细节内容。

第四步:复读

教师让全体学生根据六个要素分组讨论英语课文记叙的故事,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按照六个要素讲述课文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 并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在讲述课文时能够流利清晰。

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从宏观角度建构阅读教学。体裁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重视细节分析而忽视语篇整体结构把握的倾向,能增强学生体裁敏感度从而迅速准确抓住语篇中心大意。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阅读英语课文的语篇意识,从整体上掌握课文的结构特征和中心思想。 将体裁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针对性加强的问题,对如何使得英语分班教学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现今的高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针对性教学,比如现在的实验班教学与普通班的教学,而直升班的教学尚属新鲜事物,还没有在全国普遍展开。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与一般的学习群体教学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要从表达能力的不同进行研究。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尤其是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中极重要。因此,我们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 直升班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的方法

课前1分钟演讲。每节课可让3~5个同学进行演讲,内容不拘一格,课前要求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分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分组讨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或疑难,讨论后由组长总结发言。

师生对话法。课堂上老师提问,要求学生大胆、清楚地回答,并且语言要简练、风趣、文雅、有条理。

听录音朗诵法。课堂上采用初中语文“九义”教材朗读磁带,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纠正错别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即兴作文”演讲法。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不仅是口语训练,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针对某一观点、建议以及某一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即兴作文”演讲赛。

总之,以上“五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力。

2 而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以下的方法

2.1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从师生之间进行英语会话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以致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2.2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转贴于

把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由学生们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对白多的角色由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由差生扮演,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愉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复述也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人称、时态、语态来表达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

2.3 强调课堂的生动性

教学语言虽然要具有科学性,要求规范化,但它又有别于书面语言,它还要求具有生动性的特点,只有生动才能使学生爱听,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消化理解授课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生动性的原则,必须做到两点:一要通俗,二要形象。同时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同时也应该备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基于此,当进入课堂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2.3.1 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 他们要掌握的重点。

2.3.2 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

正如上述文章所分析的一样,直升班教学确实是个新鲜事物,虽然它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是还不适宜在现今的高中教学中全面铺开,因为直升班教学和现今的高考制度还有许多相悖之处,所以它只能在一部分学生中展开。但直升班的优秀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普通班教学中全面展开,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孟繁霞.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知道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探究性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策略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可以将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效果,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的问题。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这门学科不但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基本英语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思维能力与个人文化素质。从这我们可以知道,探究性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高中英语探究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将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线教师需要及时总结研究教学应用实践。笔者认为搞好高中英语探究性教学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探究性教学需要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时候,特别是在英语探究性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践都需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将其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有效调动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把学生“逼我学” 的思维转变为“我需要学”。

2.充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教学指的是高中生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之下,从学生实际社会学习生活中选取、确定探究性主题,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性地得到相关知识,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实践、掌握研究问题的对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知识运用技能。既然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实践运用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学策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采集教学材料、归纳相关信息、整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再一次运用之前所整理的知识点。这个过程也就是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在从理论回归到实践之中的过程,把在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点运用在语言实践之中,从而实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3.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而是一个有自身特点或个性的学生群体。因此,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掌握好所教的英语知识并学以实用的难度较大。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到量体裁衣地进行教学。并且在现今科技急速发展,网络普及的新形势之下,教师需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进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网络大环境之下得到更多的英语知识。这样不但能将更多的教学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积极性。

4.可行性原则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时候,都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与心理特点,尽量选择高中生较容易实践的研究活动。要防止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理论化”与“知识化”。过于“知识化”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为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而没有办法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而过于“理论化”的问题,则不利于研究性活动的开展。

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1.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在高中英语中具有较为丰富的包含着人文内涵与语言文字探究性教学内容,而研究性教学过程也需要突出情感的投入与发展,学生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才可以深入研究,积极思考。因此,设置一定的情境,既有助于高中英语课程的轻松开展,也有助于学生研究学习的有效开展。例如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创设现实情境。课件、投影这些现代化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文本。如在学习《Earthquakes》,可以用多媒体展示1996 年唐山大地震,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大地震,SANFARNCISCO 的大地震的惨状,以及广大官兵与群众积极参与救援的情景,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情景;并从中了解到地震无情人有情。当然,还可以通过问题来创设情境。

2.结合情趣探究与自主探究着两种探究方式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针对问题的解决,还要注意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主动的情感体验。如在教《The united kingdom》时,教师先布置学生预习,通过上网搜索有关英国的知识,从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了解它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理解英国由四个“王国”组成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四个“王国”中选择一个并搜集它的资料,然后分组,编成册,资源共享。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而是一门语言知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紧密联系的学科,无论从语言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从信息角度,还是文学角度,都要让学生去尽情地遨游,去体验,进入探究的积极状态,去主动探究学习内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对语言的敏感,对英语学科的领悟。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提出紧密结合所学内容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所学新内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感知新内容过程中自己去抓关键。如在进行课文教学之前,先提出几个课前讨论问题。这样,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例如,The Necklace 一课中,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用问答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文章的作者,短剧体裁等背景知识。并提出问题:The Necklace is a short play.We've learned many plays in our Chinese class. What should beincluded in a play?在教师暗示帮助下学生回答:Time, place,characters, stage directions or scene.接着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这些信息。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性教学方式的策略还有许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与学校的实际设计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