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美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1: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美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论文

篇1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

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

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

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

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

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篇2

至于戏剧演出,由于戏剧是综合艺术,由非常复杂多样的各门艺术所组成,因此演出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纵观几千年的演艺史,就是各种演出形式的不断更迭变换的历史。而现代演出的形式趋向于多样化,不仅历史上所使用过的各种形式都在使用,而且层出不穷地追求新的演出形式,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对于形式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了一种时髦。舞台已不再满足于现实生活的复制,而要求更多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使每一个戏都有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对观众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舞台布景有着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再完全依赖于绘画手段。各种新思想、新技术,被运用到舞台上来。新的物质材料取代了木框蒙布的传统布景方法。塑料、有机玻璃、玻璃钢、铅皮、铜片、金属结构等,以它们特有的质感,直接与观众见面。而各种投映景的运用又使戏剧演出的形式活跃和富于变化。观众正是通过各种布景所给予的视觉信息,激发想象,加深感受。现代的舞台美术应更多地运用形式感,在观众中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使戏剧演出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创作中,一定的内容决定一定的形式。WWW.133229.coM形式受内容制约,内容又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而在一定条件下,形式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内容,甚至在创作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形式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一个剧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布景设计,而在戏剧舞台上,同一形式又可以适应于许多个不同戏剧的演出呢?前者是一个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后者则是许多个内容可以用一种形式来表达。

中国戏曲舞台演出是程式化的。一桌二椅,城片火旗,约定俗成,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剧目的演出。这些砌末道具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一组城片,可以演《空城计》,也可以演《古城会》。戏剧的内容不同,所使用的布景形式却是相同的。犹如宝石,既可雕琢成人物,也可雕琢成花鸟果品,外形不同,而宝玉本身的晶莹的美质是相同的。

舞台美术家的任务是要创造戏剧演出的外部形式,它不是图解,而是以剧本创造为基础的一种再创造。他要在与导演和演员的合作中力图体现剧作的思想,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富有表现力的形式。这个工作常常要求艺术家付出艰巨的劳动,以旺盛的精力和坚毅的意志来努力完成。

篇3

1、作品不贴近生活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小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接触较少,而且其所见到的艺术作品甚少,故很难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特别是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学生们不亲身经历很难体验其中妙处。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的人物静物画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造成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无法引起内心共鸣,从而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2、知识储备量少

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

3、受书本影响大

许多学生在观看书本上的艺术作品时会将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阅读,这种行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完书本的文字叙述后便会受到该段文字的影响,在脑海中对该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自身判断。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以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将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干扰。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不拘泥与课本

尽管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而是要带领学生经常到户外体验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时,应当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风景优美、富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场所如公园等,让学生们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春季可带学生去树木较多的地方观察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夏季可与学生一起在公园里听蝉鸣、鸟叫;秋季观看落叶飞舞;冬季与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将学生置于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深深刻于脑海之中,使其在看到描绘自然的美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2、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学校均已配备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设备,只要能够灵活运用,便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的乐趣。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教学的优势有:多媒体投影效果好,增强作品立体感;可配合音频设备使用,营造出优美的欣赏氛围;可播放视频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等。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讲究各感官之间的配合,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而且还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品尽一副作品的内涵。例如在展示我国传统山水泼墨画时,可事先准备好优雅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搜罗出作者的生平经历、趣事等供学生阅读,还可现场演示泼墨画的绘画手法以提高学生对画作的理解能力。在我国古代,画与诗是分不开的,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故在带领学生欣赏画作时可顺带引出与画作情景相符的古诗,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又可以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采用启蒙式教学所谓启蒙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不将自身看法或他人看法强制灌输给学生、不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作品分析内容死记硬背、不抑制学生创新、不阻止学生思考、不对学生的个人看法产生藐视心理等。艺术本就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故其表达形式多、创作范围广,正因如此,每个人对同一幅作品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所以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对学生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为其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的与老师相处。

三、结束语

篇4

1.1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从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新时期逐渐出现了落后于时代特征与学生需要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现代高等美术教学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被更大程度地提出并重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当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学大都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与主体的改革,教学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与更新,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教学内容的改革远远落后于教学形式的改革,因此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矛盾。高校美术教师在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学习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度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压缩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由此甚至造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失控”,教师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教学形式的更新还体现在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甚至是过度使用上。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教学互动氛围,往往会不断创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此往往带来课堂气氛的过度活跃消解了高校美术教学的深度,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1.2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美术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甚至分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专业学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社会竞争技能。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此过程中美术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成为了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考量标准。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学长期以来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滞后性。造成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美术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兴趣探究过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因而丧失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再加上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因而造成了高校美术教学实践性差的问题。

2.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笔者认为,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进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因此科学美术教学理论的指导与美术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

2.1高校美术教学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为一门有着自身独立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艺术学科,高校美术教学必须要充分尊重现代教育规律、现代美术发展规律和高校美术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探索并掌握、利用以上规律,从而为高校美术教学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更加重视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结合与利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2.2提升美术教学实践性

篇5

关键词:成功学美术教学

成功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名词,曾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不断地被运用在管理、营销等各个领域。如何将成功学应用在美术高考班的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给学生营造成功环境、增强自信;倡导自由、体验成功;发展个性、成就自我等尝试,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美术班学生当初进校时文化成绩的平均分比普通高中班文化成绩低43分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高考时本科进线率达到了95.1%,比普通班高出了27%。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成功学的几点心得。

一、营造成功氛围,增强自信

成功始于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撑人类生活的基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注意调节好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给他们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让他们信心十足的去学习,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高考属于艺术类考试,因为文化课的考分要求比非艺术类学校低,所以有不少文化考分不太理想的学生就选择了美术的学习。三年前我和另一位美术教师开始带的美术高考班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个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进这个班之前,只知道自己的考分比别人低,只要学美术就可以进重点中学,至于美术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得而知了。甚至到高二下学期,有位学生回家画画时,还被他母亲指责不用功读书。

因为文化课比其他班差,又是学画画的,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一开始,这个班学生的自尊心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被称为“糊涂班”。他们觉得,其他班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个别文化课老师也看不起他们,甚至连校工都看不起他们。有的学生开始后悔进了美术班,而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美术教学。

要带这样一个功底薄、自尊心又受到伤害的美术班,凭心而论,我没有什么绝对成功的把握,但我知道要提高他们专业成绩,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所以我就来了个现身说法,我对学生说:我也来自农村,当初也是误入美术班,开始看着别人的画,自己只有羡慕的份。但一年半之后,我就保持了全班第一,直到大学毕业。当然,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好自己所选择的路,尽力而为,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不管别人怎么看你们,你们一定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路是人走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肯付出,我坚信总会有收获,总有一天,你们会向那些看不起你们的人证明,你们并不弱智!

当然,自信心的提高不是靠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的。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我们两个美术教师除了教学生绘画的基本常识外,还特别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的学生会因为画不下去或者其他的原因而苦闷、垂头丧气,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画画的料?每当这时,我们就会和他们交流思想,让他们有信心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用进步较快学生范蕾前后习作进行对比,找出其进步的原因,告诉学生绘画技艺的提高来自于“悟性”,而“悟性”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画画是一门情感艺术,没有好的心情,就不可能去画好画。我们两个教师就特别重视调节好学生的情绪,注重教师的情感投资,注意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和他们一起野餐,放风筝来调节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融洽了师生关系,更能有机会及时解决学生的情感波动。再如在专业高考期间,由于各大学的专业考试日程时有冲突,我们亲自为他们去买车票,订住宿,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除去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考试中去。我们时时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们所学的专业。尽管他们开始画的并不好,但我们反复地让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到底,成功就一定会降临,总有一天他们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三年下来,这些学生变得特别自信!一个相信自己会成功的学生,那他已经开始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二、倡导“自由”,体验成功

现代教学不单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把“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轻松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和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

首先我们将言论的自由还给学生。做法是定期把学生的作业贴在画室的墙上,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开始,有的学生不敢要这样的自由,我们就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会分析、评判一张画,吸取他人画中的优点,避免同样的缺点。渐渐地,每个人的胆子都大起来了,教师只在他们说不下去或者有说错的时候给以帮助。评画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正确审视自己及他人的能力。在这种“自由”的言论氛围中,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体验中,学生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相处。(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有近半数的学生担任了各种班干部和学生会的工作)

其次,我们采取了“一帮一”的自由搭配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多教师少和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的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尽最大努力来提高自己,我们采取了“自由”搭配的一帮一活动。之前,我们还担心学生会碍于面子,不愿意配合。结果好多成绩在中等水平的学生也要求要找个“小老师”,这样就形成了几个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大家一起探究问题的所在,各自把自己成功的体验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方式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得到别人承认的荣誉感,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在别人的帮助下发展自己。(到美术全省统考的时候,一个被帮助过的学生,在全省一万四千多名考生中排列187名,居全班第五。)

第三、放飞“自由”,感悟秋天。秋天是美好的,因为她是收获的季节。但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那么也就谈不上秋天的收获。高三了,当其他班的学生静静的坐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做各种试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却在有着“江南小长城美誉”的虞山门“自由”的玩乐,看着火红的日落与虞山脚下金黄色的稻子交相辉影的美景而欢呼雀跃。当然,我带学生去爬山并不单是为了娱乐,而是去感悟秋之韵,去感受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馈赠。上山之前我规定,可以三五成群,但不可以走有石阶的路,只要注意安全,达到目的地就行。所以,当学生们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就兴奋的交流着各自看到的不同景色,体验着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回校后,当我布置了以《秋》为题的命题创作时,学生们有的用树叶做了剪贴画,有的画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还有的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各自对秋的感受。

三、发展个性,成就自我

经济学家说过,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间里的创意竞争,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个性化的人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事实上就是我们美术设计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首先,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分别帮助他们确立不同的专业目标,因为成功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按照一定的计划去努力,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在确立各自的目标中,我和学生们一起把各自的参考书拿出来共享,并在网络上寻找适合他们看的各种资料,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然后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专业。当然,我对学生各自的特长有所了解,因此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专业。比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具有较强的创造才能,我就建议他们去报考注重创意类的学校;有的学生感情细腻,有耐心,我就让他们选择服装或染织专业类学校等等。我学的是普通师范美术教育,对各种具体的专业设计并不熟悉。设计教学开始,我就坦率地告诉学生,设计课程的种类有很多,每个学生只能够选其中相近的一到两类,老师也不是万能,但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学。学生们觉得老师和自己一样,从头学起,就有了一种要超过老师的自信心。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就学得开心,各自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有位名人曾经讲过:“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到高考时,全班有十个学生去参加比较难考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考试,就有三名通过专业考试。当然还有许多学生顺利的通过全国各地的各种专业设计考试。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三年的美术高考班教学结束了,三年来,这些学生在充满自信的氛围里,在人为营造的成功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克服了种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后,养成了一种较好的成功心理,从开始对绘画一无所知,到高考前基本能够领悟了绘画要领。由此可见,我的“成功学”教学方法在美术高考中已初见成效。在2002年度的江苏省美术统考中,我校美术高考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省艺术类统考中,最高分达到了370分(总分400)在全省一万四千多名考生中排列第三十四名,最低分也比全省艺术类本科分数线高出了近二十分。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疾,要培养学生走向成功,教师首先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就有可能会扼杀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成就自己。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带领着学生一起走向了成功。

2002/12

篇6

论文摘要:中国的现代陶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本文试图从陶艺作品风格比较单一、陶艺缺乏创造性、陶艺未引起普通大众的持续关注、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以及陶艺理论建设没有跟上陶艺创作步伐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现代陶艺的发展有所裨益。

1引 言

严格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具有丰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不光有辽阔的疆土所提供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有民族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其中更为珍贵的是先民对陶瓷物质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这一切,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以及人们接受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同时,1999年以来,密集的展览和活动使中外陶艺家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总体水平。

尽管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与中国的独特国情密切相关,或者受传统的因素影响过大。在此,笔者对中国现代陶艺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有所裨益。

2陶艺作品的风格仍不够多样化

陶瓷本体作为一种表现媒介,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现代艺术中的种种风格、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风格、超写实主义、具象风格、装置风格、极少主义、怪诞主义等,在陶艺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wWw.133229.cOm有很多陶艺家仍然仅仅沿用原有的“实用”、“装饰”手法,仍然沿用传统陶瓷语言样式,缺少对陶瓷造型的把握或理解,缺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表达自我的感受。象在景德镇,釉中、釉下、釉上是主流,现代陶艺仍然是以画为主,有很多陶艺家只懂临摹古董。有些人还没有把陶艺作为现代艺术中独有的语言与媒体,观念仍然停留在产品设计上,尽管很多陶艺家已经有了现代设计的意识,但这一观念终究不能取代现代艺术的观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一下西方,在西方,无论是材质范围﹑工艺手段﹑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还是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艺术的中国经验。中国的现代陶艺转型较迟,所经历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起较完整的观念,而且没有较现代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社会审美的跟进。中国陶艺一贯提倡向传统和民间学习,一直在传统的边缘徘徊,而这种对艺术传统的过度崇拜,也压抑了国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不过,我们从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学习西方时,也不应该全部照搬西方,不然就会掉进别人成果的窠臼里。

真正的陶艺家必须亲身实验,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陶艺语言。一个有创造意识的陶艺家,只有善于用将来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与现代的陶艺创作现象,这个陶艺家才富有创造性,才不会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3国内陶艺缺乏创造性

陶艺家应该尽可能以陶瓷为媒介,去表达自己所追求的某种精神或审美上的价值,放弃对物质性、实用性的追求,多一点强调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有些陶艺家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把现代陶艺当成工艺品,没有表现出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没有运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把陶艺视觉化,还没有把“器”转化为“艺”,还是把实用放在第一位上。对于陶瓷的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没有把握好。从目前状况来看,强调形式、泥性、肌理、釉色美感仍是陶艺主流,作品的深度显得不足,基本还是在遵循陶瓷的工艺技法范围内进行。在我国,官方的界定还是将陶瓷划归入工艺品之列,或是工艺美术范畴,长期以来倡导的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化要求。陶瓷审美的评判标准是严格、规矩、精美,中国的陶瓷艺术太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脱离实用的观念。在西方,陶艺已经较早地与实用陶瓷分离,形成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形式,加上其良好的现代艺术环境,现代陶艺得到空前的发展,陶瓷材料的丰富表现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现,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挖掘也由观念的更新推动了发展。许多中国陶艺人怀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路,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寻找所谓的“本土化”风格。但在传统文化中,陶艺是作为工匠存在的,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古训使中国的文人雅士不屑与之为伍,造成了中国制陶缺少理论的指导,甚至以视觉造型上以及釉色上的完美无缺和复杂的装饰为追求目标。中国艺术教育一贯是技巧重于材料,功利重于游戏,缺少对材料的关注和放松的心态,这正是陶艺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可否定,灵感之源是传统,传统是一块丰富的沃土,传统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推移,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并显示出与时代同步的积极方面,就此而言,能不能“再发现”传统的价值,也是评价一个艺术家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4现代陶艺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持续关注

中国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关注与讨论仍然较少。例如去年在景德镇举办的世界陶瓷博览会,参加的大多是搞陶艺的人,搞其它艺术门类的人甚至也很少参加,更不用说是普通大众。人们对于现代陶艺的概念还很模糊甚至有一种误解,认为陶艺仅仅是陶艺家的工作,不是普通人所能做的,缺乏对陶艺的关注。目前,中国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了陶艺热,在专业界,京城各大商场甚至办起了陶艺作坊,电视等媒体也纷纷介绍,但是也只是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也只能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消费,是一种有钱人的游戏。总的来说,它的群众基础还是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体。与此同时,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陶瓷制品大量充斥,也给许多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陶艺在我国有着太深厚的传统,因此无论是对于进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还是理论工作者,实现陶艺的现代转型都是一件艰难而收效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陶艺一直以来都是以工艺品的身份而形成自给自足的圈子,很少与“纯艺术”拉上关系。

据资料介绍,陶艺教育在台湾的比例为:高等院校11%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有8%、初中和小学有50~60%左右都设有陶艺教育课;而我们内地省份中陶艺教育推广最好的是深圳市,中、小学合在一起也只有3%的学校有此类课程。在美国各大院校里,陶艺总是被列为一个主要的专业。作为一种文化的普及,陶艺的培训项目在美国很多艺术中心里都有设置,在百姓的家庭里面也经常看到主人甚至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因此在美国,陶艺已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

我国陶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深厚的普及教育的基础和条件。陶艺教育是培养情操极好的课程,像日本的插花、茶道一样,人们可以从学习中受益良多。我国有如此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却沦落到今天的局面,这与院校的陶艺教育几乎是零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造成陶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对陶艺教育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我国陶艺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应齐声呼吁陶艺普及教育的到来,迎接中国陶艺的新生。

5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

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是主体,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等人格素质,以及他的生活实践范围、思想与情感的社会化程度、具体的人生体验等生存状态都对他的陶艺作品有影响。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但是有些陶艺家只是了解陶瓷这一种艺术,而对别的艺术种类不关心或不熟悉。其实,一个陶艺家可以从其它的艺术中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手法并将其运用到陶艺创作中。有些陶艺家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对社会不关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仅仅是展现一种纯粹的形态;有些陶艺家静不下心来,对陶艺自身语言的一些规律没有把握好,浮躁、不扎实,创作心态没有把握好;有些陶艺家与外界交流不够、较闭塞,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量,另外与外国同行的联系也比较少,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陶艺家的创作。现代陶艺也如同绘画、雕塑、装饰等现代艺术形态,是全方位地向当代文化展开的一门艺术。当代优秀的陶艺家应该深刻地掌握陶艺的特性,培养现代意识,以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势态,把中国陶艺推到现代艺术的前台。在此,一方面要求陶艺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位置,调整陶艺家与公众的关系,更多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陶艺在创作上应该走向开放,将陶艺家和公众的界限变小。真正的陶艺家应该积极参与展览、研讨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应该孤芳自赏。另外必须要勤奋,与世界上许多陶艺大师相比,有些中国陶艺家还表现得不够。

纵然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有限的,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一般来说,艺术本体价值的实现,就是对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一种贡献。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注重自己本身的修养,实现本体价值的艺术便是真正的艺术,因为它能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超越现实。

6陶艺理论的构建没有跟上陶艺创作的进程

陶艺理论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又缺乏平衡。陶艺创作发展很快,日新月异,而理论方面却发展缓慢,没有对陶艺的创作起到指导的作用。目前的陶瓷理论把研究重点仅仅放在了实物史料的搜集与专题研究上面。现代陶艺的理论与批评几乎没有,陶艺界甚至整个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含糊不清。现代陶瓷理论在逻辑上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文字,批评上有时能见到一些文章,但是大多是将陶瓷的学科批评作为陶瓷的历史评论和文化批评,缺乏对陶艺理论建设的高见。有很多陶艺书籍只是介绍一些作品,没有涉及到理论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维。“现代陶艺”的概念问题,因为有沉重而丰厚的陶瓷传统作为对应物,概念问题就已不单纯是一个名词的辨析,而是一种根本性观念的选择,可是今天陶艺家在谈论它的时候,仍然说不明白;再如陶艺中的“设计”和“装饰”问题,又牵扯到实用和非实用性的争议等,这些瓶颈,成为制约近十几年来中国现代陶艺整体水平无法提高的问题。有些陶艺理论大多只是介绍陶瓷成形的技法,或只是介绍一些好的作品,没有教人从心底激发对陶瓷艺术的热爱。陶艺理论应该指导人注重陶艺的品质,使大家对陶艺语言的探索、语言的规范形成一种共识,在本民族的基础上,把陶艺向前推进,充分体现中国人的情感和情趣,使作品的语言更简练,去掉那些粗野、浮躁、哗众取宠,以及急功近利的想法。

7结 束 语

尽管现代陶艺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时间不长、风格样式也不成熟,更没有形成人数可观的高水平创作队伍。面对现代陶艺的发展现状,陶艺家们还有许多扎实的工作要做,抛开浮躁,纳入新生力量,在继承、延伸基础上真正做到创新与突破,达到质的飞跃,走上与世界艺术同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陶瓷工业专辑.200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教育大会论文集[c]. 2004,6

2 杭间.语焉不详的中国“现代陶艺”[j].文艺研究,2003,1

3 陈淞贤.陶艺的当代风格[j].新美术,1989,2

4 范迪安. 演泽泥性——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集[m].广东美术馆,2000,3

5 孙振华.传统资源与公共空间·千年之烧——佛山陶艺走进新纪元文献图集[m].2001

篇7

关 键 词:美术理论 逻辑方法 非逻辑方法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之一,它包含着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两个方面。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美术实践与美术理论各自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些交叉与互补的关系。美术实践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并不完全拒绝逻辑思维的方法;美术理论则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的过程来完成的,但它亦不排斥形象思维等非逻辑方法的应用。

所以说,美术理论是对美术的理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式,是人们凭借抽象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有效方式。理性认识以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为特征,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对象和内容。作为理性认识的美术理论主要是通过逻辑方法来完成的。逻辑方法是研究概念、判断、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从而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的方法。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抽象思维。抽象与感性直观是对立的,一切科学的概念或范畴都是抽象的结果。抽象既与感性直观相区别,又是感性直观的发展,它是以感性直观为中介的对客观对象的间接反映,它所提供的关于对象本质的认识是感性直观不能达到的,因而,它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WWW.133229.COM人类只有借助于思维的抽象力才能揭示和把握感性直观所不可能发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抽象思维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类型,它主要是指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过程与方式。它是通过逻辑方法而获得认识成果的。逻辑是一门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以得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作为根据或理由的那一个或几个命题是推理的前提,由前提得出的那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逻辑作为一门科学,不仅研究个别的正确推理形式,而且还研究各种正确推理形式之间的关系和提出关于正确推理形式的系统理论。

人们的思维活动除了理性的、逻辑的因素外,它还包括着感性的、非逻辑因素。非逻辑因素一般主要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想象、联想、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方法一般可分为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两大类。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非逻辑方法,是指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非逻辑方法,而并非是指美术实践中的非逻辑方法。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却具有相互补充的功能。在学术研究中,逻辑方法出现阻隔时,非逻辑方法往往是另辟蹊径的有效手法,而一旦用非逻辑方法沟通了认识的渠道之后,又需在新旧认识的鸿沟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我们强调逻辑思维在美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但并非排斥非逻辑思维的价值与地位;恰恰相反,由于美术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这种实践特征本身又具有鲜明的非逻辑思维因素,因而,不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补充,同时在对研究对象做出客观和科学的认知时,还需要研究者必须对非逻辑思维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在某些方面,它还要求研究者甚至要具备非逻辑思维的实践经验。不可想象,一个不具备色彩感知的人会在色彩艺术理论研究中取得什么可靠的理论成果,一个缺乏对毛笔性能掌握的人会在书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可以说,一个缺乏对美术品的直觉感受或对美术实践不曾有过直接体验的人,其所谓“理论成果”往往是不可靠的,有时甚至还是美术理论中的“伪科学”。我们无须要求每个理论家都必须是实践家,更无须要求每个实践家都必须是理论家。但对视觉形式的感知与体验,却应是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理论”必然建立在虚无之中,这亦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也是美术自身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认为它甚至应该成为从事美术理论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美术理论作为一种学术形态,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征决定了它无法对非逻辑思维方法采取忽视的态度。事实上,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方式往往呈现着一种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有机状态,两者之间仅仅会在不同的研究方式中出现主次差异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逻辑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感性认识活动;它加工整理感性认识材料,把实践经验由个别提升到一般;它能从已有的知识推出更新的知识,并把知识构建成系统而严密的体系;它可以借助于被实践检验过的知识去探求假说是否具有真实性;它能预测事物发展的前景,给人的实践活动以目标与信心。非逻辑方法则排除了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或按照逻辑程序进行推理的理性范式,从而有助于人的内在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它借助人们可以感知的形象,传达着人类用语言或理性方式所无法表述的思想与情感;它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因素往往给人们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提供直接的帮助;它的思维方式也往往成为学术创新的基因。在美术理论研究中首先必须遵循逻辑思维的方法和范式,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非逻辑方法,注重个人感受与生命体验,在以逻辑方法为主体,并在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能科学地揭示出美术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学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风闻杜璞近来有大动作,于是,便不顾39度高温赶到他的画室,看看他究竟在半遮半掩地做些什么。才一进门,便从玄关处张望到整幅墙上挂满了同一尺寸的近四十幅人物肖像油画,男女老少,情态各不相同。

画室中的杜璞正一脸严肃地对着模特作画,他没有欠身,甚至没打一声招呼,里外全是他美丽的夫人在端茶递水。记者绕到杜璞身后,看看画布上大体完成的作品,再打量眼前那位上了年纪,皮肤黝黑发亮的模特,猛一眼的印象是不很像,但再看两眼,却推翻了第一印象,觉得很精准,精准在神情的捕捉上,似乎将人物本身几十年的生活经历都浓缩提炼在了这张肖像上,表现出了模特本身在现场并未散发出的气息来,不可谓不惟妙惟肖。

乘着模特休息的间隙,杜璞换上了一副轻松愉快的表情与记者对谈起来,瞬间判若两人。他的笑容爽朗,说话也大声,说到妙处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像是进入时光机器中挖掘最有趣味的片段或最精彩的光华与人分享,带着点神秘,这份时不时的玄虚与他的音容形成了极大反差。忽然就想到了外界对他油画“大器豪放、恬淡宁静”的评价,若不是一个反差极大的人,恐怕也难有反差极大的作品问世,如是,杜璞倒应当是这样一个人。

今年大半年多数时间,杜璞都在做一件事——《新老苏州人系列肖像》的创作,这是他为建国60周年而特别准备的,此系列的第一幅作品动工于新年的第一天,而今,距收工之时指日可待,稍后,杜璞还将请每位模特写感言,同时,自己也写下在创作过程中对每个人的感言,而后,办专场画展,最后,结集出书。wWw.133229.cOM这一系列动作均于国庆前完成。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因此,我也将画出生于1949年及以后的60位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市民,以人来表达这一甲子的变迁。”这60位市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民警、演员、农民、教师、建筑工人、作家、保安……还有刚一周岁的儿童。

“人是形成社会的元素,肖像最能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眼睛、皱纹、表情等可知他们各自的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如意、生活是否快乐,这些岁月的印迹都会自然而然刻画在脸上,我试图通过这一张张神情各异的面容,去说明建国60年来的伟大进程。通过记录当下,以期承前启后。”杜璞道。

当天,杜璞要画两个人,一位是正画着的来自东山的农民,一位是街道主任,记者问这位只见过杜璞一回的宋老伯,怎么就敢把自己交托给一位陌生人来画,淳朴的老人说:“杜老师曾在我家门前一小时内现场画过两幅作品,我觉得他画得很好,我每天与这些景物照面,都没觉得它们那么好看。所以,我相信杜老师。他叫我来,我就来了,来了,才知道是这么大的一个计划。”老人家专注地盯着画布上的自己喃喃道,有点出神的样子,像是想到了些什么往事。

“今年本来是要画世界遗产的,但是,国家就像自己的父亲,你说父亲60岁了,做晚辈的能不表示一下么?而一名职业画家,除了画画外,还能有什么别的表达方式呢?所以,我就搁下了原本的计划,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虽然也中断过,比方说4月去了云南,但是,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这上了,我觉得很值,也很开心。”杜璞由衷道。

在人们的熟知中,杜璞擅长的是风景,中央美院博导邵大箴称赞他“有广阔的艺术视野,不拘泥于形式,着重写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印象与感觉,注重对客观物象神韵的把握,笔触雄健有力,充满意趣。”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华清也曾撰文称“强烈中显示出柔和,单纯中蕴含着丰富,把自然美与意境美熔入画幅中,富有诗情画意。”著名美术评论家、教授丁涛说:“杜璞的油画中常常带有一股国画的写意味……他的方形色块和平面构成感,会令不少读者想起塞尚,但我想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以东方人的传统视觉经验为参照的。”

就是这么一位被充分肯定的风景画家,却画起了并不拿手的人物,杜璞自己也说这是项挑战,不过,战绩甚好。杜璞指着墙上的几幅画说:“你看,我初期的肖像,人物总提不亮,面部层次也不分明,但现在,已不会再有这样的困扰,而且,现在画画的速度也提高了很多。可以说,这阵子集中力量的画肖像,是受益良多的。”

杜璞一向是个有计划的人,世遗会召开期间创作的世界遗产组画28幅,成为联合国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唯一特展画家,是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专业画家;伴随昆曲抬头创作的《牡丹亭》大型组画,又把他推到了风头浪尖上。每一步的发展都精准地踏在了时代动向的关节点上,致使他新世纪以来逐渐赢得了国内外声誉,他本人对此并不讳言,并认为“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创作方式是对艺术生命的耽误。

其实,杜璞一路走来,都是按着既定计划,以坚持不懈的努力走进了他设定的梦想里。

杜璞曾经从商,而且干得不错,这让他看上去不像位纯粹的艺术家。他呲牙咧嘴的笑容里,有着毫不掩饰的张狂劲,这股劲,体现在作品中,就是一种颠覆,他颠覆油画,他的画中线条总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说他将国画中的大写意拿来在画布上挥毫自在也好,说他用西方技法在国画造境中涂鸦撒野也罢,总之他让读者在视觉追逐中对形体都不太在意了。

中国画的一些抽象在形式上是与油画水火不容的,但杜璞乐于颠覆。同时,他也颠覆国画,用西方油画中的笔触,诸如强烈的色彩,去颠覆国画的原则。幸而,在杜璞的大颠覆下,读到的不是混乱,不是自我矛盾,虽然不时左奔右突,痛苦冲撞,但他的画与人一样,在极富侵略性的表相下,内里,蕴含的是恬淡和一份内敛的秀逸。

推荐期刊
  • 美术
    刊号:11-1311/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美术向导
    刊号:11-2825/J
    级别:部级期刊
  • 美术文献
    刊号:42-1756/J
    级别:省级期刊
  • 新美术
    刊号:33-1068/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