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1: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低年级语文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分为拼音、识字、读话、说话等形式。我们首先要充分注意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基本入手。本文介绍了拼音、集中识字教学法,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语文 学音 读话 说话
一、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工具桥梁作用
汉语拼音是帮助儿童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进行读写训练的桥梁。所以,在学生入学初进行拼音教学后,我就带着儿童自己学字、学词、学句、写句,自己拼读有拼音的课文、儿歌,引导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一点拼音知识进行读写,不但巩固了拼音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儿童学字、学词、学句、写句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选择说得好的一两句话,按作业的格式抄下来,然后鼓励他们独自写。
二、集中识字法即归类识字的基本方法
1、从音归类(同音字归类、形声字归类)、从义归类(近义字归类、反义字归类)、从形归类(形声字归类、形近字归类、同偏旁归类)
其中形声字归类容量大,充分利用形声构字规律将形声字归类,便于学生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住字形的难点部分。例如:学习“清、晴、睛”三个字,基本字是“青”,加上三点水旁就是“清水”的“清”,加上“日”就是“晴天”的“晴”,加上“目”就是“眼睛”的“睛”。可以说,教师按汉字规律教,并将构字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就可以通过一个基本字和几个偏旁部首,学习一串字,触类旁通,提高了识字效率,也为独立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声字归类”为辅助形式
汉字中独体字是少数,绝大部分是合体字,而在合体字中有80%-85%的是形声字。我们知道,形声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基本字加上偏旁就是合体字。当学生掌握了一部分独体字,开始进入合体字的学习时,偏旁部首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偏旁部首的教学更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当学生掌握了偏旁表义的功能后,再教给学生汉字的构字规律。
3、集中识字教学法以“形近字归类”为补充形式
“形近字归类”可以借助词来辨识,但必须先占有一个,以其为支柱,记另一个字。
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1)笔画多少不同,如“斤”和“斥”、“勺”和“匀”;(2)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土”和“士”、“由”和“申”;(3)个别笔形不同,如“外”和“处”、“迭”和“选”;(4)个别部件不同,如“受”和“爱”、“遗”和“遣”;(5)偏旁部首不同,如“忘”和“妄”、“积”和“极”。形近字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易写错、最难区分的字,也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集中识字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归类、对比、推理、分析、综合运用的识字方法。
三、加强说话训练
要求儿童写话,首先要培养儿童说话,识字教学要和说话训练密切结合。在教新课前,我要求儿童借助字典作好预习,自己读准字音,课堂上各抒己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这样能给儿童充分练习说话的机会。如分析“拿”字,一个儿童说:是一个“人”字、一个“一”字,一个“口”字,一个“手”字合起来的。我请小朋友再想一想:这样说好吗?为什么不好呢?经过讨论,教师指出:这样说话,表达得不准确、不清楚。应该这样说:“拿”字是从上到下,上面一个“合”字,下面一个“手”字,是用手拿东西的“拿”字,从而让儿童明确,只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准确,这个“拿”字就容易记住了。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就得从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过去有些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三年级才开始阅读和写作,因而,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比较重视,对读写训练则有些忽视。但是我认为,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一、文与图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大熊猫》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引发思考:1、文中小丽带来的作业特别在那儿?2、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与说结合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结合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看花灯》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因此,笔者认为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走向。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的更和谐呢?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
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2.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我们可以尝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这样就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了一泓微波荡漾的清水,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语文。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教法上进行创新。语文课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听、说、读、写,在这种训练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看一看,唱一唱,演一演,玩一玩,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为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尝一尝,画一画,赛一赛,摸一摸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形式。
4.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组织学生搞好课外活动,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可以与社区联谊,与手拉手学校交友互访,参加小队实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语文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借助乡村现成的自然条件,在优美的乡间氛围中感受语文
乡村优美的山川田野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好自然的天时地利条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背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资源与城市的有所区别,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城市专家的经验有所不同。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利用身在农村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所以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去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体验的能力。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关注社区语言环境的改善;参观考察本地的人文景观、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说写见闻、感觉等,使学生养成去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和习惯,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三、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创设各种活动,把语文与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享受语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教学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发广泛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又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把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使学生产生新的语文学习兴趣。
1.在课堂中插入生动活泼的游戏演示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会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例如,我在教《称象》一课时,因为称象的过程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就用游戏演示的方法。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水沟边实验,用学生纸做的小纸船、玩具象、小石头等,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演示一遍,他们在称象的过程中,对课文的道理加深了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同学甚至还想出了其他的称象的方法。
2.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为了培养孩子们遇事不害怕,要冷静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就让几个孩子上台演一演,特别是对比出司马光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和其他孩子的惊慌失措,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只有冷静才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3.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例如,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考虑到拼音字母的乏味枯燥,我就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歌让学生熟读成诵。“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我利用口诀“jqx,小淘气,见了小ü就挖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要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想学、爱学语文,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用各种方式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
一、适时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制作与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声音经常被大家所忽视,多数课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就像是一部默片,其实,适时的声音加入也是有其独特的魅力的。当然,加入声音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在正式上课前,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作为课与课之间的衔接,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同时也缓和了学生紧张的心情,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铺垫。如在制作《雨点》这篇课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我将欢快的儿歌《小小雨点沙沙沙》,插入课件之中,用于讲授新课前播放,不但活跃了学习气氛,此外,由于两者有着相通之处,使学生对于新课由衷地感觉亲切,并乐于学习。
在新授的过程中,教学低年级的课文,很多时候由教师范读。因此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我设计了“北风”张大嘴巴呼呼吹气以及“小鱼”在水中快乐嬉戏的动画形象,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我读课文。但这样的范读,师生感受都非常的别扭,学生既要看屏幕,又要看老师读,还要看课本,有一种与文本分离割裂的感觉。后来,我试着将范读的声音录入课件中,使动画与声音以及文字从一个地方传达出来,减少学生注意力的流失。
在做巩固练习的时候,一般来说,巩固是一节课的尾声部分,这时低年级儿童已经坐不住了,注意力严重的不集中,如果突然有一个奇怪的声音冒出来,是不是能够重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所以,我做了以下的尝试:在进行“鱼、渔”的分辨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他是一个()民。”当我把“鱼”拖进括号里时,就出现一个“你错了,你错了”的声音;当把“渔”拖进括号里时,就出现一阵掌声和“你真棒,你真棒”的声音。学生对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感到很吃惊,有的还被吓了一跳,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又被重新拉回了课堂中,而且掌声和表扬又能够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无意注意占优势的低年级儿童来说,不同时机的声音的加入,能够恰当地引起他们的注意,调节好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充满童趣的动画形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对动态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因此,使书本上静止、呆板的图画生动起来,更能加深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如有篇课文是《蚂蚁和蝈蝈》,就可以设计成动画的形式:炎热的夏天,蚂蚁在辛勤的劳动,准备过冬的粮食,而蝈蝈却在大树下乘凉,并且笑蚂蚁是傻瓜;寒冷的冬天,蝈蝈在雪地上瑟瑟发抖,蚂蚁却在温暖的洞里烤火,吃粮食,有说有笑。拟人化的蚂蚁以及蝈蝈的形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赢得了他们的喜爱,使他们对这部“小动画片”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我让学生讲讲自己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喜欢?学生有声有色地讲了起来,纷纷表示喜欢蚂蚁,希望蝈蝈能够向蚂蚁学习。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也为今后的看图写话打好了基础。
三、丰富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儿童也有他们认为事物美丑的标准。一个课件如果色彩单一,或者选用暗淡无光的色彩,不但引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招来他们的厌恶。
低年级儿童较偏爱明亮的、对比度较强的颜色。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的“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这时,我出示的相关画面选用了课文中所提及到的相应色彩,并且均设置为明亮的颜色,达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效果,使学生们眼前一亮,着实体会到“世界多美呀!”
关键词:激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刚刚脱离父母怀抱走入学校,各个方面都不可能按照规定按部就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尤其是紧紧抓住小学生好奇,但是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等特征,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实用价值。
因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所涉及识字、写字、朗读以及说话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兴趣必然存在差异。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笔者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建议。
一、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认识不了几个字,因此加强学生识字教学非常重要,也是给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然后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就能够兴趣盎然学习生字。
首先,教师要依据汉字造字的规律,就要合理使用多媒w课件等教学手段,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教师传授的字;其次教师要结合汉字字形特征及内在的含义,采用直观化、形象化等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汉字。比如,教师在教授“拿”字时,教师就应该采用提问形式问学生: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有什么呢?许多学生争先抢答:老师手中是粉笔。教师就趁机进一步提问:大家能不能看到我怎么将粉笔拿起来的?学生纷纷作答,老师是用自己的手拿粉笔,还有回答用双手合起来的手拿粉笔,各种答法都有,教师就趁机把“拿”字拆开成一个“合”字与一个“手”字,然后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总结:从教学过程来看大家应该明白“拿”字是由合字和一个手字相加组成,大家观察一下该字属于什么结构,大家能够用“拿”字造句吗?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就逐渐明晰生字字形的组成以及内在含义,当小学生了解了该字的造字规律,同时还对识字充满了学习兴趣,确保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写字教学
从写字教学上来看,低年级学生本身就好动、充满好奇心,而组合笔画的写字属于一个重复而单调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因此很多学生对写字都不感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就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师就要勤习板书,认真书写每一个板书,通过教师自己的一手好字引起学生的羡慕与赞同,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练习写字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提笔就要意识到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学过程必须认真书写,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与表现欲望之特征,批改学生作业及课堂教学等各种活动过程中,都要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练好字、认真练习字,让学生在书写同时得到教师赞赏的喜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练字的习惯,建立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愿望及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到黑板上练习写字,其他学生当评委,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写字比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与竞争,激发学生练字兴趣。
三、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朗读时一定要清晰准确、饱含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朗读的美以及文字美妙,从中体会出文章内容的意境,激发朗读的欲望与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里都对内容配上了一些插图,这些插图直观生动、色彩鲜明,通过插图直观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教师合理应用多媒体播放与之相关的背景音乐,铜鼓插图配音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认知投入到朗读中。同时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朗读文章前开展一些激励性、竞争性的活动。比如,评选最好播音员,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及认真去朗读,朗读完成后教师还要给予肯定性的语言进行鼓励,如真棒!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感及教师关爱度。当然朗读教学方式并不唯一,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朗读方式,或者播放相配背景音乐,或者每一个学生朗读一句,或者男女学生分开进行朗读等,采用多种朗读模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朗读文章的思想情感与意境。
四、说话教学
通过说话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轻松的说法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说话的重要性,并要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培养学生练习说话的兴趣。特别是一些不善言辞、内向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说话,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及回答问题等各个方面,教师都应该给予信任、希望与肯定,有效消除性格内向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勇气,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征和性格,采用积极的教学手段,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悦学习中培养自身的文字素养与语言水平,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婉芸.小学语文低年级师生互动快乐教学的探索[J].科学教育,2009(1).
【关键词】小学
识字
教学策略
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认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所以说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乐趣中识字,不断地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激发学生识字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识字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观察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大多表现为:年龄比较小,好动、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不长,天真活泼等。在一堂课40分钟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10分钟,而其他的时间我们又不能让它白白的浪费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才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首先得让学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识字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所以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教师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严肃而威严的脸面,这就会自然而然给学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折,最终使课堂成了老师“自唱自演”的舞台。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教师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方式去亲近、接触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与此同时,在上课时,老师可以适时的利用一些识字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同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识字的教学效果
利用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直观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来说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所谓直观教学,即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猜谜、幻灯等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识字学习作好铺垫。如在教学生字“人、口”等字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面示范演示:双脚跨开站着就表示是一个“人”字,把嘴张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个“口”字。通过直观教学的示范演示,学生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时,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先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树上结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生字写在上面)。当我说:“谁愿意将这些香甜的葡萄带回家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有几个学生激动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边要求进行演示操作。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的效果就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三、多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识字效果
(一)课堂教学形式及组织特点
在中学生低年级的体育教学的环节,一些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方面,考虑到实施过程的难度和安全性,往往不愿意去实施合作教学。进而使得教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和组织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竞赛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会限制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练习兴趣,影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实用化,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的兴趣取向及个性化特点
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个性化、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往往对于动态的事物和活跃的活动形式产生兴趣。教师在动作讲解和组织安排时时间不宜过长,且动作安排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同时,在进行项目之间转换时,教师需要做好紧密的衔接,从而保证学生保持一定的思维的延续性。教师不要把讲解示范、学习模仿、集体活动及动作纠正按照固定的模式化来安排,这样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思维定势,这样时间一长久,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疲劳感和新鲜感。
二、具体措施及手段
(一)研究适合低年级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依据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新方面,要做到针对性和合理性。始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论证,选择适合不同班级、不同组别学生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作为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的组成要素。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认真分析、评估教学的实施难易程度。重点是要突出培养目标,即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模式,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随意性的选择合作学习模式,那将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同样,良好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互助协作精神,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和教学内容实施的主体。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实施模式,就决定了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内容设计、组织形式安排、具体实施操作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从小组安排、合作要点、学习程序给予学生全面的解读。教师要懂得小组是形式,合作是途径,学习是目的,只有这样去理解,才能更好的组织实施教学内容。理解内涵才能消除教师头脑中的形式主义,才能不让这样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简单的模仿。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样模式教学时,要明确目标,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在哪些方面应给与学生帮助,怎么帮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研究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的习惯。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如果仅仅会说和会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相互评价;教会他们学会在合作过程中善于交流,用于承担的精神。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自己组织点评和分析,总结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些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使其养成一种合作习惯的同时,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论及建议
一、为识字教学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乐知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与之相适合的话题和方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低年级学生的工作便是游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寓教于乐,将游戏引入课堂,将知识融入游戏,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式教学方式完成教学。
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时,笔者创设的情境是:笔者先提问“乌鸦为什么想喝水?”有学生回答“因为它口渴了。”然后笔者板书“渴”,问“渴字为什么要有三点水呢?”有学生回答“因为口渴想要喝很多水,所以有三点水”。这种方法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揭示了汉字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识字教学的方法
1 生活识字。生活中处处有汉字,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汉字,拓宽学生的识字范围。例如让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宣传栏等汉字较多的部位,在家中认识筷子、床等名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结合生活内容开展识字教学,例如在《菜园里》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准备几种蔬菜,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买菜》,让学生齐唱,然后教师同学生一起看、摸、闻、说、问、写这些蔬菜的名称,还可以将熟知的、学生喜欢的菜谱引入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积累的重要,去主动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2 游戏识字。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工作,小学生们十分喜欢游戏,并且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的欲望。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融入识字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证识字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例如,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将学生新学到的生字拆开偏旁与部首,将其组合、打乱,然后让学生再利用这些偏旁与部首重新组合成汉字。在识字教学中能够运用的游戏很多,不仅可以组织找朋友、过桥、比赛车等识字闯关游戏,还可以使用猜字谜和编字谜、故事、顺口溜等小游戏,学生们百做不厌,在快乐的游戏中很好地巩固了知识。例如教师提问“日月相伴打一字”,许多学生都能猜出是“明”字。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明”源于日月。许多学生编出了许多有趣的字谜、故事、顺口溜等形式的识字方法,例如“十月十日打一字”(朝),“种是将禾苗栽在田地中”,很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力。
3 儿歌识字。儿歌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将汉字编入儿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在编制儿歌时,需要突出汉字的特点,或是形态特点,或是内在意义,才能真正发挥儿歌识字的作用。
4 规律识字。汉字隐藏着许多规律,认识这些规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更好地记住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汉字的造字规律,将汉字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将汉字规律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衔接,使学生掌握到汉字的造字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推测生字读音、含义的能力。
例如“播”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播种的过程,农民需要用手(提手旁)将一粒种子(一撇加个米字)撒到农田(田字)里,学生便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播”字的形成规律和内在含义,而且不会将一撇加个米字写成采。又如“打”“拨”“拍”等字都是表示用手在进行某一动作。因而都带有提手旁,而“跑”“跳”“踢”等字都是表示用脚在进行某一动作,因而都带有足字旁,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将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字进行分类集中教学,能够使学生观察到汉字的规律,形成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掌握规律的喜悦,使他们以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强烈的兴趣投入到识字学习之中,在课内识字的基础上主动走向课外识字。
5 创新识字。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表现欲望也十分强烈,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大胆创新识字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