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农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1:4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农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农药论文

篇1

1.1熟悉生物农药的特性,选择恰当的品种。生物农药的特性包括药剂的有效成分、适用范围、作用途径和作用机理等。农药的商品名因厂家不同而众多,但有效成分只有一个,如Bt杀虫剂有苏利菌、敌宝等多个商品名称,但有效成分均为苏云金杆菌(Bt);应用范围主要是对鳞翅目幼虫有毒杀作用,对同翅目类及茶蚜、螨、介类等害虫基本无致病性。另外,还要注意其变种的应用范围;作用途径为胃毒杀;作用机理是死后尚可感染同类害虫。生物农药的选择性强,防治谱不广,不同生物农药其作用对象不同,在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其特性后,明确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品种。

1.2根据病虫特点,准确把握用药时期。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阶段性,与茶叶的生育期、当地气候和农事操作等关系非常密切。害虫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卵、幼虫、成虫、蛹四个发育阶段,卵期有卵壳保护,老龄幼虫有较厚的蜡质层保护,成虫有翅可飞行,蛹期有蛹体保护,低龄幼虫是害虫最为脆弱的时候,是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可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发生预报,提前2~5d施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如应用Bt乳剂、白僵菌等,喷药后害虫3~5d才逐渐死亡。另外,在防治茶叶病害时,生物农药所起的作用一般是协调其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必须在有害病原菌危害之前使用,效果才好。

1.3注意环境因子,掌握科学用药时间。对生物农药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温度、湿度、光照、降雨和风力等。施用时要求温度、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开强光和大风天气,在有微风的时候使用,效果最好。施药温度宜掌握在20℃~30℃,如Bt杀虫剂,在低温条件下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繁殖速度十分缓慢,其活性成分伴孢晶体很难发挥作用,防治效果则差。生物农药对湿度极为敏感,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抑制靶标,一般情况是随着环境湿度的提高药效提高。如白僵菌、绿僵菌没有一定的湿度孢子不能萌发,药效丧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农药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阳光直射30min,芽孢死亡率即达50%左右,直射1h后,芽孢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显著降低药效。因此,喷施生物农药应选择晴天早晚时间、阴天或雨后转晴为最佳。早晚有露水,药剂能很好地粘在茎叶上,特别是粉剂,有利于芽孢繁殖,只要害虫食到茎叶,就会很快死亡。另外,应尽量避开大雨,因为大雨会将菌液冲刷掉,药后遇大雨须重喷1次,但施药后5~6h遇小雨,有利于芽孢发芽,非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会提高防虫效果。

1.4注意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科学混配。由于生物农药防治谱较窄,在茶园多种病害虫混合发生、集中暴发时难以迅速控制病虫害,需要合理地与一定的化学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生物农药中加入低剂量的化学农药,两者相辅相成,双管齐下,可起到增效的作用。另外,当病虫发生量较轻时,采用生物农药,严重时可采用速效性的化学农药处理后,再采用生物农药进行控制。科学混配生物药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但混用的时候,要注意药剂的性质,不能随意混用。生物杀虫剂可以与多数低毒化学杀虫剂进行混配,但不可与化学杀菌剂混配,也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一旦错配,生物药剂的活性就会遭到扼杀,失去效力。多数生物杀菌剂可以和多数化学药剂、生物药剂进行混配,但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另外,配用时要详细阅读说明书,随配随用,一次用完。如白僵菌,配好后要在2h内喷完,否则孢子早早萌发,失去效力。

1.5恰当选择喷雾器械,结合剂型合理应用配药方法。生物农药扩散性较差,在选择喷雾器械时要考虑其特性区别对待,注意喷洒均匀。传统喷洒器械是由上而下直接对作物喷施,损失较大,应考虑选择使用高性能喷洒机械。如采用弥雾法喷施,与扇形空气喷口配套的液压喷嘴,喷出的雾滴小而均匀,达到均匀喷雾的效果,大大提高防效,同时降低了应用成本。生物农药一般以胃毒为主,无内吸性,使用时应考虑剂型。对粉剂的使用,可借助空气浮力和风力分散于较大的范围,从而与害虫有更大的接触,达到防治效果。配药时先称取所用药量,加入少量水搅成糊状,然后边搅拌边加水直至所需水量;乳剂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量取每公顷用药量,兑水量750~l000kg,搅匀即可,在溶液中加入低浓度的洗衣粉、皂角或茶子粉作粘着剂,有利于提高喷洒效果。胶囊剂不仅有较好的防效,而且能保护其中的病原体,可用于茶树育苗、移栽时撒施。

1.6注意生物农药的有效期,妥善贮藏。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生物农药由于具有生命特征,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干扰,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较差。所以,应注意阅读说明书,查看有效期,妥善选择贮藏地点,一般要求阴凉、干燥,避免受潮。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赤霉素等,它们的特点是不耐高温、不耐贮藏,容易吸湿霉变,保存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篇2

试验方法

1草莓蚜虫的防治本试验设0.5%苦参碱AS400倍液、柿醋200倍液、对照化学药剂10%吡虫啉WP2000倍液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m2。在10月26日大棚草莓现蕾初期(亦即蚜虫盛发期)喷药。

2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治试验设0.5%苦参碱AS400倍液、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对照化学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m2。8月份为草莓育苗期,斜纹夜蛾为害较为严重,故于8月20日喷药。

3草莓蓟马的防治选择在4月15日喷药,此时为大棚草莓蓟马的发生高峰期,其严重为害草莓的花和果实。设0.5%苦参碱AS400倍液、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对照化学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2000倍液和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m2。上述3个药效试验均采用长江-10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喷液量675kg/hm2。

田间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施药前和施药后3、5、7d,每小区定点20株,调查虫口数,按下列公式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进而计算校正防治效果,并用新复极差法对各处理的校正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校正防效(%)=[(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在调查草莓蓟马的虫口数量时,由于蓟马个体较小,而且跳动活跃,因而难以准确调查其虫口数。故改换调查了草莓花和果实的受害率(即蓟马对花、果实的为害率),用受害率来计算相对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相对防效(%)=[(对照区花果受害率-防治区花果受害率)/对照区花果受害率]×100%。

结果与分析

1苦参碱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见:在药后第3天,0.5%苦参碱AS400倍液对草莓蚜虫的防效达72.22%,对照化学药剂10%吡虫啉WP的防效达81.62%,自制柿醋的防效仅为39.44%;在药后第5天和第7天,各处理的防效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在药后第7天,0.5%苦参碱AS的防效达81.84%,10%吡虫啉WP的防效达90.28%,柿醋的防效只有50.93%。0.5%苦参碱AS的防效虽然低于对照化学药剂8.44个百分点,但其同样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苏云金杆菌对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在药后第3天,16000IU/mg苏云金杆菌(BT)WP对草莓斜纹夜蛾的防效达70.97%,对照化学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效达81.32%,0.5%苦参碱AS的防效仅有41.18%;在药后第5天和第7天,各处理的防效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在药后第7天,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的防效达79.74%,虽然极显著低于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效(88.49%),但极显著高于0.5%苦参碱AS的防效(49.49%)。表明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对草莓斜纹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不同药剂对草莓蓟马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见: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对草莓蓟马为害花和果实的相对防效分别为47.6%和38.0%;0.5%苦参碱AS的相对防效分别为36.7%和52.8%;对照化学药剂10%吡虫啉WP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4.0%和70.0%。表明16000IU/mg苏云金杆菌WP500倍液和0.5%苦参碱AS400倍液对草莓蓟马的防治效果明显不如10%吡虫啉WP。

小结与讨论

篇3

试验方法

1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1)0.6%楝素乳油333倍液(667m2药剂量150mL);(2)0.6%楝素乳油250倍液(667m

2药剂量200mL);(3)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250倍液(667m2药剂量40mL);(4)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667m2药剂量50mL);(5)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667m2药剂量100mL);(6)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667m2药剂量125mL);(7)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67m2药剂量25g);(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照药剂)1667倍液(667m2药剂量30mL);(9)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对照区面积15m2)。试验采用卫士WS-16P喷雾器(喷孔直径0.7mm)手动均匀喷雾,每小区药液量2.25kg(667m2药液量50kg)。

2调查方法

施药前调查菜青虫基数,施药后1d、3d、5d、10d分别调查害虫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具体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2株,挂牌定株进行调查,记录各小区幼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各处理的差异性。试验期间注意观察各处理甘蓝的生长情况,看有无药害发生。

结果与分析

1各处理药剂的安全性

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区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区相比无明显差异,未发现药害症状,说明供试药剂对甘蓝生长安全无害。

2各处理药剂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菜青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0.3%苦参碱效果最好,0.3%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400倍液药后1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61%和94.67%,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与对照药剂96.66%防效相当,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27%、99.12%,均好于对照药剂94.92%的防效,且极显著好于其他几种药剂;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24%、96.03%,极显著好于对照药剂和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0.6%楝素、1%虫菊•苦参碱和16000IU/mgBt3种药剂5个处理的防治效果一般,药后4次调查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下,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在药后4次调查中,0.6%楝素乳油333倍液和25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药后3d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56.96%和62.51%;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250倍液和1000倍液之间的防治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也是药后3d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0.31%和78.86%;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药后1d的防效仅为36.25%,药后3d和5d防治效果分别上升到70.77%和73.21%,药后10d的防治效果仍有66.84%,持效期较长。见表1。

小结与讨论

篇4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篇5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 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 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 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 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 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 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 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 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 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 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 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 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 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

3. 物理机械防治

⑴ 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 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 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 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 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 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王爱军, 袁丛英. 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 刚毅.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 世平, 产祝龙. 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 刘雄. 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篇6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篇7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议

1农业面源特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业、畜禽粪便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分散性和隐蔽性。与点源污染的集中性相反,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它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不同而具有空间流动性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排放的分散性导致其具体污染发生的位置不易识别,因此很难从某点进行治污。

(2)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很多,随机影响很显著。例如,农作物的生产会受到自然的影响,因为降雨量的大小和密度、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化学药品对水体的污染情况。

(3)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者,在特定区域内的排放又是相互交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1]。

2农业面源来源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二是污水灌溉以及多种激素的使用.[2]。

3农业面源存在的问题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缺乏对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和奖惩措施。对于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和相应机制的完善十分重要。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各项农业环境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主要通过政府专项拨款,依托当地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代行这一职能。而在我国,无论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还是水污染已很严重的流域和高污染风险地区,目前均无源头控制的监督体系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农民和农村农资供销专业户不规范的生产、经营行为缺乏指导和监督.[3]。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4农业面源治理防治对策

4.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

测土配方施肥应该说是最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按“缺什么补什么”思路进行施肥指导,既可以保证肥料最高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又可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地使用化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4.2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推广生物农药和有机化肥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制剂的总称,具有高效性和无害性。目前,国际上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有30余种,约占农药销售额的30%.[3],我国也将逐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

4.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肥,培肥地力,避免浪费和污染,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或者通过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等干净能源。

4.4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将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地膜、塑料、育秧盒等废弃物集中分类收集、处理。

4.5建立管理政策体系

科学制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布局的有关政策,制定科学、全面的面源污染检测指标,并进一步完善监督体制;通过媒体积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尝试建立许可证制度,建立信息公开和交流制度,尝试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如财政转移支付、补贴、税收等,并且确定政策细节,如财政转移支付的比率,补贴程度、补贴操作方式,税率征收对象、征收方式等.[4]。

4.6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开展农村面源污染倡议活动,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二是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并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参考文献:

[1] 胡心亮,夏品华.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11~215.

[2] 张青,周国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自然科学版,2010(3):72~73.

篇8

论文摘要:为明确万打对绿盲蝽、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确定最佳剂量及使用器械,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万打对绿盲蝽低龄若虫的最佳用药量为弥雾机400 倍,平均防效95%以上。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800倍,平均防效90%以上。万打对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的最佳用药量为弥雾机400倍,平均防效在94%以上。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800倍,平均防效90%以上。而使用弥雾机则省药且防效优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由于茶叶用药限制性较强,多年来使用菊酯类农药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筛选新农药尤其是生物农药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08年4月20日及9月10日分别进行了防治绿盲蝽、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以明确该药的最佳用量和使用器械。万打稀释液为中草药萃取而成,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低毒兼有触杀、胃毒作用。杀虫效果不受低温影响,不会产生抗虫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处理

试验药剂:

万打( 山东省泰安市利邦农化有限公司)

1000倍

万打

800倍

万打

600倍

对照药剂:

天王(2.5%联苯菊酯)(杭州威龙农化有限公司 )

1000倍

35%寨丹EC

800倍( 杭州威龙农化有限公司 )

空白对照:

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

1.2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1.2.1茶树品种:品种为福鼎大白茶。

1.2.2防治对象:绿盲蝽、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

1.2.3小区设置

试验设在绿盲蝽、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较重的茶园田块内进行,每小区面积22.5㎡,每处理3次重复,试验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

1.3 施药方法及时间

施药方法1,采用长江-10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施药方法2,采用 3WF-2.6背负式弥雾机,常规喷雾。防治绿盲蝽施药日期为4月20日,绿盲蝽处于低龄若虫盛发期。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施药日期为9月10日。假眼小绿叶蝉处于第二峰始盛期。

表 1 万打防治绿盲蝽的田间效果

药前基数(头/尺2)

药 后 1 天

药 后 3 天

残留活虫数(头/尺2)

防效(%)

残留活虫数(头/尺2)

防效(%)

长江-10 A 型

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万打

天王

3WF-2.6型背负式弥雾机

万打

表 2 万打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效果

药 后 1 天

药 后 3 天

残留活虫数(头/盆)

防效(%)

残留活虫

数(头/盆)

防效(%)

长江-10A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万打

1000

19

4.67

77.9

3.67

83.5

800

21

3.33

85.7

2.22

90.9

600

18.22

2.67

86.8

1.89

91.9

35%寨丹EC

800

20.33

4.33

80.8

3.89

83.6

3WF-2.6型背负式弥雾机

万打

400

20

1.67

92.5

1.22

94.8

清 水 对 照

18

20

21

注:表中数字为三次重复的平均值

1.4 调查方法与药效计算

1.4.1 调查方法

在施药前和施药后1、3天 每小区采取三点取样法,每点一平方尺。分别调查记录茶树上绿盲蝽。调查假眼小绿叶蝉采取每小区取三点盆拍法分别记录幼虫活虫数。

1.4.2药效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

用以下公式计算防治效果,各处理的防治效果用Duncan’s新复极差统计法比较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对绿盲蝽、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式中:pt0为处理区施药前虫数

pt1为处理区施药后虫数

ck0为对照区施药前虫数

ck1为对照区施药后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万打防治绿盲蝽随着使用浓度的提高,效果有所提高,万打1000倍、800倍、600倍液药后1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6.1%、85.2%、87.2%,天王(2.5%联苯菊酯)1000倍液药后1天的平均防效为80.1%,而药后3天万打1000倍、800倍、600倍液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1.2%、90.1%、91.5%,天王(2.5%联苯菊酯)1000倍液药后3天的平均防效为84.4%。经分析,药后三天效果较好,就万打三个处理而言600倍与800倍药液之间防效并无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万打800倍与天王1000倍药液防效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用药量时应用弥雾机万打400倍防效明显优于手动喷雾800倍,防效差异显著。

同样从表2可以看出,万打防治假眼小绿叶蝉随着使用浓度的提高,防效也提高,万打1000倍、800倍、600倍液药后3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5%、90.9%、91.9%,35%寨丹EC 800倍液药后3天的平均防效为83.6%,相同用药量时应用弥雾机万打400倍防效明显优于手动喷雾800倍。

3 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