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国家审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1: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家审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审计论文

篇1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建立互动关系是审计系统内在需求和现实需求推动的结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系统的内在需要。

审计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该“免疫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根据系统论原理,只有各子系统相互合作,充分发挥作用,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扩大审计整体覆盖面,增强各个组织的“免疫”能力,最终增强整个国家的“免疫”功能。孤立地看待单个的审计子系统,否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非客观的。而讨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实质在于明确两者客观存在的联系,通过相互协作,达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2.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2011年,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审计的“国家治理论”引起了重大反响。“国家治理论”包含了审计目标和范围的扩大,审计职能更深层次的发现与发挥,国家审计同国家战略与治理方略保持一致等要求和期望。具体来说,国家审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就要转变以经济监督职能为唯一轴心的审计模式,稳步推动经济评价与经济鉴证职能的发挥;构建、完善有关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审计类型的理论与实施体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这种转型对于国家审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审计需要借鉴内部审计在治理程序、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学习内部审计实施非财务审计中的经验与策略,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为转型提供建设性思路。

3.控制审计风险的需要。

国家审计的对象大多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因而国家审计所出具的审计结论对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甚至整个社会与经济环境都会产生影响。实施审计业务就会有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不能消除,只能控制或降低。在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面对日益庞杂的组织结构与纷繁的经济业务,国家审计需要利用内部审计对于组织内部各方面的成熟见解,迅速准确地定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发现高风险项目,做出正确判断以支持审计结论,降低审计风险。

4.节约审计资源的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在业务上存在重合部分,对同一项目进行审计将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审计成本,降低了审计效率。而通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实现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果在双方之间的合理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5.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

我国内部审计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依然存在受重视程度不足、机构设置不规范、运行质量不佳、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通过与国家审计加强交流与沟通,内部审计可借以树立自身权威,提高人员素质,规范运行质量。

二、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的可行性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具有现实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共同的愿景与基本职责。

一方面,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同属我国审计体系,都秉承保护国家与组织资本资产,监督、促进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推动价值增加,助推国家战略规划实现的相同愿景。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都担负着评估审计对象、监督经济活动、发现问题等审计职责,这些职责客观归属于基本审计活动,不因审计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2.共同的法律准则基础。

新修订的审计法第29条及国家审计准则第98条分别以法律条文和准则规定的形式支持了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既赋予了两者互动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又规定了两者互动的合理方式与途径。

3.共同的工作基础。

虽然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审计主体和审计目标有所不同,遵守的审计准则与独立性要求不尽相同,但二者的基本知识体系、理论构架、审计方法是相同的。实际工作中,面对同一项目,所处理的部分审计资料也是基本一致的。相同的工作基础为两者实现工作成果交流与利用提供了可能。

4.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内部审计。

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逐步成熟的内部审计才能为国家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与审计成果。反之,不仅不能达到互动的预期效果,甚至会降低国家审计的质量,误导其做出不符实际的审计结论。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的实践迄今,不少地方审计机关牵头开展了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的实践。湖北省孝感市制定了内部审计年度计划指导制度、内部控制评价指导制度、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工作互补制度、内部审计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制度、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五项制度,以此建立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工作机制。福建省审计厅推出了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项目、共同筹建福建内部审计人才库、共同开展内部审计立法制定工作三项措施,探索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资源整合。江苏省南京市采取了以干代训的方式,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运用内部审计对关键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来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同时要求国家审计积极利用内部审计成果。山东省审计厅于2013年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指导工作的意见》,从审计计划制订、审计周期选择、内部审计成果利用、审计人才库建立等方面确立了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融合的基本工作机制,等等。上述情况表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已经引起了审计机关广泛的关注,同时证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具有可行性和实践价值。但也应该看到既有的互动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强调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而忽视应对其做出合理评价;互动措施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强调单向影响,忽视双向互动;实践靠摸索,缺乏操作性指导;重视程度不够,互动开展面狭小。

三、提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的举措

提升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需要多措并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互动的理念。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应充分认识到双方互动的内在必然性与现实需求,认识到互动对提高组织价值、控制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推动国家治理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抱着积极的态度,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为双方的互动塑造良好的氛围。

2.奠定互动的基础。

互动应以质量为先导,以促进为目标。互动的前提是开展审计质量评价,包括评价审计机关或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性,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审计依据的有效性以及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等。对于质量评价不符合要求从而无法实现充分互动的被审计单位,通过增加审计频率、扩大审计范围、约谈被审计单位领导等方式,发挥对被审计单位审计工作的促进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应着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为实现与国家审计的互动奠定良好基础;国家审计应善于从内部审计中吸纳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做法,提升绩效审计的层次,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

3.出台互动的规定。

首先,建议审计署出台《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互动实施意见》,建立互动实施的机制,明确互动实施的目标,确立互动实施的标准,规范互动实施的过程,考核互动实施的效果。其次,针对互动的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为互动提供具体可操作性规范。最后,地方审计机关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互动管理办法》,使互动工作切实得以落实。

4.明确互动的环节。

具体包括:(1)在审计过程中实现互动,如双方共同讨论、制订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审计方案;共同探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等事项;互相利用审计工作底稿;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互相督促审计整改。(2)在审计人员使用中实现互动,如调用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选派优秀审计机关人员到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挂职锻炼;审计机关人员增补时优先录用优秀内部审计人员。(3)在审计项目开展中实现互动,如对既定审计项目,采取有计划的分头审计、合作审计、委托审计等不同方式,意在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

5.考核互动的效果。

将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互动实施情况纳入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中,同时纳入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中,对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效果实施考核。通过互动成果的确认,一方面,提高审计人员对实施互动的信心;另一方面,认识到互动中存在的差距,提出改进措施,更好地达到互动的目标。

6.建立互动的机制。

篇2

国家审计权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审计结果的透明度和其是否得到良好的运用。虽然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我国不断提倡“阳光执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等,如果按照“阳光”的要求,审计结果就应该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公众公布,然而,由于国家审计机关并不独立于政府部门,现实审计工作中审计结果公开“弹性”很大,“可以”公开而非“必须”公开,已对外公布的审计结果也往往只是粗线条地披露几个问题,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审计情况,加上审计结果在用人决策、法纪监督、纠风治乱和经济管理中运用的不理想,大大降低了国家审计监督权在社会公众中的权威性。

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审计盲区存在,如部分

省直管单位(最典型的国地两税、电信电力行业等)不属地县审计机关的管辖,遇上上级审计机关任务繁多、无暇顾及的情况,就使得违法、违规行为有机可乘,也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权缺少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使得审计监督质量不高,如审计机关对责任人无直接处分权,《审计法》第四十四条和四十九条就明确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说明了审计机关只有建议权,无直接处分权,直接导致审计范围不能全覆盖及审计处分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从法治中国建设的角度来考量国家审计权,独立性是国家审计的最基本要求,我国对国家审计权的定位是从属于行政权,可预想审计对政府的监督效果必然有限,审计监督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水平,因此,应以符合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需求为基本前提,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审计体制,使国家审计权彻底独立于行政权,才能解决权力制衡的问题,无数的事实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和极易产生腐败的权力,国家经济想要平稳发展,经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督。

其次是权威性,权威性则是意味着国家审计权的运行和结果都具有社会公信力,能使人民信服,权威性的关键在于审计程序和结果的公正和审计结果能得到切实的运用,程序的公正是实现审计公正的前提,能降低审计的不可预知性,且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效力。实现结果的公正就是要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西方许多国家的审计报告都是置于规定的地方供公众随时查阅的,审计结果透明是民主法治的需要。加强审计结果的切实运用,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和对资金的“问效”有机结合起来,使审计结果运用到用人决策、法纪监督、纠风治乱和经济管理中,全面规范审计结果运用。

篇3

关键词审计管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启示

未来组织的一大特点是管理的灵活性,是以科学设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为前提的。未来审计组织的使命要求加强审计管理。李金华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审计管理不到位、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落实‘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为此,笔者拟从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出发,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现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审计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一、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构建,应当公布《××至××年政府审计组织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组织发展计划”)予以确定。组织发展计划应成为政府审计组织未来几年计划编制、战略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明确政府审计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重点工作事项的具体发展目标和相应对策,以及为落实“组织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框架

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审计机关要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在分析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部门预算、审计业务(滚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舞弊控制计划和单项业务绩效协定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计划,共同构成政府审计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外部环境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法律职责的履行会产生重要而又持续的影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越来越多,操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不断发展的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化管理责任和合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与服务需求;国家持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预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技术持续投入使用;为保持组织核心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是职业会计和审计的不断发展。如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强调风险管理和健全的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对审计方法的重新评估,包括对合法性的评估;提供的审计和咨询服务更加合理,鉴证审计更强调“可持续性”和“三重底线”(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责任)以及其他关联需求。

根据上述变化,政府审计组织制定的战略计划主要有如下内容:

1、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每年由政府审计机关准备并向同级财政提供。主要是为实施“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各项战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交财政部门时,还需列示所提预算的考虑和部门绩效考核,以及预期的产出和成果。

2、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实施“组织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旨在明确提出如何逐步实现“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确定的审计项目和可利用的审计资源,政府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应制定绩效计分表,以方便评估、监督和衡量自身的绩效。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以三年为周期的流动计划,但是每年都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风险管理计划。审计机关各项战略计划框架的实施需要风险管理计划的有力支持。审计机关每年要对其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修改业务要求,控制环境,分析“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主要风险水平,提出解决之道,并在向政府提交年度工作报告中专门陈述。

4、舞弊控制计划。舞弊控制计划是与风险管理计划直接相关的重要战略性文件,是风险管理计划的延伸。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至少每两年要检查一次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控制计划,重点是识别和分析所有与审计业务相关的风险,所有的舞弊风险都由风险所在单位的上一级部门确定和处理。

5、单项业务绩效计划。单项业务绩效计划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单独形成文件。单项业务绩效计划主要关注如何按照“组织发展计划”和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将直接相关的各项要素(如产品、服务、单项经费预算等)细化到具体的审计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方面诸如战略的、管理的或具体的实施计划的支持,这些计划更侧重审计机关业务或行为的某一方面,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和外部环境管理等。

(二)“组织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绩效考核

1、组织实施。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落实,一方面,组织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执行委员会,由审计首长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领导审计组织实现“组织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协助审计首长履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在每年向人代会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专门报告“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确保“组织发展计划”实施的保证。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既包括对审计组织事例的风险管理计划,也包括对每一工作领域的风险管理计划。

3、绩效考核。业绩考核是衡量“组织发展计划”实施效果的直接手段与方法。计分卡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根据“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和年度部门预算确定的绩效指标设立,旨在使审计组织能够随时掌握和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绩效。

二、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若干启示

以《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五年规划实施近四年来,审计署对强化审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先后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等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的重要文件,但审计管理滞后于审计实践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已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因素。

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与实施给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个新的、从组织发展的视角开展审计管理的启示。与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相比,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还缺乏从审计机关的内(内部管理)、外(外部环境)部,从审计业务的内(审计业务的自身管理)、外(审计业务支撑体系的管理)部综合开展审计管理的认识和实践。当前的审计管理在管理制度框架的系统性(主要是框架的设计与完善,以及界定框架中不同计划之间的管理定位与职能)、管理内容(主要是外部环境以及具体目标与对策)的充实性和框架实施的制度保证程度方面,还有一些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

尽管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收到较好效果,但从组织发展管理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管理制度框架的内容比较单一,还缺乏与五年规划配套和相互支撑的具体的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单项业务绩效协定;缺乏对五年规划实施中的风险分析与可能的舞弊控制;没有将五年规划中的重点工作与部门预算建立对应关系,部分规划内容缺乏应有的资金支持。因此,完善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就是要以五年规划为核心,建立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支撑计划、单项审计业务绩效协定以及风险管理计划(含舞弊控制)为内容的战略计划框架,重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对五年规划重点工作的支持,注意各个计划之间的衔接,使审计管理的制度框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清晰划分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不同计划或制度的管理定位

1、五年规划主要是确定审计机关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和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的具体目标与对策(通过具体目标支撑总体目标),明确审计管理制度框架中包括的各项计划或制度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的实施步骤和绩效分解与落实。具体地说,一是将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和对策细化为具体的、以“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的审计任务计划;二是将“三年为一个滚动周期”确定的审计任务与“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衔接起来,切实发挥计划效能;三是通过年度审计计划的选择,确定具体审计项目,并同部门预算挂勾。

3、单项绩效协定主要是结合部门预算中的项目预算、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关注具体审计业务或审计支撑业务的绩效,实现已经明确的年度审计工作具体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与衔接。重点做好资金、人员等审计资源的管理,并通过审计机关与审计组织签订协定的方式将其确定下来,以便于落实与考核。为此,要通过审计成本管理,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对基本支出和外勤审计经费分别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和项目测算管理;在做好审计成本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审计项目要做到审前调查时有概算,正式审计前有预算,项目结束后有决算,实施结果有评估。

4、审计业务支撑体系主要是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业务工作之外的对业务工作起到支撑作用的其他审计工作的具体任务。我国审计业务的支撑体系就是“人、法、技”建设,是今后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审计机关可针对支撑体系的某一方面制定发展计划,如关于人才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计划;关于《审计法》的宣传与落实、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研究的发展计划等。

5、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主要是关注五年规划和其他计划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它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各项审计工作,针对“五年规划”确定的每一个重点审计工作领域,从确定风险存在的环境、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风险等五个环节,合理地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定期分析和总结回顾五年规划审计工作的各个重点领域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措施,修订风险管理(含舞弊控制)计划,确保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政府审计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改进和提高政府审计管理必须高度关注其外部环境变化。在我国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意味着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政府审计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十分关注以下几个外部环境问题:

1、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政府审计管理的影响。一方面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针对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企业审计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已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社会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势必要求加快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从国际上看,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财务报表审计准则的技术方法上的趋同,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借鉴社会审计准则体系规范和其他一些好的技术方法,建立起政府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审计行为。

2、政府审计的国际潮流与我国政府的国际定位。总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包括财务报表审计与效益审计两部分。各国财务报表审计多是基于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在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审计方法的运用方面多趋向于国际审计准则,较为规范,但各国效益审计的方法和领域则有所不同。在财务报表审计领域,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开展真正意义的、符合国际审计准则的财务报表审计。实际工作中的财务报表审计(或预算执行审计)仍停留在账户审计或交易审计的层面,很少运用风险基础的审计方法,也没对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发表意见。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以实现政府财务审计的规范发展,尽快并入国际审计潮流。在效益审计领域,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将合法性审计纳入效益审计的范畴,赋予“经济、效率、效果”以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将是探索有中国特色效益审计的关键,也是我国政府效益审计实现与国际同步的关键。

3、适应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管理的体制短期内不会改变。基于这种判断,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的核心问题就是审计工作如何适应这种管理体制的要求,寻求最佳途径,发挥更大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舆论和社会监督,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重点和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帮助。

(四)重视审计管理体制框架落实的组织保证和业绩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审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篇4

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审计无论是从工作范围,工作内容,还是工作属性的角度上来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审核模式而言,通常是在工程竣工结算环节时才引入造价审计,造价审计的主要功效是对整个项目最终的工程价款进行核定,具有事后性、被动性、以及静态性的特点。其产生于计划经济市场体制下,与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别。而对于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模式,则体现除了动态性、事先性、以及主动性的特点。在这一过程当中,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其能够对造价审计的开展时间点进行延长,在各个施工阶段当中,体现工程预算审核工作的阶段性特点,形成不同施工阶段所对应的工程造价文件,作为本阶段造价成果。同时,由于造价咨询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因而能够及时的解决施工现场造价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能够使施工现场的工程造价预测更加合理,控制更加有效以外,还能够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对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的保障而言有重要价值,并可达到改善工程经济效益的目标,更好的满足工程项目建设方的实际需求。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审核模式相比,虽然传统工程审核模式能够避免工程结算阶段中出现价款高估冒算的问题,但整体上仍然有较严重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会对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与控制产生不良影响。而在项目施工过程当中,通过引入全过程性跟踪审计的方式,得到了建设方的重视与青睐。特别是结合我国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价格机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价格机制正逐步向着“市场决定价格”的方向转变),全过程性的跟踪造价审计模式所表现出的优势更加的确切,其生命力更加的旺盛,势必会逐步发展并成为造价审计工作领域中的主流发展趋势。

2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内容

在项目施工作业实施的全过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工程项目合同以及双方所签订各类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2)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合同当中与工程造价有关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3)安排工作人员参与项目施工例会以及技术经济协调会,对会议主要内容进行记录与汇报;(4)对工作量月度报表进行审查,结合项目施工特点,提出阶段性的工程付款咨询意见;(5)安排工作人员参与项目施工现场图纸会审以及技术交底工作当中,配合其他各方负责人,完成对施工预算的编制工作;(6)对工程项目质量实施的动态情况进行观察与掌握;(7)面向建设方提供各类项目施工期间可能涉及到的反索赔事件咨询服务;(8)对施工全过程中造价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成果进行总结并编制形成完整文件报告;(9)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提出在项目施工全过程当中与造价控制以及降低造价相关的合理、可行性意见。

3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方法

由于项目施工全过程跟踪造价审计在实际开展中具有事先性、主动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向现场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就需要委派专门的造价工程师深入施工现场,常驻现场并参与到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当中,与建设方负责人相互配合,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之上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期间,所涉及到的造价审计方法归纳如下:

3.1对工程合同以及相关协议的审查在审查工程合同以及相关协议时,首先需要验证其合法性。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为依据,审查合同及相关协议的精神、文本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审查合格的合同协议,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合理性。合理性的评估包括:合同协议中所使用语言文本是否规范,有无歧义,是否简练,重点评估相关条款是否存在语义表述不当的问题,避免后期发生索赔事件。特别是涉及到费用以及计算依据的条款,更需要工作人员严加审查。还需要审查合同协议的附表、附录、签章等手续是否完整齐备。通过对工程合同以及相关协议的审查,能够从源头入手,最大限度的规避后期的索赔问题以及争议问题。

3.2对设计变更以及签证费用的审查在项目施工现场发生设计变更问题后,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定性审查。这一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审查内容包括(设计变更所对应的手续以及变更依据是否符合现行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否与项目招投标精神意志,是否准确的反应了现场变更的情况,设计变更是否出现了重复计取的问题)。在以上审核结束后,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审查。即重点审查设计变更中的文字表述是否清晰且明确,同时与签证费用相关的计算方法与结果要求是否合理,附件、附录是否完整。整个审查过程当中,需要确保核定的严密性,并根据审查结果,对工程项目用款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3.3配合建设方进行工程款项拨付需要积极与建设方负责人配合,做好对工程款项的拨付工作。在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报量表付款申请单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以后,需要与施工方负责人配合,以月度为单位,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量完成情况逐一核对项目内容,同时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所签订的施工合同相关条款,汇总形成整体性的工程形象进度意见书,将意见书及时报送给建设方负责人并将其作为工程进度款项按阶段拨付的重要依据。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工程建设全过程当中,款项的拨付得到数额上的限制,避免在工程施工作业中出现超付等方面的问题。

3.4对竣工验收的审查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参与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作环节当中,对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后未完成的尾工工程进行全面清理,若涉及到未完工工程,则需要根据未完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专门编制对应的明细表,同时,在所编制明细表中注明未完工工程的具体内容。若在未完工工程当中涉及到与工程价款有相关联系的项目,则还需要在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结算审核的过程当中对这部分价款予以扣除处理。

4结束语

篇5

1.申论是考试科目,也是文体名称。

作为考试科目,2014版国考大纲即《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表明申论是应用于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具有规范作答要求、相对固定程式的笔试科目,是测查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等具体能力的科目;作为试题,是以给定资料为依据,按照规定要求作答,就特定问题展开分析论证,表达应试者的思想认识,说明事物的道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主观试题;作为文章体裁,申论的答案主体是以论说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相对完整意思和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机关常用文书规范的议论文体裁。“申论”作为动词,有申述、论述、引申论述的意思,在申论考试的语境中,是指依据给定资料,对材料反映的事实、蕴含的观点展开引申论述,阐明并论证作答者的观点。以给定材料为依据,是申论考试的最本质特点,也是最基本的作答要求。

2.“申论”考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

对于“申论”考试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有的省级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做出了比较明确和细致的解读,对于准确认识“申论”、指导作答实践较有意义:“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为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等,测试应试人员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申论》给定的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人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用文字形式准确流畅地表达。”从词语释义、作答要求、测查目标、材料内容、作答方法等几个层面,对“申论”做出了较为明晰的解释,其中“准确理解材料”和“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有针对性地形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这三个关键句,既是有条件关系的,又对把握申论要求具有特别实用的意义。

二、申论命题的题材涉及哪些领域?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体五面”,即: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有的申论题材都没有超出这五个方面。具体的切入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高度、不同的门类领域。

第一,层次高度来看

申论考试题材内容有高与低、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之分。高层次、宏观层面、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2014年下半年天津市申论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4年国考申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多主题复合型试题)。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2014年国考申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014年北京社会在职申论《城市摊贩管理》,2014年上海申论《政府绩效评估》,2014年江西申论《金融危机下改善民生》。

第二,从门类领域来看

申论考试题材有综合与专门、全面与局部、跨越多个领域与涉及单一领域的区别。典型的综合性、跨领域题材:2014年浙江申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门性、单一性题材:2014年湖北申论《保证食品安全》,2014年江苏申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中国制造业》,2014年陕西申论《治理行业不正之风》。

第三,从出现的频率来考察

申论试题以具体性微观题材、专门性单一题材居多,其中涉及具体的专门领域主要有:

经济管理:2014年浙江申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2014年甘肃申论《消除垄断,维护公平》,2014年北京申论《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结合,规范市场秩序》,2014年辽宁申论《改革招商引资体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密切相关。

政治文明:2014年北京申论《听证会制度的发展》,2014年上海《树立公务员精神》,2014重庆《遏制政府浪费》,2014江西《预防职务犯罪》,2014福建《强化突发事件中的政府责任》,2014年黑龙江省申论A类、B类《促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强化政府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责任,杜绝权力寻租》,2014年春季福建申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与加强和改善政府自身建设密切相关。

文化建设:2014年北京申论《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并重,提高国民文明素质》,2014年山东申论《弘扬感恩精神,促进社会和谐》,2014年山东申论《弘扬抗震精神,保持机关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2014年山西申论《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与弘扬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相关。

篇6

1.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人员应掌握会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多种专业知识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知识,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部门调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审计流程,综合业务素质不高,识别风险、判断正误能力较差,大都以手工查账为基础,适当运用抽样技术,根据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无法出具有效的管理建议,制约了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导致组织价值增值难以实现。

2.内部审计计划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审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方面存在问题,未能突出审计重点,未能适应评估固有风险并随之修改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未能确认与异常交易相关的高风险领域,审前缺少审计计划,未能编制出合适的内部审计计划或是墨守成规,对往年内部审计计划不作修改就加以运用。

3.内部审计结果实施不到位

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没有建立如何完善制度,导致同样问题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反复出现,甚至对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不能做到“宽严适度”,有的干脆不了了之,使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受到了影响,审计成效得不到体现。

二、国有企业以实施内部审计推进组织价值增值的具体措施

1.国有企业高层重视并保障内部审计实施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高层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大对本企业的监管力度,成熟的国有企业应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使内部审计部门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权限,使内部审计工作尽量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内审能有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制度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对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查实。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合理分工,从制定内审计划、编制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底稿、审计签证、出具审计报告到归集审计档案等实行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内部审计的高质量。

3.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识内审人员队伍,是完成内审工作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力度,实现内部审计的防弊兴利和增值的管理目标,达到“建一流内审队伍、创一流内审业绩”的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业务培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理业务的政策水平和应变能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4.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计划,严格履行内审程序

为更好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制订了《内部审计人员守则》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年初制订好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拟订内部审计方案,下发内部审计通知书,按照计划开展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工作,草拟审计报告初稿,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企业高层及时沟通,探讨解决方案,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制定管理建议书。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整改跟踪核查。

5.突出内审重点,不断显现内审工作成效

在日常内审工作中,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前需要经过调研阶段,调取与内部审计相关资料作为制订内审方案的参考依据。内部审计开始后,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分析,根据其内部审计情况,制订被审企业的审计重点,排除重复审计项目,减少了内部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内部审计工作量。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疑点化大力量应进行研究,互相帮扶和排解,使内审工作做到了“精、准、快”,例如通过突出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内部审计,着力从深层次发现其重大经营亏损,资产运营质量较差,内控管理机制不规范和内控制度、经营决策失误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可操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有抓住重点,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就会不断显现。

6.重视内部审计成果,提出整改措施

篇7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这一变革,将会促进公司采取更加合法与规范的会计处理、税收筹划手段,从而以前那种“打擦边球”、虚拟经济业务减少所交税款等等方式,其使用的风险将会增大。为取得一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司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

【关键词】促进公司采取更加合法与规范的会计处理 税收筹划手段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正文】

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相关法规规定,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其公司性质, 应属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应当首先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此基础上,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方能将税后利润分配给股东。若投资主体是自然人, 那么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 投资者还应就税后分配利润, 按照“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表1 自然人创办一人公司的税负比较表应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率个人所得税率实际税率个人所得税实际税率不超过5000 元18% 20% 34.4% 5% 5%超过5000 元到1 万元(含) 18% 20% 34.4% 15% 15%超过1 万元到3 万元(含) 18% 20% 34.4% 20% 20%超过3 万元到5 万元(含) 27% 20% 41.6% 25% 25%超过10 万元33% 20% 46.4% 35% 35%一人公司个人独资企业超过5 万元到十万元(含) 27% 20% 41.6% 30% 30%于是, 当一人公司惟一股东为自然人时, 就会出现对公司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惟一分配利润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经济性双重征税。而且,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 万元,高于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因此,自然人设立一个一人公司,其税负加重,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也加大。2、新《公司法》所要求的“强制审计”,限制了税收筹划的手段与操作空间据新《公司法》第165 条规定: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终了时,需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务会计报表应该按法律法规制定。也就是说,从06 年1 月1 日开始,无论公司大小都必须在每个会计年度报表上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一变革,将会促进公司采取更加合法与规范的会计处理、税收筹划手段,从而以前那种“打擦边球”、虚拟经济业务减少所交税款等等方式,其使用的风险将会增大。为取得一份“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司会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8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安灵,白艺昕.企业政治关联及其经济后果研宄综述[J].商业研究.2010(401):67-74.

[2]熬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2005.

[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4]陈勇.试论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治理[J].审计月刊,2012(3):23-30.

[5]樊纲,王小鲁等.中国市场化指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冯兴元,何广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系列报告[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3-75.

[7]刘芳.企业规模决策及其有效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8]刘帅帅.政治关联与上市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P].河北经贸大学.2013.

[9]宋敏,张俊喜,李春涛.股权结构的陷讲.南开管理评论,2004(1):9-23.

[10]邵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与国有企业改革[J].现代国企研究,2014(02):8-22.

[11]郭建民,毛家强.寻租理论与反腐败分析m.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

[12]蔡春,朱荣,蔡利等.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一一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审计研宄,2012(1):6-11.

[13]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检释[J].科学学研究,2001,19(3):103-107.

[14]吴联生.盈余管理、政治关联与公司税负[J].会计论坛.2010,17(1):3-17.

[15]吴灵玲.政治关联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一一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丁青艳,王喜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7(20):52-53.

[2]李金玉,阮平南.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9-21.

[3]李欣,刘湘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之领导种群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企业研究,2010(8):40-41.

[4]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2-25.

[5]胡斌.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4-15.

[6]刘学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11,(30):33-35.

[7]陆玲.企业生态学原理初探,中日管理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254-268.

[8]梁运文等.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57-59.

[9]刘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培育[J].江苏商论,2010,(9):15-18.

[10]刘雷.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6):23-24.

[11]任今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发展环境[J].闽江9院学报,2010,31(4):22-24.

[12]杨艳萍,李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9):10-11.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8).

[2]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35-40.

[3]杜胜利,李清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人员更换研究[J].财政研究,2008(7):77-80.123-33.

[4]薄仙慧,吴联生.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1(1):90-97.

[5]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9.

[6]高宏亮,张瑞君.论我国CFO的职能定位及能力的提升[J].辽宁大学学报,2005(9):131-136.

[7]李增福,郑友环.避税动因的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6):80-89.

[8]军,唐国平.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93-98.

[9]吴联生.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J].会计研究,2005(5):37-41.

[10]蔡春,朱荣,谢柳芳.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12):135-130.

[11]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4-14.

[12]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4):49-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