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1: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舞蹈演出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体育舞蹈市场营销,模式
前言
体育舞蹈的市场营销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以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为首的众多地域性的体育舞蹈培训中心已步入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体育舞蹈赛事及体育舞蹈经营项目营运开来。通过对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营销模式的分析,未来体育舞蹈的营销趋势是多元的。在制定其营销方案时,应更多地关注3P(人员Personnel、服务流程process和服务有形化Physical evidence)。只要把握好3P,就能实现体育舞蹈在市场营销中的战略意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体育舞蹈产业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经营项目及营销方式
港龙舞蹈文化机构创建于1998年,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路庆安大厦负一层,是中国乃至亚洲国标舞界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舞蹈文化品牌之一。港龙舞蹈主席王永刚先生是唯一一位担任世界三大国标舞赛事其中两项评审的中国人。港龙舞蹈文化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大赛、舞蹈用品开发、舞蹈培训中心及国际标准舞俱乐部、舞蹈健身会馆的经营等,成功地打造了中国国标舞第一品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并广泛阅读有关艺术文化产业经营、体育产业方面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持。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结合体育舞蹈产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市场营销访谈内容。电话采访直接回答。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必要的图表绘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营销机构的基本情况
2.1.1 体育舞蹈营销机构的经营项目
作为中国体育舞蹈营销机构的龙头企业,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经营项目主要由五大分支机构来运营。这五大分支结构分别是:拉丁舞健身会馆、体育舞蹈俱乐部、舞蹈培训中心、舞蹈用品商城和赛事演艺事业部。在2005年至2009年各部门的盈利调查中,不难发现,在体育舞蹈营销中,体育舞蹈俱乐部的盈利金额占总盈利金额的40%,其次是拉丁舞健身会馆和舞蹈培训中心,分别占总盈利金额的17%和20%,值得一提的是,舞蹈用品商城和赛事演艺事业部的盈利金额存较大差异,只占到总盈利金额的15%和8%。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各部门盈利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也是普遍现象,很具代表性。一般来说,健身、娱乐与培训机构是针对于广大群众的,只要完善广大群 众的认可度就可实现此机构的长期、稳定运营,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然而舞蹈用品 方面的销售存在一次性购买持续时间较长的弊端,若进一步推进舞蹈用品的广告力度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而演艺事业部的发展与壮大也会推动舞蹈用品的销售。。演艺事业部 的盈利金额占到总盈利金额的8%,究其原因,其作品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及进入市 场等其他活动投放的成本较高,这就造成了其自身价值的贬值;第二点原因仍是关注力度不够,赛事和商业性表演数量较少。。
2.1.2 体育舞蹈市场营销的业务比重及目标对象
据调查显示,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的拉丁健身会馆的业务量占到总业务量的25%,其主要内容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娱乐性质的健身活动,目标对象以25岁至50岁的有稳定工作的都市人群居多;体育舞蹈培训中心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15%,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有潜力的参赛选手或教师队伍,着重培养青少年人群,同时会组织一些专业的集中训练以此促进体育舞蹈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体育舞蹈俱乐部,这是以娱乐和丰富大众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业余培训,面向各个年龄段、企业和个人,可根据企业或个人的不同需要帮助策划表演以及比赛等,具有灵活性强,服务性专,覆盖面广等特点,占总业务量的35%;演艺事业部门占总业务量的5%,其主要职能在于可以策划、组办各种赛事、演出,调动专业选手和具有专业水平的舞蹈演员参与其中,以及配合各种类型的商业演出活动;舞蹈用品商铺占总业务量的20%,这是专以舞蹈用品为经营产品的销售部门,包括舞鞋、舞蹈服装、舞蹈饰品、舞蹈教材以及舞蹈服装订制等经营项目,目标对象针对于体育舞蹈人群。
2.1.3 体育舞蹈的营销特征
第一,根据经营项目不同,交易行为对象也有所不同,演艺事业部的营销对象是艺术作品,它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和改善往往是间接的。第二,体育舞蹈的作品本身具有创作和文化价值,它和市场需求之间有时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会造成演出收入无法抵消演出支出,甚至严重亏损。第三,一般认为,营销是消费者导向,故表演节目应迎合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娱乐需求;而体育舞蹈是产品导向,追求的是自身的品味和创作价值,故体育舞蹈本身不能因附和市场而降低品质,从而使体育舞蹈与营销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
2.1.4 体育舞蹈营销的合作范围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合作范围包括:时尚舞会、客户派对、公司年会、楼盘开张、节目策划、演员特派、活动承办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体育舞蹈前景发展
据有关部门估计,至2009年全国有3000万体育舞蹈爱好者,而这个数字在未来的三年中会增加一倍,这使得体育舞蹈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这是实现体育舞蹈产业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建立体育舞蹈的市场营销模式。
3.1.2 体育舞蹈潜力所在
必须在现实操作上,有意识地填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间的鸿沟。通过商业化操作和大众文化式消费,体育舞蹈市场营销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在力量。
3.2 建议
3.2.1 借鉴国外经验,走自己的路
在充分重视我国体育舞蹈市场营销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才能确保我国的演艺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才能真正终结横亘在中国体育舞蹈与营销间的鸿沟。。
3.2.2 策划经营
深圳港龙舞蹈文化机构经营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三: 一是建立了初步的演出经营模式。二是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互利互惠,使服装展示与体育舞蹈表演紧密结合。三是积极公关,争取社会资金赞助。这样,体育舞蹈与营销的距离越来越小,也因此获得了市场认同,体育舞蹈交流与碰撞也才因市场经济的推动而更加频繁和深入起来。让我们以崭新且独特的营销策略,来终结体育舞蹈与营销之间的鸿沟。
参考文献
[1] 科特勒(Kotler,P.).市场营销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6-108
昨晚,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芭蕾舞剧《美女与野兽》,该团随后还将演出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此次领衔主演两部舞剧的首席舞者是华裔舞蹈家曹驰,
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的首次访华巡演先后受到了广州、北京、上海观众的欢迎。率团来沪的是该团艺术总监戴维·宾利,《美女与野兽》正是他的成名作品。值得1提的是,两台舞剧的首席舞者都是亚裔演员——来自中国的曹驰和来自日本的佐久间奈绪,曹驰还是戴维·宾利13年前到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亲自挑选的得意门生。对东方舞者而言,能在国际名团担任独舞演员已相当难得,而且很少有华裔男舞者能在这样高级别的舞团中担任首席舞者,曹驰因此被认为是当今最优秀的华裔男舞者之1。
在谈到东方舞者的特点时,戴维·宾利表示(冒号):“芭蕾是1门国际性语言,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上每个舞蹈学校的理论学习都差不多。但在舞蹈训练方面,英国的舞蹈演员是根据每个剧目来练习相关的舞蹈技巧的,因此针对每部新剧目都有新的训练内容;中国和日本的舞蹈演员受到的是俄罗斯的训练方式,非常注重舞蹈技巧的综合训练,因此东方演员的技巧性很强,但在表演上不如欧洲演员。”曹驰补充说(冒号):“我在国内学习时接受的是军队式训练,因此我们比西方的舞蹈演员能吃苦,但到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学习之后,老师就着重在表演上对我们进行训练。”
【一】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提高
摘 要: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舞蹈作为一种源自自然、来自人类灵魂深处情感的生动肢体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通过舞者而传达给观众的,使观众受到触动,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对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 键 词: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三、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课和舞蹈实践活动(如舞蹈比赛)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观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进行,教师以主导地位的角色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者,周而复始,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比赛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二)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创作、表演、欣赏水平,从而促进艺术表演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 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 、艺术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是各种艺术
四、艺术实践是艺术表现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该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欧.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2).
[2]张春河.高校舞蹈教师的角色素质[J].舞蹈,2008,(6).
[3]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苏娅.中、日、韩三国古典舞蹈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二】舞蹈艺术方面的论文
摘 要:文章通过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个人素质、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等三个方面对怎样创作优秀舞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起源;舞蹈分类;知识型编导;舞蹈创新
1 舞蹈常识
1.1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发展,人们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开始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认为舞蹈始于旧石器时代。结合中国远古的传说以及世界各国的历史记载,舞蹈的演变经历了我国云南沧源岩画中等岩画中体现的上古时代原始舞蹈,随后在奴隶社会的图腾舞蹈,到了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史书上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发展的两个高峰的汉魏和隋唐时代,唐玄亲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还亲自参加编制乐舞。以及从欧洲宫廷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纪出现的现代舞。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照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①自娱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自娱性舞蹈剧具备广泛的群众性,例如,人数、场地、时间均由大家自己选择决定,同时更以群众舞蹈娱乐活动为互相交际为手段而到达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这种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规范性,除了在个别的场合由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即兴表演之外,大多数一般都在舞蹈编导的精心的编排下,提炼出主题思想、故事情节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塑造人物,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来娱悦观众,让观众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统一。
2 舞蹈编导个人素质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很多理由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中优秀编创人员的稀缺为主要的症结。培养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需要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客观的教学条件到个人的文化素质形成了密切联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编创的规律法则制约下,切实提高编导的整体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内涵
最初舞蹈在舞台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内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编导、演的技巧,学养、文化人格等诸因素中,影响创作的终极因素是舞蹈艺术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个舞蹈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编导的个人内涵,他创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2 做文化知识型编导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灵》《踏歌》《丝路花雨》《云南印象》等众多经典作品。目前社会提倡的是打造知识型社会,也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识性才能符合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一个能让人从舞蹈中读出知识读出文化的作品,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作品,这个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会的作用,让人们沿袭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利用好这种广泛而又直接的艺术形式继续创新发展。伴随着近几年来电视的大力推广,各种各样的舞蹈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百变的样式、翻新的手法,让我们眼花舞蹈艺术方面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glww.net提供,转载请保留 .缭乱,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台上是让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员,舞台下是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的观众,这样的场面和舞蹈的编导有直接地关系,这种舞蹈缺乏知识,是一个浮躁的表现,以一种功利的表达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离艺术的本质。现在的状况更可悲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泛滥——搞自己的艺术,这些舞蹈编创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人知识的缺乏,盲目抄袭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难度以及绚烂的舞台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识型。
2.3 舞蹈编导应当深入到生活中
当前舞蹈创作面对的很大一个理由是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舞蹈来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编导中,编导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并升华,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转化的过程中,有一项技能是编导们要学习的就是“模仿能力”,这种摹仿可以在编出的作品中得到体现,观众也可以从这种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样的情景,所以这个模仿要不到生活中体验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创新又要保持传统文化
我国的舞蹈资源丰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经过艺术大师们的挖掘已经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遗产沉睡在民间中,这样就需要我们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对的就是怎么样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新,这种创新目的是为了让这些宝藏更好的发挥它的特色,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识舞蹈教学发展
一个定位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作为当代的舞蹈演员们,更要着眼于未来,抛开功利心,舞蹈是经济建筑中的高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从事舞蹈生涯的演员们应该以知识舞蹈为导向,转变观众对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们从事舞蹈的工作者们从自身的素质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编导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舞蹈所带来的文化内涵。
3.2 学会体验感情
舞蹈《牵手》打动了很多的观众,这个舞蹈来自生活,我们没有把它放在舞蹈来源于生活着个章节中讲,是因为这个舞蹈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两名两位残疾演员用残疾演绎完美,她(他)们没有屈服命运的不公平,而是选择了挑战残疾,与命运抗争,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残疾的肢体,完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们表演过程中,将他们的情感通达肢体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正是两位演员的倾情演出打动了评委和众多的观众,我们从他们的舞蹈中读出了真心真爱和真诚,我们用一个演员参加一个访谈所说的话来总结这个舞蹈的成功。
关键词:山水实景演出;创作瓶颈;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42-01
一、山水实景演出的现状
山水实景演出最初的目的是通过现代化的艺术表现手段,打造出一台浓缩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舞台艺术作品,向观众集中展示某地的文化特色,并形成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以推销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起初《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在公演后极大地推动了阳朔和丽江的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收到了来自于社会各界的热捧。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印象”模仿热潮,这些演出大部分都进行着复制及自我复制。少了创意要素的加入,即使环境变了,音乐变了,使用的素材变了,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这也正是当下实景山水演出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在当下的实景演出中,感官刺激正在逐渐的取代心灵的感动,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关注和思考也正在被制作者有意无意的放弃。每一个从业者都在用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强调大场面、灯光特效、音响震撼、票房和所谓的成功,仿佛只有这些才是实景演出本身、才是艺术本身。
二、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创作瓶颈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打造白己的山水实景演出,目的是为了提升当地文化形象的级别和实力。让来到这里观看演出的人们,都能在这场融山水、情景、民族人文理念于一身的演出当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就现实情况来看,诸如阳朔、丽江、武夷山等地的文化形象,确实借由“印象”这张文化名片得到了推广,但是当大部分的旅游地都在打造白己的实景演出的时候,实景演出在受众心中的特殊性也就减弱了。
一座城市,在向外传播自己的城市文化形象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自身特色的定位。以为仅仅靠一台实景演出就能达到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带动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着实是高估了实景演出的能力。
从欣赏者的角度,许多时候只是出于对艺术作品所展现表象的一种观看,这与“欣赏”艺术的层面还相距甚远。张艺谋在《印象・丽江》宣传片中这样说道“那种大量的,集体的,雨点般的击鼓动作是最震撼人心的”。类似于这样的群舞在实景演出中是最常见的演出形式。大量的集体舞蹈、华美的服饰与灯光,成为实景演出的主要标志,其内在的民族文化内涵反而退居其次。在当下山水实景演出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中,许多舞蹈作品常常风格不定、直接使用素材堆砌舞蹈动作,常常几十上百人配合灯光音响做着重复的动作,其目的是让观众感觉到视觉上的震撼,但是观看完毕走出剧场时却又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当下许多舞者和舞蹈创作人员在创作中需要的不应只是技术层面的强化,或是追求场面宏大的“人潮舞”,更多的应该加强自身对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理解。
在实景演出的创作中,如果只将原本具有明确文化内涵的形象进行抠像,抛却原有的人文精神,那么这只是在做一件失却了原有人文内涵的作品,即使外表再绚丽,也会逐渐耗光它的文化生命力。实景演出不应只是一场豪华的烟火秀,因为最终能让观众为之感动的还是我们在真实生活中体味到的真实情感。
用“大而无当”四个字来形容当下部分山水实景演出的表现,似乎是比较合适的。这股宏大之风吹遍了国内的著名景区,面对部分山水实景演出带来的高回报,使得一种妄图通过在真山真水之问打造视觉特效,吸引观众的想法正在愈演愈烈。造成的后果就是项目的体积和投资迅速膨胀,而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却不断缩水。好像我们面对这片山水时,除了打打光之外,就无事可做了。
事实上,游客是冲着这片土地上凝聚的传统和内涵而来的,如果人们能够真切的从中有所收获,不论是思想上、精神上、身心上、学识上,无论哪一方面确有所得,游客就会络绎不绝,这是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通行的一条法则。
三、山水实景演出的未来发展
实景演出诞生之初就与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本质仍然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作品。山水实景演出是舞台艺术表演的新的表现形式,对它的评价和思考就应当回到实景演出本身、回到艺术本身。
在当下舞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当重新寻回艺术创作的初衷,才能让山水实景演出的制作理念回归到艺术创作的范围中来。指着实景演出市场每一部作品都获得《印象・刘三姐》一般的成功,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应当重新理出实景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它的艺术创作标准,把打造舞台艺术精品作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一切“向钱看”、向搞大排场看齐。对于那些跟风搞创作的人来说,学习、模仿他人的作品只能学到技巧和技术,而属于独特地域的精神气,还是必须要从遵循本土气质的作品中酝酿和生发出来。为了达到这一点,最终要靠的还是对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艺术创作初衷的熟悉与尊重。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演出实践相结合是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借助社会艺术实践创新对舞蹈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要保持其应有的艺术品位,只有确定社会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握好舞蹈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高校应不断地扩展社会实践项目,既要赋予社会实践新的内容,从调查走访为主转向发挥专业资源优势起主导作用,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以使得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提高专业知识。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可以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推进有偿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艺术院校可以通过有组织的企业庆典、接收实践单位演出、商业演出招标等。舞蹈演出活动适当有偿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高校、大学生和接收单位的积极性,为舞蹈教育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减轻学校的负担。特别是能提高在校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舞蹈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
坚持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演出实践相结合是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由此建立起一个实践教学的体系。
(一)创作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院大力加强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与修订中,表演、教育专业都相应的增设编舞技法课,舞蹈创作课和舞蹈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作实践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
学院有计划的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向民间学习,进行田野调查,撰写田野调查报告、采风报告,举办采风图片展。通过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对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进行较深入了解的同时,对生活、课堂、舞台三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更充分的认识。
(三)演出实践
学院应定期开展如“萌芽杯”、“新人杯”舞蹈比赛,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舞台,培养、选拔、推出人才的最佳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内艺术院校舞蹈比赛和全国舞蹈比赛;以及每年定期举行应届毕业生毕业实习演出;每年定期举办应届毕业生毕业汇报演出;同时不定期的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性演出。
(四)毕业实践
艺术学院实行集体、指派、个人实习的三种实习方法。一是学院组织集体演出实习;二是学院与外地艺术院校建立实习基地,学院指派学生到实习基地单位实习;三是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个人实习。实行集体、指派、个人实习的三种实习方法是既符合舞蹈艺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又有利于舞蹈专业学生艺术实践锻炼能力以及为毕业就业奠定基础行之有效的实习环节。此外,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设计毕业供需见面的课堂展示课和舞台展示,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演出等实践环节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二、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社会活动的天地十分广阔,借助社会艺术实践创新对舞蹈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为培养“文舞相融、德艺双馨”、“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艺术人才不断探索和努力。
(一)把握好舞蹈教育的目标定位
决定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仍是社会的现实需要。在计划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舞蹈教育,只按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因而造成学生的专业面过窄,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教学过于封闭等现象,充分说明传统舞蹈教育的目标定位不能满足现今文化市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教育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在学生多元化的趋势下更要大众化,必须面向市场,这样才能把舞蹈有偿演出搞得越来越大,事业越来越兴旺。
(二)把握好舞蹈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与诱惑下,有不少舞蹈编导家改变自己的艺术观、价值观,跌入了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状态之中,无心认真思考严肃舞蹈的创作问题;在创作的审美理念上,追求形式完善多于追求内容健康积极与思想、文化品位,所创作的作品中不乏低劣粗俗的节目,令人难以恭维。但眼下有些舞蹈,过分地盯住臀部,尤其是女性的臀部。以其晃之扭之、摇之摆之为亮点。即使为了商业炒作,也犯了忌。至少是不懂舞蹈的第一品格是文明,是文化。特意地着重表现臀部未必能振兴艺术(尤其是舞蹈)。 转贴于
(三)把握好舞蹈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不能单纯一味地跟着市场转而失去艺术的价值和品位,一定要掌握严肃艺术所具有的严肃性,要保持它的高层次的审美价值观和文化品位。这给舞蹈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要求——在舞蹈实践教育过程中如何保持舞蹈文化的传统性,同时如何在不失其传统风格、文化品位的前提下与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
通俗的消费娱乐文化,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不少群众需要它,但代表中国舞蹈主要发展方向的作品,应当是严肃健康、积极向上的舞蹈文化。舞蹈要与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相适应,否则没有观众,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但是,舞蹈的时尚化必须保持自己最本质的特色,保存自己的原生态品质,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三、完善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的对策建议
学院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对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笔者对舞蹈教育的社会实践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确定社会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舞蹈教育在社会实践创新过程中要放开视野,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如为学校、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从事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创造、研究、策划、管理、群众等社会需求的舞蹈艺术人才,并且关注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将来转行做好准备。在商业演出活动中,特别要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要自觉认识自己知识与修养的缺乏,杜绝浮浅的创作、冷漠的表演以及盲目性,特别要防范以动作思维方式取代逻辑思维而忽略艺术思想性。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舞蹈文不对题,无病,莫名其妙,而不讲内容的满台滚爬搂抱、背举,衣着露透瘦,肚脐眼普遍露。显然这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又缺乏知识的艺术现象,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制定科学的、符合需要的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二)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时间
首先,要打破横向时间的限制,充分的利用时间。作为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关负责人可以灵活安排、机动处理,在发掘一些较好的社会实践途径之后,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活动内容尽可能的丰富,不要放弃每一个可供学生锻炼的机会。
其次,要打破纵向时间的限制。开发一项途径后,要把其中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加长,让同学们从中真正的学到东西之后放手。组织以班级管理为单位的演出活动,这样便于舞蹈学生彼此熟悉,有利于舞蹈教师的外出管理。特别是要注意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学业为主,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即将进入社会,所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展有偿演出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舞蹈理论与技能的相辅关系 [J].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2008.3.
[2]符姗姗,唐圣菊.舞蹈教学中“潜性课程”的实践及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9.1.
[3]王玉浅.谈实践教学在高等舞蹈教育中的意义[J].学问(下半月).2009.6.
关键词: 教学评估 高校院(系)管理体制 绩效管理水平 策略研究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增强本科教学实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将管理重心下移,推行二级绩效管理,理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权责,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管理从静到动,由细到精地规范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一、以院(系)为中心,促进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
院(系)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在地方高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办学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实践运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级基层管理机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下,音乐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营造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竞争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研室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树信心,外树形象”活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册》,涵盖了教研室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教师备课,教学进度,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等检查,使教学环节常态化。
教研室以团队建设为中介,开展“向课堂要质量”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教研室定期开展“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创优质课”活动,公开评课,相互探讨,在研讨与交流中融汇,在法与内容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发挥团队作用,加强教师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形成了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等优秀团队。声乐教研室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以专业建设为驱动,促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业建设是院系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对院(系)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还对新专业给予指导,并给新专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切实达到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从2007年来,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依托,为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强专业、育通才、广就业”的办学特色,在师范教育中融入非师范教育,在师范性素质教育基础上体现社会舞蹈表演专业的个性教育,注重川东巴渠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贯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始终。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新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支撑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带动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展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资金缺乏、师资队伍素质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生源素质较差,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切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音乐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展开对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四个促进”①、“三个基本”②、“两个突出”③、“一个引导”④的学习讨论,反复就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定位、教材的选购、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的科目、开设的时间、学分安排等内容是否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评价标准和激励作用进行论证,从而形成既稳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并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创新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专业平台,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专业发展模块,以地方特色课程为专业特色模块,以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强化实践育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城乡综合一体化建设基层、服务社区培养“定岗式”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
2.重视教材选用评估,自编教材初显成效。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重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音乐专业教材、自编教材、实用性强和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师生评价优良的教材达94%。教材编写也有了较大突破,至2012年教师主编教材3部,主编教学参考书3本。
3.注重队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新建应用型高校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先进理念,并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和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单一依靠监督检查进行质量监控的状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之中。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等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4.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分为校、院系两级。校级监控体系包括领导听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质量科;院系级监控体系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小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具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专业教师评议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要求,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运用于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分配,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工作热情。
5.学习风气渐浓,建设效果明显。通过近年来持续有效的工作,校园学习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实训室,图书借阅量增长,自觉到实训室做练习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主动性增强。2007年以来,共有8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大学毕业生,66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68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05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55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350人次获得学校奖、助学金。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地方和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追求现代大学“构建主动适应地方和社会对职业能力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便成了首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搭建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实训排练,国际交流、校内外交流表演、毕业专业汇报、艺术创作表演等舞台实践,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专业技能,建立了牢固的文艺建设体系,形成了服务意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1.改善实训场地条件,保证实训实习时间。为进一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地域和专业优势,积极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教学评估,配置了琴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MIDI教室、排练厅、实训室、音乐广场等教学场所,从而满足了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确保实训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5个,其中,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1个,国际文艺交流中心1个。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签订了“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协议,在丽江合作打造了一台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节目,形成合作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人才的模式。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加强新课改合作研究和培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韩国草堂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音乐本科教学计划,设置2个学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均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折算成学分,纳入课程考核。学校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社区、中小学校等,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帮扶活动;或分散要求学生回家就近开展社会调查,每学年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院(系)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发挥当地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演出中得到舞台锻炼,音乐系参加历届大学生艺术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舞蹈《大巴山抬工汉》获全国一等奖;舞蹈《红色记忆》获四川省一等奖;舞蹈《麻麻辣俏幺妹》获四川省二等奖;合唱《红色歌谣不变调》、《火龙舞之歌》获四川省二等奖;表演唱《打双麻窝子送》、《巴山妹子》获四川省三等奖。
3.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采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音乐会相结合的方式。各阶段要求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撰写、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均有具体要求,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观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按规定确定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社会实际,来自艺术实践、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断增加。2011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践环节的比例平均达到了53%。近三届毕业生有72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达到了培养要求。
四、紧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办学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务地方,与地方互动”是对院(系)办学定位绩效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突破点。近年来,各院(系)积极“找路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紧紧围绕学校“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城乡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繁荣了地方文化市场,提高了达州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近年来,独立承办的各种类型的演出已有数百场,在达州及周边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火之歌”;2009年达州市第十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达州市元九登高节“大巴山民歌会”;2011年独立承办“巴国情韵”——纪念李依若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多次为“留守儿童基金”举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依托地方与服务地方相结合,避免了办学定位的“大而空”,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总之,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应当把绩效管理及考核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成效考核更加明显,努力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四个促进”是指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经费投入,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
②“三个基本”是指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③“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④“一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67.
[2]王峰,涂宝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院系教学工作目标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9(10):51.
[3]李宝元.绩效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29-02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内容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三、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课和舞蹈实践活动(如舞蹈比赛)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观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进行,教师以主导地位的角色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是被动接受者,周而复始,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比赛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过一定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二)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三)舞蹈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创作、表演、欣赏水平,从而促进艺术表演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来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通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中央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激情、艺术表现力等多种能力,从而是各种艺术实践成为了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活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舞蹈艺术专业上发挥创造力。
四、艺术实践是艺术表现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该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欧.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2).
\[2\]张春河.高校舞蹈教师的角色素质\[J\].舞蹈,2008,(6).
\[3\]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策划:昆明文艺界全体总动员
1945年暑假,昆明基督教青年会挑选大中学生侯澄、王松声、毕恒光等组成暑期服务队,去石林县圭山一带宣传抗日。圭山是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居住区。服务队员看到彝族青年每到晚上,便聚在公房内外唱歌跳舞。艺术敏感性和鉴赏力很强的王松声,从歌舞中看出了彝族青年丰富的内心世界,意识到歌舞中潜藏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便产生了把歌舞搬到昆明去演出的想法。他把想法提出来,大家都认为非常好。为了决策,王松声还邀请时在昆明的舞蹈家梁伦去考察。等服务队完成任务,抗战已经胜利,组织彝族歌舞演出的事便搁置了下来。
次年春的一天,毕恒光去找王松声再谈此事。他俩认为现在的局面可以举办彝族歌舞演出了。但此举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方能实现,而他们没有组织经验。王松声便带着毕恒光去找西南联大剧艺社导师闻一多,请他作指导。此前闻一多对彝族音乐和舞蹈已有认识,听完他们的设想后表示赞同,并说要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些。闻一多建议他俩与梁伦先赴圭山组织节目,毕恒光负责联络,梁伦负责歌舞的编排和演员的训练,王松声负责写解说词。在昆明,闻一多则通过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和剧艺社的同学,解决了演出队的路费、吃住和演出的设备、场地等许多具体问题,尤其是组成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量和艺术指导团。当时的广告词里有这样的话:“是全昆明社会贤达的赞助,是文学艺术界的总动员!”昆明《学生报》也说:此次演出“集全昆明艺术界于一堂”了。
在王松声、梁伦和毕恒光的带领下,30多人的演出队在石林初步排练后,于1946年5月17日到达昆明。再经过简单排练,19日晚,举行内部演出,招待艺术、文化、教育、新闻、政府等各界人士和西南联大师生,演出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惊叹赞美声。招待演出之后,彝族歌舞即将公演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期待着节目的演出。
而在演出队这一边,仍在做精益求精的工作。招待演出之后,立即举行了艺术顾问团会议,会议决定在顾问团的基础上成立编导团,并推举闻一多、、查良钊、楚图南、尚钺诸先生为顾问,赵、梁伦、王松声、温功智、徐树元、聂运华、郭良夫和萧荻等为编导、音乐、舞蹈、朗诵、舞台等小组负责人。舞台演出有其特别的艺术要求,不同于广场歌舞或篝火晚会。为达到演出的最佳效果,在编导团的指导下,一方面对演出的整台节目做了编排组合,另一方面对具体节目做了加工提炼,再经过全体演员的刻苦排练,一台充满魅力的歌舞节目便呼之欲出了。
演出:彝族歌舞轰动春城
在观众的盼望中,节目以“彝族音乐舞踊会”之名,于1946年5月24日晚在云南省党部礼堂公演。由于当时没有留下音像资料,今天已无法知晓彝族音乐舞踊会的演出情形了。笔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和考证,基本弄清了演出的概况:
这台彝族音乐舞踊会共演出了30多个节目,除《序幕》和《尾声》外,分为六章。《序幕》介绍彝族的历史和现状,男女演员身着民族服装分别出场,形成民族服装表演。第一章《战争与和平》是撒尼的舞蹈,有《跳鳞甲》、《跳叉》和《跳鼓》等。这是一组表现战争的舞蹈,勇武豪迈,气势雄壮。第二章《追慕,感激,永生》是苗族的舞蹈[1],表达对于阵亡英雄的哀悼,有《芦笙舞》、《青鸟的故事》等。第三章《生活的乐趣》是白彝的舞蹈,有《拜堂乐》、《猴子掰包谷》、《鸽子渡食》、《架子骡》、《鹭鸶伸脚》、《一窝蜂》、《大箫》和《老人家》等。第四章《上帝的喜悦》是一组娱神舞蹈,有《摔跤舞》、《跳狮》和《霸王鞭》。第五章《唱出了生活和历史》把《阿细的先基》等十一首乐曲即十一个节目组合在一起,即今“民歌联唱”或“器乐联奏”一类,为各族演员先后演出。第六章《流露着坦白的真情》包括撒尼的《公房》、白彝的《三串花》和阿细的《跳月》,这是一组爱情的诗章。《尾声》中演员分民族列队上场,走到前台亮相而后列队于后台,欢送观众。整台节目以“中华民族本是一家人”为主题贯穿在一起,节目与节目之间用朗诵词连接转折,形成节奏由强烈到舒缓,气氛由紧张到轻松,美感由崇高到优美的演进过程。
当时有这样的评论和报道:“锣鼓笙箫齐奏,原始服装出场,……充满着原始风味,充满着生命活力,充满着粗犷,充满着爱情,充满着生的挣扎,充满着死的哀伤,充满着人间的辛酸和痛苦,充满着世上的喜怒与哀乐。有血,有肉,有骨!有色,有声,有泪。惊坏了一些大学教授和文化团体的台柱们,不得不为之捧场,惊坏了太太小姐和享乐的大人先生们,也不由己地为之鼓掌!”[2]“全场观众感谢彝胞之朴实纯真艺术,啧啧称美,每一节目终了掌声四起,情绪的热烈虽至终场并未消减,对每一节目前之朗诵及开幕前彝胞青年之演讲强调彝汉一家,为建立民主中国政治彝汉更须携手努力,加深彼此间的认识诸点,全体观众更作亲切热烈之掌声”。[3]
演出势头日旺,观众潮涌不断,一日两场,场场爆满,长演下去,不仅社会效益更大,经济效益也将更好。可是,生存的压迫弄得演员焦急不安:“田快插秧了,老不回去将来吃什么?”“田里的水快放了,谁去放呢?”一连串的问题逼得他们去留难决,有的女演员急得哭了。于是演出不得不停止。6月4日,彝族青年带着轰动全城的演出成绩,带着昆明文艺界的嘱托,带着春城人民的友谊,带着西南联大的热情,同时也带着10天的演出收入,离开了昆明。
意义:开创历史与启迪未来
彝族音乐舞踊会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巨大的。
多才多艺的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歌舞。但数百年来,其歌舞锁在深山,无人知晓,这次却是汉族请彝族带着歌舞走出去,向外界展示。正如毕恒光在动员彝族老人准许青年人出去演出时所说:以往我们向汉人学习,读汉文,识汉字,请汉人当老师,如今我们拿自己的歌舞给汉人看看,要汉人向我们学习。展示自己民族的歌舞便是彝族同胞此次演出的基本动机。彝族青年带着祖传的艺术和老人的重托,以虔敬的态度展示自己民族的艺术瑰宝,表演十分卖力,“展示”因而成功。
这台晚会除展示歌舞外还展示了民族服装。圭山彝族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穿着服饰如何?绝大多数城里人从未见过。演出一开始就安排了别开生面的“服装展示”:四种身着自己民族服装的演员分别列队在舞台上行走,根据需要做出潇洒而又各样的展示动作,解说员从头巾到鞋子都作了解释,观众看得清楚,听得真切,“展示”的艺术效果非常显著。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歌舞和服装的展示表现了彝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创造能力。艺术反映生活,同时也是人类心灵的表现。彝族歌舞反映出彝族人民生活的简单、粗劣和艰辛,可他们的心灵却是善良纯洁、健康向上的,他们朴实谦逊、团结和谐、诚实守信、忍让互助,较少心理重负,精神轻松而丰饶,尤其是他们能够在贫乏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把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彩,滋味丰厚,更值得人们崇敬。因此,彝族是一个有能力,善创造,富于生命力的民族。这次展示是彝族历史上的第一次,是值得演员们引以为豪的开创历史的壮举!
思想的产生需要启迪,艺术的创新同样需要启迪。这次彝族歌舞演出给观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这里以闻一多写作《〈九歌〉古歌舞剧悬解》(下称《悬解》)作一例证。[4]
闻一多在策划彝族原生态歌舞演出时,并没有想到这场演出会激发出他改编《九歌》的思想火花。演出结束,他兴奋地宣告:“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5]后人认为,闻一多“一系列研究《楚辞》的论文,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水平。”[6]例如,他“把古书放在古人的生活范畴里去研究,站在民俗学的立场,用历史神话去解释古籍”[7],从而认为《九歌》是一套完整的宗教歌舞剧,传世的《九歌》实际是楚王祭祀天神东皇太一时演唱的歌词。[8]他凭借深厚的戏剧修养,计划把《九歌》“还原”为剧本,让今人了解原本《九歌》。[9]多年来,他为“《九歌》剧本”进行了多种构想,如在《〈九歌〉的结构》中写道:“代表东皇太一的灵保(神尸)庄严而玄默地坐在广三十步高三十丈‘有文章采镂黼黻之饰’的八觚形的紫坛上,在五音繁会之中,享用着那蕙肴兰藉,桂酒椒浆的盛馔,坛下簇拥着扮演各种神灵及其从属的童男童女,多则三百人,少亦七十人,分为九班,他们依次走到坛前,或在各自被指定的班位上,舞着唱着,表演着种种程度不同的哀情的以及悲壮的小故事,以‘合好效欢虞太一’。”[10]这是论文的语言,可多么像舞台剧本的表达!但闻一多尽管想象丰富,还是构不成完整的剧本。为什么?大概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并缺少创作灵感。是这台彝族原生态歌舞的观看打开了闻一多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创作欲望,他才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了剧本《悬解》,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当毕恒光特意去感谢闻一多为彝族歌舞演出所做的工作时,闻一多说:“你们这个民族有丰富的财富,这次你们干得很好,我还向你们学了不少东西哩!”[11]闻一多学到的不少东西,恐怕包括了对二千年前的古歌舞剧《九歌》的理解,换言之,是闻一多从彝族歌舞里看到了屈原的《九歌》。根据荣格的理论,原型来自种族的进化和遗传的理论,闻一多从彝族歌舞里看到楚人的《九歌》是不奇怪的。
这台彝族音乐舞踊会的开创之功是多方面的,这里集中谈谈对于民族民间歌舞尤其是原生态歌舞演出的开创。
1946年3月,戴爱莲在重庆举办“边疆音乐舞踊大会”,节目多为她去四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采集的歌舞,主要由她本人或她与别人共同演出,其中有几个节目为该舞原创民族的民间舞手演出,是为少数民族歌舞登上现代舞台和原生态歌舞演出的滥觞。但今天所谓“民族民间歌舞晚会”或“原生态歌舞演出”,往往指整台晚会都是“民间”或“原生态”的。这种情形只符合“彝族音乐舞踊会”。所以,笔者认为,民族民间歌舞或原生态歌舞的演出始于1946年5月在昆明举行的彝族音乐舞踊会,这台歌舞是民族民间歌舞以整台晚会的形式登上现代大舞台的起始标志。以此为开端,彝族歌舞逐渐走向了全国和世界。
当年参加彝族舞踊会的演员全是圭山的少数民族农民青年,演出的全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唱和跳的歌舞,乐器是他们平时使用的,连舞台服装都是他们在家中所穿的,所以,彝族音乐舞踊会是一台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歌舞”。此后,原生态歌舞经过50多年的缓慢发展,到21世纪终于独立于艺坛。2004年,杨丽萍主创的《云南映象》冠名“原生态歌舞集”公演,起用70%的云南少数民族农民演员,演出誉满国内外,从而把“原生态歌舞”一词写入历史,并且“由此带来了一个话语时尚,于是包括民间舞蹈在内的地方特产非‘原生态’不美,一时间‘原生态’如广告语一般流行开来。”[12]可以说,原生态歌舞已成为近些年歌舞演出的时尚和热潮。与此相应,“原生态”歌舞的提法却遭到了质疑。本文无意参与“原生态”的讨论并为它作出界定,只想说明:原生态一词在今天被广泛地使用,原生态歌舞21世纪以来创造的演出热潮,均离不开原生态歌舞晚会的开创演出――1946年的昆明彝族音乐舞踊会。
* 本文为2008年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C08B41)和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09YJA76 0038)的部分成果。
注释:
[1]赴昆明演出的都是居住在圭山一带的“撒尼、阿细、摆彝、花苗”四种人。那时民族划分不太规范,把他们统称为彝族了。“摆彝”今作白彝。撒尼、阿细、白彝是彝族的支系。“花苗”即今苗族。
[2]李尚彬:《圭山彝胞舞踊观后感》,《民意日报》,1946年5月26日。
[3]《圭山舞踊会盛况空前今日起续演六日》,《云南日报》,1946年5月25日。
[4]本人著有专文《彝族歌舞与闻一多〈“九歌”古歌舞剧悬解〉》,载《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有意者可阅读拙文。此处为篇幅计,不作详论。
[5]转引自萧荻:《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闻一多纪念文集》第324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
[6]刘煊:《闻一多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257页。
[7]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年,第3页。
[8]见闻一多:《东皇太一考》、《司命考》,《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出版社,1993年。
[9]见闻一多:《一个研究纲目》,《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出版社,1993年。
[10]闻一多:《〈九歌〉的结构》,《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出版社,1993年。
[11]转引自王松声、李凌:《闻一多和戏剧》,赵慧编:《回忆纪念闻一多》,武汉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