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生物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生物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物论文

篇1

毋庸置疑,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得多,有养殖场、农林场、农产品加工厂,有公园、花木场、动植物标本馆,也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面的素材,如三汊河湿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教师在发掘地方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地生物资源发掘的过程中会涉及参观、访问、讲座、论坛等多种途径,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了解生物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从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可让学生从当地河流中取水,对其水质进行调查、检验;在教学古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参观动物园和标本博物馆;教学传染病时,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卫生防疫站,了解病毒产生过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很多更加直观形象的生物信息。

二、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验证和得出结论等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实验,避免纸上谈兵。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识才能称之为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和谐、高效。例如在说明某种鱼类对不同的水环境均有一定的适应性时,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水质饲养此鱼,并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水族馆请教专业人员,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生动案例和精准的答案。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此鱼的结构,并与其他鱼类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对这种鱼有较深的了解,因此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地理解了所学内容,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篇2

一、下一步初中生物教学应当采取的对策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当对症下药,去确定合理的教学对策.主要阐述如下:一是采用科学的复习方式.初中七年级与八年级的生物知识综合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且由于学生投入的学习精力相对有限,因此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知识的掌握是比较零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采取的复习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生物会考的相当一部分内容还是以识记性评价为主,因此教师的复习方式多是重复训练加机械记忆,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笔者以为应当坚持主线复习的方式,即将初中生物知识分成若干个主线,围绕这些主线将知识串上去,最终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大脑中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二是进行科学的复习指导.复习指导是直接面向学生的一种复习技术的指导.其中记忆策略的指导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记忆不是机械记忆,而是指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将不熟练的知识附着到熟练知识上去.比如上面所举的细胞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细胞模型———其实也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植物果实模型,然后从壁、膜、质、核四个层次去构建,并附加上不同部分的功能,这样细胞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是一个系统,而非一个孤立的知识.类似于这样复习策略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常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具有完整性,从而更好地面对应试.三是进行科学的应试指导.至于应试指导,倒不纯粹的是应试技术的指导,而是依附于生物知识的应试技巧的指导.以上面提到的科学探究的考查为例,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至少三道同样的探究题的呈现,去让学生发现这一类试题的考查特点,如一般要考查对探究步骤的评价,一般考查的对象都是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一般都会进行相对发散的考查等.一旦学生认识到这些特点(也就是考查的规律),他们在面对探究题时心里就会有底气,在面对考试时就会多一份把握.值得重视的是,这是考试心理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水平的发挥.

二、未来初中生物考试的前瞻与教学分析

篇3

初中生物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良好的硬件教学条件也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学校要合理规划教学资源配置,重视生物教学资源的配置,并合理配置生物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多配置生物图片、投影仪和显微镜等价格便宜的生物教学用具,而且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通过色彩、图片等直接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为学生独立观察和自主动手操作创造条件。

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探索教学内容。要做到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应本着鼓励和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原则来评价学生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教师也不能直接批评学生,以免刺激学生,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关注,让学生敢于和踊跃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高校课堂教学。

2.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生物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生物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使用实验演示、生物事实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除这些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它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思想状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三、充分利用农村元素实现高校课堂

篇4

确保实验有序进行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旨在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标准和具体班级里学生的知识基础,制订实验要求,对学生实验的引导要讲究艺术,不能蛮横地向学生灌输生物学的知识。从而真正发挥现代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实验开始前必须为生物实验作基础知识的准备。在指导学生实验之前,我们要根据实验的内容,了解与该实验有关基础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复习,让学生具备完成实验的基本知识,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后,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还能为实验中进行创新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复习,并不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是在学生实验前作一些知识的提问和讲解,要围绕该实验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复习,不能展开来、全面的复习,那样的话,就会消耗很多时间。会耽误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的。比如,在引导学生做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和学生一起回忆一下茎结构的知识即可,没必要复习更多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新课程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让每个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地去操作实验,是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比如。在引导学生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按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动手实验,由此来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

课后我们可以对此实验的一些现象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从而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一节优质的实验课堂需要我们学生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指导学生,合理有序地开展实验教学,方能真正的发挥实验优势,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能力。

2明确自身责任

发挥指导职能一节优质的生物实验课不仅仅需要学生们的充分准备,作为教师同样义不容辞。新时期,教师要精心指导关键实验环节。对于生物实验中一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密切注意的环节以及技巧较强的操作,都需教师精心指导。同时反复指导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例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仪器之一,必须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会在使用显微镜时有充裕的时间观察相应的标本,从而提高探究实验效果。

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并掌握正确、规范的观察方法来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性质,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观察,例如,对家鸽的内部结构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的内部结构,在观察心脏结构时,可以按由表及里顺序,先观外形,再剖开心脏看心脏的四个腔观察气囊。教师之于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深刻的理解学生,从而真正的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生物实验课堂。

3积极开展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所谓探究性实验就是指学生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由于这种实验条条框框少。不限制学生思维。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新的教材恰恰增加了探索性实验,使笔者有机会进行教学实践。笔者具体的做法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围绕新知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分去讨论,然后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自己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实验方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实验只能按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做。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通过逻辑思维、分析、研究,最终真正找到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探究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义不容辞,不段的提高自身水平,发挥自身优势,合理的开展探究实验,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们的探索创新精神。

4.结语

篇5

所谓的生物实验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有关活动的进行中,借助实验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具体一些说就是指以生物的教学目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们的总体认知水平有目的地进行或者设计一些程序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有关活动。

二、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我们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融入意义重大,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是一次伟大的改革。

1.与教育改革的步伐相协调

教育改革的有关纲要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我们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着具体表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为了阐述克隆这一名词的概念,引进了“多莉”的诞生这一实验。但是在讲台上老师很难去重现克隆过程,但是只是通过描述又会显得乏味,提不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信息技术的作用就被体现了出来。老师们通常会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视频或者是模拟克隆的动画来进行播放,在播放过程中对各个步骤进行简要的讲解。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克隆就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并不是十分完善的,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并不可能复制每一个经典的实验。信息技术在此刻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帮助老师们完成一些并不可能的实验教学任务。教育改革中将这样一些实验内容引进到初中生物教材之中,与此同时可认可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相融合的未来发展途径,因此信息化与生物实验教学相融是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结果。

2.与素质教育相协调

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着,对于学生们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较高一层次的要求。在初中阶段,我们以往的生物实验过于强调技能操作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并不十分吻合。学生们通过重复操作来加深记忆以此来完成的实验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实验,这样的学生也只能是一名工人而不可能成为科研人员。针对这个问题,素质教育对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初中生物实验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因此现在我们信息化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是与素质教育相协调的表现。

3.促进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的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相比理论知识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因此在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引进了一些必要的实验内容。比如说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中,学生们通过显微镜下看到了洋葱内部的微观世界,比较直观的有了微观这一概念。但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毕竟有限,可以做成功的切片种类也很少,不利于知识的扩展以及加深。因此老师通常会在试验结束后进行十几分钟的总结。在总结的时间里老师会播放一些其他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图,这样在学生们有了微观意识之后又了解到了更多的微观小世界,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多媒体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形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了,它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弥补实验材料不足的缺点,而且它作为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其本身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弥补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篇6

一是教材结构设计。新编教材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和探究,因而教材设计了多个模块,分别对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观察与思考”模块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资料分析”模块锻炼学生加工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外,教材还分别设置了“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设计”等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分别锻炼学生不同的素质,全方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教师改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再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内容。例如“飞鸟适合飞行的特点”,教师只是从侧面给与学生几个小提示,重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课本的内容探究,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重视实验教学。新编教材从生物学的本质出发,打破旧教材的常规实验模式,实验方法注入探究性实验,以及安排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验得出的数据为基础,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数据、查阅相关理论去把握实验的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从而提升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发挥学生的潜能。

2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特点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2.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突破重难点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新编教材的内容虽然有一定缩减,但是部分内容的难度增加。因此,教师只有对教材吃透读懂,掌握教材图文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且在科学合理的方法下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在思考中突破重难点知识,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共同发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升教学质量。例如“营养合理”的学习,教材通过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教师再以方便面提出问题:方便面是否可以代替正餐?为什么?设置该问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是虽然学生都吃过方便面,对于方便面是否健康的信息也很多,但是学生并没有从营养组成方面考虑方便面的组成。因此,该问题可以为学生开启科学之门。最后,该问题有助于学生从生物学学科角度建立合理的营养概念。总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接受和吸收知识,也提高自身对教材的掌控能力。

2.2灵活使用案例教学

使用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常用教学方法,而且被证明在提高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方面有显著作用。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常见的生活场景或者有关热点事件对相关知识和概念进行内涵式的表达。教师在案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答案或结论,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该章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已知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描述食物链的基本特征;再根据能量的来源提出问题:一般的物质和能量沿着一定的食物链流动,有毒物质是否也是如此?再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再提出水俣病事例,要求学生根据该事例提出疾病的防治对策。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以及结合教师的提示得出最后的答案,最后达成共识:排放有毒物质最终危害人的健康,人们要保护环境,从而保护人类自身的安全。通过问题的逐渐引导,层层分析,让学生逐渐了解课本知识,并且感受生物中包含的更深刻的意蕴[3]。

3结语

篇7

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他们对有趣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理卫生和人体结构”这一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生物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和笼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知识太过于敏感。教师在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在讲“与卵子结合”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都像许多小蝌蚪一样在进行赛跑,而生命力顽强的那个就会最先到达终点,成功获得第一名。”这样委婉而有趣的情境教学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注意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去。

2.通过生活事例的引入使得教学更加生活化

教学一定不能离开生活,抛弃了生活这个充满事例和素材的环境,教学便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生活事例更熟悉,在教学中引用生活事例更加具有说服力,也可以使得整体的教学环境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双胞胎”现象,将双胞胎是一种遗传告诉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与父母进行相貌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得出遗传的特点。这样,通过切身感受和生活实例分析,教学目标就很容易实现,学生对遗传这一现象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3.通过现代手段对素材和内容进行呈现

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对素材进行展现,如将一些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视听影响。学生在对这些素材有了直观的认识后,能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体结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人体结构。而视频或者图片直观且一目了然,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可以展现一些平时书本和课堂教学无法表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生物现象,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性的认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4.教学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

篇8

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丰富多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这个过程的完善,其实质就是在于多媒体设备能够创设学习的场景,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教学”的妙处。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十分有利。比如,在进行《生物圈》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生物圈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巩固生物的知识。当教师展示的影像为海洋的时候,学生就要自动地想象自己是一个海洋范围内的生物,用最为形象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演绎;而在教师转换多媒体为大地的内容时,学生就要进行迅速的变化,与大地场景相吻合。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创新变化,学生就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理解能力,加大师生间的互动,为今后更高一级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符合人本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发展。

二、完善实验教学成果

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大部分的知识理论学习,还有一部分是涉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课程。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够让学生完全掌握的,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去追求实验,在反复的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掌握正确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的学习课程应用到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就比如,教师在教学《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就需要从实验室中拿出显微镜,让学生进行实地的操作,然而我们都知道,对于显微镜这种精密的微型设备来说,一旦没有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就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在课前教学之际,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一段视频影音的播放,其主题便是围绕着显微镜的使用。这样通过影像的讲解,学生就能将实验的先后顺利理顺,并能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