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通信电子线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

篇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内容围绕无线通信系统展开,其主线是: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发射与接收高频放大混频信号的解调。为了完整的表述这个信息传输系统,《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信号的发射与放大)的原理和特性、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与特性(载波与本地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分析、振幅与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实现、反馈控制电路(频率稳定)等几个部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就是紧紧抓住通信系统主线把分散在各章的内容有机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非线性分析方法是课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是这门课程与模拟电子技术等其它课程教学内容中最大的区别,也是学生吐槽课程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掌握了非线性的分析方法也就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核心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困难

1.师资力量的来源单一,缺乏企业背景

由于地处一线城市,学校对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这些青年教师的加入,使教师队伍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知识与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但限于现有的高校评价导向作用,学校并不愿意从企业引进技术研发、生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而教师基本从学校到学校,善于或者更乐于做项目、发论文,对教学研究兴趣不高,对企业生产流程的了解不多。这种师资结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是有错位的,对《通信电子线路》这种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更为不利。

2.高等教育的快速大众化与传统精英教育的理念冲突

近几年来随着高考的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快速进入了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基础一般的学子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这就需要普通本科院校教师认真去研究学生的特点,从原有的精英教育的理念中走出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适应这种变化。据统计超过8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与研究、开发关系不大,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学理念有必要根本改变,毕竟因“才”施教是从古至今颠扑不破的真理。

3.教学的手段比较传统,与学生的学习习惯难匹配

学生反映课程难学无非是教材中的公式推导比较多,图表比较复杂,教师在考核中对理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学生大量背诵和记忆概念与公式,计算比较复杂,尤其是非线性近似分析方法与前期学习的课程内容差别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与理解。实际上这些困难固然是客观实在,但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学手段比较陈旧不无关系。教师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熟练推导公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的传统已经不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据社会调查反映,很多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已经不仅仅是课堂与教材,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迅速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与学习习惯。在教学考核中就经常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来自网络。因而慕课、微课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手段有效利用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4.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低,缺乏学习的热情与主动目前高考录取中推行平行志愿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有弊。为了避免出现由于不服从专业调剂而不得不降批次录取的情况,学校与家长大都选择了学校优先,牺牲专业志愿的策略。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学生集中填报热门专业,导致学校其它专业出现大量的调剂生,由于不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最理想的专业,学生对被调剂录取的专业缺乏认同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降低。这种情况在商学院这种以商为主,多种学科共同发展的院校尤为突出,比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很大部分从财经类专业调剂,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就可想而知了。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一门涉及理论知识面较深的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与最新技术发展联系极其紧密,知识更新快,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求高,因而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程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避免为理论而教学,结合学校的应用型的定位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从实践着手,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大力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形成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特色。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概念、原理性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多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与融合。例如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在本门课程中非常重要,从时域的角度定义也非常清楚的,但学生在学习了《信号与系统》课程后,应该能从频域的角度再度认识调制与解调的含义,从而对于滤波、带宽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就更深刻,这也是正确理解频谱线性搬移的基础。将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与《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信号与功率放大电路分析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这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非常有利。

2.典型案例教学以分析、讨论为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通信电子技术》课程中需要分析的电子线路非常多,例如实现频谱搬移的电路就有二极管电路、三极管电路、场效应管电路、查分对电路等,公式推导也比较复杂。因而在课程教学中就紧紧抓住非线性分析特点,以最简单、最有代表性的二级管电路来分析讨论。具备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同学可以比较清楚的分析出二极管电流与信号以及输出电流之间的公式关系。老师再引导学生将开关函数K(ωt)的表达式代入,利用余弦公式,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到输出信号组合频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比如信号位置互换、二级管反向、电路不对称等多种情况请学生分析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电路结构与AM、DSB调制波之间的关系的正确理解,效果比较明显。

3.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程学习增加专业的认同感是我们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前面我们分析过学生的特点,实际上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以近可能贴近学生的方式调动主观能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了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新知识,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培养锻炼自学能力外,我们还重点进行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相关的资源如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教师授课录像、练习题、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均已上网,开发了8个多媒体动画的教学案例,完成了电子讲义的编辑并以网页的形式挂在课程网站上,实现教学资源的网上阅读、浏览、交流和下载等功能。这些网络教学手段的实施顺应学生阅读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电子课件的上网,基本解决了同学记笔记的难题,上课时可以更加专注。为了方便学生开展自学,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发了基于JSP的通信电子线路自测和考试系统,具备自动/手动抽题和组题等多种功能,可实现在线自测和考试。网络教学的实施打破了“教材一本书”的单一格局,实现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课程教学模式,发挥了多种教学资源的配合、互补、协调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善传统教学效果。

4.考核是学习的指挥棒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围绕考试这个指挥棒来进行,应对传统的笔试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忆与练习,这也是目前应用与学习考核脱节最严重的地方。虽然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了很多改革,但如果考核模式仍然固步自封,不进行相应的改革,还是事倍功半。针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我们对考核形式与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尝试,具体说就是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个部分。对于理论考核目前主要有开卷、闭卷与半开卷三种形式,各有利弊。其中闭卷考试最为常见,对于通信电子线路这种公式、图表较多的课程,学生复习的确比较吃力。开卷考试题目设计比较关键,应保障有一定的设计量和较多的阅读量,衡量标准比较难控制,尤其是对学生掌握情况把握不准时,设计性的题目难度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半开卷就是在考试中允许学生带一张手写的A4纸,这种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公式、概念的记忆问题,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准备,是一种综合的方式。在考核中我们在评分体系中新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要求学生对答错的地方进行原因分析,根据订正与分析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复习督促较大,受到欢迎。相对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也很关键,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结合岗位需求,我们在设计考试题目中有意降低了设计、计算类题目比例,增加了应用分析类问题的简答,例如要求学生解释英语考试中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的差别;飞机起飞、降落期间要求关闭手机的原因等等,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考核。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实验设备由于其工作频率高和设备造价控制等原因,技术指标不高,抗干扰比较差,实验操作、调试比较复杂,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而想做好实验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还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以往实验中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室充当一名旁观者,只是简单记录数据提交报告就万事大吉,没有达到调试、训练、提高的实验的目的。因而我们在考核中增加了实操考核,具体说就是学生在完成全部实验后,在老师提供的实验项目中随机抽取,独立完成实验,老师按完成的质量评定分数,计入课程考核成绩。通过考核办法的改革,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大了,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从卷面上看学生记忆性回答逐步减少,理解性回答部分正确率加大,说明学生在慢慢接受考核重点的转变,学习的效果有提高。

四、展望

篇2

论文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把作者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会进行了阐述,并罗列了编写大刚。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材特点一直深受普通高等教育同类领域的影响,特别是教材编写的针对性不强,总试图覆盖更多层次的用户,即便是近几年各类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相继出现,但相当多的教材仍然是在传统框架的基础下适当精简内容而成。在2008年广西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就提出了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以适应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能力本位的教育。本人在这次教改活动中担任了《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编写,体会较为深刻。

一、原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担任《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原有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是近几年的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但还是有本科教材的“影子”存在,理论上还是追求理论的完整和系统性,数学推导过程内容太多,而结果的分析太少,结论性的分析不够。

2、实践的内容太少,理论的内容占绝大多数,对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当前的先进技术、电路及元器件没有什么介绍和分析。跟不上高频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

3、与《模拟电子技术》有重复的内容,如:“正弦波振荡器”。

鉴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时,感到枯糙难学,教师难教。

二、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实践

本人在编写《高频电子线路》这门教材时,力求突破传统的教材模式,尝试用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教学方案、新的表现形式、新的阐述方法来体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构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为目的的新教材体系。作为该教材的编写者,本文试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创新实践作如下介绍。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推动教材模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目标已不再是解决有无教材的问题,而在于编写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新教材,特别是要推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新模式教材,根本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教材模式,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理念,在教材的编写前期做好行业岗位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深入到相关的十多家现代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企业培训中心及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调查,并参考和借鉴了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技术资料、技术规范和相关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意将工作岗位急需的或使用频率高的知识、技能作为重要材料选人新教材之中。根据对岗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各个内容都定出明确的能力目标。《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应用电路的安装、检测和调试”板快,力求在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突现特色。

2.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平台,倡导教学方案的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认为,应从教学的角度对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设计不再以教会学生知识为唯一目标,而以帮助、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为主要目的,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例如,新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则十分注意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首先,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章节排序,而是以课题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课题中,从够用的理论知识,到元器件、实用电路的安装、检测、调试等都包括在内,学生每学完一个课题的内容,都能够既学了理论知识,又完成了实际电路的安装,检测与调试,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每学完了一个课题就系统地学完了一个完整的实际电路。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编者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课改的重点。在课程方案的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 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制作和调试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二是由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的验证实验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三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践项目的任务,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倡导项目教学法。

3.以行业技术应用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适时性

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要适应当今高频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两个转化”。(1)从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目前,电子产品的结构大都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分立元件的数量大大降低,且集成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加强集成电路方面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本课程的教学适应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高频电子线路》新编教材在介绍元器件时,简化了分立元件功能电路介绍,突出了集成电路的应用。(2)从以器件内部分析为主转向以器件外部特性和应用为主。随着新器件的不断涌现、集成元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功能逐步完善。芯片内部集成的元件愈来愈多,电路愈来愈复杂,因此精简集成芯片内部电路分析,突出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和功能应用,是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的。

4.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原则.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开发力求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积极性。教材中的主要电子元件和主要单元电路配有实物图,增加了电路的直观性,有利于变抽象的原理电路为具体的应用电路。教材的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排版生动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5.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体现高职教材的层次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地降低了理论深度和难度。简约明了地介绍了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避免了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每个课题有自我测评题和参考答案,有利于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补缺补漏,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以确保每个课题的能力目标达到基本要求。

三、 教材特点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排序应从相应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后继课程的需要而定。与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电子设备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典型的工作任务是电子设备的认知、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维护。其工作过程涉及到电路的识图分析,元器件的拆装、检测、选用以及基本电路的改进等。据此,作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的教材有如下特点:

1、以常用的高频电子电路或电路系统的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为主线,选取教材内容并进行排序,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本教材把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体现了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这样的编排便于引导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学习中得到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以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的认知为中心安排模块化、项目化的学习内容。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具体的电子器件进行识别和性能测试,来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获取实用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基本高频电路或典型应用高频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和检测,配合必要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这种以实际应用电路的定性分析为主的课程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学习负担,突出了学习重点。

3、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深入学习高频电子技术的基础。本教材围绕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少而精的原则建立完整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大纲

为了便于对新编教材有具体的了解,将编写大纲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前言

绪论

1、信息技术 2、无线通信系统

课题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1.1 谐振回路 1.2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3 集中选频放大器 1.4 谐振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2.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2.2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应包括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丙类倍频器) 2.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2.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三 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3.1概述 3.2幅度调制电路 3.3幅度解调电路 3.4混频器幅度调制和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及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四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4.1概述 4.2角度调制 4.3调频电路 4.4调频波的解调

4.5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五 反馈控制电路

5.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5.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5.3琐相环路(PLL)

5.4反馈控制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六 高频电子电路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

制作一 6.2制作二 6.3制作三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把作者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会进行了阐述,并罗列了编写大刚。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材特点一直深受普通高等教育同类领域的影响,特别是教材编写的针对性不强,总试图覆盖更多层次的用户,即便是近几年各类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相继出现,但相当多的教材仍然是在传统框架的基础下适当精简内容而成。在2008年广西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就提出了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以适应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能力本位的教育。本人在这次教改活动中担任了《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编写,体会较为深刻。 

 

一、原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担任《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原有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是近几年的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但还是有本科教材的“影子”存在,理论上还是追求理论的完整和系统性,数学推导过程内容太多,而结果的分析太少,结论性的分析不够。 

2、实践的内容太少,理论的内容占绝大多数,对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当前的先进技术、电路及元器件没有什么介绍和分析。跟不上高频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 

3、与《模拟电子技术》有重复的内容,如:“正弦波振荡器”。 

鉴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时,感到枯糙难学,教师难教。 

 

二、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实践 

 

本人在编写《高频电子线路》这门教材时,力求突破传统的教材模式,尝试用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教学方案、新的表现形式、新的阐述方法来体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构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为目的的新教材体系。作为该教材的编写者,本文试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创新实践作如下介绍。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推动教材模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目标已不再是解决有无教材的问题,而在于编写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新教材,特别是要推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新模式教材,根本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教材模式,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理念,在教材的编写前期做好行业岗位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深入到相关的十多家现代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企业培训中心及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调查,并参考和借鉴了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技术资料、技术规范和相关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意将工作岗位急需的或使用频率高的知识、技能作为重要材料选人新教材之中。根据对岗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各个内容都定出明确的能力目标。《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应用电路的安装、检测和调试”板快,力求在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突现特色。 

2.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平台,倡导教学方案的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认为,应从教学的角度对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设计不再以教会学生知识为唯一目标,而以帮助、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为主要目的,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例如,新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则十分注意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首先,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章节排序,而是以课题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课题中,从够用的理论知识,到元器件、实用电路的安装、检测、调试等都包括在内,学生每学完一个课题的内容,都能够既学了理论知识,又完成了实际电路的安装,检测与调试,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每学完了一个课题就系统地学完了一个完整的实际电路。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编者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课改的重点。在课程方案的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 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制作和调试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二是由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的验证实验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三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践项目的任务,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倡导项目教学法。 

3.以行业技术应用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适时性 

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要适应当今高频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两个转化”。(1)从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目前,电子产品的结构大都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分立元件的数量大大降低,且集成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加强集成电路方面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本课程的教学适应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高频电子线路》新编教材在介绍元器件时,简化了分立元件功能电路介绍,突出了集成电路的应用。(2)从以器件内部分析为主转向以器件外部特性和应用为主。随着新器件的不断涌现、集成元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功能逐步完善。芯片内部集成的元件愈来愈多,电路愈来愈复杂,因此精简集成芯片内部电路分析,突出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和功能应用,是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的。 

4.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原则.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开发力求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积极性。教材中的主要电子元件和主要单元电路配有实物图,增加了电路的直观性,有利于变抽象的原理电路为具体的应用电路。教材的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排版生动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5.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体现高职教材的层次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地降低了理论深度和难度。简约明了地介绍了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避免了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每个课题有自我测评题和参考答案,有利于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补缺补漏,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以确保每个课题的能力目标达到基本要求。

三、 教材特点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排序应从相应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后继课程的需要而定。与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电子设备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典型的工作任务是电子设备的认知、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维护。其工作过程涉及到电路的识图分析,元器件的拆装、检测、选用以及基本电路的改进等。据此,作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的教材有如下特点: 

1、以常用的高频电子电路或电路系统的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为主线,选取教材内容并进行排序,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本教材把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体现了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这样的编排便于引导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学习中得到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以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的认知为中心安排模块化、项目化的学习内容。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具体的电子器件进行识别和性能测试,来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获取实用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基本高频电路或典型应用高频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和检测,配合必要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这种以实际应用电路的定性分析为主的课程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学习负担,突出了学习重点。 

3、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深入学习高频电子技术的基础。本教材围绕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少而精的原则建立完整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大纲 

 

为了便于对新编教材有具体的了解,将编写大纲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前言 

绪论 

1、信息技术 2、无线通信系统 

课题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1.1 谐振回路 1.2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3 集中选频放大器 1.4 谐振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2.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2.2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应包括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丙类倍频器) 2.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2.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三 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3.1概述 3.2幅度调制电路 3.3幅度解调电路 3.4混频器幅度调制和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及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四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4.1概述 4.2角度调制 4.3调频电路 4.4调频波的解调 

4.5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五 反馈控制电路 

5.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5.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5.3琐相环路(pll) 

5.4反馈控制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六 高频电子电路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 

制作一 6.2制作二 6.3制作三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the reliability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design, and then analyze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avionic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reliabilit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ensure aviati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design.

【关键词】航空;设备;可靠性;技术

【Keywords】avia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V2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41-02

1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在航天事业上的巨大发展,在航天产业中具备极大影响的电子通信设备其可靠性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众多的电子通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理念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以切实检验手段来进行产品质量保障的体系,可靠性、质量已经成为设备使用者的最重要的关注点。在此背景下,论文围绕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2 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

2.1 是通信电子设备使用寿命的直接影响因素

首先基于航空事业其本身的特点,往往使用的周期很长,这也就要求航空电子设备具备很长的使用周期。而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便是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从整体上观察,电子通信设备的设计、安装以及使用和后期的维修过程,可靠性都参与其中,因此也可以说目前在通信电子设备设计上可靠性已经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所在。

2.2 是信息时代人们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基本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抬头,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通信设备也越发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而随着通信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多,在航空事业方面对通信电子设备的选择要求也就相应提升,除了要求通信电子设备满足基本的通信功能之外,在使用感受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航空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客观要求。

3 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的影响

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便是生产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制造的条件。就目前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发展趋势进行观察,便捷化、智能化以及多功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这一趋势就必须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环节,保障一个良好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存在着一部分生产厂家,在生产中并不具备完备的生产的条件,进而难以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质量,在可靠性方面就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2 恶劣天气的影响

因为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往往位于外界,而地球的环境十分多变,在太空更是会受到诸多的宇宙因素影响。雷电天气、雨雪天气等都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产生一定干扰和破坏,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这些因素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3 外界电磁的影响

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使用原理上,电磁波是其最为主要的一环,但是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时常常会受到一些外界电磁的影响。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而这些电磁场中的电磁波所产生的辐射,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

4 保障航空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4.1 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

不断进行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便可以极大化的减少外界磁场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基本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功能以及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制造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简化和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元器件的使用通道设计上,可以设计为几个元器件共同使用一个通道,进而实现线路通道的减少[1];②在元器件的使用数量上,可在保障基本功能之上,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减少对元器件的使用数量;③在设备组成上,尽可能使用软件对硬件进行代替;④对于设备中的一些模拟电路可使用数字电路进行代替。但在整体的线路简化、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为了最大化的简化路线,而导致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集成电路板被过载烧坏的现象,更不能将一些成熟性不足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使用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中。

4.2 深化低耗功率设计

目前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提升设计方面,低耗功率设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从整体上进行观察,低耗功率设计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深化空间,因此在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对低耗功率设计进行深化。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性能上进行观察,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正逐渐朝着高密度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中元器件数量的增多以及集成电路在能耗方面的提升,进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持续发热的现象越发凸显,而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导致,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在目前已有的低耗功率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保护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路安全,也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2]。

4.3 依托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

除了设计制造环节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之外,面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机械化工作环境和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损坏,还需要通过维修性设计,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后期使用上提升其可靠性。具体而言,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作人员必须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故障出现后的检查和拆卸十分方便;此外对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一些元器件必须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能大量使用一些不再生产和使用的元器件。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抬头,以及通信电子设备的不断多元化和多样化,人们逐渐对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本身,也直接对通信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要求。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机械化工作环境、恶劣天气、外界电磁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素以及结合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特殊性,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依托于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是切实有效保障航空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值得相关企业充分合理地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0-0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通过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人才培养特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鹤鸣,范红,施伟华,徐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年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7-20.

篇6

内蒙古民族大学2011版人才培养计划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四部分构成.其中学科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的构建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学科教育平台由学科通选课程和学科核心课程组成,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这两个平台设置的目的是要在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识素养和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如何在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规范要求范围内,立足实际,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上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总结自身经验和兄弟院校成果基础上,按照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精炼严谨、优质创新和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对整个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分类、调整和优化.除必备的有关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之外,必修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设置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C语言等课程,最少开课学时也在64学时,目的是体现厚基础,打好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为后续学习提供保障.专业方向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属于限选课程,要体现宽口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因此,在这一类课程中,按电子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五个方面共设置了26门课程,总计40.5学分,大约按1:2的学分设置,学生选够18学分即可.因此,学生选课空间相对较大.在专业任选课中,本着进一步拓展和补充学生知识面的原则,共设置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激光原理等17门课程,总计1分,也按大约按1∶2的学分设置,学生选够8学分即可.在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总体上按照电子技术类如模拟、数字、高频技术等;信号处理类如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通信技术类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等;计算机类如C语言,汇编语言、微机原理等;自动控制类如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嵌入式原理等五个体系设置,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宽口径的培养理念.学科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学分在整个方案中占到了53%共94学分,这为打好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拓展专业知识面和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保障.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和优化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影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突出的环节.考虑到民族院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了在实验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建立“分层”、“递进”的循序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验和学年论文为基础,到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专业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逐步提高学习难度,提高要求,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平台按照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基础能力培养:这其中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特性、电路原理和特性、电子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技术、手工焊接技术、SMT技术、PCB制作技术的掌握等,通过课程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课程达到训练提高的目的;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等的写作能力培养通过学年论文、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综合设计报告、专业见习报告和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电路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培养通过课程实验、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子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递进式完成;专业前沿领域信息与企业需求了解等方面内容通过专业社会调查实践和专业见习完成,设置这一环节的考虑是:一方面让学生毕业前主动走向社会,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了解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了解他们毕业当年的用人状况和信息,去接触他们在学校和书本上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开阔眼界.另外,这一实践环节设置在第八学期开学初,也正是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时间,学生也可利用这一时间找到自己的一份工作.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平台部分学分在整个方案中占到了34%共60学分,与原培养方案相比,较大幅度提高了实践教学课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保证.

3对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1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已经结束,从2011级开始运行,从目前情况来看运行良好.但是,如何在培养目标上达到预期目的,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方案之外,需要我们去处理好.(1)为实现培养方案而应具备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也要同步进行建设,如师资队伍、实验、实习基地、课程建设、教学经费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大纲和规章制度等等;(2)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较为合理、科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因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较高的软硬件条件,在目前学校教学经费并不宽裕,设备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而且每年招生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其中,成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3)在强调重视基础教学、提高实践能力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涉及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比如兄弟院校以赛课结合带动实践教学〔8〕,以工作过程导向带动实践教学,以项目带动实践教学等等,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努力的问题和方向;(4)用有限的教学经费,能否很好地完成实践类环节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目的,如何与企业、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特 别是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走进校园,参与培养计划的实施,是处在电子技术行业并不多的地区民族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4结束语

篇7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通信原理 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以提高独立学院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课程及学生的特点,从内容、形式及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独立学院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以期找到在独立学院环境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方法。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所包含内容不仅需要在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等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论,而且和实际应用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更为重要的是,此课程使用的问题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对后续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及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具有承接作用的核心课程。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具有内容多、数学公式多、理论性强等特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公认的“老虎”课程。独立学院学生中虽然也有个别高考发挥失常的优秀学生,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表现出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和学习能力较弱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基础差的学生保证其基本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为优秀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学生的多元化教育,是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1面向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组织 

 

1.1 有针对性地精炼教学内容,实施多元化递进式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涉及内容多且数学味道浓郁,是一门让多数本科生都感觉学习吃力的专业课程。依据独立学院已有的教学经验,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势必会使学生难以掌握。对此,我院按照对学生能力的把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准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将课程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和重要级别进行了层次划分,制定了递进式的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匹配。此策略突出强调对于基本概念、定理及方法的掌握,同时兼顾对深层次内容的介绍,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递进式教学策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核心层、进阶层和扩展层。核心层为教学重点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和结论。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进阶层为需要一般掌握的知识,在实际讲授中简化数学推导,重点加深学生对结论理解并强化对结论的应用。扩展层包含需要了解的知识,讲课时点到为止。如此,可以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课程中的基本原理,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同时,针对准备进一步进修的优秀学生,在进行三个层次的学习外,在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上加大培养力度。比如,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相关考研题的思路讲解,并在课后布置适量与考研相关的扩展作业等。 

1.2 系统化地引用理论知识,推动学生形成完整认知体系 

通信原理中的理论方法是对前期的电路、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运用,只有对前期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实现对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个宗旨,将通信过程中的各种理论方法按照其应用场景转化为对已学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得学生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学会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方法思路,去除以往普遍存在的“课程无用”这一错误印象。此种内容组织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征服”难题的,从而使学生加强了对专业的认识。 

 

2多种教学形式综合应用 

 

课堂讲授是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应循序渐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其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与习惯。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授课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够的。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及学习。 

2.1 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 

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融合。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可以加快教学进度,让学生集中精力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消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独立学院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放弃板书教学,此教学经验对于独立学院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 

相对于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于公式推导及定理证明等理论内容的学习较为吃力,难以快速接受新知识。独立学院学生的惰性也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其效果与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在课堂上仅有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没有动笔的行为环节,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思维溜号的现象而无法跟上课堂的教学速度;在获得教学课件后,又往往将其束之高阁。如此,其学习效果反而不好。 

因此,独立学院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板书教学过程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记笔记的行为环节加深对理论的记忆,也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思考;对于某些既是重点内容又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使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或者仿真分析,就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形象生动而又透彻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 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 

单纯的理论学习是很难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精髓,必须辅以适当的实验,对习惯于感性认识学习方式的学生更是如此。同时,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众多独立学院也突出强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针对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更应强调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的作用,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感性认识推进理性认识。 

当前,我院的通信原理课程实验分为计算机仿真和硬件实际操作两部分。计算机仿真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计算机真实的再现出来,而不用担心损坏器件、仪器设备等问题,从而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实际操做部分以验证性硬件实验为主,使学生能通过真实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信心。在课程教学中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突出,强调思维方法培养 

 

理论知识的生命力在于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可用性。对应的,人才的能力不是取决于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体现在是否能够使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运用理论知识。通信原理课程的初学者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锻炼,基本都会出现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这对于基础本已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更加突显,容易造成学生因为过多的难题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强调采取讲练结合,强化典型题分析的方式。对于重点的内容讲清、讲透,同时对相关部分的经典例题讲方法,讲思路。最后再将所涉及部分的内容结合实验或实际工程进行进一步分析说明。让学生在掌握了系统理论分析后,更了解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充当的角色。 

教学实践表明,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让教学变得更加深入。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通信原理课程及学生的特点,从内容、形式及方法等方面对独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建设进行了探索,探讨了符合独立学院客观实际特点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尽管如此,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者应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曹丽娜编著.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 张明君,孙天罡.浅谈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工作特点和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47~49 

篇8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多元化考核改革;考核方案;评价体系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任务和措施,要求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针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后的分析反馈不足、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本科院校提出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

一、课程多元化考核改革的思路

1.以考核改革构建学生为主的“教与学”模式

在考核方式改革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导向,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2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可推行平时考核制度,使学生的平时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采取课堂练习、作业、读书笔记、学习表现、小论文、社会实践报告、课堂演讲、实践操作等形式,合理分配考核权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这种办法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平时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改革考核内容,合理分配考核权重

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是考核改革有成效的基本前提。建议课程考核成绩比例为:60%平时成绩+40%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根据课程特点由3~5个部分组成,采取“N+2”模式,其中“2”是指学生课堂出勤和课后作业两项考核形式,“N”则采用课堂练习、读书笔记、课堂综合表现、小论文、课堂演讲等考核形式。

平时成绩考核权重要设置合理,如出勤占10%,课堂综合表现占15%,作业完成情况占15%,阶段性测验占20%等。[3 ]

3.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保证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平时成绩组成及权重分布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确定,制订详细的考核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对考核的每项条例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注重考评学生的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素质,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使得每项给分都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提高考核方案的可操作性。

4.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做好课程考核改革的根本方法就是评估与反馈,通过严格的评估做好过程、结果管理。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师生随时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订考核方案。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分析,学生可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总结经验、研讨问题、纠正偏差,寻求更好的考核改革方式。[4 ]

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课程改革方案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其他考核方式

1.课堂Presentation考核

增加课堂Presentation考核环节,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去关注该行业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大三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及考研,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及克服怯场心理。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学生可以选取专业前沿技术或者是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点准备,每节课前10分钟进行演讲。具体的评价部分包括:选题8分、内容12分、演讲4分、效果6分。课堂Presentation评价表如表2所示。

2.BOPPPS微课设计考核

微课设计内容为通信过程中的常见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孤岛效应、多普勒效应、记忆效应、呼吸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等。通过对这些效应的准备讲解,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PPT制作能力、讲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让班里其他学生认识并且理解这些通信效应。

微课设计具体的评价部分包括:微课教案设计20分,微课展示环节10分。具体微课设计评分细则如表3所示。

将课程总成绩分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穿插着考核的过程,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关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显著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达到高效率的学习;除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外,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提高。

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适应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较好的考核模式,其“过程考核”的理念、课程考核项目设置、考核评估与反馈等是课程考核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韩红建.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5).

[2]宋斌.主体性教学理念下的数学三环教学法研究[J].学科教学:数学,2007.

[3]姚雷.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 管理学家,2014(9).

[4]陶燕丽.刍议高校《中国地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