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电子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电子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职称论文

篇1

1.1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体系优缺点同时存在

现在我国运行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采取的控制系统一般有集中监控、DCS(分布式控制)两种。首先集中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将全部功能都安置在一个处理器中,在系统设计、维护以及运行等方面都比较简单。其劣势在于处理器承担的任务量较大;在此控制体系中,隔离器件闭锁和断路器联锁是运用硬接线进行连接,在设备扩容等方面比较困难,其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其次DCS系统是在集中控制系统的前提下设计并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劣势在于使用和传统仪表相似的模拟仪表,减少系统安全可靠性,在维修环节也比较困难,各个设计厂家没有规范而统一的标准,加重维修的成本,并且其价格比较高。

1.2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还不具备标准化端口

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接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完善的标准,这种情况提升工程造价,阻碍数据资源共享的实现。自动化体系设计方案很重要,然而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方案,各个厂家和企业间硬件和软件交换数据有差异,导致企业间难以深入的交流和信息交换。同时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没有实现统一化,难以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建立规范、标准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体系。

1.3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没有实现专业化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设计、安装以及操作等环节,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习题创新能力不足,一般产品属于中低档,需要提高其创新能力。

2构建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对策

2.1建立一体化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体系

要从各个环节建立起具有一体化的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体系。首先国家要按照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体系具有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制定统一的产品规范。其次厂家和企业要加强交流,从设备精简、调试与维修以及技术合理性等多方面向规范化的方向进行制造和生产,让控制体系更科学。最后要研发出新型、操控更方便的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以运用社会性质和分工外包间的协作,让零部件的生产走商业化生产的路线,促进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体系的一体化。

2.2运用国际化生产标准

IEC61850是现在控制系统厂家所认可的国际标准,可以参照这个标准对控制体系进行研究和开发。另外可以运用微软公司所制定的标准技术,由于企业策划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时,PC系统是连接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中间系统,其接口具有标注化,能够保证厂家和企业间实施软件和硬件的数据交换,妥善的解决由于通讯而产生的问题。

2.3引进和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专业人才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控制逐渐集成化和高智能化,对其制造人员、维修人员和安装人员都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要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较强的人员。首先企业要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他们要了解和掌握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操作。其次对安装人员记性专业技术进行培训,使之懂得安装的流程和技术。最后要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可以引进人才,通过引进人才的“传帮带”,培养新人,促进他们在维修和系统保养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工程系统安全可靠性。

3结语

篇2

1.1设计深度要满足阶段工作要求

项目前期各阶段必须按照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初设等阶段的内容及深度要求开展勘测设计工作,应高度重视勘测设计工作质量。勘测设计成果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查、核准是项目前期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前期设计合同中应明确提交的成果、专题研究、勘测实物工作量、成果考核及提交时间等要求,以保证勘测设计成果的深度和精度。

1.2督促提高勘设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设计是项目的龙头,抓好勘测设计工作,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至关重要。需业主发挥主动性,及时跟踪设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了解设计方案及投资估算情况,必要时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阶段性地把关,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在签订项目勘测设计合同时,对勘测设计质量、图纸提供、超概处罚、优化奖励、现场服务等条款应进一步明确,保证勘测设计合同的顺利执行。

1.3推行勘测设计招标

以招标的方式确定勘察、设计任务委托单位,是为了使设计技术和成果作为有价值的技术商品进入市场,打破地区、部门的界限开展设计竞争,达到业主对拟建项目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4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为确保工程初设阶段的深度和质量,使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静态投资不突破国家批准的初设概算而在初设完成后进行的后续优化设计。限额设计合同可以作为业主与勘测设计单位整体勘测设计合同责任条款部分的补充,也可以在勘测设计单位接受初步设计任务时签订。在限额设计合同中明确合同双方的责任范围、资金节约或超额的核算,奖、惩兑现办法等内容。

2项目建设期的投资控制

2.1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2.1.1科学合理地制订分标方案

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标段划分是以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工程特点、便于施工、减少干扰、利于管理等方面进行的建设任务分解。

2.1.2具备条件后方可招标

确定了分标方案后,任何一个项目进行招标前,应认真分析招标条件是否成熟,将发包人责任范围内的征地移民、物资供应、图纸提供、建设资金等问题及其他应该提供的条件全面落实后方可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而进行招标,以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索赔事件的发生。

2.1.3认真严谨地编审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投标报价的水平,进而影响整个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造价、进度及质量控制,发包人应高度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整理、筛选已建工程的变更的原因、分类,对影响工程建设及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甄别和评价,对于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将实际工程存在的扯皮问题在招标文件中不断加以吸收和完善。

2.1.4重视投标文件的评审工作

从技术和商务两方面对投标文件进行详细评审,通过对人员设备力量、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综合报价及单价合理性等方面的评审,择优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同时也避免因时间仓促而遗留问题,造成在后期审计过程中无法更改的局面。

2.2编制项目管理预算

编制项目管理预算(执行概算)最根本的目的是便于对工程投资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国家批准的初设概算投资限额之内,编制项目管理预算。项目管理预算编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调整,利于投资的归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划分和临时工程、材差、费用及基本预备费的摊销,便于概算投资与招标合同价作同口径对比。

2.3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2.3.1树立全员造价控制的理念

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合同管理、造价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员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业务部门及项目部不能局限和立足于本部门的业务管理,要有大局观念和投资控制观念,各部门分工不同,职责各异,只有相互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工程协调顺利实施,才能真正做好投资控制工作。

2.3.2严格合同立项、重视合同审核

对非招标项目实行合同立项审批制,即项目执行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提出项目需求,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项目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并经批准实施的过程。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合同拟定、审核及签订相关制度,按照分工各负其责,把好商务和技术关,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因合同签订不严谨而造成的索赔和扯皮现象,从而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2.3.3重视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核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更项目,进而承包人就会申报变更项目费用。而项目单价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案的先进性与合理性。只有根据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才能编制出合适的工程单价。若程序性地签批一个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势必会影响单价审核,从而增大工程造价。所以,事先对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核尤为重要。

2.3.4加强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

发现施工图纸与招标图纸(也包括其他技术文件)有不同之处时,建设单位应审查是否存在变更,如果确系变更,应该追踪变更的原因,分析此变更对工程进度、质量及造价方面带来的影响,研究此项变更的经济性、合理性,经综合论证和方案比较后再确定变更与否。对施工图纸中明显不合理之处,应与设计代表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进行修正或调整,尽量做到事前控制。

2.3.5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篇3

在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都能够发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含着多种学科内容,例如控制学。从字面的理解来看,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借助一定技术手段的实施,完成人工智能的机器操作目标,并且解决一些人力不能完成的问题。在较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中,智能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各个社会领域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电气工程领域,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较好的自动化控制,经过了较长时间实践,应用了多方面的电气工程内容,才得出了较强的实用性结论。因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术语属于高端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否则将影响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发挥。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实践应用中,极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速度,较好改善了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降低了工作成本,减轻了工作压力,实现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免去了控制模型的建立

在电气工程的传统工作中,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实现必须有控制模型的建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被控制对象往往需要十分复杂的动态方程,这就影响了精确效果的获得。由此,在设计对象模型的环节中,经常会遇到无法科学预测、无法准确估量的一系列困难。然而,智能化系统的出现,使这些困难得到了较好解决,极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于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实现了较好的控制,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控制器的准确性。

(二)实现了便捷的电气系统控制

智能化控制器的实际应用实现了更加便捷的电气系统控制,随时都可以完成对系统控制程度的有效调整,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是对自动化控制顺利实现的进一步保障。从这一项优势中就可以看到,和传统的自动化控制器相比较,在任何条件下,智能化控制器都具有更加完善的调解控制功能,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实践应用中占据优势。

(三)实现了一致性的智能化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中的数据处理环节,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实现一致性的智能化控制,很好解决了不同数据的处理困难。而且,在自动化控制的标准执行上,即使遇到陌生的数据,也依旧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准确度的估计。但是,如果发现智能化控制器在实际的应用中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一定要全面排查工程的各个细节,细致地进行分析,不能盲目的否定智能化控制技术。

三、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系统病因诊断

在电气工程诊断工作中,采用传统的人工手段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虽然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但是也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病因。在电气工程工作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如设备、数据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不可能避免的,采用传统的人工诊断办法不能确保病因处理的及时性,而且处理效果也不佳。但是,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控制工作的诊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定时检测诊断应用,有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优化

在电气工程发展中,传统的工程设计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多次重复的实验操作和改良,而且,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中。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做到全面的考虑,经常会漏掉一些具体的问题。所以,一旦发现复杂问题,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做到及时解决。而智能化技术的出现,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设计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完成,也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软件完成,既保证了设计中数据的准确性,也实现了设计样式的丰富化,更能够做到对复杂问题的及时处理,较好保证了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

(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控制环节,能够很好的实现整体性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控制工作是借助于三种手段实现的,一是模糊控制,二是专家系统控制,三是神经网络控制。运用这三种控制手段,极大提升了自动化控制效率,使远距离的自动化控制成为可能,增强了对电气系统的运行反馈。特别是神经网络控制,能够实现算法的反向学习,在信号处理方面得到了较大应用。

四、结语

篇4

1.用项目导向法来进行实践课程设计。课程是学校的产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重点,在设计专业实训时,通过引入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一个个实训项目,从而来强化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单片机技术》课程引入智能小车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了数个基于智能小车的单片机实训项目,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这些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EDA技术》课程引入信号源设计与测量的项目,设计了数个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项目,使用基于QuartusII的软件平成项目开发。《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课程引入多个电子产品制作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引入Arduino开发平台,通过近十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型课程的技术平台和综合实训体系。通过持续建设专业实训室,给专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了多门课程的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和改革。现在100%的核心课程具有专业的实训室,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平台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本专业联合企业,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优化,建立学习型课程。近年来,本专业80%的专业课程完成了综合实训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末期,在各个实训室进行为期一至二周的综合实训,通过完成课程项目来巩固知识体系和提高职业技能。因此每门综合实训课程,均由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对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制定实训方案。并且引入企业专家的意见,对实训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从而制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式综合实训体系。

3.大力开展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促进实训教学模式改革。2007前,本专业在校内没有专业实验室。从2007年至2011年,经学院大力投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别建立了: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组装实训室、电子设计实训室、通信原理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和EDA技术实训室和电子信息综合实训室。2012年与北京精益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电子信息联系创新实训室。通过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大幅改善了本专业的实训条件。从而提高了专业课程中实训环节的比例,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幅提高,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4.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2007年至2013年,本专业在武汉地区建立了五个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训基地涵盖了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调试、维护等多个方向数十个工作岗位。学生实习时间达半年以上,培养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熟悉了企业的运行模式,了解了人才市场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5.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近年来,本专业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提高教学实施效果。基于工作过程,重新序化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设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启发式、项目驱动、项目小组、仿真生产、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完成6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出版校内、外教材2本,编写实训指导书12本(含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指导书1本)。本专业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2010年被评院级精品课程;EDA技术课程2012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逐步建立三级递进式技能竞赛机制。首先通过每年五月份举行的校级专业技能大赛进行选拔。在选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代表我院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的湖北赛区预赛。赛前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赛前培训,巩固参赛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参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能力。最后,通过省级比赛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决赛比赛。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发现优秀人才,通过这部分优秀学生可以带动和帮助另一部分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能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促进整个专业班级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专业也建立了相关优先推荐机制,优先推荐获奖学生进入企业工作。

7.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向。近年来,本专业一直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每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都会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对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在完善专业发展体系和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根据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适当地调整专业发展方向。9.2011年,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并获评审得专家一致好评。2008年至今,学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行业就业率在80%以上。

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整个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中,有些实践课程已经实现了基于项目式教学,还有些课程距此还有差距,或者说没有真正实现基于项目式教学。项目的选择上是否能真正贴合课程体系需要,特别是目前社会企业的需要,尚需进一步调研讨论。

2.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否都能达到课程体系要求,是否真正从项目实践中学到了本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尚需进一步摸索。

3.实践课程体系不是从易到难,课程间联系不大。现有的实训课程都是单独设计,很少有将多门具有一定关联的课程重新编排,设计项目。

4.实践课程项目有些不够岗位化,综合实训的项目过于简单,项目目标不明确,无法达到企业级水平。

三、今后改革的措施

1.对于那些尚未实行项目式教学的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课程的设计,使之达到企业的岗位需求。

2.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可根据学生实际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打造特色课程或优势课程,实践课程设置尽可能地增加一些交互类项目,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不断感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保证将来择业时“进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提拔快”奠定良好基础。

4.增加校企合作机会。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

篇5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技术被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主要用于控制器以及机器的智能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故障诊断、智能控制、优化设计、PLD技术这几方面来描述。

1.1故障诊断

电气工程设备的工作时间长,难免会发生故障,由于电气设施故障的非线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一旦发生故障,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排查故障,效率低、准确率低。而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故障发生前,一般仪器会出现一些人们很难发现的预兆,通过实时监测仪器状态,在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并提示故障位置,在故障真正发生前避免故障,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维修时间。电气工程中常常通过分析变压器中渗漏油分解出来的气体进行故障诊断,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并通过各种手段逐步缩小范围,从而确定故障位置并提示派遣人员及时检修。同时,智能化装置可以记录故障问题,为以后的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使故障诊断更加安全可靠。

1.2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控制过程自动化,实现无人化管理和远程管理,提高管理的高效性。尤其对于一些高危险、高难度的工作,如高压控制,智能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相对于传统的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的灵活性更好,更易调节。传统的控制器在设置时需要精确考虑控制对象的动态方程,而实际涉及到的控制环境往往很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智能控制不存在这方面问题,因为其在设计时并不涉及控制对象的模型。并且智能化控制器可以根据对响应数据(如鲁棒性变化、响应时间、下降时间)的分析随时调整系统,调整后智能控制器的性能会大大提高,调整的过程并不需要专业人士在场,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人力。以风力发电厂智能化升压站系统为例。智能化升压站系统通过对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升级,将一些模拟量和开关量数字化,有效运用光纤设备,实现间隔层和过程层的通信。站控层由系统主机、工作站、VQC等设备组成,是全站监控、管理、调度中心。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自动完成信息的采集、测量、控制、保护等功能,相比于传统的升压站系统在效率、有效性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1.3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工作相当繁琐,需要综合运用成套设备、电路、电机与电气、电磁场、变压器等学科的知识,并结合过去的设计经验。传统的设计方式根据经验和实验,手工完成设计,方案的达标率非常低,修改难度大,成本高,产品的开发周期也很长。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缩短开发周期。智能化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其中,专家系统依据该领域的专家提供的知识经验,建立数据库,在决策前模拟专家决策过程,做出合理决策,该技术比较前沿,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得到大量应用。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进化论的随机化搜索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信号处理、组合优化、自适应控制等领域,在电气设计产品的优化上性能优越。

1.4PLC技术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在一些大型的电力企业的辅助系统中,PLC已经代替了一般的继电控制器。PLC技术使用内存,用程序方式存储控制逻辑,并用半导体电路实现。PLC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供电系统的自动切换,用软继电器取代了实物器件,使供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它能使用复杂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发挥性能,稳定性强。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

2.1优势分析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相比于传统的控制系统有巨大优势。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控制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建立动态方程,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智能化系统可以从根本避免不可控因素,提高工作的效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响应时间、下降时间等对系统进行实时调节,使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因此,智能化系统比传统的控制器更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另外,智能化技术拥有很强的一致性。在输入不同的数据时具有同样可靠的估计能力,有广泛的适用性。

2.2性能方向

速度、精度及效率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关键指标。在电力系统中采用智能高速处理器芯片,同时采用交流数字伺服系统,能够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提高系统的速度、精度和效率。柔性化柔性化主要包括群控系统和数控系统这两个方面。对于群控系系统,必须按照生产流程的具体要求设计系统,使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完成信息流和物料流的动态调控。对于数控系统,其强大的可裁剪性和覆盖面可以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

2.3功能方向

在功能方向上,主要包括设计用户图形界面、可视化计算、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发展。目前的操作系统一般都采用图形界面,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在智能化系统中采用图形化界面,通过窗口和菜单实现编程、图像显示、图像模拟、仿真等功能,能够降低操作者的门槛,方便非专业人士操作。通过可视化技术,信息的表达不再是呆板的文字和数据。将数据转化成图表,能方便操作者分析数据,也可以高效地处理和解释数据。同时,采用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技术,将可视化和虚拟环境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多媒体技术一般是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融合在一起传输,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智能化系统,可以更加综合化、智能化地处理信息,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2.4体系结构

通过集成化、模块化、网络化实现智能化技术在体系结构方面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使用高集成度的处理器、大规模集成电路FPGA、CPLD等提高软硬件运行速度。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能够提高电路密度,减小器件体积,更加方便安装和使用。将智能化技术模块化,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通信,这样有助于技术的标准化和集成,也可以运用模块的增减将智能化产品分级别销售。将智能化系统联网使得人们能够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控,随时掌握系统状况,使电气工程的控制不受地域限制。也可以实现在一台设备上控制其他设备,进行编程等操作。对于较小的电力系统,远程控制能够节约电缆的增加数,材料以及安装费用,并且可靠性高、灵活性强;但是在通讯量大的系统中远程控制会比较困难。

3.结语

篇6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一个学科分支,是新兴的高科技技术。人工智能与纳米科学以及基因工程被人们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尖端科技。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涉及较广,在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涉及,比如:数学、认识科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不同学科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相互的影响渗透,进而形成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因此,人工智能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科学。人工智能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的研究,对人的某些思维以及智能行为进行模拟的学科,其主要被应用在专家系统、语言的理解、智能控制、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以及机器人技术等方面。一般而言,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机器代替人做一些复杂的工作。电气工程的研究长久以来都局限在电气化的方面,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中逐渐向人工智能的趋势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进入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领域,对人类大脑进行模拟并进行数据与信息的分析、收集、处理以及反馈,经过信息的自动化生产,进而提高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益,进而推动电气工程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2.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2.1人工智能在电气产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在电气工程运行过程中,进行电气设备的设计是十分复杂的,其设计不但对电气自动化的各个专业学科与内容有所设计,而且要求电气设备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设计经验,进行电气设备的设计只有把电气知识、经验以及科学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对电气产品的科学性有所保障。人工智能在电气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效的对一些依靠人脑无法迅速解决的复杂计算以及模拟过程进行解决,进而大大的缩短了产品设计的周期,提高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并且设计出的电气产品极具科学性与实用性。专家系统对于电气工程的开发性设计有积极的意义,而遗传算法主要应用于产品的优化设计,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具备设计经验以及较强的智能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便于依据不同情况的沾边选择不同的算法对产品进行高质量的设计。

2.2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在进行电气设备故障的诊断时,电气企业通常会使用人工智能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以及专家系统的引用,其应用诊断的范围包含: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的故障诊断。在电气设备中,电气工程遇到故障问题时,所呈现的现象是相对复杂的,运用传统的处理技术很难对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查找与判断,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这种问题科技进行高效的解决,例如:当发电机的设备出现故障时,故障所呈现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非线性的特征都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以及模糊理论进行综合的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大大的提升了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2.3电气工程运行过程中的智能控制目前,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逐渐的发展成为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中的未来趋势。由于电气设备的控制工作比较复杂且极具综合性,对控制系统的技术含量以及计算的精确度都有比较高的标准,通过对人工智能中的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以及专家系统的综合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电气设备的计算精度以及计算速度,不仅有利于节约电气企业的资源,而且对实现电气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积极的意义。

2.4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人工智能主要有:启发式探索、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模糊理论。其具体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专家系统。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程序系统,专家系统集知识、规则以及经验于一体,主要工作程序是通过运用电气系统中某领域的专业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对所遇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接着进行专家决策的模拟,对需要专家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而且在专家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应该依据现实情况对系统中的知识库、数据库以及规则库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更新,从而使用电力系统的应用需要。二是,人工神经网络。其学习的方式十分灵活,存储方式也是呈现分布式,在大规模的信息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识别与分类能力,对与模型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进行科学的选择,同时其与元件进行关联分析相结合能够对复杂的电力系统进行故障的诊断,而且能对故障进行识别与定位。三是,模糊理论。模糊理论主要应用于系统规划、潮流计算以及模糊控制之中。有利于操作界面的优化以及工作流程的简化,而系统可以进行自动日志与报表的生成与保存,进而提高系统日常操作的效率,对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3.总结

篇7

(一)成本控制原则

1.全面介入原则。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企业必须通过全面介入来实现对电子商务成本全方位、全环节、全员控制,进而实现对电子商务整个过程的全面控制。

2.例外管理原则。因电子商务交易的特殊性,其实际成本费用与预算经常会出现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来自于非主观控制的例外事项。由于这种差别对电子商务成本控制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电子商务成本控制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经济效益原则。实现经济效益是控制企业成本的根本意义所在。电子商务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对一些不产生效益或产生效益较少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对成本的相对节约和调整,争取实现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成本控制方法

1.作业成本控制法。作业成本控制法是依据电子商务企业生产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及其成本关系来进行成本分析,其基本目的就是消除一切在生产环节中的无价值作业行为,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有价值作业行为的效率,让所有资源都能够物尽其用,为企业创造价值。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成本核算的改进,保证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准确,并为优化企业业绩评价标准提供帮助。

2.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法主要强调产品的相关收入和成本费用关系,将成本控制方向由传统的制造成本逐渐向上下游延伸,通过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成本比率差异变化,实现对各类成本之间关系的把控,进而明确企业成本管理重点,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3.目标成本控制法。目标成本控制法是为企业目标收益而制定的长期成本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企业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必须对开发、设计、生产、营销以及配送等诸多环节进行改进,通过提升产品功能、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等来最大限度控制成本,以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二、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成本控制水平偏低

目前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都存在缺乏有效合理成本费用控制系统的情况,在成本控制方面,“事后算账”的成本控制方式仍占据主流,企业内部信息反馈、定额标准以及业务流程控制能力普遍偏低。将产品成本定位于商品价格、将物流成本定位于配送费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缺乏实际执行效力,对成本控制关键点把握不准确将使企业实际成本支出与预算费用之间出现巨大差别,企业的成本管理很难达到真正的效果。

(二)物流环节成本控制

不力物流环节是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环节之一,它对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效益会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绝大多数都是由独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这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大幅提升。因为除了显性物流成本(运输、存储、装卸等)外,独立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是要获取利润的,而这部分利润就来自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费用支出。此外,由于互联网将客户群体充分扩大,使得产品分散配送网络大大增加,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此额外支付物流费用,这些物流运输费用只能由电子商务企业承担,无形中增加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负担。

(三)客户成本较高电子

商务企业客户成本是指客户用于网上交易所产生的费用支出。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全依托于互联网来进行交易、服务的行业,只要有客户消费,客户成本就必然产生。客户成本虽然不属于企业运营成本范畴,但它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目前,电子商务企业尚无法实现对客户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团购网站为例,很多团购网站都存在售后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在交易过程中,客户又无法与产品生产企业取得直接联系,此时,他们必然会将责任归咎于团购网站,进而降低客户忠诚度。团购企业要想重新赢得客户信赖,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由此产生的成本也必然会提升,这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三、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选择恰当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果电子商务企业对自身不足没有一个准确认识,不能选择一个恰吴赟婷,王钟庄: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当、合理的发展模式,则电子商务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将无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要明确客户对象及服务范围。要将明确客户对象及服务范围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同时通盘考虑企业实际资源水平,选择出最恰当的企业发展战略。其次是要强化企业经营创新。电子商务企业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必须通过经营创新来更好地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电子商务企业必须在经营手段方面实现突破,寻找新的盈利方式。如美团网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另辟蹊径开展了“美团外卖”业务,为巩固美团网在团购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完善物流系统管理

水平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上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关键环节。为了保证产品能够按时、保质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不必额外支付费用,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自有物流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为自有物流系统可以在为企业完成营销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商品丢失和损耗风险,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自有物流系统还可以有效赢得客户好感,让客户对电子商务企业本身产生认同感,进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三)重视客户服务管理

篇8

1.1课程设置轻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所以它们要求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实践能力。可据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电商企业都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也通过了A/B级考试,但其专业英语实践能力还是较低,不太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与该课程的设置只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有着莫大的关联。

1.2教学模式陈旧

据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与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专业课程比较起来,喜欢上英语课程的同学本来就不是很多。再加上,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英语课程从大学一年级一直学到大学三年级,虽然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相同,但是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都是很类似的,无非就是老师在课上讲讲单词和词组,再翻译翻译课文,做一做练习题。对于这种没什么新意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早就提不起兴趣来了,所以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也就没有热情了。

1.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多数学校里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笔试。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们却认为,仅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考评方式非常不科学。因为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既不能体现出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又难免会使学生养成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前突击老师给出的“重点范围”以求考试能够过关的坏习惯。

2高职电子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改进的措施

2.1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将学生原有的大学基础英语知识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范畴,同时对于学生原有的电子商务知识也进行了温故而知新。因此,改进原有课程的设置应该以专业英语教育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尽可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职业岗位中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英语知识的有效结合为课程内容,主力抓好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务求学生学完此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英语的常用术语与惯用语法,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电子商务信息处理与业务操作。

2.2创新教学模式

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唤起学生们学习电子商务英语的兴趣,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重要。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首先,教师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除了上好第一节课以外,还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电子商务英语小故事。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营销(ElectronicMarketing)时,就可以引入Google搜索引擎和eBay网站的趣事。其次,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法、任务驱动法、交际法等等。再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强调学生“能说会做”,成为专业英语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达到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所要求达到的实用目标。最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满腔热情、风趣幽默的谈吐、准确的发音和清晰的讲解,并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课件和视频文件,力求使学生觉得学习专业英语是一种享受,并且能够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2.3改革评价方式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考评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而做出的评价。在平时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形成性评价。即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之后,学生们就会被分组来进行在线单元测试,该测试可以由电子教学平台提供。在测试的过程中,不仅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能力行为来进行点评打分,不同的小组之间也要根据他们完成的情况来互相打分,而且每个学生也会被要求给自己打分。这样一来,评价的主体也变成多元化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了。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即期末考试。教师们可以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考核的知识点要全面、要具有代表性,而且尽量不要给学生们在考试前划范围,以免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3高职电子课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的总结

我国高职电子商务英语的教学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并不强,不能完全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的需求。为了弄清楚电子商务英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在将调研结果整理、分析之后,总结出了三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评价方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