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品质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9:5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品质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质管理论文

篇1

所谓教育时机就是教育学生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会,此时进行教育效果最好,学生听得进去,接受得了。教育抓住时机抓得准抓得好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育时机主要分为客观时机和主观时机。客观时机是指外在的客观的事物对教育学生是有利的机会。例如社会上出现一些英雄模范人物,这是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好机会;在国庆节、建军节等节日,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在学雷锋活动月,这是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的好时机。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客观时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利于教育学生的新事物,新动态,新形势等要留心观察,只要是有利于教育学生就抓住不放。

主观时机主要是学生主观的情况出现了接受教育的好时机。对于这一点老师要具有敏感性抓住时机,善于发现苗头,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如犯错误,开始内疚时;有成绩需要表扬时,都要及时教育,把可能发生的错误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如果事过境迁,使良好的行为得不到表扬,不良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抑制。在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应以身立教。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以身立教,“是无声的教员”。由于青少年求知欲强,富于幻想,缺乏分析能力,难辩是非,但善于模仿,可塑性大,愿意接受好的影响,常常模仿他们心目中有威信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是学生最喜欢模仿的人。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严于律已,处处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记得有一次劳动,到足球场边去拔草,草生长得很茂盛,而且地方大,任务艰巨,许多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动手,累得满头大汗,但有几个平时比较懒散的学生不愿干,只是装模作样,当老师不在意时,又在谈笑,我想要是把他们骂一顿,收效不大,于是,我就走到他们那边去,和其他同学起劲地干起来,他们看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动手了。古人说得对:其身正,不令则行。作为老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树立学高为师的新形象,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塑造自己的良好个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当前,某些学生由于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马虎,诸如:上课精神不集中,打瞌睡、迟到、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把学习当作负担,失去求知欲望,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的进步。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其目的性,抓住教育时机进行说服教育,明确新世纪知识的重要性,在循循善诱的教育中使他转变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一次,上数学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总是低着头写东西,我用眼神看了几次也没发觉,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走到他的面前,只见他聚精会神地画画,当时正想发怒,但细心一想,这样不但阻碍教学进度,也不一定有收效,于是,我平静地说:收起它。课后找他进行教育,说明画画是好事,但要分析应该什么时候进行,这样会影响数学的成绩,反而适得其反。后来,他说准备把这幅画画完拿去参加比赛,本想老师发现后会大发雷霆,把画撕烂。通过教育后,上课时间都能专心听课了。另外,在班中制定班规公约,使之成为全班同学遵守的行为规则,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严要求,勤督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要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老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形成“我要学”的良好状态。

二.在心理激励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有信心才会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但往往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产生自卑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心理是自我意识中的障碍,其关键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严重影响了学习的进步。因此,要抓住教育时机,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激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是教学中取得最佳方法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消除学生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首先让其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又要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组织竞赛和各类活动让众多同学去参与,让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潜能和优势,树立自尊和信心引导学生把成功的感觉迁移到学习来。例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学习态度和成绩都较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但他篮球打得很好,在一次篮球比赛中发挥出色,使该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抓住时机,在班会课公开表扬他,激励他把篮球场上的拼搏精神用于学习上,使他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非一无是处,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地提高了,成绩也进步了。所以,对学生应多进行正面教育,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灌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对学生多讲“你能行”等激励性的话语,使学生抱着乐观、愉快、轻松、幸福的心境进行学习。总之,心理激励是自信心的营养剂,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坚定的信心,激起奋发进取的精神,才会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

三.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抗挫折的心理品质。

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随时会遇到挫折,作为学生也一样,如果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必须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抗挫折的心理品质的教育。

多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参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学生在与障碍压力、挫折中作斗争磨炼出来的。体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最能锻炼意志品质,竞争最激烈最无情的一种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和竞赛中,容不得半点虚伪和胆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胜不骄,败不馁。在不久前我校举行的第运动会上,我班有一个男生参加400米的决赛,没有获得名次,事后情绪低落,失去了参加其它项目的斗志。当时,我就及时和他谈心,和他一起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知道短跑必须讲究速度,而他发力的时间过慢,之后他充满信心地参加1500米的决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一些挫折训练的内容,让众多的同学去经历挫折,体味失败,磨炼意志。

篇2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新风预处理判据适用性

1前言

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ANSI)标准委员会和ASHRAE颁布了《ASHRE标准62-1989》,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对空调系统设计影响最大的两点是:1.将设计新风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4倍;2.建筑物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1]。随后的《ASHRE标准62-1989R》进一步提出了同时考虑人员和建筑物污染的最小新风量计算方法[2]。我国有关部门也正在对国家标准GBJ19-87"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进行修改(简称国标修改稿),其中明确包括增大最小新风量一项,其结果将增大空调系统的设计冷负荷和湿负荷。为使原有空调系统满足国标的新要求,大量建筑必须进行改造,笔者曾针对如何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对原有建筑中的传统空调设备进行最少的改建,从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满足新标准的要求问题,提出了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和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5]。商业建筑的特点是室内人员较多,热湿比较少,机器露点低,为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尤其是湿度),国外及国内高档商业建筑多采用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为满足增大最小新风量的要求,对高档商业建筑中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为满足增大最小新风量的要求,对高档商业建筑中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为满足增大最小新风量的要求,对高档商业建筑中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采用新风预处理系统对其进行改建的技术措施在全国主要城市的不同室外气象条件下的适用情况。

2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

由于国标修改稿没有明确对相对湿度作出修改,所以室内设计相对湿度、设计温度仍取原标准值,新风量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来确定各种新风预处理系统适用性的判据。

2.1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

对于夏季工况,若设定室内空调设计状态N,通过N点的等温线和等焓线可以把工程所在地的室外气象包络线范围分隔为Ⅰ、Ⅱ、Ⅲ和Ⅳ四个气象区,如图1。第Ⅰ区室外空气温度和焓值都低于室内设计值,显然不适合用热回收;第Ⅱ区室外空气温度高于室内设计值,焓值低于室内设计值,显然只适合用显热回收;第Ⅲ区室外空气温度和焓值都高于室内设计值,适合用全热回收;第Ⅳ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设计值,焓值高于室内设计值,适合用热回收。

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在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的为原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W、N、C、L、O分别为室外空气状态点,室内空气状态点,在原新风量的新、回风混合点,机器露点和送风状态点;如附设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则虚线表示为按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量设计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系统空气处理过程,W1,C1分别为室外空气经热回收后的状态点,在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量下的新、回风混合点。为使原空调系统仍能满足要求,即新系统所需的冷量小于等于原系统能提供的冷量,则应使新风热回收后与回风的混合点C1的焓值小于等于原系统C的焓值,即:ic1≤ic。

由上述条件可得热加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为:

显热回收式:

全热回收式:

2.2蒸发冷却新风预处理系统适用性判据

对于夏季工况,若设定室内空调设计状态N,通过N点的等含湿量线等湿球温度线可以把工程所在地的室外气象包络线范围分隔为Ⅰ、Ⅱ、Ⅲ和Ⅳ四个气象区,如图3。第Ⅰ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和含湿量都低于室内设计值,这表明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都可以使用,甚至可以不用机械制冷,而直接处理到送风状态点;第Ⅱ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高于室内设计值,含湿量低于室内设计值,显然只适合用间接蒸发冷却;第Ⅲ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和含湿量都高于室内设计值,适合用间接蒸发冷却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第Ⅳ区室温外空气湿球温度低于室内设计值,含湿量高于室内设计值,不适合用蒸发冷却技术。对于区Ⅰ、Ⅱ可用直接蒸发或间接蒸发直接供冷的技术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这里仅讨论在Ⅲ区应用间接蒸发冷却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的技术适用性。

图3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气象范围

图4附设间接蒸发冷却新风预处理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系统

附设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的空调系统工程焓湿图上的表示如图4。与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相同,为保证原空调系统仍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为:ic1≤ic

则在Ⅲ区间接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为:

2.3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

对于夏季工况,若设定室内空调设计状态N,通过N点的等含湿量线可以把工程所在地的室外气象包络线范围分隔为Ⅰ、Ⅱ两个气象区,如图5。第Ⅰ区室外空气含湿量低于室内设计值,这表明该区域不仅不需要除湿反而要加湿;第Ⅱ区空气含湿量高于室内设计值,显然可以采用除湿技术。

图5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气象范围

图6附设新风与回风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预处理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系统

为使除湿机在高效率下运行,通常先将新风预冷,再除湿;为充分利用排风冷量,常将除湿以后的高温干空气通过热回收或蒸发冷却设备,进行降温;根据除湿量的大小,可采用仅对新风除湿和对新风与部分中全部回风的混合风除湿的方式。这里新风与回风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为例,介绍其适用性判据的确定方法。室外空气状态点W与N按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量混合至C4,预冷至C3,然后全部除湿至C2(或部分除湿)再与未除湿的混合风混合至C1,通过热加收或蒸发冷却至C11,最后由原空调系统冷却至送风状态点O。为使原空调系统仍能满足要求,即新系统所需的冷量不于等于原系统能提供的冷量,则应使混合风的预冷量与由C11冷却至O点所需冷量之和小于等于原系统的冷量,即: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则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为: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其他几种附设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的空调系统在焓湿图上的表示及适用性分析的判据见表1。由于除湿热回收式与除湿蒸发冷却式的示意图相似,判据相同,故放在一起讨论,但由于热回收与蒸发冷却设备的效率不同,所以得到的C11点参数实际是不同的。

除湿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判据表1

原空调系统(实线)及附设新风预处理的空调系统(虚线)在i-d图上的表示

适用性分析的判据

附设新风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

附设新风与回风混合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预处理系统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附设新风与回风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蒸发冷却)式预处理系统

全部除湿:

部分除湿:

3新风预处理系统适用范围

根据上述分析及具体判断条件,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将全国主要城市的空调室外设计气象参数,原有空调建筑物的室内设计温湿度,新风比,热湿比,采用的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国标修改稿规定的新风比,室内设计温湿度作为输入文件,通过空气状态参数计算公式,编写计算程序OAPS(OutdoorAirPreconditioningSystem),可以用于判断全国主要城市不同条件下原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中,各种机关预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下面以对上海市某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按旧标准设计)的改造为例,说明新风预处理系统的应用。室内设计条件为:原系统(旧标准):tN=26℃,φN=65%,新风比:15%;新系统(GBJ19-87国标修改稿):tN=26℃,φN=65%,新风比:30%;室外设计条件为:tW=34℃,tWS=28.2℃;送风量为2000m3/h;室内热湿比ε=6100,要求的送风状态:原系统:tO=34℃,dO=12.3g/kg;新系统与原系统一样,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效率为:ηZ=70%;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为:E1=70%,以排风为二次风。对不更换原有空调系统的冷源、末端装置,仅附设上述新风预处理系统进行改建的方法在全国范围的技术适用性作一分析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2。其中"·"表示适用;"-"表示不适用。表中只列出适用城市的新风预处理系统形式。

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技术适用范围表2

城市名称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式除湿式

新风预冷除湿热回收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

(蒸发冷却)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新风预冷除湿热蒸发冷却混合预冷除湿蒸发冷却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

福州·--·-·-

南昌·--·-·-

济南·-··-··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南宁····-·-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台北····-··

香港····-·-

4结论

(1)针对GBJ19-87国标修改稿的要求,对原有高档商业建筑中常用的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的改建问题,确定了各种新风预处理系统的技术适用性判据。

(2)几种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全国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即任何一个城市中的原一次回风再热式空调系统都至少可以采用一种新风预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3)热回收式、蒸发冷却式和除湿式中的新负预冷除湿蒸发冷却式、混合除湿热回收式(蒸发冷却)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宜和范围最广;新风预冷除湿热回收式和混合预冷除湿蒸发冷却式新风预处理系统的适用范围较小;混合预冷除湿热回收式新风预处理系统只适用于一个城市。

(4)如GBJ19-87国标修改稿正式颁布,全国各地将有大量建筑的空调系统要改建,新风预处理系统是一种很的解决方法,本文提出的适用性判据将有助于业主和设计方的选择与决策。

参考文献

1ANSI/ASHRAEStandard62~1989.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Atlanta,GA:ASHRAEInc.

2ASHRAEPublicReviewDraft62~1989R.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

3ANSI/ASHRAEStandard62~1989.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Atlanta,GA:ASHRAEInc.

篇3

思想认识不够,质量观念不强

对“质量第一”的思想认识不高,对质量的要求仅停留在表面,质量检验流于形式,严格产品质量的目标、措施、办法和行动都没有跟上。部分领导抱着怕得罪人的心理,亦或是仅仅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质量管理停留在浅表,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持久。

工作浮躁,急于求成

有些领导工作态度不严谨、做事不扎实,对事物的判断不深入,容易满足于初期的成果和进步,不做更深入地研究和完善,对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估计不足;不虚心吸取竞争对手的经验和长处;超越科学规律。

体制不全,制度缺失

在将原有的高度计划管理体制打破,施行承包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部体制后,企业没有及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各单位各自为政,自行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标准不一,科学性和适用性不强。质量检验队伍配备薄弱,自己检验监督自己,过程控制不精细,在市场竞争压力和效率优先意识的驱动下,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责任不清,奖罚不明

从广义上说,各级领导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员工是直接责任者。但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明确定性定量的责任描述和规范,没有明确细化的质量奖惩标准、措施和办法。对真正踏实工作、不追求进度、一直保持生产工作质量的员工和管理者,没有制度安排下的正常奖励来鼓励;对追求进度、野蛮生产、小问题不断的员工和管理者,也没有及时地批评、纠正。真正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领导应负什么责任,应受什么标准的处罚,直接和间接责任员工应负什么责任,应受什么标准的处罚却没有明确的依据,往往是临时研究、决定,不能很好地达到警示激励、深入人心、长久保持的作用。

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强化质量意识

从思想认识入手,大力开展“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存,质量就是生命”的宣传教育活动。自上而下分层进行产品质量问题的大讨论,通过对企业内部及单位内部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找出质量意识淡漠的环节所在,找出单位领导和员工的质量责任问题所在,以小见大,真正认识到质量意识淡漠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同时积极地走出去和请进来,通过多种多样方式,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先进管理和质量理念,深刻认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树立信心、积极面对。

2端正工作态度,按事物规律办事

态度决定行动,细节决定成败。对产品质量是不是真抓落实,首先看对保持产品质量的态度是否端正。从产品研发、试制、工艺、配套、外协、自制和总装,到现场管理与服务,都要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遇事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重大问题要多做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试验,对问题的处理改进要多从系统性和长远性来考虑;要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质量与市场、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减少和避免单纯追求速度和市场、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片面做法,尊重事物发展循序渐进的规律,切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把质量第一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扎实工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3健全质量管理体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要针对目前的现状,认真梳理产品设计、工艺、试制、生产、外协和配套等环节中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产品质量管控体制上的短板和制度的缺陷,加以调整和改进。针对产品检验疏漏的问题,建议建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质量检验监督处,配备精干的质检人员,强力抽查A类B类零件和关键部件、总装工序的质量,定期邀请外界第三方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检查,定期产品质量报告,增加广大职工对产品质量的知情权和参与度;针对工艺管理散、乱、差的现状,建议在研发设计体制内增设工艺部或单独设立工艺部,实行总工艺师负责下的产品工艺,工艺部人员少而精干,主要负责对A类零件制定工艺,对B类零件指导审核事业部车间制定工艺,对C类零件工艺进行抽查,对外协零件生产方的工艺进行审查,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要建立和完善产品研发、试制、工艺、配套、外协、检验等各工作环节的管控流程,配套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编制质量手册,积极向GB/ISO9001标准靠拢并通过认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管理有章可行,有据可依,从而使我们质量第一的意识和积极转变的工作态度在可靠的体制和制度的基础上得以长期保持,而不是通过宣传教育运动昙花一现。

4明确质量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各级领导、各环节管理岗位和一线员工,都要制定明确细化的质量责任,明确各自应负担质量职责,制定明细的质量考核、奖惩制度和办法,加强检查与考核,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奖罚必须及时明确,确保制度的刚性权威;要建立长效的质量激励机制,建议设立质量明星榜,及时评选周、月、季、年的质量明星职工,大力宣传并现金奖励,激发职工坚持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和热情;要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现场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的“五小”活动,定期组织技能比赛,奖励技术能手,积极营造学技术、比质量、创先进、争优质的良好氛围,使每个职工都成为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篇4

教师的苦心仿佛已付诸东流,这种现象动摇着教师的信心,甚至使教师放弃应有的努力,因此研究品德形成的滞后性,对于加强德育是很有意义的。

一、品德形成滞后的原因

1.品德形成的过程性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行为系统相互作用,和谐发展,达于主观特征和行为的稳定的统一。只要三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三系统的和谐发展,最终导致主观特征和行为的统一,品德就必然形成。在这个意义上说,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内容。

从三个系统考察,学生获得知识,即使是极富于教育性的知识,也不等于学生的思想,只有当学生用知识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主张时,知识才融入学生的思想,或曰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思想是在人们思考问题时产生的,问题本身和主体的价值关系不是纯然单一的,正价关系和负价关系同时存在,使主体产生肯定性的、否定性的双重思想,因而思想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和思想相联系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也同样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然而正是这种分散的、不稳定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主体获得不同体验,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的比较和对认知与行为的调节,逐步走向集中和稳定形成信念。信念不是别的什么,信念就是坚信不疑的思想。信念具有集中性和稳定性,和信念相联系的情意和行为同样具有稳定性和集中性,这样主体的主观特征和自身的行为系统稳定地统一起来,主体便形成了特定的品德。

品德形成的过程性决定了品德的形成落后于知识的掌握,使品德形成具有滞后性。这是产生品德形成的滞后性的内部原因,即根本原因。

2.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对同一对象往往产生彼此不同的评价,甚至很难发现两个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完全相同的,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当然,只要社会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文化,也就必然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对于这个群体的存在与发展,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因而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国际交往,经济上彼此渗入,产生了诸多“接轨”现象,不同的价值观产生激烈碰撞,使重视传统的国家努力昂扬民族精神。然而价值观念多元化业已成为现实。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使学生本来就分散、不稳定的思想,更加难以集中、稳定而形成信念。这是产生品德形成滞后性的外部原因。忽视或过分强调这个方面的原因,都会贻误德育工作。

3.教学中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

任何品德的形成,都要经过实践炉火的冶炼,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因为教学是以知识为认识客体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通过学习知识来推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实现学习目的。因此,教学必须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教学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将自身和社会大环境相对脱离开来,否则,教学就无法存在。因而在我们的教学里也就必然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这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是品德认识的迅速积累,另一方面是品德行为的“匮乏”,结果是坐而论道。品德是在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又是通过行为表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就没有品德的形成。只有使学生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行为系统相互作用,才能和谐发展,才能达于稳定的统一。在德育工作中,要克服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弊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的原则。

如果说品德形成的过程性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是产生品德形成的滞后性的一般原因,那么教学中存在着认识脱离实际的基因,则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产生品德形成的滞后性的特殊原因。

二、合理地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

1.品德形成的“滞后期”

品德形成的“滞后期”是指从学生获得品德认识始直到品德形成的时期。从认知系统的发展来看,“滞后期”包括知识转化思想和思想转化为信念的时间之和。

研究品德形成的滞后性,不只是为了使教育者在理性高度上承认滞后的必然性,更不是为德育工作中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寻找理论根据,而是把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合理地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作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品德形成的“滞后期”的长短,是一个弹性很大的量。首先表现在不同个体形成同一品德的过程长短不同;其次还表现在同一个体形成不同品德的过程长短不同。

“滞后期”作为一个弹性过程,向我们证明了如下结论:品德形成的“滞后期”是可以缩短的;但“滞后期”本身是不能消除的。

2.努力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

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品德形成的“滞后期”的缩短,意味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实现德育目标,意味着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但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又是有条件的。

第一,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中起主导作用,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要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德育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有献身于德育工作的热忱,有透视、研究种种德育现象和把握本质的能力,能处理好一元导向和观念多元化这一矛盾的认识准备,有勇于创造,开拓新局面的探索精神,否则,缩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至多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第二,克服软化德育工作的不良倾向

在升学机制的作用下,不少学校的德育工作被严重软化。“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人们对德育软化的通俗概括。在德育严重软化的氛围中,德育机构形同虚设,德育活动也只是走过场和应付上级检查,德育工作总结也有一套应变之术,把学校方方面面的“典型事例”都作为德育工作成果的佐证。

用“累累硕果”掩盖了软化德育的现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品德形成的“滞后期”只会延长,而难以缩短。“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克服软化德育的倾向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应当努力实现这一转变。

第三,把握品德的三维结构

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行为系统,是形成品德的三维结构。我们的德育过程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过程,就必须符合三维结构特征的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一德育实践的三维性正确地反映了品德形成的三维性。但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偏爱认知,片面强调品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必要的行为引导,甚至忽视情感的激发。坐而论道,也许能培养出品德的鉴赏者,但很难培养出品德的践行者。这种倾向主要存在于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二是忽视认识引导,简单规范行为。学生在没有对行为意义产生内心体验时,就不得不接受行为要求,时常产生一种被教师强迫的感觉。这很难培养出自觉的品德践行者。这种倾向主要存在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两种倾向虽各执一端,但它们之间是能够彼此互补的,然而由于教育内容不同、组织系统不同,往往班主任不知任德育课程的老师在讲什么,德育课程教师也不知班主任在干什么,即使彼此沟通,也难以充分互补。只有克服上述现象,德育实践结构才能符合品德形成结构的要求。

第四,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篇5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制剂配制的全过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经营药品的专营或兼营企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

2.药品质量管理理念的现状

在药品GMP实施20年的今天,部分药企理念仍处在“检验论”阶段;更多的企业能够自觉实施药品GMP,仍处在“生产论”;很少“设计论”;提升到“风险论”的企业更是少的可怜。如果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博雅”,“完达山”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齐二药,华联,佰易事件就可能避免。介于每种理念都存在局限性,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在继承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设计论”虽然不仅局限于药品研发,但是侧重点还是在于药品研发设计;而“风险论”就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了药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目标是在形成药品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要实现风险管理,因而,其更接近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更能保证药品质量。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任务艰巨。

3.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比如新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企业是按照注册标准执行还是按照药典执行,要求不清楚,要靠企业自己去判断决定,不好把握。再者,从《药品管理法》可以看出,只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典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利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可是新药的质量标准还有一些补充说明申请的标准,通常是由申报单位自编自制,然后交付药品评审中心、国家局进行审查和批准。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只有国家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并非如此。进一步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发挥作用,使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提升质量管理的理念并建立更有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

3.1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药品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已经比较完善,我国在2010年版GMP第二章第四节中,虽单独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也有融入这个理念,但是之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将此方面考虑在内。建议在修订其他相关法规的同时考虑更先进的理念。国家管理部门需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加强药品生产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3.2药品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更上一层楼

2010年版GMP提出:“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当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与岗位的要求相适应。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外,还应当有相关法规、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由此可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队伍建设,对改善药品质量管理的现状也起到了作用。作为药品监管的执行者,不能缺少专业知识,不能只凭感觉解决问题,要依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法律意识。

3.3有待建立更加严格的药品分类标准

进一步规范药品的分类,也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途径之一。药品分类的混乱给药品质量关管理工作平添出很多的困扰。国家药事管理部门规定,药品名称应该遵循“一药一名一方”的基本原则,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某些药品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标准中都存在同名异方,同方异名的问题。比如板蓝根冲剂,1995年版的《中国药典》已经收载,但一些省份仍然用“某某省方”。这就使不同处方的板蓝根同时在药品市场上流通。为了使减少药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有效严格的药品分类体系,也显得尤其重要。

4.结束语

篇6

1.1医药生产人员素质偏低

药品生产并不是一个机械的生产活动,它需要药品生产人员在遵守标准规范的同时灵活的配合专业机器生产。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生产环节,药品生产人员的医药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知识、职业道德素质等都有待提高。

1.2药品材料选择不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的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因此药品材料的选择是非常的关键。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材料选择上,往往更加重视材料的价格,而对于材料的质量缺乏监测,从而导致因药品生产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

1.3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低

在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药品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监管,从而导致流入市场上的药物出现质量问题。

2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针对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2.1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医药生产相关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对此要加强完善医药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要根据药品市场的实际需要,在现有的《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的基础上,完善对药品生产质量、药品经营质量、药品生产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药品相关管理部门要监督各个药品生产企业是否都按照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生产药物,从而保证药品生产质量。

2.2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引进

药品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选择的优劣。现阶段存在着药品生产材料选择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因此要规范药品生产材料的选择。要摒弃只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药品生产材料的选择方式。在选择药品生产材料的时候,要对药材生产厂家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那些口碑较好的药材生产厂家。要设立专门的药材采购部门,以规范药材采购工作。要提高药品生产材料的质量监管水平,做好药品生产材料的监管工作,保证所采购的药品生产材料的质量。

2.3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是从药品生产材料的选购到药品出厂的全过程的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对药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药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完善并实施药品生产材料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制度,以控制药品生产质量。通过做好药品工艺变更、供应商变更等工作,降低药品生产管理中的不利影响,为药品生产质量提供保障。

2.4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对于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完善药品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并积极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实现药品生产质量的全过程、动态的检测工作。

3结语

篇7

商砼使用前的质量控制

所谓的优质的商砼首先是砼的强度得到保证。砼配合比是进行生产的依据,直接关系到砼的性能和生产成本,是砼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砼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砼的耐久性,及工程的结构部位、运输距离、施工方式等来确定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拌和物的坍落度等性能。砼配置强度必须超过设计强度的标准值,以满足强度的保证率的需要。商砼在运输过程中,既离开了生产地,又未到达施工现场,处在动态失控之中,期间受到运输机械、人员素质、道路状况、气候、外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最让人头疼的是运输机械,目前国内砼搅拌车运输过程的砼离析情况并不少见,这不仅影响砼的质量及出料,更重要的是影响工程质量。砼运输罐的后锥有搅拌和出料两种功能,砼的装载量达到1/2以上,过搅拌会造成出料口部分粗骨料多,对于和易性差的砼尤为严重;砼搅拌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的积水排净,装料完毕,允许用不超过3~5kg的水清洗接料口,途中控制2~4r/min的慢速进行搅拌,砼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商砼送到施工现场后,应将搅拌车身处于水平位置,中、高速旋转20~30秒砼滚筒,使砼进一步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才能出料,并要加强观察,是否有离析现象。商砼水灰比调整应由商砼生产厂家进行,在现场严禁任意加水。对于见运输时间限制的控制,见表1。

浇筑时的科学操作

商砼的施工由施工单位完成,但是为了及时地掌握施工现场的情况,保证商砼的质量,商砼公司有必要在技术上协助施工单位,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地反馈施工现场的情况。商砼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上层砼。机械振捣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商砼的浇筑振动棒操作人员应安排有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熟练振动棒的操作方法。作到“快插慢拔”每个插入点的振捣时间应由现场确定表面出现少量砂浆,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10秒左右,插入点之间距离控制在振动器作业半径的1.5倍;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应至少插入下层砼5~10cm,消除上下层砼之间的缝隙。严格遵循振捣的4不原则:1不得漏振;2不得过振;3不得用振动棒赶浆;4不得振动钢筋和模板。因商砼的坍落度一般较大,初凝时间较长,石子粒径偏小,浇筑速度快,张力和冲力大,易发生胀模、漏浆,所以对模板支撑的牢固和严密程度要求更高,浇筑过程中更应不间断地加强检查和加固补救,同时浇筑后的砼表面易发生龟裂现象,最好待表面初凝后用木抹子毛抹一遍,并加强对砼的养护。3砼的养护砼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砼硬化,二是防止砼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下面我们来探讨下自然养护的实施:为了使砼能够正常的水化、硬化,在砼成型后一定时间里进行养护,使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温度湿度,以保证砼的强度、耐久性。自然养护是目前现浇砼工程中常用的养护方式,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采用适当的措施维持一定的潮湿环境进行砼养护。自然养护期间应对砼采用适当的吸水保温材料如草垫、麻袋、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并适当洒水,使砼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润湿状态。砼的洒水养护在浇注完毕,终凝后开始。对于塑性砼应不迟于成型后6~12小时,但在炎热、大风天气,应不迟于2~3小时。为了保证在养护期间内保持湿润,还应每天不断浇水,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还应储水养护,浇水次数取决与气候条件、覆盖物保湿能力。以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为原则,在一般气温15~20℃,浇注以后3天内,每间隔2~3小时浇水一次,同时夜间不少于2次。3天以后洒水次数根据气温不同按照下表进行确定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前3天浇水间隔不大于3小时,晚上不少于3次。总之,商砼的质量应从质量责任制抓起,从施工人员的操作质量抓起,从每道工序抓起,从影响质量的源头抓起。因此,使用前的质量控制,浇筑时的科学操作及后期的合理养护,是保证实现优质结构工程目标的关键。

本文作者:张国辉工作单位:黄骅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篇8

为了体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变化情况及动态趋势,笔者按以上划分标准,将关键词分为3个阶段分别进行统计,其中,由于第一阶段文章数量较少,为保证词频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仅统计词频不小于2的10个词频,第二和第三阶段均选择词频排名前20的关键词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借鉴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周爱民的研究成果,他将2006年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分为4种类型,并对其变化作出了分析,我们通过对不同阶段关键词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套用他的总结模式也将近10年内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分为以下3类:①恒星关键词:在近10年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比较高且次数相对稳定;②流星关键词:在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前几年处于研究热点,后几年研究数量又逐渐减少,在文献中的频率呈递减趋势或者停止状态;③新星关键词:在近10年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领域,前几年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较低,而越往后对其研究越深入,其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逐渐增加[1]。需要注意的是,考虑每个阶段发展水平及所包含的年数的不同,笔者的划分综合考虑了关键词排名及各阶段加权处理后的年平均高频关键词因素。根据上述划分方式,划分结果如下:

1.1恒星关键词:知识经济、创新、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通过分析卫星关键词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一,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的94篇文献进行查阅,发现知识经济通常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背景出现,如《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可见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支撑条件。其二,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图书馆必须产生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用户的需求,而我国图书馆正处于发展变革的摸索阶段,所以创新是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创新包括了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人员创新等内容。其三,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中业界关注较多的图书馆类型为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①这说明了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视,也间接说明了该领域研究人员大多来自于高校;②数字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应用领域,知识管理的实行也要求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这体现了在数字化、知识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学领域也紧跟潮流,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正逐步由趋势变为主流;③在高频关键词中,仅仅出现这两个类型的图书馆应用领域,并未出现其他研究类型图书馆如医学类或者公共图书馆,经统计,专门研究这两类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文章总计不过50篇。然而知识管理应该是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这说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应用领域至少从研究成果上来看,类型较单一,不够均衡,这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地方。

1.2新星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服务、知识共享从表1可以看到,这几个关键词在第一阶段的高频关键词中均未出现。在20世纪初,受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虽然当时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并未引起风潮,当时的学者也难以在那种大背景下对此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力量的进步,在Web2.0的环境下,它们已逐步成为本阶段研究的热点。相较于国外,我国信息化进程仍处于过渡阶段[2],这几个热点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变化,也反映了图书馆在信息化实践中的不断探索。

1.3流星关键词:信息管理、管理模式为流星关键词信息管理是每个阶段都存在的关键词,然而其比重正不断下降,而知识管理的说法却日益盛行。其实,这两个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相似甚至相同,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信息管理的对象更偏向于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数据信息,知识管理则强调有用的信息或处理过的信息,这二者比重的变化也反映了图书馆领域对信息态度上的变化和研究重点的转移。管理模式作为关键词在第三阶段出现的频次为8,但考虑到第三阶段为该领域发展成熟阶段且第三阶段包含年数大于第二阶段,所以其频次从总体来看是逐渐下降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管理模式可能暂时在本阶段已进入成熟期,但随着知识和技术不断的发展创新,管理模式也必将随之发展,并将随着下一次技术新潮重新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中。

2基于词频的图书馆知识管理趋势分析

2.1从面向高校图书馆到面向各类型图书馆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是知识管理深入应用于图书馆的必由之路[3]。在国外,无论是国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领域的图书馆,均有应用知识管理的范例,而从以上研究成果来看,我国仅在高校图书馆领域对知识管理展开了较为热烈的讨论和研究,但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是所有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知识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其他各领域各类型图书馆都应当重视知识管理的作用。其中,国家图书馆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国家政策及相关部门也应起到扶持作用。另外,除了按个体划分的图书馆,各类按区域或类型组成的图书馆联盟也应注意对知识管理的应用。

2.2从面向图书馆发展到面向图书馆创新在知识社会和知识环境下,图书馆领域的知识创新尤为重要。图书馆发展需要面向图书馆创新。首先,继续深入开展Lib2.0,Lib2.0为图书馆创新的体现之一,是Web2.0在图书馆的应用[4],在2005年由PaulMiller提出后,便广受学术界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Lib2.0的实践活动,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RSS服务,上海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开展面向读者的“我的图书馆”、聚合等服务,Lib2.0的发展正不断辐射着图书馆界。第二,图书馆服务开始走出图书馆,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新的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如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指图书馆的应用终端不局限于馆内,图书馆服务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应用于电脑、手机等设备,移动图书馆相比传统图书馆更加方便,也更易被用户所接受,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伴随着图书馆服务内容上和模式上的创新,其制度、组织、员工等多方面也需同步创新,制度上应当更柔性化和人性化,组织上可以参考企业的扁平化方向,还要培养和引进知识型员工,从而全方位配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3从储存知识面向挖掘知识当今社会,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各种信息喷涌而至,图书馆作为处理信息、储备知识的重要场所,应当具备挖掘知识并建立知识分享平台的能力,因此这也将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趋势。知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经验,二是从已有数据或信息中挖掘[5],即隐性知识显性化和从已有显性知识挖掘有用知识。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面对大量繁杂的数据信息,除了需要具备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能力,还应当具备在已用显性知识中进行二次挖掘的能力。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发展路径应当为储存知识——挖掘隐性知识——挖掘显性知识。随着大量冗余信息的井喷式出现,图书馆更需要在显性的数据、信息中挖掘有用的知识。

2.4从描述性研究向方法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指定性地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和分析,方法性研究侧重于在客观事实分析基础之上所总结出的有规律性的东西。纵观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多为描述性研究,少有形成系统的实践引导方法。而随着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相关研究的增多,描述性知识趋于饱和,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文献应该向方法性研究的方向偏移。

3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