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稳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2004年4月,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06年北京市教委提出:在首都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简称“三进”)的工作,2008年上海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规定该市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以此为契机许多省市和高校逐渐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而安全知识课程教学也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不过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2012年通过对17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三进”情况的调查发现,实现安全教育“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如今对于全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依然仅处于宣传阶段,实践教学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的层次。同时,对于积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校,“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让人困惑,在校大学生因安全意识差而被抢、被盗、被骗、被害的案件及火灾、交通事故等仍屡有发生,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仍呈增多趋势,安全教育到底有没有用?还要不要继续?这样的追问令人疑惑,更令人深思。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之原因分析
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是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特别是信息科技变革带来的安全教育“教”“学”双方观念需求冲突的结果,其原因可归纳为:
(一)教育体制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更新,“安全”一词的内涵已扩展了许多,非传统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先后进入安全视野,但一直沿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制模式却没有对此及时做出调整。教育规划上,国内却至今没有统一、权威、可操作的政策条例来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缺乏强制力,知识内容缺乏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带来了诸如教学随意、目标模糊、主体不清、评价缺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二)内心认同缺失
当代大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脆弱,一方面普遍对自身的安全期望很高,总强调别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安全防范、身边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当回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安全教育多为发生问题后非常重视,但具体落实却是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事后轻预防;高校职能部门地位尴尬,落实空间和能力有限;具体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同志,对安全教育的前途发展方向迷茫、信心不足。对安全教育缺乏内心认同的普世心态,导致安全教育的思想根基脆弱,难有作为。
(三)教学创新乏力
当前,校园和社会安全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安全概念、安全情势、犯罪形态、教育手段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化。在新生活方式冲击下,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明显,他们追新求异,对知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在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上:新颖的形式、轻松的课堂、互动的模式、感兴趣的知识点、社会热点安全问题等,才是他们更愿意看到,并能留得下深刻印象的安全教育。这些变化,没有被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及时捕捉、重视和研判,安全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安全知识的需求,也让高校在持续、深入推进安全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体系
破解大学生安全教育发展困局,需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高校安全教育保守思想的转变,更需要从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上锐意创新、寻求突破。
(一)完善体制“要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章第4条和第22章第70条的规定,虽然其再次重申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但缺乏配套细则,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落实。而翻看《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若干规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动准则(试行)》《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也存在类似“落实难”的问题。因此,必须制定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统一、权威的规范性条例或文件,以强制力和导向性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落实难”的体制障碍。文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负责起草,根据当前安全情势和大学生特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体制、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一一规定,明确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指导各项安全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开展。
(二)科学规划
1.明确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教学性质在教学开展中的具体表现,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形式因其教育定位、教学投入、师生重视度、考评的不同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明确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从制度上规定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才能给高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学生带来约束和压力,有效保证安全教育质量和效果,在课时学分设置上,建议不少于32学时/2学分,并在大一首学期开设。同时,应积极发挥选修课的作用。相对选修课,虽然必修课效果更好,但开设难度较大,不仅需要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而且教学资源也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而选修课则不同,一般具备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或专技人员就可以申请开设,在落实安全教育教学方面更灵活及时,可以成为安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有益补充或过渡形式。
2.化解师资困扰
任何教育最终都需通过人来落实,教师就是其中实现知识传承的纽带,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师资方面的多重困扰。首先,高校内部长期存在对安全教育权责划分不明晰的问题,学院认为安全教育是保卫部门的工作,保卫部门则认为安全教育主要是学院领导和学工处的责任。对此,从职能归口和专业性角度出发,保卫部门是校园安全归口职能部门,熟悉校园与周边治安状况,安全教育能有的放矢,牵头安全教育名正言顺,是最为合适的施教主体,能有效主导教学和指导各院系、学工部门共同落实安全教育工作职责。其次,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安全教育没有对口的学科设置和专业师范生,也无专业培训机构,师资来源和素质一直是落实安全教育教学开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着力拓宽师资途径。对此,可以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学科来培养科班师范生,也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社会机构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组织高校教师或保卫干部等进行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困扰。最后,还需优化安全教育师资环境,着力解决高校保卫、学工、思政部门中从事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岗位、职称、待遇、科研课题、交流培训等,为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促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丰富教学内容
安全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安全、防护技能、心理健康,还包括思想安全、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力求丰富,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法制教育、防盗抢骗、火灾交通、避险逃生、急救护理等,还应将非传统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环保生态等知识一并涉及,并注意顾及学生对热点安全问题的关注、对感兴趣安全知识的需求,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观。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既要有感性层次的讲解——具体意识形态、法律、防护技能、心理常识等技能知识的学习和社会阅历的开阔积累;也要有理性层次的引导——在具体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从安全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更新扩展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需围绕核心——安全意识的培养,因为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事发和事后的处置,而是事前的防微杜渐,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就是学生自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三)创新引领
1.兴趣引领,创新教学手段
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对于像安全教育这样的课程,首先,大学生大多认为安全教育就是训导说教、索然无味,而实际中也确实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兴趣激发与引导的情况,因此急需创新理念,努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兴趣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借助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握力,把安全知识用精彩的形式讲授,如充分发挥视频教学、案例评析、情景模拟、分组辩论、团体讨论等教学方法手段的效果,配合师生互动,营造愉悦气氛,让学生对安全知识留下清晰深刻印象;另一方面要重视PPT课件的作用,制作内容精炼、简单易懂、形象生动、要点突出的PPT课件,从书籍、网络、新闻等渠道选取素材,插入相关案例照片、现场图片、漫画、falsh、游戏测验等,配以页面动画、音效将枯燥的安全知识点新颖丰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借助网络,放大教学资源
网络在当前信息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播渠道,青年大学生群体恰是网络信息传播的忠实受众,占领网络信息阵地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未来至关重要。为此,既可通过与安全教育教学开展成熟、经验丰富的高校联系,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共享兄弟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也可将精彩的安全教育教学课堂摄像刻录下来,或制作短小精炼的“微课”视频,挂到校园网专门的安全教育视频教学专区,学生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安全知识,点击学习即可。还可以通过网络将最新的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安全提示、防范经验视频下载下来,通过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平台把安全资讯及时,给学生多样的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途径。
3.多途多法,重视教学评价
对安全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有三方面,第一是老师给学生的评分,它有助于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白不足之处,增强安全自信心;第二是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它有助于老师真实掌握课堂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水平;第三是安全教育对校园整体安防体系建设的贡献评价,它有助于校园安防体系的完善和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的改进。但现实中注意收集分析这些评价,并重视利用这些评价的不多,甚至不乏对安全教育不评价和乱评价的情况。对此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评价,并创新评价方法——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安全教育的效果,比如:将学生答问、作业、互动参与等课堂的表现计入对学生的期评成绩,考试试题的设计着重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拓展学习的能力,注重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将校园发案情况与安全教育挂钩,整体评价教育效果等。
四、结语
关键词: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安全教育是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的永恒主题。随着越来越多高校把游泳课作为体育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游泳安全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复杂,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努力。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高校游泳课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工作。
1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内容
1.1加强安全教育
应在第一次水上课前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游泳安全教育知识(如要求学生要做到不在游泳课中潜泳,不在水中打闹和嬉戏,不在泳池中跳水,学生起水离队和归队下水时须向老师报告经同意)。利用互联网和墙报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宣传游泳的安全知识及安全的重要性。
1.2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游泳课开课前应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常规性检查,凡对游泳教学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应禁止他们选修游泳课。如果这样的大学生选修游泳课会大大增加游泳课的安全隐患,所以应把大学生的病史调查和常规性健康检查落实到位。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身体实行网络化管理,让游泳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对于例假不能下水的女生任课老师安排见习内容。
1.3了解场地情况
上下课前游泳教师应对游泳池底池边的坡度、水温情况、形状和深度等进行全面了解,并标出深浅区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还要对损坏和不符合要求的用具要坚决及时更换,跟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和教学用具的使用方法。
2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意义
加强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防范能力的需要。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忽视游泳安全防范。在没有救生人员的情况下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在没有安全保障设置的野外水域游泳,在水中与同伴毫无顾忌地嬉戏打闹,在天气情况极差时下水游泳,等等。在各种溺水事故中,由于缺乏游泳安全知识,不会判断或自救,结果导致溺水死亡。大学生因缺乏安全游泳知识导致溺水死亡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游泳的教育,使他们在溺水事故中学会自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游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在游泳课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对游泳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更没有在下水课前将游泳安全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一次课进行施教。
3.2游泳安全教育的目标没有明确,只是表面功夫
游泳安全教育目标是有效地实施安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根本保证和方向。游泳课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向大学生普及游泳安全知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游泳安全防范知识,使他们逐渐形成游泳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游泳课时是游泳课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课时不充足会对游泳安全教育形式有影响,对其内容有所限制,更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好游泳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先保障课时充足。
3.3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
游泳教师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游泳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让学生思想上多重视,安全知识与技能传授较少,这也导致大学生只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游泳安全知识。大学生游泳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总结、媒体手段、宣传栏,游泳教师的讲授排在了后面,游泳教师在游泳安全教育方面未能发挥主导作用。游泳教师不单单只要做到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保护,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第一,选择合适的游泳场馆参与游泳活动;第二,选择合适的游泳服装与装备参与游泳活动;第三,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科学地进行游泳锻炼;第四,遇到紧急情况能处理,懂得如何应对溺水的特殊情况。如果大学生掌握了这些游泳安全知识与技能,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体育活动中。当然,这对游泳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制订游泳池规章制度,如游泳池(馆)使用制度》和《紧急情况处理制度》,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在游泳课中的安全。游泳池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发挥其管理的最大功能,还必须严格遵守才行。然而有些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例如,为大学生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可以让游泳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高校仅有很少的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医疗箱。对于游泳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方面,有很少有学校能够认真制定和执行。
4普通高校游泳课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4.1最为有效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方式
保证一定时间的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把游泳课安全教育纳入游泳教学大纲,由游泳教师在游泳课程中完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的传输。课程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检查监督是当前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变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薄弱状况尤其值得思考。该研究尝试提出将游泳课安全教育融合在大学生游泳课程之中,并从教材、课程目标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与游泳课进行结合,这对快速建立和发展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体系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4.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
学校必须根据游泳课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游泳教师学习或者进修游泳课安全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具备传授游泳课安全教育的专业能力。在游泳课安全教育实施环节,安全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特点要符合大学生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身心特点;避免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的形式进行,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结合发生游泳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以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让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的内容:加强安全教育、游泳课前了解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了解场地情况等3个方面。(2)普通高校大学生游泳课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游泳课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游泳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只在于表面功夫;游泳教师的安全素养与业务能力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高校游泳池管理对游泳课实施安全教育的影响4个方面。
5.2建议
(1)保证一定时间的游泳课安全自护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有权威的游泳课安全教育教材。(2)提高游泳教师师资和课程实践。游泳教师不光肩负着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的任务,也肩负着让学生学会游泳的任务,同时在游泳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传授游泳安全的技能。所以这对高校游泳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加强游泳池管理和安全的警示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游泳安全意识。在对大学生加强游泳安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在容易发生游泳伤害事故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注意,禁止学生在游泳池进行危险的行为。例如:在湿滑的游泳池里,在做好防滑工作的同时,张贴“小心地滑”的警示语,有助于提高安全注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警示宣传工作确能起到提醒安全注意的作用,在减少游泳风险、保障游泳课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惠 梁超英 符壮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王雯霞.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2]荣悦.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李慧玲.构建学校游泳课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11(6):93-96.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转型时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易受外界影响,社会经验缺乏,好奇心重,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微信来对其实施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也使用微信来对别人实施作案,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微信安全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自身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微信安全防范意识
微信安全事件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因为一旦发生就会给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工作中,高校往往只注重教育大学生防范现实空间中的安全事件,比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等等,而忽略了对像微信这样的虚拟网络空间中安全事件防范的教育。目前,微信已经成了大学生现实空间的延伸,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区域,大学生花在微信上的精力越多,时间越长,发生危害安全的事件概率就越大,必须教育大学生将微信安全事件与其他安全事件同等对待,微信安全防范意识必须入脑入心,切勿让微信成为“危信”。
(二)教育大学生了解微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往往穿着打扮时尚、谈吐风趣幽默、花钱干脆大方,能快速骗取受害人信任,为作案做好准备。2.犯罪选择对象犯罪对象多为单身女性。一类为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的女学生或年轻女性,另一类为有家庭、婚姻、心理等问题的中年女性。3.犯罪手法微信利用中“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准确定位1000米内其他用户的地理位置并且建立起周围陌生人的社交网络。犯罪嫌疑人多是利用上述功能来确定犯罪目标,之后通过微信与其搭讪,了解被害人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再创造条件实施犯罪。4.犯罪形式微信犯罪主要分为侵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种形式。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邀请被害人见面,在与被害人见面过程中实施等侵害人身权利犯罪。又如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在见面过程中实施抢劫、以“好友”身份趁机实施盗窃、以做生意或代购产品为名实施诈骗、获取隐私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窃取微信号冒充本人向其亲属或其他好友发消息诈骗钱财等。5.破案难度大微信犯罪实施方式简单,手段非常隐蔽,风险小,成功率较高。并且由于受到技术和公民隐私权等方面的限制公安机关无法对微信聊天内容和用户的真实意图等进行监控,被害人被骗后取证困难,侦破难度加大。
(三)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是预防微信安全事件发生的必要前提。微信上遇到朋友借钱或者索要个人信息的情况要首先打电话核实清楚在做决定。注意保护个人和他人的隐私,及时清除个人位置信息。多关注正规的、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台,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真实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加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三、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微信安全教育宣传
高校应合理运用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比如校园报刊、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板报等手段来提醒大学生强化防范意识,提高对微信社交的认知,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二)微信安全教育要进课堂
高校应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应把安全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条件好的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开展,条件差一点的每学期期初与期末也应至少开设一堂安全教育课。开展微信安全教育要时要将典型案例放入课堂中,以事实说话,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件模拟等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防范能力。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一)音乐有治愈心灵的功能,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大众,消遣生活的方式,在现代心理研究的过程中,音乐是治疗人们心理伤痛,引导人走出心理困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它对于养生保健,调节人的心理情绪和生理现象也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美好的音乐旋律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舒缓的音乐旋律中,人们可以忘记伤痛,放松自己的心情,使人们摆脱焦虑不安和孤独抑郁的困境。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压力造成了人们各种不安定的负面情绪,使人们在生活中身心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悲剧现象的发生。对于这种情况来说,人们可以通过参加不同的音乐活动和一些锻炼来舒缓自己的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人们处在一种相对优美、轻松欢快的音乐环境中时,他们的情绪和心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这些都有效的促进了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音乐可以引导人们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古往今来,在音乐领域做出重大成就的人不乏少数,有一些伟大的音乐人,他们在创作著名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困难,而在面对生活的重重阻碍之时,他们仍能用积极的心态很顽强的精神与命运做斗争,最终创造出伟大的音乐作品。正如贝多芬、莫扎特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他们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的精神长存于人世,永远激励着人们。他们的音乐作品传达出了对挫折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鼓舞着人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精神,使人们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三)音乐能给人以自信,使其乐观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热衷于音乐,并把它当做娱乐,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有些人则把音乐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对于这些热爱音乐的人来说,音乐是他们的希望,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和光明。在人们情绪到了低谷时期,励志欢快的音乐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调动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美好的音乐都可以调动人们的情绪,提高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使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使生活也变得更加有意义。而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尽到自己的职责,给予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多一些鼓励和包容,让他们坚定自己的目标,乐观的生活。
二、有效的把音乐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一)创造安全的音乐教育环境
加强对女大学生生命安全问题的重视,创造一个安全的音乐教育环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高校和各大教育部门应从安全问题着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加大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让学生自身也提高安全意识,时刻培养自己的自我防范意识,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美好。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在校的大学生自杀、失踪等悲剧的现象尽量减少发生,为了这个目的,要做出很多举措和努力,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做出一些创新和改革,使音乐教育辅助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和发展,使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音乐教育中,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音乐教育环境。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内容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命。音乐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由于音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痛苦挣扎、抑郁低沉、也有热情激昂、欢快轻松,所以不同音乐作品传达的精神和故事有所不同。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这些音乐作品,选择性的把正面积极的内容传达给学生,每个课程都要用心挑选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品,让学生在名作中得到启发,用一些鼓舞人心,对生活态度乐观积极的作品,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透过作品看到生命的本质和真谛,从而理解到生命的伟大和面对挫折时应有的不屈不挠的态度。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扩展音乐教育的层次
扩宽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以提高学生对待生活的积极性。在现在社会,音乐已经渗透到很多行业领域,在医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社会工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人们抓住音乐能对人们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这一事实,辅助一些病痛的治疗和一些心理疾病的治疗。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用积极健康的音乐来辅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开展不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与人交流,探讨彼此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的真谛,让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对自身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和定位。
(四)培养优秀的音乐教育者
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正能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生教育问题上,教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情绪以及一系列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积极性,他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正确的培养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因此,高校应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人才,在音乐教学和生活中都要有自己正确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把自己积极乐观的正能量通过课堂扩散给每一位学生。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生命个体的存在,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教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对待生命,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三、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重要性;措施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学生时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这对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状况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是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摆在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忽视了安全法制知识的掌握,加之高校校园相对闭塞,大学生接触社会有限,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欠缺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其安全法制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
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疏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降低了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水平。高校普遍注重专业教育,十分强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培养。绝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以选修课为主,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上来看,很多从事安全法制教育的教师自身的相关法律知识有限,尚不能从专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系统的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这些非专业化的教师是无法真正胜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
高校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首先,高校并非独立于社会的一方净土,推进依法治校,能够从根本上维护高校校园秩序,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高校校园尽管相对闭塞,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开放空间,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秩序产生不利影响,只有推进依法治校,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
高校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高校应积极贯彻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呈现、安全法制讲座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使之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甄别各类的不良信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三、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
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是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关键。第一,可以定期邀请安全专家或者法学教授来为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讲座,通过解剖安全事故案例、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形式配合安全法制教育,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知识。第二,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督导作用,将安全法制教育贯彻到班级管理之中,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以此实现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其安全法制观念的目的。
(二)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日常教学中去
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将安全法制知识穿插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在日常的具体教学中,应增加关于安全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教学,特别是围绕学校最近发生的安全事件来进行讲解和说明,激发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兴趣。
(三)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法制宣传,还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校园安全法制专栏,有针对性地对安全法制问题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法制问题答疑、观看安全录像、安全法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进而提升其安全法制素质。
四、结语
推进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秩序的稳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有效开展安全法制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观念、将安全法制教育贯穿到教学之中,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从而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使之以更好的姿态走向未来人生。
作者:朱宁 姚兵 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廖运雯.刍议当代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J].才智,2012,26:220.
[2]房立明.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之浅见[J].中国轻工教育,2008,02:44-46.
近年来,部分高校发生了性质严重的安全惨剧,如武汉某高校“一双臭袜子引发的血案”、河北某高校“富二代开豪车撞人案”、上海某知名高校“同寝室室友投毒杀人案”,以及时常在高校会发生的宿舍火灾、交通事故、自杀自残等事件,使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安全教育管理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技巧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各种安全保障和服务。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如果仅靠硬性的“教”与“管”,而不运用柔性的“以情感人”,学生多半会口服心不服,安全教育管理应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情感关切、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的运用。[1]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意义
(一)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校园内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七类:一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学习设施和危险建筑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二是集中在楼道、通道、台阶、校门等处发生的拥堵挤压造成的意外伤害;三是火灾事故、爆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四是与教职员工有关的学生伤害事故;五是在文体活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六是与学生本身有关的伤害事故及学生违纪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七是校内外交通事故等等。[2]一般认为,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事故与隐患包括以下几类:政治安全、学业安全、住宿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就高校现实状况而言,学校安全事故具体发生形式有:政治安全如,蛊惑、非法集会、恐怖事件、泄密等;学业安全如,安全事故,如无故出走、无故退学、失踪失联、考试作弊等;住宿安全事故如,入室盗窃、入室抢劫、诈骗、火灾、打架斗殴、晚归不归等;人身安全如,如食物中毒、校内外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各类纠纷、涉入犯罪等;心理安全事故如,自残、自杀、伤人、报复社会、自闭、与家庭亲友和周边人际关系紧张等。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内容应与高校易发易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相对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教育和管理措施。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校园内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些伤害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部分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自我保护意识极其淡薄,对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社会缺乏理性认识,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欺骗或者利用。他们都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许多隐患。由此可见,开展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从而预防犯罪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减轻学生家长的担心,减少对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威胁。[4]
2.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优化校园“软”环境
当今大学办学形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社会化、校园规划开放化、学生结构复杂化等新的特征,使大学校园的治安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因此,开展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有利于形成“全员”安全意识,强化高校防护管理措施和能力,优化高校软环境,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人文氛围。
3.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国家安全保卫意识
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复杂多变,不容乐观。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使大学生放松了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警觉,大部分青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全面、不透彻。全面准确地认识国家安全形势,更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责任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新的使命和任务。
三、“情感关切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一)“情感关切法”的内涵
情绪、情感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成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动力和组织作用,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情感关切为一个系统性的名词,包括情感表达、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四个方面。“情感关切法”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诚挚的心情、温和的语气、亲切的关怀,运用情感共鸣、情绪感染、情谊联接、情绪引导的方法,不断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思想沟通、心灵交流、行为互动,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管理效果,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情感关切法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管理理念、人本思想和“需求层次理论”的借鉴与延伸。“情感关切法”是现代高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关切法”避免了传统管理的肃性与非人格化,转以一种亲和力、人情味来管理教育学生,强调自律,运用情感的手段来约束人的行为,用“内在”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因为“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5]使被学生心甘情愿的服从规范,接受管理教育,从而增强对他们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情感关切法”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1.高校安全教育管理运用“情感关切法”更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就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言,“爱”和“信任”需求是他们在本年龄段最渴望的成长营养元素。如果学生管理者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学生管理人员运用“情感关切法”,以亲友、长者的态度和胸怀,用情感感染、情感传递的方式更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与认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树立安全忧患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自身防护能力是对自身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信赖学生管理人员,才会把学生管理人员当作朋友,才会主动配合学生管理人员做好自身及校园的安全防护工作,从而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
2.“情感关切法”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互融通
当代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遵循“以生为本”,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符合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育管理。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是正在感受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代,他们在接受新的管理模式的同时必然出现了一定的情感脱节。由于过去习惯于“他律”,学生被动地接受命令和要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势必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情感教育。[5]
(三)“情感关切法”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目标展开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建章立制,还要保证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以谈话、谈心、关怀、关心等方式,实现情感表达、情绪管理、情谊感染、情份联接的目的。所以,情感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归根到底是要做到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统一。
1.坚持“以人为本”,用情感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
高校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情感关切法”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理智的沟通和行动消除误会和疑虑。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学生管理人员(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首先应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熟悉学生的家庭背景,才能让学生对学生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理念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师生才能建立安全“命运共同体”。对于学业安全,学生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在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的时候对重点学生进行开导谈话和心理激励;对于政治安全,应把握重要节点,保持头脑清醒,提前做好介入式宣传和警示教育;对于住宿安全,应经常深入学生寝室,调查了解学生在宿舍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住宿环境、宿舍设施安全状况,以便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于人身安全,学生管理人员应以一个家人亲友的胸怀,耐心细致,通过各种警示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心理健康安全,应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家庭特点,对重点学生应重点关注,给予正能量的关怀和跟进指导,促进这些学生心理状态转好。
2.坚持“重点预防”,强化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度
学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的工作,它事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事关学校的声誉与影响。高校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原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高校安全教育有重点时期,即新生入学、老生开学、寒暑假放假前、法定节假日、灾害易发期。具体说来就是:新生入学后向学生派发安全提示,组织安全教育和警示讲座,向学生介绍安全防范知识;开学前后,重点向学生宣传防盗防骗知识;法定假日、寒暑假,重点做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交通安全、宿舍防盗、防人身伤害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灾害发生季节,重点加强防雷、防汛、防地质灾害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高校安全教育有重点对象,即新生、毕业生以及心理异常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因此要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和宣传;即将毕业的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容易被犯罪分子诈骗和误入传销组织,需要提醒他们注意谨防诈骗;心理异常学生,学校要对他们进行定期追踪式辅导,帮助学生克服问题,防范事件发生。高校教育应重点关注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饭堂、校园周边商铺等场所,应定期组织宿舍检查和消防演习疏散演练;要通过广播、宣传横幅、网站宣传等方式提醒学生在这些场所警惕偷窃行为。[6]
3.坚持“内外结合”,加大学生心理安全预防力度
论文写完了那么我们就要着手靠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作了,首先我们要清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要求等。本篇针对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来做范例,欢迎大家都来阅读借鉴。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4(13):216.
[2]韩晓军.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视界,2015(11):114.
[3]张慧婷.浅谈当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4(18):40.
[4]张丽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青年时代,2015(3):80.
[5]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6]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7]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2]郝晓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浅谈.科学之友.2010.4.
[3]张春艳.基于Qt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08.5.
[4]霍亚飞.QtCreator快速入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5.
[5]郑何.Qt4开发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6]李琪,李聚宝,刘相坤.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7]施红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9.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等.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3).
[2]陈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3]杨志强.采矿业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设想[J].有色冶炼,1999(s1).
[4]金长星.高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建设思路[J].石油教育,2007(3).
[5]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6]夏泽清,等.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J].高校后勤研究,2004(3).
[7]骆清.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
我国的生命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快速发展了好多年,由最初的主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的教育逐步向更高层次追寻生命本质意义的教育探索。但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我国的生命教育依然显得很薄弱。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大学生自杀、自残事件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便成为现代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1 现阶段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国家,80年代范围逐渐扩大,到90年代在台湾深入发展,进入21世纪,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全球各地的学科。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现有研究在具体意义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提倡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价值追求,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应该是促进和培养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和发展;二是提倡生命教育是一种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等教育实践;还有的强调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目的,最本质的意义是在教育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的可贵,实现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从而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社会建立美好和谐的关系。虽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即让人活的更自我,达到一种全面自由发展的生命终极状态。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人类对生命物理机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在人文领域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也越老越多,这些研究都为本论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尽管如此,但是国内外多是把生命教育的研究侧重于中小学之前的安全教育。而对于大学生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的较少,大学生有着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校园事件频发的时期,更多的去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显得很有实际意义。
2 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切入点
第一,生命教育缺乏一定理论体系的支撑。由于生命教育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模式。虽然有的学者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具体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其尺度依然比较局限,没有脱离以前安全教育的影响,并且所针对的人群很狭窄,说服力不是很强。虽然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却又停留在实验报告、研讨会论文集、甚至谈话对话集的肤浅层面;虽然这些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由于缺乏深刻性、系统性,所以未能发挥指点迷津的作用。所以,我们应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生命教育的有关研究成果,来构建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更形象更贴切地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环境进行理论上的全方位探索。
第二,生命教育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没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教学模式,也没有比较有效的案例分析。不少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理论性很强,缺乏现实的操作性,指导意义不是很大。在高校大力提倡学生生命教育的同时,也没有真正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缺乏切身学生实际的实践操作。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学计划,在校园文化中也难以见到对生命观有正确引导的内容和安排。在家庭、社会中更难看见生命教育的实施。
3 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分析
第一,真正认知生命,确立生命教育理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是我们要对生命有深刻认识。如何才能更真实的认识自己的生命,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做: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意识,生命存在具有基础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逆性,要将保持生命的存在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原则。其次还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而绝非是人存在的最终目的,生命的存在还应该体现出它的社会价值,还应该以其创造性去成就生命的意义。生命作为人的存在的物质载体,是人生存和实现人生价值及意义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有关人的论述将是空谈。所以,人不仅是生命本体的存在,更意味着生命精神意义层面的存在。这是教育工作者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树立起真正的生命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当下生活和经验世界,不仅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本体所拥有的基本意义和尊严,最大意义的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及生命精神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
第二,建设具有生命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生命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等的作用,使之形成一支生命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确保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之间有效的协作和配合。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互相依存又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在互相的交往过程中来实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一个自身缺乏正确生命教育观的教师不可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上的沟通,即使在课堂上对生命知识是多么的口若悬河,而学生课下依旧我行我素,这种知行不一的现象最终使得生命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建设生命教育学科体系,首先要加强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和理论研究。生命教育是一门课程,但又绝不仅是一门课程,它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位”的价值追求。它既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因为所有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是为促进生命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开展的。建设生命教育学科体系,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进行生命教育理论研究,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基础和载体。生命教育课程应该融入关于生命、生命价值的知识,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应该配以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去,让大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科学系统地了解生命,明确生命的责任、意义和价值。当然,理论是长期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加强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丰富自己的生命涵养,拥有正确的生命认识和态度。
第四,开展生命实践活动,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本身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实际行动的教育感化。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绝大多数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多尝试生命的活动带来的实际感受。观看优秀的人生题材影片,关爱老年人,献血,看望生病的朋友,这些都是很简单却很实际的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从课堂拿到生活中去感悟,在生活中去感受生命价值。在这个领域很有教育意义的临终关怀可以很好的解释生命的存在意义,人的生命在拥有时,我们很少感到珍惜,也很少感受的生命的力量,而只要在特地的情景下才能使我们感受到真实生命存在的意义,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渴望,活出有价值,有希望,有朝气的人生。
4 结束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这一代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大,他们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压力,多关心当代大学生是每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的职责,大学生生命教育正是基于现实的需求,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心理特点、性格脉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一步深化对生命本质意义的认识,拓展生命真正的内涵,让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努力追寻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0.
[2]文雪.生命教育论[J].山东教育科研,2002(9).
[3]万玉.关注生命[D].开封:河南大学,2003.
[4]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