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09:58: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产品整改报告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对策
1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
1.1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1.2环评队伍素质不高,环评质量差
环评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环评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别是一些乙级评价单位,问题就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意义。
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收费偏高
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在收费上却是狮子大开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2解决对策与措施
2.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2.2加强环评队伍建设,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2.3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总量控制轨道,突出浓度与总量同时评价
实践证明,把总量控制内容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通过总量分析,可以明确区域允许的纳污量和评价项目的允许最大排污量,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采用单位浓度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采取措施尽快推行浓度、总量双重评价制度,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污染防治措施,这不仅克服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环境目标相脱节的状况,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也有效提高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
2.4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已正式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或利害团体的意见和要求,使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尽可能多的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能够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利益,尽量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或防止对环境的影响和侵害。应遵循“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程序,严格落到实处。为此各级环保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公众参与制度的执行。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16-01
1 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
1.1 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1.2 环评队伍素质不高,环评质量差
环评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环评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别是一些乙级评价单位,问题就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意义。
1.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收费偏高
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在收费上却是狮子大开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2 解决对策与措施
2.1 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2.2 加强环评队伍建设,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2.3 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总量控制轨道,突出浓度与总量同时评价
实践证明,把总量控制内容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通过总量分析,可以明确区域允许的纳污量和评价项目的允许最大排污量,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采用单位浓度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采取措施尽快推行浓度、总量双重评价制度,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污染防治措施,这不仅克服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环境目标相脱节的状况,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也有效提高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
2.4 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
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已正式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或利害团体的意见和要求,使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尽可能多的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能够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利益,尽量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或防止对环境的影响和侵害。应遵循“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程序,严格落到实处。为此各级环保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公众参与制度的执行。
二、档案应由酒店经理或经理制定人员,必要时交公司统一归档管理。
三、档案应有目录,对文件的名称、数量及保存年限详细记录。
四、需要调取档案查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用完湖马上归还,管理人员应清点文件数量,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五、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
(二)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
(三)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
(四)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
(五)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
(六)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
六、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定期检验报告,设备运行故障记录至少保存2年,其他资料应当长期保存。
七、使用单位变更时,应当随机移交档案。
电梯维保制度
一、应对机房的电器和机械设备做定期的巡视检查,清理轿厢、机房卫生,检查司机交接班记录。
二、应至少每15日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三、每季度对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和电控部分进行详细检查,更换各种易损部件,并做好记录。
四、每半年对重要的机械部件和电器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并做好记录。
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技术检验,确定电梯运行状态及不安全因素。
六、根据电梯性能和使用频率,可在三至五年内进行一次全面的大修(清洁曳引机、更换摩擦片、检修控制柜、更换钢丝绳、做平衡系数实验等)七、电梯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跨过1次定期检验日期时,应当在30日内到原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停用手续,重新启用前,应当办理启用手续。
八、当火灾、地震、水淹等灾害发生后,应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应做好记录,报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九、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几时采用新的安全与节能技术,对在用电梯进行必要的改造或者更新,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与节能水平。
十、建立电梯运行记录并详细填写故障及原因尤其是安全部件、安全装置维修及调整后的数据记录在案。为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定期报检
一、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二、在《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规定的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检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申请检验前,应责成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二)准备好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以备查阅。
(三)与检测机构约定具体检验时间。
三、检测机构现场检测前,应将停梯原因及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并将公告贴在电梯首层门口和人员密集层站。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到场配合检测部门现场检验。
一、工作目标
(一)强化对生猪养殖环节的监管。
规范产地检疫,对规模养猪场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养殖环节免疫、检疫水平。对规模养猪场出栏的生猪开展瘦肉精类违禁品的抽检工作。
(二)强化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
规范屠宰检疫,严格按照NY/T909-标准,即《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的规定进行同步检疫。对进场的活猪实行瘦肉精类违禁品批批抽检。
(三)开展生猪肉品交易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对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及超市的生猪产品瘦肉精类批批抽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具体专项整治活动内容
专项整治活动分为生猪养殖环节的监管、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和生猪肉品交易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三项内容。
(一)实行产地检疫与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同步制度,做好生猪养殖、出栏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1、加大对规模养猪场的依法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监管,按照“二二二”巡查制度,规范填写巡查记录,重点监督检查防疫条件、养殖档案、畜禽标识佩戴和免疫证。督导饲养场坚决落实封闭式饲养管理及各项防疫措施。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控制猪病的传入和传出。
2、规范动物产地检疫。严格按农业部《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规定,到场到户临栏逐头(只)实施产地检疫,严格执行凭免疫证、畜禽标识、免疫档案及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结果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制度,依法应加施畜禽标识而没有佩戴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监督货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开展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工作。各分站执法人员要在对本辖区内所有规模养猪场(户)出栏的生猪实施产地检疫的同时,开展同步批批抽检。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抽检比例为抽检数量不低于本批次出栏量的2%(每批抽检不低于1头)。对检疫、检测合格的生猪,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填写《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两联单,让畜主在两联单的“没有添加瘦肉精类违禁品承诺书”上签字。第一联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留存,如果生猪到达地点是辖区以外的,两联单全部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留存。对抽检不合格的生猪不得出具检疫证明,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检疫人员要按照抽检情况填写《市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登记表》,备案存档。
(二)实行屠宰检疫与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同步制度,规范生猪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1、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督导屠宰企业(厂、点)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对达不到条件的屠宰企业(厂、点)不得实施检疫,不得出具检疫证明。
2、严格屠宰检疫工作。驻屠宰场检疫人员要按照NY/T909-标准,即《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的规定进行同步检疫。要严把“四关”,填写五种检疫记录,设立并认真履行六个屠宰检疫岗位职责。一要严格生猪进场登记,查证验物。生猪进入屠宰企业时,由专人做好进场登记。要详细检查并登记进场生猪的相关检疫证明、消毒证明、耳标的佩戴及生猪个体健康检查等情况。二要规范宰后同步检疫操作,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14个部位23刀的技术操作要求进行检疫。三要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动物产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规定处理。
3、实施生猪屠宰前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制度。驻定点屠宰厂(点)检疫人员要在实施宰前检疫,查验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的同时,查验《生猪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并留存。如果没有《生猪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的,要对入场生猪进行宰前的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抽检比例按照3%进行(每批最低抽检1头),对检疫、检测合格的生猪,填写《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两联单,让畜主在两联单的“没有添加瘦肉精类违禁品承诺书”上签字并留存。对抽检不合格的生猪不得出具检疫证明,根据检疫证明追根溯源,通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质量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检疫人员要按照抽检情况填写《市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登记表》,备案存档。
(三)开展生猪肉品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市场主管单位瘦肉精类自检活动督查,规范市场生猪产品经营行为。
1、各分站要突出重点,重点区域重点防范,进一步加强对有过问题的乡、村、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尤其加大对病死动物加工黑窝点和专业村的打击力度,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2、全面开展肉品经营专项整治活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肉品批发市场、冷库、超市、生肉销售点等重点环节进行联合检查。发现运输、生产、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立案查处,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查处的大案、要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震慑不法分子。
3、开展生猪产品批批抽检督导行动。各分站要对辖区内大型超市、肉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经营单位生猪产品进货情况,建立专项档案,对以上经营单位的批批抽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月最少督导检查两次,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抽检比例按照3%进行(每批最低抽检1头)。对抽检合格的填写《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同时让畜主在两联单的“没有添加瘦肉精类违禁品承诺书”上签字并留存。检疫人员要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将经营单位自检情况列入重点检查内容,督导超市及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经营单位建立自检机构,配备检测设施设备,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大型超市、肉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要让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或市质检站进行检测,但所需费用由经营者自己承担。督导检查中发现抽检工作不积极、不落实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抽检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检疫人员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填入监督检查记录,备案存档。
4、杜绝公路“三乱”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严禁在公路上设卡、拦车、检疫、收费,坚决杜绝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生猪肉品动物卫生监督专项整治时间为年6月至8月底。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17日前)。各分站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对各规模养殖场出栏情况、屠宰场生猪入场情况、大型超市生猪产品进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引导生猪养殖户、购销户、屠宰加工户等从业人员守法经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类违禁品,严禁屠宰、加工、销售、运输含有瘦肉精类违禁品的生猪。
(二)全面实施阶段(6月18日至8月20日)。各分站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三)总结验收阶段(8月21日至8月底)。各分站要将此次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并在8月底前上报给市监督站。市站将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开展好的给予肯定,对工作开展差的通报批评。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市站成立由高伟兴为组长,各分站长为成员的生猪肉品动物卫生监督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市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规范检疫检测。一是各分站要明确专门驻场检疫人员负责瘦肉精类违禁品监测工作,并报市站备案。二是市站将在近期对各分站执法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质检站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指导,争取每个分站执法人员都能进行检测,做到能检测,能填表,能报告。三是要规范检疫检测工作,按规定的比例、技术操作程序和标准进行抽样和检测。
一、工作目标
根据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以高风险产品企业为重点,提升全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水平,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意识,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建立科学长效的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二、工作分工
1、各分管领导对应负责分管工作日常监管的有效实施及相关工作的协调。
2、各监管组根据分片责任负责各自片区的药品、医疗器械日常监管工作及监管数据的录入、更新,本组数据的汇总。
3、药械科负责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管工作。同时,负责对各监管组日常监管数据的汇总、总结、通报。
4、各驻厂监督员负责驻厂企业的日常监管及驻厂监督工作。
5、监察室负责监察各片区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工作任务
重点监管单位(见附件1),每年不少于4次检查,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一般监管单位,每年不少于1次检查,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将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飞行检查、药械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等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企业开办、变更、换证、认证及质量体系考核等相关工作,做好跟踪检查。加大对高风险企业的检查力度,发挥驻厂监督员的作用,督促企业建立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四、检点
(一)药品安全监管。强化药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统筹飞行检查、跟踪检查和日常检查等多种手段,重点加强高风险产品、管理水平差和信用等级较低企业的监督检查,保证高风险企业飞行检查率达到100%。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炮制,加强药品委托加工和中药提取物监管。按照省、市局统一部署,启动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提高工程,加强督促指导,严格规范制剂配制,提高制剂质量。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包材质量标准,药包材生产企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日常检查覆盖率100%。加大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经营使用单位的检查频率,防范流失风险。强化医疗机构放射性药品配制管理。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提升监测水平。
1、药品生产企业检点:
(1)关键岗位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药品生产及物料管理负责人专业、学历、资历、培训情况、变更情况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2)质量保证部门:按规范独立履行对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及不合格物料、不合格产品处理等职责;具有对物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审计、评估及决策等质量否决权;
(3)质量控制部门: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每种物料、中间产品、产品检验采用的标准及方法符合规定;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按实验数据如实出具检验报告;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选择的原则、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4)物料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原则、审计内容、认可标准、审计人员的组成及资格、实地考核确定原则、考核周期及执行情况;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及其执行情况;按规定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资质证明资料具有供应商印章;每种物料供应商的档案齐全、完整;
(5)物料管理:原、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情况;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能够确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
(6)生产管理:所有药品均按照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
(7)成品的取样、检验、留样是否规范;必须做到批批全检;不合格成品不得放行;
(8)批生产记录、检验原始记录是否及时填写、字迹清晰、内容真实完整,并按规定保存;
(9)药品销售及不良反应报告: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流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召回全部产品;退回产品及召回产品的处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其执行情况;
(10)自检与整改:企业自检执行情况;接受检查、跟踪检查的次数及其发现缺陷的整改落实情况;
(11)委托生产:药品委托生产符合规定;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药品质量监控情况。
2、医疗机构检点:
(1)药械使用质量管理组织和药学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2)药械使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药械购进渠道是否规范、合法,购进药械时是否索取合法凭证并有完整记录;
(4)是否按药械说明书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药品和医疗器械;
(5)是否加强在库药械的养护管理,确保药械质量;
(6)是否按规定保证冷藏药品冷链的完整性;
(7)是否加强特殊药品管理,有防止流弊的有效制度及措施;
(8)是否规范调配、使用药械,有防范差错的有效措施;
(9)不合格药械是否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0)药剂科以外的科室如检验科、防保科、放射科自行购进药械质量管理情况;
(11)医疗机构制剂是否经批准进行调配,是否在市场销售;
(12)是否按规定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3)是否建立了高风险医疗器械,特别是建立植入、介入医疗器械可追溯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二)药品流通监管。全面推进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认证,建立健全认证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认证指导和日常检查,加强GSP认证的跟踪检查(见附件2),确保跟踪率达100%。深化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和远程监管工作,根据省、市局部署选择部分零售药店开展核注核销试点,提高药品核注核销准确率和预警信息处理率。推动医疗机构远程监管工作。开展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质量及基本药物配送企业和批发、连锁企业冷藏药品经营质量专项检查。强化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及交易服务监管,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药品信息、非法销售药品行为。
1、批发企业检点:
(1)企业对供货方资质审查情况(包括供货企业和人员、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包装和标识等);
(2)企业购销活动中票据管理情况(有无挂靠经营、走票过票等违法违规行为,购销票据、购销记录和药品实物是否一致等);
(3)企业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品种管理情况,“三项一限”制度制定执行情况;
(4)企业仓储条件及管理情况;
(5)企业中药材中药饮片采购验收、检验报告书留存情况;
(6)冷藏药品冷链操作管理情况;
(7)企业电子监管、远程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零售(连锁)企业检点:
(1)进货渠道、购销资质档案等情况;
(2)是否存在超方式、超范围经营现象;是否存在出租出借证照、柜台现象;是否存在购销票据与实物不符,购销票据和记录不真实的现象;
(3)药品零售企业“十二个不”的执行情况;零售连锁企业“八个统一”的执行情况;
(4)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及含兴奋剂制剂等药品的购进渠道和销售管理情况,“三项一限”制度制定执行情况;
(5)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检验报告书留存情况;
(6)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履职情况;
(7)远程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医疗器械监管。做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管工作,重点监管单位每年不少于5次,一般监管单位每年不少于1次。采取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规范化跟踪检查模式,现场检查率95%以上。继续推进《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工作,重点做好二、三类器械生产企业的宣传、辅导和实施工作。继续推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覆盖面达到50%以上。开展打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行为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
1、生产企业检点:
(1)生产组织实施情况,是否有擅自接受委托生产和降低生产条件的情况;
(2)原、辅料的使用及放行情况;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3)是否按照产品生产工艺和各项产品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生产记录是否真实、齐全;
(4)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含计量器具)是否按企业的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验设备的周期检定、保养,设备状态标识是否明显;
(5)是否按产品标准进行过程和出厂检验,出厂产品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各项检验的记录是否真实、齐全、规范;
(6)原辅料库、半成品库及成品库的储存环境是否满足生产规模和质量控制的要求。设施设备是否齐全,产品摆放是否合理,各项记录(出入库台账、货位卡、温湿度)是否齐全;
(7)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规范。在用产品说明书、标签和产品大小包装的内容与注册证是否一致;
(8)销售记录是否全面、准确反映每批产品的流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召回全部产品,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并指定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2、经营企业检点:
(1)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等人员是否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规规章;
(2)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认真贯彻执行;
(3)企业有无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现象;
(4)购销渠道是否合法,购销记录是否健全,能否做到票、账、货相一致。三类以上医疗器械产品的购销存数据是否按规定录入安全监管服务系统等;
(5)培训档案、健康检查档案是否健全;
(6)有无超范围经营或降低经营、仓储条件;
(7)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是否在职在岗,有无擅自变更经营、仓库场所、质量管理人等许可事项;
(8)加大对企业宣称“无偿赠送”、“无偿试用”等营销模式的检查力度。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由药械科统一制订全年监管工作计划,各监管组要统筹安排,科学谋划,进一步做好日常监管目标和任务的细化工作,确保日常监管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对片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健全片区管理相对人的基础档案工作,定期汇总于药械科,统一完善企业档案。
第一条为加强乡村旅游管理,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和农家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游憩、观光、体验及餐饮、住宿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景点是指能够提供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空间地域,具备相应旅游服务功能、组织机构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旅游点。
第三条对乡村旅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制度。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州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管理。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旅游的详细规划和日常行业管理。其它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管理工作。州、县市分别设立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分级评定和复核。
第四条在本州行政区域内从事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经营、乡村旅游管理和乡村旅游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第五条开发乡村旅游,应当依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应当符合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所在县市旅游业发展详细规划要求,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保护,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第七条开发乡村旅游,应当突出民族特色,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营造浓郁的民族氛围,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内开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应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三章乡村旅游经营基本条件
第八条资源条件
(一)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田园风光,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二)民居建筑体现民族特色、传统风貌,对不协调建筑进行改造整治;
(三)有地方乡土特色和体现民俗民风的文艺表演等旅游项目;
(四)有以农、林、牧、渔等为基础的农业产业,能提供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原料的具有农家特色的菜肴;
(五)乡村旅游点服务员应统一着民族生活服装,使用民族语言;
(六)有体现民族建筑特色的门票站和游客服务中心,有专用停车场和旅游星级厕所。
第九条从业资格
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下列手续和证照:
(一)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二)工商营业执照;
(三)税务登记证;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
(五)安全生产许可证;
(六)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
(七)卫生许可证;
(八)排污申报许可证;
(九)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十)其他需要行政许可的证照。
第十条环境条件
(一)选址应符合当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符合所在乡镇总体规划;
(二)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周围500m范围内无污染源;
(三)区域内环境整洁,有垃圾回收处理设施,无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现象;
(四)进行改水、改厕、改厨和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卫生建设。
第十一条安全条件
(一)可进入性好,应有公路、水路到达,并能保证交通工具的通行安全,主要路口应有明显的指路标识;
(二)建筑物结构坚固,安全设施完好有效;
(三)供电系统保护装置和电气设备完好、安全;
(四)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五)远离地质灾害和其他危险区域,无安全隐患,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设置警示标志;
(六)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措施。
第十二条服务设施
(一)有开展游乐活动的固定场所和娱乐设施,接待区域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
(二)餐饮场所卫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餐厅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地面硬化防滑并易于清洗,其面积及桌、椅、餐具应满足接待能力要求。厨房配有防蚊、防蝇、防鼠设施,配有冷冻、冷藏、消毒等设备。
第四章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申报与审定
第十三条鼓励有条件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申报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的报审按申请、初审、验收、审定、发证等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申请。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申请,经批准后,再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取《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申请审定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根据《报告书》的要求进行自评,然后向所在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审申请,申请时须提交《报告书》及自评情况,同时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第十五条初审。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的初审由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提出的预审申请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评定委员会进行初审;初审应在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对《报告书》中所有项目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及时向初审对象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整改;初审合格后进行公示。公示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向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申请时须提交《报告书》及初审情况,同时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第十六条验收。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的验收由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评定委员会开展验收工作。验收组应对《报告书》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工作结束后,验收组应及时将验收情况向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验收对象反馈,并向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提交验收报告。
第十七条审定。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的审定由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验收工作结束后,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应根据验收组对申报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的验收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集中进行审查核定。
第十八条发证。经过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审定的乡村旅游景点,正式命名为“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并颁发标牌和证书,每年集中命名一次,并进行公布。
第五章管理和处罚
第十九条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综合管理,由州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公安、工商、安监、卫生、物价、民委、环保、国土资源、住建、规划、消防、税务、质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乡村旅游相关经营项目进行综合执法检查。
第二十条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应使用物价部门审核的门票和税务部门审核的发票。同时,公示服务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及收费文号。
第二十一条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对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复核一次,三年重新评定。
第二十三条对评为三星级以上的乡村旅游景点,将其确定为重点保护特色村寨,州直相关部门优先安排项目资金,进行产业扶持,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
第二十四条旅游者在乡村旅游景点消费期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所在县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能够当场处理的,应当场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当场处理的,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20个工作日作出处理决定,并书面告知投诉者。
第二十五条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整顿;逾期不改的,予以通报批评,取消乡村旅游星级等级;构成违法违规的,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一)盲目开发,违规经营,造成资源破坏的;
(二)将餐饮、运输、表演和门票捆绑销售,采取高额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的;
(三)拉客宰客,打虚假广告,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问题;研究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situation, importance, main contents and standard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effect make correct evalu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is currently in a difficult task project builders their.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mportance;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限的资源过度消耗.人民健康和生活受到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况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是趋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的评估是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就是工程环境管理的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需要跟标准相符,同时还要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测数据来对比,判断与预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分析,并说明原因。
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已经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所作出的评价,正确把握规划建设,及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状况,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及设计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环境管理主要在两个阶段进行:施工期和试行期。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环境监理工作执行和投入正式运行后的环境管理建议等。
3.1环境保护措施或设施的实施情况。主要是合适在进行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设施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是够一致,有没有漏项或者变更。
3.2环境保护措施或设施的运行。保证设施措施长期稳定的运行,并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在没有满足要求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情况进行预测。确定设备的工艺、运行和停运时间。对于新的技术措施进行考核,确保设施的运行效果。
3.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达到指标。生态环境,如:动植物的分布、数量、优势物种、国家保护,绿化覆盖率,水资源分布,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等,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正确辨别。
3.4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标准,和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标准等。
4、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4.1 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4.3公众参与不足。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强调不充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调查表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这样,造成个别项目即使环评阶段有公众参与,实施生产后仍然会造成对项目周围社会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不断,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维护。
4.4 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国家基层环保部门均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隶属当地地方政府管辖,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由于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基层环评执法就难免受制于地方,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局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另外,国家、省、市环保行政机构对基层环保局的任务布置得多,宏观指导少,对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能和严格执法的监督指导不够,使基层环保局负责的中小型项目的环评执法压力大、难度高上级环保机构对下级的执法监督不力使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评执法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证。
5、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措施
5.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5.2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加强环评管理除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其执法观念,还要协同相关部门一起来参与环境管理,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环境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改善还有助于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环评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5.3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原则问题,首先要改进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尽快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环保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有一定任期的“环评审批”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专家认定制度,由其负责技术性事项的查核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论证,并由其向环保部门和主管领导提出最终审查意见,以供审批决策,其次是国家应抓紧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用和特定行业项目的审批准则,二是要完善审批程序,避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走过场。一般来说,审批过程可分为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前,要组成初审小组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这是保证审查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程序。
5.4 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环评意见更为合理。基层环保机构要加强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规定公众参与的形式。
5.5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要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部门自身职能,提高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首先要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很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促进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中国所有环境制度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的保障。
6、结束语
总之,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采取措施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劢. 论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N]. 科技创新导报. 2011(6)
[2] 章露露, 李丽。 浅析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16)
一、积极协助公司办理环评达标的报告
由于公司原有的环评报告遗失,给公司带来很多的困境,甚止面临着停产威胁,大家都清楚,环评达标是国家对有关企业的一项严肃和认真的要求,也是一票否决原则。公司领导急在心里,要重新补办资料,并非是一件的容易的事,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及其繁锁的事,不仅要花人力,而且要花大量的财力,一份环保核查报告的费用,平均一般是200万,因此,三送工作组组长丁国菁同志知道此事后,立即和公司领导一起研究讨论环保核查报告有关事宜;一是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点及参数、治理措施、检测结果等;二是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三是汇总资料和数据,提出环保措施和建议、给出结论、完成报告书编制。然后,在进行公司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时,提出于环保整改措施,即建好污水处理厂(2012年12月开始),需要一年左右公司也安排了专人负责,补办环保核查报告工作长达近二年了,在这二年多来,我们三送工作组始终把它当作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积极为公司提供服务,多次与、市环保部门联系、协调、沟通有关事宜,特别是组长,不管是白天、夜里、双休日,经常到几个主要车间转一转,了解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点,是否按规定、程序作业。同时,院内环境进行整治。总之,市永源稀土有限公司环保核查报告书,在我们三送工作组,及公司努力工作和市环保部门支持下,今年9月中旬进行了公示,并把有关数据上报了环保部门,等待上级现场核查验收。
二、为公司出谋划策,增创效益
因公司的稀土产品滞销、不景气,公司几年来一直在吃老本,今年5月份,为了摆脱困境、走出低谷,三送工作组和公司认真研究讨论,公司的发展出路问题;一是利用公司现有设备,公司投资1000万元,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改造富镥,生产成高纯氧化镥,通过努力,多次生产试验。7月份,新产品一高纯氧化镥终于出炉,它是一项高科技原料,目前市场价格每吨600万元,这项产品技术改造将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二是为公司生产发展找路子,利用废料回收,加工成稀土永磁材料,一钕铁硼,有效地缓解公司稀土产品销售滞销的困难,养活了一批职工,为政府增加了财税。
三、解决公司大门口水沟排污问题
该水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使公司生产、生活用水,下雨时,排水困难,经常在大门口堵阻一塘污水,且发出嗅味,为解决这一问题,三送工作组出谋献策,邀请养护站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勘察指导,按照实际实地情况,在不影响电信、光缆、填坪好路面的情况下,施工新建好排水管道。由于多方面协调,此工程胜利的完成。
四、公司大门口道路绿化带影响视线易造交通事故的问题
公司大门口道路是工业园区主要通道,过往的车辆特别多,且又是斜坡,道路中间又有种植夹竹桃的绿化带,夹竹桃在绿化带上长的很高,绿油油的,但这严重影响了进往公司的车辆和人行,带来及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来也发生了几期交通事故、死亡一人。因此,我们三送工作组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积极和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商讨解决的办法,通过努力协调,交警部门在公司道路上设立减速带,城管部门对绿化带进行剪枝,并规定定期剪枝,使安全隐患的缓解。
五、为困难职工排扰解难
公司反映,困难职工肖里红同志患有糖尿病、肺病多次住院治疗,还有职工女儿,患肾衷竭肝肿大,住院花了很多资金治疗,生活很困难,职工谢昌佑妻子患有多发性脑硬化,大小便失禁,低血压、肝血管瘤,多次住院治疗,长期服药,花了很多治疗费,儿子在读大学,软件专业,学费昂贵,因此,家庭生活困难、负债累累。三送工作组得知他们这些情况,及时到他们家里慰问,并送上慰问金,同时,帮助肖里红同志联系办理房屋评估事宜,为帮家走出困境,三送工作组多次到城南居委会协商解决给予低保补助问题。
六、协助公司做好招工和融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