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验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9: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验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验技术论文

篇1

目前,我国在装备物流包装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适应现代战争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发展需要,提高保障能力,针对不同的装备器材进行了包装设备、包装材料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多年来,我国围绕着包装技术工艺,科研院校、研究单位、军工企业均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开发,积累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方法、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的多,推广应用的少,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形成实际的包装能力,进而影响装备物流能力的形成。当前,装备物流包装无法满足装备保障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装备器材包装理论与实践滞后,制约着装备物流包装的发展;二是装备器材包装技术研究开发机制不健全,制约着装备物流包装协调发展;三是装备器材包装质量检测技术设备的缺乏,制约着器材包装质量和装备封存质量管理与控制;四是装备器材包装标准、法规、规章、制度不配套,指导性不强,制约着包装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五是适应战时要求的装备物流包装理论与技术方法相对滞后,制约着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的落实;六是装备器材包装新理论新方法推广途径不顺畅,效果不明显,制约着包装成果的应用。

二、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研究方向

装备物流包装,主要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使装备器材的贮存可靠性得到保持、恢复和增长,使装备器材完好地通过物流环节进入保障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发挥最大效能。装备物流包装研究对象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包装装潢、包装方法、防护方法、包装辅助物及包装机械等;还有包装试验质量检测与评价,以及包装标准化与管理等。研究内容包括:装备物流自然特性包装、装备物流贮存特性包装、装备物流运输特性包装、装备物流装卸特性包装、装备物流野战特性包装及装备物流管理特性包装等。由此,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可以规划为以下几个方向:装备物流包装需求研究。装备物流生产、运用、保障及退役处理等各环节,对装备物流包装都提出了不同需求,需要进行系统研究论证。装备物流包装标准化研究。装备物流包装标准化研究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装备物流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装备物流高效平稳运行奠定技术基础。装备物流包装技术方法研究。针对装备物流包装的自然特性、贮存特性、运输特性、装卸特性、野战特性及管理特性的特点与规律,研究包装技术方法的同时,也应进行包装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以及提出适宜各种环境条件要求的最佳试验方案,评定所采用的包装方法的包装效果。装备物流包装材料研究。研究各类包装材料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特性,包装材料研究包括新型包装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为改进装备物流包装技术与方法创造条件。装备物流包装结构研究。研究装备物流包装结构、缓冲包装结构、内包装结构及装备表面包装结构等,以及辅助物结构。外包装结构、缓冲包装结构、内包装结构及装备表面包装结构等的生产工艺性能,均应便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装备物流包装废弃物处理研究。装备物流必须重视废旧装备器材及其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重视处理技术、方案及其策略。重点进行废弃物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工艺、设备设施、工程解决方案等研究。

三、装备物流包装技术实验室功能定位

篇2

获得足够多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有效筛选产油微生物的前提。那么,从外界环境中高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显得非常重要,但有同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实施。就分离产油真菌而言,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而有的学生却随意从校园一角采土样进行菌株分离,影响分离所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有学生在分离过程中,选用的培养基中不添加抗生素(如链霉素或氯霉素等)和孟加拉红,致使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交织生长在一起,不利于后续菌株纯化。此外,还有学生在筛选到菌株后,仅从菌落形态方面简单判断后就将类似菌株丢弃,人为地降低了所得微生物的丰度。

2产油菌株筛选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不难发现产油微生物筛选常用的方法是脂肪粒计数法。该方法是使用70%苏丹黑乙醇溶液将细胞内的脂肪粒氧化成蓝黑色,细胞质经过0.5%蕃红复染后成红色,显微镜下统计脂肪粒数而进行初筛[4]。但有学生在实验前期没有筛选到产油微生物,了解得知学生初筛时间存在问题。初筛时间过早,会造成一些油脂积累缓慢的微生物漏筛,但菌株培养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产油优势菌株细胞内的脂肪粒重叠而产生误差。

3产油菌株鉴定

当前微生物一般采用多相分类鉴定。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开阔学生视野,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特征等经典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产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经典鉴定方法中,产油霉菌以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产油酵母则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兼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ITS1-5.8S-ITS4保守序列,后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纯化测序;测序结果提交到NCBIGenBank中Blast,获得同源性较高菌株ITS序列,先利用ClustalX进行多重比对,再用Mega5.0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综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产油菌株的分类地位。4期马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的探索与实践111实践证明,经典鉴定方法繁琐耗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简单便捷,但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其关键步骤是高质量基因组制备和PCR扩增条件优化。微生物基因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续PCR扩增实验。虽然多数学生提取的基因组能够满足PCR扩增要求,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散拖尾现象,表明制备的基因组有降解或含有RNA、多糖及蛋白质等杂质。那么,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一是在水浴保温期间,摇动不能太剧烈,以防基因组DNA断裂;二是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抽提时,上清液应无色,且EP管中的有机相与水相交界处无明显的杂质,否则应重复抽提。另外,还应在DNA提取溶液中加入1μg/LRNase,以除去RNA,提高基因组质量。PCR扩增实验精微,需要格外细心。如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和PCR体系中各种药品的添加顺序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此外,退火温度是PCR扩增实验关键反应条件之一。退火温度过低会导致PCR产物杂带过度,退火温度过高又扩增不到目的片段。指导教师详细讲解PCR扩增实验原理之后,学生掌握了PCR扩增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所使用引物的退火温度,产油霉菌和产油酵母分别为56℃和54℃。

4结论

篇3

本科教学大纲规定每次生化实验的教学课时为2小时。通常,实验教师在前15分钟板书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剩余时间是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在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仅仅起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效果上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生化实验原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其次,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传统实验教学在同一实验项目中很难做到对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在知识拓展上使学生不能面面俱到。最后,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的开展受到课时和场所的限制,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实验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3]。通过调查发现,为了应对实验教学检查,许多高校实验教师采取简单的方式把实验讲义的内容逐条拷贝到课件上,把板书移到了电脑上,这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教学改革的作用,而且根本起不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要通过制作课件及利用数码科技这个工作平台为实验教学服务,并通过多种沟通渠道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

2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化实验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是我院承担的省级精品课程,为配合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学校不仅给理论课教学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同时给生化实验室购置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数码设备,如: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装置、扫描仪等。利用这些数码设备,生化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改革。

2.1常规仪器的演示操作技术

生化实验教学中,常规仪器的操作有:称量及量取的操作、索式提取器的组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恒温磁力搅拌器、电泳装置、系列培养箱的正确使用等。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每个组二十人左右,在任课教师向学生讲授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时,只有教师周围的两层大概一半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过程,而后面的学生就无法保证完全看到,在实验实际操作中如果不及时教会他们,学生就可能操作不当造成仪器的损坏及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上述事例的发生,教研组利用数码摄像机预先将上述仪器的正确操作过程拍摄下来,通过相关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编译,并在重要的操作步骤和节点处加以文字或语音说明或者通过调整播放速度用慢动作播放。学生通过大屏幕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后,不仅能掌握仪器操作的正确使用步骤,同时还提高了实验效率。

2.2通过CAI课件制作来解释比较复杂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CAI制作动画效果主要是依靠Flash、Author-ware、GIF等多种技术[4]。在CAI制作中最常用的是Flash,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专业软件,因其具有AVI、MPEC等视频的特点,文件小,具备流式播放技术,对一些生化实验中的知识难点就可采用Flash制作动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观察、操作,更好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原理时,很难把实验中出现的浓缩胶和分离胶的作用原理、加入示踪剂后如何分离血清的实验原理讲解清楚,学生在实验课本中也只能看到简单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通过CAI课件的制作[4],把制胶、灌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实验操作步骤配以Flas及讲解,学生就能直观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当原本难以理解的浓缩效应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时,使学生理解了SDS具有拆分亚基和负电荷化作用以及聚丙烯酰胺连续电泳和不连续电泳的差别,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

2.3通过多媒体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起到辅助、监督、纠错等作用

生化实验室配备的各种数码设备在实验教学中都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扫描仪,实验教师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中通过Firework和Photo-Shop等软件处理,把参考书及国内外参考文献上的重要资料和图片扫描下来,穿插在CAI中;实验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也可以把学生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扫描下来,下次实验课前对其问题和错误进行点评。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实验教师可以运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把学生不规范或者危险的实验操作动作抓怕下来,以起到监督取证和警告的作用;实验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把学生做出的正确或非常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拍摄下来,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后分析思考。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化实验教学的思考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抽象难懂,这与生化教学重基础、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有密切关系[5-6]。为适合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7],并考虑各门基础课程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的特点,生化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就要求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8]。结合我院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建设。如我院生化实验教学每学期共30个课时,很多实验的准备工作都是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在实验初期的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过程都没有参与,如果能建立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提前学习试剂的准备及仪器的操作,并且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上传实验教学大纲以外的实验视频,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学生也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这个平台来学习各项技能,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验设计提供帮助。这也是未来实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9]。

4结语

篇4

就体现在作为“实践”的环节上。具体地说,实验方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验是检验(即证明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理论的真理性标准,是证明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要判别认识之是否真理,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在实验过程中赋予理论假设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向人们提供无可置疑的事实,使人们据此判明理论假设的真伪对错。2)实验是获得新假说、新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由于实验直接指向研究对象,积极干预事物和现象的进程,能提供新鲜的事实材料,形成新假说和新理论的经验基础,甚至指明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之路,成为获得有关外部世界一切知识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实验的历史。实验总是不断推进人们的科学认识与技术研发,没有实验所揭示的新事实、新现象,无法凭空建构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或者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技术系统。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实验方法的种类日益增多,内容十分广泛。广义地说,科学实验可分为实物实验和思想实验;按实验中量与质的关系,实验方法可以划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结构分析实验。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首先,根据要求进行实验的构思与设计,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首要环节。它包括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材料、选择或研制适用的仪器设备、选择实验类型、确定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其次,在实验过程中,精心操作、细致观察和准确记录;再次,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确定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最后,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概括与解释。这一过程如图1所示。

2技术试验的内涵

技术试验在技术创造过程中的地位与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地位相当,有以下相似与区别之处:1)与科学观察相比,都不是发生在自然的条件下,而是在人为控制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2)与科学实验相比,实验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事物,而试验的研究对象只是人工创造物,包括人们拟定的规划、设计和研制出的机器设备等。实验主要表现为从客观到主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试验则是从主观到客观、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实验是为了揭示自然事物、现象和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创立相应的科学理论;而试验则是为了探索科学理论实际应用的条件、途径和形式,以获得新的技术发明。3)尽管技术试验同实际应用的联系比科学实验更密切,但也只是在实际应用的预备阶段,为试制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技术试验是试探性与验证性的统一,往往能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开辟出新的途径。技术试验是从技术方案到现实技术形态的中介或桥梁,是检验、修正和完善技术构思与设计的重要手段。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对于推进技术认识的发展、完善技术设计与制造工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试验过程大致可分为试验准备、试验操作和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3个基本阶段。其中,试验的构思设计居于核心地位。试验设计不仅要明确试验的目的、任务、内容和类型,选配相应的测试仪器,而且还要确定恰当的试验步骤和试验方法,力求对所处理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用较少的试验次数,最低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实现预期的试验结果。在技术试验过程中,不同的试验题目、内容和性质,往往要求不同的试验类型及其方法。即使同一个复杂的试验项目,试验步骤或阶段不同,所要求的试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试验项目的具体特点、步骤和阶段,选取不同类型的试验方法。技术试验方法的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依据对其进行划分。1)性能试验与对比试验。性能试验是为了定性或定量地认识某一部件、工艺或产品的功用而安排的试验。如对材料的强度、塑性、抗腐蚀性的试验,对机械设施的抗震性,汽车的速度、安全性或耗油量的试验等。性能试验常常需要在某种极限条件下进行(如破坏性试验),或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试验时间(如寿命试验),并要求具备相应的测试手段。性能试验往往需要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就是为了确定多种方案或产品的优劣而精心安排的,试验结果可作为评价和选择技术的重要依据。2)析因试验。析因试验就是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和确定导致技术后果的原因。在技术发明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结果,这些结果或者是符合、或者是偏离预定的技术目标和技术功能。通过析因试验,探寻导致某一结果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化、减弱或消除这一结果,从而改进技术方案与设计,使技术功能得到改善或提高。技术的开发或运行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某一结果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因此,在析因试验中,应善于全面、系统地分析导致某一结果的机理和因素,抓住其中的主要或关键环节。3)中间试验。中间试验也称为中试生产试验,是为了把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而进行的试验,处于从实验室技术到工业化技术发展的中间环节。一般地说,实验室研究的规模狭小,条件控制严格,操作精细,结论的精确度较高;而生产环境的规模大,要求不严格,可变因素多,过程复杂。实验室技术成果一旦投入生产或扩大规模,条件发生改变,就会出现种种问题和预料不到的情况。因此,不能把实验室技术成果简单地移植到工业生产环境之中。为了摸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需要以更接近于生产规模的实际条件进行反复试验。4)模拟试验。模拟试验又称模型试验,它是以模型替代原型而进行的技术试验,然后再将模型试验结果适当地推演和应用到原型上。在这一过程中,模型是创造原型的手段,完善原型则是进行模型试验的目的。模拟试验本质上属于间接试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该方法的客观基础。模拟试验方法适用于技术创造过程的诸多环节。

3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方法的综合运用

运载器是极其复杂的系统,综合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成就,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的水平。同时,它也是高投入、高技术、知识密集的系统工程,在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和飞行过程中都将面临许多难题,因而要求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广泛运用科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试验方法,而且要将二者有机地综合运用,以支撑运载器的全寿命周期质量保证与工程应用工作的开展。科学家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定性之母。[3]”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实验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而且要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从事各种实验活动,获得更多的科学事实,指导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认知与解决。导弹液体推进剂晃动问题的解决即是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科学成果的成功案例之一。“木星”导弹前两次发射均以失败告终。其中,首飞失利归咎于发动机羽流烧坏了伺服机构控制电缆。此后第2次发射再次失利,原因定位于“由于液体推进剂晃动和控制系统之间的动态耦合,导致控制系统饱和,箭体在最大动压时失去了控制”。前一个问题通过在燃气发生器尾气排出箭体处设置防护罩得到有效解决;第二个问题则在理论方面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上是一项新兴技术,该问题成为促进研究人员开展深入科学研究和发展相关实验技术的契机。为此,首先利用“木星”的液氧推进剂贮箱进行了演示实验:将贮箱放置在有轨电车上,贮箱内加满水,通过驱动电车与轨道上的固定障碍物进行猛烈的撞击,由此激发液体的动力学响应。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些运动,并可由此推导出等效的晃动质量和频率,将其应用在控制反馈仿真中,最终通过“啤酒罐”、“鼠笼框”的结构形式成功实现“防晃”的目的,并且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液体推进剂在晃动条件下其动力学行为的演变理论,为运载火箭型号液氧推进剂贮箱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技术试验关系到技术系统的质量、功能和水平,是技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试验可以为技术方案建构、工程技术设计和样品试制提供事实根据,验证它们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可靠性,发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改进工艺和产品。工程技术对象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常态下有的特征或缺陷不易显现,有的造价昂贵,定型后更改代价高昂。只有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巧妙的试验来强化、干预或模拟对象,才能形成技术制造或控制的最佳方案。由于技术试验在技术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在重大技术研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试验。技术试验作为航天领域中最基本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是作为宇航和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质量保证方法之一,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试验推动技术认识、提高技术水平的案例可列举为:火箭研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试验验证,电气系统需要通过综合试验、匹配试验和发动机点火试验验证,并经过出厂测试验证。新研火箭更需要开展分离试验、动力系统试车、模态试验、静力试验、风洞试验等大型试验。航天型号在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之前,都要经过一个预先研究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活动集中体现了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两种方法综合运用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在基础科学研究阶段通过科学实验获得的科学原理开始转向应用研究;技术基本原理开始被用于发明活动;通过实验室研究,验证各独立元素并分析预测;基础部件或原理样机在实验室进行试验;部件或部件级原理样机在相关环境下进行试验。预先研究时期进行的科研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完成从客观到主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并通过试验方法不断验证、修正理论,完成从主观到客观、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预研阶段是航天型号进入工程研制的基础储备阶段。图2展示了某材料在航天型号应用前开展的主要实验和试验活动。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平台;核算

一、高校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必要性

高校的实验技术公共平台是指在高校,以学科研究工作中方法学的共性为基础,把各学科实验研究中可共同使用,价值较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使用、开展有偿服务的一种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科研成本的使用方式仪器。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的拥有量是比较大的,少的几千万,多则十几个亿。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用率,避免重复购买和闲置,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从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上看,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复购买。由于各个学科单位只考虑自己使用的方便,而在一些高校存在着对某项仪器重复购买的现象。特别是1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由于经费来源使用的是学科的经费或个人课题专项经费,而在经费的使用方面缺乏制度上的硬性规定,学校的主管部门审批也就十分容易,所以常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例如,几万元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在各个学科更是常见。至于十几到二十万的酶标仪仪器,汕头大学医学院就有13台之多。

2.使用率并不高。仪器设备由各学科自行购买,使用权归小单位,因而缺乏全局观念,则常限于本学科的研究与个人课题的使用。而其他学科或课题组需要使用要凭借个人的关系,也缺乏适当、合理的安排。使用率究竟如何,也极少有人去考核。近年由于高校引进人才的需要,不惜为一些引进的人才购进专用贵重的仪器设备,有价值几百万元,但由于某些原因,人才流出,购进的仪器长时间闲置,十分可惜。如汕头大学医学院十几万元以上的超低温冰箱就有5台,是否有此需要,有无闲置,却无人常去过问和检查其使用的情况。

3.没有详细进行经济上的核算。各个学科和课题组科研人员着重考虑科研工作,出数据,出文章,而较少仔细进行核算。科研的主管部门只重视出科研成果,而轻经济核算。目前的高校看重科研成果,以学术水平和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各学科同样是侧重业绩,并经常呼吁学校应对科研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给予配套经费。至于水电费的核算、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费用,等等,无从查核,或只是象征性的扣点水电费。贵重仪器设备只有简单的使用时数登记表。

以上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率,防止资源的浪费,取得资源的共享与更好的效益,是科研经费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几种模式

从目前高校的情况看,实验技术平台的构建主要有几种形式

1.以学科(或学科群)为依托的组建模式。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及需要,平台大中型设备分别依托相关学科投入(或学科群),制定统一严格的管理、运作和考核制度,全方位为学科、全院、全校各学科提供实验技术服务。适当地开展对外服务。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情况看,属于规模比较小的院校,所处的区域高校较少,地区的经济和工业、科研并不十分发达,所以采取的就是这种以学科群投入的模式。并于2008年7月出台了文件,设立分子实验室、分析细胞实验室等三个公共技术平台。在2008年9月又出台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贵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促进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以学校投入为主的组建模式。仪器设备、场地,全部由学院或学校投入,人员直属学院或学校,主要购买较大型的又比较普遍实用的贵重仪器设备。同样制定统一严格的管理、运作和考核制度,为全校服务并积极开展对外服务。

3.联合社会力量共建的组建模式。有的高校处于省会等较大的城市,与中央各有关部门或省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有着较好的联系,双方协作,互利互惠,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平台,依托学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与蒙牛集团共建的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科技园光电实验室与入园的企业共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经费收支核算方式

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的核算,以上述的几种构建方式分开进行。除联合社会力量的形式比较复杂外,目前高校实验技术公共平台主要是学科群投入或学校投入的模式构建,因而这两种核算方式最为普遍。由此,本文主要是探讨学科群或学校投入的核算方法。

从总体上看,核算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如何进行各个项目各种仪器明细的分开核算,应由财务和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取得共识,原则是维护学校的利益,即在有较多收入的情况下,学校得大头,部门得小头。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勤俭节约,合理收费。

1.收入的核算。所有的收入按部门或各个小组进行核算,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主要核算各项仪器设备开展对内、对外检测、观察等的收入。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以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为主,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可以逐步考虑对外服务。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该地区的科研工作的发展,加强交流,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高校的知名度。但毕竟内外有别,收费的标准应高于成本,我们认为,对外的收费可较校内的收费提高100%~30%。每个项目的实验收费标准,由实验平台的负责人根据成本核算提出方案,然后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确定,报有关部门审批,并在实践中给予逐步完善。

2.成本的核算。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成本,主要是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薪金、水电费、仪器设备的购买、耗材的支出、维修费的支出等。

从成本核算上看,还有一个仪器设备折旧的问题,但是一些贵重仪器的价值昂贵,其分摊后的费用如加入成本进行核算,那么,成本将是很高,例如,汕头大学医学院进口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需约240万元。假如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为5年(新制度规定才3年),按平均折旧法计算,每年约为48万元左右。由学科投入经费购买的,学科来分担折旧的费用,负担将过重。如是由学院投入的,一般使用的是专项资金,例如“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的资金,从核算上无需提折旧。因为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所以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对刚刚起步构建实验技术平台或业务量不是太大的高校,可以暂时不提折旧。

(1)管理人员薪金的核算

公共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学科群投入的,则以学科群或学科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管理者、技术骨干的基本薪金,应该由学校负担,其奖金应视管理者的业绩而定。其他的辅助技术人员,其薪金、奖金应由学科负担。由学校负担主要的管理人员的薪金,是从考虑扶持学科的实验技术平台考虑,特别是刚刚起步或收入不多的院校,目前还是应以这种方式较好。如是由学院投入建设为主的,管理者、技术骨干、辅助人员的基本薪金,应该由学校负担。其奖金应视业绩而定。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在以学校投入为主的运行模式中,管理负责人在应聘此岗位时,也应自己提出一些方案与建议,对此问题供领导决策。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以每年的纯收入(扣除应有的成本)或工作量作为一个基数,超过部分的纯收入40%作为管理人员的奖金。例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费,假设以每年的纯收入基数为10万元,实际纯收入为13万元,超过的3万元,按分成的方法计算奖金;第二种以总收入为核算的,则扣除成本后,纯收入同样按分成的方法计算奖金。

仪器设备消耗性物资、维修和水电费等的核算。作为公共的平台,其开展的项目实验所需的试剂及耗材由谁申请的实验,谁负责的原则。其耗材可以自购,也可以由实验室购买,并按实际给予核算。日常的仪器维修,以一个标准的基数为原则,例如,单件材料为5000元,由实验平台负责,并摊入当年的成本核算,5000元以上至1万元以内的在实验平台的发展基金负责,超过1万元的由实验平台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提出意见,由学院领导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学科负责或由学校或学院负责支付。水电费的核算,我们采用安装电表,按实际支出数核算,计入当月成本,并返纳给学校。税金的核算也应同步进行,当高校开展服务有收入之时,应注意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统一的发票,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进行纳税。

3.结余的核算。收支相抵后,结余资金的处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利润的分配。利润的分配,应考虑学校、学科群、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之间的利益,如在执行上述分成即学校得三成,学科得三成,管理人员得四成。利润分配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主要的是应视业务发展的情况,在刚起步时,管理人员的奖励可适当提高,当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多,应注意适当调整分配的比例。

(2)建立基金的核算。在上述的利润分配后,归属学科或学校的利润,应建立专项基金,作为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或大维修之用,用于实验技术平台的再发展。

四、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存在的几点问题

1.人才的问题。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目前最大的困难仍是管理负责人的人选问题。这个问题在规模不大的院校,尤为突出。从总体上看,负责人必须技术比较全面,大公无私,协调能力较强,总体素质较高,能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各个学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课题服务。因此,应公开招聘,选出比较优秀的人才来承担平台的负责人的工作。但作为学校,其本人如何进行年度考核,应另制定相关的规定。

2.平台是否能维持自收自支的问题。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要维持自收自支,从内部看,必须提供优质服务和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其收费合理,并且高校的规模较大,能提供全面的实验检测和观察项目。从外部看,必须有一定的特色,在区域上位于较大的城市,有较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作为依托,开展对外服务的业务比较多,收入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较难办到自收自支。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特色、科研能力及所处的区域的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技术平台的发展与创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依靠学校的投入主要的设备与大项的维修,还是比较重要的,使学科的科研工作得到扶持与发展。笔者认为,作为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主要是为学校的科研服务,资源合理配置、达到共享,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提高科研的层次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应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关于与企业共建的科研成果如何归属与分配的问题。与企业进行共建实验技术平台,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科研成果归属、第一作者的署名、专利权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签署有关的合同,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注意进行对技术平台的宣传。实验技术平台投入使用后,应注意把有关的仪器设备名称、开展服务的项目、技术力量的水平等编印成册,分发给附属单位及社会上有关单位,并利用网络、甚至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开拓更多的合作项目与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12号,2007年12月6日

篇6

1.1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实验教学的师资无论是从职称、人数、还是学历上与理论教学师资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意识较弱,在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定劣势,晋升难度较大,接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较少,因此,造成高学历的人才不愿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目前,就本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以中老年为主,年轻实验人员很少,出现断层现象,实验技术队伍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亟待优化。

1.2实验技术人员自身定位不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上学校对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才招聘方面相对教学岗位的教师,要求也较低,一些实验技术岗位人员就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仪器、试剂的采购员和保管员,工作的任务只负责上课之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和实验仪器,认为预实验和学生实验课过程都是带课老师的事情,也很少进行集体备课。结果造成上课和实验准备工作完全脱节,准备的玻璃器皿不合适,配制的储备试剂不合格或上课之前一些仪器配套不完善等事情时有发生,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同时也给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1.3实验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相对较差正是由于学校或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任务、内涵、功能定位不明确,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水平较低,高学历人才较少,教学和科研任务主要由教学岗教师承担,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往往忽视科研工作,科研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自身和学科的发展。同时,也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很少参与科研工作,对于一些科研用大型仪器和进口仪器的实验操作和技术参数了解很少,带课教师也很难对每种仪器都非常熟悉,使得实验仪器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教学作用,有些新进先进仪器长期闲置,无形之中造成实验室资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实验技术人员只负责实验室开门、关门,仪器的开机、关机,即使仪器出现很小的问题,也束手无策,需请厂家提供服务,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2.1强化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和专家充实实验队伍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水平高低,将决定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导向和优秀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的引导。学校应加强激励机制,实验岗人才招聘采用和教学岗相同的标准,职称评定和奖励绩效方面,同样采取与教师相同标准的评定方法,打消他们的顾虑,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完成学校科研任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完成者。同时,制定引进人才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引导实验团队,对不同层次和特长的实验人员分别进行业务培训,做到每个实验室和每个大型仪器有专人负责,这样既能保证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又可以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还可以通过学习和业务培训,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2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意识高等学校应从领导层面正确认识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不仅应参与实验教学,还应参与科研和管理工作,实验室以及实验仪器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都依赖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没有实验技术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也不会顺利开展。因此,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接受新仪器和掌握新技术。

2.3规范实验教学制度,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实验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有些内容相互交叉,如果不同科目教师之间、实验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实验安排有时会存在重复或遗漏现象。因此,制定适当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实验教学高效进行是很有必要的。如带课教师集体备课和共同参与制定预实验制度,实验技术人员与带课教师共同备课,同时进行预实验,通过与带课教师的讨论,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在准备实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验准备工作,而且在不同教师之间还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利于优化实验课程。定期举行或参与师生座谈会,认真讨论和听取带课教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一些好的建议在以后工作中进行改进,以便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4规范实验室管理方法卫生检验与检疫实验室涉及多种分析仪器和实验试剂,造成实验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只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方法,才能节约时间、事半功倍、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要健全低值易耗品帐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购买损坏记录、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等制度,同时制作、完善教学辅助文案,保证实验室和大型仪器正常顺利运转和实验课前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建立每个仪器档案册、仪器使用记录册,仪器配件和配套装置使用册等文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对特定的实验室和大型仪器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管理与日常维修,有利于创造安全、清洁的实验科研环境;对于条件具备的实验室,建立开放性对外服务项目,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也可以增加收入,为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仪器的维护提供经费支持,从而可形成良性循环。

2.5开展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第二课堂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开放第二课堂的实验室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科研的平台和加强师生间联系的纽带。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试验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在教学方面和科研水平方面的不足,这样有利于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开展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科研仪器和充足的实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实践和科研服务,展示实验技术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岗位优势。

篇7

1.1网络的组成

(1)网络组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网卡与媒体。这两个部分的存在直接对网络的传输速率、网络结构、传输范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且能够符合高等院校的学习要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稳固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增强对周围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2)网络工作站。高等院校信息网络中其实还包含一些子域网,比如高等院校中的电力系统网络、动力系统网络、财经系统网络,这些网络的存在也可以说是单独存在的个体,通过网络进行分割,又通过网络进行结合,同时还实现每个系统的功能。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兼容机来实现,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就是486、386等微机硬盘工作站。这些微机硬盘工作站可以将网络服务器不能存储的文件或信息进行接收存储,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提高网络工作效率,对数据的安全性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3)网络服务器。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是网络组成部分的重要关键,在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中则需要选用一些存储容量较大的硬盘,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存储更多的有用信息,而且计算机的运行速率也会有所提升。

1.2网络管理

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由网络管理员对校园内的网络进行实时管理与定期维护,要对每个网络目标和网络结构进行设定,同时对于一些重要文件资料要进行加密设置,要从根本上消除网络漏洞,同时要建立信息恢复系统,避免黑客的攻击,安装防毒软件,防止病毒侵入导致整个校园内所有服务器的瘫痪,确保高校实验室网络信息的安全。

1.3实验室管理系统

在1992年我校就开始将北化软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目的是为了对对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自动化管理,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比较完善的子系统,分别是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验人员、实验室等四个子系统,该系统会定期进行更新,可以对全院内的实验设施进行控制,这样就便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可以将公共资源信息进行快速共享。

2网络的优越性

目前校园信息网相较于其他网络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1)具有兼容性,支持现有数据库系统信息,也就是说以前系统的大多数软件也是可以在该系统中运行使用的。我校选用了较常用的NE2000和PowerNIC兼容网卡,传输媒体选用基带为50欧的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其组网的拓朴结构为公共总线型。

(2)校园信息网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被看作多个个体部分,最好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全校内的所有职能部分进行联网,实现全校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了各部门工作效率。

(3)校园信息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对学校内部的各个实验室进行联网,然后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室内的所有设施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控制,实现了综合自动化管理。同时各个实验室之间的网络资源也可以快速传输,这样为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便利,也更加快捷、安全。

(4)校园信息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网络模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知国家教委教育网、国际信息网和电力工业信息网的最新信息资料,这样便于高等院校重大决策的准确执行。

3结语

篇8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逐渐由默默无名的幕后转到受人关注的台前,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又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各高校在实验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实验室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速度明显相对落后,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实验技术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科学研究的成分不高,大多是为别人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服务,自己的劳动在最终的科研成果中得不到承认,这直接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技术方面的工作,在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时存在普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的状况。这将极大地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分析能力。目前高校实验室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高水平操作及分析人员的现象,导致某些高精密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和功能开发率不高,不但致使资源浪费,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

(2)实验技术岗位定位狭窄,发展空间狭小,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高校内部人员普遍分为高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机关管理人员等几大系列,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发展平台不一样。实验技术人员往往仅从事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和大型设备操作的工作,岗位定位狭窄。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和实验的状况依旧存在,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导致实验技术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狭小,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人才很少,不利于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扎根在此谋求长远发展。

(3)实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忽略继续教育。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有人预测,近20年来人类的新发现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我们今天所用的全部工艺知识将只占2050年所用知识的1%。每个人都只有处于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才能跟上知识更新步伐、科技发展速度。但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并不处于科学研究最前沿,知识老化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各高校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使得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大家都忽略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部就班,满足现状,吃老本的思想长期存在。

(4)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能力欠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自己的一份工作,都需要用到管理学知识。实验室工作也是一门管理艺术,有效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才能,有助于协调教师、学生、设备、科研进度之间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设备的价值,充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甚至做到为课题研究和科研进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而管理学是一门系统、深奥的学问,需要无管理学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后续的继续教育中不断地加强学习。

(5)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也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中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基本素质中的语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随着国际化交流程度的加深,对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能看懂外文的论文、设备说明书,还需要可以同外国留学生进行基本沟通,以便于协助他们开展知识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方式的深入,需要实验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及科研工作。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巩固加强。

2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方略

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潮流下,已经成为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行业培训、社区培训等的大众教育。1995年人事部印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更新、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其属于一种高层次、追加型教育。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律法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体制。我国虽然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去支撑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但总体上说还不够完善,不够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不但要保证人人都有享受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还要规定人们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必将极大推动我国职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认证体系不健全,相互沟通、承认的难度较大,重复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体系相对混乱,这就必须建立全国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和认证框架491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市场。打破只有低学历低水平人员才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认识误区,对高校内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进行必要的职业资格认证,才能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专而精,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分析水平。

(2)学校予以政策扶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视程度。由于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的限制,很多实验技术人员无暇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中。且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势必会弱化实验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此时需要各高校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度放宽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抽出部分时间和精力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并将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纳入评职、考核范围,以提高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把实验技术人员纳入课题组管理,参与课题组项目,给他们接触前沿科技、先进技术的机会,这势必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对他们工作质量的认可,可以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3)提供多渠道继续教育学习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含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参加专题培训或讲座、短期交流和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能力等级证书考试等。实验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工作内容,结合自身能力状况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方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思想,将被动的短期功利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贯穿整个人生的自觉意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继续教育所带来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将大大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科教兴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策,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目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因此,它要求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工作在实验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我国科技进步、实验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体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党的十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继续教育是一种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追加型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完善的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充分满足他们的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3)实验室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在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是实验技术人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们知识的拓宽和能力的提高也必将带动实验室乃至学校总体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和高校也将在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得到更大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以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人自身的身心统一,二是人与客观外在的统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将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满足感,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另外一方面也要明确他们是社会劳动的承担者,其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的提升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是其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