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药学学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药理学
新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条件。当前,药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而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假如我们的学生不懂药理学专业外语,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的落后,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外交流。另外,双语教学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影响。当今社会,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此次调查通过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改进依据,以期不断地提高药理学双语教学水平。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调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开展,74名学生在接受20学时的药理双语教学课程后参加了本次问卷[1,2],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问卷,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问卷结果如下。
2结果
2.1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
2.2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28.3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80学时左右,31.0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108学时左右。
2.3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
2.4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师、教材、课件和教学组织、情况等的具体评价见表1~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见表1;对教员的评价结果见表2;学员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见表3;对教学组织的评价具体见表4。
2.5为了探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兴趣、学生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之间的关系,将三者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外语水平越好,兴趣越大,学生外语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明显相关。结果见表5。
表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表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略)
表3学生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略)
表4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略)
表5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之间相关分析(略)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理学双语授课对提高英语水平、药理学学习有一定帮助。用双语授课的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师发音标准。同时也反映出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各方面基础、教材课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3分析
3.1教师教学组织方面
3.1.1教学进度方面44.5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对课堂内容不能听懂,44.59%仅部分听懂。调查也发现,该班将近50%学生的英语还没有通过四级,过六级的仅少数几个,学生对听懂一些日常用语都有困难,对专业词汇的理解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所安排的双语教学进度与平时以汉语上课基本相同的这种教学进度对学生来说无疑过快。
3.1.2课时安排方面调查显示,36.4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学校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比较少,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这次开展的双语教学也因是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内容的比例安排偏少,仅占20%,这都造成学生进不了双语教学的氛围,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3.1.3对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此次双语教学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调查显示,44.59%的学生认为此次双语教学需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3.2学生方面
3.2.1学习目的不清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晰,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45.95%的学生不赞成药理学双语教学。本次调查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外语水平在获取专业知识中的重要性,学习普遍比较被动。
3.2.2相关专业基础不扎实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科目为基础,如果这些科目学得不扎实,仅仅用汉语讲授药理学,学生学习和理解会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讲。
3.2.3英语基础较差我国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招生时分数线就比一般综合院校要低,相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国中学阶段学生学的英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实际情况,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制约师生双语教学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学生很少参加过其他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导致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少,基础差,这也是影响药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课件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编的英文讲义,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药理学》为蓝本。授课时以中文大纲的内容、编排,用英语讲授,学生课后以阅读中文书为主。调查发现,64.86%的学生希望采用中英对照的双语教材,另外我们还配套讲义自制了药理学全英文课件,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适合他们。但目前尚无满足学生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药理学教材。
4对策
4.1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药理学学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定期举行专业英语集体备课,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研修。鼓励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文化底蕴,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将英语的应用与提高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双语教学教育观念。
4.2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和打好其他学科基础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大学英语学习努力提高公共英语水平。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学好没有授课的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应该从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始,一旦双语教学在多专业、多课程上稳步铺开,就能形成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渗透。届时,目前这种药理学双语教学独木难撑的局面自然会得到改观。
4.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改进课堂组织形式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好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学多样化,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进行纯英文复习,进行单独或集体提问及回答,让学生将专业单词自己说出来,强化语感,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用专业单词简要回答某些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等。通过这些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专业学习和专业单词的听说相结合,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寻求更加合适的教材和课件我们可以适当找一些简单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英语文章给学生作为课外学习,从简单到难,开始中英文对照,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脱离汉语对照部分,从而到可以看懂纯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国外从事中医药教学的专家指导,共同编订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双语教材。课件制作中,可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介绍生僻专业词汇时,图文相配,学生视听同步,英汉对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4.5努力培育双语教学的整体教学环境提高整体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氛围,营造有利于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如可以通过采取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在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表演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外语氛围。此外,我们亦鼓励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减少对双语教学的畏惧感。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序地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药理学双语教学必将为培养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1教学准备
1.1.1培训师资队伍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常将教师比喻为“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本教研室的师资长期以来习惯了讲授式教学方式,虽然部分教师也参加过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但对这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尚较为陌生,甚至心存疑虑。为此,本教研室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2种方式培养师资。送出去即选送骨干教师到有成功经验的院校实地学习、考察,理解PBL教学模式的精髓和实质,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回来后交流学习收获,带动并影响更多的教师;而请进来即由学校教务部门请外校优秀的PBL教师来本校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以上方式,使所有参与PBL教学模式的教师对PBL教学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任务等有了正确的理解。
1.1.2准备教学资料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即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等)、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等。本研究决定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75%学时采取PBL教学模式,仅保留25%学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药理学基本框架知识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药理学总论、抗心律失常药等。其中对采取PBL教学模式的内容,打乱原有教学顺序,突破原有章节界限,将不同章节有机结合起来,如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和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综合在一起,而将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现行的教材均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编写的,不适合PBL教学模式使用。确定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后,本教研室群策群力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头编写符合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每一病例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2个版本,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病例的内容从易至难,并很好地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基础知识衔接。编写完毕,再经过反复论证,才定稿。
1.1.3建设硬件设施规范的PBL专用教室内布局应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由于改建教室花费较大,本教研室采取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办法,定做了几块移动式白板,置于教室周围,满足了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1.2教学实施
1.2.1分组开课前要求课代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不超过4人为宜。在每个学生小组中选1名组长,每次上课前1周,教师将病例交给学生,由组长分配给组员,有重点地分头收集相关资料。
1.2.2课堂讨论首先组织学生归纳病例中的重要信息,罗列与药物使用相关的知识点及拟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准备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发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论点要求学生写在白板上,每次课结束前,由教师或学生以白板上归纳的内容进行总结。
2PBL教学效果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师专讲的模式不同,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在同学之间进行广泛地交流和讨论,对学生不解和错误之处教师则重点讲解或再次组织讨论直至完全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摒弃了填鸭式、灌输式的做法,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无法比拟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讨论式教学可以使教师最大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持有的态度,并根据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制定新的策略以适应教学需求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另外,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激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加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温故而知新,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讨论式教学在本科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国外一些著名的高校非常注重讨论教学的实施。如斯坦福大学从1997年开始开设了175个研讨班课程。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都在推行研讨班课程的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概括起来有‘随机式’、‘问题式’、‘实验式’、和‘习题式’等四种。就药理学而言建议多采用‘随机式’讨论,教师根据授课时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控制好教学节奏和进程,随时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积极地交流和讨论,更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各章节讲授内容和特点不样,讨论可再采用其它一种或多种形式辅助展开,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式’往往是‘随机式’的必要补充,针对一些过于理论和抽象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实验进行必要的演示,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发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但无论采用何种讨论形式都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尽可能激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应适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如:‘设问’、‘反问’、‘引导’和‘解释’等,使讨论得以进行,使过程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注重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感知事物的存在或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使式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教学一般是在大学高年级进行,而这里所强调的实践教学实际是为赋予学生对事物存在形式的形象认识而进行的一种短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为增加教学效果促进记忆而设置的一种记忆性的实践。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事物存在的形式,从而加深印象,其记忆效果要比空洞的记忆更牢固、长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记忆实践是培养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核心环节,尤其对于药学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实验设施和实验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是不能满足本科生对信息的获取需求。而造成学生药理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药理学信息量大,内容牵涉面广,治疗药物分门别类,品种繁多,理论又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在教学期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入医院、药厂、药店等医药单位中去熟悉药品、药品分类、药品管理、药品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基本理论的理解,获得直观的形象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这种短期实践教学目前在国内各大院校并不多见,施行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安全性。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稳定性,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实践过程的安全性。首选应取得接待方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互信和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践期间应组织好学生,强化秩序、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实践按小组进行,指定负责人,做到不损坏药品,不乱拿乱放药品,保证实践场所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整洁。总之,实践教学是一项牵涉面广、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三、开放药理学
能力本位教育旨在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本课题小组对永州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走访调研及资料采集表明,在这些医疗卫生机构中带有明显的药学服务性质的岗位有:处方审核与分析、用药指导与评价、药品管理与调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健康宣传与指导等工作。因此,为满足各岗位的实际需求,本课题组依据各岗位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知识面广、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高创新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
2课程体系的框架
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由于药学服务工作既需要药学知识,又需要相关临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等,这就要求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须具备全面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医药兼备、能力优先”的原则,对药学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布局、整体优化,调整医学、药学等相关课程比例,创新、修改课程内容,对交叉性、重叠性较多的学科应进行整合、重组,对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适当调配,通过纵横双向构建一个素质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现以我院的药学专业三年制大专为例,讨论药学服务方向的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方案。
3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改变传统“化学-药学”培养模式,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相关课程,重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满足药学服务岗位的需要,培养“医药兼备”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必须将传统的“化学-药学”模式转换为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模式。专业基础教学中,适当压缩化学模块,增加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减少重复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精简与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将内容密切相关的“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整合为“药用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整合为“药物分析基础”,“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整合为“天然药用植物学”,“数学”和“医学统计学”整合为“医用数理统计学”;压缩“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科中介绍的化学反应机制、构效关系、结构改造内容可适当精简;调整和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将广而全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调整为“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用药指导和常见疾病诊断能力;同时,增设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基础课程,如“药学信息检索”“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为药学服务职业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也为专业、职业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2完善人文、社会、文化素养类公共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患者的心理、行为、环境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在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须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原有的“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等基本素质培养课程的基础上,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将“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信息情报学”“文学与艺术欣赏”“人际关系学”等课程纳入课程设置范围。例如,开设“心理卫生学”“医学伦理学”课程,以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加强学生对心理卫生的认识。另外,可结合专业方向开设公共文化课程,如开设“医学应用语文”,规范学生正确的药历书写格式;开设“服务礼仪与规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设“药学职业教育”“医患关系学”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可改革现有课堂“说教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去居民社区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及开展各种社会调研活动来实现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3.3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强化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根据药学服务工作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课程应突出职业导向性,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设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真正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创新,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向“药物调剂学”方向倾斜,对“制剂学”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精简,可通过药厂见习等方式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药品营销、管理与药事法规的全面认识。增设“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等与临床药学服务相关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可针对药房工作开设“优良药房工作实务”课程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药学服务工作具体内容;增开“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为学生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
4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用药指导与咨询、处方审核与调配、药品贮存与养护、药品分类陈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与药学服务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毕业生直接与工作岗位接轨,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实践应用教学,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4.1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将校内实验课程通过优化整合成4个实验教学模块。①基本实验模块。由“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相互整合而成,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②专业基础实验模块。由“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整合,“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用植物学”整合而成,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③专业实验模块。由“疾病学”与“药理学”、“常见病临床诊疗学”与“药物治疗学”、“常见病用药指导学”与“药学服务实务”相互整合,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④职业能力实验模块。由“用药咨询与指导”与“药品调配与处方分析”、“药品零售服务”与“医患关系沟通”整合而成,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4.2以多样化、多方位的形式开展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将“药品零售”“用药指导”“药品贮存与养护”“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践课程的实训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实训。将与专业技能内容紧扣的实践课程归类,再整合成单独实训项目。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建成一体化教室,或利用学院附属医院便利优势进行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围绕、相互渗透。通过与企业单位合作,共建仿真中西药房、药品仓库、用药咨询台、药品营销室、药品检测室、药物制剂室等项目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上岗就业夯实基础。
4.3通过顶岗实训,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实训内容,组建实训基地。首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强化实训,内容围绕常见疾病用药指导、药品调配、处方审核与分析、医患沟通、用药方法与安全性评价、药品管理等药学服务相关的技能[9],然后让学生到企业各部门进行为期10个月的轮岗、顶岗实训,并进行科学的考核考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接轨。综上所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跟药学服务行业的发展,所授知识应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符合“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基层的药学服务工作。
5结语
1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实施EBM的必要性
1.1药学专业临床病理诊断中需要实施
EBM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疾病的诊断,首先要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指导临床下一步如何治疗。病理诊断是否正确需要经历起时间的检验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这就需要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医生正确的诊断。在WHO(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过去对于乳腺微浸润性癌浸润病灶的大小(最大直径)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存在多种界定值共存的局面,导致在实际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微浸润性癌的诊断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经过对大量实际乳腺微浸润性癌病例分析研究,新版分类对乳腺微浸润性癌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即浸润灶最大径不超过1mm(单病灶或多病灶)。过去对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大汗腺癌,在新版2012年乳腺肿瘤分类中,统一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基于大汗腺分化可见于多种乳腺浸润性癌,如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现有研究也证实,伴大汗腺分化的癌的化疗、预后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类似,因此不使用大汗腺癌的病理诊断名词。这将需要经过对大量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新的“证据”,病理诊断标准不断改进。所以说,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EBM,寻找新的可靠方法、指标,经过循证医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提供病理学知识支持。
1.2药学专业病理诊断发展中需要实施
EBM随着病理学的发展,病理诊断已不从单纯的依靠显微镜下作出诊断,现在已运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等,从形态学发展到形态学与功能相结合,不仅对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还对临床治疗、预后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例如,对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现在进行分子病理学检测ER、PR及HER-2,为临床后续化疗提供帮助。如ER、PR阳性病例,可以用内分泌药物三苯氧胺治疗;如ER、PR及HER-2/neu均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目前,对一些恶性肿瘤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这些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HER-2/neu蛋白阳性病例,可以用单克隆抗体赫赛汀(herceptin)治疗HER-2/neu过表达乳腺癌患者。对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病例,可以运用EGFR靶向抑制剂的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进行治疗。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可以运用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进行治疗。但目前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由于各实验室检测基因靶点时,缺乏统一的实验室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判断标准,可能导致判断结果在不同的实验室间重复性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应用EBM总结经验,发现新的方法、技术,应用到临床病理实践中,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病理信息(包括分子病理相关分析材料),指导临床正确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
2EBM结合临床病例在药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EBM理念下的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法,教师必须从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EBM结合临床病例理念下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中,实施一般包括4个步骤:
①根据临床实践病例中患者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
②通过工具书或一些网站检索相关临床资料文献;
③分析评价相关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一、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培养的是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途径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创造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易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
提出问题就是向常识挑战,它是刺激人脑积极向上的有效方法。现行的中学教材虽经精心编写,但也有不少问题。如:初三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中强调了元素组成宏观物质,而微粒构成物质,但课本出现“氦气等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一句,易混淆学生的思想。再如:高一必修本中讲“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像液体、固体那样,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校”这一说法不严密,如固、液体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呢?另外还有讲到同位素时,35Cl和37Cl-属不属于同位素?倘若是同位素,其性质不相同又如何解释等等。只要用心思考,不难发现还有其他值得商榷之处。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使他们在“一事多论、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放射智慧的火花,培养出“不唯上”、“不唯书”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二、营造问题环境
创造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如在讲到碱金属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CuSO4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SO4溶液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此时再演示Na和CuSO4溶液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中国学习联盟脑潜在的能量,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三、发挥好奇心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在做卤素的性质实验时,学生已完成了碘水中分别加入苯和四氯化碳的实验,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后清洗仪器时,有一组学生无意中将上述两支试管的液体混合后振荡,发现上层呈紫红色,就提问:“当往碘水中加入苯和四氯化碳时,溶液会不会分三层,各层的颜色又如何?”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这组中国学习联盟胆思考,发现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讨论。随后我作了归纳:肯定不会分三层,根据相似者相溶的原理,苯和四氯化碳在振荡后会溶在一体,溶液分两层,至于苯和四氯化碳层在上或在下要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多少,如苯多则在上,反之则在下,并演示了两种情况时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四、充分远距联想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学监护医院药学
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它主要通过药师进人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药品采购、供应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忽略了药学工作的技术内涵,“以药养医”、“重医轻药”的陈旧观念使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药师获得继续教育机会不多,在知识结构和层次上尚有欠缺,不能适应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这为临床药学在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随着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广大群众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呼声将日益高涨,如何让患者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药师要积极参与药物经济学研究,利用医院丰富的临床数据,运用最低费用分析、效益分析、效果分析、生命质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药物治疗模式对整个医疗系统及社会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在相同疗效的情况下,选择最经济的给药方案,优化卫生资源的利用,积极制定和推荐各种疾病药物治疗的最佳方案,扭转医师处方无法监督的局面,促进合理经济用药。
世纪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院药学实践已开始由“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核心”的即“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此模式在国内被广泛称为药学监护。美国的大部分医院都有一批各专业的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参加查房会诊及疑难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讨论。但他们并不直接从事常规血药浓度的监测,由检验科来承担。这样,临床药师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药物的选择、合理使用和监测结果的分析上。美国临床药学经过多年的发展,药学服务深人人心,工作水平也达到很高水准,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决策指导地位,已得到了充分肯定,据一份调查显示,临床药师在住院病房参与治疗工作中,药师提出的用药方案和建议以上被采纳或经过修改后被采纳,药师面向患者参与治疗,发挥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由于临床药师全天候面向患者进行监护,不但发挥了良好的医疗效果,也使患者在病房的花费大大降低。[]
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三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临床药学,且许多省、市有关部门所定的《综合医院分级评审标准》也都对此做出相应的规定,然而无论是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或药学情报功的开展还都十分不完全。目前,我国的药物治疗监测品种与美国几乎没有差异,凡是治疗窗狭窄,血药浓度与临床反应关系明确的药物国内都可以做。然而的品种,各医院实际监测还十分有限。
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的《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已明确指出,未来医院药学的重点是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并将逐步建立起临床药师制度在医药卫生体制三大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过程中,“以药养医”的现象将会渐渐被消除在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不断萎缩、门诊药房剥离等“医药分业,措施的影响下,医院药剂科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摆脱传统的辅助科室局面,向直接服务于患者、涉足临床区域的主流科室发展,就必须努力实现从单一供应型向科技服务型的转变。
我校化学实验室平时设有废酸缸、废减缸,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差的也可用于洗地板、瓷厕等。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的药品柜里,用以消除酸气,寒、暑假到来之际在药品室里摆放几盆废碱液,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气、溴气。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中氯化氢的喷泉和氨的喷泉,倘若接连在几个班做演示实验,本应需要带上很多指示剂试液,每班1大烧杯待用,又重又难带。但是如果懂得把这些试液用后回收作中和处理又可循环使用的话,那么,只需带1份(1大烧杯)就足够了。这样,就能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节约药品。
高中分组实验制取乙烯后留下的废液因含有较浓的硫酸及部分乙醇,可收集起来作实验室洗液之用,它可适当地代替对人体有害的铬酸洗液使用,并已用于洗涤高锰酸钾残迹、旧石灰水瓶,浸除铁锈污迹等功效也相当好,还可以稀释后过滤适当地代替稀硫酸使用,如用于制氧气等。在回收废液的同时把碎瓷片也一起回收,经洗净晒透或焙过之后又可再用。这样,一方面变废为宝,能充分发挥每种药物的效用,又能防止这些废酸废渣对下水道的腐蚀与堵塞,避免对环境造成坏影响。相反,如果任由这些东西随意排放,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恶果。另一方面师生们都参与了这项回收利废活动,使人们从中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把高中化学演示及两次分组实验所得的银镜试管收集起来,制取硝酸银溶液,所得溶液足够供卤素分组实验之用,仅此一项每年就能节约药品费数百元。而更重要的是使人们从中都得到教育和学习。
分析上述实例可知,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环保和经济这几方面:
1.通过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学生参与这项活动,?教育人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人们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奉公精神;启发人们树立利废节能、物尽其用的观念,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保健意识。
2.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态度。因为要把实验药物有效地回收利用,就需要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从而教育人们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3.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要经历学习、运用和解决卖际问题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而这种生动的教学,包括教师(榜样)的示范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实验“三废”的排放有两大危害,对公共设施(如下水道等)腐蚀,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处理,除能开发其有用之处外,对环保也有积极的意义。
5.将实验药物回收利用,能提高药物的使用次数,节约办学经费。回收一种药品虽然能节省的金额是微薄的,但初高中化学全套实验都坚持这样做,能节省的金额就能达到上千元,如果我们从长远和宏观上考虑,其金额之巨就足以成为一个天文数字。这是一项不容低估的业绩!
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利用,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也应教育学生自觉地实行。例如在演示实验中不忘在这方面留下示范,在分组实验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回收药物。鼓励学生利用废物,处理废物。教育学生不可因事小而不为,这样做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行为。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下面以初高中化学分组实验为例,谈谈本人对实验药物回收利用的做法和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可回收直接再用的有:
1.初中《化学》(94年10月人教版本):E3食盐(E代表书上学生实验的编号,下同),E5锌粒,E6石灰石,E75%氯化钠溶液,E8锌、铁、铜,E9铁钉。
2.高中《化学》(90年10月人教版本)第一册:E3配制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E4、E6、E8反应过剩的金属片,E5小苏打受热分解后留下的固体即碳酸钠。
3.高中《化学》(90年10月人教版本)第二册:E1反应过剩的铝,E3制乙烯废液,作洗液用,E4用过的乙醇,回收时倒人酒精灯作燃料用。
4.高中《化学》(91年10月人教版本)第三册:E3反应过剩的锌。
二、回收经处理再用的有:
1.初中《化学》(版本说明同上,下同):E4还原氧化铜所得铜粉,收集加热氧化后可循环使用。E6制取二氧化碳后留下的废液,经处理可作氯化钙溶液用。E9铁钉置换出铜后经洗净表层上的铜粉可再用。
2.高中《化学》第一册:E1和E2萃取碘后的煤油、四氯化碳经脱碘后可循环使用。
3.高中《化学》第二册:E3制乙烯废液稀释、过滤后可作稀硫酸用,回收的碎瓷片经过处理可循环使用。E5回收银镜试管制取硝酸银溶液。
4.高中《化学》第三册:E5回收银镜试管制取硝酸银溶液。
三、废物利用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