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9: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校图书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图书管理论文

篇1

信息活动贯穿管理的全过程。高校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制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及中长期规划任务,引导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科学、合理地制定重要决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高校管理部门的信息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信息需求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及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比较固定,信息需求较为稳定,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推送等工作较为系统、稳定。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是富于变化的,受突发任务、行政命令等的影响,所需要的信息相对较散杂,对信息的需求是随时变化的和不确定的。

1.2信息表达方式客观、简洁

信息不足会使决策缺乏依据,但信息量过载同样会影响决策。高校的正常运转与管理工作的有效组织和执行密切相关。管理工作琐碎、繁杂,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处理,管理者最需要的信息不是从各种途径搜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而是经过系统加工处理的。特别是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各项数据,要求经过处理后的信息,直截了当的信息可直接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做出决策或调整决策内容提供依据。

1.3信息内容宏观、综合

高校的管理工作内容丰富,涉及到教学、科研、人才建设等。与科研、教学人员的需求不同,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并不要求高、精、尖,大多需要宏观的、综合性的各类信息。如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涉及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及评价方式等;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涉及国家、地方科技政策,前沿学科的发展,各类科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等。

2我馆为学校管理部门服务的实践

2.1为教学管理提供事实参考

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模式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近几年,我校教学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计划及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在与教学管理部门交流的基础上,我馆组织人员对其所需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如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我们在搜集国内医学院校相应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图书、期刊及网络信息,查找了哈佛、剑桥、麻省理工、约翰斯霍普金斯等世界著名大学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信息以及教材选择情况,整理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我馆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军医学院的管理、课程、训练等基本情况供管理部门参考。这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受到了教学管理人员及部门领导的欢迎和好评,为他们制定和实施教学改革措施提供了依据。

2.2为科研管理开展主动服务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科技创新与推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的重任,是国家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中的主体力量。科研管理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科研目标的完成与科研战略的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图书馆与科研管理部门联系极为密切,已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查新工作,早期图书馆是被动接受任务,现在图书馆通过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提前掌握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及成果评价方面的信息,预先做好准备,使查新高峰期工作高效有序,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保障。此外,为使我校科研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我馆利用SCI、ESI、F1000等数据库,统计我校各科室及科研人员论文数量,并列出同期北大、复旦等地方医学院校以及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军队院校的情况,同时精选ESI及F1000中较有影响的、高质量的热点论文以及科研管理方面的论文提供给科管部门配合翻译Nature、Science、Lancet、NEJM等权威医学期刊每期重点内容的摘要,编制成册,每月1-2期,为科研及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最新医学研究热点和前沿。最为突出的是为管理部门的临时应急任务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如2010年11月,我校医疗队参加了我国与秘鲁在利马开展的为期13天的“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我校医疗管理部门在任务开始前一周联系我馆,要求提供有关秘鲁当地的医疗情况及流行病等方面的资料,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馆组织人员精心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比对分析,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

2.3为人才管理提供学术依据

引进一些海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成为学校的学术、学科带头人,从而进一步带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无疑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强大助力。高校对于人才的遴选一般包括政治素质、学术素质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其中学术素质主要是通过量化指标评价测评的,如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都要求其论文被SCI、EI、ISTP等收录,这些工作也正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2010年以来,我馆承担了学校引进人才、职称评审、导师聘任等教学工作中学术成果的核实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从2012年起,我们还根据人事部门的要求,为更合理地评价不同学科领域人员的学术水平,在参照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制定的SCI期刊分区表的基础上,协同多个部门的专家,以JCR学科分类为参照,以我国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为框架,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对生物医学相关SCI期刊进行学科分类分区,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生物医学相关SCI期刊分级分区排序目录》。该目录每年更新一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校管理部门进行人才评价提供了参考。

3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改变。

3.1拓宽管理类信息资源的来源途径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本条件。管理类信息来源较为广泛,包括报纸、图书、期刊以及网络资源等,对于多数高校,特别是学科较为单一的学校而言,在购买图书、数据库等资源时主要侧重于与其专业设置相关的内容,管理类的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管理类信息的需求。为更好地为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应不断拓宽管理类信息资源和来源途径,在管理类信息资源的建设中,除了常规的采访工作外,还应开辟多元化的管理类信息源。例如建立管理类网络资源的导航系统,加强对网络上管理类信息的收集、组织和保存;建立管理类网络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针对本校管理人员需求特点,进行有序组织和加工整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便捷的利用网络资源。此外,图书馆有限的经费不可能满足全面的资源,需要借助馆际联盟,走资源共享之路。

3.2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篇2

1.管理不够规范高校图书馆学生勤工俭学的提出时间,在时间上来说并不久远,因此在各个高校推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以参照的对象,经验也较为缺乏,因此在岗位的设置和勤工俭学学生的选拔方面存在着部分问题,并在人员的组织管理方面没有统一性,给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学生实践安排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勤工俭学的学生会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因此在安排工作的时间上会出现冲突。学生工作效率不高在对学生进行工作安排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这样就出现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这虽然不会给高校图书馆造成过大的影响,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安排工作时要尽量将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安排给勤工俭学的学生。

2.学生的工作能力状况不同勤工俭学学生的素质、道德、文化水平、责任心等因素会因人而异,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劣势,再加上没有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勤工俭学的学生大部分都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处于陌生的状态,因此会降低工作的效率。即便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也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解,并不系统,使勤工俭学的学生感到不受重视,因而产生了懈怠的心理,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生在图书馆的工作周期不持久目前我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在每个学期的开始,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学生都需要进行更换。这一现象需要将一切的工作都重新安排,工作熟悉程度不高的情况又出现了,对勤工俭学学生进行培训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也就不能保持高效率。基于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只有保证勤工俭学学生队伍的稳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高校图书馆工作正常开展。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很随意的工作态度,因此,学生不能完成安排的任务,即便能够完成相关的任务但是在质量上并不能有效保证。这一情况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作,给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图书馆学生勤工俭学科学管理的对策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勤工俭学学生必须遵守的相关准则、勤工俭学学生各个岗位日常工作的事宜、推进勤工俭学方案的拟定等。学校应鼓励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减轻自身家庭的负担,但这必须建立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基础之上。另外,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自身的意愿,不能勉强。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需要提供相关的贫困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将勤工俭学工作做到实处,名副其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益良多,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实现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学生勤工俭学的目标,发挥勤工俭学的作用。

2.根据勤工俭学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岗位高校图书馆学生勤工俭学报酬发放的主体是学校,因此,勤工俭学学生岗位的设置也需要由校方决定。另外,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需要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来制定,而且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学生每个月的工作量不能超过40个小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在工作岗位的安排上,需依据相关工作性质进行安排。在图书馆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类:一般性工作。这类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归还图书、图书上架、书架整理、图书修补、回答学生相关问题等工作,此类工作对勤工俭学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第二类工作需具备极强的专业性。此类工作主要涵盖的范围有:给图书编目、业务辅导、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等。从上述特点来看,在给勤工俭学学生安排工作时应尽量安排一般性工作。

篇3

关键词: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网络

在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服务职能、转变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便是一项新举措。

1学科馆员与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选派的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熟悉馆藏情况和信息资源利用手段、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信息素养、能为读者提供深层次服务的专业人员。学科馆员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和技术,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外语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结合图书馆的职能。以学科专业为服务对象而开展的主动的、有针对性的高水平服务措施。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提高馆藏质量、服务水平和文献资源利用率,使图书馆的服务更主动、更直接、更积极,让读者获得更满意的服务。

2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需要学科馆员的网络导航。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读者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读者获取、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样不仅使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出版分散,而且也使网络资源迅速增长、内容包罗万象、良莠共存、更新频繁,这就给读者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带来了很大困难,受到了很多限制。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向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要求图书馆多角度、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价值高、内容新、专业性强的网络信息服务。

(2)新形势要求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不仅是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基地,也是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拥有一支具有某一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信息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掌握馆藏文献信息和网络检索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专业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就能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深化服务内容,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做的更好,使宝贵的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3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方法

(1)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派具有专业知识、熟悉馆藏的业务人员为有关院系的学科馆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使学科馆员制度顺利实行,图书馆应制订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则。内容包括发展目标、人员组成、工作职责、馆员素质要求、管理机制等项内容。

(2)通过召开座谈会、广告宣传(馆报、馆刊、宣传栏等)、走访约谈、图书馆网页等方式公布学科馆员名单、工作职责、联系方式(包括电话号、电子信箱、QQ号等),尽快让院系的师生熟悉学科馆员,了解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及服务方式。

(3)学科馆员应当主动与所负责的院系建立联系,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和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应聘请每个院系的校图工委委员和资料员成为图书馆的联络员,协助学科馆员开展工作,保证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系畅通。学科馆员要为对口院系的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建立资料档案。熟悉他们的学科专业情况,了解教学计划、科研进程等,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密集、效益显着的专业化、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

(4)建立学科馆员的管理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发展目标,定期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对工作完成的好、业绩突出者给予鼓励和奖励,对较差者要找出不足,限期达标或培训提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入竞争机制,择优聘用学科馆员,使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平稳、持续的开展下去。

4学科馆员的职责

(1)经常走访、打电话与对口院系联系。了解该院系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情况以及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情况。熟悉有关学科专业的科技水平、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学院科研立项、成果评价、课题研究提供查新、、专题检索及全程跟踪服务。

(2)定期向学院提供搜集、筛选、整理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新引进的文献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网络信息导航。负责试用、评价、推荐与学院学科专业相关的数据库、专业网站及其它电子资源,为师生方便快捷的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帮助。

(3)积极开展读者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办讲座、培训指导、开设文献检索课、印发读者服务指南手册等。例如为新生讲授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图书馆及图书馆的资源。学会利用这些资源;为高年级的学生及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其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术;为教师介绍特种文献的检索和利用,特别是外国的特种文献,如专利、标准、科技报告等等。

(4)学科馆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阅读需要和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反馈给图书馆的相关部门,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改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与方法。在购进图书、订购报刊、购买数据库及其它电子产品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供采购时参考,以保证重点学科专业文献的收藏率。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质量。

(5)通过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网上咨询站点,搭建学科馆员网上在线咨询服务平台,直接接受师生的网上咨询,解答读者遇到的问题,或以电子邮件、QQ聊天、BBS论坛等方式解答师生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的议题,为师生传送获取的最新信息。

5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

学科馆员制度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适应读者需求多样性的新变化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服务措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受人员素质、校情馆情、经费等多种条件制约。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开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总结提高和发展几个阶段,即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行。

(1)初级阶段。由于学科馆员刚刚从事这项工作,要有一个了解和探索的过程。要了解院系师生的专业和学科,也要熟悉有关的馆藏文献和网上资源,并向师生宣传和推荐。根据师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资源利用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

(2)提高阶段。随着师生信息意识的增强,学科馆员的工作也将向深入展开。学科馆员要参与到重点课程、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的进展和动态。为他们提供定人、定题、定向的跟踪服务和代查、代借、代译、代复制的全程服务。

篇4

【关键词】学校图书;文化管理;图书馆;建设

放眼我国目前各级学校内部的图书文化管理方式,图书馆毫无疑问是最主要、最直接同样也是最有效的图书管理途径。研究我国不同级别的图书馆内部的图书文化管理模式与现状,就是探究我国学校图书的文化管理的模式与现状。本文就目前我国各个级别、个个性质的学校内部图书的文化管理情况的现状进行分析整合,以中小学和各大高校的图书文化管理为例,浅论我国学校图书文化管理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其过程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及最终的解决对策。

一、广大中小学图书文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我们国家中小学的校园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其重要支配地位的就是中小学的图书馆内部图书文化建设。一直以来,中小学的图书馆图书管理建设工作存在着国家投入资金不到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过大、高科技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内部信息文化的传播中心就是图书馆。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地方就是图书馆。广大中小学通过各式各样图书馆得建设达到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2003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立图书专项经费,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然而,政策制定的再好,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学校及其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中小学图书馆的相关建设工作就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各个高校图书文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高校对全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起着指导性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社会进步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各大在推进我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中的作用是举足重轻的。学校作为我国全方位、各领域、多层次人才的聚居地和培养地。是中国文化传承和不断创新的模范带头基地。但是,就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各大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任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建设投入支持力度不足,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政策并不均衡。地区、地域、城乡差别较大。

受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建设状况在地区之间、地域和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突出。这些都已经成为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建设差异形成的影直接影响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水平比较发达,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比较大。因此东部地区的图案书管理建设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相比之下,西部等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无论是图书的收藏量还是书目结构以及图书馆的总体规模都与中东部地区的高校向距甚远。

(二)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高科技数字多媒体应用程度明显不高。

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创新。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传播,使得其自身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智能搜索处理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一大背景的催化作用带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问世。其具有速度快、资源丰富、广泛化的特点,深受各大高校的青睐。但是由于这一高科技技术科技含量较高,其运行必须依托强大、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高科技数字多媒体应用程度明显不高。

(三)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高效率的工作以及低成本的服务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将只增不减。另外受我国各大高校师生比例数量的限制,高校内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人员数量日趋紧张。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内部现有的图书管理人员是从教学岗位轮休下来的教学不合格人员或者部分由权威资格教师的家属等非专业图书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图书管理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们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具备正常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这一现状与数字化图书馆时代对管理人员的高标准要求格格不入,不利于高科技数字化图书馆强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解决我国中小学和各高校图书文化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学校图书管理模式,明确分类,精确化管理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各大高校,图书馆内部图书的管理模式都是制约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多多向大家提供借阅、查询图书的快捷方法。将图书整理、规制的参照分布普及到各个学生和老师那里。帮助学生更快捷、有效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改变以往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明确分类,精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二)建立学校图书的文化管理信息一体化模式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的图书文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一发展对我国广大学校的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建立学校图书的文化管理信息一体化模式,也是顺应经济大发展的需求,是承接文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在进行知识管理与创新的具体过程中,高效、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新的学校图书的文化管理信息一体化模式需要广大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改变管理理念和指导方针,创新工作和服务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水平,更加灵活的对图书进行分门别类,检索查询等。从最基本的工作入手,层层递进,节节把关,对学校图书馆的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一体化科学管理,使文献知识的更新和服务的提供等够充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图书文化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均衡中东西部不同地区的学校图书的文化管理与建设工作。

受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建设状况在地区之间、地域和城乡之间的差别比较突出。这些都已经成为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建设差异形成的影直接影响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基本文化支持发展政策。对西部等一些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给与适度的倾斜。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均衡中东西部不同地区的学校图书的文化管理与建设工作。

(四)全面提升学校内部图书文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5

激发学生兴趣,招募小图书管理员

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阅读课上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读物,在各班宣传并实行图书管理员奖励机制,如一般的学生一星期可借阅2本,而管理员能借阅4本,在完成整理图书馆图书工作后奖励1小时额外自由阅览书籍的时间,以此吸引孩子加入管理员队伍;通过和各班级配合,设立“小擂台”来招募图书管理员,开展“小小图书服务明星”比赛。在比赛中将孩子按照年龄大小分为低、中、高三段,对于低段孩子,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思法,成为小朋友的借书“小导游”;对于中段孩子,让他们进行“争当小图书管理员”的演讲竞赛,说说自己要怎样帮助同伴更好地选书借书,帮助教师管理好班级图书角和学校的图书馆;对于高段孩子,各班举办“我是小图书管理员”的就职演说。从这些活动中,每班选出2~3人担任各班小图书管理员。

有的放矢,定期开展培训,让小图书管理员在自主管理中成长锻炼

1.对小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实践中的培训

(1)岗前培训。每学期开学后对选出的所有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接待小读者的程序和礼仪,要求热情接待、耐心细致、维持正常秩序;简单的图书分类、排架、查找、整理图书,要求基本熟悉图书排架规律,能帮助小读者查找图书、解答他们提出的简单的图书借阅咨询问题等,使其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具备胜任图书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然后颁发小图书管理员证。

(2)实践中的培训。在学期中安排时间逐步对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如接待小读者、协助教师整理并上架归还的图书、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等。根据各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针对中低段图书管理员年龄小、好动、易接受感性知识的特点,侧重培训他们如何接待好每个小读者;如何当好“图书小卫士”,劝诫文明借阅,当好借书“小导游”。高段图书管理员具备一定的理性知识接受能力和电脑操作知识,要求他们做教师的好助手,侧重培训图书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简单借还书操作,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书管理系统完成借还书。

2.在自主管理中成长锻炼

在这些小图书管理员中不难发现,他们不一定是各班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孩子,但他们爱读书,乐于助人。在他们参与图书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时,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思考探索,培养了孩子的探究精神。他们还会发现自己并不比成绩拔尖的孩子差,这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这些小小管理员通过和图书的亲密接触,更爱读书了,也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来图书馆借阅,提高了借阅的流通量。同时在图书管理实践中,孩子们掌握了图书流通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学到了图书的基本知识,为到省市各级图书馆借阅图书打好基础。在图书借阅中,也培养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如有的孩子刚担任图书管理员时还很害羞,工作时放不开,慢慢地他们性格越来越开朗活泼,渐渐地在班上树立了威信,成了小伙伴们最好的图书馆“导游”;高段的小图书管理员也在课余时间来图书馆帮忙整理乱架,协助教师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动化图书系统为学生借还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烦琐的借还工作。

总之,小图书管理员的参与,让整个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有条不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小图书管理员上岗培训后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了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树立了自信心。

加强管理,运用激励机制巩固培训成果

1.小图书管理员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孩子因为课业重,课间借阅期间不一定能准时到岗;长期参与图书管理服务,部分孩子出现倦怠;低段孩子贪玩,不如高段孩子负责,还需单独安排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快速熟悉图书的分类与排架规律;中高段孩子通过长时间的服务,有的出现为自己的好朋友借还书时不按规定手续办;由于小学的孩子年龄小,对图书管理自动化系统掌握不熟练,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解示范。

2.针对存在问题,运用激励机制巩固培训成果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新分配他们的具体工作。如低段孩子担任“图书小卫士”,检查借阅过程中有无学生损坏图书、不爱惜图书的行为;中段孩子做好图书馆“导游”,准确带领要借阅的孩子找到他们所需的图书,维持图书馆安静;高段孩子进一步熟悉图书管理操作系统,通常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图书馆电脑,以免造成系统崩溃;从高段图书管理员中选出担任图书馆学生馆长和副馆长,全面负责整个工作,让他们带领其他小图书管理员更好地为小读者服务。

(2)加强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由于图书管理具体事务的劳累和辛苦,孩子们会厌倦,为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实行一年一轮换制度,各班轮换推选出新的图书管理员,培训后上岗;利用激励机制,允许他们比其他小读者多借图书,在每学期对表现突出的小图书管理员授予“最佳图书管理员”“优秀图书管理员”“小小图书卫士”称号,在全校予以表彰,大大激发学生争当图书管理员的热情。

篇6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措施,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期。

篇7

关键词 零借阅率 灰度预测 核心出版社

分类号 G253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ubiquitous zero lending rate of college libraries,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zero lending in book circulation on the basis of circulation data. Besides, it analyzes effects of physical space and service adjustment on zero le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span, applies grayscale forecast and “core press” measurement to optimize zero lending in terms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explores the best binding point between rational collection structure and reader demand through data mining.

Keywords Zero lending rate. Grayscale forecast. Core press.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的保障机构,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每年都需更新大量资源。特别是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要求,每年要根据学生人数采购相应数量的纸质图书。与此同时,网络化和移动互联的发展十分迅猛,数字阅读的便利性,引导了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纸质图书零借阅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

零借阅率问题一直都是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针对零借阅率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其中,对于零借阅率数据统计分析较为详实,但在优化分析上偏重理论。本次研究将针对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情况及优化策略展开量化分析,希望能通过数据量化的方式,探索零借阅率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合理馆藏结构和读者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

1 零借阅率分析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零借阅图书”,借鉴斯多利亚洛夫对零借阅文献概念的界定[1],主要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图书馆馆藏中某种一次都没有被读者借阅过的图书。

在零借阅率公式设计上,图书馆界对于分母的设置有一些分歧,有的学者将分母设为“可借馆藏图书数量”,也有的学者设为“某年入藏图书数量”。两者的分歧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若是考察某段时间的馆藏图书利用率,可考虑将“可借馆藏图书数量”设为分母;若是考察文献采访工作质量,则可选择将分母设置为“某年入藏图书数量”[2]。本次研究涉及到零借阅率的优化策略,与图书馆采访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零借阅率计算公式的分母设置上选择“某年入藏图书数量”为统计量。

零借阅率的数据统计以“种”还是“册”为计量单位,也存在着不同意见,本次研究将以斯多利亚洛夫的定义为准,选择“种”为统计单位。

零借阅图书的概念中提到“一定时期”这一时间范围的确立也有很多种选择,有提出1年[3]、2年[4]为限的,也有提出3年、4年[5]甚至更长时间,还有提出以文献半衰期作为统计时段[5-6]。对此,笔者的观点是,采用以“种”为统计单位测量零借阅率时,图书利用率的高峰期是设立统计时间段的重要依据。因为图书在高峰期被借阅的可能性要高于低谷期,由于复本量大于1,低谷期借阅的图书很有可能在高峰期前就已经被借阅了,因此图书的借阅量出现拐点时应作为时间参考点。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流通数据为例,对时间参数进行实际测量,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入藏的图书,在2011年进入借阅高峰期,随后的2012、2013年借阅量开始递减,笔者认为2010年入藏图书首次借阅的时点大部分会出现在2010―2012年内,即使2012年以后的某册图书被首次借阅,也存在是已被借过的某种复本。因此将“一定时期”的时间统计量设定为3年(含入藏当年)。

2 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的数据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次统计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江宁校区的馆藏数据为数据来源,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依据,将中文图书分为37类(其中T大类分为16个小类),通过图书管理系统统计各类图书入藏及零借阅情况,入藏时间选择2010年、2011年两个年度,借阅时间段设为入藏后3年(含入藏当年)。

2.2 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统计分析

对江宁校区图书馆2010年、2011年入藏图书按类进行零借阅情况统计,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2010年入藏图书在随后3年(即2010-2012年度)中的零借阅率比2011年入藏图书在随后3年(即2011-2013年度)中的零借阅率普遍要高,部分类别数值悬殊较大,结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江宁校区实际情况,尝试进行原因分析。

(1)物理空间。纸质图书的采购不光受到经费的制约,同时也会受馆藏面积等物理因素的限制。在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下,学校大幅增加文献采购经费,连续几年大量购入纸质图书,2010年已有部分类别书架出现涨架现象,但图书采购工作并未停止,导致部分图书加工结束后无法上架,只能暂时进入库房,无法正常流通借阅。2011年11月江宁馆购置新书架,并完成书库布局调整,方便读者更快地找到所需图书,改善了读者的借阅体验,是零借阅率降低的因素之一。

(2)业务流程。2011年以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读者服务部增加人员配置,延长服务时间,保证归还图书及时上架;咨询工作进一步加强,读者有问题也能及时找到工作人员解决。文献资源建设部在采购过程中从原来重数量转为品质、数量并重,对图书外包加工工作的审核更加严格,在图书验收环节中对新进图书逐本核对,将编目、典藏、分类等环节中出现的错误在送交流通前全部改正完毕。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同类图书更好地聚类,方便读者查找所需文献。可以说,基础业务的改进也是零借阅情况改善的原因之一。

2.3 零借阅优化的量化策略

图书馆管理和业务的改进对降低零借阅率是有帮助的,但是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不大,从表2可以看出,2011年入藏图书的零借阅率已有所降低,但37个类别中,还是有7类图书的零借阅率超过30%,这也表明通过改善物理空间及业务流程对降低零借阅率的帮助有限。

在采编工作中,往往采用与读者服务部门沟通了解读者需求及读者荐购等方式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资源采购模式,力求满足读者,增加图书利用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只通过沟通难以获得精准的信息,特别是读者服务部多采用轮班制,同一书库馆员面临的流通情况不一定一样,难以量化操作。所以,笔者认为图书管理系统中,实际的借还记录更具有客观性,而且可以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具有实际操作性。通过对流通日志的整理、统计,可以理清读者对各类别图书的需求及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采购比例,从源头上降低零借阅率。

调整图书的采购比例需要合理地预测出可能流通情况,而图书流通情况是受多种不确定因子影响,其内部状态不能用定数论规律描述,属于灰色系统的范畴,因此采用灰度模型预测情况更加合理[7]。从图书管理系统中调出2009―2013年的流通日志,按照37个类别,分别代入GM(1,1)模型中,对2014年度的流通情况进行预测,采用MATLAB(2010b)编写代码计算预测值。以TP类为例,2009―2013年度流通量设为原始时间序列,将数据累加后代入GM(1,1)模型估计参数,通过MATLAB(2010b)编码计算出预测值为10 098册,设定平均复本数为2本,则TP类2014年预测值(种)为5049种。同理其他36类图书可依次计算出2014年的预测值(种)。

根据GM(1,1)模型可以预测出2014年读者的需求情况,采购策略可以参考上述数值进行制定。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减少采访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能更好地把握住各类图书的读者需求结构,切实控制好“量”的问题。

读者的阅读需求不仅要求类别结构适合,而且还需要该类图书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图书采购类别结构合理化后,若是本身质量不高,也难以引发读者借阅行为。根据2009―2013年度的流通日志提取文献借阅特征,探寻与读者阅读需求相符的文献类型特点,在此基础之上规范文献采购策略,降低零借阅率。依据笔者工作经验,比较有操作性的是将各类图书的出版社进行细化,在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归纳出符合本馆读者需求的出版社群即“核心出版社”,在日常采购文献工作中,围绕“核心出版社”选择图书,从而降低零借阅率,控制好“质”的问题。

“核心出版社”的遴选方法采用类H指数的运算方式进行,对37个类别图书2009―2013年的92 732条借阅记录分别提取出版社数据,以类别做区分,按出版社累计借阅量降序排列,累计借阅量不小于排序值时,作为核心出版社的遴选参考点,累计借阅量大于遴选参考点对应借阅量的出版社,纳入核心出版社群。以A类为例(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A类图书的累计借阅值为14时不小于排序值,因此将累计借阅值14作为遴选参考点,将红旗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等14家出版社列为A类图书的核心出版社。按照上述方法对其余36类中文图书的核心出版社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表4。

通过流通累计借阅量和H指数运算原理统计出的核心出版社,能够真实地反映图书集合的读者热衷情况以及出版社对应的读者群活跃度,有利于日常采访工作制定科学的采购策略,采购到更贴近读者需求、借阅更充分的图书。

3 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的量化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零借阅情况的成因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选择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作为研究标的,主要考虑其情况也同样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对策建议以供其他院校图书馆做决策参考。

首先,当通过零借阅率公式计算发现零借阅情况较为明显时,应当优先考虑是否因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脱节,导致异常现象的发生。例如图书是否出现滞留库房尚未流通,图书摆放设置是否合理,乱架情况是否已经影响图书正常流通借阅等等。这类情况虽然属于图书馆日常基础性工作,但由于目前图书馆岗位设置通常采用“相对公平”的管理策略,以轮岗制平衡岗位工作量,在工作交接上容易造成工作疏忽、相互扯皮,导致上述情况时有发生。通过零借阅率的量化分析,可以帮助图书馆管理者发现这些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类的细分缩小范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其次,图书馆采访部门作为图书馆流通业务的源头,其采购策略将对零借阅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采访部门在制定采购策略时,一般按照高校学科设置进行图书的采购,采购质量多数情况下依赖采访人员的经验,决策偏主观性,容易脱离读者的真实需求,情况一旦出现后续难以调整。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流通日志的挖掘以及合理的预测,能够使决策更加客观、科学,保证高校图书馆采购策略的合理性。

另外,零借阅现象的成因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读者对纸质图书的依赖不断降低;图书馆图书推荐工作做得不够,读者不知道新书的情况;某些有强烈时效性的图书因为采购、加工过程过长,而导致内容过时,文献老化;全开架模式下读者将某些图书占为己有等等情况。

随着人们对科学决策认知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决策不再来自于一般性的主观认知,更多来自于客观的数据分析。对于图书馆原有的一些经验法则需要我们通过数据来验证,对于零借阅情况的改善,要以图书管理系统中长期累积的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再挖掘再加工,提高我们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本次研究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以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流通日志为基础,进行数据统计及再处理,以灰度预测流通量、测量“核心出版社”控制图书采购“质”和“量”的问题,探索从源头解决零借阅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徐淑琴.高校馆藏零借阅文献变量特征及质量优化策

略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14(3):29-33.

[ 2 ] 祝春晖.零借阅图书及成因[J].图书馆学刊,2013(2):75-77.

[ 3 ] 毕艳娜.小议零借阅率现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2):37-38.

[ 4 ] 雷顺利.基于零借阅图书分析的馆藏优化和质量控制[J].图书馆杂志,2010(1):9-12,7.

[ 5 ] 章文浪.图书零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121-123,103.

[ 6 ] 刘媛筠.科技型图书利用率公式推导与实际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8(9):22-25.

[ 7 ] 孔超.灰色预测模型在高校图书馆采访中的应用[J].知识管理论坛,2014(4):35-39.

孔 超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江苏南京,211169。

篇8

【关键词】 西安财经学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

大学之“大”乃是全面、普遍、高深、超越之意;大学之“学”乃是精神、思想、探索、创造力之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敢于走新路,走有自己特色的路,而不能按部就班、人云亦云、亦亦步趋。这就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不畏权威、敢于开拓、富于创造性的创造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西安财经学院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长期以来,西安财经学院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育人和育才并重的教育价值观,推进办学类型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型,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健康心理的培养,塑造和谐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与学校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全面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设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专项研究课题,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强化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适应能力。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等全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辅修专业建设力度,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适应性;建立班级导师制,由各二级学院向本专业学生班级指定有一定威望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设计、成才规划、选课、生活等进行指导;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创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二、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提高现有学科水平和学校的国内外地位,丰富现有学科内涵,开拓边缘新兴学科,造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培养出创新型学生。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及时深入地掌握学科前沿、动态,难以提高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质量。基于这种理念,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全面深化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围绕教师的教学积累设计科研课题,每年根据教学实际提供50余项教学研究课题,大力支持教职工参加校内外教学改革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活跃教案教学,随时补充科研最新成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把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把最新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应用,并将有关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这种做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质量;同时科学研究也使广大教师更充分地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给学生以前沿的引导和培养。如陕西省级教学名师周作斌教授、王佐仁教授、刘小冬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铁卫教授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为学生授课,开设学术讲座。名师走进课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了学科发展前沿,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名师的师德风范、教学艺术带动着广大教师潜心从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由公共管理学院郝耕教授主讲的《哲学案例分析》课,更是一个成功尝试。这是一门选修课,郝耕教授把案例教学引进课堂,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变得生动有趣,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更高需求,学校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规范要求,遵循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实验、课程设计、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设计)等,组成一个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完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快教学实验室改造和建设步伐;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构筑校内外实习基地群,设立“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专项研究课题,加强对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编写反映我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及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验(实训)教材、指导书和辅助教学资料。

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制定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学生申请的科研与创新活动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并指派教师进行指导,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科技活动月和各类学术征文、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大赛、“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取得显著成绩。近五年来,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20余项,学校大学生足球队代表陕西高校多次进入全国八强,曾取得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首次组队参加最具竞争力的国际性学科竞赛——第27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第13届跨学科建模竞赛,取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四、丰富校园文化平台,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学校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学校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逐步形成涵盖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公益实践、体育艺术、人文教育等各类别协调发展的学生社团建设格局。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发挥“三自”功能,自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品活动项目,引领和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目前,学校依托学生社团,推出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已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品牌项目;学生社团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开展的“校园之星”风采大赛、模拟招聘大赛、flash网页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贴近实际、贴近校园、贴近学生,引起学生广泛参与;学生社团自筹经费,创办的《蓝风铃文学报》、《区域财经论坛》、《管理论丛》、《经济新视野》等刊物,已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举办的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名人名家进校园”等高层次讲座,拓展了学生的社会和文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积极推动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寒暑假奔赴延安、商洛、宝鸡、安康等全省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环境保护、支教扫盲、法制宣传、社区援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五年来,参加学生人数达4万余人次。

学校还积极促进教学相长与网络文化建设,搭建网络互动平台。依托校园网,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开通西财教育在线、英语在线、财务管理教学网站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答疑辅导;有计划地引进大量具有较高权威性并适合学校特点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开设网络必修和选修课程,为师生教学提供互动平台;开设“网上报告厅”,正面引导学生,牢牢把握网络教育主动权;整合并开发教学质量评价监控系统、就业信息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有效发挥网络传播得快捷作用,实现师生沟通交互化;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网站设置网上党校团校、理论辅导、学习交流等栏目,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形成网上网下学生教育工作合力。

五、坚持开放办学,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