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音乐课堂教学8篇

时间:2023-03-17 17:58: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音乐课堂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欣赏 教学方法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之前大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无非就是唱唱歌那么简单。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大家都能很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歌唱教学那么简单,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上课经验积累阐述观点。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音乐课堂中结合其他学科。提倡学科整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前,可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请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在宁静的秋夜,坐在乡间充满新收的稻谷香的谷堆旁边,自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安静地倾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同时播放歌曲录音,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又如在欣赏《马刀舞》时,可以根据乐曲速度与情绪分一分段落,这些段落分别可以用什么线条表示,又分别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自己试着画一画。

2.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因为音乐欣赏课侧重的是聆听及感受,这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沉闷而凝重。针对这一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用这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感受到的乐曲表现出来。而这时,教师起关键作用,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如表演好的小组可奖励小红旗,表现好的学生可得红旗,而表演差点的小组或个人可以给予鼓励,适当地放宽要求,再给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顺利获得红旗等。

二、应用多媒体,创设视听美

1.运用视频和多媒体组织教学。通常音乐作品都是以象征性、模拟性等手法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用音乐形式表达出来,有时还可以通过视觉刺激人们的大脑,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更有助于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经常运用视频和多媒体教学,除了让学生听音乐外,还“看”到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我先让学生听,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每个角色都是以不同乐器进行演奏表现,然后我采用视频播放《彼得与狼》的芭蕾舞表演。随着音乐的不断变化,视频上的芭蕾舞表演的故事也在进行着,学生看得、听得相当入迷。教学效果的强化就自然明显了。

2.将视听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而在课堂中展示这些环节时,我们会发现,很难用语言表达一些抽象的场景。如铜管乐、管弦乐的欣赏。为了解说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乐器的形状、听辨乐器的不同声音、欣赏乐器所演奏的乐曲外,我还让他们了解乐曲是将乐谱、乐器及人演奏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乐曲《梁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与理解作品。视听效果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适当调动身体,感受音乐的美

1.跟随音乐动一动。律动是指学生能跟随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的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场景、故事情节、情绪等,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例如:在欣赏《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曲时,歌曲第一部分是雄壮有力的,这时我让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做踏步动作,表现小英雄的那种勇敢,而第二部分,旋律比较舒展,这时我让学生随着歌曲的变化,手拉手随歌曲节奏轻轻晃动自己的身体。同一首歌曲有着不同的速度情绪,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动作中看出来。这满足了学生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情绪及所表达的内容。

2.跟随音乐奏一奏。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音乐的灵魂。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随音乐敲出节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时间像小马车》时,可以让学生用双响筒敲击节奏表现马蹄声;又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可以让学生用叉模仿作品里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分别表现了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路、两鸭子相遇到两鸭子拌嘴等。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乐感。

3.适当地运用音乐游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游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如听赏《拍皮球》时,我让学生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拍一拍皮球,使其更好地感受作品带来的欢快、活泼的气氛。又如在学习《传、传、传》时,我让学生随音乐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方式表现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当代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情感交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励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畅游在音乐世界中。

篇2

现代教育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开放性、自主性,这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创建不一样的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课堂中,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以充分挖掘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艺术素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其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学策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以欣赏、鉴赏为主的学科,主要锻炼与培养的是学生性情与情感,激活其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音乐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创造性。可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广大音乐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管理不仅只是简单地管理课堂纪律,而应当有效地将其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态度以及与音乐管理技巧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有机地将这些因素进行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堂管理教学中来,以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管理。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隶属副科,认为没有教学的必要,在其教学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认为音乐课可以随心所欲,学习态度也就不端正。教师每每走进课堂,都需要较长时间去管理班级纪律,甚至连吼带叫,整堂课下来,难免身心力疲,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瞬间化为乌有。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单一死板,应当随时跟随学生以及教学进度灵动进行变化,并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当成一场比赛;一场秀;一档节目,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此以往,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还有助于教师操控课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纪律,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

2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话语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与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2.1语言表达准确有序

教师在运用语言创设音乐情境时需要紧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展开,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如果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未能合理地组织语言,模糊不清或者语无伦次,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与想象,从而是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中,更别提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音乐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确保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有序性。

2.2语调语速以及课堂节奏应当与音乐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乐作品会在旋律、速度以及节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创设不同的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情境创设过程中,为了能真实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语调语速与节奏来进行表现。例如,《七个小兄弟》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并体验音乐,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减缓语速,运用轻松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歌唱,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3贴近学生生活,加强学生体验

艺术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如鸟的歌唱、风的呼啸。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带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鉴赏,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有效注意力。小学音乐课堂要善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音乐课堂教学具有多元化与灵活性,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例来诱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能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学生的表现提供舞台,让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表达。例如,在教学《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找朋友”这首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实践中来,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一门以鉴赏为主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晓会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孙巷小学

参考文献:

[1]范培.探究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13.

[2]毕静.巧用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3,11:45.

篇3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模式 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而且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具体地说,它有三个目的:

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

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基于以上的目的,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打造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得到协调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 教学目标要具体化和层次化;2、 教学内容要精选化和整合化;3、教学过程要灵活化和最优化;4、教学氛围要民主化和和谐化;5、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和激励化。这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讲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呢?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营造出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校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于是便出现了案例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中学音乐教育面对的大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要讲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地起坐,而应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而又不失亲和力,减少失误。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利用他们的兴趣,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等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45分钟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机敏的耳朵去聆听音乐,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纯真的心灵去感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音乐教学应当流淌时代精神的活水,每堂音乐课应当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畅想的思绪自由飞翔;每堂音乐课都有真情交融和灵感的爆发。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更加充实、更加绚烂多彩吧!

参考文献

篇4

儿童的运动器官和感知记忆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从根本上遵循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做具体的音乐游戏去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比如节奏、节拍和音符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音乐游戏能切身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以及情节,能更好地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有利于自身情感细胞的培养。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在音乐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立体的、多维的教学场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音乐所塑造的境界中去。他们在这一境界中能充分体会到音乐所展示的美。在上《小青蛙》这堂课时,可采用幻灯片播放的形式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以及力度的逐渐变化,展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茫茫的田野上,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玩耍、捉害虫,小青蛙面对暴风雨的侵袭而不畏惧,当风雨过后,公鸡啼鸣,太阳逐渐升起,小青蛙依然在歌唱、欢舞。这种将视觉与听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感受生动、形象画面的同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好地与创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加强音乐主题的文化感染力

篇5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方法

中学音乐教育曾经一度被很多老师打入冷宫。我还清晰地记得,在传统教育盛行的时候,很多班主任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中学音乐课时任意侵占,剥夺了中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机会。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学校教育在逐渐进行大动作的改革,中学音乐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重视。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中学生的记忆力得到增强,反应更加敏捷,想象更加丰富,同时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中学生可以陶冶的情操,丰富情感。从中学音乐的教学方法上来看,它和其他科目是有所不同的,很多科目都要求学生做到严谨、细致,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出一点错误,而中学音乐就显得更加轻松,追求让学生的身心有美好的享受。

我认为,面对我国目前中学音乐的状况,我们音乐教学者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日常教学,不断地改进中学音乐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学音乐的基础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当中的美,欣赏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欢迎同行积极批评、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

中学生常常表现出较为旺盛的求知欲,他们渴望新知,渴望未知领域的学习,但是中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像成人那样成熟,所以也常常会有“三分钟热度”一说。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效率。

首先,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要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教学。现在很多学校安排的音乐课时非常有限,所以有一些音乐教师自己就不重视音乐课程,有时候在讲课之前根本就不备课,站在讲台上,拿了教材就唱,对于有些不会唱的歌曲,有的甚至要一边唱谱子一边教学生。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自己对教材都没有吃透,可能还会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音节和音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问题。所以要想改变教学方法,首先从教师自身进行改革。教师要完善备课制度,熟悉教材,深挖教材,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课外”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乐意接受和学习。

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五音不全,六音不准”的学生要谨慎呵护,以防打击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加音乐对学生的神秘感。同时需要注意一点,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带给学生自己“最好的”和“最擅长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中学音乐的学习兴趣,体现中学音乐的魅力。

二、增加学生音乐的感性体验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来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享受。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听音乐可能只限于好听和不好听而已。教师在平时组织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力求从音乐的本质上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音乐节奏的明快变化来感受音乐背后的一些元素,要把这种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听到、感受到的体验变成一种富有感情的节奏来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用心来聆听,最后还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时刻摸准学生学习的脉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听到音乐会翩翩起舞。这说明音乐是最具韵律的一种艺术,伴随着旋律的变化和节奏的快慢,可以使人情不自禁地动起来。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反应灵敏一些,有些稍微差一些,对于乐感差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来进行弥补。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音乐的水平只有高低之分,并没有对错之别。”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通过音乐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就要让他们敢于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要引导学生从不懂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欣赏音乐。在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发散思维,通过音乐的欣赏和音乐富有节奏的变化,来感受和想象相关声音的形象和意境。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引导者,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从音乐实践中进行开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将是学习的重要考核标准,同时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了获得更高效率的课堂设计,音乐教师要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所有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都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为最终的着手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学音乐高效课堂。

篇6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

近几年来,大家关于普通学校(非音乐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为主呢,还是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这一争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音乐课堂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体系,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评价,都涉及到这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对音乐课堂教学、学校音乐教育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目标,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初步的探讨。探讨的重点在于寻求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而不在于目标本身。其主要目的是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以便在今后的进一步讨论中逐步统一认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层次划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系统,都可以作为系统来进行考察。一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把音乐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无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从属于更高一层次的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又从属于更大的学校教育系统。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首先必须明确在什么层次上进行。作为一定层次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研究考察它的目标时,必须了解其与所属的更多层次和其下属层次的关系。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才能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来研究考察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才不至于把“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一次音乐课”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混淆。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

认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属性,是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基础。对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进行哲学分析,具有下列一些重要属性。

(一)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

任何一个系统,当输入尚未确定之前,其输出就具有多样性,此时的系统处于中介状态。系统的输出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目标。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尚未引进主观条件时,其目标也具有多样性。所谓多样性就是指处于中介状态的系统,可以向多方向运动变化,或具有多种目标。当然,这种多向性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系统的内外条件所决定的。要使事物(系统)向某一目标运动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事物内部具有的可能性,一个是促使事物运动变化的外部因素。处于中介状态的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述多种功能:

1.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2.发展多向思维,启迪智慧的增长。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情、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5.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必须指出,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上述功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正效应。这些条件是否出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我们将在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中作进一步的分析。此外,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其目的在于充分开发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具体效应,而不是用这一功能去排斥和否认另一功能。这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多向性是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来分析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依靠系统所属各个层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称之为子系统来实现的。但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下属子系统的功能是由输入的条件来决定的,而输入的条件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首先是受到来自学校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需要,承受学校音乐系统所赋予的任务。例如学校音乐教育系统需要音乐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组成部分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实现这一目标。这是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关键所在。

其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还受音乐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的时数、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在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层次的目标时,都必须充分分析上述的有关条件。特别是在确定一节音乐课的目标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必须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众多目标中做出必要的选择,确定课堂的重点目标。

此外,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协同学校的德育、智育系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任何不考虑音乐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层次及与其他众多子系统的关系,试图摆脱学校教育大系统的制约而孤立地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制约性告诉我们,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顾及各有关方面的相互关系,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把目标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之上。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性

对立统一性是一切事物、一切系统最本质的属性,众多的目标以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之中。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是由于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条件才能实现而引起的。这种对立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例如,把一次音乐课的目标确定为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就要求选择和安排大量的教习,大量的教习必须有相应的时间保证。但一次课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基础知识教习占用的时间多了,进行别的教学内容的时间就少了,因而别的教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反之亦然。但是,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各项目标之间不仅存在对立的一面,而且也存在统一的一面。例如,思想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又如,学生掌握了学习音乐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学生审美能力的改善、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加速音乐知识、技能技术的掌握,它们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同一时间上;而目标的统一,则主要表现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对立统一告诉我们,在研究考察目标时,既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目标之间相互统一的一面。任何只强调一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及相互关系

(一)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的确定

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学生的音乐要求来确定的。学校音乐系统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其理由如下:

1.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2.音乐是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它积淀着的情感和理想,是一定社会内容的特殊反映。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得到良好的塑造,促成个性品质向着完善和优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音乐排练和演出活动中,既可以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关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受到锻炼和检验。各种音乐技能的训练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制力、毅力、耐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由于音乐不是单向思维的载体,因此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存在着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诸如音乐的无语义性有助于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与数学的某些对应、比例关系和内在联系,又可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种多向思维的交替运用,可以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结合联想、意向、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过程,有促进智力开发的作用。

4.健康优美的音乐对在校学生生理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愉快轻松的审美享受,有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的功效。听觉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视听觉,使二者具有灵敏、准确、协调同步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耳聪目明”的效应。

(二)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确定

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及其所处的层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

确定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主要根据是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校音乐系统整体功能所起的作用。在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是任何一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学校音乐教育系统既然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就不应该是各有关部分的简单相加或堆砌,而要求音乐课堂教学等各有关部分有分工有合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和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系统中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系统论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价值了。所以我们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时,必须服从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要求。因此,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实现学校音乐系统的目标服务,是确定和评价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的根本依

据。

(三)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与学校音乐系统目标存在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

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和学校音乐系统虽然具有不同层次的隶属关系,但就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在性质上却具有同一性,这是由于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程度不同地承担着学校音乐系统的各项任务。因此,当我们将学校音乐和音乐课堂教学的任务抽象概括成目标时,就会发现他们在性质上惊人的相似。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把为时不多的音乐课堂教学看作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式。

然而,音乐课堂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毕竟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系统,两者的范围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其目标在性质上具有同一性,但两者决不能等同、混淆和相互代替。它们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在量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虽然音乐课堂教学系统承担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各项任务,但当我们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来表示)就会发现,音乐课堂教学系统只能完成学校音乐教育系统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部分数据,而且无论从整体上或是从部分上其差异程度都是很大的。

了解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和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目标质的同一性和量的差异性,对我们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数学意义。

总之,运用系统论方法,为研究和建立音乐课堂教学系统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过去以“音乐研究音乐”的思维方式。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音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确立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学校音乐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曹理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篇7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的合理设计。

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示在学生面前。板书应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清晰的层次性,音乐课的板书则更应精炼,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音乐教师在板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科学、准确。尤其在书写乐谱时,要防止差错。(2)文字简练、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乐谱的位置要安排合理。(3)针对性强、色彩得当,音符与乐谱线要色彩分明。(4)书写要工整、规范,谱例要规范、美观。

通常教室的黑板各学科兼用,既要板书,又要抄谱例等。若不精心设计,会造成版面的杂乱无章,影响授课效果。因此,设计好每一节音乐课的板书,使其清晰、直观,是确保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不论是以情导入、以理导入,还是以疑导入,都要给人以美感或新奇感,调动学生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内容要丰富有序,结束时要留有思考回味之余地,给人以美的遐想和有益的启示。

篇8

一、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老师就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组织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组织教学艺术首先是体现在良好教学环境的保持。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从物理环境(指音乐教室的设备、设施和座位设置形式,以及教具形式等)的要求讲,应是尽可能地将音乐教室装饰美化,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从心理环境(指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的要求讲,应创设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

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方法、形式的多种多样:开门见山,将新课题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采取师生自由讨论的方法,巧妙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悬念,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的展开,能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者、表演者,使学生自然地充满乐趣地进入音乐世界。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也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当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

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组织教学的艺术。

二、音乐教学的艺术

音乐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音乐教学的艺术。

从音乐课堂的结构来看,主要功能是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三个环节。老师应该根据这三个不同环节的特点来探寻教学的艺术。

1、教学导入艺术

艺术的导入方式,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音乐课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以歌唱教学的导入为例。

教学步骤:

(1)老师出示一个绒包,问道:“绒布包是什么呢?”

(2)分别请几位学生来用手摸摸绒布包(但不让学生当时说出来)。

(3)请这几位学生一起回答绒布包里装的是什么。(学生高兴而自豪地答出――皮球)

(4)老师拍拍皮球,要求学生注意听辨皮球落地的声音特点。

(5)小结学生回答:其声音特点是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6)学生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发音。

(7)结合顿音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

要求:声音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8)用顿音唱法演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副歌部分。

(9)讨论为什么用顿音唱演唱这部分歌曲?(结合歌曲的内容揭示歌曲情绪)

……

从上例我们看到,这种导入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对顿音唱法的认知和掌握演唱的要领上,并从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让学生懂得顿音唱法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导入的方式很多,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导入”,每位教师都应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2、新课教学的艺术

美国贝尼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认为,音乐学习一般模式是:(1)音乐的体验;(2)音乐的研究;(3)音乐的再体验。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认识音乐作品艺术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下面以音乐欣赏教学《保卫黄河》为例。教学步骤:

(1)讨论:学生回顾自己见过的江水或河水波涛滚滚的情景。

(2)老师简介“黄河”。

(3)完整欣赏《保卫黄河》录音,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讨论后老师作小结。

(4)学生视唱(可随音带)《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曲谱。

(5)欣赏《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

(6)讨论、分析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结构特点、歌词特点、歌曲体裁特点。

(7)老师小结并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及作曲家。

(8)根据歌曲特点,讨论设计《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的乐器伴奏音型,并进行唱、奏的练习。

(9)欣赏《保卫黄河》轮唱部分音乐。

(10)讨论、分析其演唱形式及其作用,以及其民族风格特点等。

(11)小结《保卫黄河》音乐特点、情绪、意境和意义。完整欣赏《保卫黄河》。

上例欣赏教学自始自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上,对《保卫黄河》的音乐要素进行子艺术价值的分析与探讨,最后又回到音乐作品中去实践、体验、印证、升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艺术气氛;学生则以主动参与者的积极态度,在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和熏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当然,音乐教学艺术还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教学中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艺术的展示等等,这些音乐教学行为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

3、巩固教学的艺术

巩固教学既包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也包括对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复习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不管是运用知识的活动,还是进行音乐表演,同样应该是艺术性的展示。在巩固知识环节中,常常采取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口头问答、书面作业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课堂气氛,始终将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环境中。下面以学、小调式后的巩固教学为例,其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两段曲调进行视唱:《小松树》、《啊,朋友》。

(2)分析、比较两首歌曲的开始音、结束音、音阶结构;找出其主音与上方的三度音的音程关系,判断其调式。

(3)课堂讨论(老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这两首歌曲。

(5)分析、讨论其调式色彩及其对情感的影响。

(6)学生回顾自己熟悉歌曲中的大、小调式歌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