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级会计实务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8: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级会计实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级会计实务论文

篇1

论文摘要: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将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二者在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结合刚刚颁布的财税[ 2009 ]59号文、财税[2009]60号文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正确处理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会计与税务上的差异。

一、会计准则对会计合并的界定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指出构成企业合并应当至少具备两个条件,即: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一个企业必须取得另一个企业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企业合并按照控制对象划分类型分为: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合并。

二、税法对企业合并的界定与处理

按照合并方式的不同,税法将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将会计上的控股合并作为股权收购(即长期股权投资)。财税(2009)59号文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税务处理规定。

一般税务处理:企业合并,当事各方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2.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

3.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

特殊税务处理: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3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二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和合并日的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方和购买日的确定原则相同。

(一)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的会计处理原则是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是将企业合并看作两个或多个参与合并企业资产和权益的重新组合,由于最终控制方的存在,从最终控制方的角度,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会造成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流人或流出,仅是其原本已经控制的资产和负债空间位置的转移,最终控制方在合并前后实际控制的经济资源并没有发生变化,有关交易事项不应作为出售或购买行为。

(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会计处理。

①确认—合并中不产生新的资产和负债。

②计量—按账面价值计量。

③合并中不确认损益—合并差额调整所有者权益项目。

④合并财务报表应当体现一体化原则。

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税务处理。

当合并企业在该项企业合并发生时支付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时,表明该项企业合并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条件,交易各方对其交易中的股权支付部分,可以选择特殊税务处理规定。

(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被合并方的处理

1.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①会计处理:在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除需要进行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内部结转以外,通常无需进行其他会计处理。

②税务处理:被合并方无需进行所得税清算。

2,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中,被合并方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①被合并方选用一般税务处理规定:被合并方应先进行所得税清算,再结束账簿记录。

②被合并方选用特殊税务处理规定:被合并方只需结束账簿记录;被合并方无需进行所得税清算。

四、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一)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会计处理原则: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参与合并的一方购买另一方或多方的交易,应当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法是从购买方角度出发,购买方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了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者对被购买方净资产的控制权。购买方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应当承担的债务,不仅包括被购买方原账面上已确认的资产和负债,而且还包括被购买方原来未予确认的资产和负债,但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不受合并的影响。

(二)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会计处理。

①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

企业合并成本=购买方在购买日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公允价值+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或有对价。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成本二每一单项交换交易的成本之和。

②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

③合并差额的处理一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的处理:企业合并成本>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并按规定进行减值测试;企业合并成本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属于负商誉,但不能确认,而应将其差额计人合并当期损益(营业外收人)。

④企业合并成本或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调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

篇2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特点与职能

1.医院管理会计的特点在服务对象上,管理会计主要满足医院内部管理需求,为医院内部的决策和控制提供资料,是内部会计。在内容上,管理会计侧重于面向未来、控制现在和评价过去,侧重点是规划未来,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是经营型会计。在核算方法上,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地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而是根据管理者的需求,在工作中可灵活的运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目标管理原则和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更多的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行为影响上,管理会计不仅看重实施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且更为关注管理过程,并且想方设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决策和财务控制,并为内部管理人员提供经营计划和控制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争取医院管理者和领导的重视和信任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取决与医院管理者和领导的重视和信任程度。在我们基层医院,领导的个人作用很大,每一项工作和事物的推行都要经过院领导的同意和影响。因此,管理会计要根据医院的内部情况和管理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程序和方法向各级领导提供有选择、不定期的管理信息,增强医院领导的管理意识,使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使其认识到管理会计是为医院提高经营效率提供有益的资料和方法,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奠定基础。 完善各项制度和流程。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必须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会计流程。应建立以医院各个科室为独立单位的科室制度,有奖有罚,提高科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控制成本,增加收入,用最少的劳动创造最多的价值,实现对科室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医院的全面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管理系统,使整个医院的经济管理保证正常。

管理会计是建立在完整的法规的基础上的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行为,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人和事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要财务人员依法操作、依法办事,牢记各项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要建立全面预算工作,规划医院未来的目标,与往年同期进行比较,控制日常经济活动,实现有序的收入和支出。对医院的各项活动如药品、医疗设备、门诊的就诊人数、住院病人的构成分布等进行有效的预算,调动各科室负责人的积极性,明确职责,不能扩大预算金额,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收入和需要的地方。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应重视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支持财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使自己掌握新知识并运用到财务管理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适应新的环境和形势,不断充实、鼓励自己。要针对性的开展新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制度,随时提出和调整更改措施和办法,从根本上切断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现象。

篇3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考试经验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33-02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切忌搞题海战术。每门课程配备一本教材和一本练习册即可,一般不需额外的资料,也免得给自身增加太大的负担。

篇4

一、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现状

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现状和问题。

(一)会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隐性发展因素的估量不足。在会i"t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中,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隐性因素估量不足。企业不仅在创造相应的社会商品和服务,也在消耗社会资源,具有着对于社会的责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履行这方面的责任,在财务报表中,不应该仅仅将重点放在相关的存货、设备等资产统it和记录上,还应该对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隐性因素进行相关的记载和披露,从而不断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承当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进行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建姐会亂

2. 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报表分析。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推动力量,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中,缺乏对这方面信息的重视。企业的发展和创造力最终是由具体的人来完成的,知识价值比相应的设备资源更为宝贵,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挖掘,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企业发展空间。财务报表中,没有将人类资源作为相应的内容,没有对人力资本力量的分析,从而不能是一个详尽的对企业发展因素的估量。

3. 忽视相关监督机制的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进呈中,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促进企业会计实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兴的会i^论中,没有重视到对相关会计工作中的监督机制的完善,使得相关的会计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和完善,从而不利于会i*t理论的发展。

(二)会计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相关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各种财务错报、欺诈以及造假等行为多有发生,而这些现象的发生时由于会计实务工作中诸多方面的不足所导致的。在企业制定的相关会计制度和流程中,在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中没挪好地去执行,从而导致了封谓论与甜实务工作的相脱离。

在相关的经济理论分析中,个人在实际的行为和工作中会考虑到自身的收益和所付出的代价,如果能够通过一些行为取得较高的收益,付出的代价也不是很明显时,一些人就会铤而走险,进行一些不合规范的行为和操作。会计造假所需的成本很低,但却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从而使得一些会计理论和准则对具体的会计实务工作失去约束力。

具体的分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关会计规范准则给予从业人员选择的矛盾。会计准则将会计人员的行为严格的限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荷扦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也不利于会计人员作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行为选择,从而为财务欺诈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改进措施

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工作在具体的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相关的财务等会计现象和会计实务进行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讨理论的知识和学习内容,改进相关的会计实务工作,从而促进两者的较好发展,促进现代彳七的发展之路。

(一)将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具体的实务工作相结合起来

在当前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对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实际的会计实务步调不统一的现象。我国在相关的理论上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基础,将相关的会计理论研究作为科研课题,高校设置了相关的会计理论专业,对国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不断的考察,会计理论在我国取得了超前的突破性发展。与此相对的,会计实务工作却显得相对迟缓,导致了会计实务工作在运用相应的会i~f理论上的不及时以及不规范,十实务工作显得_昆乱,没有社赵谓论的錄她在新的发展格局中,会计理论应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起来,对于相关的理论分析应该不断结合我国的国情,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将先进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务工作中,力D1夫会计实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到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成为提高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发展的关键。

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升其专业素质;二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一般的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保障各项会计实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而要想不断改变会计实务工作中一些造假、欺诈等行为,就要从提升相关的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开始,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法律水平,在工作中能够自律,不做违法的事,自觉规范工作中的每一项流程,从而杜绝会计实务中弄虚作假的现象o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

相关的会计法制的不断规范,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的完善,能够将相关的会i傻论和规则实际和准确地运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认证的监督管理,进行诚信建设,建立内部管理体制,促进行业自律。监督机制的完善还应该表现在对企业相关行为的监督上,确保其会计实务中的每一步都是合法的,没有钻法律的漏洞,自觉自律,促进企业会计实务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三、总结

篇5

但笔者认为信用证保证金其实应当记入“预付账款”这个科目进行核算,同时在信用证承兑之前,列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类“预付账款”当中,在承兑之后,则作为减项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信用证保证金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买卖双方约定以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而信用证保证金缴纳给银行只是作为付款的担保,并没有实际转移所有权。第二,采取信用证方式结算,信用证开证申请人是向银行付款,而不是对商品卖方付款,所以银行才是开证申请人的债权人。第三,开证保证金是提前缴纳,具有预付款的性质。开证申请人在银行开立信用证时,就必须支付信用证保证金的金额,但是商品卖方会在收到商品买方的信用证以后,才开始发货并向银行提供相应的单据。只有在银行审核完毕以后,卖方和买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才成立。但是信用保证金却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支付完毕了,所以具有预付款性质。第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简化手续,信用证保证金会直接冲抵部分信用证款项。即开证申请人会将这部分信用保证金减去,按照省下的差额补付信用证款项。即使开证申请人到期没有付款,银行也可以直接将信用证保证金划拨,并根据差额去确定开证申请人所应当承担的债务。综上所述,将信用证保证金列入“预付账款”会计科目会更加合理。在会计期末,利益相关者也可以直接根据财务报表附录查询信用证保证金的金额,确保信用证保证金正确披露。

二、已经开出但未承兑的信用证对于企业已经向银行提出申请并且已经对外开出的即期信用证,在还没有收到供货方的单据之前的信用证;又或者是远期信用证,在还没有收到供货方的单据承兑之前的信用证。针对以上两种情况,目前的会计规范当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当进行会计核算。正因为没有规定,所以一般企业对其并不会作出会计处理,更不会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最多只是在备查簿中做一个简单的登记。

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信用证一旦由银行开出,就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偿付契约,也就是说开证企业必须要依据银行所开出的金额进行偿付。只要经过供货方的确认并向银行提供符合的单据,这种偿付义务,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就一定会变成实际的偿付义务。所以在实质上,开具的信用证应当是企业的一项或有事项,而对于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中明确表示它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所以企业对于这类已经开出但尚未承兑的信用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地进行披露。其次,虽然信用证在理论上是一项或有负债,企业未来是否偿付以及具体的偿付时间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银行对企业拥有强有力的约束,买卖双方也已经签订了经济合同,所以企业未来支付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支付对象以及支付金额也已经完全确定了。所以如果不对其信用证业务进行会计披露,其实是对外掩盖了企业未来很大可能性会发生的一笔经济支出,有粉饰报表的可能性存在。特别是,当前企业可以在很多家银行开办信用证,如果不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那么银行在审核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就很容易被误导,增大银行为企业垫付资金的可能性。所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企业已经开出,但是还没有受到供货方的单据进行承兑的信用证,企业必须要将其作为或有负债在会计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杜绝企业借此美化企业经营状况的情况发生。

三、已经承兑的远期信用证对于远期信用证,在进行结算时一般是开证银行收到议付银行寄来的单据之后,对其进行审核确定与之前开具的信用证吻合,再向开证企业发出通知单,在企业同意承兑后,银行就可以在信用证到期的那一天支付款项。目前我国相关会计规范,仍然对已经承兑的远期信用证的核算与披露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大多数企业一般会在承兑之后,根据银行通知单上列示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等到银行实际支付款项那一天,再冲减“应付账款”的金额。同时,财务报表附注中仅仅只会披露收款人的名称以及收款金额。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实践性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符合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做为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必须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达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统一,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一、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必要性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培养符合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当前会计教学对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既有必须、够用、管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特别突出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因而开展会计实务教学是会计学科教学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要求

学生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是教学质量的体现,保证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会计实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账务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毕业竞争力,实现全面就业,促进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

遵循中职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实用性,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一些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忽视了实务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实训教师实践能力不够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一般都是高校财会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备的“双师型”教师为数不多,缺少专门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

(三)会计实训资料内容单一

主要表现在,有些教学资料只是将企业某一个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搬,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理,使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而有些资料则是完全靠几个老师编造出来,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种过于真实或过于虚假的资料都影响了实务教学及训练的可操用性。

三、推进会计实务教学的对策

(一)实施单项实训操作与综合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进会计实务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所谓单项实务操作,也就是课程实务操作,将学生两年会计所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务训练。它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各学科除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阶段的实务操作。在课时上,将其学科总课时分解成授课课时和实务操作课时两部分,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教授,实务操作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系统训练。从而克服了等到所有课程上完才安排训练的缺点,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综合实务操作,就是在进行实务操作时,强调任务驱动下各岗位之间的积极协作,每个学生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小组精心设计的任务,并在完成一段任务后,各小组之间的岗位进行轮换,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训练资料中模拟单位的经济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让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让单位运转起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担任的岗位进行轮换,使学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联系,最终完成会计任务。

(二)实施手工会计实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普及的今天,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现在,各个学校的财经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把通过手工操作的模拟实务资料,在电算化实务操作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同时训练了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三)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教材体系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兼职优秀会计人才;鼓励教师进修或脱产学习,补充实践知识的不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的工作实际,弥补自身不足;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职业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等,这样既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可以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定,对于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慎重选用教材。一是选定和编写的会计实训教材要结合中职财经类会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实用、内容新颖;二是教材要形成体系,各实训教材之间相互联系,各有侧重;三是注重实训教材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结合,实训教材中不仅要训练会计核算方法,同时也要编写一些有问题的凭证,让学生识别、审核。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诚信文化 博弈论

近年国内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中,中介机构沦为“造假帮凶”屡见不鲜。从造假四大天王——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开始,直至如今的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其业绩“变脸”均被签字会计师放行并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于是业内人士疾呼,会计业正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诚信危机。

中国证监会多次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会计师事务所IPO审计责任追究、提高IPO审计执业质量。

现实中监管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管的日益增强和其诚信缺失案例的频频发生,就形成了当前会计师事务所诚信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困境”。会计师事务所是市场经济下会计业诚信文化建设中关键环节,它们接受企业委托人通过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过程,也承担着对委托人和社会公众的诚信、忠实义务。而它们若缺失诚信,将会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作有效性,造成资本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笔者仅从环境因素和内在动因两个层面,分析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的环境因素

(一)经济利益驱动和同业竞争压力

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报的审计目的是为股东确保业绩真实性。目前行业惯例是会计师签字收入与上市规模直接相关,于是企业竞相选择宽松的审计机构,相当于是变相鼓励浮夸造假。业内人士指出,审计市场竞争激烈也是假账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事务所为争夺客户,竞相为企业上市隐瞒错误。证券审计业务出现低价竞争,一些中小上市公司也热衷借换事务所以“改善”业绩。

(二)造假违法成本和收益失衡

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财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很低,发现后所受的处罚也并不严厉。在国外,审计机构参与造假将面临极高的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国内违法的成本和所得不成比例,也促使一些事务所铤而走险。

二、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博弈论分析

(一)企业和监管者之间的博弈

假设p为企业诚信缺失造假的概率,q为监管者对企业进行检查的概率,X为企业诚信缺失获取的收益,Y为企业诚信缺失付出处罚成本,Z为监管者对企业检查成本。

企业期望收益=p*[(X-Y)*q+(X-Y)*(1-q)]+(1-p)*[0*q+0*(1-q)]

=p*(X-Y)

这样,企业期望收益取决于造假概率p、诚信缺失收益X和处罚成本Y。如果企业造假的收益是企业管理层个人得到,而相应惩罚却由企业来买单,那么企业发生会计诚信缺失可能性就很高,甚至不可避免。所以,部分企业内部潜在的造假动机,对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是一种直接的、关键的推动因素。

(二)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者之间博弈

其中:假设p为事务所诚信缺失,协同企业造假的概率,q为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的概率,A为会计师事务所协同造假的收益,B为事务所正常审计收益,C为事务所诚信缺失付出处罚成本,Z为监管者对企业检查成本。

事务所期望收益=p*[(A+B-C)*q+(A+B)*(1-q)]+(1-p)*[B*q+B*(1-q)]

=p*(A-C*q)+B

这样,会计事务所期望收益取决于配合造假的概率p、诚信缺失收益A和处罚成本C,以及审计正常的收益B。如果协同企业造假的收益有足够大,监管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失效或者对惩罚成本较小,那么事务所协同企业造假形成会计诚信缺失的风险可能性就极为高了。

三、会计师事务所诚信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开展会计师从业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诚信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提出了客观、公正和诚信原则,都是会计师从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相关部门应强化对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强化诚信道德教育,形成“守信者荣,造假者耻”的氛围。

(二)强化对事务所监督,倡导有序竞争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是有偿审计服务,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需要政府监管、行业主管部门创造有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相关部门要指导事务所科学评估自身优势、选准服务群体、拓展服务市场,最终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加大造假惩罚力度

硬性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审计委员会制度,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减少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压力,切实增强会计师事务所保持独立的可能性。监管机构应从立法上明确对造假者及责任人的处罚,让造假者付出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收益。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杨胜熊.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

篇8

【关键词】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问题;对策

自1981年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达8128家。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达99085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呈现较大差距,大致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具有上市公司、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称之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共有55家。第二层次为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把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年收入在500万元之上的事务所归为这类(陈红平,2010),共1064家;其他规模小、业务范围窄的会计师事务所划分为第三层次,即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共7009家,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的86.23%。

虽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收入水平并未同比上升。行业总收入的增加主要源于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评出的前百强事务所共实现业务收入296.79亿,占全行业440亿总收入的67.45%。总体来看,在数量上占多数的小型事务所收入水平不乐观。笔者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简要论述。

一、发展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理论分析

根据简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在1976年提出的理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与发展主要原因有:1.从审计服务来看,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出于收费绝对金额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承揽小企业年报审计工作,这为小型事务的审计服务提供了存在空间;2.从非鉴证业务来看,作为需求方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能力限制,设置专门部门从事财会管理工作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作为供给方的小型事务所则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财会税务相关非鉴证服务;3.为有效解决聘请专职会计及管理人员时出现“道德风险”的问题,中小企业将一部分管理工作外部化,交给小型事务所来做。因此,发展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成本的需要。

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执业环境差,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按照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条件,有2名以上合伙人就可设立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有5名以上股东并有不少于30万元注册资本就可以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设立条件较低导致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不断增加,竞争秩序混乱。

此外,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过于集中也导致竞争秩序混乱。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法承办审计、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范围广泛。但在这些业务中,由于小型事务所业务能力低,对于收费较高的大型企业的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无法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主要招揽中小企业的审计、验资业务;对于相关服务,又局限于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等较简单业务。在此情况下,小型事务所为了生存与发展,往往降低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来招揽业务。

(二)分配制度不合理,员工积极性不高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规模小,对业务水平要求相应不高,其内部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分配制度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同时事务所内部利益分配更多地注重资合的比例,而忽视人合的因素,使人的价值难以体现出来。新进人员和一般审计人员即使贡献再大,由于其所占股份少,或不占有股份,最终也不会得到太多回报。因此,员工积极性低下,工作态度不认真,进而影响事务所的稳定。

(三)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缺口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缺口非常大。截止到2012年底,在我国8128家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人数不足10人的会计师事务所为4930家,占全部会计师事务所的60.65%。事务所处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双难”的境地。并且事务所现有的人才大多只精通会计审计业务,而对于管理、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有限,很难适应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复杂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其缺乏发展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

(四)诚信观念急需加强

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程序不到位,审计报告失实,管理咨询缺乏建设性,这些都反映出小型事务所诚信缺失的严重性。近年来,我国小型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诉讼皆因注册会计师诚信缺失问题引起。在2012年的执业质量检查中,注协对存在严重问题的121家事务所和287名注册会计师实施了行业惩戒。其中,给予21家事务所和25名注册会计师公开谴责;给予49家事务所和85名注册会计师通报批评;给予51家事务所和177名注册会计师训诫。

三、解决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市场竞争秩序差、分配制度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建议采取如下对策以促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一)努力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

一方面为了改善外部竞争环境,需政府补充修订相关的法律规定,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同时,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意识的宣传和诚信机制的建设,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低价揽客无序竞争现象,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按事务所的成本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高风险的特点制定一个最低指导价,严令禁止小型事务所采用低价竞争策略或变相回扣获得业务的行为。

(二)多元化与差别化经营战略相结合

推动会计服务市场细分为解决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内容雷同、业务范围窄、品牌经营意识不强的问题,事务所应在经营战略上有意识地运用多元化和差别化战略。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积极开发“新产品”,如税务、管理咨询、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等。同时,在新的业务领域中要注重服务质量,树立现代化的营销意识,建立稳定优质客户群。多元化战略不仅可以分散事务所经营风险,还可以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财政部门、注协应制定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行行业专门化经营。有一定行业专长的品牌会计师事务所则应积极合并相同类型的事务所,进行规模经营,实现会计服务市场细分。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事务所应建立符合行业和事务所内部管理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与内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度,能上能下的晋级制度,能进能出的流动制度,建立“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分配机制和薪酬机制。事务所的利润分配,应做到“人合”与“资合”并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事务所发展壮大。

(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首先,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招募新员工时,要注重专业的多样性,除了会计、审计专业的人员外,也要吸收投资、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为事务所多样化经营创造条件;其次,事务所还应重视人才的后续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最后,事务所要建立多样化的激励制度,重视员工自身的发展,留住人才,为事务所建立核心竞争力提供根本保证。

(五)树立和强化诚信意识

为从根本上消除目前会计中介行业的诚信危机,首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崇尚诚信的社会氛围。其次,注协要持续完善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诚信档案,加强监管和审查,建立小型会计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体制,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对失信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要予以严惩。

参考文献:

[1]樊丽丽,刘沛沛.论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J].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2]孙晓辉,王伟.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文化,2012年第3期.

[3]彭静.注册会计师从事税务业务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财会月刊,2008年第1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