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航空安全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是指能够造成重大灾害的根据和状态,在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主要是指影响正常飞行和对飞行安全造成危险隐患的一些因素。其中包括自然危险源、经济危险源以及技术危险源。自然危险源主要是指影响飞机正常起飞以和飞行安全的航空气象、自然灾害以及那些不利的地理条件等。如果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了暴风雨、地震等自然灾害,那么就会严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也不能够保障飞机顺利抵达目的地。经济危险源指的是民航管理中,经济成本的波动以及设备成本的变化等,一旦爆发经济危险,也会影响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技术危险源主要是指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各种事故警报,如果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硬件出现问题或者遇到风压、水压的问题,就不能为航空飞行提供能源服务,也势必会大大影响飞行安全。
1.2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
对于危险源的识别,应遵循三个步骤。首先,识别危险源之前要注意分析差距,然后观察其所处的状态。其次,要具体分析危险源的构成因素,并将其分类成一般危险源和特定危险源。最后,要分析出危险源爆发后带来的潜在危险,及早防范。对于危险源的识别要紧紧围绕系统的用途、工作状态以及功能等方面,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一切存在的潜在风险,积极应对。尤其是系统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现所处的运行环境以及系统性能降低,就要尽快解决。比如,运行环境中的变化莫测的天气情况以及飞机场的设施布置状况等都是爆发灾难的危险源,要随时监控随时掌握。而系统的性能如通信设备、导航报警设备要检查是否完好无缺,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故障,要及时解决。对于识别出的危险源,民航空管也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将危难止于爆发前。并且还要制定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其评估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灾难。
2.民航空管运行的安全管理措施
要想保证飞行安全,促进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建立有完整、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民航空管必须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民航空管的管理水平。
2.1贯彻安全理念,建立安全责任制
要想彻底杜绝民航空管运行中的危险,首先就要提高警惕,贯穿正确的安全理念。相关人员要将安全理念贯彻始终,无论是思想觉悟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并且正确认识安全理念的重要性,将安全作为核心目标。除了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要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避免因个人失误而带来安全风险。民航空管的工作人员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还要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培养专业的素质队伍,提高民航空管的管理水平。
2.2完善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在安全管理措施中,不仅要提高安全思想理念,还要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加强完善。对于一些安全信息如事故数据、航空器运行数据、航空运输监察等信息要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并且将整理的信息共享,作为安全管理的一个依据。还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规范操作流程,对于各种信息报告也要及时处理分析,并归纳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只有这样,空管部门才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分析出事故原因,并且能够正确发出指令,也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其办事效率。
2.3制定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
在民航空管的安全管理措施中,预防措施占据重要位置。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一切灾难事故都要做好预防应急救援的准备。民航空管运行更应如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事故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将灾难消灭于萌芽之中。还要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要有专门的应急救援准备,这样才不能乱了方寸。预防措施不仅要针对事故的危险源,还要成立专门的事故调查机构,完善事故调查体系,规范飞行事故中的各种规定,并实施监督。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工作人员的警惕性和责任心,让民航空管部门的工作有效的开展,保障飞行的安全。
3.结束语
通过对航空公司组织机构及职责的调研与梳理,得到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的六大流程。
1.1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获取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始于安全信息的获取。航空公司航安部负责获取与收集各类与其运行有关的内部、外部安全信息和数据。航空公司内部安全信息有强制信息与自愿信息两类。强制信息是公司规定员工必须上报的各类安全信息。自愿信息则是员工自发上报或举报的信息。外部信息则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各类相关民航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信息。
1.2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预处理
航空公司航安部获得安全信息后,通过对各类信息的筛选、判断,最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编码、分类,即安全信息的预处理。该环节为航空公司安全信息后续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1.3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传输
经过预处理的安全信息,航空公司将根据各类信息的重要性及其使用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宣传媒体(广播、电视、板报等)、媒介形式(报表、通知、文件、通报)、安全例会等不同形式传递安全信息。其中,运行类信息,传递给值班经理室;服务类信息,传递给服务发展部;空防类信息,传递给保卫部。
1.4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处理
安全信息的处理是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的核心环节。通过该环节,航空公司各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事件管理措施,进而提高运行安全水平。对于各类强制报告信息,航空公司将根据信息类别启动事件调查程序。对事件原因、经过、设施设备、责任人等进行严密调查,得出事件结论交由职能部门评估。若评估不符合要求,则重新由责任部门获取信息,进行事故调查,直至结论符合要求。随后由接收到信息的部门进行最终审核。对于自愿报告信息,将判断信息的清晰性与完整性,审核后进行统计。
1.5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储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储对于整个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它是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该流程从安全信息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便开始进行,航安部获取到安全信息后对各类信息进行存储和归档。由于安全信息的类型和形态的多样化,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存储形式也各不相同,其主要存储形式有数据类、文字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同时由于安全信息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变化,对于已经失效的信息,还将进行归档及作废处理,以免引起后期的错误使用。
1.6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的反馈
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过程由最后一个反馈环节构成一个闭环系统。航空公司利用反馈不停地去调节、修正原有的安全信息管理流程,进而完善其安全管理工作。航安部在经过上述五个环节的安全信息处理后,会将最终的安全信息处理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①外部信息反馈。航空公司将外部信息如规章、要求等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有关指标和要求反馈各部门。②内部安全信息反馈。航空公司通过对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将安全数据和态势传递给各部门及一线人员,进而提高一线安全运行水平。
2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核心业务仿真系统设计
通过对航空公司安全信息管理流程的分析和梳理,其仿真系统主要实现两大业务功能与模块:安全信息展示平台和安全保证运行平台。安全保障运行平台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信息的上报、处理、反馈及各类安全信息的统计分析、调查;安全信息展示平台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各类安全信息的、传递、展示功能。
3结束语
英文名称: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主管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广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4288
国内刊号:51-1589/U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高可靠性组织;航空安全管理;改善情况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92
0 前言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航空产业作为交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交通方式,同时在军用领域中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国家之间。高可靠性组织概念的提出,为各国之间的高危产业安全管理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基础,而本文将主要分析在高可靠性组织下建立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我国的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的人身安全提供基础的保障。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自身的安全保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问题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安全第一也逐渐成为了我国许多高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原则。但在我国目前的大部分高危产业当中,对于安全事故的防范还远远不够,这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1]。航空产业是集技术、劳动与一身的综合产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主要产业,对于航空企业的安全问题也更加不容忽视。根据相关的统计显示,全球航空事故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依然高出人们所预期的概率。截止到2014年,全球的航空事故率下降到了每百万次飞行0.23%的比率,全球商业航空空难发生次数为19次,其中有526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其中不包括马航MH17事件),这充分说明航空安全的保障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2]。
因此,世界各国的相关学者逐渐开始了对于安全事故防范的研究,期望建造一种全新的航空安全管理模式,以此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航空乘客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充分的发挥出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使事故发生的比例下降到最低。
2 高可靠性组织概述
2.1 高可靠性组织理论
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了高可靠性组织的概念,通过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知识,将风险管理作为目前安全管理的基础核心,从而实现高可靠性组织对于风险的主要管理。高可靠性组织最初起源于企业当中,企业为了实现对于风险的避免和杜绝,从而建立的一种风险模型。部分高危企业通过对风险模型的研究,从而减少高危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形成了目前的高可靠性组织[3]。对其进行研究的相关学者而发现,在高风险的环境内部,人们的失误是无法进行避免的,因此,只有致力于对于风险的识别和错误的避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杜绝出现灾难性事故,为人们带来更大的伤害。
与此同时,部分相关学者认为,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人为因素,同样也是因为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相关学者对许多事故产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组织的管理欠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组织内部,本身的可靠性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了管理的不严格,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安全事故。因此,高可靠性组织概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的实现高危产业当中的安全事故减少,使企业安全的发展[4]。
2.2 高可靠性组织特征
目前,对于高可靠性组织的还没有公认的具体概念,但是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在高风险的组织当中,如果可以在一定期间内保证长期的安全性,那这些组织就可以被成为高可靠性组织,即通过组织内部对于外界安全事故或灾难的预见性防范与应急措施有效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可靠性发展的组织团队。
与其他组织相同,高可靠性组织也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所拥有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目前,被各大研究学者所基本认同的就是国外研究学者的五大特征:对于操作过程中的失败风险而提出的紧急应对预案;对于操作的解释从不简化;操作过程中的高度集中性、灵敏性;对弹性的承诺、专家意见以及相关技术的尊重,这五点就是高可靠性组织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是国外研究进展。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提出以来,被应用于各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具有高危特点的航空产业、消防产业等。国外的部分学者通过对于消防部门中,应用于事故指挥中的ICS系统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结合进行实践调查,结果发现ICS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织的灵活性能,并充分的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结合,更加高效的实现了对于安全事故的防范。同时,也有一部分专家将高可靠性组织理论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当中,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者结合产生的策略模型进行了实践性的分析[6]。结果发现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应用下,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内部的员工工作效率,而员工工作失职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减少,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其次,就是国内的研究进展。在国内,对于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将重点集中在对于事故的分析、风险的管理等方面,却忽略了对于事故的防范和综合的管理[7]。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安全管理是实现人、物以及环境之间的综合协调,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也要保证伤亡事故的基本预防。综合来看,我国对于安全管理的相关资料和研究相对较多,但是从高可靠性组织角度进行分析的却相对较少。
3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模块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是航空产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安全为基本原则,从而建立的相关管理制度和体系,其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模块:
3.1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就是基础模块,主要是指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前提基础,是为整个体系运行提供方向和原则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决定体系建立方向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依据。安全政策是由航空企业的领导者所提出并组成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则,其主要包括符合国家等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组织成员安全生产的问责政策等[8]。在制定安全目标的过程中,主要根据不同航鸿企业的运行特点进行不同目标的制定,同时也会综合考量外界因素的相关影响,确保目标制定的科学化、合理化。在组织机构的内部,也要建立适应规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运行机制,确保内部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应用。
3.2 运行模块
第二部分就是运行模块。在风险管理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对于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控制,通过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和危机不同,从而实现对于相关安全隐患的快速识别,并建立起相应的危险分析数据库,对即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后果进行调查。同时,以此为主要内容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系统,进行对危险源的确认登记,并选择合适的风险方案,加强对于事故的风险控制,并将以上数据和方案详细的进行记录,并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对于此类事故的预防,并设计出相关的优化解决方案[9]。对安全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系统通过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和反馈等一系列的过程,为后期所出现的安全事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便于对于整体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3.3 监督模块
第三部分就是监督模块。评估审核系统主要是利用在航空企业生产系统运行当中所存在的风险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于系统状态真实情况的判定,并将企业系统当中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进行排查,最终实现生产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危险性的减少。而其在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危险源的辨别与分析、对危险源防范措施的分析以及提出等,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的安全水平[10]。安全监察体系则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实现对于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综合监管,进一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适应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以及相关安全防范工作的积极开展。
3.4 改进模块
最后一部分就是航公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模块。安全管理体系是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改革、更新的动态系统,这就要求其在进行建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安全的检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完善机制。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为许多系统的建立和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组织内部的基本目标,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于自我完善功能的建立。在建立的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首先就是对于目前的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自动识别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从而建立其相应的信息备案,以便后期改进功能的实现;其次,就是改进目标的确认,在系统的反复检测下,实现改进目标的准确定;最后,就是对于相关措施和途径的寻找,并以所确认的目标为基础,实现整体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
4 高可靠性组织理念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4.1 采购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首先,就是采购过程的可靠性管理。在大部分的企业发展中,采购问题都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航空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器材、设备的采购更是确保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采购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注意好采购时间差、需求量与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采购工作的合理开展。比如在采购费用中,既要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又要保证采购产品的综合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11]。同时,采购工作中的具体环节也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订货的方式、订货计划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分析,而进行计划的方式也要通过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避免出现由于计划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问题产生。在订购器材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器材厂家,确认好器材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包括对于器材的定期检修、长期维护等工作,都要在采购后进行反复的确认和职责规划。
4.2 营运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其次,就是营运过程的可靠性管理。在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要求下,航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监督部门的成立,确保在日常的中对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高可靠性组织的快速建立。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地面的工作人员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包括对机飞行线路的计划、载重平衡的计算、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等,都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确认和反复的检查,而在高可靠性组织理论的支持下进行营运过程的可靠性管理,一方面要确保飞行资料的可靠性。飞行资料作为航天产业工作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飞机成功起飞必不可缺的主要资料,同时也是保证飞机安全飞行的基础保障之一。因此,营运的过程中一定要确认相关资料的完善,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实现对于资料的有效管理,为机组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应当建立详细的飞行计划和飞行跟踪监控系统。飞行计划是地面控制中心的主要飞行依据,同时也是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数据支持,包括燃料使用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所以一定要确保飞行计划的合理制定,才能有效地保证营运的安全性[12]。而飞行跟踪系统的建立,更是实时的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详细的飞行信息,便于对飞行情况的整体控制,实现对于营运过过程中的可靠性管理。
4.3 维修过程的可靠性管理
对于航空产业而言,维修工作是整体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高可靠性组织理念的作用下,通过对传统维修模式的改革,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思想,定期对设备、零件等进行详细的维修和检查。传统的维修思想基本是在出现故障时才进行维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企业整体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大了飞机的运行负担,存在故障的零件或者设备将承受更大的压力,缩短了使用寿命。因此,不仅要在出现故障时进行维修,在没有故障出现时也要进行详细的维修和检查,确保零件以及器材等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维修过程的可靠性管理。除此之外,在进行维修之前也要根据航空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维修方案进行制定,实现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维修管理。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的不同器材所需要维修的范围、技术要求、时间要求等,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完善,建立出适合企业合理应用的方案,确保在维修的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出现由于盲目维修,从而造成部分器材维修不到位的情况,充分应用高可靠性组织理念。
5 结束语
航空工具使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使用航空工具的次数也逐渐的增多,由此而引发出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航空企业的发展。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将对其的解决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并提出了高可靠性组织的概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组织,实现对于高危产业的管理,有效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先通过对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介绍,其次对高可靠性组织、航空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通过我国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现状以及高可靠性组织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航空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下转第188页)(上接第213页)
[1]杨立飞,陈农田,赵俊然等.航空维修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科技视界,2015,10(02):36-38.
[2]晏碧华,赵小军,屠金路等.根植于航空安全文化的内隐安全态度的预测效应[J].心理学报,2015,12(01):119-128.
[3]马莉.浅议航空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设计――以**航空公司N分公司为例[J].当代经济,2014,01(24):20-22.
[4]甘茂丽,张相和,李敬强等.基于物元可拓的民航机务维修部门安全管理能力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07(02):149-153.
[5]郑红运,吴立鹏,陈道刚等.基于SEM的通用航空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实证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09(03):14-18.
[6]张霆霆,孙瑞山,刘俊杰等.民用航空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4(10):152-157.
[7]王燕青,徐晶,李楹.基于全过程的航空公司签派员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02(06):228-231.
[8]张建军,肖建军.运用高可靠度方法论管控建设工程项目[J].科技资讯,2011,09(26):155.
[9]陈勇刚,罗晓利.航空公司机队设备可靠性非线性动态评估模型[J].航空学报,2013,08(01):104-111.
[10]王永刚,王灿敏,郑红运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复杂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4(08):71-77.
为了使研究课题更具权威性,文章通过查找关键词、主题对2003年—2012年国内文献进行检索,主要查找内容锁定在人为因素和航空安全,结果发现期刊文献数目共有257篇,详细情况见表1。通过分析表1可以得出,维修方面人为因素篇幅最多,成为影响航空安全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历年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对航空人为因素的研究力度逐年上升,且人为因素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初步达成共识。但是,现阶段制约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顺利开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1影响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外部因素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影响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目前经济模式。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我国步入知识社会的步伐,也使得知识资源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目前,新经济模式正在逐步确立,并呈现出高科技、网络化、知识化、全球一体化的特征,成为影响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
1.2影响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内部因素
(1)管理制度缺失:开展有效的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需要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为依托。但是,由于航空企业未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使知识管理出现偏差。(2)组织结构不科学:现阶段,航空企业正在努力将决策权组织结构的下端转移,并要求下层单位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负责。实际上,这种上下级沟通、交流机制会对人为因素知识管理产生影响。(3)知识管理系统不完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为航空企业开展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性支持,因此是知识管理过程中不能被忽略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我国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系统尚未完善,对企业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2完善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策略
现阶段,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经济环境对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影响,因此应重点做好内部因素控制,为不断完善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2.1建立管理制度,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提供保障
管理制度的不断确立,能够对实现人为因素知识管理产生协助作用。例如,通过企业管理制度对组织成员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能够帮助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呈现柔性化管理方向。同时,正确发挥相关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实施航空制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知识管理方法和模式,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基于航空制造企业激励机制尚不完整和全面的现状,要对其激烈制度进行不断优化和整合。例如,在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转化过程中,要将隐形知识逐渐凸显出来,以此为根据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将其与绩效评价充分结合起来。另外,在开展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时,除了保留有价值的传统激励方式外,还应该重点将知识产权激励方法融入其中,为知识管理夯实基础。
2.2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前提,航空企业在行使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职能时,必将受到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知识的创造性和流动性因素等。同时,组织结构也是企业的主要资本形式,因此优化组织结构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及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相适应。企业组织结构能够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模式提高保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企业组织结构应该具有扁平化,这样不仅能够为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行为留出更多空间,也会使其更加注重责任感。在优化组织结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实现知识管理共享。另外,健全组织结构,应凸显出团队合作性,为推广团队精神提供便利条件,有效促进人为因素知识管理。
2.3完善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建设力度
管理系统的实质是通过组织学习传播知识,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应以“人”和“信息”为前提,并以整合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为主要目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信息建设,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并为管理系统配置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包括知识管理系统、数据库、局域网、门户网站、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论坛及视频会议系统等。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够进一步方便航空企业开展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进而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对知识管理实施起到辅助效果。
3结语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摘要】民航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会面临不安全事件绝对数量的增加,提升民航业各相关单位不安全事件调查能力是必然趋势。论文在分析现阶段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中存在的缺陷,从调查环境、调查机制、调查方式三方面给出不安全事件调查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航不安全事件的调查水平。
关键词 不安全事件;调查机制;航空安全
Improvements and Suggestions with Investigation about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LV PeiLIU Yi-ding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Sichuan 618307,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the absolute number of unsafe events is adding. Because of this, it is inevitable trend that all relevant units affiliated to civil aviation need to lift capacity of investigating the unsafe events. At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investigation of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the thesis sums up of the lack of investigation of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and raises improvements and suggestions with investigation about unsafe eve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of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of investigation and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By these aspects, the thesis aims to improve the investigation level of unsafe events of civil Aviation to some extent.
【Key words】Unsafe events; Mechanism of investigation; Aviation safety
0引言
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近些年来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得益于良好的民航事故监控与预防措施,飞行流量的快速增长、航线网络和机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没有带来频繁的航空事故,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在逐年下降,但不安全事件的绝对数量却呈现上升趋势[1]。
由冰山差错法则可知,每一起重大事故背后都隐藏着大量的不安全事件,通过预防和消除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就可以从源头上有效地阻止事故的发生。然而,对于低等级的不安全事件来说,没有规定必须上报,只是自愿上报,导致发现其的难度加大。加之,在中国民航业现阶段中,绝大部分当事人不愿意上报与自己相关的不安全事件,进一步加大了不安全事件的收集困难。缺乏足够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民航相关分析人员无法从中获得大量宝贵的事前预防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不安全事件调查水平的提高。
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中存在的缺陷,并给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航不安全事件的调查水平。
1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概况
1.1不安全事件的定义
《中国民用航空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R2)中,民用航空安全信息是指民用航空器事故、民用航空器事故征候以及其他与民用航空器运行有关的不安全事件信息。本规定所称其他不安全事件是指在航空器运行阶段或者在机场活动区内发生航空器损坏和人员受伤或者其他影响飞行安全的情况,但其严重程度未构成事故征候的事件。
参照上述规定,给出本文中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定义:航空器运行中发生偏离操作规章、航空器损坏、设施设备损坏、人员受伤或者是预定飞行计划改变等情况,但其程度未构成飞行事故征候或航空地面事故的事件。与事故或事故征候不同,不安全事件的实际后果没有前者那样严重,导致局方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决策层对它们抱有轻视的偏见,对事件原因、安全建议的发掘深度不够[2]。需要指出的是:该类不安全事件严重等级很低,不需要上报至民航局、民航地区管理局和地方监管安全办公室,只需要航空公司进行内部调查分析即可。
1.2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民航不断高速地发展,飞行流量不断增加,航线网络和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民航各个单位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民航不安全事件的数量也逐渐增大。目前,我国民航业相关管理单位对事故及事故征候的调查能力相对较为成熟,相对于民航事故及事故征候调查,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现有的组织实施方法、信息管理模式、调查工作流程等方面尚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规范。再者,针对航空公司,公司中不同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各种设备的技术管理水平以及运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的安全状况。然而这些因素又均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当中,在系统的协同作用下,它们的偶然偏差可能导致公司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所以,目前我国民航业没有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不安全事件调查方法。
1.3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的意义
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作为不安全事件发生后的认真检查、确定其因、明确责任及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主要手段,对民航安全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安全事件是系统中存在问题的明显证据,不安全事件的统计和分析一方面可为运行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安全教训,另一方面可以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确定危险构成实际风险的条件、潜在后果和发生的可能性。不安全事件调查旨在发现系统中已存在问题,降低和避免未来事故、事故征候、差错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为提高民航业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贡献。
2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现状及不足分析
2.1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环境
中国民航发展的现阶段中,没有形成良好的主动报告不安全事件的行业氛围。对比国外的自愿报告系统与我国的自愿报告系统运行的情况,我国在主动报告不安全事件上存在着严重的瞒报部分或全部客观事实的情况。这说明我国民航业没有形成积极的主动报告氛围,导致当事人没有主动报告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民航从业人员至上而下的思想没有形成良好的统一。
目前,航空公司对不安全事件进行调查的职能部门—安全监察部门中的成员一般都是公司内部的成员。公司某部门一旦发生了不安全事件,公司内部的安全监察部门的调查人员往往会站在公司自身的角度看待已发事件,从公司成员的角度评价已发事件,会不知不觉地考虑到公司自身的背景安全文化,容易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和束缚,这就会大大影响安全监察部门对不安全事件的调查。总之,我国现阶段航空公司对不安全事件缺乏独立的调查环境。
2.2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机制
目前,大部分航空公司对不安全事件处理流程大致为:不安全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措施跟踪[4]。在公司内部进行调查中,需要的是当事人的主动上报,而后由公司相关的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调查。中国民航传统的不安全事件调查工作包含责任调查内容,涉及到过错界定及处罚,这会阻碍当事人进行主动上报,即使当事人愿意上报,上报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使调查工作在可靠性和准确性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再者,我国民航业现阶段主动报告机制尚不完善。主动报告内容的范围很狭窄,而强制报告内容的范围很广泛,造成了主动报告减免责任规定的发挥空间少之又少。主动报告适用条件的规定不太详细,基本上都只是规定局方收到当事人属于自愿报告范畴的报告就构成自愿报告,对于自愿报告的认定也缺乏明确的标准[5]。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着主动报告机制的执行。
2.3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方式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航空公司中负责不安全事件调查的职能部门是安全监察部门。该部门常用的调查方式有:听取事发单位领导汇报、请当事人或单位写出书面事发经过、听录音(包括无线电和电话)、看录像、照相、绘图等,查看进程单和交接班日志、审察当事人的技术资格、与当事人谈话、向事发现场的当事人同事了解情况[6]。在完成资料收集工作之后,安全监察部门需要把取得的各方面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查证,分析已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给予定性,明确责任,提出结论意见,责令相关单位拿出对当事人、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的处理方案。安全监察部门同时会针对不安全事件的直接原因和暴露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事前预防的建议。
不安全事件调查的结果对提升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来说是宝贵的资源。国际民航组织在Doc9859《安全管理手册》中指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数据驱动,而高质量的数据是安全管理的血液。”[7]数据的管理必然要与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国内民航业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尚未得到良好的发展,不安全事件管理效率比较低,不安全事件相关数据的利用程度也很低。所以,目前我国航空公司急需开发适合公司发展的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统。
不安全事件调查离不开对于不安全事件的收集。在航空公司的日常运营过程中,为了提升公司自身的不安全事件调查能力,现在很多民航相关从业人员都提出了采用匿名信的方式来收集不安全事件信息,以便扩大不安全事件的收集来源,但是这种方式在现在公司中实行的效果却并不是很好。不安全事件调查与安全管理是密切相关的,而目前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评估、安全报告等方式来收集不安全事件。然而,由于这些不安全事件的数量很大,并且缺少获取和分析这些信息的有效工具,以至于管理者很难处理这些数据,从而降低了这些宝贵数据的有用性。
3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方法改进措施
3.1营造独立主动的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环境
目前,我国民航业不安全事件调查环境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第一方面,独立性要求调查职能部门从航空公司内部的职能部门脱离开来,调查职能部门中的人员不应从公司各部门中调配,而应当成立一个专门负责调查的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来帮助公司进行不安全事件调查。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调查人员(同时是公司部门成员)考虑到公司自身的背景安全文化,切实做到在调查上的客观性。
第二方面,主动性要求公司至上而下地形成主动报告的氛围。公司管理层可以在各部门中大力宣传好报告主动性的意义,保证公司每位成员都从思想上加强主动报告的意识。公司可以在培训新进员工的时候,加强他们从组织系统的角度而不是从自身的角度对主动报告进行全面的认识。从宣传和培训两个角度来实现公司主动报告氛围的形成。
3.2完善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机制
完善不安全事件调查机制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落实减轻或免除处罚机制,另一方面鼓励实行主动报告制度。
落实减轻或免除处罚机制,首先要明确不安全事件调查的目的是: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隐患和缺陷,预防事故、事故征候、严重差错的发生,而不是裁定责任、处罚当事人。其次,公司内部必须以制度或规定的形式来明确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执行减轻或免除处罚制度,做到管理者与当事人在进行不安全事件调查的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鼓励实行主动报告制度,公司内部可以建立主动报告奖励制度。公司颁布奖励评定规定,规定中有报告不同不安全事件的的评分标准,根据主动报告的不安全事件的价值度来进行奖励,价值度最重要的是能够从报告的不安全事件中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并可总结出完善系统的措施。必须强调的是:该制度中主动报告必须强调时效性的规定,即发生了不安全事件必须在一定时间期限内主动上报,否则不视为主动报告。
3.3改进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方法
首先,改进不安全事件调查方法要制定一套合适的不安全事件调查流程,该流程如下:
(1)主动上报不安全事件。
(2)对上报的不安全事件进行预处理,核实真实性,剔除与改善系统无关的信息。
(3)再处理,消除不安全事件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和部门信息,并且严格保密。
(4)分析不安全事件,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系统的建议。
(5)建立不安全事件数据库,进行存档。
(6)信息与共享。
(7)进一步进行跟踪调查,预防同类不安全事件的重复发生。
该不安全事件调查流程由公司中独立的调查职能部门或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职能部门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应当严格履行独立性,系统地、全面地对不安全事件发生相关的各个组织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调查。
针对不安全事件调查流程的第一步—主动报告不安全事件,公司应当建立不安全事件主动报告系统,该系统应方便一线员工操作,达到简单明了而又信息完备的目的。本论文提出:严格按照“4W1H”来提交,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发生了什么),how(如何发生),why(为何发生)。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执行得好,对下面调查职能部门开展调查工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总结
面向未来,我国民航业将会不断发展,同时也会面临不安全事件绝对数量的增加,提升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调查能力十分重要。论文在分析现阶段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中存在的缺陷有:调查环境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减免或免除处罚制度和主动报告机制存在滞后性、调查方式上缺乏一套系统的调查流程,从营造独立主动的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环境、完善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机制、改进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方法三方面给出不安全事件调查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民航业不安全事件的调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旭明.空管不安全事件人因控制对策[J].科技资讯,2013,14:248-249.
[2]霍志勤.跑道安全事件危害评价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37(12):17-18.
[3]王永刚,王灿敏,郑红运,陈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复杂性研究[N].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8):71-72.
[4]王永刚,赖晋将,王燕.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管理系统设计[N].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21(1):12-13.
[5]胡临春.我国民航迫切需要完善航空安全主动报告制度[J].中国民用航空,2011,127:54-55.
[6]霍志勤.空管不安全事件调查工作的改进建议[J].空中交通管制,2003,3:12-13.
【关键词】 航空安全 民航设备 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航空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航班流量不断创新高、空域资源复杂的情况下,民航空管管制部门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空管相关部门迫在眉睫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1 当前民航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
(1)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相对落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民航运输发展平均都是以两位数的增长率,设备种类和数量也是呈翻番上涨的趋势,而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水平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设备管理缺乏管理的细则,而另外一些设备管理规定又没有适时更新。
(2)设备设施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欠帐依然比较严重,备件严重缺乏,设备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部分设备陈旧老化,超龄服役,这些都是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3)民航空管设备管理人员急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现有空管设备从业人员具有年轻人占有比例大、知识层次高的特点,如何增强员工的积极奉献、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4)民航空管应对大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有限,对应急救援的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急需更为完善的应急机制;第五、来自民航系统以外的非设备因素对设备安全管理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改造,我们的一些导航台的周边环境恶化,造成导航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民航专用无线电频率被严重干扰的情况也异常突出。
2 空管设备配置原则
(1)对主要空管设备要实现“一主、二备、三应急”的配置。目前,民航空管设备基本就是按照这个方式实施冗余配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整个系统的设备保障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
(2)由于空管设备系统具备资源配置多、设备科技含量高、设备资金投入大、设备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因此要我们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设备配置理念,根据空管设备保障实际,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根据现有空管设备的状况,认真分析查找构成设备备份、应急系统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弥补系统漏洞,真正实现“一主、二备、三应急”的功效。
(3)主、备、应急三个系统,还应该严格把握物理隔离概念,避免存在公共部分,形成瓶颈。如有公共部分,一旦发生问题将导致主、备、应急手段全部失效,造成严重的不安全后果。
(4)民航空管设备安全体系建设中,设备的主、备、应急配置原则非常重要,不可“重主用、轻备用、忽视应急”。主备配置应该严格实现1:1,应急配置应该满足运行的基本需求。
(5)牵涉到直接使用单位的备用和应急设备,应该考虑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实现无差异操作。起用备用和应急设备的情况基本属于非正常情况,如果在紧张情况下还需要适应设备使用流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备用和应急设备的作用。
3 保障民航空管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通过加强与国际、国内民航机构的交流,建立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反馈意见的收集、分析系统,建立中国民航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资料研究管理部门,进行规章体系研究,梳理目前的规章制度,理顺关系,废除修改过时的条目,增加适应时展需求的新条目,同时注重整体配套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样民航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系统将有可能更加趋于合理,必然会更好对民航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2)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常使用、精心维护、安全运行、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发展民航运输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管制设备服务、保障飞行安全做好物质准备。设备管理部门应负责(或参与)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使用、保养、检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避免使用与规划、购置脱节。
(3)加快推进空管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在民航空管设备安全管理体系中也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只有在新技术应用上能把握住机会,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走在全行业的先头位置,才能为民航空管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民航事业还处在发展阶段,目前的管制水平和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几近饱和的航班流量,造成整个系统很难从容面对突然其来的恶劣天气,突发应急事件的发生,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航班延误。空管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空管新技术对应的空管设备的技术更新,这也是民航空管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未来新一代的空管系统将采用卫星、信息、网络、自动化技术等,将星基于现行陆基系统集成起来,构建地空一体化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
(4)加强队伍建设。民航空管设备安全管理体系中,人是一个最重要的载体。技术人员是民航空管系统的技术基础和重要资源。在人员引进的方式上,管制部门有集中考核,再分单位挑选的工作机制。这一点,设备保障部门也可以借鉴。虽然目前设备保障部门也是严格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严把人员入口关,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单位都是独立操作,也没有统一的操作办法和流程。为了统一空管技术人员的招聘规范,加强对招聘的组织、协调及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员培养选拔机制,系统统一实施招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人员管理上应侧重于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思想教育、加强心理辅导、注重人文关怀,培养他们认同空管系统统一的价值观。同时,在空管企业文化建设里面,应该更多的考虑新一代员工的需求,让他们能认同并能积极参与到空管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
(5)建立健全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及监督机制。要减少民航空管安全运行的隐患,我们必须要做到就是对民航空管运行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从而对其进行及时的管理与解决,防治各类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完善对空管安全运行的监督机制,使得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风险评估等能够正确、有效的反馈,从而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的排查与解决,保障民航空管的安全运行。空中交通管制员要根据飞行的需要,及时提供导航设备。当其工作不正常时,应立即通知检查。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未经值班管制人员的许可,不得关机。在相邻管制区内,管制人员要保证飞机有不间断的导航和管制服务。当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发生遇险、失事等紧急情况,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应立即将掌握的资料和情况,提供给组织搜寻和援救的单位和部门。
4 结语
总之,对民航空管运行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的分析,有利于民航空管体系的完善,从而减低空管运行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空管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民用航空电信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5TM-Ⅰ-R3).
[2]《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AP-83-TM-2011-01).
[3]陶雷.民航空管运行不安全因素调查分析[J].学术论坛,2013(03).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航空事业的大步跨进。空管安全是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管人员的素质是导致航空的安全因素之一,如何掌握空管人员的心理状况,消除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是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
0、引 言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班量的不断增加,航空事业安全的体制日益发生着变化;近年来,航空事业的事故频发,所以不得不重视航空管制的方面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简而言之,就是人为方面的原因导致航空安全事故的因素。严格意义上是指工作环境、机器、人、人与工作环境、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而制约人为因素包括人的本性,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极限,个人与团队的协作精神。
1、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制不严
1)空管行业的管理体制老化,公司缺乏竞争机制,工资不以能力定量,导致管制人员安于现状、丧失进取心、缺乏责任心。
2)航空事业因存在着高风险,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比一般行业要高出许多,空管人员付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比较高,所以如果没有相对应经济收入会导致空管人员容易产生个人情绪,这是造成不良事故的原因之一。
3)决策能力不够。当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快速的根据综合因素,对飞机做合理的指挥。比如,要准确的控制飞机的飞行时间、飞行的次序、飞行频率等,给出飞行及时的指令和相关的限制。管制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尽力锻炼这方面的综合能力。
1.2 能力欠缺
1.2.1 责任心不强
部分管制员对管制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尽管他们也能遵守公司的制度,按时上下班,但是不会关心与自己职责无关的事情,比如,发现了管制人员的在操作中存在失误,他们也不会去提醒,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
1.2.2 业务水平低
一些管制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是;对新技术的学习不透彻,不能熟练运用,导致的后果是;在交通流量高峰期或者危及的情况下,不能对飞机准确的进行指挥;还有一种情况是对飞机潜在的危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遭遇不安全的事故的发生。
1.3 压力过大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管制员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一种时刻都小心翼翼的心态。而人不是机器,长期在高负荷、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运转,必然会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和心理压力的增大。因此,管制员存在心理压力是一种客观现象,关键看怎样引导、缓解。
2、方法及对策
2.1 加强管制力度
要加强管制的力度,除了从制度上要制定激励员工的政策,实行奖励机制以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外,还要求管制员的必须具备相关的能力:良好的分析决策能力,例如对进离场的飞机进行指挥时,管制员要对相对飞机的飞行高度、位置、速度、机型等进行完全、细致的了解,最终做出决策,决不允许优柔寡断;良好的沟通能力,班组成员间或者相邻的管制单位之间,只有做到了及时准确的沟通才能促进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良好的应变能力,对机发动机失效、液压系统失效等突发的特殊情况,管制员必须随机应变,重新根据所面临的现状制订出相关的调配方案,分清主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短时间内恢复有序的飞行环境。
2.2 提高个人素质
1)航空事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对于空中管制员的要求也比一般行业要高,因为管制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飞行安全,如果管制员的基本素质很差,没有责任心,对机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排查,不积极汇报,那么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管部门可以不定期地在员工中开展思想政治的学习,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引导所有的管制员充分认识到空管在民航事业中的基石作用,使其意识到空管直接关系到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进而能够自觉地、热情地投身到民航事业发展中,努力提高空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管制员有业务水平的提高业务水平的保证是管制员实现空中安全的关键。如果管制员缺乏过硬的操作技能,即使其思想认识多高,也无法胜任该工作。例如,当2架飞机在向一个导航台做同高度会聚飞行时,如果管制员缺乏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而采取了错误的避让措施,势必会影响飞行的安全。所以,加强管制员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规范用语,中英文表达流利。空管部门要经常组织管制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使管制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3 合理释放心理压力
现代人压力很重,管制员因其工作的特殊性,空管公司应该经常组织管制员进行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重点在于让管制员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而不论其对错,也不拘泥于形式。要让管制员能够找一个能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渠道,从而达到减小心理压力的目的。工作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多种;一是鼓励其说出来,把自己压抑在心里的苦恼宣过泄出来,和大家进行沟通,赢取其他人的理解。人如果有压力而不能说出来,就会产生郁闷、烦躁等不正常心态,从而会进一步造成压力增大,影响人的正常工作;二是鼓励其通过运动等方式释放出来,组织参加体育运动和各种游戏都可以缓解压力。鼓励管制员通过这些形式把压力释放出来。转移管制员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娱乐中,这种形式能够使管制员身心完全放松、释放压力,为更好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结 论
综上所述,管制员由于从事的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工作,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管制员的身心健康,保证管制员的工作、生活质量,防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只要我们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共识,就一定能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保障我国民航事业的安全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浩然,我国交通管理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2010(3)
孟磊,浅析管制员压力管理[J],空中交通管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