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7:58:0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械安全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

篇1

安全管理是公路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公路建设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公路建、管、养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设备安全管理力度也应相应地增大,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机械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机械事故也屡见不鲜。导致机械设备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人、物和环境这三大因素。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它包括设备操作手以及生产组织、指挥管理等人员。据统计,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事故的80%以上,因此操作人员是关键。然而,有些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缺乏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对操作方式不甚了解,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盲目进行操作或者经验不足,或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因素;另外操作人员纪律松懈责任心不强,检查员不细致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其次,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设备配件质量不合格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1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如l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人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同时机械使用的材料不合格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再次,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严寒、软地基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阴雨天气里,场地泥泞,晴朗的天气里,也是到处充斥灰尘与施工产生的粉尘。作业场地机器布局互相影响操作,机器之间、机器与固定建筑物之间不能保持安全距离。有时作业场地过于狭小,地面不够平整,有坑凹、油垢水污,废屑等;室外作业场地缺少必要的防雨雪遮盖;有障碍物或悬挂突出物,以及机械可移动的范围内缺少防护醒目标志。夜间作业照明度不够,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温度、湿度均超出机械设备本身的工作环境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要加强重点防范。第一,正确选择机型,合理调配。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根据工程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物资设备科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加强各个设备物资部门的信息交流,使各个施工项目与设备材料管理站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第二,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机械危险是指由于机械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构件、零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论文格式和流体物质等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作用,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物理因素以及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滑绊、倾倒和跌落危险。为此,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在机械保养工作方面,施工单位应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一日三查”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针对设备运转周期,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设备一、二级维护,落实专业机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工艺流程规范维护,施工单位应要求现场机械操作人员做好配合、督促、监督,并由专业检验人员验收质量,保证设备现场维护质量。从以上两方面的保证,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出现,减少了因机械设备而出现的怠工,没有了工作任务的拖延积压,从而也就避免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长时间运转与带病作业。第三,积极做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组织工作。各单位应建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做好用机械项目大小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在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事故隐患机械,培养安全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安全专业技术和机械安全操作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掌握各种数据,在机械安全操作提高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对安全生产法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为公路工程机械安全顺利施工做好准备。超级秘书网

第四,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使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有章程。作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学习制度,及时贯彻落实、掌握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当前安全形势,吸取外省、市、县有关单位事故教育总结经验,堵塞漏洞,学习本系统本部门安全管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总结工作和交流经验,并深入开展“反三违月”“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同时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机械设备安检小组应对所管辖单位有关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示,计划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或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反馈给受检单位;凡发生事故,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及时上报;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奖罚制度,全员风险抵押金对事故当事人及主管领导进行追究责任,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以提高警觉性,对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综上所述,安全问题是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发挥自己的职能,把安全问题提上主管领导的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篇2

①严格要求设备租赁单位、安装单位和产权单位为一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证体系,设立技术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与设备数量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以文件形式任命项目负责人、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现场人员变更时,应出具变更通知书,并经总包和监理单位同意,否则不得进行人员变更。②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使用说明书、历次检验检测和维修保养以及安装拆卸相关记录、主要零部件更换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备案证明、自检合格证明等)。③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与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单位共同对设备进行进场查验;安装/拆卸前应当向负责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机构办理安装/拆卸告知;安装后应进行试运行和自检,自检合格经法定检验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与施工总承包、监理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并书面向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协助施工总承包单位办理使用登记。④安装/拆卸、附着、顶升作业前均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过程中应由项目负责人、专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实行旁站、监督,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作业。同一台设备的安装、顶升加节作业人员应当相对固定,不得随意更换。切实做好大型设备例行的检查工作和维修保养工作,排除设备自身存在的隐患。

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单位(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机械相关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产权、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严格审查起重设备的安拆方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指导性,确保起重机械安拆前向主管部门办理告知。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对安拆、附着、顶升加节等关键过程予以旁站监督,并做好标识、拉好警戒,发现存在违章、冒险作业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工或停止使用。加强附着锚固、加节前后的验收工作,对于违规操作或者附着锚固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当场纠正。③加强使用过程中司机、信号工以及使用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对于部分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信号工、司机甚至是使用人员严禁上岗,确保大型设备使用过程中无违章、冒险作业。

三、监理单位

①严格审查产权单位提供的建筑起重机械技术资料,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设备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格证件,起重机械安拆方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及安拆前办理告知情况。②参加机械设备进场和使用前的联合验收。对安拆和使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督促立即整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或停止使用,并向建设单位甚至监督机构报告。③监理人员应当全过程旁站监督建筑起重机械的安拆、附着加节、维修保养情况。

四、结语

篇3

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有:设备损害、人身伤亡、引发火灾等,要从根本上防治这些事故,就要分析原因,从根本抓起。

(1)设备原因

设备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如:机械设备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没有采用安全设计或忽视设备质量;零件有缺陷,又因检查不到位而使其蒙混过关,最终安装到机器上成为安全隐患;安全设施性能老化或不良;使用的相关材料不合格,如油料不合格就会损坏机器。很多企业在机械设备出了故障之后,只求“恢复原样”、“能将就用”就行,对落后设备、故障设备进行反复维修,而不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致使工程机械严重落后。不仅耗油多、效率低,而且极易出现故障,最终增加维修费用、耽误工期,即使修理好了也很难恢复性能和精度,无法满足机场建设施工的要求,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主要如下:操作人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事故发生的概率低,故而对旧的设备不淘汰,对该检修的设备不检修;缺乏安全技术知识,不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能应付紧急情况,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缺乏预见能力;工作精神状况不佳,导致操作出现疏漏。事实证明,人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尤其是在机场建设这样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中,稍有疏忽,便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对队伍的管理纪律松弛,缺乏责任心,不认真检查,导致队伍间缺乏协调合作的能力。

(3)环境原因

在机场施工中,设备大多不是固定安装,因此为其保持一个好的作业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噪音过大、照明不足、温度不适宜、地面松软、坡度过高等环境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在夜间工作时,由于光线不好,很容易使操作人员误判。此外,一些不可抗因素,如自然灾害等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机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严格挑选机械设备,完善机械设备进场质量检测

。部分企业为节省投资,不重视先进设备的引进与更换,对于旧设备也是抱着凑合用的态度,使得大量报废机械、落后机械充斥在施工现场,造成施工现场隐患重重。机场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予以重视。首先,对机械设备应进行严格的进场检测和认真挑选,对于旧设备、已经淘汰的设备、状况差的设备一律禁止入场。其次,所有的设备都要进行登记,建好台账,退场时也要按照进场时的登记严格排查,以防设备遗漏在现场。最后,机场机械设备具有严格的技术使用要求,因此必须严格选择型号,并合理调配,按照规定使用设备,以减少磨损,延长设备寿命。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放在指定的区域,每台机器都要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要采用安全防护装备,如自动显示、自动报警、自动停车等。

(2)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并要求其持证上岗。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把人员准入关。相关人员对设备要勤检查、多注意。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除非有必要情况,否则不能离开驾驶室,还要严禁酒后施工,对乱扔杂物等现象也要严肃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只关注项目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工。而管理工作从表面看来并不能给施工进度带来明显的作用,也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部分企业认为在工程机械管理上投入过多精力是一种浪费。为此,要制定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这是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也是分析事故起因的根据。此外,应制定科学的紧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总结经验。

(3)加强设备的安全检测

篇4

农业机械手很少参加正规培训。农业机械驾驶员参加正规培训的少,无证操作的人多,操作具有很强的主观经验性和随意性,不能按照农业机械操作手册要求进行严格、规范操作。

2农业机械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地方政府和部门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对待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着模糊认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推广上,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关注不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安全重于泰山”理念仅仅存在口号上、文件中,没有落到实处,更没有形成自觉意识和行动。

2.2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不到位。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没能做到常态化、无缝化,农业机械驾驶人员主要为农民,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较差,在日常农业机械生产作业中,经验式操作、随意性驾驶情况较为普遍,无牌无证行驶、不参加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违法拉人,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大。

2.3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具有适应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配备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并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行业标识规范设臵相关标识标志。”但是目前,不少农业机械监理部门设施和设备不足和落后,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安全检查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业机械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4农业机械监理执法存在法律缺失。按《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要求,农业机械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农业机械监理机构只能对所负责的拖拉机进行挂牌、办证、检验工作,无法对所管理的拖拉机进行全面有效监督管理,这就使其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限制,无法对农业机械进行应有的监管。

2.5部分农业机械手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农业机械是自己的农具,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很少上公路,技术容易掌握,操作比较简单,出现故障自己就能解决,没有必要到农业机械部门进行培训,没有必要办理牌证和进行年度检验。

3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3.1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地位。要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社会大安全生产工作范畴之列,作为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的制度和体系,从而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

3.2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认知度。以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农业机械方面的惠农政策为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对农业机械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人人懂农业机械安全、个个讲农业机械安全的良好局面。加大安全。

3.3提升农业机械监理服务水平。一方面更换老旧监理设备,一方面要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方法,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机手,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4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法规。政府部门要出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

篇5

1.1大多数的农机驾驶员对于农机的安全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在农村的田间道路行驶不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所以对于管理部门的政策没有有效的执行。而更有部分驾驶员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不考虑农机的安全性,一味的对农机进行加长加高处理,并且在速度上不断提升,所以经常会出现超载超速的现象,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大多数的农机驾驶员只是会驾驶,而却缺乏对农机的保养意识和常识,对于机车内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导致行驶的过程中因为部件损坏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大,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

1.2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不完善,农机驾驶员对于机车安全行驶的意识较差,认为田间的作业环境简单,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思想意识上就忽视了机车操作的安全性。虽然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因此,对出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员队伍随着农机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机驾驶员的队伍也不断的壮大,所以为了保证农业机车的安全操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利用一切媒体工具宣传农机驾驶安全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进行警示。对于农机的使用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车辆必须进行登记统一管理,在进行驾驶业务知识和安全常识培训后,经审查合格方可发证,并且要参与每年的年审。对于优秀的驾驶员要注意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自身的行为感染身边的驾驶员,提高农机驾驶的安全性。

2.2加大农机安全宣传的力度安全隐患的消除要在发生前进行,不要等到事故发生了再注意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所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手段向广大农民以及农机驾驶员讲解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动员全民积极的参与进来。为了保证机车处于安全状态,要加强对机车的日常养护,对于容易损坏的零部件,要经常检查,在机车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按时参加年检年检是对农业机车的使用状况,自身的性能以及各个零部件的损坏程度进行的检查,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确保机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在年检时还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孙怀宝双辽市东明镇农机站

2.4加大对农机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农机安全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农机安全行驶的重要手段。所以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农机交通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目前,在乡村的道路安全状况管理方面,还是交通管理部门的薄弱环节,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重要的国道、省道等道路。因为缺乏管理力度,所以农业机车违反安全驾驶现象频现。为了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农机管理部门应该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尤其是要加大在农忙季节的检查力度,确保农业机车的安全行驶,为农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形势下,农机监理部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坚持发展的主题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坚持以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中心,积极面对当前形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紧紧围绕搞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这个中心、这个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乡村、田间、场院,挖掘有利因素,努力促进农机监理事业健康发展。

3.2坚持服务理念服务是立足之本,发展之源,服务也是农机监理事业永恒主题。“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示范窗口的创建精神也正是由“服务”二字体现出来的。我们在继续发扬农机监理服务精神前提下,要进一步强化农机监理服务手段,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新的服务方式,通过服务增强农机监理的工作实力。

3.3坚持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工作创新的基础。在目前这种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必须建立新的监理体制,就要在巩固提高市、县一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乡、村两级体制的建设。只有监理体制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才能确保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要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更新观念,科学管理,加快农机监理事业发展的步伐。

4、结束语

篇6

急救仪器的规范管理

急救设备应安排高年资护士专门负责,每项仪器分管护士应负责仪器设备的登记入账、仪器设备的管理,指导其他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拆装、调试、保养、检查,建立仪器使用档案、操作卡、维修记录等。每当有新来的护士和实习护士,都要对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进行讲解和示范,教会大家如何正确安装管道。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能力

1加强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有针对性、分层次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培训,同时可以制作中英文对照的控制面板及操作流程并将其与医疗器械放在一起,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失误和损坏。将医疗器械管理纳入医学继续教育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内容涵盖医疗仪器的工作原理、安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将集中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采取理论授课、专题讲座、仪器示教、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如急救仪器上各种参数的正确范围,异常现象代表的临床意义;常用急救仪器的操作流程;特殊仪器的使用模式、保养、消毒、灭菌知识等。

2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强化各种急救仪器发生警报及出现故障时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首先检查各种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采用的模式是否正确,在确认不是仪器本身或操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值时,要及时汇报。要求护士要举止稳重、处变不惊、沉着冷静、果断有序。

3重视对使用中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护医院管理者、医疗器械管理者及使用者都要转变观念,重视医疗仪器在使用中的管理维护。护理人员是临床医疗器械的直接使用者,也是直接管理者和维护者,要改变过去依赖器械科工程技术人员的现象。

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很好地进行日常管理,掌握基本的维护知识,就能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因此,重视日常管理、维护,能保证科室医疗器械长期、安全、有效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进行着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该产业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从业人员队伍,使建筑施工行业生产作业呈现出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特点。建筑施工生产发生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其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严峻。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贯彻执行不彻底、政府部门监管不严

现阶段,我国专门针对建筑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所有的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建筑业的却只有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导致某些环节无法规可循,同时,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现象。而在法律法规的现场执行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另外在政府部门方面,一些主管部门对国家下达的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使得监管失控状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1.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方案多,针对性差,执行不够;喊口号多,教育培训不深入;审批签字多,分析研究少;会议讨论多,现场检查少。

第一,各项目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施工措施及安全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的问题,大多数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均按照模板套格式,这也导致这些措施方案的针对性不强,可执行性不高,让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方案先行成为了空谈,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技术性和科学性。

第二,许多施工项目存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问题,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实际并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例如在许多劳务分包队伍中,现场施工过程中均未安排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的安全员也是“挂名”的,有名无实,甚至有的分包队伍施工现场都没有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安全管理混乱。在项目总承包单位中,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挂名”的现象多,现场管理人员与备案上报的不符,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

第三,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完善,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作为现场监督单位,在行使监理权力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审批只是走过场、签字,对方案研究、审批不认真,甚至于有一些监理工程师自身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方案、措施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目前,建筑工地上的多数工人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并且在出现事故时,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许多施工项目对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很不到位,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作业教育、季节性教育、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上岗前教育等等均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现场安全教育多为走形式、做资料,安全教育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对于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无实质性作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频繁,许多劳务队伍新进场的工人未及时的进行进场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就已经上岗作业,在施工作业中对于作业环境以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这一部分作业人员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员。

1.3 安全检查不彻底、整改落实不到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各层次的检查均较多,政府部门、公司、项目部、班组内部等,各类型的检查也较多,消防安全、机械安全、临电安全等,打算呢往往这些检查均存在检查时不仔细,许多检查只是走过程、走形式,并不能真正的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即使在检查中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投入,不愿意在安全管理与隐患整改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安全检查失去了意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例如,许多政府部门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听汇报讲解多,深入现场检查督促的少,往往并不能发现现场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司级检查中,一般安全检查时间仓促,检查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等并不熟悉,这也导致了很多公司级的安全检查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对于施工现场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和指导意义不大。在项目部以及班组内部组织的检查中,由于现场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熟悉、了解程度较高,往往切实能够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大部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直接安排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作业,导致了安全隐患发现后整改落实不及时或执行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整改难度较大的、整改需要投入较大的安全隐患,项目部及班组在整改过程中反应均较慢,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消除的现状。

1.4 盲目抢工

现阶段许多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及时收回成本,现场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产值任务,往往在工期上盲目的追求施工速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味盲目的的追求工期短,施工快,导致了施工现场出现很多无计划安排甚至在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尚不具备的前提下就安排施工的现象。这样的盲目抢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必然得不到有力保障,而盲目抢工阶段往往也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阶段。

1.5 现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使用混乱

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种大小型机械设备、材料等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及材料管理均比较严格,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现场大型机械如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在施工的前期选择时均较为细致和认真,但是一旦大型机械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现场对于大型机械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够。例如很多项目施工现场的塔吊吊钩、钢丝绳等磨损已十分严重仍在继续冒险使用,甚至于有的塔吊标准节连接销已经松动。施工升降机附墙件连接螺栓松动、门联锁装置损坏、限位装置失效等现场时有发生。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大型机械的管理缺乏了解,不能及时的发现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机械冒险使用危险性极大。

第二,现场使用的各种中小型机械管理、使用混乱。大部分的施工项目机械安全管理的重点全部在大型机械上,对于现场大量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现场使用的大量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工人随意接长电源线、随意拆除工具传动部位防护罩、破损严重存在漏电或伤人可能性仍在继续使用。其次是现场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许多均不属于正规大型厂家生产,甚至许多是“三无产品”,其本身的安全性能就不高。

第三,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等不仅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现场的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现场现场使用非常多钢管、扣件、密目网、装饰装修材料、机电设备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都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例如现场大量使用的钢管、扣件等,一旦这些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等不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危及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等支撑、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在机电安装和后期的室内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很多设备、材料等均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重大。大型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大型起重吊装作业,一旦吊装方案编制不合理或者起重机械设备选择不当等出现安装事故,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大量易燃材料也是对安全管理的重大考验,尤其是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2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12字方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主要取决于人、物、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就必须首先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现就此几方面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如下:

(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条例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做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体制完善,责任、权利相结合,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和奖惩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以此充分调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政府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从严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对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把安全监督检查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联动体系,以确保监管力度和效果。

(二)各类监督机构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加强对典型问题,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

政府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典型问题应严格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对于一些无视工人生产安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企业和单位,要与经济挂钩,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尤其对于安全隐患不整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在查清事故原因后,要加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力求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我国现阶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仅需要针对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施工现场的许多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知识就有限,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有能力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能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队伍、人员的选择上,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筛选工作,要选择有一定资质和能力水平的施工作业队伍,要选择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作业人员,要选择有操作资格证、上岗证等相应资格证件的施工作业人员。对于进场的农民工,要重点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消除不重视安全的思想,整体增强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坚持计划性、长期性、系统性,把这项工作纳入职工的育培训计划,采取多样形式,适时适地,严谨认真地落实好进场教育,特种及特定教育,正常性的教育培训。

(四)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

首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的投入必须做好投入到位,专款专用,要分清主次轻重,明确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建筑施工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能节省,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整个施工项目乃至整个施工单位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充分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并要按规定进行设置,确保能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作用。例如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要采取可靠的定型化防护,既能实现安全防护功能,又经济美观。在危险处设置危险警示标志等。

其次,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要配备齐全,岗位责任落实到位,施工现场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所有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对现场违规操作班组、违章作业人员给予相应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在组织进行日常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季节及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组织季节性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项目自身安全检查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在项目部自身做好安全检查的同时,施工单位公司级安全管理部门应经常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或专项检查,并及时反馈监督检查情况,用以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另外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重点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确保施工任务安全正常进行。

(五)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不同于普通的车辆等,一般没有明确的报废期限要求,往往只要机械设备还能工作,施工单位就会一直使用,但是实际上一些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即使某些功能还可以运行,但是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维修保养不够,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已经处于安全的临界点,状态已极不稳定,但很多施工单位出于经济的考虑,认为购置新机械设备花费巨大,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能省则省的思想继续使用已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工作,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及时检查更新安全设施以及机械设备是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安全设施,尽量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做到及时检查,并定期进行修理和维护,对于应该淘汰的要做到坚决淘汰更换。总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安全的防范意识,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3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一方面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科学合理的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损害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发生死亡事故。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还关系到施工单位自身的利益。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或人员伤亡事故,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会给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其经济效益等的实现。

总之,施工单位只有增强安全生产的危机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严格检查制度落实,才能在建筑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刘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8

质量管理论文2400字(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保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能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科学的解释以及综合运用的过程。环境监测主要是服务于环境管理,因此,较高的环境监测质量有利于我国的环境管理,有利于对污染源的控制,有利于正确进行环境规划。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保护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对于环境进行监测以预防灾害,到如今的环境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无不体现了对于环境管理的重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环境监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滞后现象,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因此,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1环境监测的概述

所谓环境监测,指的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态势进行监督和检测。其主要通过对某些能体现环境质量的典型数值进行测量,从而掌握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集中于污染成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这几大方面,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主要可分为物理污染监测、生物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和空气监测等。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对各类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态势进行监测,并评估相关措施的执行效果,判断环境标准落实情况,并集中整合质量监测数据,从而判定特定范围内环境污染综合状况及其发展态势[1]。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管理队伍整体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量较为庞大,故有关部门所需投入的资金也较大,而长期的经费短缺问题,致使一系列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下去,长此以往,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人才资源的不足,始终是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人才资源的匮乏,导致一些实际矛盾的产生。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提供保障。受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许多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重点放在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上,对现场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往往存在忽视的情况。

2.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关法律法规,尽管如此,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是宏观层面上的。而对于更加具体的问题如责任划分和执行细节办法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规定。此外,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交错的问题还有待于给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划分。

2.3环境监测资金不足

现如今,虽然环保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也调高了环境保护与监测的经费投入。但是,由于环境监测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购置相关机械设备、维修以及监测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日常成本开支也很高,政府提供的资金并不能使得监测系统有效运转,许多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了环境监测任务也不能及时有效执行,监测数据及信息也不够精准,达不到信息分析的基本需求,对后续信息分析结果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2]。

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建设素质型人才资源队伍

要想在基层有效实施我国环境检测办法与工作,就要通过精确的数据与科学的分析来指导工作,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定期专业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建设素质型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只有通过专业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从人力的角度使基层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而强化学习的过程,也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将环境监测工作更加经验化、技术化,推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相关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的保障。

3.2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环境问题当前已经受到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可以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来帮助解决现下我国环境监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更多细节问题进行明确划分,如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环境監测各环节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项事务能有专人负责,能准确找到责任部门。此外,还应当对环境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相关解决方法给出清晰的规定,以明确实施方法、划清实施责任界限。具体操作办法可以是依照从国家到区域到地方的标准来划分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的划分能够保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对区域及地方的环境数据进行更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从而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3创建专项监测控制经费

高效的环境检查管理机制的运转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只有拥有了专项经费,才可以为该管理机制提供更加先进的设备以及人才,从而全方位的提升环境监测成效。为此,国家应该考虑设置专项经费,并且安排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控制该专项经费的资金流向。在相关部门获取到该专项经费后,要善加利用,合理运用到设备采购、维修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上。实现专项经费收支合理化、细致化,并且将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针对挪用公款的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此外,在创立该专项经费时,还可尝试性地与污染企业以及各环保单位展开合作,旨在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应基于技术与设备的条件,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设更具有专业素养的团队,从多个方面促进整体专业性的进步,才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自身,处理好内、外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为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质量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关于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当前水质采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强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相关举措与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希望对环境监管部门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水质保护;环境保护

相关部门在治理水体污染,监控水质变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监测结果与水体实际状况不相符的问题,同时,相关监测人员在对水体进行采样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很大的误差,进而导致环境保护部门在实施相关治理工作时,缺少足够精准的数据凭证,治理效果与方向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强化水体污染治理工作,首先就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

1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意义

当前,治理水体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水质监测也成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真正核心。监测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工作,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取水质真实数据,可以让环境保护部门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是实施高效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在水质监测工作中,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水质采样过程,而采用过程对于最终结果有着最为直观的影响,所以,各级部门以及水质监测人员,需要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使用专业技能完成水质采用工作,确保最终采样所得到结果可以真实反映水体现状。总而言之,水质采样工作的质量好坏,是影响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核心,更是实施系统化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

2当前水质采样工作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2.1采用工作中的设备检修问题

环境监测人员在对水质进行采用过程中,需要专业设备来保障总体工作的稳定,因此,采样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将会对采用工作所获取的数据以及采用进度造成直观影响。现如今,水质采样设备可以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等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持续性监控,并且,有些较为先进的设备,也可对水体的中的成分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数据就是后期实施环境保护策略的有力凭证。但是,水质采样设备的总体技术标准较高,要求操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并且,其在运行过程中,也要进行必要的检修与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采用结果的精准性,保持监测过程的平稳。但是,在当前的实际采用工作中,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往往被人为忽视。虽然部分监测人员也会对监测设备进行检修工作,但是,其检修过程没有按照专业流程来实施,且检修频率很低,存在这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现象,不仅让监测结果失真,也让监测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不仅无法为环保部门提供治理凭证,还会造成设备资源的额外消耗。

2.2水质采样工作中采样点选择不够合理

水质采样工作对采样点的位置选择有着一定的要求,采样点需要符合相关采样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采样点自身也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采样点的管理也对最终的水质采样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只有那些具备代表性的采样点,才能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有效性,才能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凭证,促进地区环保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很多水质监测人员在实施采样点选择过程中,缺少责任意识,对采样点的位置并没有进行科学考量,单纯为了节省时间,采样点的位置极为随意,不具备代表性,大幅度降低了水质采样工作的总体质量。水质采用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后期的调研以及长期性监控,如果前期监测人员所设置的采样点不够合理,且没有对采用点进行有效管理,一旦采样点的周边环境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将会对后期的长期性监控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2.3采样后的水样保存与运输问题

水质采样后,需要将所采集到的水样送至专业检测部门来进行深度检查,因此,水样在运输与保存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样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自身所具备的相关特性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改变。通常情况下,监测人员在完成水质采用工作后,会对所采集到的水样进行科学管理,会在其内部添加适量的固定剂来完成水样的整体保护,并对其容器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但是,再是水样保管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要求来对水样进行高质量保管,水样在采集后被随意摆放,进而导致水样保存过程中发生水质变化,最终检测数据无法真实有效的反应采样点附近的真实水质状况。并且,很多水样的运输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外界因素对于水样性质的影响,进而导致水样整体数据失真。

3强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与解决方案

3.1让前期的准备工作更为有序化

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覆盖水样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采样过程到最终的数据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是监测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想要确保水质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首先就要保证采用实施前的准备更为充分。根据行业经验,为了让准备工作更为有序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3.1.1技术学习

在实施水质采样工作前,相关部门需要对参与采样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水质采样工作的重要意义,熟知采样方案与规范,并可熟练实施采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3.1.2设备学习

水质采样工作需要专业设备来配合进行,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让每一个监测人员对所有监测设备有着足够的了解,熟知设备的规格、型号以及工作过程,并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判断采样过程是否稳定,并需要其具备一定的设备保养与检修能力。

3.1.3其他保障

采样过程中,水质的保存容器需要符合具体的采样工作要求,所要使用的药品以及其他材料等都要符合具体的采样规范。

3.2强化设备检修与保养工作

采样设备的稳定性对于采样结果有着至关的影响,因此,负责水质采样的部门需要强化设备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设备检修与保养机制,明确设备使用规范,明确每一位监测人员的具体职责。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由专人负责,并严格遵照相关使用规范来进行,同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与保养周期表,确保最终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此外,实施监测流程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强化对水样保管容器的管理工作,确保容器的材料不会对水质,确保容器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容器内壁的清洁度。

3.3科学管理采样点

水质采样点的选取,需要监测人员进行综合考量,严格遵照相关监测方案,并从技术角度出发,仔细判断每一个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监测人员在确定采样点位置后,如果想要更换,必须要依照相关规范与技术来进行。采样点完成定位后,需要及时进行拍照,并交给审核人员进行检查。采样点的选择过程中,污染源常常被忽视,同时,环保部门所实施的净水工程也会导致采样的水质不能综合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因此,监测人员需要对采样点的周边工况进行细致排查,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3.4确保水样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的稳定

水样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需要对保存容器进行有效固定,使用特定的减震材料。为保证水样在运输过程中,其性质不会出现改变,需要及时添加相关药品或稳定剂,添加过程需要严格遵照操作规范。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冷藏的水样,需要确保冷藏箱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预防环境因素對于水样的影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