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52: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远程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主要的授课者,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在听讲,被动地接受。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声、形、色等多种渠道,教师的这些传统角色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它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这一优越的条件下,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从而使教师的观念得以转变,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使教育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二、远程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因为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联系,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具有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可以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调动学生视觉功能,让学生通过整理、分析、交流不断修正、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以前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
三、远程教育利于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降低教学难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少生活经验,导致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作出判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限制,缺乏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能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产生了困难。现在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进入课堂,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这就为数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和管理,使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远程教育的呈现过程,诱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1、是学生潜移默化的精神食粮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学生到大学学习,学到的知识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知识未来还是可以弥补的,但是一所好的大学真正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质与思维方式,这不是知识本身给予的,而是文化无声的熏陶。
2.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我们很多教师经常重视对有声文化教育形式的重视,忽视无声文化。其实一所学校的环境、活动、制度等对学生影响更为深刻而长远。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更加功利化,大学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就业率,未来工资薪金等方面。造成了校园低级文化泛滥的现象。这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对于成教学院的学生来讲,在校学生素质不高,理想短视,把就业作为一切;一些成人培训人员学习目的性功利,对待学习态度不良。这些现象让学院领导与老师形成了成人学院的校园文化不重要的错觉,严重影响了文化发展。
2、文化建设经费投人不足
由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漠视,导致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不重视现象。学院在外部环境上、校园内部的文化氛围的布置上、在制度的建设上,在学生文化活动的开展上投入都很小。很多与文化建设有关的部门职能不健全,主要工作方针招生、收费、考试等事务上,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人连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文化品味都不具备,与大学形象极不相称。
3、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
成教学院的全日制学生素质不高,很多临时接受培训的人员又临时来校,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读书是流于形式,学习动力不够。接触社会的愿望日益强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各种思想、思潮对他们形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相对而言,学好不易,学坏不难,反面影响很大。
4、专业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
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工作机构和学生的事情,与教师没有多少关系。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一学期难得有两次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限于名目繁多的各种具体活动,而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潜在的教育活动排斥在外。
5、缺乏校内外交流
环境与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主要因素。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校内的文化活动少,严重忽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校园内,而极少关注现实社会,与社会脱节,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成为“空中楼阁”。
三、成教学院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成教学院的文化主体是哪些人呢?我院的成教学生结构复杂,有成考助学全日制大学生、有专升本、高起专、高起本、研究生在职函授学员等,有各种社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有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文化培训,人员身份多样,层次不一。因而导致成教学院的校园文化与其他院系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1、复杂性与开放性结合。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的各不相同,年龄有老有少。这样的人员特点决定了成教学院的文化一定要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包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理解。同时,由于办学方式的多元化,导致文化制度建设具有负责性,这给文化的设计与管理带来大量的困难。有的人是来成人学院认真接受知识学习,准备提升自己的素质,但是一部分人不是从获取真才实学、服务于社会和工作出发,而是把考试作为自身发展的捷径需要。所以,成教学院的文化是一种大杂烩
2、目的性与临时性结合。
一些全日制的成人学生与其他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目的上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目标较近,规划较为简单直接,发展前景相对较短。所以读书的目的性较强,同时由于素质差异,在学校管理上更加依赖于校园制度文化的熏陶。临时到学院参加培训的人员,他们的目的性就更强,而且具有临时观念,这部分人的学习意识较强,能力也强。
3、辐射力强但是深度弱。
成人学院成人教育对象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数来自高校所在地的市区及周边地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有利于成人教育学院开展学生活动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学院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由于临时学习时间短,文化本身对于这部分人的影响力较差。成人教育学院的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和专门的业务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低,知识不够完整和系统。
四、构建具有学院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考
1、构建宽容与严格并济的文化
宽容的文化是有成教学院学生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必须的。多元化的人员构成,参差不齐的人汇聚在一起,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差距较大。学校难以单独针对某一群人构建一种单独的校园氛围、环境与制度等,这就要求学校的文化建设要能包容绝大部分学员,对他们起到最大限度的影响作用。例如:我们可以经常举办适合大部分学院的专家讲座,在讲座的学习上执行自愿听讲、来去自由的策略,让不同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生活。“宽”就要意味着“多”,成人学院的课外文化生活要多元化,多层次,适合不同的需求。
但是“宽”不等于“不严”,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如考试、基础课考勤、校园纪律等方面,要坚持严到位,管到位。校园文化的“宽容”不是让我们随便“弄弄”,多元化的要求使得我们要更加用心揣摩,建设文化的精品。
2、发挥群体的文化积极作用
成教学院的学生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在每一个单元中(如“**班”)等却又是相同的。所以,校园中的每一个教室当中就是一个单元,而各个单元又是各不相同的。这样的机构,需要我们注意文化建设的群体性特点,针对不同群体建设不同的文化。那么这样学院的管理难度不是太大了吗?对此,我们可以强化自治文化的发展。
例如:针对成人教育群体,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组织自治功能,关键是做好他们自治组织的构建,一旦构建好他们自身的组织以后,这样的群体完全能够管理好自己。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自治领导,进行文化的布置、熏陶、落实。再如:针对不同的组织进行文化活动的时候,要让他们自己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再如:具有一定专长并适合展示的群体,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可以举办画展、晚会等,营造校园文化的氛围,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向这些群体递交这方面的任务。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对人的关怀是激发人关注学校文化的切入点。所以学校文化一定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学校的每一处风景与设施,都要充满人情关怀。例如:对新同学的迎接标语、各种设施使用的提示、针对性横幅等,这些都会让对方感受到学校对其的重视,进而感受到文化亲和力。
教师是进行文化熏陶的主要方面。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关注教帅队伍这个群体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一是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民主,加强校务公开。在学校人事、财务、福利等重大问题上,遵循民主管理程序。二是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反复地告诉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共识。三是优化人际关系。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
4、灵活的教学方法与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校的“大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成人学院要经常让大师走进校园,一个没有大师的校园对于大学来说是不像话的。让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走进学校、走进学生,能把最深层次的文化传染给学生。活动是文化熏陶的窗口,让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人学校要开展适合各种人员的活动,把活动的组织权力下放,一个充满活动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课堂。
学习中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确立了为承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为“三农”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教育规定,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学员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充分体现了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确保了远程教育始终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中发展。
二、提供教学服务,培养学习意识
针对广大农民学员知识水平偏低,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相关知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比较差等特点,学校本着“一切服务学员”的办学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努力办好农民远程教育。
1、提供学习资源与课程学习服务
由东北农大负责向广大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各科目主讲教师的讲课视频、教学课件、习题与作业、经典课程等,学习中心专业教师负责为学员进行网上学习与操作的讲解,通过电话、短信、QQ群、辅导教师和校园网等形式督促学员上网学习,按时完成了作业。辅导教师对各门课程进行辅导答疑,包括课程难点的讲评、学习重点的汇总和课程作业的讲解等,确保了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信息与咨询服务
学习中心配有专业的咨询服务人员,咨询渠道畅通,记录完整,能够及时与东北农大网络学院沟通,解决学员的问题与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话、E-mail、QQ群、学校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学员和传达各类辅导信息,确保了网络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正常开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农民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取决于本身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习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教师的“导学”“助学”。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员自主学习意识:一是注重“两个教育”的组织。新生开学前及时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端正学习态度、网上学习指导、各项规定、学习任务等,使学员尽快适应网络教育这种学习方式。此外,加强毕业前教育,对学员进行守法守纪、职业道德、学以致用、岗位奉献的教育,为社会做出新贡献。二是加强远程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助学”、“导学”功用。学员可随时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每学期均安排面授辅导,及时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指导,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三、强化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农民学员时间和精力主要都放在田间地头和家庭上,学习时间比较少,管理者和学员面对面接触时间少,教学管理难度大。学习中心采取各种规范化教学管理手段,促进远程教育有序、持久、健康发展。
1、教学与教务管理有序
严格执行各专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程表,面授辅导安排合理,特别加强了辅导环节管理。一是辅导教师聘用坚持责任心强、辅导经验丰富,每门课均有辅导计划和课程要求;二是开设开篇辅导和期末的面授辅导;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员面授辅导的出勤率,如学员每次参加辅导时数计入平时成绩,对于不足规定时数70%的学员不允许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只能补修补考;四是加强对面授辅导的检查与跟踪,了解辅导的具体情况并做出及时处理;五是督促学员进行上网自主学习并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网上学习记录与参加辅导情况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考务管理严格规范
一、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远程教育。它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实现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呈现多媒化
远程教育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远程教育多媒化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远程教育信息流通网络化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具有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因材施教、协作学习、分层导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之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克服传统班级授课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个别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远程教育信息反馈多样化
信息有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远程教育运用到探索性的数学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诱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也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地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内涵,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垂直与平行》时,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先让学生看到画面中的人行横道、信号灯、桌子。通过学生观察与讨论,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学中所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以后,可以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各种数据、图表。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利用动画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把圆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径4等分,能拼成右图。(2)把圆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个什么图形。(3)把圆32等分、64等分……继续拼插,得到的图形接近了什么图形?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会出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插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认识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圆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插成我们熟悉的其它简单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首先运用远程媒体资源结合肥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其模拟性强、新颖直观的优势,创设现实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种圆柱形的饮料包装盒,需要多少的金属材料?来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圆柱学具分解成两个相等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测出了圆柱的高及圆柱底面的周长或直径等数据,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π•(底面周长÷2π)•(底面周长÷2π)+底面周长×高或2π•(底面周长÷2π)•(底面周长÷2π)+π•底面直径•高。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纷繁的计算。这种计算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为弄错一位数、一个小数点而使前面的探索前功尽弃。在教学中,若使用计算器,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就能把学生从极其复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去探索和研究。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教学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选择、合作交流和亲身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所说:“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在课堂中,让学生“做”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时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作为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润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又闰”等疑难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师传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查找“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内容,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网络在线和BBS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三、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远程教育数学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因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远程教育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学生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
(二)要正确看待远程教育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远程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要根据数学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远程教育运用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因此,远程教育只能作为教学中的新兴辅助手段。教师在应用远程教育辅助教学手段时,需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领会能力上。远程教育整合是以教师的技能为基础的,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前,教师不仅要掌握远程教育使用方法,还要对不同的远程教育素材编辑工具的性能,以及远程教育辅助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不要忽略教师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学生协作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监视、广播、分组、在线帮助等多种功能,对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思维遇到障碍、学习受阻时,在学生不能自控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有效的引导,从而能够进行有效地个别化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新教材给予教师更多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远程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远程教育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1.学习目的明确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是为了系统地掌握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成人的学习是寻求某一专业领域的发展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学以致用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参加远程学多数的是在职成人,他们的学习从属于工作,他们不可能像青少年学习者投入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的学习必须具有较强针对性,在远程学习中成人往往选择与其目前或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其他与自身发展无关的内容则无暇顾及。同时,明确的目的性会使成人对学习产生兴趣、热忱和紧迫感,使之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具有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自我导向学习一词最早是由塔富(Tough)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由学习者负起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进行的自我教学。可见能够进行自我导向学习的学习者应具有独自计划、进行和评价学习活动的能力。成人远程学习者正是如此,他们虽然是为了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或是获得学历文凭,但在学习过程中,成人学习者并非盲目按部就班地学习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内容,他们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进度,并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现出自我导向的学习特征。
3.具有丰富的个人经验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林德曼(E•linderman)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在成人教育中,“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习者的经验”、“经验是成人学习者的最有效的课本”。人们对新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往往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成人学习者一般都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生活经验,他们的理解力正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面对新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将更加依赖其过去的经验。成人所具有的丰富独特的经验反映在学习上,一方面可以成为学习的助力,另一方面可以成为学习的阻力。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具体而有成效。但经验有时也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偏见或先入为主的观点,妨碍成人接受新的观念或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
4.流质智力减退和晶质智力增强
卡提而(R.B.Cattel)1963年提出的流质与晶质智力学说发现人类智力包括两种性质相反、互相补充的智力因素,分别为流质智力和晶质智力。流质智力反映天生的能力,与后天的知识经验无关,晶质智力则反映由经验和教育获得的知识。此两种智力交互运用、相互补充,而直接关系成人的学习活动。根据研究结果,流质智力在青少年期达到高峰,成年期后逐渐下降。而晶质智力则从儿童期逐渐增长至成年期,若不断增进知识和从事教育活动,晶质智力将持续成长。成年期由于流质智力逐渐减退,而晶质智力逐渐增长,故成人的记忆力慢慢衰减,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却日益增强,学习能力仍然相当稳定。
5.学习时间零散、不固定
远程学习者以在职工作的人员为主。与儿童青少年学习者每天除了必要的休息和有限的娱乐时间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不同,成人学习者只能在工作和必要的家务活动之余,以有限的休息时间学习,因而学习时间不固定。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点也是成人学习者选择远程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基于学习者的远程教学设计
远程教学设计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结合远程成人学习者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目标、环境、资源、情境、评价等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环境和情境创设等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意义建构。
(一)远程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传统的教学设计较多地以教师教学为基本原则,远程教育以支持学习者学习为基本点,显然传统的教学设计原则将限制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本文提出了关于远程教学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个别化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知识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远程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中,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者主动去建构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2.情境性原则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中发生的,不同情境中的学习是不同的。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应尽量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创设出尽量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让学习者在自主探索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性原则
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个人情况参差不齐,照搬班级授课制中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肯定行不通。斯金纳在其程序教学中强调自定步调原则,鼓励每个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个别性原则就是针对学习者的差异性和自定步调原则提出的以个体特点为出发点、以个性发展为目标、以适应需要为原则、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在个别化教学中,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时间等。
4.社会性原则
社会学家指出,人类的存在并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人作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交往为起点的。知识、真理是在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识。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习者以个人经验为背景的独自学习只能建构起对知识片面的理解。因此,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话,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将有助于学习者全面建构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二)远程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情境创设、学习评价等。通过对远程教学设计原则、成人学习者学习特征分析,笔者应用系统化观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远程教学的指导,提出了远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紧密地联系着。成人学习者具有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他们学习具有较强目的性,他们十分清楚自己希望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此,在远程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制定时,要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作用。应尽量多与他们交换意见,让他们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远程教学设计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手段对课程学习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想通过学习达到什么目标,并在制定目标时将他们的意见融合进去。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个别化,不能一刀切。让每个成人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2.学习环境设计
在远程教学环境设计方面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媒体设计阶段,利用媒体开发了大量音频、视频教材以及计算机课件;第二阶段是过程设计阶段,重点强调对教与学的重新整合,资源的重新整合,及对学习过程的管理、监控与评价;第三阶段即现阶段是学习环境设计阶段,以专业学习网站建设为主,强调对学习环境、资源环境的设计。这三个阶段分别从点到线再到面体现了远程教学环境设计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但只停留在面上的设计是不够的,应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立体化的远程学习氛围。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创设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建立协作学习小组,配备辅导教师。利用网络留言本、学习论坛、聊天室、公告板、电子邮件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辅导老师引导学习者就学习内容展开讨论和对话,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建构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二是提供全天候的学习顾问。成人学习者学习时间零散、不固定。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或技术上的困难时,很可能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他们会感觉“孤立无援”,丧失学习信心。全天候的学习顾问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设置的。学习者无论何时提出问题他们都会立即给予回应,消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孤立感。三是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协作学习、学习顾问的引导,使学习者逐步掌握远程学习策略,并能用远程学习策略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探索、学习,为自己开拓更广阔、更深层次的学习环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学习资源设计
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为中心,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这就必然要求远程教育机构为学习者提供配套的学习资源。远程教育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迅速及时地提供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并能通过超链接将互联网上与其相关的学习资源囊括其中。远程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获取资源方式的便利性是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等。网络课件主要解决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形式灵活多样,开发周期短。网络课程用于整门课程的教学,包括了学习内容、作业、测试等完整的教学过程。专题学习网站是针对某一个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此外,在设计远程学习资源时,除了考虑到不同类型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外,还应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以及各种媒体手段在学习资源中的作用。首先,提供与学习内容高度相关的学习资源。成人学习时间短暂,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高效率是必需的。因此,学习资源的提供应尽量与学习内容相关,学习资源丰富但不杂乱,具有顺序性、条理性,让学习者顺着提供的学习资源就能全面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其次,善于选择合适的媒体呈现教学内容。远程学习资源有文字的、图片的、音频的、视频的等等,恰当地运用各种媒体会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清晰地阐明教学内容,运用音频实现语音教学,运用视频进行网上授课、展现复杂的动态过程。还有运用不同的媒体形式表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最后,提供良好的导航系统。成功的远程教学应具有良好有效的学习导航系统,避免学习者因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而迷失方向、偏离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效率。如:设计网络课程导航图,在导航图中清晰标明课程各知识点、章节及它们的关系,学习者可以直接从导航图中通过超链接选择并转入要学习的内容。在网页左侧记录下学习者访问过的内容,并给予超链接,以便学习者随时可以返回前面访问过的内容。
4.学习评价设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本地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家乡自然和人文的观察了解活动充满着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使他们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获得美感经验。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大有可为的。本文作者所在的林甸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县内有静态储量达1810亿立方米的特大型地热资源。林甸县依托地热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着力建设“国际温泉名城”。在温泉城建设的带动下,林甸县形成了以丰富的人文知识、高雅的人文精神为主体的一系列人文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在实际教学中,作者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在课程中有意地融入温泉文化等本土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温泉城内涵,使他们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并日益增强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牢固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坚定志向,进而养精神,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比如,作者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校参与编写的县域温泉城教材《求索中的林甸》的基础上,进入林甸县人民政府官网,详细了解林甸县地热温泉的发现、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围绕其所出现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让他们充分领略家乡的优美景致,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理解建设温泉之城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目标,从内心深处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由此,作者借助县域资源这一载体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语文营养,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依托本校优势,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文营养,都是一部活的课本。因此,巧用本校资源,让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校生活都成为课程资源。只要教师能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本校的特色资源,就一定能丰富学生的视野,给语文课带来丰富多彩的素材。作者所在的林甸一中,建校历史长达60余年,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林甸地域文化和林甸独特精神的特殊载体。在教学中,作者巧妙利用本校的历史现状,实现了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作者指导学生到林甸一中图书馆、档案室,查找林甸一中的历史档案资料,翻阅《母校,在霞光中飞翔》等资料图书,搜集学校的历史和现实照片,借鉴《晴空一鹤排云上》《飞翔,奋起鸿鹄九天的翅膀》《金秋盛典———庆祝林甸一中建校五十五周年纪实》等专题片,认真研读本校开发的校本教材《高中生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使学生全面、真切、清晰、直观地了解母校辉煌的历史、可喜的现实和光辉的未来,准确把握母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特色优势和发展方向,受到一次深刻的校园教育,培养他们热爱林甸一中的情愫,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养成了能力,从而实现了有效的语文教育。
三、结合各项活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①加强同学考勤的记载:参与学习是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有缺失,基本的知识建构会缺陷很大,所以对考勤的力度也严格要求,考勤占考试总成绩10%,以两学时为一个单位,旷课一次扣1分,请假1次扣0.5分,累积超过总比例,则考勤成绩为0;
②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约占总成绩的20%,这部分内容借助于典型病例或者实际临床问题,由于我校成人教育的课程安排多为大课时,在课堂足够的时间内进行了特定话题或临床病例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了终结性的讨论报告;
③以特定的论题和临床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让每位同学再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以及从事科室的临床特点以形成了自我的观点和认识,以小报告形式体现和提交,抄袭和雷同没有给分,占总成绩20%;
④考试分为开卷和闭卷,开卷占考试总成绩20%,以课程内容为基本切入点,主要包括学科前沿及新知识,开课时候就布置,课程结束时就交回,闭卷考试以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知识点小而且分散,试卷以百分制记录,但是占到总成绩20%。总成绩的80%都是在平时完成成绩的记录,20%在最后完成,最终形成终结性的结论。
二、结果
通过对考试评价手段的探索,考核评价依据多样化,加大形成性评价比重。重视与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大对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教学,加强过程测试,才能清晰地考查综合素质情况。另外通过加强试卷设计,提高评价效度。使试卷的设计与研究涉及到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比例,增强试题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课程结束,通过学生以及相关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座谈以及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及班主任对于考试改革是比较认可的,特别对于一些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得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他们付出能够得到一定回报的比较满意的考核方式。
三、讨论
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但目前独立学院的教育机制和模式还有许多制约工科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不利因素。
1.1工程教育体系不清,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模糊
我国工程教育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目标含糊等方面。长期以来,高等工程教育一直委身于科学教育甚至被等同于科学教育,造成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导致教育培养体系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技术创新的脱节,增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3]。
1.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实践训练
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弊端是轻视工程实践训练,部分学校实习基地萎缩,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式的生产实习较多,深入生产过程、动手参与较少,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学生难以领会和消化理论知识,只能纸上谈兵,见到带有工程性质的问题就心里发虚[4]。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疏于实践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质量反映最多和最普遍的问题。此外多年的应试教育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风与思维,压抑了他们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3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比较落后
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一直受传统专业的影响,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符,专业教育知识面狭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科技的迅速发展;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负担沉重,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的训练环节偏少、学时偏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5]。
1.4教师队伍缺乏工程实践锻炼,影响工程教育质量
近年来很多学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迅速上升。由于他们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工程实践锻炼,因此,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同时学校与教师个人重学历、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导致教师培养集中在学历学位提升上,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形成知识传递从书本到书本、工科学校不“工”的尴尬局面。
二、独立学院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针对独立学院工程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2.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现代工程教育观
要树立大工程观意识,使工程训练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相适应,强化设计、制造、运行、开发、管理以及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训练,增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协作意识。要注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真正体现面向工程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将工程教育由培养工程科学家向培养工程师转变;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科学系统性向注重工程综合性转变,从而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使之尽早面向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工程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跟踪调查毕业生,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展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实习实训的改革,使教学过程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聘请研究设计院所、企业参与培养计划的制订,针对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增设实践类课程和实验,让学生动手拆装设备,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
2.3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工程能力培养渠道
通过实践教学工程化改革,让学生尽早地、更多地接触工程实际问题,以建立起牢固的工程概念或工程意识。
(1)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以产学研结合为桥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在企业技能专家指导下实习实训,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生产班组,跟班实习。参照企业职工技术培训资料,与企业人员共同确定实习实训项目、内容和要求,编写实训教材。带领学生到企业技术培训机构,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生产、管理实际,得到技术、技能、管理、文化、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实训,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解决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逐渐成为工程技术的创新主体,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先进的工艺装备和现代化加工工艺,是学生理想的工程实践场所,这是校内实践基地所无法替代的。
(2)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荣获各种技能大赛奖励的技能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专业教师和学生讲授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的应用,指导学生实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类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
(3)多渠道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为节约资金,可将企业闲置或报废的典型设备搬迁至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同时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软硬仿真操作实训、典型设备拆装实训等。针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邀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确保实践仿真模拟的准确性、广度、深度以及技术上的先进性;统筹校内实验资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实践资源的共享,促进实践教学水平共同提高。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既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也避免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走马观花的现象,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
(4)通过项目开发与研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通过参加教师或合作单位技术项目开发,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技术开发环境,培养与训练学生技术开发能力。
2.4多渠道培养工程型教师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关键。由于多数青年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自觉、有效地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体系,难以对学生进行严格、有效、切实可行的工程训练,造成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达不到社会与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学校可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做导师,并安排他们为企业兼职教师助课,从中学习先进技术、企业文化、最新标准和多年的技术工作体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改革薪酬计算办法,吸引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培训班。
2.5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要具备现代工程能力,就要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综合学习,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模拟和案例研究等推动学生学习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构建技能,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技巧,在工程实践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要增强课外实践活动效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活动,开阔视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