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外文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1: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外文毕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文毕业论文

篇1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

全球贸易现已摆脱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速上行,贸易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的势头将持续下去。未来5—10年,国际贸易增速将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6.5%,保持在7%左右。据世贸组织预测,全球贸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由1999年的6.8万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7万亿美元。全球贸易额与总产值之比将从1999年的23%提高到28%,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在规模生产和技术改进的作用下,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将走稳走低。

虽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增加,但未来几年国际贸易增幅仍可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处于上升期,使得国际市场供给充足、需求旺盛;科技革命和电子商务大发展,为贸易增长提供了后劲;贸易自由化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市场开放战略。

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表里的,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传统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三是现代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目前服务贸易已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20%,其中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发展最快。整个20世纪90年代,在三大类服务贸易中,商业服务年均增长达9%,快于运输业的4%和旅游业的6%,未来几年这种增长态势仍将保持下去。

(二)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贸易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又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东亚金融危机过后,这一势头重新显露。

与资本流动相对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实行大规模的产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并壮大了国际贸易。从数量关系来看,单位国际贸易额对国内GDP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这就对各国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全方位进入国际经济舞台,不能为贸易而贸易,二是注意贸易的质量,切实增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电子商务引导国际贸易新潮流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范围极度扩张,为国际贸易带来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但体现在贸易的实现形式上,也影响到贸易的实质内容和发展观念。电子商务实现了贸易的网络化、无边界化和个性化,能有效打破自然和人为限制,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互动交流性强等特点,代表着21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兴起孕育着巨大商机。据联合国的报告统计,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70亿美元,并将以倍增速度发展,到2010年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发展电子商务对各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否在新兴领域分得一杯羹,更在于已有的市场份额能否保得住。所以,各主要贸易大国对电子商务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这对向来苦于信息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同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税收和金融体制的调整,原有基础服务设施的改造,以及建立全面竞争的开放性经济体制。当前世界各国对网络经济的触及程度严重不平等,美国现在有30%的人上网,而发展中国家总体的上网比例只有0.6%。在电子商务提供的巨大空间面前,那些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国家将处于落后的地位。

(四)国际贸易格局稳中有变

美、欧、日仍是全球三大贸易力量,它们间的力量消长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总体格局。目前美欧日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60%,其中美进出口均居全球第一,进口占市场总额近二成,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世界出口市场,未来几年美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不会动摇。从近期看,美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日本的体制改革进展如何以及欧盟能否顺利完成“纳新”任务并稳定欧元,将是影响三方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发展中国家贸易比重近年来虽有所上升,但南北差距依然巨大。而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内涵和质量并不乐观,它们从贸易增长中获得的实惠不多。整个20世纪90年展中国家的人均所得增长速度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即使今后石油出口国的贸易大幅增加,其“石油收入”的大部分也只是用来弥补历年积累的财政和贸易赤字。中低档的出口结构使发展中国家饱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致使贸易竞争力下降,取得同样的出口收益要动员国内更多的资源,从而陷入“贫困性出口增长”的怪圈。除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仍将处于不利地位。

当前国际贸易领域面临的问题

(一)WTO新一轮谈判充满矛盾和斗争

新回合谈判将为21世纪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确定新的“游戏规则”,是影响国际贸易走向的重头戏,谈判中的斗争也将空前激烈。谈判分歧点多而复杂。

一是在农产品领域,美国和欧盟互不相让。美国和农产品出口国凯恩斯集团组成统一战线,主张取消农业补贴,放松对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准入的限制。欧盟联合日、韩等国,指责美国为占领市场滥用出口信贷和“隐蔽补贴”,并坚持禁止进口美国的激素牛肉和转基因食品。发展中国家普遍对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注:据世贸组织统计,2000年经合组织农业补贴总额达3000亿美元。)不满,强烈要求它们开放市场,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

二是在市场开放的范围和力度上,各方意见相左。美国主张对“第二批信息技术产品”和电子商务实行免税,开放电信、金融等服务贸易领域,降低化工、医疗器械等重要制成品的关税。欧盟与美立场基本一致,但对视听产品市场严加保护,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农产品和纺织品市场开放,强调现有的贸易自由化措施要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要到位。

三是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严重分歧。发达国家的关注点已从“边界线”上转移到“边界内”,要求对各国的投资体制、竞争政策等国内政策领域加以调整和限制。目前规则之争的焦点是美国试图把劳工和环境标准加进谈判议题,甚至提出使用制裁手段,发展中国家一致反对,认为此举的实质是削弱其劳动力比较优势。

各方利益难以协调。面对权益的再分配,有关各方宁可拖延谈判,也不愿自己受损。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中,美、欧等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方。虽然进口关税有所下降,但是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服务贸易的出口以及市场绝对规模都扩大了。但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有很多并未兑现。面对新一轮谈判,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谋求继续主导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而发展中国家要求平等参与谈判,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各方意见僵持,使多边谈判继西雅图会议失败后迟迟不能启动。从力量对比看,新一轮多边谈判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只有切实放开本国市场,并使WTO的规则明确化,才能取信于发展中国家,使国际贸易体系能够维系并发展下去。目前各方都在就新一轮谈判积极筹划,但真正启动谈判将很艰难,所需时间很可能会超过预期,近期内难有实质性动作。

(二)全方位的市场争夺战日趋激烈

国际贸易领域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竞争的最前线,并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价值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效果的重要标准,而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服务贸易更是直接为本国创造价值。为此,美、欧、日等国都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制定本国的贸易战略,投资、金融、生产、服务等体制和政策无不围绕着贸易来展开,同时国际斗争的焦点日益扩大,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领域都成为竞争热点。从效果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进出口贸易同步增长,服务贸易迅猛发展,这种大进大出的整体贸易格局使发达国家充分吸收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面。

各贸易大国努力扩大自己的世界市场份额。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国家出口战略和新兴市场战略已经初见成效,成为“新经济”增长周期的最大赢家。美国一直以贸易自由化的领导者自居,企图打破各个区域性协定的优惠政策界限,以达到“利益均沾”、为自己建立全球性市场的目的。欧盟在集中力量进行内部整合,同时加紧执行东扩和南下战略,并通过欧亚会议和欧盟—拉美会议等渠道试图挤进东亚和拉美市场,最近又提出对最不发达国家“除武器以外的一切商品”出口在关税和配额上给予优惠,借以开拓非洲和南亚市场。日本的重点则由多边转入区域合作,全力经营东亚地区,同时加强与新加坡等国的双边关系。

不同发展层次国家间的区域与双边联系日趋频繁,与贸易大国形成明显的竞争态势。一些在多边谈判中引起争论的议题,往往在双边谈判中较容易形成突破。发展中国家重点加强区域合作,联合自强,组成多个区域性贸易集团,像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已成为本地区贸易自由化的“排头兵”。

(三)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

发达国家仍以高关税和配额对进口设限。目前高关税主要集中在农业、粮食产品和服装等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上,如肉类、糖、牛奶等的关税税率往往超过100%,欧盟对超出限额的香蕉征收180%的关税。现在乌拉圭回合规定的取消纺织品配额的10年期限已过去大半,但美国在全部750种配额中只取消了13种。

新贸易保护主义花样迭出。发达国家设置了许多技术出口限制,如美国把计算机产品的出口国分为4类,对第4类“无赖国家”完全禁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3类国家实行许可证限制。欧盟以“绿色指标”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壁垒,美近来大力推销劳工标准。据估计,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外贸损失每年达1000亿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每年给发展中国家官方援助额的两倍。(注: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一些原本依靠出口已经脱贫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又出现“返贫”的现象。此外,在区域化和双边协议中,参与方互相给以优惠,有可能产生变相的保护主义。目前各区域贸易协议的标准和规则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可能会取代关税成为全球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我国外经贸战略的调整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一方面要进行贸易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还要在加入WTO后对贸易体制加以全面革新。为此,我国既要全力保持贸易的增长势头,又要有新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面对WTO的机遇与挑战

WTO的规则不是直接面对企业而是面对政府,但要以市场化来作为导向。为此应处理好三个层次的关系。

坚决执行WTO明确规定的原则性条款。我国现存外商投资方面的法规共有200多项,对必须做出的法律调整要统一步调、按时到位;电讯、金融、保险、证券、旅游、商业、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业领域都要对外资开放,并逐步取消在流通业的分销权和持股比例限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外资企业要实施国民待遇,不能再对其提出外汇平衡、国内采购、面向出口等要求;要提高行政方面的透明度。

充分利用WTO现有体制内的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护幼稚产业、特别保护条款等体制内的斗争手段,如对一些小型产业以及落后地区的补贴就是国际上认可的做法;在农业领域,WTO将政府扶持措施分为“黄色”、“绿色”等,我国在“黄色”尤其是“绿色”政策措施领域大有可为。

在WTO近年来开拓的服务贸易等新兴领域,要大踏步前进,以充分利用多边谈判已经取得的成果。

应当看到,加入WTO只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国际和国内的体制条件,我国经济能否顺利完成向现代化、知识化、集约化的转变,最终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赶超,才是真正的实际任务,也是要面对的真正挑战。在评价加入WTO的影响时,一定要把这方面的积极意义估计足。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经济体制高效运转,产业结构竞争力增强,并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持久的经济安全。

(二)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结构的档次

从国际竞争的现实情况看,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把出口部门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已经不够。如在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信息技术产业,计算机配件制造等环节已经逐渐沦为附加值不高的一般性技术,发展空间只能尽力维持而无扩展余地。只有发展芯片等较为高级的产业内环节,才有可能占领未来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产业和贸易层面上的原因,就是多年来依赖的信息技术中低档产品出口增幅下降,导致出口创汇减少,进而使得金融体制在国内外资金外流的冲击下崩溃。有鉴于此,我国应在制成品贸易比重有所上升的基础上,注意在对外经贸工作中质和量的结合。为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出口产品的升级,我国应进一步细化市场分类,高附加值的产业和环节应是今后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

(三)实行外贸经营方式的独立化、产业化

凭借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全面提高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能力,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以面向世界和国际化的视野制定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加入WTO的应有之义。在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的国内外条件下,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外贸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应从吸收外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境外加工贸易以至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渠道完善外贸的产业化经营;同时鼓励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合作开发国内稀缺的资源;充分利用我国内市场容量大、层次多的先天优势,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外贸产业结构。

(四)实行外贸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多元化

外贸企业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加入WTO应是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全民总动员,民间经贸力量能否以符合国际规范的经营方式发展壮大,这是衡量中国战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近期中国已做出一些有益尝试,如放宽私营企业进出口权的申请条件,建立金融支持机制,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信用担保、信息咨询以及人员培训等服务;加入WTO后还要根据实际效果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目标是建立起全面的出口促进体系,以适应当前国际上对“整体贸易”的战略要求。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美、日、欧是中国三大重要出口地区和贸易顺差大户,今后应继续巩固和拓展;同时应适当扩大三大市场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以缓解贸易不平衡造成的矛盾;对亚非拉市场特别是周边地区,应加大力度开拓,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应着意开发国内短缺而急需的石油等资源性、战略性产品。应尽快推进和落实该地区的贸易自由化,以建立较为固定的外经贸根据地。

篇2

(一)积极影响

1.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条件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货币的购买能力,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大幅度提升。盈利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企业引进高新技术的步伐,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也有助于我国企业的产品由低端产业链向中高端产业链发展,使对外贸易的条件得到相应改善。2.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由于出口贸易发展迅猛,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3年全年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92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有71起,比2012年增长了17.9%。我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一直实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来实现出口导向战略,凭着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市场,面对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必然会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倾销诉讼,减少贸易磨擦,缓解贸易形势,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可以减少贸易顺差,缓解国际间收支不平衡现象。3.有利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价值链被更详细地分割为一个个的价值元,全球分工明确,发展中国家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事低端价值链的生产,而发达国家则处于价值链的上端,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人民币升值会使得我国的资金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同时,国外原材料相对变得便宜,在国外就地设厂会增加利润,国内企业就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中国的资本输出和投资实力,增强外贸企业的海外并购能力,这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消极影响

1.对于国内企业来讲,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会大大减少,而这些企业势必将投资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了劳动力密集和附加值低的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可能迫使国内制造企业在海外建厂,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这就造成了国内企业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对于外资企业来讲,外企在我国建厂多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这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使就业岗位的数量下降,使国内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增加我国的就业压力。2.抑制外商对华投资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增加在华投资的企业的投资成本,降低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更严重的是会导致部分外资撤离中国,把资金转向更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直接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不利于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就业水平。3.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同时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相应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被大大削弱,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这会导致我国的贸易顺差逐步缩小甚至导致贸易逆差的出现,造成收入损失。并且人民币升值使得其他低劳动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能力增强,造成已有的市场份额减少。4.使我国外汇净资产收益受损截至2014年6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39932.13亿美元,然而如此庞大的外汇规模大部分是由美元构成,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外汇不良资产增加,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长远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外汇管理体制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经贸活动日益增多,因此政府应该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参与外汇的结算,规避外汇风险,完善外汇管理体制。我国央行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多管齐下加强对我国产业的政策扶植,积极鼓励优秀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并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对于我国的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优化投资能力,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二)外贸企业应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规避金融风险

篇3

1、 语言类

1、 The Importance of Oral English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ken English

4、 Formal and Informal English

5、 On English- Chinese and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6、 The Function of Figurative Language

7、 Body Languag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8、 Colloquial English and Written English

9、 Linguistic Study of Journalistic Language

1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11、 The Function of Grammar in English Acquisition

12、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s

13、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4、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Letters

15、 A Linguistic Comparison Between Business English and Literary English

16、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17、 Adjustment of Syntactic Components for Forcibleness and Impressiveness

18、 The Word BUT in Negation

19、 A Study of Nominal Relative Clauses

20、 The Expressive Function of the Continuous Tense in English

2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English

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Journalism

23、 The Function of English Idioms

24、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A Comparative Study

25、 English and Chinese Sound Systems-----A Comparative Study

26、 On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27、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Creates New Words

28、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Enlarges Its Vocabulary

29、 How Journalistic English Shortens Its Words

30、 The Witty Use of Conversion in English Journalism

31、 The Witty Use of Compounding in English Journalism

32、 A Pragmatic Study on Conversations

33、 The Practical Us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34、 How to Distinguish English Synonyms

35、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36、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Basic Word-- Stock

37、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Phrasal Verbs

38、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39、 Functions of Language

40、 A Study on English Lexical Collocations

41、 How to Use the English Dictionary Effectively

42、 Improv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Anticipation

4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English Learning

44、 Error Analysis and Improving Ability in English

45、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Cohesion

46、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ve Tongu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7、 A Psychological Study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dividual Varie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4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cientific English and English for Advertising

49、 A Study of the Language in Advertisement

50、 A Comparison Between Sino-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51、 A Study of the Web-Chat Language

52、 Discourse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Chinese?

53、 Exploring Gender-related Communication Styles in Chinese

54、 Cultivation of Awareness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Writing

55、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me and Rhym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56、 The Function Approach to the Reference of the Chinese Reflexive“自己”

57、 Study on Refusal Strategi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58、 Investigating Humor in the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

59、 On English Allusions

2、翻译类

60、The Top Criterion Appraising A Piece of Translation

61、Som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f a Competent Translator

62、A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3、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Idioms

64、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Proverbs

65、What can Linguistics do in Translation

66、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67、Translation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68、The Technique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69、The Techniques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70、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 to Business Translation Practice

71、How Executing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Differs From Executing Business English

Interpretation

72、On Translation Methods

73、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s

74、Language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75、Translation Criteria

76、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Numeral and Measuring Words

77、A Study of Yan Fu’s View on Translation

78、Cultural Discrepancies in E-C/C-E Tourism Translation

79、C-E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80、Comments on Huang Yuangshen’s Version of Jane Eyre

81、“Addtion”and “Deletion” in C-E and E-c Translation

82、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83、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

篇4

根据巴塞尔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调研报告,目前国际银行界关于风险分类的方法可归为三类:

1.以统计为基础的方法

打分卡、信用打分模型、违约模型以及KMV公司的信用经理人模型等,均属于以统计为基础的方法。为构建模型,首先要识别能够反映违约概率的财务变量,并运用历史数据估计每一个变量对违约的影响程度,即变量的系数。然后,将要考察的贷款有关数据输入模型,得出该笔贷款的违约概率,进而得出相对应的贷款等级。这些方法大多是用于一些中小客户,少数银行用于大客户。

2.有限的以专家判断为基础的方法

同上述纯粹的自动处理方法相比,有些银行的分类以统计方法为基础,但是允许分类人员对分类结果依据一些判断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具体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首先利用打分模型得出分类结果,然后分类人员对分类结果依据一些判断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另一种是将所有要考虑的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都分别赋予一个最高的分值,用于有效地限制某一具体因素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程度。

3.以专家判断为基础的方法

即依靠专家的个人判断能力对贷款进行分类.有超过一半的银行在对他们的大型客户进行分类时采用的是这种方法,另外有超过一半的银行在对他们的中小型客户进行分类时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统计模型在这些银行里的作用差异是很大的。总之,采用这种无任何客观约束的专家判断方法,在所有情况下,评级人员在进行评级时有权偏离统计模型的评级结果。

二、花旗银行贷款分类做法

花旗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即是其内部评级系统,应当说花旗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技术领先,功能完善,不仅拥有和处理了大量的样本和数据,而且使用了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先进的科研成果。正是依靠这一系统,花旗银行得以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和管理,确保其各项业务的安全、有效。

1.主要评级方法和技术

花旗银行风险评级体系由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构成。其中客户评级是通过使用验证过的统计模型(债务评级模型)、外部评级机构打分模型或主观判断方法得出的。债项评级使用客户评级结果作为起点,然后再考虑其他一些影响贷款损失的因素.

债务评级模型(DebtRatingModels)是花旗银行自有的。基于统计的信用风险模型,建立于大量的数据和经验基础之上。该模型从1990年开始使用,到目前已经过15年的检验和数据提炼,模型目标是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之间,在缺乏有效的资本和股票市场的情况下,在缺乏外部评级的情况下,采用一致的评级框架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在风险评估方面获得较大的一致性.通过对地区和行业违约概率及损失率的度量,把风险评级和客观的损失度量联系起来。花旗银行还建立了自己的预警体系。据介绍,其预警体系较早地对安然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阿根廷危机等进行了报警,大大减少了该行的损失.花旗银行已经将特定违约损失率(IGD)作为债务评级模型的一部分,对贷款违约时的损失进行了度量。对LGD的研究是按照地区和行业进行的.目前已公布了美国和拉美地区的LGD数据.数据表明:LGD的使用占全部美国资产组合的33%,而占拉美地区资产组合的32%.

2.内部评级系统的应用

内部评级在花旗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对全部风险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即报告风险;二是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创造和提高风险收益。

总之,花旗模型体系的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该行自身多年的经验和计量技术的结合.另外花旗银行不仅具有世界各地各种金融产品的经营经验,还有一支由具有高学位、研究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组成的研究队伍,其实力与任何顶级评级机构相比,毫不逊色.为了保持和发展其研究实力,花旗对其研究人员按职责和贡献确定薪酬。

三、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贷款分类的差距

1.分类的基本思路不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要求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评级维度的规定,内部评级法下合格的评级体系有独立的、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维度一是借款人违约风险,二是特定的交易风险。第一维评级必须针对借款人是否有违约风险,同时借款人不同贷款的评级必须一致,而不管每笔交易性质是否有差异;第二维评级必须反映交易本身特定的风险要素,如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等。目前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的分类方法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只有少数商业银行的分类方法是符合上述要求的。

2.客户分组不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评级(包括授信)基本不对客户进行分组,对所有类型的客户评级(授信)采用的基本是同一个模型、同一个公式、同一套方法,这必然会导致评级(授信)的定量计算结果仅对部分客户群适用。

3.行业因素考虑不够

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对行业因素的考虑远远不够.如某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评级系统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对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是通过企业财务指标与行业标准值的比较来实现的,对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状况是通过定性部分对行业发展状况给予了1分的权重来实现的,上述方法虽然对行业因素有所考虑,但方法欠科学,尤其是对不同行业的风险状况评估做的还远远不够。

4.规模因素考虑不够

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对规模因素的考虑方法上尚欠科学,力度不够。如某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评级系统,它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个部分,其对规模因素的考虑也是通过上述两个部分来体现的。在定量评价(权重75%)部分,不同规模的企业按照各自所对应的标准值(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三种)来确定各项财务指标的得分。得分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所在规模分组中的相对地位,这样会使得不同规模企业的得分缺少可比性。

5.缺少对区域因素的考虑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评级系统均缺少对区域因素的考虑,造成不同地区同样评级企业之间的违约概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类别贷款的违约损失率存在很大差异。

四、改进的建议

1.通过科学的客户分组完善客户评级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实际,在分类前首先对客户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选择不同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分类。只有客户分类准确性提高了,建立在客户分类基础之上的贷款分类才可能准确。

2.将行业因素的影响科学地反映到贷款分类中去

行业风险和客户在行业中相对于竞争者的地位对债务人的信用质量有很大影响。建议将行业因素的影响科学地反映到贷款分类中去。首先根据一定标准(如盈利和增长、稳定性和外部环境等)将不同行业分为低风险行业、中等风险行业以及高风险行业;然后,根据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将企业划分为四类:产品领先者、重要的国内或地区市场竞争者、中下层的竞争者和弱竞争者;最后对客户分类进行调整,一般处于低风险甚至中等风险行业中的高端客户将不被降级,高风险行业中的低端客户一般属于问题贷款类别,其他根据情况对分类进行适当调整。

3.重视规模因素对客户评级的作用

规模因素是衡量企业风险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规模较小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时,规模因素通常是作为一项单独的因素,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建议国内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评级时参照国际大银行的做法,将规模因素作为一项单独的因素,赋予合理的权重。

4.将区域因素的影响反映到贷款分类中去

鉴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环境、法制环境等方面差距较大,而上述因素对企业的违约概率以及违约损失率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评级及分类时选择适当的指标将区域因素考虑到评级和分类中去,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违约概率以及贷款的违约损失率,保证同一评级客户在不同地区违约概率的一致性,同一分类贷款在不同地区的违约损失率的一致性。

5.加快国别风险的研究,建立国别风险评价体系

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加紧国别风险的研究,建立自己的国别风险控制体系,将国别风险运用到客户评级。贷款分类等环节中去,为下一步的资产全球化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thesis statement: the methods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are discuss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first, it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second, seven practical translating ways and skills are elabora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keeping the flavor of the english idioms as well as catering for chinese readers.

1. introduction

1.1 th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idioms

1.2 the sources of english idioms

1.3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2. the categories i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2.1 the translation of corresponding idioms

2.1.1 word-equivalence

2.1.2 word-amplification

2.2 the translation of partial corresponding idioms

3. seven practical translating ways of english idioms

3.1

3.2

4. conclusion

4.1 restatement of the main idea

4.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

4.3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of e-c translation

5. bibliography

[1] fu shaohua付少华.2003.习语的文化特征[j].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3:25-30.

[2] he huigang何慧刚.2004.英汉习语翻译与文化交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

居中,四号,宋体,加粗

居中,四号,times new roman, 加粗

小四,times new roman

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以下同此要求

篇6

随着村委会选举的深入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村委会选举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对中国乡村问题展开研究,引起了国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以欧博文(Kevino’Brien)、李连江(LianjiangLi)、白思鼎(ThomasP.Bemstein)、戴慕珍(Jean01)、爱波斯坦(EPstein)、劳伦斯(Lawrence)、柯丹青(DelKelliher)、史天健(shiTianjian)、墨宁(MelhaeMon)、罗伦丝(susanLawrence)、斐敏欣(peiMinxin)、西尔维尔·陈(sylviaChan)、郑永年、何包钢等为代表的国外专家,多次就中国农村的村委会选举等问题来我国进行“田野调查”,被誉为我国农村选举与治理研究的“海外学派”。这为当前我国农村的村委会选举研究提供了国际化的比较视角。

这些国外著名学者,他们以局外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的田野,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如欧博文的《村民、选举及公民权》(2001);李连江的《村委会选举观察》(2001);戴慕珍的《选举与权力:中国村庄的决策主导者》

(2000);柯丹青的《中国国内关于村民自治的争论》(2001);牛铭实的《村民自治:中国民主化的基石》(2000),等等。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他们主要侧重于对我国村委会选举的本质、方式、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农民能否行使民主权利等相对敏感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欧博文、劳伦斯等从村委会选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斐敏欣(PeiMinxin)、西尔维尔·陈(sylviaChan)等则指出,我国的村委会选举是中国渐进民主的一部分,是中国公民社会的增长点等。

总的来看,当前国外对中国村委会选举问题的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研究领域广泛,可以说是一种多元化、全方位的研究。目前西方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学者,运用各自的理论对中国乡村选举问题展开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第二,研究人员日益增多,研究受到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建立了机构研究中国村委会选举问题。不少国家的政府、民间组织和基金会及一些国际组织都提供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国乡村问题研究,如美国福特基金会出资支持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单位进行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问题的研究。

第三,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当前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中国乡村选举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到中国乡村进行过实地考察。由于资料收集的关系,不能详尽例举,但国外专家的成果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启发的观点,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篇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差异化;品牌;产业升级

人民币升值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外贸、消费、投资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进出口企业。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脚步有所加快,到9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至7.51,累计升值10.11%,不少外贸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避险手段而遭受重大损失。本文拟就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有利有弊,总体来说,人民币年3%左右的小幅升值对中国外经贸整体发展的影响并不大,近两年的进出口增长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1.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正面效应

第一,有利于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

第二,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内陆城市和地区发展。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而这又必将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有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币表示的我国稀缺的进口技术、设备、资本品及中间产品价格下降。在钢铁、石油等价格上涨10%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可以抵消这个上涨。消费者的实际财富和购买力因进口品价格下降而扩大。

第四,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这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长虹、海尔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速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

第五,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

2.人民币升值对外经贸发展的负面效应

第一,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严重影响我国的就业及经济增长,并进而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第三,人民币升值如果大幅升值,有可能断送某些领域的工业化,造成大量资金不合理外流,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第四,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由于人民币升值,老百姓能用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东西和服务,使老百姓分享更便宜的出国旅行和进口车、珠宝、手表、电子产品等高档消费品,这对上述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商来说,是一个利空。对于那些使用了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如航空公司来说,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而价格优势正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生命力。另外,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而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故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短期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我国的出口型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依存度50%左右,且附加值低,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出口价格弹性较低,降价空间很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如果人民币升值3%,可能会抹平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中国家电产品以低成本而在国际市场获得相对比较优势,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故出口增长形势对家电行业的整体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升值2%将造成家电出口中8%左右的利润损失,影响家电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损失将超过2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因此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对其他行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事实上,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7.3%,位于世界第三位,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的最高排名;即使是在升值影响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2006年1-7月出口额为778.04亿美元,同比上涨23.92%。2006年8月海关统计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88亿美元,全年为1019亿美元。而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涨幅已经达到3.8%。这一数据说明,从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并没有出现疲软。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与企业应共同配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各项对外贸易,在WTO规则准许的范围内辅之以多种经济政策。如运用计划、税收、价格、财政、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杠杆,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各种手段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例如,通过关税政策、配额政策,使应该受促进的产品出口得到更多的保护和鼓励,而应该抑制的产品(非必需品)的进口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利用WTO相关政策,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的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以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弥补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外贸行业收入的减少。从而达到既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改善贸易收支,又达到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通货膨胀效应的目的。

外贸企业应深入研究、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升值压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外贸企业要重视人民币升值问题,加强汇率机制研究。企业要把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出口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理念,以保值而非投机的心态对待汇率风险管理,并树立风险管理的成本意识。

第二,出口企业要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培养财务人员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财务人员必须明白每笔业务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应该找谁去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出口企业应该将风险成本打入业务预算,如出口谈判时使用远期汇率而非即期汇率核算成本。

第四,出口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依托银行专业的财务顾问和理财顾问来化解和规避市场风险,因为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发展业务,而不是汇率走势分析,应善用银行的服务和产品。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根本之策。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优势弱化的背景下,出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3.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来给中国企业施压。从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只有提高自有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这样即使人民币升值到100元兑6美元,企业的竞争力将依然存在,就像目前的三星、索尼一样。

4.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巩固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南美、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欧、俄罗斯等新兴出口市场,防范单一市场的不稳定风险。中东、欧洲地区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对价格不是很敏感,企业应积极向这些地区推出优质优价的产品。同时要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规定,尽量选择多币种进行结算,规避单一货币的升贬值风险。

5.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进出口相结合的业务,进口一般占到出口的30%~70%,进口用汇可相应抵消出口收汇的人民币之损失,并且人民币升值以后,部分产品的料件进口价格已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因此,外贸企业应努力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以及劳动力成本优势,生产型企业通过加大料件进口,外贸公司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6.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外贸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做好“节流”,间接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7.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账款占用。外贸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8.增加外汇负债,平衡外汇收支。外贸企业要通过申请外汇贷款,将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等方式,适当增加外汇负债,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要充分利用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减少结售汇之间的手续费支出。

9.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10.采取更有利的结算方式和币种

(1)出口业务尽量采用即期结算方式,如即期L/C或D/P,如果采用T/T方式结算的,应尽量提高预收款比例。而进口业务应尽量采用远期结算方式。

(2)逐步改变目前出口贸易中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币种,灵活选择其他非美元硬通货币种进行结算;而对于进口贸易,继续选择美元为结算币种,不失为比较明智的选择。

11.通过提高出口报价、压低采购价格向客户或供货商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

(1)对于自营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应根据新的汇率调整出口报价,尽快加强与外商沟通,并做好与供货商的沟通,订立新的协议,在商业合同中,要考虑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2)对于出口业务,改变按固定换汇成本结算的方式,应与委托方签订新的出口协议,明确按固定费率收取费,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12.政策上支持进口。在防范进口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进口业务,对冲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业务的不利影响。对于委托进口业务,在合约中,应明确按实际支付国外供货商货款的付款日的汇率与委托方结算,这样除了可获得费收益外,由于人民币升值,还可以获得因进口押汇而“推迟付汇”产生的汇兑收益。

13.综合运筹外汇现汇账户。衔接好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减少外汇资金占用,减少汇差损失和手续费开支。

另外还可运用和保险公司签定汇率风险保险合同等方法。面对人民币升值的新形势,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合运用以上策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宏观经济和外贸企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部门需加强宏观调控,为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外贸企业则应主动面对挑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主动及时进行调整,把握机遇,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进一步持续升值的预期下,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旭伟,曾秋根.人民币汇率挑战与变革选择[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王奇松.思考金融问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具体含义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外币报表折算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什么汇率,二是外币报表折算所致的差异如何处理。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因此应该选用时点性质的汇率(如历史汇率、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收益表是动态报表,因此应该选用时期性质的汇率进行折算。所谓的时期性质的汇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鉴于收益表各项目数据实际上是不同时点发生的收入或费用的总和,所以以平均汇率(加权平均的或简均的历史汇率)来代表一段时期的汇率水平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对报表折算差额的处理,或者计入资产负债表,或者计入损益表。在计入资产负债表时,它一般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单独列出;在计入损益表时,它一般列做税前利润的调整项目。

我们可以将历史汇率、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以及报表折算差异作损益处理或作业益调整处理看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方法要素。

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成为难题,不是因为没有最好的折算方法,而是因为没有选择适当方法的最好标

我们认为,从现在可供选用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来看,没有最优的方法,也没有最差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选用适当的方法应该是解决外币报表折算难题的较好思路。下面引用通行的对各种方法的评价,以资佐证。

1.现行汇率法。该方法是最早采用的方法,也是四种折算方法中最简单易行的,而且,折算后编制的报表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报表的各种财务比例,但是有人认为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数据用现行汇率折算后,报表数据既非历史成本,又非现行市价,变成了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的纯数字。

2.流动非流动项目法。按该方法折算后,报表中的流动项目保留了原来报表上的真实比例关系,有助于对营运资本的分析,但它以流动性作为分类标准来选择折算汇率缺乏理论基础,实际上,长期应收账款和长期应付账款是应承受汇率变动风险的

3.货币非货币项目法。该方法弥补了长期债权、债务在流动非流动项目法下不承受汇率变动风险的缺陷,但是,货币性非货币性项目的划分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并且,仅仅根据某项目是货币性的或非货币性的来决定该项目的折算汇率,同样缺乏理论依据。

4.时态法。时态法是对货币非货币性项目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基本上保持了计量属性的一致性,以计量属性作为汇率选择的标准有理论依据。缺点主要是操作复杂,且会改变会计报表的各项目比例关系。

三、一些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就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不完善之处

笔者认为,现在关于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争论,仍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让我们先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处理》(1983)中,根据国外主体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中的特点,将国外主体划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具有很大自主性的主体,另一类是作为母公司经营活动在国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主体,并认为对该两类主体的外币报表应该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进行折算。

2.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提出功能货币的概念,并要求:如果国外主体是相对自主并与国外经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实体,其所用的功能货币通常为当地货币,经折算后的美元报表,应尽可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的财务比率的关系,为此,该国外主体的报表应用功能货币表述,以现行汇率法折算。如果国外主体是国内公司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则处于该经济环境中的国外主体,应该以美元为功能货币,根据美元观点按时态法重新计量。

可以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是从客观的环境因素来选择折算汇率的,这种思路有其合理成分,但从结果看,还是有些不足。首先,在具体实务中,境外实体和境外营业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许多子公司既可归入境外实体,又可看做是境外营业,因而在具体选择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其次,在合并报表编制当中,有的子公司按国外实体的标准采用现行汇率法,有的子公司按境外营业的标准采用时态法,合并出的会计报表成为各种方法结果的迭加,对同一项目例如固定资产,有的按历史汇率反映,有的按现行汇率反映,这样合并出的报表的有用性就大打折扣。财务信息使用者根本无法辨别每个子公司折算中所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上述准则只从折算汇率的选择考虑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而忽略了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另一个要素——折算差异的处理,它们并没有对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下对外币报表折算差异的处理方法提出任何疑义,而是默认这两种方法的处理是合乎道理的,这使得合并报表的编制中,一部分折算差异计入资产负债表,一部分折算差异计入损益表,这显然也有不合理的成分。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根据外币报表折算的目的,来选用折算汇率,并且要对整个折算方法体系做通盘考虑。

四、折算目的:折算方法选择的新视点

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目标是决定一个系统特性及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会计理论也告诉我们,在目标、原则、准则、程序、方法等诸多会计概念中,会计目标处于最高层次,并对其他概念起决定作用。因此,把折算目的作为折算方法选用的标准,理论上合乎逻辑,实践上也能满足需要。

对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可能是集团内部管理需要,也可能是对外报告的需要。我们认为,在这两种不同目的下,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应该如下考虑:

1.出于公司内部管理目的的外币报表折算应采用时态法。原因如下:第一,时态法按报表项目计量属性选择折算汇率的做法,能使集团管理者看“翻译”后的子公司报表如同看“原版”报表,能清楚地了解到其下属的各子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第二,时态法将折算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能增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汇率变动是一种客观事实,在汇率变动的当期就确认其影响而不是递延到后期实现时才予确认,使管理层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增强跨国管理避风险的能力;第三,公司内部管理层所需要的信息,不仅重视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未来。时态法将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反映了一种潜在发展趋势,更有利于管理者利用财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2.出于外部报告目的的外币报表折算应选用现行汇率法。原因如下:

第一,广大股东和信贷人并不是很容易得到某时点的历史汇率,也很少去查证,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单一的现行汇率对广大股东或信贷人来说反而更具有客观可验证性,避免了经营者巧妙利用历史汇率来粉饰会计报表,蒙骗广大投资者和信贷人,损害他们的利益;

第二,将折算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中,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避免了对广大投资者的误导,有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正确地理解财务信息;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