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物理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1: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物理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教育论文

篇1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它通常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观点即教育观念,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

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承担着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的任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不可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质决定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新课程观下,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发展各种能力、培养科学品质。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教师,物理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目标实施。因此,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否则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制约着物理教育目标实施的质量。

这样在新课程观下,对物理教师就比以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必须敬业、勤业、乐业、热爱教育事业;2、要有系统、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知识;3、要有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的知识;4、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5、要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维护者;是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方法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物理学对初中生来说是启蒙课,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要求教育旨在谋求学生整体的智能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则是他们的智能得以持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创设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以生动的实例和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并依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物理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应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去教育、影响学生。如通过“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热机”等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节能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阅读材料”,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对中国古代物理学巨大成就的客观介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心灵健康发展。

(四)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差不多。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还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崔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自我学习。

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决和应付的。为此教师必须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这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所以教师不能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行为的变化:①是尊重、赞赏学生,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以及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②是帮助、引导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③是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有价值的问题是与“学生学会学习”密切相关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和将研究成果用于改进教学”的问题。④是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其他教师合作、与社区人员的合作是新课程对教师行为变化的突出要求。

篇2

物理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物理教育的现代化需要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的全面学习自主性,但应试教育占教育界的主题思想阻碍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物理教育的管理或体制现代化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保证,现代化教育不仅仅需要自主性,更需要从教育体制,管理和评价等问题入手,为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的缺陷,必须降低传统教育对物理教育的影响,要依靠体制和管理上持续改革创新.现代化的物理教育不仅需要解决好物理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系问题,还要与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现代化的物理教育需要长期的实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物理教师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者和关键,现代化的物理教师教育观念要勇于创新、应勇于开拓进取以及具备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了解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培养现代化的知识结构和现代化教育观念.培养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应该在师范类院校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只有实现课程体系,教育思想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才能够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的实践是实现物理教育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人类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变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据教育史记载,人类曾经历过两次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文字印刷术的出现[2].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学习能力不受空间限制,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或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印刷术的流行则为知识的大面积普及奠定了基础,印刷术的普及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印刷术是第二次学习方式转变的标志.但在工业社会,拥有上述人类学习本领是远远不够的,工业社会意味着信息快速发展,竞争激烈,变化急剧,这需要人才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优势.信息社会对人们的智能水平要求非常高,如果处理问题不当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一个产业一个星期内,甚至一个小时之内就会破产仅仅归咎于受经营者判断力的失误.计算机的普及和使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计算机使人的脑力得到延伸.当计算机用于生产过程,则大大提高了人们驾驭生产的能力,从而弥补了人们某些脑力方面的局限.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媒体,有可能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能够使物理教育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计算机是促成师生熟悉知识经济的主要学习和劳动工具,对教学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所有学校都应该大力投入在计算机方面的硬件设施,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媒体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关注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教学媒体,使计算机教学的广泛运用不断促进物理教育的现代化.

四、创新是物理教育现代化的生命力

篇3

1.物理教学的艺术感

如何有艺术感地去上这节课,我做了一个实验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更好地对它进行了完善.第一步,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学生基本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就很好地做出了猜想,根据“我个头长高后体重就上去了”;或者“课桌比起椅子重”等现象,学生做出了“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猜想.第二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在导学案上设计实验表格.对于器材的选择,我的重点主要放在体积的测量上,因为对天平的选择学生早已熟悉,但是体积的测量工具由于还尚未提及,所以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第三步,学生设计实验表格.第四步,学生动手开始按设计的步骤分组去实验并将数据填于实验表格内.在实验过程中我主要以辅导的方式个别引导,在有问题的小组因材施教.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事实上学生很容易得出“不管是木块还是铁块,体积越大时质量也越大”.以此为基础,我加以深入提出:“从这些数据你能不能得出更具体的关系?”.有些聪明的学生在经过计算分析后告诉我“质量与体积存在着正比关系”.紧接着,我以此为接入点层层渗入,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何来验证你们所提出的正比例关系?”.这里有些反应快的学生在思考一会后马上回忆起以前分析实验表格的经验“看两者的比值是否为定值”.到这里,便是整个实验的,根据这个线索我让学生重新完善我们设计的实验表格.最后学生最终得出了更为精准的结论,这里就不加以叙述了.我的设计不同于以往主要体现在不是以传统的灌输式,而是采用层层递进的引导式来进行教学.传统教学的表格直接给出,学生要做的只需做实验,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而我的设计通过实验后的数据,重新去完善我们的实验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利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自己去设计实验,甚至去完善实验.重现过去探究这个实验的科学家们的实验过程,激发他们对于物理探究的热情,体会物理不仅仅是理论,而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上、建立在数据上的一门自然学科.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教学的“艺术感”.

2.教育过程的艺术感

现在的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比较尴尬,比起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想又处于叛逆初期,所以很难“教”;但比起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想还稍显幼稚不成熟,易冲动,所以更难“教”.我们必须付出比“前一辈”教师更多的努力,学会必要的技巧.而这个过程必然需要我们具有艺术感的教育方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我的亲身经历.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学生插嘴,所以作为教师的我自然而然就批评了他,但这个学生的反应有些过激,当堂和我发生了小口角.当时的我也有些慌张,也意识到再下去可能会发生事故,所以在他顶嘴两句后我马上制止了这次口角,自然而然让它过去了.惭愧的是,事实上我事后忘了这件事情,没有在下课后及时和这位学生做好交流,导致后来发生了问题.大概是在3天后我渐渐意识到出问题了,这个学生的作业一天比一天糟糕,原先他虽然有些孩子气的调皮但成绩一直处于中游,但是这几天的作用简直不是糟糕就能来形容的,一些基础概念甚至可以说全部搅和在一起.关键最令我担心的是他的这种愈发变坏趋势,当时我马上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事情还没有更糟之前,我一定要弥补这个错误,对此我非常的坚定.最初我想直接和他谈话来解决上次的问题.但我发现,还没进入主题,在帮他订正作业时,他就在我面前显得尤为紧张.当时我就想,看来要换方式了,直接找他来谈话可能会更吓着他,所以我决定以间接的方式去接触去交流,最好不要再次伤害到他和他的自尊心.我以迂回的方式在他订正作业的过程中鼓励他,最关键地是把我的心意传递给他,跟他表达出我的歉意,“教师在处理方式的错误导致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希望得到你的原谅.”在我们以真诚的心交流的过程中,后来他终于不再沉默寡言,而是他也向我坦白了他内心的感受,并且在他上课的表现和作业情况中,我知道我成功了,弥补了我的先前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方式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用心去教,用情去育.将艺术感溶入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宋春艳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中学

篇4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由于不良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所诱发的环境问题却始终在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的解决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世界观的最重要时期,中学教育是学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一定要抓好中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另外,环境科学具有多学科的特点,现存课程内不少学科内容直接与环境教育有关,所以宜采用渗透模式把学科内容与环境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中学正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一些学科的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渗透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科,一方面它是以探索和实验为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和环境紧密相连,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即: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何种方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怎样选择渗透内容,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

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一般形式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来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第一步就是创设情境,提出课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授能源及能源的开发利用时,为了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问题.

(1)目前的能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2)节能有何重要意义?

(3)可以开发的新能源有哪些?它们有何优点?

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搜集信息,翻阅资料,在教师在指导下讨论总结,使学生形成节能意识,对能源使用的负面影响有清醒认识等等.

物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讨论法、个案分析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2、在课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利用课题研究来渗透环境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多方位的.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亲自去检测、调查了解,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强烈的环境意识,培养亲自动手动脑解决环境问题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

我们认为,研究课题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可以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来选择.比如,学校周边的环境不是很安静,可以让学生进行噪声污染及其控制方面的题目;第二,可以联系日常生活来选题.比如,可以以“无氟冰箱好在什么地方”为题进行课题研究.这个题目涉及到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这个环保知识;第三,可以结合时事与历史来选题.比如,在讲到放射性污染的时候,可以结合当今国际上发生的核泄露事件、核废料处理纠纷以及历史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来选题.

3、在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为了真正将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在现行状况下,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评价中加入部分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如在考试中加入相关的试题.以今年的高考为例,江苏文理大综合卷(满分300,含盖政、史、地、理、化、生),物理试题中出现和环境有关的题目有三处,共计约15分左右,占总分的5%,且都和能源有关.上海理科综合卷物理试题出现了讨论节水灌溉的方式,物理单科卷则是讨论电磁辐射强度的环保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真正深入做到师生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从而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

三、环境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点及其内容分析

对比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初中物理教材,我们总结了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拓展环境课题:

功和能

(1)现有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2)寻找新能源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噪音问题

(2)新型黑板擦的设计

分子动理论

(1)城市中的热污染

(2)城市家庭空调使用的有关研究

电磁学

(1)静电问题

(2)干电池的回收和处理

(3)生活中的电磁污染

光学

(1)太阳能的利用和发展

(2)太阳能热水器

(3)光污染

原子和原子核

(1)核能──利益与风险

(2)核裂变的应用及对核聚变的展望

(3)放射性生存物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在相应的章节,教师可以自主地加入相应的有关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

篇5

1.1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比如“宇宙航行”的教学中,介绍我国的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我国目前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介绍“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和“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的航天成果.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科技发展历史和科技创新成果,使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理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物理科学也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主要基础之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常常在新课程中得以体现.通过物理学发展史可知,科学实验以及生产实践是促进人们认识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认识不是思维的产物,而是物质的产物.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哲学思想的教育,可以教给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3品格意志教育一个学生的良好品格意志的形成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其中促进良好品格意志形成的重要阵地则是物理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勇于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作风.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结构紧密,体系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由诸多教学形式组成,其中实验教学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实验、严格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以及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

1.4创新教育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一门学科,物理学的发展史本来就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的创造史.物理学不仅是实施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丰富有趣,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找到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适合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更多地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技能.

2德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原则与途径

2.1德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育中体现出的原则(1)适度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德育的依附性,在教学中确有需要进行德育时才加以引入.针对教材中所隐含的德育内容,应点到为止.坚决不能脱离实际需要空谈德育教育,坚决避免搞形式主义、牵强附会以及大贴政治标签等教学行为.避免将物理课变成德育课,不能失去物理课存在的本质意义.(2)求是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实际、生理及心理特征,掌握知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德育教材进行选择,做到因材施教.避免出现要求过高、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3)重点原则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教材都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为了使德育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应遵照重点性原则,在教育中应该对一个观点进行主要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必须突出一个重点,让观点鲜明,坚持不懈,以求取得良好的效果.(4)探究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德育知识,可以进行变换角度或者对其进行拓宽、延伸,努力做到老话新谈.

2.2德育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途径(1)做好计划.为了避免物理课堂中德育教育的盲目性、片面性、随意性,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思想以及教材内容,对德育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使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能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2)紧扣教材.在物理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要渗透进教学当中,这期间应注意科学性,渗透的内容必须要正确,采用的数据以及材料要准确.在中学物理教材内容中,有些章节里关于德育的因素较集中和突出,在教学时可适当的集中部分时间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3)用活方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但是课外实验、物理竞赛、参观访问等活动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不错选择.对这些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与组织,就能同时收获德育教育以及知识教育两项成果.优化德育环境是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某些内容进行介绍时,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电脑、录像以及图表等手段,当条件允许时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校内外结合.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对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视.

篇6

1.1教师创设问题场景,实现现代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为学生提供和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背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兴趣如何得到提高;其二,课堂气氛如何营造。实际上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教学技术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使传统教学中生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变得十分清晰。通过问题创设,学生能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其为学生创设的背景更符合物理教学的目标,也使物理教学更加动态化和直观化。问题的创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条件,需要物理教师改变自身的观念。

1.2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在问题背景创设后,教师应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的建立作为教学任务。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技术平台的构建进行分析。

1.2.1实现物理教学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物理教学中概念较多,较为抽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其具体化,这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在物理中力学基础的讲解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相关课件的展示,还要将其具体化。这要求物理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教学重点。其次,在二者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要以物理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在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角色的分配,使其在主动思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平台构建的基础,学生是教学主体,他们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具有可行性。

1.2.2重视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物理教学涉及大量的实践,因而具有动态特征。受限于课堂教学的空间性,一些大型教学模型无法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导下,可建立相关概念的动态模型,并且可建立可视化的物理教学平台,通过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物理概念。其优势还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其具有整体上的物理观念,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物理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力学学习中,空间思维决定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平台,就要注重物理教学中的动态过程。

1.2.3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物理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科技带来的教学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个性思维,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但在现代技术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实现创新,以使学生真正接受这一种教学方式。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物理的实践性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当然物理教学中的现代化技术应用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包括不能忽略物理实验的作用,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频率等问题。

2.结语

篇7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举例:冬天滑冰,遇到水面上的冰开裂,千万不要慌张,而要轻轻伏倒在冰面匍匐前进,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能减小压强,保护好冰面,防止自己掉入冰窟窿.如果准备外出旅游,目的地的海拔过高,特别是青藏高原,请先到医院检查身体,在肯定自己身体内脏的各个器官都没有毛病的前提下,才能启程.进入后要准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因为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气压低,人体为适应海拔变化而造成的气压差,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二、光与危险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我们的眼睛时常被骗,美丽的彩虹,就只是空气对太阳光的折射而已.夏天,我们都喜欢到河里游泳,走到河边,我们看到河水很浅,看起来还不到腰部深,但进入水中时,却发现快没过头顶了.原来,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河水看起来变浅了.假日里,我们都喜欢到大自然去远足.但要记住:千万不能将透明的饮料瓶扔在树林里,这样会引起火灾.没这么严重吧?有人会问.当你喝完饮品,随手把瓶子扔在树丛中,大雨过后,雨水会浸入瓶中,透明的水瓶就相当于凸透镜,当太阳光透过水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时间久了,瓶子下面的枯草就会被点燃,引发火灾.

三、噪声的危害

别低估了噪音的危害.专家认为,现代一些40岁的人的听力,远远不如过去60岁老人的听力,主要原因是:人们频繁出入舞场,随身听老挂在耳朵上,连续几小时地沉溺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中,长此以往,听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四、电与生活安全

电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电,世界将失去光彩!但电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就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在安全用电常识中,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时,会使人感到剧痛甚至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电流超过100mA时,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使人呼吸窒息,心跳停止而死亡.教师要教育学生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用手误触各种带电体的处,不用湿手接触电器开关,不在电线上晾晒衣物,等等.在家里,小心由于电流过大而引起火灾,不能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添置用电器时要考虑到电能表、漏电保护器和导线的负荷.在家庭电路里,地线一定要接好,不要流于摆设,否则一旦发生漏电事故,就没有安全保障.静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造纸等.但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如雷击,就是静电的放电现象.在打雷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底下,或者高大建筑物下,更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门窗.装油的油桶,一定要选用金属的,不能用塑料的,且将金属油桶与大地保持相连接,避免运输过程中,由于摩擦而聚集过多的静电荷引起爆炸.

五、热现象与生活安全

篇8

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包括:增加和改进演示实验,变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实验解答物理习题.教师的这些创造性的思维和手段,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最佳的创造性思维.

1.演示实验的改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为此,书中几乎节节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我经常对这类实验加以改进,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该实验可见度小,在教学中我把该实验移到投影仪上方做.通过放大后显示在屏幕上,这样乙醚液化后的液滴附着在瓶壁上,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教学效果很好.

(2)组成串、并联电路的演示实验.由于灯泡很小,开关很小,平放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座位上根本看不清.虽然教科书中介绍该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进行,但普通中学很少有这么好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双面胶纸把灯泡、开关等器材粘到黑板上.这样可见度增加了,接线过程学生可看得很清楚,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效果.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针对元件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改变开关的控制作用,让S1控制L2,S2控制L1,重新到黑板上连接实物.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还自己相互设计出新的题目大家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1)改进后的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该实验取材容易,教师只需给学生提供一张黑白各半的纸,让学生自己准备一块小玻璃板,两只跳棋,两个小夹子,就可方便地动手做实验,比教师做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弹簧秤和钩码,做物重与质量的关系的研究实验,操作简单,效果也较好.

(3)利用可乐瓶制成的溢水杯,结合弹簧秤、石块、易拉罐做阿基米得原理的实验.其实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怕麻烦,动脑筋,想办法,提倡“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许多的演示实验均可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与研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通过实验解答物理习题

物理中有些习题比较抽象,但通过实验进行分析,不仅形象,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实际做一下,结果小试管徐徐上升.学生在惊喜之余,对该题中的大气压的理解会更深刻.

二、创造性的问题设计

创造性的问题设计包括:将书中例题或习题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加工、组合,由浅入深化解难题,对同类问题归类复习.这些创造性的问题设计不仅会使学生思维开阔、思路灵活,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思维能力,是训练学生灵活多变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巧妙地把同类问题归结到一起,学生既感新鲜,不乏味,又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