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51: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数学小课题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有效提问
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所谓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问要准确具体。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二、提问语言要有艺术性。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提问要关注细节。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提问要有充分准备。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要注意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
五、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要想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的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材,善于表达的教师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讲相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这样理解,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正如一对夫妻,一个丈夫只有一个妻子,一个妻子只有一个丈夫,两人相隔千里但还是夫妻。这样学生就明白相反数的定义了。这节课学生听得不累,而且效果百倍。所以,数学教师要多读书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在恰当的时候用生动的比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四、实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设置 有效性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有效的问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过程,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理解这三个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数学知识形成有效的问题,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突出学生主体,还原课堂教学真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1.贴近生活,体验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波利亚认为:数学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
2.遵循规律,感知数学。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 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
3.直面差异,收获数学。多元智能理论框架的中心就是认识、尊重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有所收获。
二、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
1.围绕目标,找准基点。课堂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问题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向问题的解决。教师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或为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或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为引起思考、总结归纳等有明确意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识。
2.善启重发,拓展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波利亚指出:“我们所指出的问题,不是寻常的,它们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能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堂问题要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出发点,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
(1)启发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善“启”学生才能“发”。在利用问题来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思维时,切忌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机械性问题来设问。
(2)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难易适中,发展自我。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这就要求课堂问题难度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认知水平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搭建互动平台,活化课堂探究过程
关键词:数学入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引言
入门课,是学生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起始,是走向一段新旅程的起点,它能为学生的下一段学习旅程提供准确的方向,给予学生更多前行的动力。因此,入门课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在初中的数学入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种种的不适应。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不适应的表现,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初中数学入门这个阶段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因此,加强初中数学入门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使初一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初中数学入门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其对应教学策略
2.1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因素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接收和吸纳,直观而且趣味性强。初中数学的特点是概念繁杂和抽象,相比小学难度加大,习题种类增多,也就有了灵活多变的解题技巧,在几何中,逻辑性强,所以要求几何严谨与规范,而且明显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1)运算内容要求的差异。
重在数的计算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进行具体的数字计算;侧重于代数式的计算则是初中数学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
(2)知识呈现方式的差异。
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许多问题是以现实的自然现象和简单明了的实验数据为根据,学生利用形象思维获取知识;但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初中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许多数学要通过抽象、归纳等过程才能出结论。所以说初中数学问题不能像以前一样直接得出结论。
(3)小学的大多数问题是单因素的逻辑关系;而初中的问题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并且逻辑关系是以递进和归纳等方式为主。而且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几何证明题,这也就要使用假设等推理方法。
(4)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举例。
例1 你走1200步大约有多远?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堆1200千克的土豆需要多大的场地?
解:1200纸有多厚可以这样设计:首先,一本课本大约有50张纸,先让学生观察一下,一本书有多厚。其次,把十本数叠在一起,大约有500张纸叠在一起,让学生感受500张纸有多厚,然后再慢慢的增加书本,每加一本,感受纸张的厚度。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200张纸能组成几本课本,这么多课本叠在一起有多厚?再请学生描述1200张纸有多厚。其他两个问题和纸张问题是一样的,让学生举一反三。
评注:一个数字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示意义,上面1200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意义,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例2 9.9×6.9比70小吗?
解:把9.9放大到10,所以有10×6.9=69,估算得到的结果比70小,所以可以得到结论9.9×6.9比70小.
评注:可以把一个不是整数的数凑成一个接近它的数进行估计运算,所以这是估算重要方法之一.
例1、例2所表现出来的是小学与初中数与运算的差异,初中更加侧重于代数式的运算.
2.2针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因素的教学策略
中学数学的学习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后再有计划的进行引导。不然,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令基础一般、智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因此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初中数学第一章是有理数:这一章是在小学学习数的基础上,引入从负数概念,扩大了数范围。有理数还是后续学习数与式的基础,所以有理数的学习好坏与否关系到后续的学习;第二章是整式的加减:这章开始通过字母表示数进入代数式的有关学习,这一章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以后的代数式运算打下基础,所以应该注意整式加减这一章的相关内容;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从小学的算式运算过渡到初中的方程运算,也初中的方程的入门,为以后的二次方程、二元方程作铺垫,应该注意相应的方程计算方法与解答步骤。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放慢的教学进度,可以使得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的教学效果取得好的成果。
3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入门与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数学入门的困难问题中,若能提前了解到初中数学入门的困难的种种因素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则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面对具体入门困难因素时,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情景的教学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在初中生数学入门的困难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解决方法。同时在解决初中生数学入门困难的过程中也应该认真思考,发现和归纳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原满军.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J].科学之光,2010,(08):149.
[2]胡超.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9):114.
[3]王伶萍.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03,(12):23-26.
“优秀教学能手”是陕西省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教育工作是行为影响行为,生命润泽生命的过程。优秀教学能手,自然在该学科业务非常精湛,不仅是学科改革的引领者,更是学科改革的实践者。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优秀教学能手的作用,带动和引领辖区内的教师呢?本期让我们带你再一次走进教学能手的世界。
费红刚,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初中数学教师,陕西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工作坊主持人,陕西省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先后在宝鸡市第一中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就职,自从工作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以他卓越的教学技艺,不懈的追求精神,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师生。
家长们说:“把孩子交给他,咱放心。”
学生们说:“费老师,上课形式多样,特别贴近我们,是我们的朋友。”
同事们说:“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
他自己说:“我爱我的这份职业,我爱我的每位学生。教书育人是我的本分。”
……
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费红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经常给他说“吃亏是福”“待人要真诚”……母亲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对母亲来说崭新的生命充满希望!
费红刚的小学和中学是在陕西省岐山县城度过的,在那里有他一生都要铭记的启蒙恩师,也有他一辈子不能忘记的谆谆教诲,甚至至今他还能想起帮助、教育过他的老师姓名。费红刚小的时候很调皮,没少挨老师的批评,老师经常评价他是很聪明也很调皮。
2003年本科还没有毕业的费红刚就与刚成立3个月的宝鸡市第一中学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在宝鸡第一中学开始了他10年的专业成长之路。2004年7月下旬刚到学校的他就参加了宝鸡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在这次岗前培训中他第一次接受了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接着学校又选派了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汶改莲老师和雷震云老师手把手的教他备课、上课,到现在他还记得备的第一节课的教案足足写了7页。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工作第一年的费红刚被评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之余他还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并获得“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
认真钻研让他荣获殊荣
在教学中,费红刚每学期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学科教学计划,并做到深入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学习新的课堂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学生都比较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2013年5月获得宝鸡市教学能手,同年8月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还经常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名学生撰写的数学小论文均被推荐参评“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彭元铎在他的指导下,设计的运动会徽标被宝鸡市第一中学采纳。2009届1班孙骜同学中考数学成绩名列宝鸡市第一名。
在教学之余,他不断反思和总结,写了数篇教学论文,有的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教研版,有的参加省市级优秀论文评选并获奖。撰写的《角的度量与表示》论文荣获宝鸡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撰写的《浅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论文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陕西省义务教育段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8月,撰写的《优化导学设计 构建高效课堂》荣获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8月,撰写的《数学课堂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2013年9月,撰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荣获陕西省第五届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2014年12月,参加省级课题《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分层教学的研究》顺利结题。2015年1月,主持的省级课题《大班额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顺利结题。2014年8月,参加陕西卫视主办的“超级老师”的录制,2015年2月26日播出了所讲授的内容另类讲解“黄金分割”让在场评委以及家长眼前一亮,深受好评。
班主任工作让他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费红刚从上班的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在坚持向书本学和向同事学,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班级的管理特色:“三坚持”。坚持“爱”字当头。视学生如亲子,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尽心尽力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时间不长学生就亲切的叫他“费爸”。坚持民主管理。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当班干部,然后让学生监督、评选出大家最信任的班干部;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开展自我教育;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每个时段都有人管理班级,班级的每件事都有人管,可谓是“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坚持打造班级文化。充分调动学生自己选班歌、写“班级宣言”、征集“班级口号”、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学生自己的“凡人名言”等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了班级文化,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潜移默化地洗涤了学生的心灵。
“三重视”。重视班会和团会的组织召开,重视理想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德育量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并做到“三勤”即眼勤、口勤、腿勤;“三抓”抓细节、抓习惯、抓品德;2011-2012学年度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学生家长郑景元的妈妈是这样评价费红刚老师的:“他课上幽默轻快,给孩子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孩子积极踊跃兴奋的学习热情,同时他也静默地发现着每个孩子的支点,课后他会找合适的机会用力撬起这个支点,使孩子们有了力量,热情洋溢地奋发学习数学,这是我从我孩子这里感受到的。费老师是一位用心教学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感谢费老师!”李欣翊妈妈说:“费老师是孩子喜欢,家长喜爱又放心的好老师。处处给孩子传递着老师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正能量。”梁梓纯妈妈说:“费老师走到哪里都是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2015届9班王h童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在课堂上,我才逐渐感觉到了在这个平凡的数学老师身上所蕴含的不凡魅力――幽默的语言、渊博的学识,几乎可以称作‘神奇’的解题思路,让我越来越对数学的课堂产生了好感……”“看了我的试卷,他耐心地帮我分析了每一错误的原因……每次考试下来,我必定会找他,整个过程我都手捏一把冷汗,而他,却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地看看我,他那深邃眼睛里所闪烁着的除了智慧,还有关爱……”
工作站立足课堂教学引领教师成长
2013年12月6日,费红刚工作站正式成立。工作站以课题为抓手,吸纳了七名成员,三名省级教学能手:雷震云、马小卫、车芳文,一名市级教学能手:邓向龙(现为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一名市级教学新秀:杨峰,还有两名年轻教师:赵欣、吕庆兰。为了积极落实工作站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自2013年12月24日起,至2014年5月28日,费红刚组织本站成员或其他教师共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参与听评课教师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教师成长。
2014年5月9日,费红刚组织工作站成员前往宝鸡市长岭中学进行听评课活动,这次外出听评课活动是在总结前几次听评课活动基础上大胆迈出的第一步“走出去”,下一步是“请进来”。在听取了长岭中学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费红刚和工作站成员也受到巨大的启发和课堂教学方面的收获。听课后,在场听课老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课,在评课过程中,两校老师都有相当精彩的表现,有专业思想、有知识深度的各抒己见让这次普通的听评课活动顿时异彩纷呈。给工作站的活动增添了新的气象,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4年4月3日,参加了宝鸡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引领辐射的作用。
费红刚认为培养教师专业成长是工作站的神圣使命之一,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所在工作站的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培养带动年轻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就成为了一项主要任务。除了以听评课为促进方式外,费红刚经常进行专业素养的学习,购买了许多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为站内成员提供业务成长的“专业营养”;不定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谈体会、悟心得、思教改;鼓励站内成员勤动笔、多反思,在扎实落实好每天的教学反思之余,多记录教育教学方面的点滴感悟,形成有价值的论文。
承担课题,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是充分发挥工作站对教研工作积极探索的重要方面,也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费红刚重视以实际教学为根据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教学感悟,善于总结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形成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乐于提炼在平常使用和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破解实际困难、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在研究中引领身边教师成长。
2013年12月,所在学校开展了校本小课题申报,他积极主动地申报了《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同年,在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2014年度个人申报中,他积极申报填写了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个人申报书。
“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有效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变革、学法指导、评价等多个环节系统思考。
1.提高兴趣,使学生爱学
案例1: “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探究
初中语文组的教师们共同探索,通过回归语文的本源,打造出“北京理工附中‘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整个系列课程包含“早起诵读诗歌”“整书深度阅读”“周末家庭影院”“语文实践活动”“接力日记大家写”和“班级图书馆”六部分内容,走出了一条读、品、悟、行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之路。
案例2:趣味体验,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经过分析,数学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数学趣味体验活动,例如,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假期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开学后年级组织了“数学小论文大赛”活动,学生就自己的研究进行陈述、答辩,并编辑了优秀小论文集——《青芽》。此外,教师们专门举办了“数学好声音”、“数学论坛”等活动,开展“小先生”讲题,并评选出“十佳讲师”“十佳导师”。
2.探索有效作业,使学生精学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校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自编练习题,精选精练,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精学。
案例3:自编初中数学练习册《水滴集》
初中数学备课组的教师们基于每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自编练习题,现已经形成自编习题集——《水滴集》。《水滴集》采用每章一册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练习题在难度上分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此外,初中数学组自编寒假作业,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精挑细选,分别编制《数学寒假作业》专题版、基础版、精华版。
3.优化教法,使学生乐学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为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我校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究。
案例4:创新教具——神奇化学牌
初中化学组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具,开发出“化学牌”,以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玩“化学牌”的过程,学习化学反应,使学生记得简单,学得轻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给学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合作学习。
4.指导学法,使学生善学
开展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减轻学习负担十分必要。
案例5:学画“数学画”和“数学思维导图”
为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数学教师组织学生画“数学画”。此外,学生们利用数学“知识树”,总结、梳理章节知识。通过上述尝试,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寻找到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也因此变得简单、快乐。
一年多以来,我校在“减负增效”工作方面的努力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学校已经构建了综合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精细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了有效转变,使得教师们教得有效,学生们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学校在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性 学生 主体作用
我们发现,不少初中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比较枯燥,加上教学方法呆板,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当成知识灌输的对象,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实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对教学中的大量计算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学生只需初步了解各种数学计算方法,会用电脑计算就足够了。适当开始数学实验课,利用Mathematic、Matlab等数学软件,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数学发展的现状及应用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史上,有些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数学实验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应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可分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和检验三个步骤,建立数学模型,需要用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这却是传统教学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讲座,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对学生掌握课堂所学内容也有间接的帮助。
二、制定有效的考核方式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已,他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那么,什么样的考试形式是合适的呢?有这样两条标准:第一,看这种考试形式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看这种考试形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所采用的一张试卷的考试方法是有其优点的、不可取代的。这种考试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是检查教学质量与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考试还可以激励并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外部动力。它在考查记忆型知识、计算能力,有关理论、概念等知识时确有优势。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考核过多,能力考核过少;对记忆类知识过多,对操作能力考核过少;对生搬硬套的知识考核过多;对应用能力考核过少;统一要求多,个性发挥少;照葫芦画瓢多,创新思维少。由于这种考试方式过于强调集中统一,考试时间限制过死,内容局限性较大,从而试题的涉及面有时很少、容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式进行考核。比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分段式考核,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可以笔试可以答辩、可以写小论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工厂企业或社会实践中去,做调查研究和分析,或者给一个小课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集体完成。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采用口试与学生共同讨论相结合等形式,改变一成不变的考试方法。这样做,教师确实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为了数学的教学改革,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合理的评价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修养和思维习惯。
三、运用有效的诊断评价策略
教育中的“诊断”不限于辨认不足或问题。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察赋的识别。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要确定:(1)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学生已达到计划中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单元,它的终极目标是: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先决技能以及学生的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做出诊断性评价,如学生是否能够“用字母表示数”;是否掌握了“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出诊断性评价,如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四、设置有效的研究型作业
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一些课题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可以安排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相互提出问题,取长补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终提出一个整体研究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或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确定好研究课题,让一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去查找资料,收集、统计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结论,并写出研究性报告。各组完成后,互相交流对比,评选出优秀研究小组,好的研究报告推荐发表。例如,在研究温度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函数关系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更具体的任务目标,如何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自己的结论。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并集体撰写研究报告。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投入,相互参与,在这种合作交流中完成所学内容,得出正确结果。再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家的地砖要进行重新铺设,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各种形状的地砖中选择你需要的?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小组研究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他们在作业课题的选取、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中,体会到靠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一项复杂任务的,要靠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作得更好,为他们日后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做事要有合作意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所产生的乐趣。
五、结语
初中数学课程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这一阶段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构建主义观的辨析及再认识[J].中学数学参考,2002.
[2]徐沥泉.教学•研究•发现――MM方式演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性 学生 主体作用
我们发现,不少初中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比较枯燥,加上教学方法呆板,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当成知识灌输的对象,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实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对教学中的大量计算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学生只需初步了解各种数学计算方法,会用电脑计算就足够了。适当开始数学实验课,利用Mathematic、Matlab等数学软件,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数学发展的现状及应用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史上,有些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数学实验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应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可分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和检验三个步骤,建立数学模型,需要用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这却是传统教学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讲座,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同时,对学生掌握课堂所学内容也有间接的帮助。
二、制定有效的考核方式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已,他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那么,什么样的考试形式是合适的呢?有这样两条标准:第一,看这种考试形式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看这种考试形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所采用的一张试卷的考试方法是有其优点的、不可取代的。这种考试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是检查教学质量与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考试还可以激励并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外部动力。它在考查记忆型知识、计算能力,有关理论、概念等知识时确有优势。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考核过多,能力考核过少;对记忆类知识过多,对操作能力考核过少;对生搬硬套的知识考核过多;对应用能力考核过少;统一要求多,个性发挥少;照葫芦画瓢多,创新思维少。由于这种考试方式过于强调集中统一,考试时间限制过死,内容局限性较大,从而试题的涉及面有时很少、容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式进行考核。比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分段式考核,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较为灵活的方式,可以笔试可以答辩、可以写小论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工厂企业或社会实践中去,做调查研究和分析,或者给一个小课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集体完成。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采用口试与学生共同讨论相结合等形式,改变一成不变的考试方法。这样做,教师确实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但为了数学的教学改革,我们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合理的评价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修养和思维习惯。
三、运用有效的诊断评价策略
教育中的“诊断”不限于辨认不足或问题。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察赋的识别。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评价,其主要功能是要确定:(1)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2)学生已达到计划中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单元,它的终极目标是: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②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先决技能以及学生的兴趣、态度等个性特征做出诊断性评价,如学生是否能够“用字母表示数”;是否掌握了“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出诊断性评价,如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四、设置有效的研究型作业
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一些课题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可以安排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相互提出问题,取长补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终提出一个整体研究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或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确定好研究课题,让一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去查找资料,收集、统计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结论,并写出研究性报告。各组完成后,互相交流对比,评选出优秀研究小组,好的研究报告推荐发表。例如,在研究温度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函数关系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更具体的任务目标,如何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自己的结论。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并集体撰写研究报告。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投入,相互参与,在这种合作交流中完成所学内容,得出正确结果。再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家的地砖要进行重新铺设,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各种形状的地砖中选择你需要的?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小组研究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他们在作业课题的选取、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中,体会到靠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一项复杂任务的,要靠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作得更好,为他们日后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做事要有合作意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所产生的乐趣。
五、结语
初中数学课程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这一阶段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构建主义观的辨析及再认识[J].中学数学参考,2002.
[2]徐沥泉.教学•研究•发现――MM方式演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