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地理信息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0: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地理信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信息论文

篇1

(1)代替传统教学用图。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地图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最为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信息量比较大,且形象直观。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其学习地图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对地图进行阅读以及填绘和分析。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利用教学挂图以及课本附图还有复合投影片等形式对地理分布知识进行讲授,虽然利用教学挂图和投影仪能够深化教学,可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占用空间,容易损坏,而利用GIS技术自主制图,能够将教师的问题清晰反应出来,也不容易损坏。这样制作出来的地图,信息容量比较大,且精度比较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能够进行动态显示,容易对内容进行修改以及扩充,也能够结合具体需求提供信息,另外,它还可以将分布图以及信息数字进行结合,使学生具有量的概念。

(2)可以进行空间查询。

利用这一技术能够达到双向查询的效果。比如,在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态闪烁的形式显示行政区名称以及简称还有位置和轮廓等,同时还要赋予其属性,能够随时对其面积以及人口还有社会情况和经济状况等进行查询。另外,这种可视化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将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3)使知识教学更加丰富。

GIS能够对传统观念和认识加以改变,使教学与学生都能够有全新心态对地理知识加以探索与学习,对学生思维理念加以培养,增加其个性化学生。教师在对研究课题进行确定以后,学生能够利用GIS数据库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多个方面对研究内容加以了解,对知识教学加以丰富,使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GIS使用的几点建议

(1)对相关教育资源进行建设。

从当前情况看,GIS技术成果一般都被用在商业中,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少,因此,要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GIS技术的应用加以重视。对中学地理教育的相关软件以及地理数据资料进行开发,对教师进行GIS知识培训,是中学教师地理专业水平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得以提升。在对人才进行培养与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和中学教学进行衔接,多开设GIS课程,对相关教材以及案例数据进行编写与制作,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师要改变传统单纯教授知识的模式,而是要将教学过程变为提供以及加工地理信息并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过程。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教师要对免费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利用自身知识进行修改并利用。各级中学也可以和相关院校进行交流,使GIS技术和资源实现共享。

(2)对GIS教育加以普及。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GIS技术,就是要求学生在对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之后,可以利用GIS技术针对相关数据加以操作和处理,之后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当前社会中,GIS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确保这一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得以普及。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都设置了微机室,虽然在数量以及质量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可是学校只要进行认真规划,合理进行利用,就能确保学生上机机会,使学生对GIS的基础知识进行操作应用,保证GIS技术的普及。

(3)对相关教育体系进行构建。

不能在大学才开始进行GIS教育,要融入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环境要分地区以及分层次和分级别对GIS教育在中学阶段进行设置并逐步做好落实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成基本要求教学以及拓展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也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结构,将其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建一套完整的GIS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GIS技术,能够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地理的前沿科技动态进行接触,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为GIS人才以及地理学科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篇2

1)双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双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是根据主机连接请求自动评估链路可用性并将通信流量分配到该主机与服务器通信时间最小值的链路:在双链路系统中主机与服务器存在两条独立链路,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根据主机IP地址将通信自动分配到最适链路;而另一条链路则作为备份,在必要时分担通信流量、解决流量峰值超出最适链路通信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最适链路连接发生故障时数据流将平滑地转向备份链路,保证了链路系统的高可用性,有效规避了单条链路故障带来的网络风险和网络带宽不足等诸多问题。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双链路负载均衡技术不仅实现了提高访问效率、均衡访问流量的目的,而且也实现了数据主中心的容灾备份和链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链路系统的网络吞吐量,是保证平台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双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将各分节点、各部门的访问数据流根据请求IP地址合理地分配到最适链路中,例如义乌某部门访问金华数据主中心时,双链路负载均衡技术将数据流分配到主机与义乌副中心的通信链路中,由义乌副中心的服务器提供相关服务,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访问效率,更契合了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副分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2)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是将运行在真实环境上的计算机系统或组件运行在虚拟的环境中并可以在硬件资源或软件资源的不同层次间构建虚拟化层。虚拟化技术可以简化软件的重配置过程,并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将硬件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通过将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硬件资源整合。虚拟化技术可以将服务请求分散到众多物理节点上来执行,为金华数据中心的弹性扩展与容错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既符合数字金华主副分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又能为各市县、各部门提供高可用性的服务。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两个方向来帮助服务器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一种方向是把一个物理的服务器虚拟成若干个独立的逻辑服务器,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分区;另一个方向,是把若干个分散的物理服务器虚拟为一个大的逻辑服务器,这个方向的典型代表就是网格,两个方向可以综合运用。虚拟化技术一方面能够保证任务执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不会形成明显的负载瓶颈,由于多个虚拟机共享一台物理机的资源,这样就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器硬件资源,降低了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和运营成本,有效减少了金华及义乌服务器集群的能耗,符合当前绿色计算的要求。

3)富因特网应用程序技术富因特网应用程序(RichInternetApplications,RIA)是将桌面应用程序的交互的用户体验与传统的Web应用的部署灵活性、跨平台性和成本分析结合起来的网络应用程序。RIA技术可构建直观、易于使用、反应迅速并且可以脱机使用的应用程序,实现单一而完整的用户体验。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展示系统通过该技术开发完成,较传统界面更加美观、交互性更强、地图浏览更加顺畅,同时延长了访问者网站逗留时间,并能实现频繁的重复客户访问。RIA综合了B/S和C/S的优点,使用户在提高体验的同时做到了客户端的零部署。“富”的概念包含两方面,分别是数据模型的丰富和用户界面的丰富。数据中的富是相对于传统的HTML页面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少而言,在用户界面上可以显示和创造更为复杂的嵌入在客户端的数据模型,它可以操作客户端的计算和异步发送接收数据。富也描述了全面提升的用户界面,HTML只给用户提供了非常有限的界面控制元素,而RIA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灵活多样的界面控制元素,这些控制元素可以很好地与数据模型相结合。借助RIA技术,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获得更满意操作体验的预期目标。

4)Mashup技术Mashup是基于Web2.0的应用形式,其内涵是将一个或多个外部数据源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功能融合到统一的网络环境中,为资源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满足个性化需求,不仅是基于网络的资源聚合应用更是面向服务的Web应用系统。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Mashup技术将语音识别、二维码、开放授权、网络爬虫等多项Web应用等整合到了公共服务平台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平台的功能。通过谷歌的语音识别应用对平台的搜索功能进行了强化,实现了语音搜索功能,摆脱了键盘对搜索的束缚。平台的语音搜索功能支持多种语言,具有精准的识别率,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使用户乐于搜索,并最终从平台获得帮助。通过二维码扫描应用,方便用户快速将感兴趣信息发送至手机。通过开发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账号(如QQ账号)直接登录平台,减少了用户注册的时间,也降低了注册门槛,这一技术的使用将给平台带来更多的新用户,同时提高平台内用户的活跃度,极大增强了平台的竞争力。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即时抓取测绘相关新闻页面到平台首页,极大地节省了管理维护的投入。

5)服务巡检技术服务巡检指的是在网络节点中使用一些独立进程,不断地、定期地自动探测当前服务平台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状态,把这些状态通过短信、邮件的形式给运维人员。当平台出现较为严重的状况时,巡检系统将报警。巡检系统提高了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维护的自动化程度,是保障平台7×24小时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巡检包括核心服务巡检和服务接口巡检。核心服务巡检:核心服务巡检是对构成平台最基础最重要的内部服务的巡检,这些服务是构成平台的核心部分,这类服务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对外大部分甚至所有服务接口都不能正常访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将以设定的以秒为单位的巡检延时间隔,不断对Oracle,WMS,WFS等核心服务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和监控。服务接口巡检:服务接口巡检指的是元服务的巡检,此类服务直接被外部用户调用。对服务集群的各服务进行检测,包括参数配置、开始巡检、停止巡检。主要通过设定的主机IP、端口号和巡检延时,定时检查,并发送平安信息或者故障信息到指定的手机号码。

6)空间信息服务拆分及聚合技术空间信息服务拆分是指对现有的服务按照区域或类型进行拆分,形成小范围或单类型的服务以完成简单业务的技术。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是指对现有的一组服务按照一定的业务逻辑进行集成,并构建服务执行流程的技术。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运用空间信息服务拆分及聚合技术构建了增值的空间信息服务满足了用户复杂多样的空间信息应用需求,实现了个性化服务和按需服务。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虽然基础地理数据服务和公共专题数据服务的数量都不断增加,但这些服务都是针对普遍的需求,未必能完全满足每个用户的使用需要,而同时服务数量的增加也带来服务内容重复等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管理难度的增大。通过服务拆分技术,将大范围的地图服务可以按照用户要求进行服务拆分,形成用户需要的特定范围内的服务,提高了数据加载效率,实现了按需服务。通过服务聚合可将用户需要的一组自制的、功能单一的空间信息服务按照正确的业务逻辑、合理的语义约束以及服务质量等指标,进行动态的服务集成和组合,满足复杂业务需要,实现个性化服务。

7)实景和全景影像技术通过将实景和全景影像技术注入到电子地图中,极大地丰富了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展示系统的技术内涵。项目自主集成和研发了三维数据采集车(集成了包括摄像机、CCD相机、激光距离扫描仪、GPS和惯性导航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针对车载立体影像的自动匹配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视差模型和核线约束的视差预测方法,可以很好地确定待匹配点在右影像上同名像点的搜索范围,提高了匹配效率和匹配准确率;设计了基于SIFT特征和颜色特征的综合匹配测度,可以有效地利用局部影像窗口的结构信息和颜色信息,提高匹配的可靠性。此外,针对车载近景影像定地物目标的自动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了基于颜色和形状神经网络的近景影像交通标志自动检测与识别算法,实现了交通标志的几何与语义信息的自动提取。

8)前置交换技术前置交换技术主要通过服务的方式自动搜索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变化,并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保持客户端数据库与服务器端数据库实时同步、更新的技术。借助前置交换技术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金华数据主中心与各分节点数据中心、各部门数据高效、便捷的实时同步与更新。通过前置交换技术的运用,数字金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横向上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地理空间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而且纵向上实现市县节点之间各类地理空间数据及专题数据的交换,保证了不同数据中心数据的一致性和现势性。通过该技术开发的前置交换系统服务器端部署在金华数据主中心,客户端安装在各分节点的数据中心及各部门数据中心,支持矢量、栅格、影像、excel、word等多种数据类型和WebServices、FTP等多种传输方式。

2技术创新

1)空间服务拆分技术该技术指将不同GIS平台的空间服务按照空间范围或要素图层进行拆分,同时对拆分出的服务赋予不同使用权限,构建出多个增值服务。该技术能跨GIS平台,解决了同一空间服务不能对多个用户设置差异性使用权限的问题,实现了服务一次、多次按需服务的目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服务的工作量。

2)空间服务热替换及动态扩展技术依托自主开发的API集合,通过实现相关空间网络服务接口等效服务,能够达到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动态地替换其他GIS平台的多个或全部OGC标准及ArcGISforServer标准空间服务的目的,但不影响整个信息系统的功能。同时区别于其他GIS平台API的静态性,在服务运行过程中可通过动态修改该API集合扩展空间服务的功能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空间服务热替换及动态扩展技术降低了信息系统对GIS平台的依赖并使信息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扩展能力。

3)瓦片服务动态投影及坐标转换现有瓦片服务根据请求的空间参考信息自动生成新的服务,该服务能够获取现有瓦片数据空间参考信息并自动对其进行投影转换等坐标信息处理工作,实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进行显示。该技术支持标准及自定义投影的动态转换,同时也支持不同大地基准的七参数坐标转换。通过该技术一份数据仅需准备一套瓦片即可满足多投影、多坐标系统的服务使用需求,切实降低数据处理和服务的工作量。

3结束语

篇3

1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特性分析

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以社会服务政策落实、社会救济收益落实为中心,其管理职责以记录低保用户信息、低保福利领取信息、低保服务信息为主,所以,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双轨性、多层面性。广泛性是指低保档案管理针对广大民众群体,其低保申报人员、生活需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动态性是指随着民生政策的多项调整,低保档案管理也需要随着政策、服务现状进行调整。最后,明确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特性,对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及创新有积极作用。

2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现状

吉林省公主岭市以搭建局域网络的方式,对区域内的民生需求、低保用户信息、低保用户服务及民生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分化与调整,在注重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处理的前提下,对低保档案进行审核及分类,但是,低保用户本身的信息虚假问题、低保申请审核及立案存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总结与统一处理。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低保申请与低保审核分化为两个体系,部分低保服务提供极容易出现材料不齐全、不规范的情况。此外,低保服务工作的开展,其管理工作忽略了服务时效性,部分低保申请及立案缺少及时性,严重影响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最后,随着大数据信息及网络平台搭建,低保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安全也影响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效果优化,低保档案信息存储以五年为主,但是,这并不能满足社会救助体系及低保服务的综合性落实与改革。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管理虽然有专业化流程,但是,立案时效、申报信息审核、低保用户服务提供、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缺少针对低保档案信息的管理及安全保护,直接影响网络背景下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创新。

3优化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3.1深化低保档案信息的基础建设。低保档案的基础建设需要从低保人员档案、低保档案保存规范性入手,这是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低保人员进行集中处理,并以镇、乡、村为基点,对低保人群的基本信息、生活水平、贫困程度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以此为后续的低保服务开展提供信息依据。针对低保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以完善档案规范管理制度的方式,结合村镇的实际情况,构建专项的档案管理制度。例如,部分低保用户身体有残疾,可以采用成立“残疾人低保档案库”的方式,对不同残疾等级的低保用户提供不同的社会救助服务。3.2落实动态管理。民生政策及新型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吉林省公主岭市的民生情况以及低保服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行政部门协调落实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低保用户的经济水平变化进行调整。强化低保申请及低保办理的资质,在明确低保对象后,为期发放低保金。针对部分已经“脱贫”用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民生普及的方式,对低保用户、申报低保人群的经济条件、实际生活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这是利用低保档案信息实现低保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性工作。3.3强化信息化数据库的安全性。随着网络低保档案信息库的构建,相对简化了低保档案信息的管理流程,但是,信息化数据库的安全性及技术应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所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低保档案信息管理,需要针对不同低保人群、不同时间段内的低保申请用户进行专项管理,以成立“低保申请数据库”、“低保审核数据库”、“低保用户服务数据库”、“低保用户调查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社会救助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局域网络的安全需要以信息查询准则、信息隐蔽性为中心,例如,不允许擅自对低保用户信息进行拷贝,以网络监测的方式,对低保档案信息的应用方式进行监管,以此提高低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3.4注重人员管理及培养。吉林省公主岭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及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与调整,需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的角度进行强化。采用“奖惩制度”并从的方式,对低保档案的经手人员进行管理,针对人员的信息处理效率、信息存储全面性、信息安全性保护等方面进行审核,以构建综合性人员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低保服务处理时效性、管理效果的综合提升。在分化人才培养及档案人员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低保档案数据库为中心,并以成立档案人员培训机制的方式,对档案人员的网络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以此推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及低保档案信息管理质量的协调发展。

作者:左丹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篇4

多媒体技术就是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课堂教学环节,开展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教学,从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多媒体、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地理老师一般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预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讲解完课堂知识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答疑解惑,学生明白课堂教学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意境来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和掌握。期间,教师对于互动讨论过程全程掌控,而学生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完成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比如,运用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课堂讲解、背景视频和配乐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主题解说来介绍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背景视频来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最后通过配乐来烘托课堂教学氛围,深化课堂教学主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二、运用GIS技术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GIS全称为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融合了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应用科学,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前沿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先天优势,其地理数据编辑和存储能够反映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GIS数据时必须熟练,课堂教学前必须反复练习。教师在运用GIS软件辅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意见反馈,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拓展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协助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的丰富性、互动性和广泛性,适时地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空间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网络教学模式的时候,不能简单将学生推向网络就不管不问了,教师应该围绕同一个教学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安排网络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首先在课前准备和完善一个与当前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主题,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习主题划分成不同的版块,最后完善学生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登陆网络环境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进行了解和互动,学生也应该将不懂的问题及时通过通讯工具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应该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篇5

本文作者:刘杨郭成工作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293份,回收有效问卷1143份,有效回收率为88.40%。其中男性524人(45.84%),女性619人(54.16%);小学教师494人(43.22%),初中教师423人(37.01%),高中教师226人(19.77%);教龄10年以下445人(38.93%),11~20年461人(40.33%),21~30年217人(18.99%),30年以上20人(1.7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223人(19.51%),1500~2500元636人(55.64%),2600~3500元246人(21.52%),3600~4500元32人(2.80%),4500元以上6人(0.53%);本调查设置了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自我评估这一变量,自我评估教学水平非常好的教师86人(7.52%),比较好的教师670人(58.62%),水平中等的339人(29.66%),水平比较差的47人(4.11%),水平非常差的教师1人(0.09%)。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本次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相比,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SCL-90总分160分以上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28.70%,至少有一个因子的得分≥2分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51.1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SCL-90得分情况调查显示,男性教师得分高于女性教师;不同学段中初中教师得分最高;对于自身教学水平中评价为“比较差”的教师得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调查对象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SCL-90总分间的相关分析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与SCL-90总分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和谐及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表3)。逐步回归分析以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作为自变量,以SCL-90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分析时,以偏相关系数为指标,只有当偏相关系数达到0.05的统计学水平时才将该自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4个因子先后进入方程(表4)。其总体决定系数R2值为0.229。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F值均达到统计学水平,说明可以解释教师心理健康的变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一结果与多数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一致[5]。分析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对教师角色的高期望竞争的加剧;教师工作的延后性[6];教师的自我概念、人格特征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7]。除以上影响因素之外,由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施不齐全使得教师的各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次调查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女性教师,该结果与多数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9]。而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教师更容易对教师的职业待遇、社会地位产生不满。与许多职业相比教师工作成效与业绩的获得没有办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在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偏向于用工作成就及收入来衡量男性的成功和价值。这是导致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女性教师的重要原因。面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高中及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初中教师。从教育的目标来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师的任务同时包含着小学及高中阶段的任务,这是导致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水平的评估可以部分的反映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信念综合体。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该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显示,可以通过提高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以有效地缓解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10]。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满足这一前提的情况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及应对方式均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这3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但这3个变量仅能解释SCL-90总分变异的15%左右,说明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如人格、生活事件等。综上所述,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作为一类具有隐性压力的职业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应当进一步了解教师压力的来源,并继续致力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篇6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测绘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产品(成果、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均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要求[liu1][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讨论,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而又快速地发展。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及工作站,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2.2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采用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软件,如UNIX、WINDOS95、WINDOWSNT及数据库管理软件。基础软件平台应选择国产软件,这对于将来的应用开发、数据安全及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国产软件暂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先使用成熟的商业软件(如ARC/INFO,GENAMAP等),但需要保证数据将来能移植到国产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等)宜采用成熟的国产化软件,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及测量平差软件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微机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国产矢量化软件GEOSCAN、MAPVECTOR等;部分应用软件自己开发,但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现象。

2.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2.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2.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3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针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拟本着“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方针,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办公信息系统(O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建设。同时,系统的建设要高起点并切合实际,以保证系统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及良好的可扩展性。因此,该系统建设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3.1实用性

确立以满足现代测绘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思路。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这样容易见效益,也使得系统自身能获得滚动发展和不断完善、扩充、更新的能力。

3.2先进性

当前,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本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案、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建设应采用软件工程学所倡导的开发模式及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可视化技术、数据流与控制流集成化、软件功能部件化等最新分析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将具有一定时期的先进性;另外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有较高的要求,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可扩展性

根据客观情况,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这样就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事实上,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广西测绘局全局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已基本形成规模,计算机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局属各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各级领导对此已有一定的认识,1996年成立的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已经从整体上考虑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只要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此项工作会取得较快的进展。

4须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已基本成熟,只要遵循上述提出的“总体设计、急用优先、重点优先、成熟优先、分步实施”的建设方针,系统建设工作可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须重点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4.1经费投入问题

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属于基础测绘项目,部分经费可从基础测绘经费中投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工作属科研项目,应投入部分科研经费。部分专题数据库建库经费可从专题经费中解决(如9202工程)。类似如地名数据库、境界数据库这样的专题建设费用可联合其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4.2管理问题

现代技术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定给测绘局乃至测绘系统的行政管理、生产、质量管理、测绘成果管理等带来重大变化。如测绘成果提供方式由现在的模拟产品方式向数字化产品方式过渡,再如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使现在航测生产方法彻底改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模拟测绘产品与数字化测绘产品并存等等,其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4.3人才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测绘行业过去一段时期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锻炼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给技术人才以用武之地。

4.4数据版权问题

模拟的测绘产品版权问题较好解决。受法律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数字化测绘产品的版权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数字化产品一经提供,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律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如“权威数据审查制度”,当项目设计者提交设计成果时,同时应提交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的来源证明,以限制数据的非法使用。

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培养信息建设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人们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快速检索和交互使用各种社会经济、商务信息,同时越来越迫切需求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匹配和结合起来,以获得这些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与人类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在我国已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照地理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动态的地理信息,为辅助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的特点

GIS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共同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是GIS最显著的特点之一。GIS不仅具有管理属性数据的功能,还能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并且将属性数据集成到空间数据之上,不仅直观而且可实现两者互相查询。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功能,能够满足地理研究和辅助决策。

(3)具有丰富的信息: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

2.GIS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MGE、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Internet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Web上空间数据,供用户浏览和使用,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GIS技术相比,WebGIS具有访问范围广、平立、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等特点。

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技术也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数字地球”的概念必将成为现实。

随着GIS的深入发展,GIS系统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城市规划、公安侦破、车船驾驶、农作物规划和科学耕种等。GIS己经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软科学。

三、GIS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固有的特性既赋予了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已经证明电子商务是必须以传统商务为基础,是不能脱离传统商务独立存在。

GIS虽然是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但它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是多学科集成。这种集成使GIS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和应用,为各种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决策依据。特别是目前WebGIS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需求。

1.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离不开传统物流,GIS使传统流通企业在运作方式、技术、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将GIS引入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中,符合GIS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也符合物流业的发展。

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所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以往的属性和特征,还具有了统一的地理定位信息。因此能将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和分解,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支持各种分析和决策。这是其他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

(1)交通路线的选择。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物质实体的空间转移,运输和仓储站中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问题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多少。这都属于空间信息的管理,这正是GIS数据管理的强项。在基于GIS的物流分析中,对于网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影响最优路径选择的因素,如经验时间、几何距离、道路质量、拥挤程度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条道路的权值。物流分析中的路径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情况:

①两个特定的地点之间的最佳路径;②一个地点到任意点之间,从一个地点到多个地点之间,车辆数量以及行驶路线选择;③网络中从多个地点运往多个地点的最优路径选择配对。

对于前两种情况都可以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实现。对于第三种情况,可以采用管理运筹学的运输模型结合Dijkstra算法实现,可以选用Floyd算法或是根据著名的旅行商问题(亦称货郎担问题)的解法求解。在求得最优路径的基础上,再根据现有车辆运行情况可确定车辆调配计划。

(2)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供应商、配送中心、分销商和用户而言,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此外供应商和分销商其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式,因此物流设施的布局是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其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利润获取的多少。机构设施地理位置的选择包括位置的评价和优化。评价是对于现有设施的空间位置分布模式的评价,而优化是对于最佳位置的搜寻。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实质上就是在距离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现有的针对市场功能区域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的模型很多,如Batty的裂点方程、Peily的零售重力模型、Tobler的价格场和作用风以及空间线性优化模型。

(3)车辆运输动态管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科技系统。在物流领域,GPS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环节,如用于汽车的定位、跟踪、调度,这样能极大地避免物流的延迟和错误运输的现象,货主可以随时对货物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定位管理。此外还能掌握空中交通以及铁路运输中有关货物的动态信息,增强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的水平。GIS能接收GPS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电子地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企业动态地进行物流管理。

2.数字城市——电子商务和运营平台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

数字城市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一个实用、可行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满足规划管理部门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辅助决策的要求,而且能够提供出行、购物、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娱乐、房产交易、证券交易等综合信息服务,是数字城市与大众的联系纽带。

地图信息服务是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建立企业机构的各个地理位置数据库,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客户灵活方便掌握企业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相关资料,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提供企业门户网站向客户宣传介绍企业相关信息和业务,也可作为第三方企业单位的宣传和广告啊分布平台,起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为企业获取相关收益。

3.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输入、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和输出的技术,其应用的核心在于空间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可视化分析,表面上GIS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不相关,但实际上,GIS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历史的、现在的、空间的、属性的。通过这些可以获得客户资料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综合数据,如用户的历史购买力、购买行为、年龄构成、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程度、消费水平等。从而帮助企业做出企业和客户的空间分布、物流、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与此相联系的是一系列通用数据库文件,它具有常用的状态信息,包括各种事件记录、资源调查、交通状况以及生产流通、存储与销售状况等内容。这些图形由许多彩色图形标志,如线段、圆圈组成,这些图形可与背景地图叠加,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中有关区域的变量之间的分布特征,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子系统,显示客户关系管理产品配送路线,区域商业环境等。GIS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分析和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进行如消费趋势分析、销售力量分析、目标市场分析以及潜在客户分析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组件式GIS软件,使GIS应用可视直接嵌入到CRM系统中,实现无缝集成;采用关系数据库,将GIS数据于CRM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随着InternetGIS技术的发展,GIS在CRM中的应用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历史上是独立并分开发展的不同系统,但是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无论从技术特征上、体系结构上、操作的可行性上来讲,它们的结合都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将GIS技术引入到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不仅开拓了GIS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促进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

[2]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1

[3]陈倬李根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A].成都地图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应用

以实际地理位置为背景的电力设备分布图,不仅能在设备管理上为用户增加设备空间位置的信息,而且通过实时信息能准确地反映配电网的实时工作状况。因此,GIS已成为配电网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数据组织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空间位置为参考的数据,地图是空间数据的一种表达方式,空间位置通常是用空间实体与某中参数坐标系统的关系来表达。

各种地理空间实体,如居民区、街道、市政管线、电话亭、电力线路等,在计算机中的表达一般抽象为点、线、面这3种最基本的实体,任何空间实体都可以用点、线、面,再加上说明和记号来表示。

这种空间数据的组织能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布置设备、线路,展示配电网的实际分布,采用层的概念组织图形和管理基础数据,自由分层,层次之间又可以灵活的自由组合。

与空间图形数据对应的还有属性数据,既对图形相关要素的描述信息,如配电线路的长度、电缆型号、线路编号、额定电流、配变型号、编号、名称、安装位置、投运时间、检修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这些属性数据的用途为结合图形进行档案资料的查询提供具体信息。对已经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录入和使用的部分属性数据,可通过共享途径直接获取,末录入的则必须在GIS中进行录入和编辑。

属性数据可存于任何关系型数据库中,如:SQLSERVER,SYBASE,ORACLE等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能管理具有地理属性的空间数据,所以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储。从数据的多用户、访问安全性以及数据操作的高效性来讲,这种储存形式力不从心。各大GIS公司相继推出这类产品。如:ESRI公司的SDE(空间数据库引擎),通过SDE把地理空间数据加到商业关系型数据库:MAPINFO公司的SPATIALWARE上,可以将地理数据存储到RDBMS中,ORACLE81SPATIAL使得ORACLE81数据库具有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

二、配电网GIS的建立

目前开发配电网GIS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把GIS作为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平台,另一种是把GIS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与SCADA等其他系统共同完成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案比较可行。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地区SCADA系统的功能已经完成,并且投入运行,作为新增加的GIS只要通过数据库的关联,就能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又能保证各个子系统的独立性,使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增强。同时减少了开发GIS子系统的工作量,免去了资金的重复投入。

三、配电网自动化中GIS实现的功能及其特点

GIS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可以分为离线和在线两个方面。

3.1离线应用方面主要包括:

A.图形的操作:在以地理图为背景的配电网分布图上,可以分层显示变电站、线路、变压器、开关到电杆以及到用户的地理位置。由于这些图形均为矢量图,可完成无级放大、缩小和漫游,并且地理的比例尺及视野可以任意设定。

B:空间数据测量:测量两点、多点之间的距离和任意定义区域的面积。通过鼠标定位,既可得出该点的坐标,可完成配电线长度的测量,也可以统计供电区域的面积。

C:设备档案管理:管理所有的配电系统设备档案和用户档案,根据要求进行各种查询统计。主要根据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关系,进行双项查询。条件查询(从数据库查询图形,按设备的属性数据库查找设备地理位置,对典型设备可以进行查询、显示、列表、统计)和空间查询(从图形查询属性数据,在图形上对任意设备进行定点查询和多边形小区查询,并且显示、列表和统计)

D:设备检修管理:根据检修管理指标,自动地进行校核,自动列出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安排设备检修工作,并提出设备检修计划。

E:用户报装辅助决策:通过直接在地图上部设报装用户位置,系统根据报装容量,电流强度等自动的搜索设定范围内(范围值可以在界面上灵活设置)满足要求的变压器,选择不同的变压器系统自动在图上画出最佳的架设路径,并给出具体的长度。

F:开操作票:把开操作票的任务放在GIS界面上完成,直观、简单地在地图上用鼠标电击选取操作对象,就能把操作对象的名称及其当前状态填入相应的操作票表单中,再在标准动作库及术语库中选择操作目标结果,就能方便、准确地开操作票。

G:模拟操作:可以做计划内停电检修前的预演。分为拉开关、停线段、停馈线等不同方式,根据不同的操作自动搜寻停电范围,预演操作结果,确认后打印停电通知单。

3.2在线应用

在线方面应用主要包括:

A:反映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读取SCADA系统实时状态量,通过网络拓扑着色,反映配电网实时运行状况。对于模拟量,通过动态图层进行数据的动态更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对于事故,推出报警画面(含地理信息),显示故障停电的线路及停电区域,做出事故记录。

B:在线操作:在地理接线图上可直接对开关进行遥控,对设备进行各种挂牌和解牌操作。

C:负荷管理:根据地图上负荷控制点的位置,结合独立运行的负荷监控实时系统,以用户的负荷控制终端的基本数据为数据,实现各种查询和分析功能,用图表方式显示结果。根据负荷点的地理分布及其各种实测数据,进行区域负荷密度分析,制定负荷专题图,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辅助电网规划。

D:停电管理:他是配网自动化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打来的故障投诉电话弥补配电自动化信息采集的不足,根据用户停电投诉电话中故障地点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故障定位,确定隔离程序;并且分析故障停电的范围,排除可能的故障点顺序。根据维修队伍的当前位置,给出到达故障地点的最佳调度路径,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并隔离故障点,恢复供电。

E:与用户抄表与自动记费系统接口:远方抄表与自动记费系统向GIS传送用户地址、用户的名称以及用电负荷等信息,GIS可以显示抄表区域和区域的负荷情况,使数据更加直观。

四、系统的开发

应根据GIS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功能进行模块划分,由于GIS数据量大,维护工作比一般管理系统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面,根据供电企业部门的职能划分,对GIS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对建立整个配网GIS来说,根据功能大致可分为3个自系统。

A:系统编辑,系统自维护,主要完成配电网图形的编辑和数据库的维护。

B:实时运行子系统,能够对配电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并实时反映操作结果。

C:浏览,查询子系统,查看当前电网状况,完成各种查询、统计和分析。

随着平台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GIS的应用越来越来深入,广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