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50: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网络贷款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当代大学生能否保质保量的就业,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级单位接受毕业生的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的下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压力。2008 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难以继续维持的局面,这样的经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就业单位问题
就业空间正在逐年缩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这就给用人单位肆意的以一些硬件条件不合为由拒绝招聘提供了借口。他们不从实际出发,提出例如只招收“985”“211”毕业生,或者只招收男生这样的不合理的用人要求,盲目的提高了人才的标准,形成了用人市场的人才高消费局面。这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同时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人才单位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错误的认为把时间用在培训应届毕业生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三)高校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培养人才最终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要适应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有些专业人才过剩,这样,就给这个专业造成了很多的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缺乏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导致没有相适应人才去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部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只开设在一个学期内,这很难满足学生就业心态多变、社会就业形势多变的需要。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教学当中,导致大学生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到大四的时候再进行就业指导为时已晚。
(四)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有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上,把毕业看得过重,不能正确地对自己定位,错误性地提高个人就业期望值,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不足,学业不精,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差;同时社交能力欠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新型模式
(一)“360°无死角”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360°无死角”,是包括个人、高校、就业单位和政府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既要独立存在,充分发挥其功能,又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1.毕业生――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首先,毕业生的个人性格、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岗位或就业去向。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的针对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一些比如就创业园,就业沙龙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应当克服不正当的求职心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就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要有择业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求高薪,而是应该本着积累经验的目标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高校――培养就业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摇篮,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因此,高校应该严把“质量关”,为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竭尽全力。就业能力也被称为可雇用性,就是关于获得工作和可以被雇佣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得到初次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新的就业的能力。国外一些大学已将其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第一,高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恰当的就业思想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减轻就业心理负担;第二;针对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第三,通过讲座形式进行创业理念,创业过程的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性训练,激发他们的创业思想,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
3.就业单位――培养就业能力的支撑。有就业单位的支撑,才能有毕业生施展的平台。当下,就业单位应适当改变用人原则,消除学历观念,更看重能力,给毕业生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构建用人单位选用大学生的新理念,新机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
4.政府――培养就业能力的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就业率稳定上升的保障。政府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失业青年,为那些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及环境,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各项改革;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的地区,派遣选调生,缓解就业压力,可以减免学生的贷款,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
(二)“特殊化”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特殊化”是指针对特殊类别的学校,特殊毕业生所采取的特殊手段。
1.针对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特殊化”。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是很高,这与他们的院校类别,专业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农业院校,其专业相对”冷门”,社会需求不明显,或工作环境较差,学生不愿去,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对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应该发挥农业类的专业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就业观点。
2.针对特殊毕业生群体的“特殊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特殊的群体在毕业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更应该逐步加大。首先,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应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多与老师沟通探讨,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我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设立专项经费和帮扶项目,建立特困生信息库,对特困生重点关注,全程跟踪。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安排校内就业岗位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认定“双困”毕业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3.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化”。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因此,提倡大学生网络创业多元化,将极大的带动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创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鼓励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支持毕业生学以致用。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最后,加大诚信教育,增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防止毕业生网络创业受骗。
参考文献
[1] 王维,曹英楠.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0).
[2] 刘宏鑫,易小祺.“十二五”规划方针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浅析[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1.
[3] 陈康敏,彭小孟.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10).
[4] 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1).
[5] 赵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6] 齐柳.新时期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G].中国电力教育,2012(4).
[7] 施险峰.探析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为[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关键词】B2C模式 网络小额信贷 运作机制 消费金融
近几年,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网上信用借贷平台,帮助借贷双方实现借贷行为。这种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有P2P模式和B2C模式等,P2P模式主要适用于个人对个人,借方和贷方均是零星散户;而B2C模式主要适用于机构对个人,借方是个体,贷方是机构。国内外B2C模式的网络贷款较少。目前市场上针对大学生设计的网络小额贷款产品几乎没有。本文主要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目标群的B2C模式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机制,分析运作原理(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贷款公司与大学生、高校、银行、相关商业机构及电信机构等有机联系起来,并且相互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从而说明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在运作上的可行性,并且为网络信贷的模式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国内外网络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信贷的不断发展与成熟,B2C网络小额贷款模式诞生了。标志性事件是2007年10月Wonga公司在英国伦敦的成立。这种新模式的出现对网络小额信贷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是原有P2P模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该模式也得到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至今已经获得了来自Greylock Partners,AccelPartners和DawnCapital等共计503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目前Wonga公司已成为国外B2C模式最杰出的代表。
在网络小额贷款风靡欧美国家的同时,国内不少人也嗅到了网络贷款所潜藏的巨大商机。目前国内也有不少机构在借鉴并引入欧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着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国内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已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类似于Wonga的B2C模式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但是已有相关金融机构开始涉足B2C模式的网络小额信贷业务。
二、针对大学生信贷的B2C网络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机制
1.大学生市场潜力大
金融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信贷产品屈指可数,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是无收入群体。但从长远来看,该群体潜力很大,一是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最快最强,更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达到639.5万人和51.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达2285.2万人。在校大学生正成为金融市场主要潜力军;二是从大学生群体的现实购买力来看,我国大学生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5919元,来源主要是家庭支持,其次为兼职收入。从支出上看,大学生每学期人均消费支出高达5819元(含学杂费在内);三是因为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信用度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信用风险小。因此,针对大学生开展消费金融产品非常有必要。
2.以大学生网贷为例,研究网络信贷相关各方运行关系(见图1)
图1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各合作方运作
(1)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关系。①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网络渠道实现客户信用信息共享;②商业银行向网络小额贷款提供基础(实现借贷双方或各利益者之间资金的转移等)。
(2)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大学生及合作商业机构的关系。①大学生具有某种消费需求(教育培训、旅游、电子产品购买等)及网络贷款需求,网络贷款公司放贷,同时大学生获得某种消费需求;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与能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的商业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旅游社、电子产品卖场等)达成相关合作协议,网络贷款公司可以在其网站一些商业机构信息,获得广告费用。
(3)网络贷款公司、电信运营商、大学生的关系。①网络贷款公司可以从电信运营商获得大学生的电信资费情况以作为学生信用信息的一项来源;②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和电信运营商达成项目合作,推出一款新的电信手机信息业务。该业务需要大学生在办理贷款业务时申请开通。电信运营商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即时贷款信息(比如在每月还款期限前一周发送贷款偿还信息包括需要偿还的额度、贷款到期时间等;在还款期限前一天再次发送短信提醒用户,以保证其按时还款。此项服务为收费低廉的有偿服务,网络贷款公司也可从中受益)。
(4)网络贷款公司、高校、大学生的关系。①网络贷款公司可以从高校获得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奖学金获得情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所获荣誉情况、费用交纳情况、图书卡的超期使用情况及是否违规违纪等(如果高校建立了学生信用档案); ②大学生申请贷款时需要上传一些证明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学校相关老师签字盖章以示证明。
三、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群体,在其中间开展网络信贷风险较小,收益虽然现期较少,但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坚守对该银行的忠实度,对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信用好且高收入的客户群体。所以,银行可以在大学时代就培养感情,占据更大市场;而B2C网络信贷模式又给该产品提供了很好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董瑞丽.网络信贷-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新平台[J].浙江金融,2010.4.
[2]陈翔.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黄俊杰.国内C2C盈利模式的竞争力模型――淘宝网和eBay易趣竞争力策略分析,2008,3.
[4]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数据
[5]《大学生个人综合消费金融产品需求研究》,海航.慈航研究生奖学金课题研究阶段一研究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调查
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身上一些论文和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肆意拖欠学费、求职简历注水和随意撕毁合同等诚信缺失的现象愈加频繁。研究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为高校的诚信教育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对策,对丰富当前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应对之策。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1年3月——5月笔者对云南A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调查了15个学院,33个本科专业的本科生,覆盖了包括了2008—2011级四个年级9个学科的学生。其中回收问卷472份,回收率为94.4%,其中有效问卷有460份。调查对象中有汉族学生240人,少数民族学生22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47.83%。城镇生源学生96人,农村生源学生364人,农村学生占79.13%。非贫困生190人,建档贫困生有270人,贫困生比例占58.70%;调查对象中有36.52%的人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本次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布图表(见图表一)。
除发放问卷以外,笔者还采取访谈的形式访问了A学院分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教师、辅导员及部分学生等,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
(一)学生诚信道德的积极表现
1. 学习上恪守诚信,刻苦努力
在学习方面,A学院的学生刻苦努力。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不断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清晨总能在校园里听到朗朗的书声,有很多学生都在早读。每晚七点至十点是学校的自习的时间,教室里有很多学生在上自习。学校在图书馆和教学楼专门建立了几个专供学生学习的自习室,自习室占座情况突出,说明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同时,A学院的学生积极的参加学校各种学术活动,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学术的氛围浓厚。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证书。正是由于学习上的刻苦努力,A学院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取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的人数也是不断增加,取得国家级执业证书的学生也大比例增加。
2. 生活上诚实勤恳,艰苦朴素
A学院的学生云南省籍学生占74.9%,贫困学生比例较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每个月的平均生活费只是在500—800元之间。为了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比如说做家教、做促销员、做服务员等。或者在校内从事勤工助学,例如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办公室助理等,A学院目前已经有900多个专门为贫困学生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
3. 工作中遵守承诺,吃苦耐劳
除正常的学习之外,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中都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成立各种科技小组,成员都遵守在科研小组成立时的诺言,获得多项科技比赛奖励。学生在社会调查、“三下乡”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工作中都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地克服困难,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A学院“三下乡”的每支队伍在出征前都要做庄严的宣誓,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每一位成员都按照规定,按时优质的完成任务。
4. 人际交往中热情诚恳
“热情好客、性格豪爽、以礼待人”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点。A学院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他们身上都带有少数民族地区热情好客的特点。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能互相帮助,特别当部分同学在经济、学习、生活上碰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不求回报的伸出援助之手。
(二)学生诚信道德表现的消极方面
1. 在学业方面
在学业方面,设计了以下问卷进行了调查:
问卷一:您有过考试作弊或者抄作业、抄论文的想法或者经历吗?
图表二
在对A学院460名学生调查中,笔者发现有5.56%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考试作弊,抄袭论文作业”的情况;有56.09%的学生承认“偶尔有”在学业上不诚信的现象;在调查对象中选择没有考试作弊经历的只有40%。
有学者对武汉的部分高校(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随机调查发现:近三成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其中经常作弊的占1.9%,偶尔作弊的占29. 9%,从未作弊的67.5%,这说明武汉部分高校有将近七成的学生能够做到不作弊。另一位学者王文峰2006年11月中旬对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畜牧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州电力学院(民办高职)等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进行了专题的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有84.89%的人选择“考试从不作弊”,“有过考试作弊”占9.48%,“经常考试作弊”的占调查人数的5.61%。
通过上述数据直观的比较,A学院诚信考试的学生比例明显要低于这两个地区,也就是从反面突出A学院学生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高,这说明A学院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诚信形势比较严峻。
对于这一问题,《A学院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及其他方式作弊,行为严重和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即使这样,每一年还是有一些学生因为作弊被学校处分,甚至被开除学籍。
图表三
上面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0年期间由于在各种考试中因为作弊而被处于处分的有:记过的有37人,留校察看的有17人,严重警告的有24人,受处分的共78人。当然不包括一些“落网之鱼”。学校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惩罚作弊的同学,一些情节严重的学生还甚至由于受到处分而没有拿到学位证,他们的前途、命运都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在人际交往方面
在对A学院学生进行的人际交往诚信状况的调查中,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都很重视在人际交往中的诚信,把诚信作为相互交往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人际交往诚信道德,做到相互信任、诚信交往。笔者专门设计了下面问题进行了调查:
问卷二:和别人交往时,您是否看重对方的诚信?
图表四
但是在真实的交往过程中,情况稍微有些不一样:
问卷三:在与同学交往中,你能否做到?
图表五
图表五的情况显示:有36.82%的学生选择“偶尔会说谎”,40.2% 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但是在真正的交往中能做到百分百诚信交往的并不多。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明明是无故旷课,却编造种种理由请事假、病假;代替别人签到,就更为普遍了;恋爱动机不纯,对感情不负责任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学生对诚信的“知行”不统一,自我诚信规范意识淡薄,造成现在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交往信任度下降。
3.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方面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求学压力而专门开设的“绿色通道”,它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由于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这就使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必须建立在学生诚信道德的基础上。A学院贫困生的比较高,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大,就2009—2010学年来说全校一共有3846名学生获得贷款,共计1922.17万元。
生源地助学贷款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在获得贷款的方式上:由于A学院是一所云南地方高校,其中云南生源的学生达60%左右,全校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占到42.66%,这个数字在国内高校中算是比较高的。由于贫困面大,所以在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定的竞争,一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助学贷款就谎报家庭经济情况、夸大家庭困难程度来获得贷款。
在获得助学贷款这个问题上:
问卷四:如果您要申请助学贷款,您会对您的家境情况:
图表六
从图表六中可以看出,有接28.26%的学生表示,他们在申请助学贷款时没有实事求是的反映自己的家庭情况,他们会采用稍微改变或者夸大的方式,通过不诚信方式来获得助学贷款。
第二,在还款问题上(如图表七),设计问卷如下:
问卷五: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货款,您将:
图表七
如图所示,有1.30%的学生表示他们获得助学贷款之后,对于偿还贷款持“能拖就拖” 的态度,还有6.96%的学生选择“到时候再看”,这也说明在获得贷款的学生之中,还有少部分的人会违反助学贷款的协议,不会按时的还款。
目前A学院学生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在13%左右,已经要到达警戒线15%(根据人民银行规定,若借款人违约比例达15%则暂停国家助学贷款计划),其中一部分学生是恶意违约,毕业之后就与贷款银行失去了联系。这表明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对学生进行的诚信道德教育还需要有进一步加强。
在拖欠学费问题上,据A学院计财处统计,据A学院计财处统计,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每一年都有学生故意拖欠学费、住宿费,学生欠费金额有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A学院正常经费的划拨,所以迫使学校经常采取各种方式催缴学费。
4. 就业方面
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涉及到的诚信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能不能如实填写自己的求职简历,二是能不能遵守就业合同。
在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卷六: 假如您是毕业生,您如何填写自己的求职简历?
图表八
从上图表的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在A学院的调查对象中除了有51.15%的人能如实的填写自己的简历之外,将近50%的学生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中会有作假的行为,不少学生私自修改学习成绩、增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伪造荣誉证书等,把自己的在校情况描绘的很出色,但是对自己不足的方面只字不提,作假的学生中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找工作很重要,慢慢的放松了对自己诚信方面的要求。
问卷七:在您已经和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更优越的单位要跟你签工作合同,这时您怎么办?
图表九
问卷七调查显示,当问到:假如您已经和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更优越的单位要跟你签工作合同,这时您怎么办? 30.45%选择“撕毁合同”,这也反映出学生在择业时总是从自己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对单位、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缺乏契约观念,没有树立正确的合同观念,没有把自己的求职与个人诚信道德紧密的结合起来。
5. 网络诚信方面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大学生成为了运用网络的主要群体。目前A学院的校园网已经在全校开通,有电脑的同学越来越多。调查中发现有99.8%的学生有QQ或者电子邮箱,上网成了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于网络缺乏必要的监管,学生对网络诚信的态度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网络诚信调查中发现:
问卷八:您认为在网上聊天最应具备哪些基本道德品质?
图表十
从上图表的数据中可以看出,A学院有52.69%的学生认为只要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可以欺骗对方,有20.00%的人认为网络上欺骗很正常。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对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的调查显示:有10%的学生认为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很正常;有48%的学生认为欺骗对方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A学院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这两个数据,这也反映出在网络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缺乏有效监管,使得A学院的学生在网络方面的诚信问题也逐渐的出现,并且不断泛化,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文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构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 各项数据来自A学院学生处管理科于2010年12月的给予学生处分的统计[Z].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思维;思政课;教学资源
一、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合成的一种教学资源的载体,简言之就是数据库,是可以为学生的考试、交流、学习、互动等提供帮助的综合系统。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首先,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从多方面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次,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自主式学习,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学习效率高、针对性强,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弥补学习中的不足;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信息技术的延伸,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获取信息时不仅快,而且广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因此,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上已经初具规模,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教学理念的陈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高校思政课网络平台在构建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学依然受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忽视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首先,很多高校依然缺乏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思政课依然是传统的“板书授课”。很多学生反映,校园网关于思政教学的内容很少,一般都是学校的通知,在学习上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其次,很多高校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仅仅是为了走个形式,并没有将其真正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这样不仅不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进一步构建,也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
2.网络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_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首先,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很多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缺乏教师指导与师生互动的内容,仅仅作为校园网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淡化了其辅助教学的功能。其次,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使得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失去了理念指导作用,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在建设中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政学习,而忽视了与教师相关的科研活动,这样既不利于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不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进一步完善。
3.教学平台资源质量较低
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质量亟待提高。首先,在数量方面,数据库的教学资源稀缺,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学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没有与时俱进和实时收纳最新的思政研究热点。此外,教学资源收集呈现单一性,一般都是理论研究方面的论著,缺少精品课程、互动论坛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反映,在教学资源平台上查找学习内容一般都是论文形式的学术研究,而且数量不多,涉及面较窄,难以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
4.网络教学平台缺乏互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反映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是“静态学习模式”,即仅仅为学生上网查询提供资料,没有在线辅导、网上测试、实时答辩、网上评课等互动性的学习环节。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难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5.网络教学平台缺乏监管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缺乏监管体系。首先,由于网络信息传递渠道越来越多,有很多广告推送软件,使得网络教学环境受到威胁。很多学生反映,在查询资源、听精品课程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对话框自动弹出,内容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其次,很多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缺乏定期的检测与维护,使得很多教学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比如,有些精品课件打不开、查询网页出错,等等,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具体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我国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推广应用网络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体系。其次,教师应该重视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堂,从而进一步辅助思政教学,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比如,思政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看精品课程并提交读后感,这样有利于将传统课程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2.完善网络教学体系
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网络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平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逐步丰富思政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比如辅助教学、在线提交作业、网上学习、模拟考试、资源共享、要闻推介、经验交流等。其次,逐步健全校园网服务、师生互动、教师指导三大板块,将教学与科研活动融为一体,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此外,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务必与教学团队的建立紧密结合,将实践与网络教学平台相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改善网络教学资源
我国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中应该积极改善教学资源,做到量多、质优、多样。首先,进一步扩充教学资源数据库,并与时俱进,使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其次,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扩宽其涵盖的学科范围,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综合素质。此外,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的形式,比如建立思政课的精品课网站、利用电子教室系统建立网上教学平台或者由政府部门组织举办思政课堂等,通过增加互动的教学形式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我国在构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首先,高校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应定期对思政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检测与维护,保证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其次,应对思政网络教学平台中出现的不良信息及时进行拦截处理,防止对学生日常的学习造成困扰,为学生创造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茜,高红宦.试论网络视野下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评《高校思政课综合训练及实践指导》[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
[2]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3]吴建强.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政教育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4(36).
关键词:创业训练 创业教育 创业群体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创新驱动为个人、企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性机遇。高校拥有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特别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积极投入就业创业训练中,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在训练的大潮中努力转变就业创业理念,在双创的背景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现状
随着双创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创业。2011年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出台大学生质量工程项目,广泛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推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培育项目、创业训练营项目、创业产业园等等。形成一批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大学生创业训练营
设立大学生创业训练营,由专业导师主持训练,通过专业的集中培训,开展公司决策和执行、路演PPT的制作、项目路演、答辩技巧等与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设置户外游戏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设置互联网思维等课程、讲座,开拓创业者思维。
创业训练营一般在毕业前一段时间进行培训,可以给准备创业的学生一些专业上的指导,有的地方政府、学校提供创业平台,为学生搭建创业者的圈子。
2.设立创新创业标准园区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组织专项专用资金,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整合高校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标准化创新创业园区,与政府部门共同推进区域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涌现一大批开放式的,成本低的便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降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
3.资金上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在资金上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比如组织专项路演、共建实训基地等等。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4.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
很多高职院校建立创业学院,调整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优化师资队伍,校企协同育人等等举措,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抓实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尚属起步和发展阶段,一切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有多少热血男儿,正怀揣梦想,整装待发,准备高举起创业的大旗,义无反顾当老板,寻求实现自身价值,为自己赢得一份精彩。但是目前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业的认识不清晰。创业过程洒满了汗水和泪水,充满了辛酸和委屈,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洒脱和自如。这是一场耐力的比拼,是一份坚持的忍耐,既需要雄心勃勃,激情四溢,也需要客观理性和踏实严谨。在校大学生往往认识不足,困难估计不足,以至于创业过程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2.急于求成,被别人意见所左右,摇摆不定,四处张扬指望合作。不会保守商业秘密,往往被外界刺激一下就会透露战略战术,不懂得先建立稳固的根基。
3.好高骛远,失败的方式如出一辙:先是艰苦创业,小有成就;然后被成就鼓舞开始更大的计划;最后以微薄之力图谋宏伟之旅。最终只能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4.照搬照抄人家的成功经验,不懂得借鉴,不会审时度势,没有找出最适合自己创业之路。别人成功有其自身天时地利人和的特定条件,不一定适合自己,他人的经历是没办法复制。
5.创业的持久性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和想象力慢慢消耗殆尽。激情能鼓励创业者时刻保持一种干劲和活力,想象力能帮助创业者克服资金、管理、营销等方面知识的不足,克服遇到困难时的无助,保持希望和梦想。如果激情和想象力消失,创业的成功就失去了推动力。
6.片面强调自我意识,不善于很好跟同伴合作。创业者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没有客观评价合作者的优点和不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创业如同冲锋陷阵的打仗,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配合,要学会与人相处,给人利益,形成一个坚强的团队,积极储备人才,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对待团队成员的彷徨和犹豫,不到最后关头不轻言退却和放弃。只有经历风雨,见过世面,创业者才能洗去幼稚和单纯,不断走向成熟和老练,处理困难问题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创业离不开团队合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拼搏奋斗的路上切忌拔苗助长,千万不能将自身的优势变成前进的障碍。分析以上创新创业训练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创业教育不到位
很多创业教育盲目迷信经典案例,例如用各种各样的模型分析市场,本来一个小案例,分析的时候却加上国际金融、股市、期货等概念,以及通用公司的"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然后,很多学习者学以致用,将书本的东西照搬到企业中。因照搬书本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理论,只学其形,不学其神。如果呆板套用,管理理论就成了经商八股文,成为创业大碍。
2.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创业需要团队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集体的智慧才可以提高成功的几率。有的和作者会临阵逃脱,一去不返,此时此刻创业者千万不可唉声叹气,更不能泄气,而是应该马上着手招聘新人才,招兵买马,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3.资金匮乏
创业永远离不开资金,大学生是消费群体,不可能有自主的经济来源,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配套资金,创业可以申请贴息贷款,但是有效期往往只有在毕业后2年内。大学生毕业2年创业成功的几率非常低,还贷能力有限,更多学生担心创业失败还不起债务,影响个人征信,大学生的创业贷款几乎形同虚设。
4.创业思路不正确
大学生创业大致分为几种,开小店,开公司,做电商。打算开小店的,马上就会想到租房、装修、进货、招人。打算开公司,马上就想到注册公司,租办公室,买办公用品,招人。做电商马上就想到设立漂亮的网站,购买高端相机,设立摄影棚,请光鲜靓丽模特。这些都是正常的思维,对于资金充足的创业者来说,都是必须的。可是对资金缺乏,没有经验的初次创业者来说,配置好这些设备,估计手头的那点启动资金早就用完,而正式业务还没开展呢,创业还没开始就失败了,估计又要回到贫困一族。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5.创业指导师资力量缺乏
学生升学仍然不能摆脱由传统科目考试成绩决定,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后,思想任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创新思维不强,灵活度不够,这种情况需要大量创业指导教师到位的帮助,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乐观。
高职院校缺乏创新创业的考核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一般都是按照岗位及工作量对教师进行考核,与其他课程相比,创业教育更需要对对各行各业进行咨询和调研,而这些投入在现行考核机制下很难进行准确评估。导致相关教师面临收益少、风险大的窘境,创业指导教师不愿意对社会实践投入过多精力,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解决途径
1.从兴趣出发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时,指导教师应围绕创业者兴趣,从兴趣出发培养创新创业理念。兴趣是创意的根基,通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将学生兴趣转化为动力,用专业化的方式科学引导创业的力量,让创业者能够学会经营管理一家企业,直至发展成一项事业。
2.做足功课,创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变化太快,新商品,新市场不断出现,创业者首先应该关心、主动学习财经资讯、国家政策、互联网络,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创新创业训练、拼搏需要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开拓事业的前提和有力保证,必需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不能忽视,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劳累的创新创业中去。
3.团结创新创业同伴,形成统一的价值核心理念
一个团队里要有统一的价值核心理念,形成坚强的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拼搏。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作用,创业者要永远记住一个人是不能创业的,例如取得巨大成功的联想集团柳传志、百度集团李彦宏,表面看似个人努力的成功,实际都是一个团队在共同发挥作用。
4.创新创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创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业大学生应该先到企业打工,时间最少应持续半年到一年,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在意薪水多与少,不要在意安逸与劳累,而是要尽可能多的学习企业管理流程,学习企业领导是怎么管理公司,有效的方法应该好好记得,管理不到位的地方也要心中有数,那么自己创业的时候,打工生涯的经验、学习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创新创业无法一蹴而就,会经历种种波折,只有坚持,闯过各种各样难关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创业者最好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擅长,整合自身资源,找准项目,大胆尝试,能够承受刚开始时生活质量和水准暂时下降的心理压力,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走到成功的那一天。
5.把准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把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寻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6.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
高职院校应对现有学分制进行改革,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实施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具体措施,为创新创业学生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让创新创业学生做到专心致志,既不耽误学业,也可以谋求创新创业,还学生以自由之身,机动灵活,做到创新创业、学业两不误。
7.建设低成本的创业平台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型行业缺乏资金,资源不足,应该想尽办法借资源,借渠道。作为创业者,必须牢记一个天条:那就是手里必须维持现金流。做生意可以暂时亏本,但是不能没有现金,一旦现金流枯竭,资金链一断,创业者有多少不动产多少产品都没用,那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创业时期,能不先付款的要尽量拖后,能租赁的东西不要买,少做后付款的业务,少跟别人攀比,一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创新创业者可以先不注册公司,租赁办公室,而是可以先找一个现成的公司,挂靠一下,用别人的办公室,别人的执照,一个月付一点手续费,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开支,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一旦业务开展不起来,可以很快撤退,把损失降到最小。如果业务能顺利开展,对业务的发展前景有把握,胸有成竹,这时候再注册公司,租赁办公室也不迟,创业者要给自己一个过渡时期,允许有缓冲时间,对创业者绝对有利。
商机无处不在,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技巧,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把握商机,给客户带来更大、更多的新价值,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满足市场一个小小的需求,便可获取回报,这就是创业的开始。
参考文献:
[1]钟坤峰 《创业者核心素质研究述评》 商场现代化 2010年31期
[2]毛翠云 《创业者素质模型与综合测评方法》 统计与决策 2009年第24期
[3]陈方 写在评选之后创业者素质关系企业兴衰 科技创业 2006年第1期
[4]宋洪霞 大学生创业的个案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07年
[5]彼得・F・德鲁克著(美) 张炜译 《创新与创业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6]中国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创业手册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年9月(244-246)
[7]吴吉义,柯丽敏 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2-4)
关键词 侨乡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五邑大学位于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广东省江门市。目前有370多万五邑籍华侨华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乡大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一百多年来,中外文化在五邑大地上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岭南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的侨乡文化。侨乡优秀文化特征可归纳为:寻根认祖、爱国爱乡的“根”文化,扶贫助困、捐资办学的“义”文化,联通五洲、开放兼容的“桥”文化,和睦相处、天下大同的“和”文化,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搏”文化。①五邑侨乡丰沃的文化土壤为学校利用优秀侨乡文化,探索加强大学生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校对不同年级在实施侨乡文化育人过程中设定了不同的教育重点:一年级重点抓“系侨情”, 二年级重点抓“学侨史”, 三年级重点抓“知侨心”, 四年级重点抓“懂侨务”、“建侨乡”,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着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创业”的高素质人才。
1 侨乡优秀文化育人体系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脉相承的侨乡优秀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为目标,培养邑大学子具有博爱、感恩、通达、兼容、和气、创新、务实的侨乡文化特质。
(2)思路:充分利用侨乡文化资源,把以爱国爱乡、开放兼容、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侨乡文化精髓,融入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建立具有侨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和人文素养。
2 用侨乡优秀文化育人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2.1 加强学术研究,为构建侨乡优秀文化育人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学校从创办之初就开展了对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历史的挖掘与研究。先后成立了“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和“侨乡文化研究所”。2006年广东省社科联设立的 “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落户我校。2008年,省教育厅在学校设立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学校组建了一支由教授和博士为主的侨乡文化研究团队,始终将侨乡文化研究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的首席专家张国雄教授就是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张国雄、梅伟强、谭金花等专家学者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为广东省第一个综合性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9年6月,在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我校张国雄教授及其专家团队撰写的《开平碉楼与村落》荣获一等奖。尤其是近几年来,侨乡文化研究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五邑大学的专家学者在碉楼与村落、陈白沙心学、侨乡电影人、银信、五邑华侨与、五邑文学、侨乡教育、侨乡建筑、侨乡妇女与儿童、铁路文化、侨乡社会等领域都有涉及,出版了二十多部学术研究专著,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2012年有关“银信”方面的研究成果参加了亚太区记忆遗产申报。经过20多年对侨乡文化的发掘、研究与弘扬,学校逐渐构建起侨乡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使潜在的侨乡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成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大大增强了五邑侨乡的文化影响力,也为我校构建侨乡优秀文化育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用侨乡优秀文化育人的基本构架
2.2.1 育人体系外在的物质基础——重思源的校园建筑景观设计强化“侨”的概念
五邑大学从建立到发展,都与“侨”有极大的渊源与联系。福建海峡电视台曾在五邑大学拍了一部纪录片《刻着名字的楼》,讲述了五邑大学建校的过程和华侨对学校的支持与关怀。如今,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一座座铭刻捐赠者姓名的楼宇,以及镌刻在楼宇内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学韵味的纪念碑记,彰显着海内外乡亲捐资办学的义举,表达出侨乡人心胸开阔、爱国爱乡的情感,营造了具有浓郁侨乡文化品味的育人氛围。
2.2.2 育人体系内在的文化主体——将侨乡文化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1)由学校组织编写出系列辅助教材,努力将侨乡优秀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从2007年起,五邑大学出版了一系列辅助教材,即《五邑侨乡历史文化概要》、《五邑魂——五邑人与五邑文化精神》、《侨情侨务:侨务工作与政策法规》和《江门五邑海外商业巨子经营之道》,使学生从历史学、管理学、法学和人物文学的学科角度了解侨乡文化的历史渊源、侨乡人物的成就和侨务法规。
(2)在全校开设了华侨史概况、五邑风俗、岭南文化地理等选修课程,使学生领悟侨乡文化的背景、特征和精髓,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华侨资源,邀请校内外的学者作了一系列关于侨乡文化的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侨乡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
(3)在相关学院开设侨乡特色课程。文学院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讲授明代大儒陈白沙的诗歌、开设古代戏曲研究介绍粤剧,开设方言与文化分析五邑侨乡方言的特点、还在中国文化地理的教学中介绍五邑侨乡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历史地理变迁等,利用五邑侨乡黎民伟等一大批著名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进行讲授;艺术系课程群的教学则融入了侨乡都市风情,侨乡民间工艺,侨乡艺术家及侨乡建筑的艺术特色。
(4)带领学生实地考察,零距离接触侨乡独特文化。对五邑地理、村落、街市,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和五邑侨乡的风俗民情分类进行详细讲述,利用侨乡文化资源进行各种课堂以外的实践,帮助学生更感性化地贴近五邑侨乡。
(5)延展学生课外阅读视野,传承侨乡优秀文化。陆续编写了《侨乡历史文化读本》作为普及侨乡文化知识的通俗读本;编写《院士精神—五邑籍院士小传》和《五邑侨乡文化经典选读》等一系列读物集中展现侨乡文化精髓。
2.2.3 育人体系内涵的外延——将侨乡优秀文化融入到丰富的课外学习实践
(1)学生科研立项经费向侨乡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倾斜。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侨乡开展田野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学生的优秀科研成果以论文形式在学报上发表或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并结集出版了《广东侨乡历史文化调查集》,内容涉及江门五邑侨乡的婚姻现象、音乐戏剧、传统工艺、民俗活动、建筑特点、商业活动、侨务法规等。
(2)组织学生参与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配合和协助我校专家进行村史、碉楼史的专项调查,为专家的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3)学生社团积极参与江门市有关部门的侨乡文化活动,在锻炼实际能力的同时接受侨乡文化的熏陶。积极参与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日报》开展的“侨乡文化观潮”和 “城市记忆”大型采访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2.4 全面营造具有浓郁侨乡文化品味的育人氛围——将侨乡文化精华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围绕侨乡文化育人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1)在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建立爱心社、励志社、爱心助学金等,注重用慈善、博爱的侨乡文化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2)设立“功德厅”,充分展示海内外乡亲鼎力支持学校建设的感人事迹,安排新生参观“功德厅”,用乡亲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慈善文化、博爱精神,给予青年学生以直观的教育。
(3)利用重大纪念活动,表达我校师生对海内外乡亲的感恩之情,宣传弘扬他们的爱心奉献精神。如:2008年12月29日学校举办了“五邑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感恩侨乡文艺晚会”;2010年五邑大学25周年校庆之时又隆重举行了感恩侨乡授荣仪式暨建校25周年庆典。学校首次颁发杰出贡献功德勋章,授予19人杰出贡献勋章、32人功德勋章、11个单位功德金牌,以彰显五邑大学开拓者、创业者的贡献,铭记捐赠者、慈善者的功德;
(4)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都产生了一批打上侨乡文化烙印的优秀作品。如:我校团委组围绕展现侨乡人民和侨乡学子发奋图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创作了《榕树精神》、《禾雀花开的季节》、《鼓舞青春》和《守望》等多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广东省大学生舞蹈比赛屡获佳绩,尤其是2011年创作的《守望》获得广东省第六届校园文化节舞蹈大赛业余组二等奖和最佳创编奖, 2012年获江门市第十届“五个一工程”舞蹈类精神文明奖。
3 侨乡优秀文化育人的主要成果
在侨乡优秀文化的熏陶下,邑大学子身上逐渐具有了博爱、感恩、通达、兼容、和气、创新、务实的侨乡文化特质。②
(1)邑大学子由侨乡文化的爱国爱乡升华到爱党爱社会主义。仅去年我校共有94人次的学生党员获省级以上科技类比赛奖,11人次的学生党员获省级以上文体类比赛奖;在学生评优中,有662名学生党员获得各类奖学金,有164名学生党员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有142名学生党员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2)学校重视学生诚信教育,积极营造诚信文化,连续9年学生的贷款违约率为0。
(3)学校重视对学生责任心、爱心的培养。侨乡文化中扶贫助困、捐资办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邑大学子以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7年来,共为社会服务831642.5小时。学生爱心组织举办的“手拉手”活动11年来风雨无阻,一直坚持下来,共有560个班级参加,共资助贫困小学生520人,累计金额约117000元。我校大学生近四年共有2072人参加义务献血,总量达435730毫升。在“爱·大家”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中,我校“关爱计生特困家庭先天心脏病儿童活动”、“邑大红十字爱“心”团队”等11个项目、6支队伍分别获得了“千个公益项目”和“千家公益社团(团队)”的好成绩。同学们在服务侨乡的实践中砥砺了意志,培养了慈善仁爱之心。
(4)学校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在江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期间、在亚运火炬在江门传递期间、在侨乡旅游节及嘉年华的开幕式、大巡游、“群星闪耀江门情”闭幕式晚会等大型活动中都出现了众多五邑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此外,他们还深入到当地的敬老院、医院等开展志愿者服务。如红十字会组建 “邑大暖风团队”,作为第一批“广东大学生福彩公益社会实践服务团队”之一,他们每周定期组织35名志愿者到第三人民医院老人精神科及精神康复科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
(5)学校重视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近两届“挑战杯”大学广东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作品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胜杯,在全国的比赛中也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十一届的“挑战杯”中,获得特等奖一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以及三等奖5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的电子商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及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也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在“瑞派杯”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四个铜奖和两银奖的成绩。在建行“e路通”首届海峡两岸/第四届大陆地区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了13个奖项,其中“两广赛区一等奖”就有三项。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广东赛区的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在第四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得了三等奖1项。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4 用侨乡优秀文化育人的经验和心得
(1)作为地方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挖掘、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引领文化进步;(2)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3)坚持第一课堂为德育主渠道,完善现代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4)全面开辟第二课堂,突出实践环节的教育作用。经过20多年的建设,侨乡文化特色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职员工的奋斗业绩里,在2万多毕业校友的创业足迹中,都有侨乡文化的影子,都闪烁着邑大精神的光芒。
注:此论文获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