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活数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49: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活数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数学论文

篇1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熟悉事物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生活实例引入其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货币之间换算关系,并认识到其所代表含义,教师可以将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师可以以学生在生活中购买文具用品为例,让学生讨论购买五元一支水笔的付款方法。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再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很多方法:既可以用五个一元人民币购买,也可以用一个一元,两个两元人民币购买,还可以用一个五元人民币购买。通过这样生活的教学案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所代表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师要善于设置生活性的应用题目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感觉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掌握不理想,教学效果也难以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生活性的应用题目,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的时候,如果仅从理论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很多学生不仅会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而且会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而掌握程度有限。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身边的物体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找到符合对称、旋转和平移特点的物体。学生经过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者事物,很快就举出了摩天轮旋转、火车移动和手掌对称等实例,教师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再对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满足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物体与生活场景,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会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相遇问题的时候,总是对数学题目中相向而行、相背而行(1)和同向而行等类型辨别不清。为了让学生理解三种数学题目类型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人一组,规定好合适的游戏时间(如5分钟),让他们在操场上将这三种情况进行逐一演练,然后回到教室彼此交流游戏的心得,以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性的小游戏,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四、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很多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温习巩固,对于数学知识和内容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从而对以后的实际应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学生在学习整数加减运算方法的时候,对于题目173-96=173-100+4常存在疑惑。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完成对题目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小明要过生日,小明的妈妈想给小明买一个变形金刚模型作为礼物送给他,一个变形金刚模型需要96元,小明的妈妈带了173元,她给了营业员100元,然后营业员找回4元,现在小明妈妈剩余钱数为173-100+4。教师通过为小明买礼物的过程进行梳理与提炼,原本抽象的数字运算被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使数学知识得到生活经验支持,从而为学生总结出简单的算法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更为巩固。这样一来,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篇2

(一)创设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其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还停留在直观的感受上。因此,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程,对于他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而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有趣的、快乐的氛围,对于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同样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前或上课中,可以给学生讲与数学有关的笑话或故事,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游戏,从而激发并带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愿意学习。教师需要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自觉地进行思考、消化与吸收。

(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的内容

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能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从中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世界,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主动研究数学教学方法,尽量使教学生动灵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大多是枯燥乏味,很多数学知识在理解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特点,从而把握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少用那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懂的数学名词,尽量使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能改善教师、数学学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有趣味,数学所涉及的问题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四)在数学作业中体现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要抓住课堂时间,而且要适当布置家庭作业。作业的布置也大有文章可做,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认真设计,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应用所学知识,让家庭作业同样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为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做到学以致用。采用这种方式布置作业,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数学课程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在设置情境时,要尽量使其贴近现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让学生更有认同感。对于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来说,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根据实际有所差别。对于农村学生,教师要联系与农村生活和农业相关的一些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地走进教学情境中,实现情境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生活情境的设置要注意学生的年龄阶段

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来选择不同的生活情境。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数、亲自动手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需求,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三)运用生活情境要和教学重点相结合

应用生活情境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化,有些教师只是把生活情境的运用作为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来看,有些教师又过于注重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忽略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时要与教学重点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结语

篇3

1.教学导入阶段的生活化教学究其本质而言,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早期,感性思维比较强,而且小学生普遍不具备很强的理性思维,面对这种特殊的规律,广大数学教师务必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学导入阶段的重点内容,只有在此阶段将生活相关内容渗透进去,才能够利于小学生改变学习的动机,并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分类法这一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一些事例来加以论证,尽量找寻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内容,将数学的思想完全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

2.教学的内容当中应该完全地渗入生活化当中要想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为便捷的途径就是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创设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生活情境。也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比较自然地融入教学氛围当中,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和学生图片唤起学生的兴趣,运用简单数学模型,便能将这些枯燥的数字比较恰当准确地包含进去。一旦生活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学生再算起来就比较容易接受,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3.课后布置作业的生活化要求长期以来,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任何一门课程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知识回顾的最佳途径。数学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如果每天都要求学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纯数字的习题,小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也不能按时、准确、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尽量将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渗透进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同样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处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家里在买菜或者去超市购物时候的付账明细,借此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口算能力,也温习课堂知识,还培养起小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思想。

二、结语

篇4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篇5

一些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理解误区,无法恰当处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些教师虽然尝试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但最终目的不是学以致用,而是考试和分数,忽视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这与素质教育的精神是不一样的。一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只限于教室和书本,内容以书本、教材为准,片面强调灌输和训练,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略了学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和自由活动,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就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视不够,缺乏生活的敏感。教师没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没有把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教学。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理解困难,说明老师没有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2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提升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应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走进社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内容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数学教师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数学教师要树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观念。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课堂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使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活力性知识。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教师要由应试教育下的“由知识到学生”转变为素质教育下的“由学生到知识”的观念,用发展的、开放的、互动的生活化的教学观对待教学工作。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数学教师对教学生活化观念普遍认同,认为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学生活化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具有重要价值。学习的终极价值在于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进而去探索未知世界。数学教师要开发利用整合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周遭的环境时刻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典型例证,现实的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能依赖教材,要敢于打破教材的局限,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和调整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时代气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删除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熟悉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能够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加速新知识的获得,能够更透彻理解和把握新知识,能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从而使学生建构新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教师要创设高效的、多层次的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确保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在数学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就越强。教学要用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又要娴熟课程内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中进行知识探究。我们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创设生活化情景要注意,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提出学生自己既熟悉、常见,同时又新奇、有挑战的问题。在学习中,教师要在学生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增加生活化的练习习题。学生的作业要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数学作业设计应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数学教师要探索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强化思维和实践能力,养成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如何购门票”、“租车方案”等等,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写数学周记、数学故事、数学论文的方式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加以合理运用,便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梯形面积”后,要求求出圆木的根数,利用公式可以很快算出,很多同学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但如果利用多媒体就简单多了,可以通过动态的演示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之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3结语

篇6

关键词:宣传主题布景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写数学小论文和日记:如在学了多边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学了一次函数后,让学生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课桌椅》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篇7

【关键词】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虽然是一门课程,但与生活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着数学。孩子的天性是好动、贪玩,所以把教案硬搬上来,进行灌输式的小学教育,幼儿根本不会感兴趣。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结果事半功倍。

1.开阔幼儿视野,教会幼儿自己发现

平时多带幼儿散步、参观,轻轻松松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例如:路边有几棵树;这间房子高,那间房子矮;这路灯柱粗点,那边的细点;这地砖是梯形;冬天,我穿厚衣服,叔叔穿薄衣裳干活;伯伯左手拿4个气球,右手拿5个气球,合起来是9个;幼儿园有12个班,是双数;这些具体了的数学概念,不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吗?

2.学会用数学表达,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很重要,学习需要良好习惯,而思维方式其实也是有习惯的,我们要善于引导。一天,超超告诉我:“妈妈买了苹果和梨。”我问他:“有几个苹果和梨呢?”“六个苹果,啊,忘记了。”可是,下次他就会告诉我:“妈妈今天又买了4个苹果和5个梨,共9个。”我跟孩子们聊天的时候说:“昨天,老师家里来了2个客人,后来又来了4个客人,一共来了6个客人。”有些孩子很快就领会,过几天,跑来告诉我:“昨晚,我和爸爸妈妈去喝茶,后来叔叔阿姨也来了,一共有5个人。”这就是引导的效果,也是思维的习惯,孩子们会互相影响。有时候,我听到他们在说悄悄话:“我带了8颗糖,给你2颗,我留6颗。”够了,我要的就是这种数学化的表达,是一种思维习惯,一种学习氛围。

3.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提高兴趣

平日里,在教室多放置一些可操作学具,让幼儿自愿、自主动手,提高积极性,充分利用环境,最大地发挥作用,因而营造一种氛围,在动手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当中的规律和意义,比我们口头说一千遍要强,这样,孩子间互相研究,师生间互相探讨,还可以培养一种彼此合作的精神和建立互相信任的情感。

4.让幼儿参与工作,满足成就感和建立自信心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总是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看待数学,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生活经验较少,总是认为数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少,没能够认清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教学中抽象化的内容具象化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数学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为数学开展做铺垫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现阶段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终点,使得学生在小学过程中不再是“漫无目的”,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很漫长。而通过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方向与位置》这一章教学的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预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数学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进行了解,为数学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学校的大门在教室的什么方向,从而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完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让学生进行预习心得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加深学生教学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而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时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弥补了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克、千克、吨》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首先,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好一个称重器,以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然后在教授学生教学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物品进行重量的估算。如学生的铅笔盒、铅笔、课本或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等,然后数学教师再对学生估算的物品进行称重,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克与千克的区别,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化,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相对于课前预习预习来说,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课后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使得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内容都是与教学重点相关,只是对教学重点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知识点的意义,只知道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通过课后作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面积》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课后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地板或者是瓷砖的面积,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个多少块地板或瓷砖,从而计算出家庭的实际面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空地,在空地上画出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发动学生站到正方形当中,直至占满,让学生数一数一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多少人,每个人的平均面积是多少。通过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学是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生活中的数学,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