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9: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接口技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内涵
机电接口主要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机械装置与控制微机之间的接口,其是基于机电一体化而产生的。机电接口根据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采集接口、输出接口[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在输出信号的时候,一般采用模拟量方式进行检测,时刻掌握发电机转速,并且检测差动变压器位置。然而,在输出控制量的时候,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数字系统。机电接口技术主要就是研究机电系统各项组成技术与子系统连接问题的综合技术,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与融合,在机电系统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接口主要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构成,在机电系统运行中,与环境及操作者之间成立一种有效连接,在物理通道中展开信息与能量的输入、转换及传输。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交互与调整,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协调与综合,保证各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分类
目前,机电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智能接口、动力接口、机电接口、人机接口[2]。智能接口应用较为复杂,不同技术形式产生的信息形式也不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展开相应的改变。在各种信息转换与传输的过程中,智能接口可以确保不同技术与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动力接口可以有效连接动力源与机电系统,之后给予机电系统相应的驱动动力。在机电系统中,动力类型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直流电、交流电、液压等,在系统中运用不同动力类型的时候,需要选用不同的接口形式,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机电接口的作用就是实现各种驱动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且将驱动信号转变成执行信号,在转变的过程中满足传感器运行要求。人机接口是机电系统与操作者之间存在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可以在操作者眼前呈现系统运行状态,并且有效监控系统运行,实现人性化操作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电接口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一些事物的要求也在明显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机械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在此形势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主要包括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等,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初始发展中,只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进行融合,接口十分简单、便捷[3]。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系统内部接口也日益复杂。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熟,然而,简单的技术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系统的运行需求,需要充分重视其复杂性研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复杂性较强,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系统设计及其集成理论,根本无法充分实现系统的作用,为此,需要加深对机电接口技术的研究,在设计方面,加强对有关理论的融合,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实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向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其系统内部接口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确保接口技术与系统技术的有效融合,还要确保信息传输的顺畅。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尝试在机械工业中应用电子技术,进而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初步产生机电一体化概念。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了30来年,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技术更加成熟,产品性能更加健全。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微细加工技术、电子通信技术、光学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融入发到了机电一体化当中,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机电一体化起步比较晚,现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机械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制造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系统化发展使机械系统更加开放,为多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综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在绿色生产概念下,机械绿色化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手段[4]。
关键词:计算机接口技术;教学改革;proteus
1引言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大学本科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常用接口技术的入门课程[1]。课程由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和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常用接口技术三个部分组成。该课程目的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建立起整机概念,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具有知识点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学生掌握起来并非易事,就以往学生的反应,此门课程学习难度大,知识不易理解,普遍存在“重软件、轻硬件”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2引用
proteus仿真软件Proteus嵌入式系统仿真与开发平台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开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仿真平台。它包括原理图编辑与仿真软件包isis和布线编辑软件包ares两部分组成。Proteus7.5SP3及其以上版本新增对8086CPU及其相关接口芯片的仿真。硬件实验设备由于结构固定、资源有限且成本高、损耗大以及寿命低等缺点,pro⁃teus的引用对于改善教学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学生只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proteus软件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设计仿真操作,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对实验教学来说是一个课堂的延伸[2]。对于8086来说,将其编写好的源程序可通过外加EMU8086编译器生成.exe文件,然后在proteus上进行仿真,达到教学目的。Proteus的引用不仅可在实验教学上使用,也可在理论教学中使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讲理论知识,边进行教学演示,直观形象,使学生对生涩难懂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教学的有力的辅助工具。实践证明,引用proteus,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Proteus是教学的一个有利的补充,但它只是一个仿真软件,不能完全代替实物实践,仿真实验和实验箱上的实验还是有区别的,由于实际电路运行时表现的各种电气特性等,使在proteus上调通的,在硬件上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实现,基于以上认知,采取proteus仿真实验和实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先课下通过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效果,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际硬件电路的操作,查看实验效果,这种教学搭配,充分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形象直观性,增强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课时安排
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主要分为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三大模块,共64学时,为兼顾各个模块之间的承上启下以及知识的连续性,主要分配学时如下表1:微机原理主要讲授微机基本知识,如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机系统的概念以及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序知识、指令系统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涉及内容有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变量属性、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子程序设计,接口技术涉及内容有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常用I/O接口芯片等。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实践教学总学时1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2,其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安排4学时,由于此部分上机实践只需计算机即可,不需其他硬件,学生在课上学习好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后,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在图书馆或宿舍完成作业和上机实践,节约课上学时,为其他内容的讲授提供充足的时间。接口技术实验共分为6次实验,分别为proteus的使用、8259中断控制器、8255并行接口芯片、8253定时计数器以及A/D、D/A转换。每次实验安排2学时,要求学生课下提前预习,为下次实验做充分的准备,保证每次实验顺利地进行,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其中proteus的使用这一实验安排1次,是因为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先,学生已学习过《电路制图与仿真》这门课程,此门课程主要介绍proteus软件的使用,因此在proteus的实验主要介绍EMU8086编译器的使用,学会使用proteus进行8086的仿真。常用接口芯片部分的5次实验均设置了基本实验部分和提高部分两个层次,其中基本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连线,编写实验程序,完成实验效果。提高部分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部分后,有余力的学生可对电路进行设计并编写相应的程序改善接口的性能。每一个层次的实验,要求学生进行现场演示。
4实验考核
实验评分标准分为实验操作部分、现场提问环节以及实验报告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抽签决定实验考核内容,并进行现场演示,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结果以及对现场的提问回答情况等形式进行现场评分,以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操作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比例为50%,现场提问环节所占比例为30%,实验报告占20%,其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重点报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验的心得体会,避免抄袭和实验报告的形式化。
5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在实验过程中难懂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动画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更加能够领会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便于理解和记忆。
6结论
《计算机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此门课程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对于本门课程的改革实践,实验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学生主动性、学习热情有所提高。此课程是一门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3]。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也应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作者:鄢艳红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杨延军,王道宪.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内容的层次化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05-106.
由于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两者间的联系须通过机电接口进行调整、匹配、缓冲,因此机电接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行电平转换和功率放大。一般微机的I/O芯片都是TTL电平,而控制设备则不一定,因此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另外,在大负载时还需要进行功率放大;
(2)抗干扰隔离。为防止干扰信号的串入,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脉冲变压器或继电器等把微机系统和控制设备在电器上加以隔离;
(3)进行A/D或D/A转换。当被控对象的检测和控制信号为模拟量时,必须在微机系统和被控对象之间设置A/D和D/A转换电路,以保证微机所处理的数字量与被控的模拟量之间的匹配。
1、模拟信号输入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反映被控对象运行状态信号是传感器或变送器的输出信号,通常这些输出信号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位置检测用的差动变压器、温度检测用的热偶电阻、温敏电阻、转速检测用的测速发电机等)计算机要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必须获得反映系统运行的状态信号,而计算机只能接受数字信号,要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就应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入接口。
2、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控制生产过程执行器的信号通常是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如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直流电动机调速器、滑差电动机调速器等。而计算机只能输出数字信号,并通过运算产生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生产过程的目的,应有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的接口——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任务是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信号,以便驱动相应的执行器,达到控制对象的目的。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一般由控制接口、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多路模拟开关和功率放大器几部分构成。
3、开关信号通道接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中,需要经常处理一类最基本的输入/输出信号,即数字量(开关量)信号包括:开关的闭合与断开;指示灯的亮与灭;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与释放;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阀门的打开与关闭等。这些信号的共同特征是以二进制的逻辑“1”和“0”出现的。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对应二进制数码的每一位都可以代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状态,此状态作为控制依据。
(1)输入通道接口。开关信号输入通道接口的任务是将来自控制过程的开关信号、逻辑电平信号以及一些系统设置开关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这些信号实质是一种电平各异的数字信号,所以开关信号输入通道又称为数字输入通道(DI)。由于开关信号只有两种逻辑状态“ON”和“OFF”或数字信号“1”和“0”,但是其电平一般与计算机的数字电平不相同,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只需考虑逻辑电平的变换以及过程噪声隔离等设计问题,它主要由输入缓冲器、电平隔离与转换电路和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2)输出通道接口。开关信号输出通道的作用是将计算机通过逻辑运算处理后的开关信号传递给开关执行器(如继电器或报警指示器)。它实质是逻辑数字的输出通道,又称为数字输出通道(DO)。DO通道接口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内部与外部公共地隔离和驱动开关执行器的功率。开关量输出通道接口主要由输出锁存器、驱动器和输出口地址译码电路等组成。
二、人机接口
人机接口是操作者与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接口。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向,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接口两大类。机电系统通过输出接口向操作者显示系统的各种状态、运行参数及结果等信息;另一方面,操作者通过输入接口向机电系统输入各种控制命令,干预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1、输入接口。
(1)拨盘输入接口。拨盘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输入设备,若系统需要输入少量的参数,如修正系数、控制目标等,采用拨盘较为方便,这种方式具有保持性。拨盘的种类很多,作为人机接口使用最方便的是十进制输入、BCD码输出的BCD码拨盘。BCD码拨盘可直接与控制微机的并行口或扩展口相连,以BCD码形式输入信息。
(2)键盘输入接口。键盘是一组按键集合,向计算机提供被按键的代码。常用的键盘有:
1)编码键盘,自动提供被按键的编码(如ASCII码或二进制码);
2)非编码键盘,仅仅简单地提供按键的通或断(“0”或“1”电位),而按键的扫描和识别,则由设计的键盘程序来实现。前者使用方便,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后者电路简单,便于设计。
2、输出接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是典型的输出设备,由于LED显示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价格便宜,因此使用广泛。常用的LED显示器有7段发光二极管和点阵式LED显示器。7段LED显示器原理很简单,是同名管脚上所加电平高低来控制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而显示不同字形的。点阵式LED显示器一般用来显示复杂符号、字母及表格等,在大屏幕显示及智能化仪器中有广泛应用。
结语:
接口技术是研究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接口问题,使系统中信息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更加顺畅,使系统各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接口技术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接口技术的研究也必然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就是根据功能要求选择了各部分后所进行的接口设计。接口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性能,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接口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费仁元,张慧慧,郑刚。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和发展。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4)
[2]佘明辉。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技术的研究。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片上网络借鉴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的网络互连结构,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处理器核间通信,图1以3×3的mesh网络为例示意了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如下组件:1)处理单元(ProcessElement,PE):处理单元负责具体的计算及数据包的发起和接收,其中可包含处理器核(Core),协处理器(CP),存储器(Mem)及I/O等资源;2)路由器(Router,R):路由器通过数据链路相互连接组成特定的网络,并按照一定的路由算法和交换策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3)网络接口(NetworkInterface,NI):网络接口负责处理单元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根据双方的协议完成数据包的打包和解包工作;4)数据链路(Link):数据链路连接相邻的路由器,是信号传输的载体。当处理器间需要进行通信时,数据包首先通过源节点的网络接口进入路由器的输入队列,路由器再根据数据包中的路由信息计算其输出方向,并将其转发到相邻的路由器,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数据包到达其目的节点。最后,数据包被目的节点的网络接口接收,经过解析之后,其数据被存放到处理单元的存储器中供计算使用。
2单边通信协议
根据虫孔(Wormhole)交换策略[5],一个数据包被划分为若干个微片(flit),其中位于数据包最前端和最尾端的微片分别被称为头微片(headflit,HF)和尾微片(tailflit,TF),中间部分的微片则被称为体微片(bodyflit,BF),这三种微片可进一步通过微片类型编码进行区分。数据包的头微片主要包含相关的路由信息,如源节点坐标(src_x和src_y)、目的节点坐标(dst_x和dst_y),以及数据包长度、冗余校验码等信息,尾微片和体微片则包含了具体待传输的数据。此外,在具有多个虚通道的片上网络中,微片中还包含了其所属的虚通道号(vcid),以使不同数据包的微片可以在数据链路上混合传输,从而提高数据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为了减少处理器的干预、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本文对片上网络采用单边通信协议,其主要思想是在数据包中显式地包含数据的目的地址。图2示意了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格式:一个数据包由至多16个微片组成,每个微片的数据负荷为32位;第一个微片为头微片,包含了路由信息及数据包长度信息;第二个微片包含了一个32位的目的地址,该地址指定了后续数据在目的节点中应被存放的位置;后续微片则包含了具体传输的数据。这种将目的地址包含在数据包中的单边通信方式使网络接口能直接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入存储器,而无需处理器进行干预,因此有助于提升网络接口的数据接收能力。
3网络接口设计
网络接口(NI)负责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工作,是处理单元与片上网络通信的接口。一方面,NI监听从网络到达该节点的微片,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包,然后通知DMA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目的地址将数据存放到存储器中;另一方面,NI从处理器接收数据,将数据进行打包后传入片上网络。因此,NI的处理器端和网络端需分别满足嵌入式总线协议(本文采用AHB总线[6])和基于信用量(credit)的流控协议。以具有两个虚通道(分别用VC0和VC1表示)的片上网络为例,图3示意了本文设计的网络接口结构,其中上半部为网络接收部分,下半部为网络发送部分。在网络接收部分,每个虚通道都对应了一个接收队列、数据包队列、目的地址寄存器和DMA写控制器(wDMA)。数据包的解析和接收是由接收控制状态机和wDMA控制器协同实现的,图4示意了两者的状态转换关系与协同工作方式。一方面,接收控制状态机对接收队列中的微片进行解析,剥离vcid和微片类型等信息后,将有效数据存入数据包队列;接收控制状态机检测到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后,就通知相关的wDMA控制器直接将接收到的数据搬移到存储器中。另一方面,DMA写控制器(wDMA)接收到DMA传输请求之后,首先从数据包队列中读取出第一个微片,并将其记录为后续数据的目的地址;然后,wDMA控制器向AHB仲裁器发送总线请求信号,申请对总线的所有权;接下来,wDMA控制器发起AHB总线传输操作,将数据包队列中的数据按照先前记录的目的地址连续地存入存储器中;等到数据包队列为空之后,接收控制状态机和wDMA控制器均返回空闲状态。在网络发送部分,处理器将待发送数据的起始地址(针对发送节点而言)和数据长度写入相关的DMA读控制器(rDMA)中,再由rDMA将数据从存储器搬移到发送端的数据包队列。发送控制状态机再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针对目的节点而言)与数据包队列中的数据进行打包后传入网络。另外,由于VC0和VC1可能同时发送数据包,因此在发送控制状态机中还进行了虚通道间的仲裁,仲裁的结果用于选择相应的数据进入网络。为了简化接收控制状态机对完整数据包的探测过程,规定网络中数据包的长度不能大于NI中数据包队列的深度,以使数据包队列可以存放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在本文中,NI接收部分和发送部分的数据包队列深度均被设置为16,因此网络中的数据包最长不能超过16个微片。
4验证及性能分析
4.1验证及测试环境为了对设计的片上网络传输接口进行验证及性能测试,本文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了一个4×4mesh片上多处理器验证环境中,图5示意了该多处理器的结构:每个节点均为一个基于AHB总线的小型系统,其中包含了一个小型RISC处理器(μP)、私有SRAM存储器、片上网络路由器及网络接口。为了对网络接口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选取了并行FFT计算[7~10]作为应用案例来对该16核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其中,测试组采用本文设计的网络接口,数据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间的搬移采用DMA方式实现;而对比组采用非DMA操作的网络接口,数据的搬移是以中断的方式通知处理器μP干预实现。
4.2案例测试图6给出了在16核系统中进行单精度浮点FFT计算的结果,其中横轴表示输入序列长度的对数,纵轴为计算过程所消耗的时钟周期。从图5可以看出,对比采用CPU干预型网络接口的16核系统,采用DMA传输型网络接口的16核系统具备了更高的并行计算性能。当FFT序列长度为1024时,本文设计的网络接口使FFT计算耗时降低了20%左右,且随着FFT序列长度的增加,DMA传输型网络接口对16核系统并行计算性能的提升更加明显。导致FFT计算性能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由于本文设计的网络接口通过DMA方式实现数据负荷的搬移,而非通过CPU进行显式的搬移,因此缩减了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延时,减低了处理器核间通信带来的性能损耗;2)网络接口采用的DMA传输方式减少了CPU对数据包的干预,使得CPU能更加专注地进行数据运算,因此应用程序的并行计算性能得到了提升。
5结语
一、前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理工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兼顾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正在由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进行转变,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大大加强。但由于受到硬件实验环境与实验内容制约,特别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只发生了量变而非质变,仍处于滞后的位置。
在目前的教学中,《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内容固定陈旧,大都是些传统接口芯片功能的验证实验,由于实验台上的芯片资源有限,不具备进行多芯片组合的综合型实验的条件。大部分学校进行的还都是8位接口芯片的实验,而现在常用的大部分是32位64位的接口,实验内容过时。同时一些多核处理器,pci—express总线,sata接口技术等一些新技术根本没有涉及[1]。
(2)实验平台落后,实验平台芯片资源少,扩展性差,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验证实验,实验内容也因芯片种类和实验台架构固定而不易调整,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平台外设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技术落后,很多学校还采用的是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2],学生的实验灵活性小,大都是按图连线,下载程序的操作,限制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WWW.133229.cOm实验简单抽象,大都是些芯片功能上的验证,启发性小。
(4)重软轻硬,实验重点大都集中在汇编语言的编写,学生很少能自主的设计电路,也无法了解芯片的结构以及时序,更不能自己设计芯片,大大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
微机接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各个领域,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因为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上问题,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大都停留在了解几个常用接口芯片的常用工作方式的层面上。这和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三、将fpga技术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相结合
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技术[4,8],用户可以通过硬件编程语言重新配置芯片内部的电路,同时fpga芯片中有丰富的逻辑单元,可以满足设计复杂电路的需要,用fpga技术对微机接口实验平台进行改进,正好弥补了现有平台,芯片资源少,扩展性差,电路设计受限的缺点。配上usb,sata接口,液晶屏等新型外设以及相应ip核,学生便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接口技术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也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fpga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大学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都从硬件语言和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两方面作手[5],知识跨度大,而且学生缺少复杂逻辑与接口设计的实践机会,将fpga教学引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在熟练掌握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微机接口,组成原理,体系结构,数字逻辑等知识设计多模块的系统,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将计算机多门硬件基础课程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基于fpga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方法
1.改进实验硬件环境
我们学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我们与xilinx(赛灵思)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自主研发了基于fpga的微机接口实验平台[6]。该平台采用多模块“乐高”思想分为:芯片组板、fpga扩展板、外设板等三个部分并且可以灵活组合,便于调整与维护。芯片组板可以用来进行传统的接口实验,fpga板可以用来学习硬件编程,同时还有配套的用verilog实现8255,8253,8251接口芯片的逻辑,将其下载到fpga中可以代替相应的接口芯片。因为fpga中丰富的逻辑资源,学生可以在fpga中配置多个接口芯片,并且可以用fpga实现16位、32位接口芯片,从而设计复杂的接口电路。fpga中还可以配置多种cpu架构如80x86,8051的ip核,可以建立多种系统架构。pc机与实验平台是采用fpga逻辑配合桥接芯片实现pci总线接口转isa总线接口,支持硬件在线编程与调试,同时提供相应的实验供学生学习pci总线接口与isa总线接口。外设板上在传统外设的基础上还提供了液晶屏,usb接口,ddrⅱ接口,spi接口,传感器等新型外设,实验结果的验证方法将更加丰富有
转贴于
趣,大大提供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根据实验和开发的需要,组装成新的io外设板。总体上因为fpga技术与新型外设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实验平台的扩展型,而且实验平台功能丰富可用于学生毕业设计,电了竞赛等综合型实验中。
2.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以前的实验内容基础上,用ise软件仿真接口芯片,简化以前芯片功能验证的实验,学生通过软件仿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接口芯片和总线接口的工作时序,不用硬件连线便可以得到接口芯片各方式下的波形,从而缩短芯片功能验证实验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接口芯片电路的设计上。在学生了解各接口芯片的工作方式后,便可用fpga仿真的接口芯片与板载芯片配合设计一些多芯片电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车辆计数系统,点歌系统等,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极大发挥创造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熟练的掌握硬件编程语言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己编写接口逻辑,实现与外设的通信。增加pci总线接口,isa总线接口,8051架构,usb,ddr接口驱动的实验,扩展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知识与现实应用紧密联系起来。鼓励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台上的外设扩展进行综合性实验,为电子竞赛与毕业设计打基础。
3.新实践教学方法的推进
在教学方法的推广上,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为有兴趣的同学开展微机及接口技术的实训培训,由学生自愿报名择优参加。由于实验内容贴近应用,且有趣新颖,学生报名踊跃。经过两期实训班,实训成果明显,已有多名同学开始自主申请科研项目并获得校级基金资助(例如正在进行的项目有: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立项编号:kycx110403z)和基于压电传感器和个人计算机构成的体温信号实时监测系统(立项编号:kycx110411z)),同时在期刊上公开发表科技论文[7,8]。同时教学中采用“以竞赛促学习”的模式,在实训班之外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同学们参加挑战杯、全国和省级电子设计大赛、xilinx openhw等相关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增强同行业内的交流。通过一系列新型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毕业学生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我们有针对性开发的微机接口技术教学实验平台,对实验内容的调整方便组装灵活,教师通过学术交流、互联网等手段快速了解相关技术动态后,可快速调整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行技术实践活动。接下来,准备在现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网络平台,加强课堂和课外联系,使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对广大学生真正做到完全开放。
关键词:原机原理,实验教学,接口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19302
基金项目:湖南省光电课程组教学团队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教研课题(Jykt201007);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FJ3097)
作者简介:龙祖强(1974-),男,湖南湘乡人,博士,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模糊控制理论及应用;张登玉(1962-),男,湖南祁阳人,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许岳兵(1962-),男,湖南岳阳人,硕士,衡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开发;刘灿(198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衡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助控制技术。
1教学现状
微机接口技术是一种硬件软件相互交错且互为基础的应用技术,其教学内容枯燥抽象,课时数量不足,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普遍存在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同时,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多数认为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对自己今后就业没有帮助。另外,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对汇编语言有一定的基础,在当前浮躁的社会气氛下,急功近利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认为该课程不象高级语言程序课程那样立竿见影地解决许多应用问题。实际上,在工业、农业、国防,以及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微机接口技术的实例很多,比如自动称量包装系统,自动种子培育系统,自动火炮瞄准系统,智能电梯控制系统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当今信息科技的新技术,引导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增加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简单实用的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尽可能的改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较低的现象。
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硬件系统老化,大多数是一些箱式实验系统。并且,实验系统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验项目一般是使用单个接口芯片(例如8255、8251、74LS273),实验过程中一些偷懒的学生不愿意亲自动手编写程序,只是简单地连接导线并调用固化程序来完成实验,从而导致实验设计过于简单,达不到实验目的。另外,教学设计不合理,部分院校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比例安排失调,实践教学安排过少,导致学生不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进行有效学习。
2教学改革
2.1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改革的思路是就要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整编与更新。既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衔接,又要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的目的。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决定继续选用8255、8279、8253、8259、A/D及D/A等通用接口芯片作为实验接口芯片,其中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并且循序渐进地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引入EDA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得实验扩展为两部分,即常规的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和基于CPLD/FPGA硬件描述语言的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安排自己的实验,在实验设计上有更大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体的方法如下:
(1)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课程预习。实验预习对如质如量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就安排下一次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亦可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做到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明晰,实验内容充实。
(2)在实验开始前不再简单地给学生提供实验电路和接口程序,只提出具体的实验要求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预习以及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的理解和分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电路和编写实验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
(3)实验课时增设师生互动环节、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为辅导”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2.2整编实验教材
实验内容的更新必须反映到实验教材上。对于新实验教材的编写,我们应该摒弃旧的教材模式,更新的实验内容,且将重点内容放在接口芯片和实验器材的功能介绍上。为此,我们取消了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连接线图及实验程序,取而代之的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教学要求、实验程序设计流程图及实验思考提问等内容。
2.3改进考核方法
对学生实验成绩科学合理的考核评定,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改进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我们应该根据接口实验教学的特点,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即不同的实验内容,考核的侧重点不同,综合地评定学生实验成绩。
(1)基础性实验考核方式。主要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学生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考核成绩( 60% ) 和实验原理知识考核成绩(20%) 、实验发挥部分考核成绩(20% )组成。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由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电路、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构成。实验理论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采用笔试考核确定成绩。实验发挥部分考核成绩主要考查选做部分的完成情况。不必每次实验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只要保证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至抽到三次即可。
(2)综合性实验考核方式。综合性实验往往包括了若干个实验原理,考核目标应该考查实验原理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学生实验成绩由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结论与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组成,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3)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考核方式。对于这类实验,应该重点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学生实验成绩采用小论文答辩方式进行考核,学生要将选题综述、设计方案、实验过程、结果与分析整理成论文,由指导教师评阅后组织答辩并给分。
3结束语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正面临着诸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也存在实验仪器老化实验内容陈旧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深化了课程改革和建设,提升了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现有实验课程内容与方法、实验教材、实验考核方式比以前均有明显的改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翠微.电子信息类专业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
[2]管希萌.关于微机原理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
[3]叶汉英.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
论文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改革
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促生了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至今,微型计算机技术在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已不可动摇地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消费产品、汽车、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等领域,从微控制器的品种、结构、功能、性能、价格、生产工艺到开发方式等都以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这无疑对微型计算机人才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开设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子、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具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结合自身教学和实践,谈几点体会和改革的新思路。
一、安排好合理的教学计划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由于内容多、难度大,初次接触微机的大多数学生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其心理上对之有一定的畏惧,所以制订的授课计划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从目前的教学培养方案来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学时一般为60~70学时。在课时这么少的情况下要完成相对较多的内容,安排讲授的重点就应放在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上。为此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是可行性。根据学生现有的理论储备、企事业现阶段对微机人才的要求和学院相应的设备条件等基础环境,将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合理地有重点地安排进课程或适度加强。其次是拓展性。为达到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安排过程中,加入对知识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对所学习内容在实际的应用中讨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只有这样,书本上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之前学生已进行了大学物理和电子技术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衔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数制转换、编码、存储器等知识入手逐渐深入到微机原理其他未知的领域,由浅入深地安排好课程计划,慢慢地培养学生兴趣。如此安排易于学生接受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经过在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和诚毅学院的实践教学表明,这样的课程安排很受学生欢迎。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理工学科的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又难以理解,所以就更加要求理论教学应该针对性地寻求灵活的教学方法。适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如启发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归纳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综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保证。但针对不同的学生也必须有各自的侧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下面以前两种方法为例进行探讨。
1.启发式教学
理工课程内容的严谨性很容易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形成填鸭式的教师一言堂。例如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特点是入学成绩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点是思维不够活跃,最容易形成死气沉沉的课堂。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所以针对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更合适较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铺展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不断引出问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直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比如在教授算术运算指令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标志寄存器的结构和数制计算时的补码运算,在此基础上再仔细讲解算术运算类指令的功能。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再举一例题:十进制转十六进制的转换程序,用传统的顺序结构算法详尽地讲解转换的过程。下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算法的不足,有的学生就提出计算太繁复、结构不合理,于是更深地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或上机实验完成新的计算程序。反馈的结果是有的学生选择使用循环结构、有的选择过程调用,都大大地简化了转换程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应用后续的宏或中断的知识完成相应的编程,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路,为学习后续的知识打下伏笔。
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弱化思维定势。“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中针对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学生相对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学生的疑问不作正面回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用问题引导学生顺应教师的思路不断思考,主动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并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2.渐进式教学法
渐进式教学法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和阶梯,灵活利用知识点之问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在实践中主要针对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富有个性,但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例如在讲解存储器时先是从上学期学生刚刚学过的触发器入手,进入到由触发器构成的存储器单元,将新知识铺垫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有了这个基础再进一步讲解CPU对存储器的组织、如何寻址,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所授新知识的环境中。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
三、改革传统的实验模式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往往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实验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限延伸。在实验课中,学生用统一的模式,无法将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和实验课程结合起来,也无法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结合起来。由于实验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过多重复,无法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理论验证性实验过多,学生也很难去真正地思考、分析问题,失去了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改变传统实验过程中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以理论验证为基础,增加实验的拓展性、挑战性和综合性,真正达到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提高动手能力、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
1.改验证性实验为引导性的试验
教师仅提供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出实验的方向,学生提前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编写相关的流程图和预习程序。在实验中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得到实验结果。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重要的环节是报告中一定要包括实验中各自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如果最终也未能解决问题,要分析原因并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分组讨论,对各组实验结果与报告展开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2.加强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中还引入激励机制。每一个能提前完成实验任务的学生都有机会从教师那里随机的得到一道拓展性的题目,这个题目是教师根据学生前面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或是希望其在某一方面有更深的思考而针对性地提出新任务,是本次试验的巩固和延伸。等学期结束后进行统计,完成拓展任务多的学生就有机会实验考试免试。由于新任务是学生主动要求的,再加上激励机制,故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很强,收获也更大。
3.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课外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往往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感觉枯燥难学,对实际动手比较有兴趣。为此,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参与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种讲座、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种相关竞赛活动等各种方式进行课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相互学习、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学生主体;教学改革
1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是高等学院计算机、通信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面向应用、技术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概念较多,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理解抽象的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又要掌握汇编语言指令,还要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程序设计,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以往的教学主要依靠理论课堂教学和有限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很少能够有机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尽管学生完成了该门课程理论与实验学习任务,但在面对具体应用时仍然存在知识运用能力较差的现象[1],其原因主要有:(1)授课方式单一,难提兴趣目前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教学仍然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授课方式,形式单一,枯燥,学生觉得知识理解不到位,只能靠硬背,造成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建立学习兴趣[3]。(2)教材偏重理论,工程知识不足目前大部分单片机及接口课程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提到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作用,学习缺乏成就感,学生学习缺乏兴趣。(3)实验内容陈旧,缺乏创新课程配置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缺乏生动实例,且实验内容陈旧、新意和趣味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4)学生个体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合作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以个体形式学习,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协作任务,导致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难易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鉴于此,针对目前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全方位对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内容、手段到实验课的设计,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到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从构思、设计、实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该课程一系列改革实施,为推动其他相关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应用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改革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注重创新、面向应用”为指导思想,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构建全新的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教学改革新体系,下面,就提出的具体改革举措进行详细探讨。(1)注重创新引导,构建一体化、灵活的教学新模式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应当重点突出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措施有:①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加学生课堂活跃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烈的参与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建立学习兴趣[2]。②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模仿法、对比法、项目驱动法、案例法、团队协作法等,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加教学效果。③优化课堂授课内容,通过引入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能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2)实验教学改革①建立三级实验教学体系:按着基础训练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级层次组织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3]。②引进科研项目:尽可能地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科研课题,了解科研过程和科研方法,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4]。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设计团队合作题目,采取组内合作模式完成题目,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④实验室全面开放: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调动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实验室的开放应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开放,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3)搭建学生自主学习与课程管理网络平台该网络平台依托校园网,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但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对课程的信息化管理,更重要地是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时讨论和交流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5]。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安排、考勤、实验过程控制、成绩管理以及领域内最新的技术、新应用等前沿信息。(4)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突出综合素质将理论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以及系统设计、创新能力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6],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做出综合、科学、合理的评价。并通过开放实验、竞赛、科研活动、科技发明、论文写作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创新实践的机会,突出综合素质培养[7]。
3结束语
通过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通过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自主学习与课程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但可以使学生强化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新知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再次,利用该课程网络平台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参考文献】
[1]周欣欣,徐纯森,雷宇凌,郭树强,吴云.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5,16:106-107.
[2]孙墨杰,刘海峰,钟莉,岳云飞.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03):84-86.
[3]丁保华,张有忠,陈军,孟凡喜.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1:117-119.
[4]赵东辉,金长虹,靳建峰,朱劲松.基于工作过程的“单片机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78-79.
[5]张兰河,徐恒铎,郭静波,徐小惠.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教、学、研新型互动平台的构建[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1/2):165-167.
[6]于涛,鲁敏,石志标,金立忠.毕业设计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0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