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9: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药学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过程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尽如人意,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机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1.1传统讲授法发蒙解惑传统讲授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可控性,课堂传授信息量大,系统性强等特点,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学生在临床中药学开课时,对许多中医术语尚不熟悉,专业背景较为薄弱,对中医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尚处于蒙昧状态,因此对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较为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作为获得教学效果的主体,对传统教学法的接受度较高,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师的专业熏陶,达到中医专业的启蒙效果。
1.2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激发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恰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助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在对一系列药物有理论上的认识前提上,配合饮片实物教学,认药的同时,提示药物形、质、色、味特点与其功效主治之间的联系。有研究亦指出学生普遍对中药实训教学反馈情况良好,满意度较高。
1.3PBL病例教学法践行真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置于问题中去,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医学教育中,PBL病例教学可以围绕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完整的临床实践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途径。PBL病例教学法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相契合,是符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2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中药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致使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独挡一面,动手能力差,缺乏创造力,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需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入改革。
1.1编订实验讲义,精选实验内容中药化学实验教材版本繁多,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理论教学的需要,实验方法落后于现有的仪器条件。为了排除教材对实验课程的制约组织教研室老师,对实验内容进行反复讨论选取代表性强的实验内容并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编写了《中药化学实验讲义》供中药学专业学生使用。依研究方法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每年对实验教材进行修订与更新。
1.2抓好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3个环节这3个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被形式化,变为机械的复制实验讲义,完全失去实验教学的意义。预习不仅是要了解实验怎么做,还要了解为什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的最近进展。实验课前通过提问及讨论的方式,强化预习环节。实验记录是实验最重要环节没有验记录就没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是结合实验讲义和相关参考文献,在实验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1.3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近年来,尝试开设了设计性实验。教师选定适当的药材(如苦参、槐花米),将学生按药材分组,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在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定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并将实验结果总结汇总成实验报告。通过开展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实验课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参与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药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应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积极参与科学实验,通过科研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实验数据可以更好地补充和丰富中药化学的教学内容。多年来笔者将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实例补充到本科的教学中去,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UV、NMR的鉴定是很重要的,笔者在近年的科研试验中从蒙药中分离得到了一些黄酮成分,笔者都将其补充到黄酮Uv、NMR鉴定的教学实践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Uv、NMR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规律,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中药现代化步伐的飞速发展,中药化学这门课也是在不断增加着新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教好这门课,作为中药化学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坚持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并且要积极投身到科研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担负起教好本门课程的重担,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做出贡献。
3考核制度的改革课程考核制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重要的是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强化培养,我们认为下列三个因素对其有较大影响:
1.1教师的主导因素教师良好的心里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及优秀的教学方法,是强化学习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程序,努力做到讲课时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满激情,同时注意遵循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让学生感到中药化学并不枯燥,并能主动的去学习钻研。
1.2知识的拓展和更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更新,适时介绍中药化学和医学相关的新内容,介绍学科的科研情况和取得成果,使学生把中药化学和医学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既掌握和巩固了中药化学的知识,有了解了较高层次知识和针对性更强的理论知识。
1.3实验的重要性中药化学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的一门课程,实验课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巩固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例如:学生对研究中药化学的步骤和方法有些模糊,通过实验课可以证实理论所讲的内容,由此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我们还准备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简单到复杂、科学地加以重组,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对实验课的改革十分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改革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实验项目、学生的考核方法、实验室仪器更新管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等多方面探索,才能逐步摆脱落后僵化的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中,教师给出题目和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实验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习兴趣的发展是兴趣被激发和强化的延续,我们教研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更加生动、直观、立体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习中药化学中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缓解了讲授内容多课时数少的矛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时,一张幻灯片尽量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即每张幻灯片的内容要精简。适宜地引入动画、声音等元素,例如:在解释苷类化合物的酸水解过程时,H+的进攻、苷键原子的质子化、苷键的断裂以及糖的形成可通过动画一步步演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课件还可以采用图片、摄影、影像等方式展现各种实验装置,同时简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提取分离的流程,调动学生感官刺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参与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2.2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电子图书室,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多看些参考文献,提高与普及、科学性与趣味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开展科研活动组织科研小组,开展科研活动,通过知识介绍,查阅资料、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分析讨论研究结果等步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被激发、强化、发展,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兴趣浓厚,保证了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教学大纲范围内的课程理论体系,二是掌握与理论对应的实际操作技能。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案例式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师通过案例,引领学生去思考、分析、判断,把分析、解决问题的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克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弊端,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并为学生营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二,案例式教学是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有效手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学生通过讨论案例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培养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三,案例式教学可加强与其他各学科如:药物合成、药化、药理等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中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案例列举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丙烯、环丁二烯、苯、环辛四烯、轮烯、轮烯、轮烯哪些有芳香性?哪些没有?为什么?
(2)环上带有电荷而具有芳香性的物质很多,它们是一类重要的非苯芳烃。请同学们列举出带有电荷的芳环化合物,同时列举出一些已经合成出的非苯芳烃衍生物。
(3)内酯、内酰胺、环状酸酐、环醚为什么没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为什么有芳香性?问题提出后,把学生按每十人一组进行分组,要求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统一时间集中讨论,老师最后把关。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是有机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也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芳香性的定义虽然在国际化学会议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机化学家们都同意的定义。因此休克尔规则也一直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是历届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一节内容。学生们经过准备、课堂分析讨论,归纳如下: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环丙烯没有芳香性,理由是环丙烯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是SP3杂化,不是一个具有平面的离域共轭体系环;环丁二烯、环辛四烯体系中π电子数分别为4与8,不符合4n+2,没有芳香性;苯为单环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6,符合休克尔规则,有芳香性。轮烯、轮烯、轮烯π电子数分别为10、14、18应该有芳香性,但在轮烯分子中,双键如果是全顺式,由此构成平面环内角为144°,显然角张力太大。要构成平面且符合120°,必需有两个双键为反式,这样在环内就有两个氢原子,他们由于空间位阻相互排斥而破坏环平面,因此虽然具有4n+2个π电子,但非平面结构,故是非芳香性的。轮烯也是非平面结构而没有芳香性。轮烯虽然环内有6个氢原子,但环较大,可以是平面环,因此有芳香性。
(2)同学们列举出带有电荷的芳环化合物有:环丙烯正离子、环丁二烯双正离子、环丁二烯双负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及环辛四烯双负离子,这些带电的单环状共轭体系均符合休克尔规则,它们的π电子数分别为2、2、6、6、6、10;同时列举出的已经合成出的非苯芳烃衍生物有:二茂铁、环丙烯酮及杯烯等。
(3)内酯、内酰胺、环状酸酐、环醚不符合休克尔规则,因而没有芳香性;吡啶、呋喃、噻吩等杂环化合物符合休克尔规则,组成环的每一个碳原子、杂原子均为SP2杂化,是平面共轭体系,且π电子数为4n+2,因而有芳香性。通过用休克尔规则对化合物芳香性案例的判断、分析、讨论,使多数同学对共轭效应、立体效应以及杂原子孤对电子的作用、中性分子和离子等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案例二: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而发生的。烯烃的加成反应属于亲电加成,为了证明该反应为亲电加成,首先我们做如下实验:在干燥的无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气体。
问题
(1)溴水会不会褪色?
(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点水会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3)如果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发现产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又说明什么问题?会不会有CH2ClCH2Cl生成?(4)写出这个反应的反应机理。
经过同学们的准备、分析、讨论,教师最终总结归纳:
(1)在干燥的无水四氯化碳溴水溶液中通入干燥的乙烯气体,溴水不会褪色,因为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为离子型反应,是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进行的,而乙烯与溴均为非极性共价键化合物,发生异裂需要有外电场(极性溶剂)极化。
(2)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点水溴水会褪色。说明该反应是离子型反应。因为加入少量水后,乙烯和溴分子会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相互极化,反应的结果证明了该反应是离子型反应。
(3)如果在这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发现产物中有CH2ClCH2Br生成,说明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为亲电加成反应,即试剂中正的部分首先加到电子云密度大的双键碳原子上,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然后反应体系中的带负电部分再加到碳正离子上,最终的生成物主要是CH2BrCH2Br,还有CH2ClCH2Br,但不会有CH2ClCH2Cl。(4)该反应生成的中间体是CH2BrCH2+,分两步完成,碳正离子的生成是关键步骤,一旦碳正离子生成,马上体系中的负离子部分就加了上去。
通过上面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讨论,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对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马氏规则及后面要介绍的亲核反应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与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就明白了什么是亲电试剂,什么是亲核是试剂。
3结束语
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来源植物识别及栽培的《中药植物学》课程,从而从制度上保证课程的正常开设。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教材补充、药用植物园原植物识别、中药标本室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采收及收获中药的实验室观察等方面尝试改革,现总结如下。
1.1实践教学课时的安排:
实践教学课程一般与理论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并且实践教学内容通常在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全面学习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药植物学课程分设在第二及第三学期。其中,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中药植物学及栽培学基础知识、中药植物园幼苗及开花期原植物识别的教学活动,第三学期进行中药植物园果期原植物识别、中药标本室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采收及收获中药的实验室观察的教学活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将课时安排做这样的改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了解中药原植物从幼苗到收获的全过程;并且,由于《中药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中药植物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同时,感性认识的积累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论知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1.2补充知识点,编写教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鉴别中药原植物,我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编写,并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药植物学》教材,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为对象,介绍其来源,包括植物的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及栽培基础理论,并首次提出“中药植物学”概念。全书分为绪论、中药植物学形态及分类、中药植物栽培、各论四大部分。在各论部分,详细介绍每一味中药材的来源、药性、功能主治、采集加工、栽培及植物形态,使学生可以系统掌握中药从栽培到采集加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1.3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的采收:
采取中药植物园原植物识别和标本室腊叶标本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识别中药的基原植物。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生活状态下的植物,我院在校园内建设占地40亩的中药植物园,园内按照一至两年生草本区、多年生草本区、乔灌木区和藤本植物区四个大区规划种植中药400余种,其中,300余种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所载的大部分常用药材,其余品种为当地常用药材。在植物的营养生长期,根据植物开花的先后次序,尽量将具有相同功效的中药原植物归类讲解,并重点注意让学生识别易混淆植物,如金钟花、迎春花和连翘的区别,白玉兰、广玉兰、望春玉兰、辛夷、二乔玉兰的区别,木犀科丁香和桃金娘科丁香的区别等;同一植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如板蓝根和大青叶,枸杞和地骨皮,苏子和苏叶,半夏和掌叶半夏,桑叶、桑枝、桑白皮和桑椹等,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以后理论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中药材的收获期,带领学生采收中药。为了保护中药资源以及增加学生对中药材的资源保护意识,我们主要采收种子、叶类和花类药材以及部分需要更新的根类药材,让学生从采收、晾晒到简单的炮制过程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生药及中药炮制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用药的意识。此外,学院标本室也保存了部分亚热带、热带植物标本,以弥补药用植物园缺少此类植物的不足。
1.4中药饮片的识别:
结合理论课的讲授以及药用植物园收获的药材,让学生在实验室观察中药饮片,重点讲解饮片的色泽、气味、鉴别特征,比如,杜仲断面有胶状的细丝粘连、大血藤有棕红色放射状排列的髓射线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调动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感官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中药形、色、气、味等的感性认识,并与中药学理论知识以及以后中药药理学的学习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中药的药性理论。此外,学院的中药标本室中也存有近500种中药标本,按照中药的功效进行分区存放,其中,每一味中药都配备相应的图文介绍,包括中药的基原植物、入药部位、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功效及用法用量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标本室的资源,以巩固加深在理论及实践课上所学到的知识。
2结语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定义、定理、化合物结构式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体结构、反应历程等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现这些立体结构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适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将图、文、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它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学内容[3],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还能实现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方面,更能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多为带领学生做练习以巩固所学;还能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而不应该是“主导”,因为实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用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出化学反应过程、现象等,但是与实际现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反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难以平衡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利用板书把实验产生的现象、产物逐一指出,带领学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本知识和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提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按项目层次可划分为: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按中药专业培养方案界定).基础型实验以验证为主(如普通蒸馏、熔点测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质验证),其步骤、现象、结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这样很多学生就不加以重视,机械的按照书中提示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也没能仔细观察.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规范要求,没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更达不到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所以应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在绪论课中介绍,一些典型的官能团性质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练习不再加入到实验课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础操作,如普通蒸馏、结晶实验、熔点测定等需要单独进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将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综合型实验中,例如将分馏实验整合到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中.
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但包含基础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可以考虑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这一类型的实验.而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用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教学先会由教师集中讲解然后整个实验内容都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相关实验说明然后自主思考实验的过程、结果、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还有哪些合成途径.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在课前的集中讲解变成学生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再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能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更深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关键词:交际教学;必要性;问题;对策
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我国,很多学生经过数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虽然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但大多数一遇到真正的交际场合,就张口结舌,即使能开口,语言也往往不流畅,不得体,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语言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这一现象暴露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要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使用,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流,获取信息,告别“哑巴”英语。交际语言教学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体现语言本质的教学途径,它能够帮助实现由纯语言教学转化为语言与语用教学。让学生学到真正的能与人交际的语言。新英语教材也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体现了交际教学的特点,其课堂活动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是提高学生交际水平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近几年,笔者采用交际教学法上高中新教材,让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开花,课堂上的英语文化气氛显得很浓。学生大有置身于异国校园,与外国朋友谈笑、交往的感受,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笔者常被他们令人惊喜的表现和进步而感动和激励,学生们不仅踊跃参加英语口语过级考试、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而且呈现出“越交流,成绩越优秀;越优秀,学生越交流”的现象。给其他兄弟班以及不爱交流的同学作出了“如何教与学英语”的示范。
二、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交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心理障碍:他们怕讲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因此不愿参加交流活动,即便参加,也表现得不活跃,不自然。还有一些学生则满足于低水平地维持现状,他们不预习新课,很少复习旧课,流于形式,不求甚解,过分地依赖老师,缺少创新精神。其次,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说出一些不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语言。再次,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谈。而且。中国人在讲汉语的群体中讲英语,一般是学习的需要,而不是交际的需要,所以学讲英语对学生们来说,既缺乏语言环境,又没有紧迫感。最后,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对交际教学认识不够,知识面狭窄、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强等素质问题。这些都导致交际教学难以顺利开展。
三、交际教学中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促进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要打破“师道尊严”、“一言堂”等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营造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合作关系;要善于总结学生特点,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比如,教师可经常开展课堂讨论,尤其是“小组活动任务化”活动,努力创造宽松无虑的讲英语的气氛,鼓励学生学了就要说,不要怕说错而被别人笑话。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的失误,学生的表达应得到所有人,包括教师在内的尊重并受到鼓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语言基础不扎实的,要在知识的掌握上多加强;语言反应迟钝的,指导他们进行造词造句的训练;性格内向的,就要求他们多与人交往,创造条件多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语言材料
语言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在练习中求得知识,在运用中获得能力,这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交际活动是学生在模拟或现实情景中用英语交流思想的最好形式,教师可加强直观教学。开展热身活动(warm-upactivities)、“献计献策”活动(brainstromactivities)、解决问题活动(problem-solvingactivities)、猜测和综合(guessingandsynthesizing)、各种智力测验和竞赛(variousIQquizesandcompetitions)及角色表演(role-up)等交际训练形式。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训练学生。(三)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比如,让别^先进门或上车时,—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goftrst或Go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you语言是思维存在的形式,而思维则是通过语言反映客观世界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熟悉和掌握各种思维方式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笔者在交际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提倡学生使用英英词典、用英语解释英语。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四)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局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中国人听到对方对自己表示感谢时,常用英语“It''''smyduty”来表示“这是我应该做的”。可英语本族人听了会想:原来他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所要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因此,笔者在交际教学中注意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采用“原文阅读”法和收视英文原版影视片,让学生确实感受和了解:英语和汉语不仅只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字,而且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学生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五)创设语言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人们才能正确地选择语言表达,才有利于语言交际的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情景的创设方式有很多,除了课堂交际活动外。笔者通过学唱英语歌、设立英语角、出英语墙报、举办英语话剧或演讲比赛、表演英语小品、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进行英语采访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检验、应用和扩展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形成一种“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局面。
调查对象:中药专业在校生(2012、2013级中药专业、中药分析、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等专业学生);中药专业毕业生(中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的业内工作者,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用人单位主管(华北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工作者)。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围绕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针对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即《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方剂学教学改革建议》和《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能力评估和培养建议》。资料的收集: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100%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286份,具体如下。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20份(该部分学生方剂学课程基本沿用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及相应教学文件,但课时减少),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向用人单位主管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资料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
2.1在校生问卷和结果分析
在校生是方剂学教学的对象,他们的观点和建议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方剂学教学需求和教改方向。本次共获得112份中药学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的职位主要为医院药房(占49%)、药品管理部门(22%),而类似零售药店(12%)、新药研发(5%)、药品生产(5%)等职位的期待度不如医院药房和药品管理部门高。
(2)对教材的满意度。
有98%的学生对方剂学充满学习兴趣,但他们对方剂学教材的满意度不是很高,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方剂学的教材内容需要改革。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学专业的方剂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医经典和古文知识,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西药科目(如化学、药理、分析等),传统中医药和医古文的课程设置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方剂学教学应选用适合中药学专业专用的方剂学教材。
(3)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期望。
依据中医专业方剂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方剂学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合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经调查有54%的同学认为方剂学教学没有突出中药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6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药知识,30%的同学选择了偏重中医知识。反映了在校生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重视。
(4)对教学实用性的期望。
有94%的学生更希望在方剂学中获得实用性的知识,只有4%的学生更希望获得理论性的知识。因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药房或药品生产企业,要求学生有实用的方剂学技能,而非遣药组方能力。学生们希望掌握的实用性技能依次是: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的能力以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的能力(50%)、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1%)。对医师和患者用药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是药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建议充分重视这一问卷结果,以期方剂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相一致,能学以致用。
(5)对教材结构及内容的期望。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90%的同学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方剂学的重点和核心知识是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配伍和运用等。但他们希望教材中能补充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的结构内容。
(6)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在校生建议方剂学的教学能突出中药专业的特色,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材中可适当增加现代方剂的研究进展以及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等知识,完善方剂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2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所调查的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均在中药相关岗位工作,他们的观点建议来源于实践,更能有效地检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因此他们对方剂学的教改建议也非常重要。共收到毕业生调查问卷114份,统计结果如下。
(1)毕业生工作现状及对岗位的期待。
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工作单位主要为零售药店(38%)、医院药房(35%)、药品生产和管理部门(5%)、非医药领域(22%)。这与他们工作前期待的职位基本一致,但有微小差别,选择医院为理想单位的人数为47%,然后依次是医药企业(24%)、零售药房(10%)、医药高校(10%),有10%的人不希望从事医药行业。
(2)毕业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相比较于98%的在校生对方剂学感兴趣,毕业生中只有50%的人对方剂学感兴趣,下降幅度很大。有61%的人认为方剂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中很实用,但只有37%的人在毕业后通过自学或其他形式继续学习方剂学。可见方剂学对毕业生的工作有很实用的帮助,但毕业生已经很少有系统的学习机会。因此建议适当增加中药专业方剂学教学课时,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对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95%的毕业生认为实用性的知识更重要,仅有5%的毕业生更看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毕业生希望通过方剂学获得的实用能力依次为:指导患者选药用药能力(49%)、掌握临床处方能力(30%)、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1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的能力(8%),此结果与在校生答卷结果一致。
(4)对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建议。
在中医学和中药学两类知识哪种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上,52%的毕业生选择了中药知识,46%选择了中医知识。选择结果说明毕业生认为方剂学知识结构中医和药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中医中药2个学科联系紧密,中药的研究需要中医理论支持,虽然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是中药研究,因此方剂学教学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石作用。为了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色,47%的人认为应当增加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事例,25%选择了增加常用非处方药组方讲解,15%的人选择增加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10%的人选择增加传统方剂剂型研究进展等。
(5)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毕业生同样认为加强方剂学教学的实用性很重要,在突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同时,方剂学核心知识也必不可少。方剂学实验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指导患者临床用药的事例、常用非处方药组方、方剂不良反应的介绍等。
2.3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分析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能反映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指导方剂学教学改革。本次共收到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以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为主,共36分;药品生产企业6份;其他医药企业18份。
(1)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66%的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为药师型人才,22%为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人才。这些单位对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的满意度均为90%。但82%的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能在实用性知识方面得到拓展,他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依次是:技术操作知识(80%)、现代知识(45%)、基础理论知识(40%)、传统知识(35%)。
(2)对方剂学教学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以药师型人才为主,希望方剂学教学能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并建议加强方剂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之间的渗透。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