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49: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德育渗透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篇1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

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篇2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等等。中、高年级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三、勾通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孝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篇3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篇4

一、高职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能型的人才,随着现在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教育中离不开人文教育的逐渐渗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不断的人文知识的渗透,是学生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真正价值,并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能够让学生知道社会上生存的基本要领。并且透过对于人文知识的渗透,不但的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乐于奉献的生活态度,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人生追求,增强学生的奋斗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的渗透是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育需要将人文渗透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并且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要地位,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渗透教育,要求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的分析,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不断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在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育,积极的进行人文渗透,不仅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大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以及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重要方式,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采用人文渗透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人文渗透的方针策略

(一)人文渗透着重的突出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且教学中的所有的活动都是有教师进行支配,学生只是不断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所有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是由教师进行决定。但是对于现在的教学形式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逐渐的不能很好的适应了,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更是不感兴趣,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采用人文教育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比较局限的方面,逐渐的进行改善与创新,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的传统观念,将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开始,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管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关于教学的方式,教师都要积极的配合学生进行学习,主动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就可以不断的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的落实人文主义的教学观念

在我国的高职体育教育中,将人文教育确立为教学的主要教学观念,并且按照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要求和学习的特点进行学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的选择,积极的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将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高职体育学习中,将人文主义的思想以及其中的价值不断的体现出来。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并且教师需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等,以及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高职的体育教育中建立具有人文主义的教育环境,要求我们学校在教学方式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中逐渐的进行改进,这样就能够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逐渐的得到保障,并且逐渐的提升高职体育教育。

(三)采用具有人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教师设定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不断的增加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锻炼以及学习,努力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教育的选择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教育,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开展体育教育。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讲,在很多的方面相对于高校的学生比较自卑,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人文教育比较注重高职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渗透逐渐的提升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掌握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的在教学中逐渐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

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中职校;语文教学;职业能力;渗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16-01

引言: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是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的挑战,即将面临社会的选择。现代企业用人不仅要求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硬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软件,许多企业认为个人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比学历和资历更重要,企业需要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员工。中职教育注重对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期的职业实践中刻苦努力、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也包括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个人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程度,也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更好地适应高度竞争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基础,也是本文的重点。学者一般认为专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是基本职业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业者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选择和运用水平,是基本职业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社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水平、程度,强调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渗透的具体做法

中职学生入学门槛较低,文化基础和行为素质欠佳,职业能力欠缺。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了学生,不要过高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客观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重视语用能力训练

对于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而言,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语文的作用依然表现为日常的阅读与口语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可采取以下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增强信心。(1)在每次语文课的前 5 分钟安排“语用能力训练”要求脱稿、流利、声音洪亮、举止端庄大方。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学期训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求内容积极健康,记入平时成绩。(2)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语用能力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结合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鼓励学生上台发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3)在单元教学中穿插专项语用能力训练,内容有自我介绍、招呼、复述、朗诵、演讲、采访、即席发言、求职面试等。(4)进行语用能力综合考核,可要求学生按规定进行即兴演讲、朗诵等专项考试,也可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选出主持人、评委等,学生可选择朗诵、讲故事、演讲、相声、小品、配音等形式上台考试,充分展现自己的语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视应用文写作训练

通知、条据、申请书、求职信、应聘信、调查报告、总结、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是中职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必需掌握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应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优化课文组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应按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教学服务,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的不同要求,精心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对课文进行优化组合。如广告设计与装潢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制作专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文字演绎力有着较高要求,可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构建审美教学体系,把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重点,努力构建想象阅读教学法,进行文案式授课法。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 , 对教材的篇目进行重组,充分运用想象式教学法,努力挖掘阅读文本中美的因素。如学习了《望岳》、《我的空中楼阁》等课文后,可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图,把自己认为能代表课文意境的景物画下来,教师点评后再将佳作展示出来 ;学习话剧《雷雨》后,指导学生写Flash 短剧 ;学了《与丑腿》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将当堂完成的短文佳作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手抄报等。文案式授课法则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或情景,写出较完整的文案。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效的语文教学中不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个性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职业能力。如学习了《一碗清汤荞麦面》,可引导学生学习母子三人乐观坚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精神,学习北海亭面馆老板夫妇热情大方、善良细心等美好品质和真诚待客等经营之道 ;学习课文《信客》,感受到年轻信客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善良厚道、宽容大度、恪职守等优秀职业品质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为今后走上职场做准备。

(五)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教师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时,可利用课件将“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比赛”中同一选手在训练和比赛环节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使之深刻感受到成功的自我介绍需要精心琢磨、反复训练 ;再将学生的训练拍成录像、制成课件,播放后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感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好作用。

(六)课余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选修课、活动课对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有一定的裨益。中职语文教师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演讲与口才训练》、《硬笔书法》、《形象设计》等,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锻炼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一种储蓄起来的财富,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得到迁移,并一直伴随、支持着学生的职业活动,中职语文教师应鼓励并精心指导学生组织开展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不断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堂中所学的自我介绍、活动方案、朗诵、演讲等知识,运用到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中 ;收集学生的佳作,指导学生定期精心编印班报或班刊 ;指导学生成立班级新闻播报小组、读书社等,使学生不断自信,提高职业能力。

三、结语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高度,努力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使语文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和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真正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它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数学教育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呢?笔者认为,课堂的鼓励性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鼓励性评价的效应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曾以两组学生进行实验,对第一组学生只告诉他们尽量做好;对第二组学生则不断地对他们做的结果作出鼓励性评价。结果表明第二组比第一组正确率高了15.3%,完成作业速度也相对快些。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鼓励性评价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不失时机地给予引导、肯定和鼓励,使之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力量去获得不断的成功,而成功又能使人愉悦、自信、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这就是"鼓励"所产生的良性循环效应。

2.鼓励性评价的的时机

鼓励性评价的的时机的掌握是决定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的关键,它的要求是:

2.1 在发问中鼓励。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发问,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所以,学生的发问比学生的答问更值得教师们的重视和表扬。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三位学生上台按老师要求去分"月饼"。甲生分去13,乙生分去26,丙生分去39。不等"月饼"分完,下面已是一片"分得一样多"、"相等"的声音。这时有学生发问:"老师!怎么会一样多呢?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呀?"我抓住这一极好的鼓励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鼓励的评价,进而促使这位学生进一步去思维去探索新知识。

2.2 在创造中鼓励。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而且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重视首创精神的培养,要及时肯定创新苗头。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曾用"9+9+9+9+9+5=?"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我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地板书出来并及时地给予评价:①9×5+5; ②9×6-4;③ 10×5;④5 ×6+4×5。 我特别表扬了持第3种算法的同学。这样及时予发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在挫折中鼓励。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会出现某种失误的挫折,此时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失败者"的心态,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力量。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课前让全班学生与教师进行口头判断比赛,由于学生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特征负迁移影响,把个位上是3、6、9的数误判为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判断失误,在学习挫折中产生疑问,此时老师的鼓励不但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不断开发以至学习的成功。

3.鼓励性评价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即不同的对象,教师采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至关重要。鼓励性评价应注意从正面肯定学生知道什么,掌握了什么,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变化,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要注意从学生的现实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要恰当,指导应到位,但不能越位,要防止"过滥夸奖","过头夸奖"。 鼓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以常用的语言鼓励法、体态鼓励法和评语激励法为例,加以略述。

3.1 语言鼓励法:即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问题情境,通过口头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语言应明确、灵活有层次性。对一般性问题解答正确,可用"对!""不错!"等肯定语言;对稍难问题,报之以"很不错!"、"很棒!"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有创新的解答,则以"非常好!""真聪明!""真了不起!"等溢于言表的语言给以夸奖。语言鼓励评价必须严防随意生、过奖性,要注意多变的激励语言与体势语言协同,以提高激励的感召力和穿透力。

3.2 体势鼓励法。即运用教师的体势语言对学生的解题、课堂表现、作业……予以肯定和表扬、奖励。常用的方法是:一般性肯定激励(轻轻地点点头,微微地"笑一笑,或走近学生身边,亲妮地摸摸头……"和突出怀激励(伸出大拇指夸奖,在全班同学面前,带头鼓掌……)。由于体势鼓励常有从内心发出之感,往往比语言激励更有感召力和表现力,教师应很好掌握,但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手势语言,体势语言,都应注意自然、真诚、和谐,恰如其分,切忌虚伪、造作。

3.3 评语激励法。即在学生的作业"成长袋"作品及期末评语上,用等字方式,因人而异,予以评点、肯定、激励。在作业上可用短语、独词句等方工,如:"棒!""有创意!"这种解法新鲜、有独到这处!"如果你都能这样思考,你的数学必定有个飞跃进步!"……而在阶段性,尤其是在学期、学年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上,则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的肯定和激励,一句话,必须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点滴进步,使其增强信心,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励他从"学数学"、"做数学"到"爱数学",进而爱科学。

篇7

随着尖端科学的发展,我国数学已经高速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数学界人才济济,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蜚声国内外,不少数学家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发掘数学教材内在辩证唯物主义因素,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正确地讲授数学概念和规律,正确地揭示数学知识和内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数学是一门严密的、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数学知识本身是严谨的,数学定义,语言极其准确。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考虑周到,任何疏漏都会导致错误,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结合教学,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明重要定理、公式、法则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例如,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是怎样用筹码(小竹棍)计算圆周率的。介绍瑞士数学大师欧拉一生是在逆境中度过的,28岁右眼失明,他用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研究、创新,从不稍懈微怠,双目失明后,还口述著书数本论文400多篇,据统计,他一生创作286件书籍和论文,成为历史上最多产的科学家。圣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很多,从现代的合作教育观点来看,情感的感染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善于运用教材中思想性因素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打动学生的心,情理交融,促使学生产生信念,促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教师的教育科学目标相统一。教师挖掘教材中辩证因素,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年级特征和个人认识能力的差异,分阶段、分层次地运用某一哲学观点(如对应统一,量与质互变等)所揭示的思想方法分析教材,把德育和智育自然和谐地结合,即是采用渗透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可介绍当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在数学各领域取得闻名于世的成就。在青少年中,数学人才不断涌现。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受到启发。

数学教学加强德育的途径主要有:运用教材进行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教师从哲学思想的高度,掌握教材的思想观点,从科学知识中,提炼思想教育内容,找准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师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精选、补充,努力做到紧密结合教材,水融,适当地予以拓宽和充实。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必要的途径。教师适当组织课外活动,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是加强德育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心灵震动,多在日常静态潜移默化中发生,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以及对课堂教学严格组织,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和公正态度,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每个教师应该在“教书育人”的高度,切实做好学生的表率,以模范的师表,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者:李云竹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中学

篇8

一、从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入手,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启迪

如今随着国际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劣,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沙尘漫天、雾霾肆虐等现象的流行,我们显然已经难以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倡导了,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让地球疲敝的“身体”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因此,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第一时间笔者联想到的就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启迪。初中生恰恰正在处于思想和意识形成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加强在此阶段的环保意识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来讲,比如我们可以从数学应用题中的数据和图表分析题目入手。其一,让学生通过观察近几年来内蒙古草原地区植被覆盖量逐年递减的数据,感悟出草原绿色正在消退的无奈,进而激发他们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一花一草,多利用节假日植树种草,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二,还可以从小区居民每月的生活用水折线统计图中感悟出淡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激发他们节水、护水的观念。更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号召更多的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把握数学教材中的“美”,陶冶学生情操

陶冶学生情操,让青少年感悟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的美,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支撑点。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总结,而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和场所,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而缺少的是发现和挖掘美的眼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对于德育的渗透,对于美的发现,我们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知识,就是很好的美学体现。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大大部分事物都是具有对称美的。如人的脸、书本、电脑、建筑物等等,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可以在视觉上留给人一个美好的印象,而如果是不规则的图形或者是图案,则很容易引起人的反感。比如散乱的线条、密密麻麻的蚂蚁、更或者是泼洒一地颜料等等。另外,同样具有美学的还有数学符号、黄金分割点、数学解题的多元性等等,这些都可以留给人完美的体验和感受,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别林斯基曾经对德育和美育的关系是如此界定的:“美育和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如今,在笔者看来确实如此。

三、结合数学故事,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

其实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数学家、科学家都对数学领域做出过贡献和研究,从我国古代来看,古有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近代有钱学森、邓稼先等辈,而将视野拓展到国外再看,更有高斯(数学王子)、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等辈,这些优秀的前辈都是我们数学教师和初中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但是,这些数学界的伟人,也并不是从一出生就被世界所公认的,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展露其在数学领域的光芒。因此,既然他们有过对数学探索的经历,就一定会有很多小故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前辈自主探索数学新知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一则使其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逐渐被完善的过程,二则,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节。这便是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精神和灵魂所在。

推荐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季刊
    刊号:41-1102/O1
    级别:省级期刊